功能主治 : 卒中風??卩洳荒苎裕闹徔v,偏痹攣急,風經(jīng)五臟,恍惚恚怒無常,手足不隨。腳氣痹攣,風毒所致??卩洳荒苷Z,四肢頑痹緩弱,攣急疼痛。
用法用量 : 上(口父)咀。以竹瀝煮取4升,分6服,先未汗者取汗。一狀相當即服。
摘錄 : 《千金》卷七
制法 : 上切。
功能主治 : 大虛,風氣入腹拘急,心痛煩冤,恍惚迷惑不知人,或驚悸時怖,吸吸口干,濇濇惡寒,時失精明、歷節(jié)疼痛,或緩或不攝;產(chǎn)婦體虛,受風惡寒,慘慘憒憒,悶心欲絕;風痙,口噤不開,目視如故,耳亦聞人語,心亦解人語,但口不得開,劇者背強反折,百脈掣動。
用法用量 : 以竹瀝1斗,水5升,煮取4升,分服1升,羸人服5合佳。風輕者,用竹瀝3升,水7升;小重者,竹瀝5升,水5升;風大劇,停水,用竹瀝1斗。
注意 : 忌酢、生菜、海藻、菘菜、桃、李、雀肉。此湯令人痹,寧少服也。茵芋有毒,令人悶亂目花,虛人可半兩良。
摘錄 : 《外臺》卷十五引《古今錄驗》
一杯清茶,裊裊生香,如生命行走之旅,在茶香中氤氳出它的芬芳。
茶的真正價值除了感官享受外,更在于它對于生命的意義。
英國的一項抗氧化實驗中, 一瓶紅葡萄酒其抗氧化效果還不如半杯茶。
也就是說,你每天喝一小杯紅葡萄酒,堅持半個月,其抗氧化效果還不如一天喝一杯茶,是不是很驚訝?
再接著看,還有更令人吃驚的數(shù)據(jù)呢。
一杯300毫升茶的抗氧化效果:
一杯茶=4個蘋果5個洋蔥7杯鮮橙汁12瓶白葡萄酒10000克葡萄
癌癥、衰老或其他疾病大都與過量自由基有關(guān),抗氧化可以有效克服自由基帶來的危害,所以具有抗氧化功效的產(chǎn)品,也最受市場歡迎。
茶既是飲料,也是藥品,茶葉中含有茶多酚、氨基酸、維生素和礦物質(zhì)等多種營養(yǎng)成分,而能與茶一較高下的當屬活竹瀝了。
活竹瀝是唯一被冠以“神水”的美譽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述:
活竹瀝,味甘,無毒,具有鎮(zhèn)靜、清熱、生津、止咳等功效。
活竹瀝湯色清澈、有淡淡的清香味,目前已知活竹瀝含有蛋白質(zhì)、多酚、多糖、氨基酸、膳食纖維、礦物質(zhì)等營養(yǎng)成分, 其 養(yǎng)生 能力與茶幾乎不分上下 。
當然, 活竹瀝也不是隨便就可以采集的。 在不破壞竹林原有生命狀態(tài)的情況下,為了最大程度發(fā)揮其藥理特性,采用國家級發(fā)明專利——活竹瀝采集技術(shù),采集活竹瀝并無菌貯藏,最大程度保留其活性。
活竹瀝是可以直接藥用的一種天然藥茶,可直接品飲,也可以搭配其他食材,作為一種 養(yǎng)生 茶療,如金瀝竹天使茶療。
以活竹瀝為主,輔以十多種中藥食材,經(jīng)噴瀝、攪拌、制粒、提香四大工序,極盡完美地發(fā)揮出其特有藥性,在煥發(fā)生機的同時,也賦予茶包以生命,塑造極致的茶效與品質(zhì),在茶療 養(yǎng)生 中盡顯價值所在。
一種可以與茶媲美的天然飲品,既有茶的特性,又有藥的療效,每天喝上一杯,在享受身心 健康 的同時,感受生命的芬芳和樂趣!
幼年肥胖腦卒中風險增加
幼年肥胖腦卒中風險增加。中風是很常見的現(xiàn)象,中風主要是出現(xiàn)在老年人的身上比較多見,小孩也是會出現(xiàn)的,發(fā)病的幾率比較小,也不能排除,下面介紹幼年肥胖腦卒中風險增加。
幼年肥胖腦卒中風險增加1廣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心腦血管病事件監(jiān)測系統(tǒng)顯示,2014年全年,市內(nèi)因腦卒中住院病例的戶籍人口多達3.2萬人次,其中腦梗死患病比例在55歲后增加明顯,腦內(nèi)出血病例在45歲后增加明顯。雖然腦卒中往往被認為是“老年病”,但市疾控提醒,預防腦卒中應(yīng)從幼年開始!
同時,市疾控中心提供了一份腦卒中風險評分表,推薦大家都來預測自己未來10年內(nèi)患腦卒中的概率。
幼年肥胖 腦卒中風險增加
據(jù)介紹,腦卒中監(jiān)測將會作為廣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一項常規(guī)工作,收集全市腦卒中住院病例的相關(guān)數(shù)據(jù),將數(shù)據(jù)匯總、對比,從中發(fā)現(xiàn)問題;同時,廣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提醒,預防腦卒中應(yīng)該從幼年開始。
雖然腦卒中的好發(fā)年齡為65歲以上,但是,幼年的肥胖容易增加心臟病和糖尿病的'危險,而后兩者都會使得腦卒中的危險性增加。因此控制兒童肥胖,避免兒童過多攝入脂肪含量高的食品以及高糖飲食對于腦卒中的預防是相當關(guān)鍵。
隨著生活習慣、飲食習慣的改變,加上工作生活壓力大、吸煙、酗酒以及運動量少等原因,導致腦卒中的發(fā)病有年輕化的趨勢。對于中青年來說,避免高脂飲食,戒煙限酒,增加運動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來預防腦卒中。
腦卒中的高危人群主要是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動脈粥樣硬化、房顫等疾病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應(yīng)該提高警惕,避免暴飲暴食、情緒激動、過度勞累等情況發(fā)生。此外,上述疾病患者要堅持合理治療,除了積極治療原發(fā)病之外,還要注意預防血栓形成,可在醫(yī)生指導下選用一些安全有效的藥物。
已經(jīng)發(fā)生過腦卒中的患者,除了要堅持定期到醫(yī)療機構(gòu)去檢測血壓、血糖以及血脂,必要時增加心電圖、腦電圖以及核磁共振掃描等輔助檢查;家屬可以為患者做心理輔導,解決其心理上的焦慮無助等問題,提高獨立生活的能力以及預防失能所造成的并發(fā)癥,特別在一些生理問題如吞咽困難、溝通困難、小便失禁、便秘等提供幫助,預防腦卒中對患者帶來的心理和生理上的損害。
幼年肥胖腦卒中風險增加2 一、預防中風
1、槐花6克,開水泡,飲服,每周1次。
2、香蕉花若干水煎服,每周1—2次。
3、食炒胡麻則步履端正,常人常食,不生風病。
二、中風不語
1、治中風口噤,服竹瀝湯1升。
2、治中風口噤,不知人,術(shù)四兩,酒3升,煮取1升,頓服。
3、煎大豆汁如飴,含之,或濃煮飲之佳。
4、用苦酒煮芥子,縛頸1周,以帛包之,一旦夕乃癔。
5、治風扉卒不能語,口噤,手足不遂而強直,用伏龍肝5升,以水8升和攪,取汁飲之。
6、治中風失音,用桂心30克,去粗皮,近人身體懷之,至兩時辰,杵為末,分3服,每服用水2盞,煎取1盞服。
7、治中風口噤不開,涎潮,用皂角一梃,去皮涂豬脂,炙令黃色為末,每服一錢匕,非時溫酒服。如氣實脈盛,調(diào)1二錢匕。如牙關(guān)不開,用白梅揩齒,口開即灌藥,以吐風涎差。(《簡要濟眾方》)
8、治暴風口噤,用垣(蟬)衣酒漬,服之甚效。
9、治中風不語,舌強,用人乳汁5合,3年陳醬5合和研,以生布絞汁。不拘時,少少與服,良久當語。
10、用少婦乳半合,好酒半升,攪勻,分服即愈。
上面介紹的十種治療的方法,相信大家現(xiàn)在都應(yīng)該明白了,如果孩子出現(xiàn)中風的現(xiàn)象,是一定要積極的檢查和治療,還有就是我要提醒大家,中風是一定要選擇正規(guī)的,專科醫(yī)院進行治療,配合醫(yī)生的治療,保持一個愉快樂觀的心態(tài),有助于病情恢復。
一、妊娠惡阻:
1、脾胃虛弱;小半夏加茯苓湯加白術(shù)、砂仁、陳皮。
2、肝胃不和;蘇葉黃連湯加半夏、陳皮、竹茹、烏梅。
3、氣陰兩虛;生脈散合增液湯加陳皮、竹茹、天花粉。
二、妊娠腹痛:
1、血虛當歸芍藥散去澤瀉、加首烏、桑寄生。小腹冷痛加艾葉暖宮止痛。
2、氣郁;逍遙散加蘇梗。郁而化熱加梔子、黃芩。
3、虛寒;膠艾湯加巴戟、杜仲、補骨脂
三、胎漏、胎動不安:
1、腎虛;壽胎丸加黨參、白術(shù)。
2、氣血虛弱;胎元飲去當歸加黃芪、阿膠。
3、血熱;保陰煎加苧麻根。
下血較多加阿膠、旱蓮。腰酸加菟絲子、桑寄生。
4、跌仆傷胎;圣愈湯加菟絲子、桑寄生、續(xù)斷。
四、墮胎、小產(chǎn)、滑胎:
1、墮胎、小產(chǎn);生化湯加牛膝、紅花、車前子。
發(fā)熱腹痛陰道溢液臭*為復感邪毒;生化湯加益母草、敗醬草、紅藤、蒲公英、丹皮。
2、滑胎;補腎固沖丸(停經(jīng)期服)。
兼難寐多夢、心煩口干、大便干燥、苔黃薄用保陰煎除虛熱后再用補腎固沖丸。
五、胎萎不長:
1、氣血虛弱;八珍湯。
2、脾腎不足;溫土毓麟湯去神曲。
六、胎死不下:
1、氣血虛弱;救母丹。
2、血瘀;脫花煎加芒硝。
流血多加血余炭、炒蒲黃、茜草根。
七、子煩:
1、陰虛;人參麥冬散加蓮子。
2、痰火;竹瀝湯去防風加浙貝母。
八、子腫、(子滿):
1、脾虛;白術(shù)散加砂仁。
2、腎虛;真武湯。
3、氣滯;天仙藤散合四苓散。(偏濕阻者)茯苓導水湯去檳榔。子滿;鯉魚湯加陳皮。
九、子暈、(子癇):
1、陰虛肝旺、杞菊地黃丸加石決明、鉤藤、龜板、首烏。
2、脾虛肝旺;白術(shù)散加鉤藤、石決明。
子癇;
1、肝風內(nèi)動;羚角鉤藤湯。
2、痰火上擾;牛黃清心丸加竹瀝。
十、子懸:紫蘇飲加黃芩。服后呼吸迫促緩解唯煩躁不安用阿膠養(yǎng)血湯。
十一、子瘖:六味地黃丸加沙參、麥冬。
十二、子嗽:
1、陰虛肺燥;百合固金湯去當歸、熟地加桑葉、阿膠、黑芝麻、炙百部。
2、痰火犯肺;清金降火湯去石膏、加桑葉、枇杷葉。
十三、子淋:
1、實熱;(心火偏亢)導赤散加玄參、麥冬。(實熱下注)加味五淋散。
2、陰虛;知柏地黃湯加麥冬、五味子、車前子?;蛴米恿軠?。
十四、妊娠小便不通:
1、氣虛;益氣導溺湯。
2、腎虛;腎氣丸去丹皮(附子久煎、量要少)。
十五、難產(chǎn):
1、氣血虛弱;蔡松汀難產(chǎn)方(僅取頭煎、頓服)。
2、氣滯血瘀;催生飲加益母草。
難產(chǎn)的針炙治療;補合谷、泄三陰交、支溝、太沖等穴強刺激、久留針。
糾正胎位:至陰(雙側(cè))艾條炙、每次15分鐘、日1至2次。
2、保產(chǎn)散(又名十三太保方)用于糾正胎位效果較好,一般一日一劑,十劑為一療程產(chǎn)后?。?br>
一、產(chǎn)后血暈:
1、血虛氣脫;獨參湯。
2、痰阻氣閉;奪命散加當歸、川芎。
亦可用鐵器燒紅,焠醋中熏鼻孔,促其蘇醒?;蜥槾倘酥小⒂咳?、十宣放血、艾炙百會。
二、產(chǎn)后痙證:
1、陰血虧虛;三甲復脈湯加天麻、鉤藤、石菖蒲。
2、感染邪毒;撮風散加桑寄生、白芍。
三、產(chǎn)后腹痛:
1、血虛;腸寧湯。津虧便燥較重去肉桂、加肉蓯蓉。
(血虛兼寒)當歸建中湯。
2、血瘀;生化湯加益母草。
(若小腹脹甚于痛、胸脅脹滿);生化湯加枳殼、烏藥、木香。
四、產(chǎn)后惡露不絕:
1、氣虛;補中益氣湯加鹿角膠、艾葉炭。
2、血熱;丹梔逍遙散加生地、旱蓮、茜草。
3、血瘀;生化湯加益母草、炒蒲黃。
氣虛血瘀伴小腹空墮加黨參、黃芪。瘀久化熱、惡露臭*加蚤休、蒲公英。
五、產(chǎn)后大便難:產(chǎn)后大便干燥;四物湯加蓯蓉、柏子仁、生首烏、火麻仁。
兼內(nèi)熱;麻子仁丸加麥冬、元參、生地。兼氣虛;圣愈湯加杏仁、郁李仁。
六、產(chǎn)后發(fā)熱:
1、感染邪毒;解毒活血湯加銀花、益母草。
熱毒瘀血互結(jié)胞中;大黃牡丹皮湯加敗醬草、紅藤。熱入營血;
清營湯加紫花地丁、紅蚤休。熱入心包;清營湯送服安宮牛黃丸或紫雪丹。
2、血瘀;生化湯加丹皮、丹參、益母草。
3、外感;荊防四物湯加蘇葉。
(外感風熱);銀翹散。(外感暑邪);清暑益氣湯。
4、血虛;八珍湯去川芎、加黃芪。
5、傷食;保和丸。
6、陰虛;加減一陰煎加青蒿、鱉甲。
七、產(chǎn)后排尿異常:
1、氣虛;補中益氣湯加桔梗、通草、茯苓。
2、腎虛;腎氣丸。小便頻數(shù)或失禁加桑螵蛸、復盆子、補骨脂。
3、膀胱損傷;黃芪當歸散加白芨。針刺;關(guān)元、三陰交、氣海、陰陵泉、水道。
艾炙;鹽填臍中、蔥白十余根去粗皮、作一束約一指厚,
置鹽臍上,艾炙至患者覺有熱氣入腹內(nèi)、小便可通。
八、產(chǎn)后自汗、盜汗:
1、氣虛;黃芪湯。
2、陰虛;生脈散加煅牡蠣、浮小麥。
九、產(chǎn)后身痛:
1、風寒;獨活寄生湯。
2、血虛、黃芪桂枝五物湯加秦艽、當歸、雞血藤。
3、腎虛;養(yǎng)榮壯腎湯加熟地。
4、血瘀;身痛逐瘀湯。
十、缺乳:
1、氣血虛弱;通乳丹。也可用雞血藤、紅棗、桑寄生煎水代茶,或用鯉魚煲花生服。
2、肝郁氣滯;下乳涌泉散。身熱加黃芩、蒲公英。
乳脹硬熱痛,觸之有塊加絲瓜絡(luò)、路路通、夏枯草。外用蒲公英搗爛敷腫處。
十一、乳汁自出:
1、氣血虛弱;八珍湯去川芎加黃芪、芡實、五味子。
2、肝經(jīng)郁熱;丹梔逍遙散去生姜、加生地、夏枯草、生牡蠣。
回乳:用麥芽200克、蟬蛻5克、作一天量服?;蛴妹鈶焉ⅰ?/p>
茯苓散--《太平圣惠方》卷十一
【別名】赤茯苓湯(《類證活人書》卷十八)。
【處方】赤茯苓30克
半夏15克(湯洗七遍去滑)
陳橘皮30克(湯洗,去白、瓤,焙)
芎藭15克
白術(shù)15克
人參30克(去蘆頭)。
【制法】上藥搗粗羅為散。
【功能主治】治傷寒后嘔噦,心下痞滿,胸膈間宿有停水,頭眩心悸。
【用法用量】每服9克,以水300毫升,入生姜4克,煎至180毫升,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摘錄】《太平圣惠方》卷十一
茯苓散--《圣濟總錄》卷九十五
【處方】赤茯苓(去黑皮)3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飲水過多,心悶著熱,小便不通,男子小便中有余瀝,漏精,夢泄。
【用法用量】每服2錢匕,冷水調(diào)下。如男子小便中有余瀝、漏精、夢泄,用溫酒調(diào)下,空心服妙。
【摘錄】《圣濟總錄》卷九十五
茯苓散--《圣惠》卷五十八
【處方】赤茯苓3兩,白術(shù)1兩,葵子1合,赤芍藥1兩,木通2兩(銼),榆皮3兩(銼),白茅根1握(銼)。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氣淋。小腹脹悶,臍下時時切痛。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中盞,入蔥白3莖,煎至6分,去滓,食前溫服。以利為度。
【摘錄】《圣惠》卷五十八
茯苓散--《衛(wèi)生總微》卷七
【處方】赤茯苓1兩,陳皮3分,桔梗(去蘆)1兩,甘草(炙)半兩。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調(diào)中養(yǎng)胃。主治傷寒數(shù)日,胸膈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1錢,水6分,加生姜2片,煎至4分,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衛(wèi)生總微》卷七
茯苓散--《圣惠》卷七十七
【處方】白茯苓1兩,桔梗(去蘆頭)1兩,生干地黃1兩,人參(去蘆頭)1兩,桂心1兩,當歸(銼,微炒)1兩,鉤籐1兩,獨活1兩,桑寄生1兩,赤芍藥(炙微赤,銼)1兩,石膏1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驚胎。妊娠因用力執(zhí)作,覺胎動,心腹急痛,面青,汗水,頭仰,氣喘欲絕。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七十七
茯苓散--《圣濟總錄》(人衛(wèi)本)卷一三六
【處方】赤茯苓(去黑皮)1兩半,郁李仁(去皮)1兩半,赤芍藥1兩半,大腹2個(并子),百合柴胡(去苗)1兩,桑根白皮(銼)1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枳殼(去瓤,麩炒)1兩,知母(銼,焙)1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風氣攻頭面浮腫,煩渴,心中躁悶,肚腹脹滿,小便秘澀。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原書文瑞樓本作「茯苓飲」。
【摘錄】《圣濟總錄》(人衛(wèi)本)卷一三六
茯苓散--《醫(yī)方類聚》卷十引《簡要濟眾方》
【處方】白茯苓1兩,梔子仁1兩,黃芩1兩,人參1兩(去蘆頭),甘草半兩(炙)。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心臟實熱,驚悸喜笑,神識不安。
【用法用量】每服2錢,水1中盞,加青竹茹1分,煎至8分,去滓,食后、臨臥溫服。
【摘錄】《醫(yī)方類聚》卷十引《簡要濟眾方》
茯苓散--《圣濟總錄》卷一二三
【處方】赤茯苓(去黑皮)1兩,貫眾1兩,縮砂仁1兩,甘草(炙)1兩。
【制法】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喉中生谷賊,結(jié)腫疼痛,飲食妨悶。
【用法用量】每用1錢匕,摻喉中,以水送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二三
茯苓散--《圣濟總錄》卷三十七
【處方】赤茯苓(去黑皮)3兩,桂(去粗皮)1兩,麻黃(去節(jié))1兩,甘草(炙,銼)1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瘧病但熱不寒,遍身發(fā)黃,小便澀滯。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新汲水調(diào)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三十七
茯苓散--《圣濟總錄》卷八十二
【處方】赤茯苓(去黑皮)3兩,葶藶(紙上炒)半兩,人參1兩,防風(去叉)1兩,澤瀉1兩,甘草(炙,銼)1兩,桂(去粗皮)1兩,白術(shù)1兩,狼毒(銼,醋炒)1兩,蜀椒(去目并閉口者,炒出汗)1兩,干姜(炮)1兩,赤小豆(炒)1兩,大戟半兩,肉蓯蓉(酒浸,切,焙)3分,豬苓(去黑皮)3分,女萎3分。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腳氣腫滿。
【用法用量】每服1錢匕,溫酒調(diào)下,日2次,夜1次。小便利為度。
【摘錄】《圣濟總錄》卷八十二
茯苓散--《蘇沈良方》卷六
【處方】堅白茯苓。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大補益,縮小便。主治腎氣不能攝精,心不能攝念,或夢而泄者,或不夢而泄者。
【用法用量】每服5錢,空心、食前、臨臥溫水調(diào)下,日4-5次。
【摘錄】《蘇沈良方》卷六
茯苓散--《圣濟總錄》卷十二
【處方】赤茯苓(去黑皮)1兩,茯神(去木)1兩,人參半兩,遠志(去心)半兩,海金沙半兩。
【制法】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上焦風熱壅盛,頭目眩運,煩躁飲水,小腸結(jié)澀。
【用法用量】每服2錢匕,食后、臨臥煎瞿麥湯調(diào)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十二
茯苓散--《圣濟總錄》卷四十三
【處方】白茯苓(去黑皮)3分,遠志(去心)半兩,人參半兩,麥門冬(去心,焙)半兩,白僵蠶(炒)半兩,羚羊角(鎊)半兩,菊花半兩,甘草(炙,銼)1分,牛黃(研)1分,鐵粉(研)1分。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心虛驚悸。
【用法用量】每服2錢匕,食后煮竹瀝湯調(diào)下,或薄荷熟水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四十三
茯苓散--《外臺》卷十七引《素女經(jīng)》
【處方】茯苓、鐘乳(研)、云母粉、石斛、菖蒲、柏子仁、菟絲子、續(xù)斷、杜仲、天門冬(去心)、牛膝、五味子、澤瀉、遠志(去心)、甘菊花、蛇床子、薯蕷、山茱萸、天雄(炮)、石韋(去毛)、干地黃、蓯蓉各等分。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長生延年,老而更壯。
【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以酒下,日2次。20日知,30日病悉愈,100日以上體氣康強。
【注意】忌酢物、羊肉、餳、鯉魚、豬肉、蕪荑。
【摘錄】《外臺》卷十七引《素女經(jīng)》
茯苓散--《醫(yī)方類聚》卷五十三引《神巧萬全方》
【處方】赤苓1兩,桂心1兩,甘草半兩(炙)。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傷寒太陽汗出不渴者,凡發(fā)汗太過,故令大小便難。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大棗3個,煎至5分,去滓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醫(yī)方類聚》卷五十三引《神巧萬全方》
茯苓散--《婦人良方》卷十九
【處方】茯苓(一方使茯神)12分,生地黃12分,遠志10分,白薇10分,龍齒10分,防風8分,人參8分,獨活8分(同為末)。
【功能主治】產(chǎn)后狂語,志意不定,精神昏亂,心氣虛,風邪所致。
【用法用量】上以銀1大斤,水1斗5升,煎取7升,下諸藥,煎取3升,分3次溫服。
【注意】忌菘菜、豬肉、生冷。
【摘錄】《婦人良方》卷十九
茯苓散--《普濟方》卷三九四
【處方】藿香、甘草、人參、半夏、白茯苓、丁香、陳皮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胃寒嘔吐。
【用法用量】每服1錢,藿香葉3寸,蔥白1寸,同煎服。
【摘錄】《普濟方》卷三九四
茯苓散--《醫(yī)統(tǒng)》卷二十
【處方】茯苓8分,麥門冬8分,通草8分,升麻8分,紫菀1錢,知母1錢,桂心4分,赤石脂、淡竹葉10片,大棗2個。
【功能主治】心經(jīng)實熱,口干煩渴,眠臥不安。
【用法用量】水2盞,煎8分,溫服。
【摘錄】《醫(yī)統(tǒng)》卷二十
茯苓散--《普濟方》卷三五一
【處方】茯苓6分,人參6分,當歸6分,甘草6分,生姜4分,陳皮4分,厚樸8分。
【功能主治】產(chǎn)后腹痛氣脹,脅下悶,不食兼微利。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2升,煎取8合,去滓溫服。
【摘錄】《普濟方》卷三五一
茯苓散--《普濟方》卷二一二
【處方】茯苓、干姜、黃連各等分。
【制法】上為細散,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下痢三十年者。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據(jù)劑型,當作「茯苓丸」。若痢劇者,加龍骨、附子(炮),還令等分。
【摘錄】《普濟方》卷二一二
茯苓散--《直指小兒》卷四
【處方】京三棱半兩,蓬莪術(shù)(煨)半兩,縮砂仁半兩,赤茯苓半兩,青皮2錢半,陳皮2錢半,滑石2錢半,甘草(微炙)2錢半。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小兒尿如白米泔狀,由乳哺失節(jié),有傷于脾,致使清濁不分而色白也,久則成疳,亦心膈伏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2932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大竹葉湯
下一篇: 大米冬筍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