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 : 大腹子3分,訶子(炮、去核)3分,桑白皮3分,厚樸(去粗皮,姜制,炒)3分,人參(去蘆)3分,陳皮(去白)1兩,紫蘇葉1兩,草果(炮)半兩,五味子(去枝)半兩,茯苓(白者,去皮)半兩,甘草(炙)半兩,桔梗(炒)半兩。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通利胸膈。主一切氣。
臨床應(yīng)用 : 子懸《赤水玄珠·醫(yī)案》:費少垣乃眷,妊己九月,痰多喘嗽,胎氣上逆,眼撐不起,兩太陽微疼。予曰:此子懸癥兼痰火也。以大紫蘇飲為主。才服一帖,逆即不逆,胸膈頓寬,唯咳嗽不止,與七制化痰丸而安。
用法用量 : 每服4錢,水1盞半,加生姜3片,鹽1字,煎至8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 《魏氏家藏方》卷二
紫蘇水有什么藥用價值?紫蘇水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
降低血脂:紫蘇油富含α-亞麻酸,在控制血小板凝結(jié)和減少血液中性油脂方面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血脂高的人通??梢猿宰咸K油。
增強記憶:它所含的亞麻酸可以轉(zhuǎn)化為DHA,這也是穩(wěn)定情緒和延緩衰老的重要因素。 對學習條件下的人具有良好的記憶效果,促進腦神經(jīng)發(fā)育,改善記憶。
治療感冒:紫蘇水能驅(qū)散體內(nèi)的冷空氣,有效排出體內(nèi)毒素。飲用葉浸水可有效緩解感冒癥狀。 如果有咳嗽或呼吸急促等癥狀,適當服用紫蘇水也可以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
抗炎殺菌:具有抑制細菌的自然能力,尤其是肺炎球菌或大腸桿菌。 它能使大多數(shù)體內(nèi)病毒失去活力,抑制細菌和病毒的發(fā)育,達到良好的殺菌效果。
紫蘇的功效與作用很多,卻不為人知,導(dǎo)致了其只能默默地在人們的餐桌上充當一個配角的角色,其實,除了這個身份之外,紫蘇還有著更高貴的角色。下面由我為大家介紹紫蘇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希望能幫到你。
紫蘇的功效與作用
紫蘇,日本人多用于料理,尤其在吃生魚片時是必不可少的陪伴物,在中國少數(shù)地區(qū)也有用它作蔬菜或入茶。紫蘇葉也叫蘇葉,有解表散寒、行氣和胃的功能,主治風寒感冒、咳嗽、胸腹脹滿,惡心嘔吐等癥。種子也稱蘇子,有鎮(zhèn)咳平喘、社痰的功能。紫蘇全草可蒸餾紫蘇油,種子出的油也稱蘇子油,長期食用蘇子油對治療冠心病及高血脂有明顯療效。
紫蘇在中國種植約有2000年歷史,明代李時珍曾記載:“紫蘇嫩時有葉,和蔬茹之,或鹽及梅鹵作菹食甚香,夏月作熟湯飲之”,可見紫蘇在中國人的飲食中很常見。中國人用紫蘇烹制各種菜肴,常佐魚蟹食用,烹制的菜肴包括紫蘇干燒魚、紫蘇鴨、紫蘇炒田螺、蘇鹽貼餅、紫蘇百合炒羊肉、銅盆紫蘇蒸乳羊等。另外,在南方地區(qū),在泡菜壇子里放入紫蘇葉或桿,可以防止泡菜液中產(chǎn)生白色的病菌。紫蘇的功效主要有以下幾種:
1、緩解海鮮過敏癥狀
中魚蝦蟹的毒后以單味紫蘇煎服,或配合生姜同用,可解魚蝦蟹毒引起的吐瀉腹痛。若食用不新鮮的海鮮食物產(chǎn)生過敏癥狀,可以生吃幾片紫蘇葉,可以快速減輕瘙癢癥狀。因此烹飪水產(chǎn)時放一點兒紫蘇,不僅可取其酷烈辛香去腥提鮮的效用,還有助健康。
2、御寒治感冒
春季的氣候乍暖還寒,最容易感冒了。紫蘇有散寒、緩解感冒癥狀的功效,受寒感冒的時候,用紫蘇葉泡水或與生姜煮水熱飲,可以驅(qū)寒,對咳嗽也有改善效果。
3、清熱解暑
到了夏天,我們又可以利用紫蘇清熱毒的功效為我們解暑。將紫蘇葉洗凈瀝干水,放入杯內(nèi)用開水沖泡,放入白糖即為清涼紫蘇飲,還可以加入鮮荷葉等一起沖泡飲用。
4、除蚊叮蟲咬的紅腫
泡澡的時候在熱水中加一點紫蘇葉,還能消除蚊蟲咬傷的紅腫。
此外,紫蘇還能減輕胸腹脹滿的癥狀,亦能治療牙周炎、抑制花粉過敏癥。
紫蘇的藥用價值
1、治療子宮出血:將紫蘇制成每ml相當于原生藥2g之水提取液,分裝成5ml安瓿。使用時以無菌棉球、紗布或擦鏡頭紙浸潤紫蘇液貼敷于出血處。
2、治寒瀉:紫蘇葉15克,水煎加紅糖6克沖服。
3、治食物中毒:紫蘇葉60克,煎濃汁當茶飲,或加姜汁十滴調(diào)服,可解食魚、鱉中毒。
4、治子宮下垂:紫蘇葉60克,煎湯熏洗,對子宮下垂有療效。
5、治療乳癰腫痛:紫蘇煎湯頻服并搗封之。
6、治感冒:紫蘇葉10克,蔥白5根,生姜3片,水煎溫服。
7、治外感風寒頭痛:紫蘇葉10克,桂皮6克,蔥白5根,水煎服。
8、治急性胃腸炎:紫蘇葉10克,藿香10克,陳皮6克,生姜3片,水煎服。
9、治胸膈痞悶、呃逆:紫蘇梗15克,陳皮6克,生姜3片,水煎服。
10、治孕婦胎動不安:麻根30克,紫蘇梗10克,水煎服。
紫蘇的食用方法
紫蘇在中國種植約有2000年歷史,明代李時珍曾記載:“紫蘇嫩時有葉,和蔬茹之,或鹽及梅鹵作菹食甚香,夏月作熟湯飲之”,可見紫蘇在中國人的飲食中很常見。中國人用紫蘇烹制各種菜肴,常佐魚蟹食用,烹制的菜肴包括炒紫蘇葉、紫蘇排骨、紫蘇田螺、紫蘇煎黃瓜等。另外,在南方地區(qū),在泡菜壇子里放入紫蘇葉或桿,可以防止泡菜液中產(chǎn)生白色的病菌。
1、炒紫蘇葉
材料:紫蘇葉,花生油,味精,蒜,柿子椒,紅椒,精鹽。
做法:紫蘇葉切碎、蒜切末、青椒紅椒切碎丁。坐鍋熱油,放紫蘇葉爆香盛起。鍋中留底油,下蒜末、青紅椒炒出辣香,倒入紫蘇葉炒勻,放鹽、味精調(diào)味裝盤。
2、紫蘇排骨
材料:排骨2條,紫蘇,醬油適量,姜少許,蒜少許,鹽適量,糖適量。
做法:排骨用鹽、糖、醬油腌2個小時。紫蘇取葉、切碎,姜、蒜切成蓉。將腌好的排骨用慢火將其炸至兩面金黃,起鍋。鍋中放入姜蒜爆香,然后再放入排骨、紫蘇翻炒。再放入少許糖跟醬油,蓋上鍋蓋至收汁即可。
3、紫蘇田螺
材料:田螺1/2斤,紫蘇10公克,九層塔1株,紅辣椒1支,蒜末1大匙,姜末1大匙,酒1大匙,醬油1又1/2大匙,糖少許。
做法:將以上材料洗干凈備用。在鍋里倒入2大匙的油,燒熱后,放入姜末、辣椒丁、蒜末爆香,再加入所有調(diào)味料及少許水拌勻。將田螺放入,稍微燜煮5分鐘,最后加入紫及九層塔,一起拌炒均勻后即可上桌食用。
4、紫蘇煎黃瓜
材料:黃瓜500克,鮮紫蘇30克,大紅椒、蒜茸、生抽、茶生油、鹽、雞粉、高湯適量。
做法:黃瓜洗凈,稍去粗皮,用斜刀切大片,紫蘇洗凈切碎,紅椒切小顆粒。將黃瓜片煎至兩面發(fā)黃軟嫩,放入蒜茸再放入高湯,調(diào)好味,用小火將湯燜干入味,最后放入紫蘇末、紅椒顆粒炒勻即可。
猜你喜歡:
1. 紫蘇的營養(yǎng)價值與功效
2. 紫蘇的營養(yǎng)價值及食用功效
3. 白紫蘇的食用功效
4. 蘇子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癥
5. 孕婦吃紫蘇有什么好處
紫蘇因為其是一種藥食兩用的植物,所有受到了很多朋友的喜愛。但是藥有三分毒服用紫蘇有哪些注意的問題?接下來請跟著我了解服用紫蘇的禁忌吧。
服用紫蘇的禁忌
1、紫蘇的芳香物質(zhì)容易揮發(fā),不宜久煮久泡,通常開水泡制片刻或者煮幾分鐘即可;新鮮的紫蘇葉可以在冰箱中冷藏保存,但也不宜久存,以免味道散失。
2、雖然說這種紫蘇用途廣泛,但是如果將紫蘇與鯽魚一起食用后容易生毒瘡。
3、患有氣虛、陰虛及溫病的朋友不能食用紫蘇葉哦。
4、紫蘇不能食用過多,因紫蘇含有大量草酸,草酸在人體內(nèi)遇上鈣和鋅便生成草酸鈣和草酸鋅,在人體沉積過多會損傷人體的神經(jīng)、消化系統(tǒng)和造血功能,所以再好的東西也不能貪吃哦。
紫蘇的功效作用
紫蘇嫩葉營養(yǎng)豐富,含有蛋白質(zhì)、脂肪、可溶性糖、膳食纖維、胡蘿卜素、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鉀、鈣、磷、鐵、錳和硒等成分,此外,葉中含有揮發(fā)油,內(nèi)含紫蘇醛,紫蘇醇、薄荷酮、薄荷醇、丁香油酚及白蘇烯酮等,具有特異芳香,有防腐作用。
紫蘇葉性溫味辛,具有解表、散寒、理氣、和營的功效。適用于感冒風寒、惡寒發(fā)熱、咳嗽、氣喘、胸腹脹滿等病癥。
經(jīng)研究發(fā)現(xiàn),紫蘇各部位均勻具有很好的抗癌作用,尤以葉片中的作用更強,其中的齊墩果酸既是一種很強的天然抗癌劑,具有預(yù)防腫瘤的作用,又具有消炎、鎮(zhèn)靜、強心、利尿、增強免疫力、降血脂和抵制癌細胞生長的作用。
紫蘇的藥用附方
①治傷風發(fā)熱:蘇葉、防風、川芎各一錢五分,陳皮一錢,甘草六分。加生姜二片煎服。(《不知醫(yī)必要》蘇葉湯)
②治卒得寒冷上氣:干蘇葉三兩,陳橘皮四兩,酒四升煮取一升半,分為再服。(《補缺肘后方》)
③治咳逆短氣:紫蘇莖葉(銼)一兩,人參半兩。上二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日再。(《圣濟總錄》紫蘇湯)
④治傷寒啘不止:赤蘇一把,水三升,煮取二升,稍稍飲。(《補缺肘后方》)
⑤治胎氣不和,湊上心腹,脹滿疼痛,謂之子懸:大腹皮、川芎、白芍藥、陳皮(去白)、紫蘇葉、當歸(去蘆,酒浸)各一兩,人參、甘草(炙)各半兩。上細切,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生姜五片,蔥白七寸,煎至七分,空心溫服。(《濟生方》紫蘇飲)
⑥治乳癰腫痛:紫蘇煎湯頻服,并搗封之。(《海上仙方》)
⑦治金瘡出血:嫩紫蘇葉、桑葉,同搗貼之。(《永類鈐方》)
⑧治攧?chuàng)鋫麚p:紫蘇搗敷之,瘡口自合。(《談野翁試驗方》)
⑨治蛇虺傷人:紫蘇葉搗汁飲之。(《千金方》)
⑩治食蟹中毒:紫蘇煮汁飲之。(《金匱要略》)
⑾治傷風發(fā)熱;蘇葉、防風、川芎各4.5g,陳皮3g,甘草1.8g。加生姜2片煎服。方中紫蘇解表散寒。(《不知醫(yī)必要》蘇葉湯)
猜你喜歡:
1. 紫蘇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
2. 紫蘇的功效與副作用
3. 孕婦吃紫蘇有什么好處
4. 紫蘇子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5. 紫蘇葉煮水的功效與方法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2932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大紫雙丸
下一篇: 大紫豆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