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 : 黃連(煎水浸甘草)甘草(煎水漫黃蓮)瓜蔞仁(煎水浸半夏)半夏(煎水浸瓜蔞仁)、人參 白術(shù) 茯苓 川芎 當(dāng)歸 生地 白芍
功能主治 : 主虛而挾痰火者。
用法用量 : 水煎服。
摘錄 : 《醫(yī)學(xué)入門》卷八
1.食材小火熱20分鐘熱鍋冷油,放碎洋蔥、蔥白、蝦皮。
2.小火熱20分鐘。
3.倒入碗中。
4.碗中放入紫菜、蔥葉、鹽、生抽、麻油。
5倒入混沌即可。
方法二:
1、首先將泡好的紫菜放入碗中。
2、加入適量的蝦皮。
3、將切好的小蔥放入碗中。
4、加入生抽。
5、接著加入鹽和味精。
6、加入黑胡椒粉。
7、將混沌面湯放入碗中。
8、將混沌撈出。
9最后將混沌倒入調(diào)好的混沌湯中。
火鍋湯料的調(diào)制
原料:豬棒子骨300克 牛棒子骨300克 雞爪骨100克 生姜10克 大蔥30克 料酒20克 雞精30克 味精15克。
制法:
1、豬棒子骨、牛棒子骨洗凈后敲破;雞爪骨洗凈;生姜拍破;大蔥挽結(jié)。
2、先將豬棒子骨、牛棒子骨、雞爪骨入沸水鍋中焯一水,撈出放入清水鍋中,加入生姜、大蔥、料酒,用大火燒開后,轉(zhuǎn)用小火熬至湯色乳白,打去料渣不用,即得鮮湯。
3、接著調(diào)入雞精、味精,另將干辣椒、花椒投入炒鍋內(nèi)加菜油炒香,隨后分別撒入5口火鍋中 每口火鍋撒干辣椒150克、花椒25克 ,這時就可將火鍋端上桌,待燒沸數(shù)分鐘后,即可動手涮燙各種原料了。
三、操作時的一些相關(guān)問題
1、在火鍋底料的炒制過程中一定要用小火,這樣一是可避免將原料炒煳,二是可使原料內(nèi)部的香味和色素等充分滲出。
2、炒制過程中還要用手勺或鍋鏟不停地翻動,以使原料受熱均勻并避免粘鍋。
3、火鍋底料中加入的郫縣豆瓣主要用于提味,而糍粑辣椒則主要用于提色,不過兩者均要慢慢炒干水氣,這樣才能使其味道和色素充分地溶于油中。
4、火鍋底料中加入冰糖可以起到“亮”湯汁的作用。而加入醪糟汁,則為的是促使豆瓣和辣椒中的辣味、香料中的香味充分滲出并溶入油中。此外,加入醪糟汁還可起到調(diào)和諸味并除去某些香料中苦澀味的作用。
5、火鍋底料中加入香料無疑是為了增香 其中加入的紫草是為了增加紅色 ,但香料的用量不可過大,否則會產(chǎn)生苦澀味。同時,所加香料的種類也不宜過多,以加入八角、三奈、桂皮、小茴等常用香料為主,再加入少量其它香料輔助即可。注意,通常火鍋底料中所加入的香料要比調(diào)制鹵水時所加入的香料為少。
6、在調(diào)制火鍋湯料時,如果口味要求不是太辣,那么其中的干辣椒便不用直接入炒鍋用油炒香,而是先入沸水鍋中焯一水后 以減其辣味 ,再撈出撒入火鍋中。
7、火鍋底料大批量的炒制方法和小批量的炒制方法有一定差異。小批量的炒制一般要將其中的香料打成粉末,并減少其用量,同時還要適當(dāng)?shù)乜s短香料的炒制時間。
8、火鍋底料炒制好以后,面上都浮有一層油。我們可將這層油打出一部分作為老油,以備下次炒制時作“母油”使用,因為這樣做可使火鍋底料的香味更加濃郁醇厚
原料:
當(dāng)歸30克,羊肉1500克。
調(diào)料:
精制油100克,姜5克,蒜5克,蔥5克,味精20克,雞精20克,料酒20克,胡椒粉5克,白湯3000克。
制作方法:
(1)姜蒜切片,蔥切成“馬耳朵”形,當(dāng)歸切成4毫米厚的片。
(2)羊肉洗凈,切成3厘米見方的塊,入湯鍋氽水撈起。
(3)炒鍋置火上,下油加熱,放姜蒜片,蔥,炒香,摻白湯,放羊肉,味精,雞精,胡椒粉,料酒,當(dāng)歸,燒沸,除盡浮沫,倒入高壓鍋,壓10分鐘后起鍋入盆,上臺即可.
羊肉火鍋做法三
主料:羊肉800克,白菜頭(洗凈切成塊)280克,水細(xì)粉絲260克,蝦仁10克,羊骨,豬骨,魚。
調(diào)料:香菜(洗凈切成末)60克,腌韭菜花60克,麻醬120克,料酒50克,腐乳1塊,鹵蝦油50克(有最好),辣椒油60克,醬油150克,香油25克,醋50克,蔥花60克,姜一塊。(以上調(diào)料僅是理論上的,大家可根據(jù)自己的口味愛好和實際情況變化)
作法:
(1) 羊骨,豬骨,魚和姜加水做湯。
(2) 羊肉凍硬,把凍肉進一步剝除肉頭、邊角、脆骨、云皮、筋膜等,然后切成15~20厘米長、3~5厘米的寬的極薄片,碼在盤中待用。
(3) 把蝦仁加入湯內(nèi)。
(4) 火鍋加木炭,把水燒開后,先下入少量肉片在湯中撥散,使其涮成灰白色時,隨即可夾出蘸著配好的調(diào)料吃,然后肉片下隨涮隨吃,切忌下得過多容易老化影響鮮嫩。
(5) 肉片涮完后,再加入白菜頭、細(xì)粉絲(也可用凍豆腐、白豆腐、酸菜、菠菜等),作湯菜食用。
特點:選料精細(xì)鮮嫩,肉片紙薄均勻,調(diào)料多樣味美,涮肉醇香不膻。
煲湯技巧
秘訣1、食材先處理好,才是首要關(guān)鍵
如果想要湯頭清澈干凈,豬肉和豬大骨要先清洗后,放入滾水中汆燙去除血水,再移到另一個鍋中燉煮。若是使用魚或是牛骨,建議魚可以先煎過,牛骨可事先用280℃的烤箱先烤約10-15分鐘,烤到金黃色即可,目視不要烤到焦,烤牛骨可把香氣先釋放出來,把牛油跟牛骨髓烤香后再拿來熬湯。
蔬菜如蘿卜、胡蘿卜或南瓜等,去皮、洗凈、切塊后就可以放入湯中熬煮,加入蔬菜燉煮的湯頭會帶有自然甜味。要注意各種蔬菜食材要切的大小平均,不要大小落差太大,這樣熬煮的時間比較容易控制。
秘訣2、撈除浮渣和油脂,湯品清澈味鮮
煲湯時,若是產(chǎn)生大量浮渣,通常都是因為食材中的血水、蛋白質(zhì)、硝酸、草酸、脂肪等,從肉類被大量釋出,尤其是一開始加熱食材時,就很容易出現(xiàn)浮渣,要注意一旦浮渣浮起,就要撈除,才能煮出清澈干凈的湯。
秘訣3、煮清湯或濁湯,重點在火候的調(diào)整
清湯是看起來清澈透明的湯,濁湯是看起來白濁色的湯,清湯和濁湯通常是用于不同用途和料理,像是制作日式或是西式湯品或家常湯品時,使用清湯煮起來顏色比較好看,例如蔬菜湯、番茄蛋花湯等,但如果是熬煮中式湯品,通常就比較常用濁湯。差別在于燉煮的火候,煮滾高湯后,轉(zhuǎn)開小火細(xì)火慢熬,就能煮出清湯,但如果需要濁湯,就要用大火維持煮滾的狀態(tài),才能煮出濃郁的濁湯。
秘訣4、煲湯的時間并非越長越好
根據(jù)字典的解釋,「煲」就是用文火煮食物,慢慢地熬。研究證明,煲湯時間適度加長確實有助于營養(yǎng)物質(zhì)的釋放和吸收。但過長就會對營養(yǎng)成分造成一定的破壞甚至產(chǎn)生致癌物質(zhì)。建議將煲湯時間控制在40分鐘至2小時。冷水下鍋,掌握文武火候一次性加夠冷水,大火煮沸,轉(zhuǎn)小火煲,才可以煲出好湯。中途不要揭開蓋子加水,以免肉類遇冷收縮,導(dǎo)致蛋白質(zhì)不易溶解,影響湯的鮮味。
必須視主要基底食材種類和火候來控制時間,如蔬菜湯或素高湯不要煮太久,一般只需要20-40分鐘左右,蔬菜才不會過度軟爛;雞湯、海鮮湯、魚湯等,熬煮的時間建議約為1小時;但如果是牛骨湯、豬骨湯等基底的,就需要約1.5-2小時之間,湯頭才會鮮甜濃郁。
秘訣5、不要太早放鹽調(diào)味
燉雞湯或是豬骨湯時,不要太早放鹽,因為鹽會提早讓蛋白質(zhì)凝固,讓雞肉中的水分向外滲透,雞肉會明顯收縮變緊,影響營養(yǎng)素的溶解,高湯的鮮美濃度就會不足,雞肉、豬肉也會變硬、變老,影響口感。而且如果太早加入鹽,湯再熬1個小時,湯頭就會太咸,因為部分食材中就含有一些鹽分,所以隨著熬煮的時間越長,就越濃縮出咸味。還有一些比較難熟透的食材,像是白蘿卜、馬鈴薯等,太早放鹽也會讓此類食材更難熟透。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2959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大訶黎勒丸
下一篇: 大調(diào)經(jīng)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