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 : 貫眾、蒼術(shù)、厚樸、陳皮、甘草各等分。
制法 :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 婦人陰中生蟲,痛癢不定。
用法用量 : 每服2錢,熟煮豬肝拌藥末,入陰戶內(nèi)。數(shù)日愈。
摘錄 : 《醫(yī)統(tǒng)》卷八十三
“貫眾”在中國是比較常見和熟知的一種蕨類植物,藥材基源為鱗毛蕨科植物兩色鱗毛蕨的根莖,用于時邪感、偏熱者、發(fā)熱重、惡寒輕、頭痛等癥。關(guān)于它名稱的由來,民間流傳著一個感人的傳說。
從前,有個沒有文化的幫工,一輩子幫一家地主干活。一年夏天給地主挖一把草根,用手拈起,放在路中心螞蟻群中,一會兒過來看,一群螞蟻全都死掉了。他覺得奇怪,螞蟻為什么會死了呢?他認為這種草是毒螞蟻的毒草。他又想,能不能毒死其它的蟲呢?他又捉了許多青蟲、黑殼蟲、毛蟲、大黃蟲等毒蟲放在一起,把這種 “毒草根”砸爛撒到它們身上,不一會兒工夫,這些蟲全死了。這個老幫工明白“毒草根”是殺蟲的藥。他又想,野外的蟲能殺死,人肚里的蟲能不能毒死呢?他想試試看,可是卻沒有機會,又不敢盲目亂動。
老財主家有個兒子患疳積,不思飲食,目漸消瘦,請醫(yī)生診脈,醫(yī)生說孩子體內(nèi)有幾種寄生蟲:胃里有蛔蟲、胸腹有蟯蟲、血里有絲蟲、肝里有吸血蟲,于是醫(yī)生給開了一張殺蟲的中藥處方。老財主在中藥鋪里把藥買回來,交給老幫工煎藥。老幫工則用兩個藥罐子來煎藥,一個是醫(yī)生開的藥,一個煎他自己發(fā)現(xiàn)的能毒得死蟲的這種草藥。煎好后,他先把自己發(fā)現(xiàn)的能毒殺蟲的草藥汁端給財主的兒子服,財主兒子服后,大喊肚子疼痛,叫得山搖地動,幾乎死過去,這可把老幫工嚇壞了,偷偷地把藥渣倒到河里去了。
第二天早飯后,孩子的大便里拉出了幾十條蟲,蟲下盡了,財主的兒子肚皮也不痛了,老幫工心中有了底:此藥不但能殺外蟲,腹中的蟲也能殺。后來老幫工挖了許多這種草藥根,替左鄰右舍的孩子驅(qū)蟲。他治好了許多患蟲病的孩子,可是從不收取病人家的一分一厘藥錢,病患者非常感激他。
老幫工從未結(jié)婚,打了一輩子光棍,沒兒沒女。到了晚年,身體欠佳,他知道自己的生命不會太長了。一天正逢鄉(xiāng)里趕場,老幫工趁這個機會,采挖了一棵藥材標(biāo)本,站在人群中間,向趕場的群眾高呼:“鄉(xiāng)親們,我向大家獻出殺蟲藥。”他把、藥材標(biāo)本舉過頭頂,說“這就是我平時給大家孩子治病的草藥,我現(xiàn)在身患不治之癥活不了多久,今后不能為大家挖藥打蟲,我一生沒有娶妻生兒育女,只有把這種殺蟲藥奉獻給大家。今后你們家孩子患有蟲病,就不必去求醫(yī)買藥了,去山上挖這種草藥給自己的孩子殺蟲就行了?!?br>在場的人很受感動,稱贊他是一位好幫工。人群中有位老秀才則對大家說:“老長工精神高尚,無私地向眾人獻藥,打破了歷代秘方不外傳的慣例,‘貫’者通也,‘眾’者大家也,我就為此草藥命名為‘貫眾’吧?!?br>中醫(yī)認為,貫眾味苦、澀,性微寒。歸肝、胃經(jīng)。清熱解毒,止血,殺蟲。用于風(fēng)熱感冒,乙型腦炎,痄腮,血痢,腸風(fēng)便血,血崩,帶下,產(chǎn)后血氣脹痛,驅(qū)蛔蟲和蟯蟲,熱毒瘡瘍等癥。
Dryopteris setosa (Thunb.) Akasawa
【分類】:鱗毛蕨科(Dryopteridaceae)、鱗毛蕨屬(Dryopteris)
【國內(nèi)分布】:山西、陜西、河南、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四川、貴州、云南
【國外分布】:朝鮮、日本
【俗名】:貫眾
【藥 名】:兩色鱗毛蕨
【來 源】:為鱗毛蕨科植物兩色鱗毛蕨的根莖。
【功 效】: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殺蟲。
【主 治】:用于時邪感、偏熱者、發(fā)熱重、惡寒輕、頭痛、咽紅、咽腫、口干而渴、舌質(zhì)紅、苔薄白、脈浮者。
【性味歸經(jīng)】:辛,苦,寒。入肺經(jīng)。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一10克,或研粉沖開水服。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根莖:有清熱解毒的功效。用于預(yù)防流行性感冒。
【不良反應(yīng)】:用量大對視力有影響,有可能造成不可逆轉(zhuǎn)的失明,所以殺蟲慎用。
【別 名】:貫眾(四川安岳)
【拉丁名】:Dryopteris bissetiaha (Bak) C. Chr-Nephrodi-um bisseianum Bak
【考證】
1.《吳普本草》:貫眾,葉青黃,兩兩相對,莖黑毛聚生,冬夏不死,四月華白,七月實黑,三月、八月采根,五月采葉。
2.《別錄》:貫眾,生玄山山谷,及冤句少室山。二月、八月采根,陰干。
3. 陶弘景:貫眾,近道亦有。葉如大蕨,其根形毛芒全以老鴟頭,故呼為草鴟頭。
4.《蜀本草》:《圖經(jīng)》云,貫眾,苗似狗脊,狀如雉尾,根直多枝,皮黑肉赤,曲者名草鴟頭,今所在山谷陰處有之。
5.《本草圖經(jīng)》:貫眾,今陜西、河?xùn)|州郡及荊、襄間多育之。而少有花者,春生苗赤,葉大如蕨,莖三棱,葉綠色似小雞翎,又名鳳尾草,根紫黑色,形如犬瓜,下有黑須毛,又似老鴟。
6.《綱目》:貫眾,多生山陰近水處。數(shù)根叢生;一根數(shù)莖,莖大如筯,其涎滑;其葉兩兩對生,如狗脊之葉而無鋸齒,青黃色,面深背淺;其根曲而有尖嘴,黑須叢簇,亦似狗脊根而大,狀如伏鴟。
【中藥化學(xué)成分】:根莖含綠三叉蕨素 Bp. PP (margaspidinBP. PP)、綿馬酸、白三叉蕨素、黃三叉蕨酸。
貫眾為陸生蕨,根狀莖粗壯直立,葉叢生,革質(zhì),單數(shù)一回羽狀復(fù)葉,小羽片呈鐮刀狀披針形,邊緣有細鋸齒,葉柄細長密被褐色細毛,它粗獷中不失雅致,頗具粗中有細的風(fēng)韻,常被養(yǎng)花者作盆栽欣賞,同屬盆栽的還有全緣貫眾、刺齒貫眾等。
貫眾在我國大部分地區(qū)都有分布,日本、朝鮮也有,常見于林下溝邊,墻根等潮濕的地方,它喜愛溫暖濕潤、陽光充足之場所,耐寒也耐旱,對土壤要求不嚴,適宜生長于疏松排水性好的鈣質(zhì)土壤之中。
貫眾常用孢子繁殖,也可分株。對滿盆的植株,在春季萌發(fā)前脫盆,將其地下根莖分成數(shù)段,上盆后置陰濕處,待長出新根后,采收撒播在消過毒的石灰質(zhì)基質(zhì)中,上面覆蓋玻璃保濕,約50天左右出現(xiàn)配子體。對其小苗,應(yīng)適時分栽,并加強水肥管理,可促進其生長加快。
貫眾盆栽要用腐葉土2份,碎磚或砂1份并加入少量熟石灰配制作基質(zhì)。根據(jù)盆的大小,一盆種1-3叢,這樣盆頭豐滿,不致因植株松散而影響觀賞。春秋季應(yīng)放半陰處,夏季則應(yīng)置在有些蔭蔽而又有些明亮散射光之處,避免陽光直射。水分要充足,不使土壤過干,且能經(jīng)常噴水增濕,這樣才有利生長,并經(jīng)常維持葉面光亮,否則會因干燥而導(dǎo)致葉片焦枯。生長季每月施1-2次液肥或緩釋性肥料均可。
冬季,在露地情況下,不會凍死,但葉片會枯黃,來年春天要修剪去枯萎的老葉,待新發(fā)出后,剪去黃葉,如盆株較擁擠,影響透氣,則應(yīng)換較大的盆。
【藥理作用】貫眾品種較多,藥理試驗時大多未作鑒定。
1.驅(qū)蟲作用:粗莖鱗毛蕨,即東北貫眾,根稱綿馬,含粗綿馬精(Filicin)49.17%,可作歐綿馬Dryopterisfilixmas(L.)Schott的代用品,驅(qū)除絳蟲。歐綿馬能麻痹絳蟲,應(yīng)用歷史已很長。國內(nèi)報告,貫眾(品種未經(jīng)鑒定)在體外對豬蛔有效。粗莖鱗毛蕨還能驅(qū)除牛肝蛭。其復(fù)方煎劑對牛片形吸蟲病及闊吸盤吸蟲病有治療功效。
2.抗病毒作用:上海報道,貫眾對流感病毒(流感原甲型PR8株、亞洲甲型病毒)在雞胚試驗上有強烈抑制作用,在小鼠(滴鼻法)試驗上也有效,但作用較弱。此抗病毒作用與其所含鞣酸有關(guān)(含14.5%)。陜西亦報道,貫眾對流感病毒的甲型(PR8)、亞洲甲型(57-4)、乙型(Lee)、丙型(1233)、丁型(仙臺)均有抑制作用。在用人胚腎原代單層細胞的組織培養(yǎng)上,也證明貫眾對479號腺病毒3型、72號脊髓灰質(zhì)炎Ⅱ型、44號愛可9型、柯薩奇A9型、柯薩奇B5型、乙型腦炎(京衛(wèi)研1株)、140號單純皰疹等七種有代表性病毒株有較強的抗病毒作用。歐綿馬的水煎劑也有抗單純皰疹病毒的作用。
3.抗菌作用:江西、湖南、廣東報道,當(dāng)?shù)刎灡娪心承┮志饔?,但效力不強,農(nóng)村中作飲水消毒或預(yù)防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據(jù)稱,對皮膚真菌也有些抑制作用。
4.對子宮的作用:煎劑及精制后的有效成分對家兔的離體及在位子宮有顯著的興奮作用,收縮增強,張力提高。粗莖鱗毛蕨注射液對豚鼠(0.1-0.7ml,每毫升相當(dāng)生藥50mg)、家兔(0.8-1.3ml)的離體子宮有顯著的興奮作用,運動頻率及緊張度均增加,振幅減小,大劑量呈現(xiàn)強直性收縮;但換洗后,仍可恢復(fù)正常。蛾眉蕨貫眾對子宮作用不甚明顯。
中文名稱: 貫眾
來源: 本品為蕨類烏毛蕨科植物烏毛蕨Blechnum orientale Linn.的干燥根狀莖。
出處: 實用中草藥彩色圖集. 第一冊
介紹
Title 簡介
來源 本品為蕨類烏毛蕨科植物烏毛蕨Blechnum orientale Linn.的干燥根狀莖。
原植物 烏毛蕨為陸生植物,株高1~2米;根狀莖直立,粗大,木質(zhì),密被線形、暗褐色、有光澤的鱗片。葉簇生,葉柄堅硬,長達40厘米,基部密覆鱗片;葉片一回羽狀,輪廓為卵狀披針形,長可達1米或過之,葉軸粗壯,禾稈色,無毛;羽片很多,互生,無柄,近革質(zhì),狹線形,長16~22厘米,頂端尾狀漸尖,邊全緣或微呈波狀;葉脈多而密,平行伸出,甚纖細,單一或叉分,但彼此分離而不聯(lián)接。孢子囊群線形,連續(xù)而不間斷,位于羽軸二側(cè),囊群蓋線形,堅硬,向羽軸張開;孢子囊有柄,環(huán)帶通常有20個增厚的細胞;孢子兩面型,腎形或近球形。
常生林下溝溪邊、較陰的山邊洞穴口周圍以及林下,是酸性土指示植物之一。分布廣東、廣西、湖南、江西、福建和浙江等地。
采收加工 全年可采。挖取根狀莖,削去葉柄及須根,洗凈,曬干;或趁鮮時斬成塊片曬干。
藥材性狀 本品為棒狀圓柱形,微彎曲,長15~30厘米,直徑5~8厘米。表面布滿中空的葉柄殘基,其間密生棕褐色鱗毛及棕黑色須根。葉柄殘基扁圓形,堅硬,空洞直徑1厘米左右。質(zhì)堅硬,難折斷。斬成塊片者切面不平坦,外層見葉柄殘基、鱗毛和殘留須根,中間灰黃棕色,略帶粉質(zhì)。氣微,味微澀。以條塊均勻、葉柄和須根少、質(zhì)堅者為佳。
性味和功用 苦、澀,微寒。歸肝、胃經(jīng)。清熱解毒,止血,殺蟲。用于風(fēng)熱感冒,乙型腦炎,痄腮,血痢,腸風(fēng)便血,血崩,帶下,產(chǎn)后血氣脹痛,驅(qū)蛔蟲和蟯蟲,熱毒瘡瘍。常用量5~10克。驅(qū)蟲、清熱毒用生品;止血用制炭品。
附注 ①貫眾的來源極復(fù)雜,全國有近30種蕨類植物的根狀莖作貫眾入藥。東北地區(qū)多用綿馬鱗毛厥Dryopteris crassirhizoma Nakai,華北和西北地區(qū)多用峨嵋蕨Lunathyrium acrostichoides(Sw.)Ching;華東和西南地區(qū)多用紫萁Osmunda japonica Thunb.;中南和華南地區(qū)則習(xí)用烏毛蕨;廣東部分地區(qū)尚有用蘇鐵蕨Brainia insigns(Hook.)J.Smith和桫欏Cyathea spinulosa Wall.作貫眾入藥的。②烏毛蕨的根狀莖又可作飲水消毒劑用。
功用: 歸肝、胃經(jīng)。清熱解毒,止血,殺蟲。用于風(fēng)熱感冒,乙型腦炎,痄腮,血痢,腸風(fēng)便血,血崩,帶下,產(chǎn)后血氣脹痛,驅(qū)蛔蟲和蟯蟲,熱毒瘡瘍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2963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大敗毒膏
下一篇: 大車螯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