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主治 : 主黃疽腹?jié)M,小便不利而赤,自汗出。
用法用量 : 上四味,用水1.2升,煮取400毫升,去滓,納消石,更煮取200毫升,頓服。
摘錄 : 《金匱要略》卷中
處方 : 大黃4兩,黃柏4兩,消石4兩,梔子15枚。
功能主治 : 濕熱黃疸,黃色鮮明如橘色,腹?jié)M汗出,口渴,大便秘,小便不利,苔黃膩,脈沉實或滑數(shù);或濕熱淋濁等。嘈雜,胸中煎熬,腹?jié)M有塊,二便不利,或口中覺苦辛酸威等,此癥后為膈噎者。
臨床應(yīng)用 : 黃疸:獲原辨藏患黃疸,更數(shù)醫(yī),累月不見效。發(fā)黃益甚,周身如橘子色,無光澤,帶黯黑,眼中黃如金色,小便短少,色黃如柏汁,呼吸迫促,起居不安。求治于予,乃以指頭按胸肋上,黃色不散,此疸證之尤重者也。乃合茵陳蒿湯、大黃消石湯,作大劑,日服三四帖。及三十日,黃色才散去,小便清利而全愈。
用法用量 : 大黃黃柏梔子芒消湯(《脈經(jīng)》卷八)、大黃湯(《千金翼》卷十八)、大黃黃柏皮梔子消石湯(《外臺》卷四)、大黃黃柏湯(《普濟(jì)方》卷一四二)、消黃湯(《雜病源流犀燭》卷十六)。①《金匱玉函要略述義》按:消石,即火消。②《金匱要略今釋》:消石,《脈經(jīng)》、《千金》并作芒消,日醫(yī)亦多用芒消,蓋非。宋本、俞橋本,消石并誤作滑石。
各家論述 : 1.《金匱要略論注》:此為黃疸有里無表者言之,謂疸色黃,見于表矣,乃腹?jié)M,小便不利且赤,里熱可知。黃疸最難得汗,乃自汗,則表從汗解,故曰此為表和里實。實者邪也,有邪則宜去,故主大黃消石湯。大黃、消石解氣血中之實熱,黃柏苦寒主下焦,梔子雖輕浮在上,能使里熱從上而下,故以為使,且輕浮則與郁結(jié)相宜也。2.《金鑒》引李彣:腹?jié)M、小便不利而赤,里病也;自汗出,表和也。里病者,濕熱內(nèi)甚,用梔子清上焦?jié)駸?,大黃瀉中焦?jié)駸?,黃柏清下焦?jié)駸?,消石則于苦寒瀉熱之中,而有燥烈發(fā)散之意,使藥力無所不至,而濕熱悉消散矣。
摘錄 : 《金匱》卷中
膽結(jié)石又稱膽石癥,是膽道感染常見的疾病。下面由我給大家整理了相關(guān)知識,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中醫(yī)處方***一***
【辨證】肝膽溼熱郁結(jié),橫逆中土。
【治法】利膽排石,益脾止痛。
【方名】膽道排石湯。
【組成】柴胡9克,太子參15克,白芍15克,金錢草30克,郁金草12克,蒲黃6克,五靈脂6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鄧鐵濤方。
中醫(yī)處方***二***
【辨證】溼熱內(nèi)蘊(yùn),積久成石。
【治法】疏肝理氣,利膽排石。
【方名】利膽排石湯。
【組成】制大黃9克,枳實9克,虎杖15克,郁金15克,金錢草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姜春華方。
中醫(yī)處方***三***
【辨證】肝郁氣滯。
【治法】疏肝解郁,理氣止痛。
【方名】舒肝利膽湯。
【組成】柴胡10克,枳實10克,青皮10克,陳皮10克,虎杖根30克,銀花30克,生大黃12克,金錢草30克,茵陳30克,郁金12克,川楝子12克,元胡10克,白芍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謝新建方
中醫(yī)處方***四***
【辨證】肝氣郁結(jié),木郁化火。
【治法】疏肝理氣,清熱化滯,利膽排石。
【方名】清膽化石湯。
【組成】柴胡6克,鵝不食草15克,延胡6克,金錢草15克,金鈴子10克,黃芩9克,郁金6克,通草3克,蒲公英12克,北茵陳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翁 恭方。
中醫(yī)處方***五***
【辨證】肝膽溼熱蘊(yùn)結(jié)。
【治法】疏肝利膽,清熱除溼,理氣和營,止痛散結(jié)。
【方名】疏肝利膽湯。
【組成】柴胡10克,黃芩8克,海金砂15克,金錢草15克,雞內(nèi)金10克,川郁金8克,炒金鈴子10克,白芍10克,炒枳實10克,赤茯苓15克,車前子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李培生方。
中醫(yī)處方***六***
【辨證】肝膽氣郁,溼熱蘊(yùn)結(jié)。
【治法】舒肝解毒化石,膽結(jié)石秘方。
【方名】舒肝解毒湯。
【組成】柴胡20克,青皮20克,陳皮20克,石斛20克,黃芩10克,三棱10克,白芍15克,連翹15克,金銀花25克,蒲公英25克,金錢草2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譚景祺方。
中醫(yī)處方***七***
【辨證】肝郁氣滯,溼熱蘊(yùn)結(jié)。
【治法】清熱,疏肝,理氣,通里。
【方名】膽道排石湯。
【組成】黃連6-12克,黃柏6-12克,黃芩6-12克,茵陳12-24克,郁金12克,金錢草30克,貓爪草9-24克,大黃5-20克,法夏12克,西黨12克,木香6-12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肖銀昌方。
中醫(yī)處方***八***
【辨證】氣郁溼阻。
【治法】疏肝解郁,清熱利溼,調(diào)暢氣機(jī)。
【方名】膽石通消糖漿。
【組成】郁金15克,木香15克,黃芩15克,茵陳26克,川楝子9克,虎杖30克,玉米須20克。
【用法】將木香打成粗粉,提取有效成分。另將余藥經(jīng)整理后混合煎汁,共煎2次,每次務(wù)使水面高出藥材,經(jīng)煮沸20分鐘***指沸后時間***,過濾。濾液合并靜置沉淀24小時,再吸取上清液濃縮至一定量,加入蔗糖煎沸使溶解,出料前5分鐘加防腐劑,過濾。濾液與木香提取液混勻,分裝于100毫升,每次飯前15分鐘服33毫升,每日3次,30天為1療程,停藥1周后進(jìn)入下1療程。冷和平方。
【出處】冷和平方。
中醫(yī)處方***九***
【辨證】肝膽溼熱蘊(yùn)結(jié),胃腸實熱。
【治法】清熱化溼,通里攻下,利膽排石。
【方名】三黃排石湯加減。
【組成】黃芩15克,生大黃15克***后下***,山梔子15克,茵陳30克,金錢草50克,雙花15克,郁金15克,木香10克,厚樸12克,芒硝10克***沖***。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李世忠方
膽結(jié)石病因
造成膽結(jié)石主要原因可能有:
1.喜靜少動
有些人運(yùn)動和體力勞動少,天長日久其膽囊肌的收縮力必然下降,膽汁排空延遲,容易造成膽汁淤積,膽固醇結(jié)晶析出,為形成膽結(jié)石創(chuàng)造了條件。
2.體質(zhì)肥胖
平時愛吃高脂肪、高糖類、高膽固醇的飲品或零食,而肥胖是患膽結(jié)石的重要基礎(chǔ)。
3.不吃早餐
現(xiàn)代許多人不吃早餐,而長期不吃早餐會使膽汁濃度增加,有利于細(xì)菌繁殖,容易促進(jìn)膽結(jié)石的形成。如果堅持吃早餐,可促進(jìn)部分膽汁流出,降低一夜所貯存膽汁的黏稠度,降低患膽結(jié)石的危險。
4.餐后零食
當(dāng)人呈一種蜷曲 *** 時,腹腔內(nèi)壓增大,胃腸道蠕動受限,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膽汁排泄,飯后久坐影響膽汁酸的重吸收,致膽汁中膽固醇與膽汁酸比例失調(diào),膽固醇易沉積下來。
5.肝硬化者
這與肝硬化病人身體中對雌激素滅活功能降低有關(guān),身體中雌激素滅活功能降低,則雌激素水平較高,加上肝硬化病膽囊收縮功能低下、膽囊排空不暢、膽道靜脈曲張、血中膽紅素升高等多種因素可造成膽結(jié)石。
6.遺傳因素
遺傳因子在明確膽結(jié)石危險性方面顯然起著重要作用。膽結(jié)石在膽固醇膽石癥患者的近親中更經(jīng)常發(fā)生。
是量大好。排石湯主要由柴胡、黃芩、郁金、枳殼、姜黃、青皮、大黃(后下)、白芍、山楂、川楝子、金錢草組成;用水煎服,清熱利濕,通淋排石,可治療肝膽管結(jié)石,總膽管結(jié)石,膽囊結(jié)石,膽道術(shù)后殘余結(jié)石,膽道泥沙樣結(jié)石等。
膽結(jié)石中藥方劑,治療膽結(jié)石的中藥藥方,一共有九種方劑,不同方劑辯證針對不同膽結(jié)石病癥,由不同藥材組成,服用方法也不同。下面我為大家整理了膽結(jié)石中藥方劑相關(guān)的知識,希望對大家有用。
膽結(jié)石中藥方劑
中醫(yī)處方一
【辨證】肝膽濕熱郁結(jié),橫逆中土。
【治法】利膽排石,益脾止痛。
【方名】膽道排石湯。
【組成】柴胡9克,太子參15克,白芍15克,金錢草30克,郁金草12克,蒲黃6克,五靈脂6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鄧鐵濤方。
中醫(yī)處方二
【辨證】濕熱內(nèi)蘊(yùn),積久成石。
【治法】疏肝理氣,利膽排石。
【方名】利膽排石湯。
【組成】制大黃9克,枳實9克,虎杖15克,郁金15克,金錢草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姜春華方。
中醫(yī)處方三
【辨證】肝郁氣滯。
【治法】疏肝解郁,理氣止痛。
【方名】舒肝利膽湯。
【組成】柴胡10克,枳實10克,青皮10克,陳皮10克,虎杖根30克,銀花30克,生大黃12克,金錢草30克,茵陳30克,郁金12克,川楝子12克,元胡10克,白芍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謝新建方
中醫(yī)處方四
【辨證】肝氣郁結(jié),木郁化火。
【治法】疏肝理氣,清熱化滯,利膽排石。
【方名】清膽化石湯。
【組成】柴胡6克,鵝不食草15克,延胡6克,金錢草15克,金鈴子10克,黃芩9克,郁金6克,通草3克,蒲公英12克,北茵陳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翁 恭方。
中醫(yī)處方五
【辨證】肝膽濕熱蘊(yùn)結(jié)。
【治法】疏肝利膽,清熱除濕,理氣和營,止痛散結(jié)。
【方名】疏肝利膽湯。
【組成】柴胡10克,黃芩8克,海金砂15克,金錢草15克,雞內(nèi)金10克,川郁金8克,炒金鈴子10克,白芍10克,炒枳實10克,赤茯苓15克,車前子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李培生方。
中醫(yī)處方六
【辨證】肝膽氣郁,濕熱蘊(yùn)結(jié)。
【治法】舒肝解毒化石,膽結(jié)石秘方。
【方名】舒肝解毒湯。
【組成】柴胡20克,青皮20克,陳皮20克,石斛20克,黃芩10克,三棱10克,白芍15克,連翹15克,金銀花25克,蒲公英25克,金錢草2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譚景祺方。
中醫(yī)處方七
【辨證】肝郁氣滯,濕熱蘊(yùn)結(jié)。
【治法】清熱,疏肝,理氣,通里。
【方名】膽道排石湯。
【組成】黃連6-12克,黃柏6-12克,黃芩6-12克,茵陳12-24克,郁金12克,金錢草30克,貓爪草9-24克,大黃5-20克,法夏12克,西黨12克,木香6-12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肖銀昌方。
中醫(yī)處方八
【辨證】氣郁濕阻。
【治法】疏肝解郁,清熱利濕,調(diào)暢氣機(jī)。
【方名】膽石通消糖漿。
【組成】郁金15克,木香15克,黃芩15克,茵陳26克,川楝子9克,虎杖30克,玉米須20克。
【用法】將木香打成粗粉,提取有效成分。另將余藥經(jīng)整理后混合煎汁,共煎2次,每次務(wù)使水面高出藥材,經(jīng)煮沸20分鐘(指沸后時間),過濾。濾液合并靜置沉淀24小時,再吸取上清液濃縮至一定量,加入蔗糖煎沸使溶解,出料前5分鐘加防腐劑,過濾。濾液與木香提取液混勻,分裝于100毫升,每次飯前15分鐘服33毫升,每日3次,30天為1療程,停藥1周后進(jìn)入下1療程。冷和平方。
【出處】冷和平方。
中醫(yī)處方九
【辨證】肝膽濕熱蘊(yùn)結(jié),胃腸實熱。
【治法】清熱化濕,通里攻下,利膽排石。
【方名】三黃排石湯加減。
【組成】黃芩15克,生大黃15克(后下),山梔子15克,茵陳30克,金錢草50克,雙花15克,郁金15克,木香10克,厚樸12克,芒硝10克(沖)。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李世忠方
老中醫(yī)推薦膽結(jié)石治法
金錢開郁湯
取金錢草30克,柴胡、白芍、枳殼、海螵蛸、浙貝母各10克,郁金6克,甘草3克。將上述藥物用水煎煮后去渣取汁,每日一劑,分3次在飯后服用,連續(xù)用藥一個月為一療程。
此方具有疏肝利膽、化石排石、和胃抑酸的功效,適合有泛酸、噯氣癥狀的色素性膽結(jié)石、膽固醇膽結(jié)石和混合性膽結(jié)石患者使用。
三金排石湯
取大黃、柴胡、黃芩各9克,枳殼、烏梅、雞內(nèi)金各10克,茵陳20克,金錢草50克,郁金15克。將上述藥物用水煎煮后去渣取汁,每日一劑,分3次在飯后服用,連續(xù)用藥10天為一療程(用藥一個療程后應(yīng)停藥5天),一般用藥3個療程即可取得較好的效果。
郁金、柴胡、枳殼具有疏肝、理氣、止痛的功效;金錢草、茵陳具有清肝利膽的功效;大黃具有清熱、攻下、排石的功效;黃芩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烏梅具有生津止渴的功效;雞內(nèi)金具有消食積、健脾胃的功效。諸藥共奏清肝利膽、排石解毒、生津止渴之功,適合有口渴喜飲、咽干舌燥、大便干結(jié)、小便短赤等癥狀的膽結(jié)石患者使用。
利膽排石湯
取柴胡、黃芩、五靈脂、三棱、大黃、黃連、赤芍、白芍、元明粉(沖服)各10克,木香、枳實各15克,金錢草50克,海金沙20克。將上述藥物用水煎煮后去渣取汁,每日服一劑,分3次在飯后服用。連續(xù)用藥15天為一療程(用藥一個療程后應(yīng)停藥3~5天),一般用藥兩個療程即可取得較好的效果。
柴胡具有疏肝理氣的功效;木香、郁金具有行氣止痛的功效;三棱、赤芍、白芍、五靈脂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枳實具有消痞散結(jié)的功效;大黃、黃連、黃芩、元明粉具有瀉熱通腑的功效;金錢草、海金沙具有利膽排石的功效。諸藥共奏疏肝理氣、活血化瘀、利膽排石之功,適合病程較長、有瘀血內(nèi)停癥狀的膽結(jié)石患者使用。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2989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大黃涂方
下一篇: 大黃清胃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