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 : 當歸4兩,人參2兩,厚樸2兩,蔥白1虎口,膠2兩,芎2兩。
功能主治 : 妊娠中惡,心腹暴痛,逐動胎,少腹急。
用法用量 : 以水7升,煮取2升半,分3服。
摘錄 : 《醫(yī)心方》卷二十二引《產經》
桑葉黃豆湯秋季寶寶過敏性鼻炎吃什么食物:桑葉黃豆湯。
材料:
冬桑葉12克,黃豆30克。
做法:
冬桑葉洗凈,黃豆浸泡30分鐘。上料用清水2碗半,煎成1碗,分2次飲用。
功效:疏風散熱,適用于過敏性鼻炎,流黃稠涕,口干者。
蘇葉黑豆湯秋季寶寶過敏性鼻炎吃什么食物:蘇葉黑豆湯。
材料:
蘇葉10克,白芷3克,黑皮青豆30克,大棗3枚。
做法:
大棗去核,黑豆慢火炒至爆腰。上料同放入鍋內,用清水3碗,煎成1碗,分2次飲用。
功效:疏風散寒,健脾固表,用于體虛疲弱,流清涕,頻打噴嚏。
辛夷花蒼耳子煲豬鼻秋季寶寶過敏性鼻炎吃什么食物:辛夷花蒼耳子煲豬鼻。
材料:
辛夷花15克,蒼耳子10克,白芷3克,防風5克,豬鼻1個。
做法:
豬鼻切開洗凈飛水去肉腥味。上料同放入鍋內,清水4碗,煎成1碗半,分2—3次飲用。
功效:疏風散寒,上通鼻竅。用于鼻塞,流清涕,過敏性鼻炎,單純性鼻炎。
百合南杏潤肺湯秋季寶寶過敏性鼻炎吃什么食物:百合南杏潤肺湯。
材料:
蓮子肉20克,百合20克,南杏15克,白木耳10克,瘦肉100克,蜜棗1枚。
做法:
1、白木耳浸泡1—2個小時,撕成小朵,瘦肉飛水去肉腥味。
2、上料同放入鍋內,加適量清水,武火煮沸轉文火煲1—2小時,已鹽調味,便可食用。
功效:滋陰潤肺,益氣健脾。用于肺虛脾弱,過敏性鼻炎,單純性鼻炎。
薄荷飲秋季寶寶過敏性鼻炎吃什么食物:薄荷類湯飲。
1、薄荷蘇葉飲
薄荷5克,蘇葉10克,沸水沖泡10分鐘后飲用,具有發(fā)散解表之功效。
2、桑菊薄荷飲
桑葉、菊花、辛夷、白芷各10克,薄荷5克,沸水沖泡10分后飲用,具有辛涼解表之功效,主治風熱感冒之鼻塞。
家居類食物秋季寶寶過敏性鼻炎吃什么食物:家居類容易做的食物。
1、姜糖飲
生姜15克,切絲加入適量紅糖(或始糖),沸水沖泡或煎煮10分鐘后稍冷趁熱飲用,具有辛溫散寒解表之功效,主治風寒性感冒之鼻塞。
2、蔥白湯
蔥白、蒜白各3—5根,生姜10—15克,沸水沖泡或煎煮10分鐘加搞少許后飲用,具有辛溫散寒解表之功效,主治風寒性感冒之鼻塞。
3、萊菔蛋花湯
蘿卜 250克洗凈切碎取汁待用,雞蛋l(fā)一2枚打勻起沫后倒入沸水鍋中,加姜絲少許、蔥花、蒜葉各l把,待煮開后將蘿卜汁兌入再開即可,具有解表發(fā)汗、補虛通氣之功效,主治感冒初起的鼻塞。
4、四花酒湯
月季花、牡丹花各3朵,菖蒲3克,辛夷花6克,路路通10克,蔥花1把,加水適量煎煮15分鐘兌黃酒適量后飲用,具有溫通、活血、開竅之功效。主治各種原因引起的鼻塞。
溫補類食物秋季寶寶過敏性鼻炎吃什么食物:溫補類食物。
1、荊防大棗湯
荊芥、防風10克,大棗5枚,通草根,加水適量,煎煮20分鐘后飲用,具有補虛解表之功效。主治因衛(wèi)表氣虛的感冒。
2、當歸紅棗羊肉粥
羊肉500克洗凈加水煮一開倒去水,當歸50克紗布包裹,紅棗10數枚,粳米150克加水適量煮開后,文火婉至羊肉爛,粥即成,具有活血、溫通、補虛之功效,對于體虛經常感日鼻塞者有較好的療效。
秋季寶寶過敏性鼻炎飲食注意1、秋季寶寶過敏性鼻炎,飲食宜清淡,宜食營養(yǎng)豐富并容易消化的食物,如牛奶、雞蛋、肉類;
2、宜多食含鋅、含維生素C豐富的水果、蔬菜,如蘋果、奇異果、草莓、綠色蔬菜。
3、忌食辛辣、燥熱、肥甘厚味食品,如辣椒、煎炸肥雞,肉類。
建議:
爸媽可按不同病因,癥狀,選用合適的食療方。藥療與食療配合,可促進健康,控制鼻炎反復發(fā)作。
秋季寶寶過敏性鼻炎預防措施秋季寶寶過敏性鼻炎,和成人過敏性鼻炎的癥狀大同小異。所以在預防措施上也是大同小異的。但是嬰兒過敏性鼻炎的預防需要更仔細全面,畢竟是嬰兒,身體抵抗力不強,所以需要全方位的預防措施。
1、避開所有可能性的過敏原
過敏原是誘發(fā)嬰兒過敏性鼻炎的罪魁禍首。例如黃粉、螨蟲、毛毯甚至是動物毛發(fā),這些都是常見的過敏原,所以一定要避開過敏原。
2、媽媽們每天可以用溫水為寶寶清洗鼻腔
保持鼻腔的清潔,這樣也能防止過敏原一直停留在鼻腔內。過敏原一直在鼻腔內會讓嬰兒極其不舒服,且加重鼻炎的癥狀。
3、注意環(huán)境的衛(wèi)生清潔
嬰兒的抵抗力弱,一定要注重環(huán)境的清潔衛(wèi)生,防止病毒入侵。
4、在家不要使用空調或長時間使用電扇
這對寶寶的影響也很大,同樣會造成過敏性鼻炎。由于嬰兒還在發(fā)育中,所以盡可能的不要使用藥物。防止嬰兒對藥物有依賴性。所以媽媽們在日常護理中一定要夠細致,不要讓寶寶犯鼻炎。當然,如果寶寶的過敏性鼻炎經常性的復發(fā)而且不見好轉的話,可以選擇就醫(yī)治療。
病患脈微而澀,此乃醫(yī)所病,大發(fā)其汗,又數大下之,其人亡血。病當惡寒,后乃發(fā)熱,無休止時。夏月盛熱,欲著覆衣;冬月盛寒,欲裸其體,所以然者,陽微則惡寒,陰弱則發(fā)熱,此醫(yī)發(fā)其汗,使陽氣微,又大下之,令陰氣弱。五月之時,陽氣在表,胃氣虛冷,以陽氣內微,不能勝冷,故欲著覆衣。十一月之時,陽氣在里,胃中燥熱,以陰氣內弱,不能勝熱,故欲裸其身。又陰脈遲澀,故知亡血也。(此皆可治。陽微惡寒四逆,陰弱發(fā)熱為內熱病,宜苦酒、艾草之類。) 大下后,復發(fā)汗,小便不利者,亡津液故也,勿治之,得小便利,必自愈。 發(fā)汗后,其人臍下悸者,欲作奔豚, 茯苓桂枝湯 主之。 茯苓(四兩) 桂枝(二兩) 甘草(一兩) 大棗(八個) 咀,以甘爛水五升,先煮茯苓減一升,內下諸藥,煮取一升半,溫溫作三服。作甘瀾水法取水二斗,置大盆中,以楊柏枝擊水,上有珠子五六千個相逐,取用之。 發(fā)汗或下后,痞滿,或成寒實結胸,氣塞不通,宜 檳榔散 。 檳榔(二個,一生一煨。) 細末,酒二盞,煎一盞四分,作兩服,溫飲之。兼治蛔厥,心腹刺痛。《南海本草》治膀胱氣佳。 龐曰 因發(fā)汗時,汗出如水漏下,還復汗少,喘促不止。脈促而按之濡者,合當汗而解;脈促而按之者,死。若脈浮,手足微厥,面垢唇青,昏憒而喘者,陰陽未和,尚阻升降,宜服順陰陽 五味子湯 。 麻黃(半兩) 人參 五味子 麥門冬 杏仁 橘皮 生姜(各一份) 棗(七枚) 咀,水二升,煮七合,去滓,通口服一盞,未瘥,再作二三服。手足厥甚者,濃衣護其厥。 下后,復發(fā)汗,晝日煩躁不得眠,夜而安靜,不嘔,不渴,無表證,脈沉微,身無大熱者,宜 干姜附子湯 。(不可作煮散。) 干姜(一兩) 附子(一枚,生) 咀,水一升半,煎至半升時,飲一小盞,食久再服。 傷寒,若吐下后,心下逆滿,氣上沖胸,起則頭眩,脈沉緊,發(fā)汗則動經,身為振振搖者,宜 茯苓白術湯 。 茯苓(二兩) 桂枝(一兩半) 白術 甘草(各一兩) 咀,水三升,煮至一升半,去滓,分溫四服。 發(fā)汗吐下后,虛煩不得眠,若劇者,必反復顛倒,心中懊 ,香豉梔子湯主之;少氣者,加甘草;嘔者,加生姜。 梔子香豉湯肥梔子(二十枚) 香豉(兩合,綿裹) 水二升,煎梔子至一升三合,下豉,取七合半,去滓,每進一盞。得吐,止后服。 梔子甘草湯 ,前湯內加甘草一兩,同梔子煮,后下豉,如前法,加水半升。 梔子生姜湯 ,前方內加生姜二兩半,同梔子煮,后下豉,同前法,加水一升。 傷寒五六日,大下之后,身熱不去,心中結痛者,未欲解也,屬梔子香豉湯主之。(用前方。) 下后,腹煩滿,起臥不安者, 梔子濃湯 主之。 梔子(八個,大者) 濃樸(二兩) 枳實(二枚) 咀,水二升,煮一升,去滓,溫飲一盞。 傷寒,醫(yī)以丸藥下之,身熱不去,微煩, 梔子干姜湯 主之。 肥梔子(八個) 干姜(一兩) 以水一升七合,煮取八合,去滓,分溫三服。 凡用梔子湯得效,即止后服,病患舊有微溏,不可與之。 發(fā)汗,若下之,而煩熱,胸中窒塞者,梔子湯主之。 傷寒五六日,已發(fā)汗而復下之,胸脅滿微結,小便不利,渴而不嘔,但頭汗出,往來寒熱,心煩者,此表未解, 柴胡桂枝干姜湯 主之。 桂枝 黃芩(各一兩半) 柴胡(四兩) 栝蔞根(二兩) 干姜 甘草 牡蠣(各一兩) 咀,水六升,煎至三升,去滓,再煎一升半,溫溫時飲一盞,食頃再服。 傷寒發(fā)汗,若吐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氣不除者, 旋復花代赭湯 主之。 旋復花 甘草(各一兩半) 人參(一兩) 生姜(二兩半) 代赭(末,半兩) 棗(三枚)半夏(一兩半) 咀,水五升,煎三升,去滓,再煎取一升半,溫分四服。 傷寒,若吐下后,七八日不解,熱結在里,表里俱熱,時時惡風,大渴,舌上干燥而煩,飲水至數升者,白虎加人參主之。(方在厥陰證中。) 傷寒八九日,下之,胸滿煩驚,小便不利,譫語身重,不可轉側者, 柴胡龍骨牡蠣湯 主之。 柴胡(二兩) 龍骨 黃芩 生姜 鉛丹 人參 桂枝 茯苓 牡蠣(各三分) 半夏(一合)大黃(一兩) 棗(六個) 咀,水六升,煎取三升,下大黃,切如棋子塊,更煎取二升,去滓,溫飲一盞。 傷寒,服湯藥,下利不止,心下痞硬。服瀉心已,復以他藥下之,利不止。醫(yī)以理中與之,利益甚。理中治中焦,此利在下焦,以赤石脂禹余糧湯主之。復不止,當以五苓散利小便。(五苓散方在可水證中。) 赤石脂禹余糧湯赤石脂 禹余糧(各八兩) 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溫飲一盞。 太陽病,外證未除,而數下之,遂協(xié)熱而利,利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 桂枝人參湯 主之。 桂枝 甘草(各二兩) 白術 人參 干姜(各一兩半) 咀,水五升,先煮四味,取三升,內桂,更煮取一升,去滓,溫分三服。 發(fā)汗后,腹脹滿者, 濃樸人參湯 主之。 濃樸(四兩) 甘草(一兩) 生姜(四兩) 半夏(一兩一分) 人參(半兩) 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半,去滓,溫分三服。 治頭痛壯熱,心中煩, 黃芩梔子湯 。 黃芩 梔子(各一兩半) 石膏 干葛(各二兩) 豉(半兩) 蔥白(寸切,半斤) 咀,水四升,煮取一升半,溫溫作三四服。始得病便如前證,亦可服。治夏月傷暑毒,殊驗。 傷寒發(fā)汗后,或未發(fā)汗,頭痛如破,宜 蔥白湯 。 連須蔥白(寸切,半斤) 生姜(二兩) 水二升,煮一升,去滓,溫溫作二三服。 服前湯,頭痛未解,宜 葛根蔥白湯 。 葛根(一兩) 芍藥 芎 知母(各半兩) 蔥白(一握,寸切) 生姜(一兩) 咀,水二升半,煮取一升,去滓,溫溫分減服。 傷寒頭痛立效, 荊芥散 。 天南星 草烏頭(肉白者,生用) 荊芥穗(各半兩) 石膏(一兩) 細末,每服二錢半,陳茶一錢,姜汁半呷,薄荷三葉,水兩盞,煎至八分,溫溫相次三服。 傷寒嘔吐不止,惡寒,脈細或浮遲,宜 理中丸 ,兼治霍亂吐利,及傷寒后發(fā)熱,水停喜唾者。 人參 干姜 甘草 白術(各一兩) 細末,蜜丸雞子黃大,每服一丸,百沸湯一盞,化令細,煎三五沸,溫服之。 霍亂臍上筑者,不宜術,可作湯去術,加桂一兩半,水三升,煎取八合,稍熱服之。吐甚,去術加生姜一兩半,作湯煎,如前法,飲熱粥一碗,微溫覆之,勿發(fā)揭衣被。有寒腹?jié)M痛,或四肢拘急,或下利轉筋,加生附子二枚,作湯服之。 治傷寒嘔吐欲死, 生姜半夏湯 。 半夏(一兩半) 生姜(三兩) 水三升半,煮一升,去滓,溫溫分四服。 治嘔吐發(fā)熱,脈滑數或洪者, 茅根湯 。 茅根(半升) 麥門冬(二合半) 半夏(一兩) 人參(半兩) 茯苓(半兩) 生姜(二兩) 咀,水五升,煎一升半,去滓,溫溫分減服。 霍亂,頭痛發(fā)熱,身疼,多飲水者,宜五苓散。(方在水證中。) 傷寒發(fā)熱自利,脈浮大數,及鼻衄或嘔者,宜 黃芩芍藥湯 。 黃芩(一兩半) 芍藥 甘草(各一兩) 咀,水五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四服。嘔者,加半夏一兩一分,生姜一兩半,煎服。 治傷寒熱痢,或兼腹痛, 黃連當歸丸 。 黃連 當歸(各三兩) 干姜 赤石脂(各一兩) 細末,蜜丸梧桐子大,米飲吞下二三十丸,日三夜二服。 傷寒,下利如爛肉汁,赤帶下,伏氣腹痛,諸熱毒悉主之, 薤白梔子湯 。 豉(半升,綿裹) 薤白(一握) 肥梔子(大者七個) 水三升半,先煮梔子十沸,下薤白,煎至二升,去滓,下豉煮一升半,溫溫分減服,必解下惡積。 傷寒汗解,因飲酒復劇,苦煩悶,干嘔口燥,呻吟錯語,不得臥。此藥解熱毒,除酷熱。不必飲酒劇者,療五日中神效, 黃連黃柏湯 。 黃連(一兩半) 黃芩 黃柏(各一兩) 肥梔子(十二個) 咀,水三升,煎一升二合,去滓,溫溫分減服,未瘥更作。 傷寒四日而大下,熱利時作,白通諸藥多不得止,四順湯熱,白通湯苦溫,除熱止利,莫若 黃連熟艾湯 。 黃連 黃柏(各一兩半) 龍骨(一兩) 熟艾(兩雞子大) 咀,水四升,煮一升二合,去滓,分減溫服。 龐曰 凡冷利皆宜四逆。冷利臍下必寒,水谷黃白色或青黑也;熱利臍下必熱,利黃赤色也;天行熱毒,下利赤白,久下膿血;及下部毒瓦斯,當下細蟲如布絲縷大,或長四五寸,黑頭銳尾,宜 麝香丸 。 麝香(一錢) 附子 雄黃 丹砂 干姜 巴豆(各二錢) 搗下篩訖,煉蜜和丸小豆大,米飲下二丸。未知增之。(此方本無巴豆,是古方脫去,服之不效。今增巴豆,試之甚驗。) 傷寒后咳噫, 肉豆蔻湯 。 肉豆蔻(一個) 石蓮肉(炒) 茴香(各一分) 丁香(半分) 生姜 人參(各二分)枇杷葉(五片,拭去毛,炙。) 咀,水三升,煎至一升半,分四服,空心暖飲之。 龐曰 傷寒汗后,咳噫不止,是陰陽氣升降欲作汗,升之不上,降之不下,故胃氣上逆而咳噫無休止者,宜 良姜湯 。 橘皮 良姜 桂枝 當歸(各一分) 麻黃(半兩) 檳榔(三個) 杏仁(二十個) 甘草(一分) 生姜(一分) 大棗(十枚) 咀,水二升半,煎至一升,去滓,下檳榔末,又煎三沸,去滓,通口服一盞,未已再一劑。 時行頭痛,心如醉狀,面愛向黑處,不欲見人,此為壞熱不散,速行大青湯與服;不爾,狂走趕人。 大青湯大青葉 秦艽 吳藍 升麻 薺 栝蔞根(各二分) 甘菊(一分) 石膏(三分) 竹瀝(二合) 樸硝(三分) 咀,分二帖,每服一帖。水二升半,煎至一升二合,去滓,下竹瀝、樸硝,分溫四服。肉色黃加茵陳六分;面似火加梔子十四枚,加水成三升,煮取一升半,溫飲一盞。 七八日熱盛不解, 苦葶藶湯 。 苦酒(一升半) 苦葶藶(一合) 生艾汁(半升) 同煎至七合,作二服,此療內熱病,有牛黃一刀圭尤良。阮河南曰 今諸療疾,多用辛甜姜桂人參之屬,此皆貴價難得,常有必欲求之,轉以失時。而苦參、青葙、葶藶子、艾之屬,所在盡有之,除熱解毒,最勝向貴價藥也,前后數參并用之。得病內熱者,不必按常藥次也,便以青葙、苦參、艾、苦酒療之,但少促其間耳,無不解者。(苦酒即米醋也。) 龐曰 辛甜姜桂人參之屬,是發(fā)散寒氣之藥,其病未傳成內熱者,為調治之大要藥也。決不可慮其酸苦之藥,正治內熱病急要之藥也。設當行辛甘而用酸苦,設當行酸苦而用辛甘,是昧于陰陽之用,如此醫(yī)殺之耳。其辛甘酸苦,自是調治通行之要藥,若論苦則忌甘,論甘則忌苦,雖有屢中,誠為粗工矣。 傷寒發(fā)黃者,先用瓜蒂末內鼻中,口含水搐鼻中,去黃水,用五苓茵陳散最良。 時行一切,不知身上疼痛,不寒亦不熱,沉沉似有所思,順事多語,此臟正傳熱, 麻仁龍膽丸 ,服此藥不死。 大麻仁 大黃(各一兩) 柴胡 黃芩 白鮮皮 秦艽 赤芍藥 龍膽草(各二分) 黃連(一分) 梔子(二十四個) 細末,蜜丸如梧桐子大。食后煎淡竹葉湯,下三十丸,日與三服,以大利為度。 十日小瘥,一月平復。 地黃湯 療傷寒及溫病,應發(fā)汗而不與發(fā)汗之,內有瘀血者;及鼻衄吐血不盡,內熱瘀血,面黃大便黑者,此方主之,消化瘀血甚良。 生濕地黃(四兩) 牡丹皮 芍藥 犀角屑(無以升麻代,各半兩) 咀,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溫溫飲一盞。喜忘如狂者,加地黃、黃芩各三分,加水一升;脈大來遲,腹不滿自言滿者,為無熱,不用黃芩也。 鼻衄或吐血下血, 黃芩湯 。 黃芩(四兩) 咀,水三升,煮一升半,溫飲一盞,兼治婦人漏下血不止。(黃柏更佳。) 吐血百治不瘥,此方療十瘥十, 大黃散 。 地黃汁(半升) 生大黃末(一方寸匕) 煎地黃汁三沸,下大黃末,調勻,空腹服之,每溫飲一小盞,日三服,血即止。 熱病毒瓦斯入眼,赤痛生翳,不見光明者, 大黃梔子湯 。 生大黃(一兩) 升麻(半兩) 瞿麥 甘草(各一分) 梔子(七個) 咀,水二升,煎至一升,去滓,溫作四服,以利為度。難利者,煎藥畢,下樸硝二分和服。 先煮諸藥至一升半,乃下大黃,大黃先以水漬,和水下之,則折熱易利。 治毒病入眼,忽生赤翳,或白,或腫膚起,或赤痛,不得視光明,入心肝?;蜓鄹∧[,如吹汁出,生膜覆珠子,或內障不見物。良由病后不慎,酒面炙 五辛所致,宜服此頻利之, 秦皮大黃湯 。 秦皮 柴胡 常山 黃芩 升麻 芍藥 白蘞 枳實 甘草(各半兩) 大黃(三分) 咀,水三升,煮二升,下大黃,再煎一升半,去滓,食后溫飲一盞。熱盛者加焰硝半兩,湯成后下,化勻服。未瘥更作,可至五七劑。 又方 滴眼湯 (斑豆瘡不宜用。) 秦皮 升麻 黃連(各半兩) 細銼,水二升,煎至一升,綿包箸頭 湯,滴入眼中,頻頻用之。 下部 瘡, 雄黃散 。 雄黃 青葙子 苦參 黃連(各三分) 桃仁(一分) 為散,以艾汁和丸,棗核大,綿包內下部, 蓄汁更佳。冬月無艾,濃煎艾汁,和為丸,更以米飲調下二錢,溫飲之,日二服。 治 瘡, 青黛丸 。 青黛 丁香 黃連(等分) 細末,甘淀和丸,棗核大,口中有瘡,含之咽汁;若下部有瘡,綿裹內下部,日含化五六十丸瘥。 牽馬丸 治天行四五日,下部生瘡,醫(yī)所不能治,此方主之。 附子(一分) 藜蘆 桂枝 巴豆(各半兩,去皮心,炒黑) 細末,別研巴豆,加蜜杵丸,梧桐子大。空心熱水下二丸,未知加三丸。熱在膈上不下,飲熱湯半升,投吐之,下部 自瘥,神良。 天行口瘡, 黃柏升麻湯 。 黃柏 升麻 甘草(生,各半兩) 咀,水一升半,煮半升,入地黃汁一合,煎半升,分二服,細呷之。 又方 薔薇飲子 。 薔薇莖葉切一升(冬用根皮) 水三升,煮半升,溫溫漬之,去涎。喉咽有瘡者,咽汁少許為佳。 又方, 黃柏飲子 。 黃柏,薄切小片,蜜漬一宿,嚼柏汁漬瘡。 又方, 五倍子散 。 五倍子炒為末敷之,涎出吐去,以瘥為度。 傷寒喉中痛,閉塞不通, 射干煎 。 生射干 豬脂(各半斤) 合煎,令射干色微焦,去滓,取一棗大,綿裹,含稍稍咽之。 治喉咽痛塞, 硼砂散 。 硼砂 僵蠶 牙硝 白礬 甘草 雄黃(各一分) 砂(半分) 草烏頭尖(四個) 細末,米飲調一錢,細細呷之。 古方 黑龍煎 ,治咽喉腫痛九種疾。 人參(半兩) 甘草(一兩) 無灰酒(一升) 不 皂角(四十條) 水三斗,浸皂角一宿,凈鐺內煎,令水減半,次下人參、甘草,細切,又同煎三分耗二,布絞去滓,下酒更入釜煤一匕半,攪煎如餳稀,入瓷合內,埋地中一宿。若用時,取一丸如雞頭大,盞中以溫酒一呷化之,先以水漱口,以鵝毛點藥入喉中掃之,有惡涎或自出,或下腹,可兩三度。引藥方歇,良久令吐。候惡物出盡了,令吃少許水浸蒸餅,及軟飯粥壓之,次含甘草一寸咽汁,忌炙胡餅、豬肉淹藏等物。如木舌難下藥,以匙按舌,用藥掃喉中。 九般名 急喉閉、纏喉風、結喉、爛喉、重舌、木舌、遁蟲、 喋、飛糸入喉。 元 五年,自春至夏秋,蘄黃二郡人患急喉閉,十死八九,速者半日、一日而死。黃州潘推官昌言親族中亦死數口,后得黑龍膏,救活者數十人。 龐曰 急切亦不候合此膏,用古方以意處之。但得不 皂角一兩條,槌碎,水三升半,浸少時,揉汁去滓,甘草一分,人參一分,同煎作稀膏,勿令太稠,乃下后藥。 霜梅上白鹽 砂 焰硝(各等分) 三味生研,用前膏斟酌和勻,可以掃得為度。每以鵝毛 少許,如前法掃喉中甚效,其將息次第,亦如前法,此膏得力尤速。若日久膏干,以甘草水化之。病瘥后,胸喉外生瘡勿疑,無鹽梅以白鹽代。 天行手足腫,疼痛欲脫者,濃煎虎杖汁漬之。 天行后毒瓦斯,手足腫痛欲脫,必作癰膿, 升麻大黃湯 。 升麻 木通 白蘞(各三分) 黃芩 芍藥(各一兩) 甘草(半兩) 大黃(一兩半) 咀,水三升,煮二升半,下大黃煮一升半,溫溫飲一盞,利下為度。
導讀: 你喜歡吃白嗎?你知道白有哪些嗎?很多人都不喜歡吃蔥,覺得蔥的味道太大,其實常吃蔥白對身體健康很有益,和我一起去看看吧!
蔥白的
朱大爺名叫朱民吾,是±生土長的杭州本地人。由于是農校畢業(yè),并在原杭州動植物檢疫局乍過,因此對一些動植物的作用和功效很有研究。朱大爺說,蔥不僅是大家飲食中常用的調料,是一味傳統(tǒng)中藥,而蔥白更有發(fā)汗解表、散寒通陽的功效。
蔥白湯
寶寶經常會有感冒的癥狀發(fā)生。朱大爺說,感冒其實是小,不用每次感冒都往醫(yī)院 跑。當寶寶有點感冒征兆的時候,如打噴嚏、鼻塞、流鼻涕,只要一碗溫溫的蔥白湯下肚,很快就會沒事了。蔥白湯不是藥,有時卻比藥更有作用,但是蔥白湯一定要用對時機,在感冒初期使用非常有效。如果寶寶感冒已經很嚴重了,吃蔥白湯就不管用了,這時還得馬上去醫(yī)院就診。
做法
1.取20支連須的小蔥蔥白、生姜1-2片,洗干凈備用。
2.鍋內加兩小碗水,放入生姜大火煮沸,然后再用文火煎10 ~15分鐘。
3.把蔥白放入鍋內,煎3-5分鐘。
4.把煮好的水倒入碗內,放少許糖,分多次飲用,連服1-3天。
蔥白蘿卜湯
蘿卜性涼,昧辛、甘,具有寬中下氣、消積化痰的功效。朱大爺說如果寶寶感冒受涼引起咳嗽,可以在蔥白湯里加入蘿卜,做成蔥白蘿卜湯,就可以止咳嗽、消積化痰了。
做法
1.取20支連須的小蔥蔥白、生姜1~2片、白蘿卜半個,洗干凈備用。
2.鍋內加兩小碗水,放入生姜和白蘿卜大火煮沸,然后再用文火煎10-15分鐘。
3.把蔥白放入鍋內,煎3-5分鐘。
4.把煮好的水倒入碗內,放少許糖,分多次飲用,連服1-3天。
蔥姜糖水
姜具有散寒發(fā)汗、化痰止咳、和胃止嘔的功效,和蔥白搭配做成蔥姜糖水,可以治療寶寶由于風寒引起的感冒、咳嗽或發(fā)燒等癥狀, 晚上臨睡前服用效果更佳。
做法
1.取小蔥蔥白2-3根,老生姜片2~3片,分別洗凈放入鍋內。
2.加兩小碗水煎到半碗水,去渣留汁。
3.加適量紅糖,趁熱飲用,每晚1劑,連服3次。
西瓜翠衣7用
西瓜翠衣又名西瓜青、西瓜翠等,為葫蘆科植物西瓜的果皮。將西瓜皮削去內層柔軟部分,洗凈,曬乾,也有將外青皮削去,僅取其中間部分者。味甘,性涼,無毒,歸脾、胃二經。有清熱解暑,止渴,利小便的功效,能治暑熱煩渴,小便短少,水腫,口舌生瘡等癥。
暑熱煩渴 西瓜翠衣50克,石膏50克,知母15克,粳米30~50克,生甘草5克,水煎頻服,或代茶飲用,每日1劑。但清熱解暑西瓜翠衣沒有西瓜好,西瓜又叫寒瓜,又名天生白虎湯,用好紅瓤西瓜剖開,取汁一碗,徐徐飲下即可,此方治中暑效果好。
口舌生瘡 用西瓜翠衣和皮硝混合制成的白色結晶,咸,寒。研末吹患處,可治喉風、喉痹、白喉、口瘡等?;蛴梦鞴洗湟?0克,薄荷15克。水煎服,每天3次,每日1劑。
小便短少 西瓜翠衣50克,竹葉心20枝,生地15克,木通10克,生甘草5克。水煎服,每天3次,每日1劑。
腎炎水腫 西瓜皮(須用連髓之厚皮,曬干入藥為佳)干者40克,白茅根鮮者50克。水煎服,每天3次,每日1劑。
牙痛 經霜西瓜皮燒灰,敷患處牙縫內。
扭傷腰痛不能屈伸者 西瓜青為片,陰干研為細末,以鹽酒調,空腹服用,每次2~3克,每天3次。
食欲低下 用泡的方法淹制西瓜翠衣2~3天后,做正餐之小菜,有開胃激發(fā)食欲之功效。
豬心的營養(yǎng)作用
心為豬科動物豬的心臟。中醫(yī)認為,豬心性平,味甘、咸,無毒,人心經。有安神定驚、養(yǎng)心補血之功,可治驚悸、怔忡、自汗、失眠、神志恍惚、精神分裂癥、癲癇、癔等。內服:煮食適量,或入丸劑。忌吳茱萸。臨床有關資料說明,許多心臟疾患與心肌的活動力是否正常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豬心雖不能完全改善心臟器質性病變,但可以增強心肌營養(yǎng),有利于功能性或神經性的痊愈。
1、豬心的營養(yǎng)及作用
豬心蛋白質含量是豬肉的2倍,其所含氨基酸也與人體接近,較易被吸收利用;而脂肪含量僅為豬肉的1/IO。豬心含鉀260mg,比人們熟知的含鉀食物香蕉(香蕉含鉀189~208mg)還高,鉀能防治心肌收縮力減弱、心功能不全、低血壓,心動過速、早搏、心律紊亂、中風、癌癥、中暑等;豬心含硒14.94ug,與魚類相當(鯽魚含硒14.3lug),而硒能防治缺硒引起的病、糖尿病、白內障、癌癥、大骨節(jié)病等。
從豬心房可提取心鈉素(又稱心房肽,是由心房肌細胞合成、儲存和分泌的一種具有強大的利尿利鈉作用的活性肽),它具有強大的利鈉、利尿、舒張血管、降低血壓的作用及抗心律失常作用。從豬心還可提取輔酶QlO,它能改善心臟的物質代謝和能量代謝,增加心輸出量,對心肌有保護作用。豬心也可用來提取細胞色素C,它有加強細胞呼吸作用,外源性細胞色素C不通過正常細胞膜,但在缺氧時,細胞膜通透性增加,細胞色素C可進入細胞內,直接參加線粒體的呼吸鏈,起電子傳遞體的作用,使細胞呼吸加強,提高氧的利用率,增強組織代謝。豬心中含有一種抑癌素(這種抑癌素耐熱、耐酸,是一種高效抗癌活性的多肽物質,分子量4000左右)的成分,對小鼠艾氏腹水癌、骨髓瘤和肉瘤等癌細胞的生長有明顯抑制作用。此外,每1009豬心僅含膽固醇15lmg,低于鳳尾魚(330mg)、墨魚(157mg)。
2、豬心的驗方及藥膳
(1)治產后中風,血氣驚邪,驚悸氣逆:豬心一枚,切,于豆豉汁中煮,五味調和食之。(《食醫(yī)心鏡》)(2)治心虛多汗不睡者:公豬心一個,帶血破開,用人參、當歸各609,轉入豬心中煮熟,去二昧藥,只吃豬心。(《證治要訣》)(3)治痰火人心,發(fā)狂;豬心一個(不下水,切片,焙脆,研末),甘遂69,石菖蒲4.5g。為末,用貝母99煎湯作丸。每早以生鐵落609,煎湯送下;虛人小兒須服少許。
結語: 你喜歡吃蔥白嗎?愛吃蔥白的人最健康哦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3078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當歸荊芥散
下一篇: 當歸蒲延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