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圣青金丸
處方 : 川巴豆3兩(凈肉),硫黃2兩(不研。2味同用生絹袋盛,懸于瓷罐中,不得著底,以水煮3日3夜,如水竭即旋添,熟湯取出,棄硫黃,只用巴豆,去皮心),獨活1兩,柴胡1兩,桔梗1兩,干姜(炮)1兩,防風(fēng)1兩(生),青黛3兩。
制法 : 上為細末,以水煮面糊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 : 小兒疳積。
用法用量 : 每服1-2丸,食傷虛腫,橘皮湯送下;霍亂吐瀉及赤痢,甘草湯送下;白痢,干姜湯送下;赤白痢,干姜、甘草湯送下;水瀉,冷水送下;小便不通,燈心湯送下;大便不通,米飲送下;婦人血氣,當歸酒送下;元氣虛,炒茴香酒送下;腰痛,茱萸湯送下;小兒疳積,米飲送下;氣疾,橘皮湯送下;氣塊癥癖,熱酒送下;傷寒頭痛,甘草湯送下,臨臥時服。如臟腑實熱,臨時更加減丸數(shù)。
摘錄 : 《幼幼新書》卷二十六引《靈苑方》
涼膈丸簡介
目錄1拼音2中藥部頒標準 2.1拼音名2.2標準編號2.3處方2.4制法2.5性狀2.6檢查2.7功能與主治2.8用法與用量2.9注意2.10規(guī)格2.11貯藏 3涼膈丸說明書 3.1藥品類型3.2藥品名稱3.3藥品漢語拼音3.4藥品英文名稱3.5成份3.6性狀3.7作用類別3.8適應(yīng)癥/功能主治3.9規(guī)格3.10涼膈丸的用法用量3.11禁忌3.12涼膈丸的不良反應(yīng)3.13注意事項3.14涼膈丸與其它藥物的相互作用3.15涼膈丸的藥理作用3.16備注 4《圣濟總錄》卷六十五 4.1方名4.2組成4.3主治4.4涼膈丸的用法用量4.5制備方法 附:1古籍中的涼膈丸*涼膈丸相關(guān)藥品說明書其它版本 1拼音 liáng gé wán
2中藥部頒標準
2.1拼音名
Liangge Wan
2.2標準編號
WS3B038590
2.3處方
大黃 200g 石膏 200g 連翹 100g 黃芩 100g 芒硝 100g 桅子(姜汁制) 80g 薄荷 70g 甘草 60g 淡竹葉 30g
2.4制法
以上九味,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用水泛丸,干燥,即得。
2.5性狀
本品為棕黃色的水丸;味咸苦。
2.6檢查
應(yīng)符合丸劑項下有關(guān)的各項規(guī)定(附錄 2頁)。
2.7功能與主治
消炎解熱,消火涼隔。用于上焦熱盛,咽喉不利,牙齒疼痛,大 便秘結(jié),小便赤黃。
2.8用法與用量
口服,一次 6g,一日 1次。
2.9注意
孕婦忌服。
2.10規(guī)格
每50粒重 3g,每袋重 6g
2.11貯藏
密閉,防潮。
3涼膈丸說明書
3.1藥品類型
中藥
3.2藥品名稱
涼膈丸
3.3藥品漢語拼音
3.4藥品英文名稱
3.5成份
3.6性狀
3.7作用類別
3.8適應(yīng)癥/功能主治
消炎解熱,消火涼膈。用于上焦熱盛,咽喉不利,牙齒疼痛,大便秘結(jié),小便赤黃。
3.9規(guī)格
每50粒重3克,每袋重6克
3.10涼膈丸的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6克,一日1次。
3.11禁忌
孕婦忌服。
3.12不良反應(yīng)
3.13注意事項
1.忌煙、酒及辛辣、油膩食物。
2.高血壓、心臟病、肝病、糖尿病、腎病等慢性病患者應(yīng)在醫(yī)師指導(dǎo)下服用。
3.服藥后大便次數(shù)每日2到3次者,應(yīng)減量;每日3次以上者,應(yīng)停用并向醫(yī)師咨詢。
4.服藥三天后癥狀無改善,或加重者,應(yīng)立即停藥并去醫(yī)院就診。
5.小兒、年老體弱及脾胃虛寒者慎用,若需使用,必須在醫(yī)師指導(dǎo)下使用。
6.對本品過敏者禁用,過敏體質(zhì)者慎用。
7.本品性狀發(fā)生改變時禁止使用。
8.兒童必須在成人監(jiān)護下使用。
9.請將本品放在兒童不能接觸的地方。
10.如正在使用其他藥品,使用本品前請咨詢醫(yī)師或藥師。
3.14藥物相互作用
如與其他藥物同時使用可能會發(fā)生藥物相互作用,詳情請咨詢醫(yī)師或藥師。
3.15涼膈丸的藥理作用
3.16備注
請仔細閱讀說明書并按說明使用或在藥師指導(dǎo)下購買和使用。
4《圣濟總錄》卷六十五
4.1方名
涼膈丸
4.2組成
甘草2兩。
4.3主治
熱嗽。
4.4涼膈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5丸,食后以薄荷湯送下。
4.5制備方法
上藥以豬膽汁浸5宿,漉出炙香,為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
古籍中的涼膈丸 《嬰童百問》:[卷之二]急慢脾風(fēng)下痰輕重第十八問 柴胡湯輩;重下則用青金丸、天麻丸、蘆薈散、牛黃涼膈丸、青金丹、王監(jiān)京墨丸輩;稍重下則用揭風(fēng)湯、朱砂...
《奇癥匯》:[卷之三]面 麝香冰片(各五分)寒水石(,五錢)上為末,甘草膏丸,綠豆大,每一丸,陳皮湯下?!镀姘Y匯》清沈源公元...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附∶指南總論卷下]論積熱證候 腮頷結(jié)核者,可與玉屑無憂散、牛黃涼膈丸、消毒犀角飲、四順飲、解毒丸、積熱三黃丸??谏嗌?,可與碧雪...
《普濟方》:[卷六十四咽喉門]咽喉不利(附論) )赤茯苓(三分)射干(三分)麥門冬(水一中盞龍腦丸(出圣惠方)治脾肺壅熱。咽喉不利。宜服。通津液。...
《小兒推拿廣意》:[卷下附方]諸熱門
青金丹簡介
目錄1拼音2《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十二:青金丹 2.1青金丹的別名2.2處方2.3制法2.4功能主治2.5青金丹的用法用量2.6摘錄 3《本事》卷四 3.1方名3.2青金丹的別名3.3組成3.4主治3.5青金丹的用法用量3.6制備方法3.7各家論述3.8附注 4《普濟方》卷一六三 4.1方名4.2組成4.3主治4.4青金丹的用法用量4.5制備方法 5《衛(wèi)生總微》卷五 5.1方名5.2組成5.3主治5.4青金丹的用法用量5.5制備方法 6《圣惠》卷九十五 6.1方名6.2組成6.3主治6.4青金丹的用法用量6.5制備方法 7《圣惠》卷八十六 7.1方名7.2青金丹的別名7.3組成7.4主治7.5青金丹的用法用量7.6制備方法7.7附注 8《普濟方》卷一一九 8.1方名8.2組成8.3功效8.4主治8.5青金丹的用法用量8.6制備方法 9《博濟》卷五 9.1方名9.2組成9.3主治9.4青金丹的用法用量9.5制備方法 10《圣濟總錄》卷七 10.1方名10.2組成10.3主治10.4青金丹的用法用量10.5制備方法 11《圣濟總錄》卷一六九 11.1方名11.2組成11.3功效11.4主治11.5青金丹的用法用量11.6制備方法 12《楊氏家藏方》卷八 12.1方名12.2組成12.3主治12.4青金丹的用法用量12.5制備方法 13《活幼口議》卷十九 13.1方名13.2青金丹的別名13.3組成13.4主治13.5青金丹的用法用量13.6制備方法13.7附注 14《幼幼新書》卷三十一引《譚氏殊圣》 14.1方名14.2組成14.3主治14.4青金丹的用法用量14.5制備方法 15《博濟》卷三 15.1方名15.2青金丹的別名15.3組成15.4主治15.5青金丹的用法用量15.6制備方法15.7附注 16《全生指迷方》卷四 16.1方名16.2組成16.3主治16.4青金丹的用法用量16.5制備方法 17《幼幼新書》卷九引《聚寶方》 17.1方名17.2組成17.3主治17.4青金丹的用法用量17.5制備方法 18《三因》卷十二 18.1方名18.2青金丹的別名18.3組成18.4主治18.5青金丹的用法用量18.6制備方法18.7附注 19《幼科指掌》卷四 19.1方名19.2組成19.3主治19.4青金丹的用法用量19.5制備方法19.6附注 20《簡明醫(yī)彀》卷三 20.1方名20.2組成20.3主治20.4青金丹的用法用量20.5制備方法 21《活人心統(tǒng)》卷一 21.1方名21.2組成21.3主治21.4青金丹的用法用量21.5制備方法 22《普濟方》卷三八○ 22.1方名22.2組成22.3主治 23《普濟方》卷三七五 23.1方名23.2組成23.3主治23.4青金丹的用法用量23.5制備方法 24《普濟方》卷二五六 24.1方名24.2組成24.3主治24.4青金丹的用法用量24.5制備方法 25《幼幼新書》卷二十二引茅先生方 25.1方名25.2組成25.3主治25.4青金丹的用法用量25.5制備方法 26《普濟方》卷三七四引《傅氏活嬰方》 26.1方名26.2組成26.3主治26.4青金丹的用法用量26.5制備方法 27《小兒藥證直訣》卷下 27.1方名27.2組成27.3功效27.4青金丹的用法用量27.5制備方法27.6各家論述 附:1古籍中的青金丹 1拼音 qīng jīn dān
2《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十二:青金丹
2.1青金丹的別名
清金丹(《秘傳證治要訣類方》卷四)。
2.2處方
杏仁(去皮、尖)30克 牡蠣(煅取扮,入杏仁同炒黃色,去牡蠣粉不用)青黛30克
2.3制法
上藥研勻,入黃蠟30克,熔化,搜和為丸,如彈子大,壓扁如餅。
2.4功能主治
治肺虛,咳嗽喘滿,咯痰帶血。
2.5青金丹的用法用量
每用柿1個,去核,入藥在內(nèi),濕紙裹煨,約藥熔,方取出,去火毒。細嚼,糯米飲送下。
2.6摘錄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十二
3《本事》卷四
3.1方名
青金丹
3.2青金丹的別名
的奇丹
3.3組成
硫黃1兩(研),水銀8錢。
3.4主治
霍亂吐瀉不止,及轉(zhuǎn)筋諸藥不效者。一切吐逆。
3.5青金丹的用法用量
每服1丸,煎丁香湯磨化下,熱服。如服散子,丁香湯調(diào)下1錢。傷寒陰陽乘伏,用龍腦冷水磨下,1日23次。
3.6制備方法
上2味銚子內(nèi)炒,柳木篦子不住攪勻,更以柳枝蘸冷醋頻頻灑,候如鐵色,法如青金塊方成,刮下再研如粉,留少半為散,余以粽子尖3個,醋約半盞,研稀稠得所成膏為丸,如雞頭子大,朱砂為衣。
3.7各家論述
《本事方釋義》:硫黃氣味辛大熱,入右腎命門;水銀氣味辛寒,能行九竅,能伏五金為泥;丁香湯送,以熱為引也;龍腦湯送,以涼為引也。此治霍亂轉(zhuǎn)筋,陰陽乘伏,二炁欲離,諸藥不能效者,乃急救之方,司是術(shù)者當留心斟酌焉。
3.8附注
的奇丹(《楊氏家藏方》卷六)。本方方名,《醫(yī)學(xué)綱目》引作“一粒青金丹”?!夺t(yī)方類聚》引《濟生續(xù)方》本方用法:生姜、橘皮煎湯送下,不拘時候。
4《普濟方》卷一六三
4.1方名
青金丹
4.2組成
五靈脂半兩,豆豉半兩,生杏仁4枚,生半夏4枚,生巴豆2枚,生礬1錢半,白礬1錢半。
4.3主治
涎喘嗽,胸脅刺痛.久積痰飲,痞塞噎悶。
4.4青金丹的用法用量
每服1丸,菜葉裹,食后、臨臥以溫齏汁送下。
4.5制備方法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豌豆大。青黛為衣。
5《衛(wèi)生總微》卷五
5.1方名
青金丹
5.2組成
雄黃(末)1錢,朱砂(末)1錢,鐵粉2錢,乳香(末)1錢,南星(末)2錢,蝎(微炒)2錢,輕粉3錢,青黛3錢,麝香1字,花頭蛇1條(酒浸1宿,取肉,焙)。
5.3主治
急慢驚風(fēng)。
5.4青金丹的用法用量
量兒大小與之1丸,薄荷水送下,煎金銀湯亦得,無梨汁用薄荷汁,不拘時候。
5.5制備方法
上為末,以梨汁和劑,分三等丸之:如黍米、麻子、綠豆大。
6《圣惠》卷九十五
6.1方名
青金丹
6.2組成
水銀1兩,朱砂1兩,硫黃1兩,黃丹1兩,鉛粉1兩。
6.3主治
一切風(fēng)冷血氣。
6.4青金丹的用法用量
每服10丸,空心以酸棗仁煎酒送下。初服須要出汗,即加薄荷汁、生姜汁、白蜜各半匙同服,厚蓋取汗。
6.5制備方法
上件藥于銚子內(nèi),先下硫黃,消成汁,即下朱砂、水銀,結(jié)為沙子,候冷,下黃丹、鉛粉同細研,入一瓷葫蘆中,密固濟,以小火養(yǎng),從旦至午加火,4斤一斷,候火三分減二,放冷,取出,其藥已青紫色,細研,以紙襯,攤子潤地,一復(fù)時,出火毒后,用赤箭脂汁,調(diào)面糊為丸,如豌豆大。
7《圣惠》卷八十六
7.1方名
青金丹
7.2青金丹的別名
還命保生丹、奪命保生丹
7.3組成
雌蟾3枚(仍以端午日午時取之,用繩子系雙腳稍寬得所,勿令損傷,以胡黃連1寸許,當心以線系一半,令入蟾口中,須系令定倒懸之,以生銅器盛取蟾涎,至黃昏卻解放,勿傷損,只取其涎。其蟾肚下有斑點者是雄,不堪用,白凈者是雌蟾也。),蘆薈1分,人糞1分,蟬殼1分,豬牙皂莢1分,雄黃1分,青黛1分。
7.4主治
小兒一切疳。
7.5青金丹的用法用量
如有小兒患一切疳,先令暖漿水浴,以軟帛子拭干后,便以溫水下5丸,量兒大小加減服之。若藥干,便以乳汁浸,化破與服,須臾似醉勿怪,此是藥力。如蟾涎較少和藥較硬,即更添入乳汁相和,同研為妙。
7.6制備方法
上件藥用瓷瓶1個,納藥入瓶中,密蓋瓶口,黃泥固濟,候干。以炭火燒之令通赤,去火候冷,打破瓶,取藥細研為末,用蟾涎并麝香1分,和研令勻,丸如綠豆大,用生銅盒子盛之。
7.7附注
還命保生丹(原書同卷)、奪命保生丹(《普濟方》卷三七九)。方中青黛原脫,據(jù)《幼幼新書》補。
8《普濟方》卷一一九
8.1方名
青金丹
8.2組成
天門冬(去心)1兩,麥門冬1兩,天麻1分,全蝎(大者)5個,牙消2錢,天竹黃2分,硼砂1錢,雄黃1錢,白附子2錢,紫粉4錢,辰砂1錢,片腦子半錢,生麝香半錢,金箔10片,銀箔10片,水粉1兩。
8.3功效
清心解熱,陰潮。
8.4主治
大人、小兒譫語,舌生白苔,痰盛氣壅,煩渴引飲;及時行熱極生風(fēng),并時行熱疫,發(fā)熱如火,連日不愈者。
8.5青金丹的用法用量
每丸用麥門冬、生地黃、燈心、薄荷煎湯磨化服。合時加甘草、人參尤妙。
8.6制備方法
上另研腦、麝、辰砂、水粉、金銀箔,同前藥末入白面2兩,水為丸,以靛花為衣,如箸頭大。
9《博濟》卷五
9.1方名
青金丹
9.2組成
巴豆2兩(先去心膜皮,用頭醋煮之,干,更用硫黃煮一伏時,取出不用硫黃,杵二三百杵,研如膏),木香半兩,青橘皮(去瓤)半兩,吳茱萸半兩,附子(一半生,一半熟)半兩。
9.3主治
男子氣痛,背痛,五種瘧疾,咳嗽,一切風(fēng)冷,痢疾,大便不通,婦人血氣痛,赤眼,血汗,中毒,赤白帶下,霍亂,腹瀉。
9.4青金丹的用法用量
每服35丸至10丸。服餌如后:丈夫遠年氣疼,醋湯送下;丈夫背氣痛,橘皮湯送下;五般瘧疾,艾湯送下;咳嗽,杏仁湯送下;一切風(fēng)冷,柳枝湯送下;痢疾,烏梅湯送下;大便不通,大麻子湯送下;心痛,胡椒湯送下;婦人血氣不通,當歸湯送下;赤白痢,黃連湯送下;赤眼,梔子湯送下;血汗,蔥湯送下;中毒,桔梗湯送下;赤白帶,芍藥湯送下;霍亂,木瓜湯送下;水瀉不止,米飲送下;宣轉(zhuǎn),生姜湯送下。
9.5制備方法
上為細末,入巴豆膏,煉蜜3兩,入青黛半兩,研細為丸,如綠豆大。
10《圣濟總錄》卷七
10.1方名
青金丹
10.2組成
丹砂、水銀、胡粉、雌黃、曾青、白礬、鉛丹、硫黃各等分。
10.3主治
中風(fēng)癱瘓,口眼斜。
10.4青金丹的用法用量
每服5丸,空心薄荷湯送下;或溫酒亦得。
10.5制備方法
上藥各為細末,用固濟瓶子1個,先入丹砂,次入硫黃,次入水銀,次入曾青,次入鉛丹,次入胡粉,次入雌黃,次入白礬,遞相蓋之如法,固濟瓶口,候干入爐,漸漸以四兩火養(yǎng)一復(fù)時,即以半斤火煅之,令通赤,漸漸退火,以濕黃泥罨之,待冷取出藥,于地上出火毒,更以白僵蠶末、干蝎末、鉛霜等分,研和令勻,粟米飯為丸,如綠豆大。
11《圣濟總錄》卷一六九
11.1方名
青金丹
11.2組成
青黛4兩,甘草(生,取末)2兩,蟬蛻(取末)1兩,麝香(研)1分,牛黃(研)1錢半,龍腦(研)1錢半,丹砂(研)1分,龍齒(為末)半兩,天竺黃(為末)半兩。
11.3功效
安和臟腑,鎮(zhèn)心祛毒,安魂定魄,調(diào)暢三焦,解除煩熱。
11.4主治
小兒驚熱不安,大人煩躁。
11.5青金丹的用法用量
每1丸分作4服,小兒驚啼,薄荷湯研服,兼涂頂及手足心;大人煩躁,每服1丸,新汲水化下。
11.6制備方法
上為細末,用膠飴為丸,如雞頭子大。
12《楊氏家藏方》卷八
12.1方名
青金丹
12.2組成
晉礬(生)3兩,半夏(生)3兩,焰消2兩,天南星(生用)1兩。
12.3主治
風(fēng)痰壅嗽,咽膈不利。
12.4青金丹的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后生姜湯送下。
12.5制備方法
上為細末,生姜自然汁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青黛為衣。
13《活幼口議》卷十九
13.1方名
青金丹
13.2青金丹的別名
陰陽丸、青金丸
13.3組成
水銀1錢,硫黃半兩。
13.4主治
小兒陰陽二氣不均,霍亂吐逆。伏熱吐瀉,并諸般吐逆不定。
13.5青金丹的用法用量
每服1020丸,淡生姜湯送下。
13.6制備方法
上和研,令水銀不見星,只作墨色,取生姜汁作糊為丸,如麻子大。
13.7附注
陰陽丸(《永類鈐方》卷二十一)、青金丸(《校注婦人良方》卷七)。方中硫黃用量原缺,據(jù)《永類鈐方》補。
14《幼幼新書》卷三十一引《譚氏殊圣》
14.1方名
青金丹
14.2組成
珍珠(末)2分,石燕(末)3錢,自然銀(末)3錢,青黛3錢,滑石3錢,續(xù)隨子200粒(去皮,研末用之),蝸牛27個(去殼用)。
14.3主治
小兒疝氣,腎疳,遍身瘦弱。
14.4青金丹的用法用量
每服3丸,冷茴香湯送下,1日2次。
14.5制備方法
上為末,以膠清為丸,如黍米大。
15《博濟》卷三
15.1方名
青金丹
15.2青金丹的別名
青金丸
15.3組成
真銅青1兩,蕤仁(以水浸,去皮尖,與銅青一處浸2宿,去水,爛研)1兩,生犀(凈水磨,紙上飛過)1兩,珍珠母(以水磨,控干)1兩,生龍腦(細研)半錢,海螵蛸(水飛過)半錢,白丁香(以水研,飛過,去滓,控干)半錢。
15.4主治
丈夫、女人一切風(fēng)毒上攻,眼目赤腫昏澀,時發(fā)癢疼;或緣眶赤爛,冷淚頻多;及氣毒上攻,外障翳膜,赤筋瘀肉;小可暴赤眼腫痛。
15.5青金丹的用法用量
每丸用兒孩子乳汁化點之,余者且以紙蓋,如點時干,再入乳汁化之。未用者,常以生腦子養(yǎng)在瓷器中存貯。
15.6制備方法
上藥各為末,將銅青與蕤仁同殺研如糊,次入白丁香研,次入下3味,后又殺研令勻細,用細香墨濃研汁,于凈器中相度和熟為度,丸如綠豆大。
15.7附注
青金丸(《圣濟總錄》卷一一一)。
16《全生指迷方》卷四
16.1方名
青金丹
16.2組成
硫黃、水銀、木香(末)。
16.3主治
反胃,心下牢大如杯,朝食則暮吐,春食則朝吐,關(guān)脈弦緊。
16.4青金丹的用法用量
每服3丸,食后米飲送下。
16.5制備方法
上將硫黃、水銀2味同研,令不見水銀星為度,合木香再研,用生姜汁煮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17《幼幼新書》卷九引《聚寶方》
17.1方名
青金丹
17.2組成
使君子2枚(白面1匙,和作餅子,通裹,燒面熟,去面取之),蘆薈1分(研),青黛1錢,麝香1錢,膩粉3錢,白面3錢,蝎梢14個。
17.3主治
小兒急、慢驚風(fēng)。
17.4青金丹的用法用量
每服1丸,薄荷湯化下。
17.5制備方法
上為末,香墨水為丸,作30丸。
18《三因》卷十二
18.1方名
青金丹
18.2青金丹的別名
黑神丹、清金丹
18.3組成
杏仁(去皮尖,牡蠣煅取粉,入杏仁同炒黃色,去牡蠣粉不用)1兩,青黛1兩。
18.4主治
肺虛壅,咳嗽喘滿,咯痰血。
18.5青金丹的用法用量
每用中日柿1個,去核入藥在內(nèi),濕紙裹煨,約藥溶方取出,去火毒,細嚼,糯米飲送下。
18.6制備方法
上為末,入黃蠟1兩熔為丸,如彈子大,壓扁如餅。
18.7附注
黑神丹(《普濟方》卷一六三)、清金丹(《證治要訣類方》卷四)。本方方名,《準繩·類方》引作“青金丸”。
19《幼科指掌》卷四
19.1方名
青金丹
19.2組成
人中白5錢,青黛、枯礬3錢,冰片3分。
19.3主治
走馬牙疳。
19.4青金丹的用法用量
先以鹽水洗出血,拭凈搽之。
19.5制備方法
上為末,馬鞭草搗汁拌藥末曬干,重研。
19.6附注
方中青黛用量原缺。
20《簡明醫(yī)彀》卷三
20.1方名
青金丹
20.2組成
水銀1兩,硫黃5錢。
20.3主治
翻胃及一切寒熱嘔吐,百藥不效者。
20.4青金丹的用法用量
每服1錢,濃生姜、陳皮湯調(diào)下,未止再服。屬寒者2錢,姜汁酒熱調(diào)服,厚被蓋出汗。
20.5制備方法
上同研至不見星。
21《活人心統(tǒng)》卷一
21.1方名
青金丹
21.2組成
半夏2分,南星2分,牙消8分,青黛1分,白礬1分半。
21.3主治
喘急。
21.4青金丹的用法用量
每服5丸,淡姜湯送下。
21.5制備方法
上為末,姜汁為丸,如綠豆大。
22《普濟方》卷三八○
22.1方名
青金丹
22.2組成
定粉、龍腦白丁香(加麝香用之佳)。
22.3主治
乳癖。
23《普濟方》卷三七五
23.1方名
青金丹
23.2組成
黃連半錢,黃柏2錢(生),青黛2錢,巴豆14粒(去皮心油膜,別研),全蝎2枚。
23.3主治
小兒急慢驚風(fēng)。
23.4青金丹的用法用量
金銀、薄荷湯化服。
23.5制備方法
上為細末,面糊為丸,如黍米大,作餅子。
24《普濟方》卷二五六
24.1方名
青金丹
24.2組成
川烏頭(炮)、草烏頭(炮)、巴豆(去皮油)、干姜(炮)各等分。
24.3主治
疳瘡,膈氣,口吐酸水,諸風(fēng)氣,疥癬,胸膈內(nèi)痛,砂淋,大小便血,陽毒、陰毒傷寒,夜尿多,心熱脹,肺氣喘息,胃氣不和,溺血塊,舌瘡,腸風(fēng),宿食,咽喉痛,瘧疾,眚目,暑氣,眼疾等一切諸病。
24.4青金丹的用法用量
每服2丸。若疳瘡,黃連湯送下;一切膈氣,木瓜湯送下;口吐酸水,生姜湯送下;諸風(fēng)氣,防風(fēng)湯送下;疥癬,姜湯送下;胸膈內(nèi)痛,杏仁湯送下;一切砂淋,瞿麥湯送下;大小便血,大黃湯送下;陽毒傷寒,麻黃湯送下;陰毒傷寒,蔥白湯送下;夜多小便,吳茱萸湯送下;心熱脹,金銀花湯送下;肺氣喘息,紫蘇湯送下;胃氣不和,鹽湯送下;溺血塊,豉湯送下;舌上瘡,柳枝湯送下;腸風(fēng)發(fā)痛,五靈脂湯送下;宿食不消,米湯送下;咽喉痛,薄荷湯送下;瘧疾,桃心湯送下;眚目,夜明砂湯送下;暑氣,井花水送下;眼疾,米泔水送下。
人體體表面積計算器BMI指數(shù)計算及評價女性安全期計算器預(yù)產(chǎn)期計算器孕期體重增長正常值孕期用藥安全性分級(FDA)五行八字成人血壓評價體溫水平評價糖尿病飲食建議臨床生化常用單位換算基礎(chǔ)代謝率計算補鈉計算器補鐵計算器處方常用拉丁文縮寫速查藥代動力學(xué)常用符號速查有效血漿滲透壓計算器乙醇攝入量計算器
醫(yī)學(xué)百科,馬上計算!
24.5制備方法
上為末,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青黛為衣。
25《幼幼新書》卷二十二引茅先生方
25.1方名
青金丹
25.2組成
滑石(末)2錢匕,白丁香(羅過)2錢匕,天南星2錢匕,青黛(羅過,平錢滿挑)2錢,輕粉2錢,水銀2錢(先以錫2錢于銅銚內(nèi)煮熔,便以水銀拌和,瀉出于地,冷用),川巴豆(去皮心膜)72片(無缺損者,井花水浸1宿,懸當風(fēng)處吹干,爛研)。
25.3主治
小兒諸積,小兒瘡疹病后,余毒未清。
25.4青金丹的用法用量
依形證用湯使下項:傷寒后取積痰,煎蔥湯送下;取疳蟲,用牛肉炙汁送下;驚風(fēng),肚中緊硬,面青黑,金銀薄荷、蔥湯送下;因傷著肚中及腹皮上,微熱肚脹,夜間作熱,似疳又不是疳,面青黃色,眼微黃,此肚中有積,用皂角子27粒,灰內(nèi)煨過,用水1盞,煎至半盞送下;有積作瀉,魚酢湯送下;積氣,炒茴香湯送下。凡下此藥,周歲14丸;3歲18丸;7歲24丸。須是四更初下,至天明通下積來。盡時,可依形證候下藥補之。臨吃此藥,恐先吐下些涎來,亦不妨。
25.5制備方法
上藥同拌合,用軟飯為此○大。巴豆不出油。
26《普濟方》卷三七四引《傅氏活嬰方》
26.1方名
青金丹
26.2組成
輕粉1字,天南星1字,滑石1字,青黛1字,巴豆10粒(去心皮油膜),全蝎10個,辰砂1字,蟬蛻7個(炒),夜明砂半錢(炒),天漿子1錢(炒),白附子1錢,麝香少許。
26.3主治
嬰孩驚風(fēng)身熱,手足搐搦,喉中涎鳴,心中不快,睡臥不安,面赤咳嗽,口眼斜,不省人事,或天吊角弓反張。
26.4青金丹的用法用量
每服20丸。如不利,更加金銀薄荷湯下;痄腮或痰甚,蔥白湯下;肺壅,杏仁湯下。如不語,急與服之,風(fēng)痰退愈。
26.5制備方法
上為細末,面糊為丸,如麻子大。
27《小兒藥證直訣》卷下
27.1方名
青金丹
27.2組成
蘆薈1錢,牙消1錢,青黛1錢,使君子3枚,硼砂5分,輕粉5分,蝎梢14個。
27.3功效
疏風(fēng)利痰。
27.4青金丹的用法用量
每服3丸,薄荷湯送下。
27.5制備方法
上為末,磨香墨為丸,如麻子大。
27.6各家論述
《小兒藥證直訣類證釋義》:此方為清熱滌痰而設(shè)。青黛、蝎梢入肝祛風(fēng)退熱;蘆薈、牙消、硼砂清熱化痰;使君子、輕粉殺蟲消癖;丸以緩之。熱痰食積者宜之。
古籍中的青金丹 《幼幼新書》:[卷第二十三]五疳候第二 見一切驚門),調(diào)理得退三、五分,并進得食,便下青金丹(方見夾驚傷寒門中)一服與通下。肝上被虛涎蓋之...
《幼幼新書》:[卷第二十二]積聚第一 。此因先食硬物,不然冷物所傷在脾。所治者,先下青金丹(方見本門中)取下脾中積,后用勻氣散、醒脾散補...
《普濟方》:[卷一百六十三喘門]喘嗽(附論) 氣酥火炙香熟)甘草(炒紫)杏仁(炒去皮每日如茶青金丹治涎喘嗽。胸脅刺痛。久積痰飲。痞塞噎悶。五靈脂...
《全生指迷方》:[卷四]嘔吐 寒,虛寒相搏,此名為格,與關(guān)格同也,是謂反胃,青金丹、樸附丸主之。青金丹硫黃水銀木香(末)上將硫黃...
《普濟方》:[卷二百五十六雜治門]雜病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3137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獨圣還睛丸
下一篇:
獨圣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