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主治 : 治傷寒不惡寒但熱,十余日過經(jīng)譫語,當(dāng)和胃氣。
用法用量 : 上作一服,水二鐘,煎至一鐘,食前服。
摘錄 : 明·方賢著《奇效良方》
功能主治 : 緩下熱結(jié)。主陽明病胃腸燥熱。蒸蒸發(fā)熱,口渴便秘,腹?jié)M拒按,舌苔正黃,脈滑數(shù);亦用于腸胃熱盛而見發(fā)斑吐衄,口齒咽喉腫痛,中消,瘡瘍等。
用法用量 : 上三味,以水600毫升,先煮大黃,甘草,取200毫升,去滓,納芒消,更上火微煮令沸。少少溫服之。
注意 : 虛寒性便閉忌用。
備注 : 方中大黃苦寒,瀉火通結(jié)為君,芒消咸寒,軟堅潤燥為臣,甘草甘緩和中,益氣養(yǎng)胃,以緩消,黃之苦泄,使藥力緩緩下行為佐。燥熱得解,胃氣自和,故名調(diào)胃承氣湯。
摘錄 : 《傷寒論》
功能主治 : 傷寒陰厥。用溫復(fù)陽太過,不耐辛溫,胃熱譫語。
摘錄 : 《傷寒大白》卷四
功能主治 : 陽明經(jīng)胃實,潮熱譫語,燥渴,大便不通,手足濈濈自汗,或面赤譫語,脈洪數(shù),或揭去衣被,惡熱,飲水不止者。
用法用量 : 加甘草,水煎服。以利為度。
摘錄 : 《傷寒全生集》卷二
功能主治 : 痘后滯下。因平日食煎炒,素有積熱,痘后氣血虛,不能勝積,故利膿血,腸鳴作痛,里急后重;或療腸垢,因痘出之后,飲水太過,水停作泄,熱毒乘虛入里,便下膿血者。
用法用量 : 水煎服。次用黃芩湯
摘錄 : 《片玉痘疹》卷十二
功能主治 : 牙衄,陽明壅塞盛之甚,口渴便秘而衄不止者。
用法用量 : 上水煎,去滓,入玄明粉、童便頓服。
摘錄 : 《外科證治全書》卷二
功能主治 : 熱留胃中發(fā)斑,及服熱藥過多而發(fā)斑。小兒肥甘過度,必生內(nèi)熱,以致發(fā)熱蒸蒸,小便赤澀,面赤唇焦,舌燥而渴,脈實有力者。
用法用量 : 上用水1盞半,先煎大黃、甘草、姜,煎至6分,后入消,水煎去滓,溫服。
摘錄 : 《普濟方》卷四○四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3195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調(diào)胃承氣加麥冬元參湯
下一篇: 調(diào)胃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