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二十四味風勝飲
處方 : 防風、荊芥、連翹、白芷梢、歸尾、川芎、赤芍、黃芩、黃連、梔子、地骨皮、五加皮、白鮮皮、木通、木瓜、苦參、金銀花、皂角刺、薏苡仁、蟬退、僵蠶、黃柏、白蒺藜、甘草、土茯苓(白實者)3斤。
制法 : 上銼,作50劑。
功能主治 : 梅毒天泡,毒發(fā)出者。
用法用量 : 二十四味風勝飲(《瘍醫(yī)大全》卷三十四引《說約》)。甘草以上諸藥用量原缺。上部瘡多,倍用川芎;下部瘡多,倍用木通;瘡?fù)醇忧蓟?、獨活;體弱加人參、茯苓,去梔子。
注意 : 忌牛肉、燒酒,鹽宜炒過,食則不生癬。
摘錄 : 《回春》卷八
? ? ? ? ? ? ?縱觀歷史能稱得上真風流的,只有“魏晉人物晚唐詩”。魏晉的一切魅力都源于那個時代的名士。前有建安七子,中有竹林七賢,最后還有其集大成者--陶淵明。而竹林七賢又是最有具神秘色彩,留下最多傳說,讓后世之人最津津樂道的。竹林七賢指的是晉代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濤、劉伶、阮咸、向秀和王戎。他們放曠不羈,常于竹林下,酣歌縱酒,談古論今,評論時政。他們其中抑或性情曠達且才高志遠的才子,或者文采翩翩,或者官高名大。但他們有一個共同點,喜高逸,嗜飲酒。魏晉士人的放浪形骸,因緣于亂世紛爭、禮樂崩壞在心理上所造成的無盡的痛苦,是對世事洞徹之后所做出的無奈的抉擇。酒成了魏晉名士的象征,同時因為魏晉對中國歷史的影響,酒更成了中國浪漫主義文人的杯中物。最具代表性的人物莫過于詩仙李白了,李白嗜酒眾所周知,就連他的死也傳說是晚上坐船賞月,因醉酒后跳進湖中“撈月”而溺死的。巧的是在李白之前被人們稱為詩仙的曹植,曹子建同樣也是嗜酒如命。而他正是魏晉風度的開創(chuàng)者之一。
? ? ? ? ? ? ? 文學(xué),是一個時代的印記。晚唐時代,由于動亂末世的原因,人們普遍受到比初、盛、中唐時要遠為嚴重的生老病死等來自現(xiàn)實生活的磨難,而作為讀書士子的文人們,為了功名舉業(yè)、仕宦前途,還要忍受比一般人更為沉重的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等種種心靈的痛苦,所以晚唐詩人更多的是與佛教結(jié)緣。佛教最基礎(chǔ)的“苦諦”理論中的“人生是苦”的教義便深深切入了不少晚唐詩人的心靈。嘆老嗟卑、傷時怨命甚至咒天罵地的聲音充斥彌漫于詩壇。
晚唐詩風,一向被人視為頹廢美的代表,在中國傳統(tǒng)文評中,地位其實不高。但文字的華美與意境的優(yōu)雅,也一向為人們所公認。特別是唐末司空圖的《二十四詩品》的問世,更在這一點上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而這詩品本身的文字,也非常的優(yōu)雅曖昧,成為后人關(guān)注爭執(zhí)的焦點。
? ? ? ? ? ?所以,就有人以一種極為凝煉的總結(jié)方式將之美化,最后名之為“魏晉人物晚唐詩”。將一個群體的生命方式與一種詩風相提并論,這中間的審美趣味先就讓人沉思不已?,F(xiàn)代的審美理念告訴我們,當一種美成為一種象征意義而高懸的時候,他說明了兩個問題,第一就是,這種美是大多數(shù)人所欣賞贊嘆的,第二則是,這種美同時又是大多數(shù)人所沒法體驗的。所有的歡喜贊嘆,都只是一種邏輯推理,這當然也包括了正在說這話的這個我。事實上,任何事物美化成公式或是定理之后,這時候的美,其實已與當初的美的真實沒有多大關(guān)系了。
紀曉嵐對聯(lián)大全
紀昀,字曉嵐,一字春帆,河北獻縣人。是清代著名學(xué)者,文學(xué)家,曾任四庫全書館總篡官。能詩善文,學(xué)識淵博,才思敏捷,幽默詼諧,尤以對聯(lián)為妙。被稱為“對聯(lián)大師”、“一代文宗”,官至禮部尚書,協(xié)辦大學(xué)士。
紀曉嵐著有《閱微草堂筆記》,借鬼狐以發(fā)人間幽情。魯迅稱之為“發(fā)人間
之幽微,托孤鬼以抒已見,雋思妙語,時足解頣;間雜考辯,亦有灼見?!烊ぐ蝗?,故后來無人能奪其座?!?br>紀昀幼時讀私塾,聰敏過人,過目成誦,強記不忘。有神童之稱。其師石先生甚愛之。由于功課對他毫無壓力,便偷閑喂家雀玩。把磚墻撤一磚洞,放入家雀用磚堵上。石先生怪其不務(wù)正業(yè),便將家雀摔死又放入洞中,然后再堵上,并戲書一聯(lián):
細羽家禽磚后死
紀曉嵐一看,知是先生所為,便在旁續(xù)對一聯(lián)云:
粗毛野獸石先生
石先生大為惱火,手執(zhí)教鞕責問紀曉嵐,為何辱罵先生。紀曉嵐卻不慌不忙地辯解道:“我是按先生的上聯(lián)續(xù)寫的下聯(lián)。
請看,粗對細,毛對羽,野對家,
獸對禽,石對磚,先對后,生對死。這樣對有何不妥,請先生指教?!笔壬鸁o言以答,拂袖而去。不幾天,紀昀去見石先生,石先生怒氣未消,面沉似水,穩(wěn)坐太師椅,不迎不送。紀曉嵐見此,又出了歪招,從先生屋走而復(fù)返,又請教“鬮”字的念法和講法。石先生毫不介意,等紀昀走后才悟過味來,原來“鬮”乃“門內(nèi)龜”,是罵自己不出門送客的,但又不好加責,暗罵:豎子,歪才也!
一日,紀曉嵐與童伴數(shù)人,在街邊玩球,適逢太守經(jīng)過,他們的球偏巧投入太守的官轎,一時衙役厲聲喝斥,眾童驚逃四散,唯獨曉嵐一人,不但不逃,居然還挺身上前,攔轎索球,太守嘉其膽識,且憨態(tài)可掬,未加怪罪,并和顏悅色
地問其姓氏年歲,故意想刁難他一下說:“我有一聯(lián),如果你能對出,就把球還你?!睍詰鍗固煺娴攸c點頭表示同意,等候太守出聯(lián)。太守說:
童子六七人,惟汝狡
曉嵐隨口對道:
太守二千石,獨公……”最后一字遲遲不說。
太守問道:“何以不說末字?”曉嵐笑道:“太守如將球還我,就是‘獨公廉’,球不還我,便是‘獨公貪’了?!?br>太守見他聰明狡黠,對答如流,將來必能出人頭地,就笑笑把球還給了他。
曉嵐應(yīng)童子試時,主考官是一位青年俊才,登科僅三年,因聞曉嵐有“神童”之譽,屬對欲加戲謔,他出的上聯(lián)是:
八歲兒童,豈有登科大志
不料曉嵐立即回敬以下聯(lián)曰:
三年經(jīng)歷,料無報國雄心
考官聽了欲再出一聯(lián)難他,因見門上繪有荼郁二位將軍,乃出聯(lián)云:
門上將軍,兩腳未曾著地
曉嵐答曰:
朝中宰相,一手可以托天
考官又見考場對面寺廟前,有一座七層寶塔,再出一聯(lián)道:
寶塔六七層,四面東西南北
曉嵐答道:
憲書十二月,一年春夏秋冬
于是考官不得不嘆服曉嵐的才華,“神童”之譽更加不脛而走。
這位譽満鄉(xiāng)里的才子,十二歲隨父入京,十七歲返鄉(xiāng),二十一歲考上秀才之后,在府城外的書院就讀,春日郊游,信手折得桃花一枝,邊走邊嗅,不料卻遇上了以前那位主考官,已升任知府,正微服私訪。曉嵐于急切之間,乃將手中桃花藏入袖中,匆忙為禮,知府見狀,遂出一聯(lián):
白面書生,袖里暗藏春色
曉嵐從容
答道:
黃堂太守,眼中明察秋毫
如此捷才,使知府大人為之咋舌贊佩。
紀曉嵐二十四歲鄉(xiāng)試第一名,后來中了進士,當侍讀學(xué)士,侍讀學(xué)士就是陪皇帝讀書。每天要給皇帝講《漢書》,廝陪皇帝,不能離開。生活單調(diào)無味,還得事事小心,稍有疏忽,惹惱皇帝,就要殺頭或坐牢。
時間久了,皇帝也看出紀曉嵐似有心事。一天,皇帝跟他說:“我看你面色不佳,必有心事,我來猜猜怎樣?”紀曉嵐哪敢不讓皇帝猜呢。皇帝說:“依我看,你是——
口十心思,思妻,思子,思父母
紀曉嵐一聽皇帝猜透了自己的心事,不由一驚。但從口氣上似乎沒有怪罪的意思,于是跪下道:“皇上圣聰,如蒙恩準省親,紀曉嵐感恩不盡,我是——
言身才謝,謝天,謝地,謝君王
這樣一對,皇帝龍顏大悅,當即批準他回家探親。
紀曉嵐三十歲入翰林院,以才思敏捷妙語驚人,名聲大噪。有一天,王翰林太夫人作壽請紀曉嵐寫祝詞。只見他胸有成竹,毫不謙讓,不用筆墨書寫,即席太夫人作壽請紀曉嵐寫祝詞。只見他胸有成竹,毫不謙讓,不用筆墨書寫,即席高聲朗誦道:
這個婆娘不是人
此句一出,語驚四座。個個面視而呆,太夫人怒火難按,欲要發(fā)作。王某面色臘黃。正在這種非常尷尬的節(jié)骨眼上,曉嵐又從容地念出了第二句:
九天仙女下凡塵
大家立刻轟然一聲,交口稱贊,老夫人當然也笑呵呵地轉(zhuǎn)怒為喜了,王翰林更松了一口氣。曉嵐趁大家鬧哄哄的時候,提高嗓門念出轉(zhuǎn)句:
生個兒子去作賊
満堂賓客,有如一塘嗚蛙,忽然投下了一塊石子,立即啞然無聲,主人又僵在那兒傻了眼,不知道曉嵐要弄什么玄虛,感到十分難堪。幾百只眼睛都集中在曉嵐身上。只見他掃視全場一周,吊足了大家的胃口,慢吞吞地念出了結(jié)句:
偷得蟠桃獻母親
全場立刻又爆響起一陣歡笑,皆大歡喜。
乾隆皇帝,也是個喜愛舞文弄墨的人,有一天在便殿中和群臣閑談,提及《論語》中的“色難”一辭,乾隆說:“此二字最難屬對。”紀曉嵐卻隨聲答道:“容易”!
“那么你就試對一下看看!”乾隆說。
“適才臣已對過了?!睍詬勾?。
“啊……容……易……?!鼻』匚哆m才曉嵐說的“容易”二字,果然正是絕妙佳對,不禁掀髯失笑,群臣也無不佩服曉嵐的捷才。
乾隆皇帝率群臣登泰山,至岱廟祭祀。當時廟前正有野臺梆子戲上演《西廂記》,乾隆靈機一動,向曉嵐說,朕有一聯(lián),卿試對下聯(lián)?
東岳廟,演西廂,南腔北調(diào)
曉嵐略加沉吟道:
春和坊,賣夏布,秋收冬藏
以春夏秋冬四季,對東南西北四方,信手拈來,卻非常貼切。
君臣游至“觀音閣”,乾隆又出一聯(lián)讓紀曉嵐對:
寸土為寺,寺旁言詩,詩云:明日揚帆離古寺
曉嵐確實不含糊,應(yīng)聲對道:
兩木成林,林下示禁,禁曰:斧斤以時入山林
這一聯(lián)對得可以說是天衣無縫,最后一句用孟子中現(xiàn)成句子,貼切自然,甚為難得。
他們到達“斗母宮”那一天,適逢宮中新建的一座佛堂落成,了因師太向乾隆君臣求賜詩聯(lián),懸掛佛堂。乾隆首先寫下一聯(lián):
鐘聲磬聲鼓聲,聲聲自在
山色水色物色,色色皆空
上百的女尼交頭稱贊,并請名満天下的紀曉嵐大學(xué)士題聯(lián)。紀曉嵐環(huán)視尼姑,愛開玩笑的毛病又犯了,只見他掁筆疾書寫成一聯(lián):
一筆直通
兩扇敞開
眾女尼一見,嘩然生怒,大臣們也都忍俊不住,笑出聲來。乾隆也怪紀曉嵐太過輕佻,玩笑開得失了分寸,正想斥怪,紀曉嵐已提起筆來,在剛寫好的對聯(lián)下,各加了三個字,成為:
一筆直通西天路,
兩扇敞開大千門。
寓意完全變?yōu)橐桓焙芎玫膶β?lián),眾女尼立刻轉(zhuǎn)怒為喜,莫不佩服紀大學(xué)士的高才,連乾隆也呵呵地笑了。
一次,紀曉嵐正在青樓“醉月軒”與眾姑娘們賦詩聯(lián)句,談笑作樂,一個自稱江南才子的吳文魁,突然趕來要和紀大學(xué)士比文才。紀曉嵐呵呵一笑,吳文魁有恃無恐地念出他的聯(lián)句:
惟本色英雄方能到此
紀曉嵐幾乎是不加思索即隨口對出:
是可憐兒女何必苛求
速度之快,使文魁大吃一驚。紀曉嵐依約念出的上聯(lián)是:
羨君一片豪情,能似此蛾眉粉黛
吳文
魁略加思索,對道:
嘆我十年苦讀,為的是富貴功名
兩聯(lián)對出,未分高下,便又對巻簾式聯(lián)語,吳文魁奪先,指著欄外的一株海棠花說:
海棠!
紀曉嵐立刻對道:
山藥!
吳文魁馬上又在上面加了一個字說:
嫩海棠!
紀曉嵐也加了一個字說:
老山藥!
吳文
魁轉(zhuǎn)臉又看了一眼海棠,再加上個字說:
帶葉嫩海棠!
紀曉嵐也比照辦理說:
連毛老山藥!
這時候屋子里所有的人,都把視覺集中在他們倆身上,鴉雀無聲地看他們表演。吳文
魁接著又加兩字成了:
一枝帶葉嫩海棠!
紀曉嵐胸有成竹地應(yīng)聲對道:
半截連毛老山藥!
吳文
魁瞟了在場的妓女們一眼,又加成了:
斜插一枝帶葉嫩海棠!
紀曉嵐一本正經(jīng)地揉了揉鼻子說:
懸掛半截連毛老山藥!
有的人已忍不住竊笑,有的人尚末理會笑什么東西,吳文
魁跟著又加兩字說:
鬂邊斜插一枝帶葉嫩海棠!
紀曉嵐笑嘻嘻地說:
腰間懸掛半截連毛老山藥!
此聯(lián)一出,話已露骨,全場的人立刻哄然大笑,不過吳文
魁雖然感覺很窘,
仍然不甘示弱,他改用一種戲弄的口吻,又聯(lián)上三個字說:
我愛你鬂邊斜插一枝帶葉嫩海棠!
意思是把紀曉嵐當作女性來調(diào)侃一番。哪里曉得向來以詩聯(lián)作弄人的能手紀曉嵐,豈能吃這虧?他馬上接著聯(lián)道:
你怕我 腰間懸掛半截連毛老山藥!
又一陣暴笑,吳文
魁面紅耳赤,不但沒有占了紀曉嵐的便宜,反倒惹來一場羞辱,丟盡了面子,可也是咎由自取,只得掉頭離去。
一年,天津府太守牛稔義,為子娶媳。紀曉嵐與牛太守為表兄弟,乃派人送去賀聯(lián)一副:
繡閣團園同望月
香閨靜好正彈琴
次日,紀曉嵐登門賀喜,對牛太守說:“表兄,我的賀聯(lián)引用了君家典故。”太守不解其意,幾經(jīng)提醒,大笑不已。原來上聯(lián)引用了“吳牛喘月”的故事,下聯(lián)用了“對牛彈琴”的典故。被賓客們傳為笑談。
牛太守苦笑著向紀曉嵐說:“我看你這種喜歡捉弄人的毛病,好有一比!”
紀曉嵐問:“比作何來?”
牛太守說:“妓女從良,不安于室。”
“此話怎講?”
“這叫做惡習(xí)難改!”牛太守說畢,兩人同時哈哈大笑,旁邊的賓客們也跟著笑了起來。
一次,新科狀元劉玉樹拜謁。紀曉嵐大廳接見。問道:“你現(xiàn)住何處?”劉玉樹恭敬地回答:“學(xué)生暫住芙蓉庵?!奔o曉嵐一聽,沉吟一下,突然又仰面大笑起來。但當剛剛笑出聲來,一個俾女匆忙奔出,遞給他一個紙條,紀曉嵐臉色
突變,笑聲立止。新科狀元見狀,不便久留,急忙告退。
原來那紙條上寫的是“夫人病?!保R夫人怕他又要給人難堪,才想出這個奇招,果然成了止笑妙方。
曉嵐明知自己的毛病,只是積習(xí)難改,到時就無法控制了。方才他聽新科狀元暫住芙蓉庵,立即 想出的是這樣一副對聯(lián):
劉玉樹小住芙蓉庵
潘金蓮大鬧葡萄架
這次幸虧馬夫人及時制止,他才沒有把聯(lián)語念出,避免了一次難堪。
紀曉嵐常以戲弄他人為樂,他周遭的人,很少不被他開過玩笑的,屢招銜恨。曉嵐初入翰林院時,在南書房當值。太監(jiān)總管不認識他,見他身穿皮袍,手執(zhí)折扇,模樣很好笑,便以賣弄的口吻,向他說:
小翰林,穿冬衣,執(zhí)夏扇,一部春秋曾讀否
曉嵐一聽老太監(jiān)說話操南方口音,便隨口答道:
老總管,生南方,來北地,那個東西還在么
老太監(jiān)討了個沒趣,羞澀而退。
此后,太監(jiān)們知道他博學(xué)多才,滑稽有趣,所以見到他就要逗著玩。有一天,紀曉嵐正欲入宮奏事,幾個太監(jiān)攔住他,說要和他對對聯(lián)。一個太監(jiān)出聯(lián)
三元解、會、狀,
紀曉嵐隨口對道:
四季夏、冬、秋。
有一個太監(jiān)聽后搶先問:“你既然說四季,怎么沒有春呢?”
曉嵐笑嘻嘻地答道:“為何沒有春,你們自己心里應(yīng)該明白呀!”
太監(jiān)們聽了,自己也禁不住笑了起來。
一個年紀較大的太監(jiān)說:“紀大學(xué)士拿我們開玩笑,罰你講一個故事再走?!?br>紀曉嵐說:“我確實忙于奏事,下次再講。”太監(jiān)們不干,說,講一個最短的,有趣的。
紀曉嵐說:“那就講個最短的。有一個人……?!彼f到這里停止下來,一聲不響地環(huán)視著眼前的太監(jiān)們,想奪步而走。
太監(jiān)們急想知道下文,爭著問他:“這個人下邊呢?”紀曉嵐扮出一副正經(jīng)的樣子回答:“下邊沒有了!”
“???……”太監(jiān)們聽了,先是一愣,繼而才想起又被紀曉嵐嘲弄了。
紀曉嵐因才恃寵,被群僚嫉妒。有一次散朝,殿角有麻雀亂飛。有個大臣對紀曉嵐說:“紀君才高,何不以麻雀為題作詩共賞。”紀曉嵐也不推辭,隨口念道:
一窩兩窩三四窩
五窩六窩七八窩
至此,群僚皆哄然大笑,嘲弄說:“原來紀君的詩不過是算學(xué)先生數(shù)麻雀窩。”
紀曉嵐不卑不亢,接著念道:
食盡皇家無限粟
鳳凰何少雀何多
群僚討了個無趣,掃興而去。
乾隆戊申年,京城工部失火,皇上命大司空金簡召集工匠重新建造。當時京都中流傳有一句上聯(lián):
水部火災(zāi),金司空大興土木
此聯(lián)因含水土金火木五行,久未有人對出。有某中書是河北河間府人,對人說:“此聯(lián)除非我老鄉(xiāng)紀曉嵐能對。”于是他登門求見紀曉嵐,請對下聯(lián)。紀曉嵐略加沉思,眼睛瞄一瞄中書君瘦小的身材,笑著說:“這也沒什么難對的,只恐對出來有妨先生?!蹦侵袝f:“無妨,無妨,妨也無妨?!奔o曉嵐這才說出他的下聯(lián):
北人南相,中書君什么東西
中書君聽了雖覺難堪,但已有言在先,決不生氣,只好一笑了之。
紀曉嵐所對下聯(lián),也是眼前人物,而且以東、西、南、北、中五個方位,對
水、土、金、火、木五行,既工又巧,非常神妙,因而在京中哄傳一時。
紀曉嵐的老家河間縣有一大佛寺,寺中方丈禪心已是須眉如霜。禪心大師因慕紀曉嵐才名,獻茶敬煙,備極殷勤,并出示一幅自身畫像,請其題詩留念。曉嵐推辭不過,乃提筆寫道:
精神炯炯,
老貌堂堂;
烏中白髯,
龜鶴呈祥。
禪心大師一看,如獲至寶。接著又請曉嵐為其新建禪房書贈一聯(lián)。曉嵐乃趁
興振筆疾書一聯(lián)云:
鳳游禾蔭鳥飛去
馬走蘆邊草不生
禪心大師大喜,乃請人精工裝裱,懸掛正殿。
數(shù)年后,有位原籍河間,日后被紀曉嵐罵作“北人南相”的中書君,返鄉(xiāng)掃墓,途經(jīng)大佛寺,入內(nèi)參佛,看到了紀曉嵐所寫的對聯(lián),不禁大笑。禪心大師愕然,詢問究竟,中書君說:“這是紀曉嵐罵你?。 ?br>“??!罵我?……”禪心大師仍看不出所以然來。實在他本來學(xué)識平平,談不上有什么文學(xué)造詣。
中書君不得不向他解釋說:“‘鳳游禾蔭,鳥飛去’,則剩一個幾字,(注:
“鳳”字的“又”,繁體字原為“鳥”字)‘禾’下有‘幾’,乃是‘禿’字。
‘馬走蘆邊,草不生’則為戶字,馬邊加一‘戶’字,豈不是‘驢’嗎?前后兩
個字相連,不是罵你‘禿驢’嗎?”
禪心大師聽了,這才恍然大悟,火冒三丈,命小沙彌立刻將那副對聯(lián)扯下焚
毀。
他又想到,紀曉嵐在他畫像上的題字,想必也非好語,急忙取出來請中書君過目。中書君一看之下,更是哈哈大笑。
“莫非又是辱罵老衲?”禪心急著追問。中書君抑制住笑聲說:“這四句本來都是好話,可是你橫著只念字頭,豈不正是罵你‘精老烏龜’嗎?”
這一下把個禪心大師氣得七竅生煙,三把兩把將畫像一齊撕得粉碎,付之一炬。
但是紀曉嵐對真正俢持禮佛的僧尼,卻是相當尊重的,滄州他的外祖父張雪峰家附近有一座“玄妙庵”,庵中八位尼姑,年紀最長的叫“妙音師太”,禮佛虔誠,品德高貴,深得眾望。特別是紀曉嵐外祖父家不孝敬翁婆的女仆范嫂,竟
是妙音師太說轉(zhuǎn)徹悟,鄰里傳為美談。紀曉嵐因此替“玄妙庵”和“妙音師太”
各作了一副對聯(lián)。其為“玄妙庵”作的一聯(lián)是:
活現(xiàn)女人身,不假須眉,能使古今稱大士
由來真佛子,本無色相,卻向玄妙解觀音
聯(lián)末上下分嵌“觀音大士”四字,而且庵名“玄妙”二字,亦在聯(lián)中,可謂貼切、工整,尤見禪機活潑,不落俗套。
其另贈“妙音師太”一聯(lián)為:
音果玄妙,始信聰明難與并,一言如醍醐灌頂,靈機感悟愚婦俗子
佛亦稱士,莫非釋儒有同源?千載若須臾轉(zhuǎn)瞬,慈航普渡苦海迷津
首句亦暗嵌“妙音”二字,并含對妙音師太恰到好處的稱頌,實在也不失為難得的佳句。
乾隆皇帝崇尚文墨,自命不凡,只是不若紀曉嵐快捷,因此常作難紀曉嵐,但都未能難住。
一日曉嵐隨乾隆微服出游,時近黃昏,適見空中一只白鶴飛來,乾隆靈機一動問紀曉嵐說:“卿善作詩聯(lián),現(xiàn)以此鶴為題,不準籌思,須出口成章。”紀曉嵐立即隨口吟道:
萬里長空一鶴飛,朱砂為頂雪為衣,
紀曉嵐吟至此,白鶴已掠空而去,越飛越遠,變成了一點黑影,乾隆乃插嘴說:“你看那鶴明明是一只黑鶴,并無一絲白意,你不是說錯了嗎?”紀曉嵐隨又轉(zhuǎn)口吟道:
只因覓食歸來晚,誤入羲之蓄墨池。
乾隆暗暗稱奇,接著說:“朝中有人常說,南方山明水秀,到處有才子。我出一聯(lián)請你續(xù)對?!甭?lián)云:
人云南方多山多水多才子,
紀曉嵐心里明白,乾隆皇帝是個能詩善文的風流皇帝,喜歡別人吹捧,因此對道:
我說北國一天一地一圣人。
乾隆皇帝聽了十分高興,連連稱贊對得好。
有一天早晨,紀曉嵐和同僚們在朝房里待漏,坐得過久,仍末見皇上登殿。
紀曉嵐忍不住發(fā)牢騷:“這老頭兒,怎么還不來?”
不料他的話音未落,步履聲已經(jīng)到了后座,原來乾隆微服而至,聽到了紀曉嵐的話,頗為生氣,隨厲聲問道:“這老頭兒三字何解?”
在場的朝臣都為紀曉嵐揑一把汗,以為他這下子恐怕要倒霉了。
紀曉嵐卻從容地摘下了自己的頂戴,趨前幾步跪奏:“萬壽無疆之謂老,至尊無上之謂頭,父天母地之謂兒”。
乾隆雖然明知他的解釋是詭辯,但是經(jīng)他這么一拍馬屁,脾氣卻發(fā)不出來了,心里卻又不愿放過他,于是申斥他說:“你自侍口才便捷,強辯飾非,朕現(xiàn)有一聯(lián),你須隨口對出,否則治你大不敬之罪。
“微臣尊旨!”
乾隆念道:
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
曉嵐應(yīng)聲對曰:
若周之赤刀大訓(xùn),天球何圖
乾隆聽了沒話可說,只好揮手示意紀曉嵐起來。
這一傳說,還有另一版本。說是,一天紀曉嵐獨自在家裝扮女人,描眉點唇,束發(fā)裙帶,照著鏡子扭揑作態(tài)。突然家人稟報,皇上駕到。紀曉嵐來不及換裝,鉆入床下隱蔽。誰知,乾隆從門縫看見,佯作不知,坐在太師椅上吩咐從人:“紀昀既不在家,我坐等?!?br>紀曉嵐在床下藏身蹶腚,實在難熬,聽無動靜,大聲問道:
“老頭子走了沒有?”
乾隆答道:“我專門聽你講講什么叫老頭子才走?!?br>紀曉嵐紅著臉從床下鉆出,跪在乾隆腳下,顫顫兢兢地說:“口稱萬歲,豈非老乎?萬眾之首,豈非頭乎?天之嬌子,豈非子乎?是為老頭子也。請圣上恕罪。”
乾隆聽后甚喜,嗔道:“你這調(diào)皮的翰林士!”
權(quán)臣和珅為乾隆所寵任,權(quán)傾一時,結(jié)黨營私,一手遮天,朝臣側(cè)目,卻無人敢挫他的氣焰。于是有人向紀曉嵐說:“閣下善于作弄人,為何不向和珅開刀?”紀曉嵐說:“總會有機會的,你們等著瞧!”
不久,遇上和珅營造府第,樓臺亭閣,花園水樹。并求紀曉嵐為他花園中的涼亭,書一亭額,紀曉嵐欣然應(yīng)命,當即寫了“竹苞”兩個大字給他。
這兩字,語出“詩經(jīng)”:“如竹苞矣,如松茂矣?!币话闳顺R浴爸癜擅彼淖郑瑸轫炄A屋落成之詞,所以和珅也不疑惑,督工制成金字,高懸亭上。
待府第落成,和珅大宴賓客,連乾隆皇帝也駕幸觀禮。熱鬧非凡。
和珅引導(dǎo)乾隆率同群臣賓客,到府中各處參觀。行至花園中的涼亭,乾隆看
到亭額上的“竹苞”二字,問是何人所寫,和珅答以出自紀曉嵐之手。乾隆聽了
忽然仰面哈哈大笑。這一下把和珅笑傻了,不知道出了什么事,急忙問道:“奴才敬請圣上明示?”乾隆指著亭額說:“這是紀昀在罵你!”
經(jīng)乾隆這么一說,這時有的人已經(jīng)明白,禁不住在竊笑。和珅卻仍然沒弄懂乾隆只好又解釋道:“你把那兩個字拆開來看看,豈不是‘個個草包’嗎?”
周圍的人起了一陣哄笑,和珅這才恍惚大悟。從此對紀曉嵐銜恨在心。
乾隆三十三年六月,紀曉嵐的兒女親家,兩淮鹽運使盧雅雨,因虧空公帑,朝廷下旨要抄盧的家財充公。紀曉嵐便想了個辦法通知親家。他拿了一點食鹽和茶葉,用漿糊封在一個空白信封里,里外沒寫一個字,派人送到盧家。
盧雅雨接到信后,先是驚愕不解,慢慢從里邊的東西上,揣測研究,終于猜出了答案:“鹽案虧空查(茶)封!”
盧因此迅速轉(zhuǎn)移了家財,致使朝廷沒有查出什么值錢的東西。
這件事行為很秘密,可早已懷恨在心的和珅,早派爪牙跟蹤盯睄,查出底細奏本。為此紀曉嵐很快遭到了軟禁。乾隆親自審問紀曉嵐說:“案情已調(diào)查的很明白,你雖未寫一字,而實事俱在,人證確鑿,掩飾也沒用,朕想知道你究竟用什么方法通知盧雅雨的?”
紀曉嵐眼見自己否認也無益,索性擔承其事,并把如何通知他親家的方法經(jīng)過說了一遍。
乾隆一面聽,一面頻頻點頭。
這時曉嵐自動摘下頂戴,跪奏:“皇上嚴于法,合乎天理之大公;臣惓惓私情,猶蹈人倫陋習(xí)."
情,猶蹈人倫之陋習(xí)?!?br>曉嵐這兩句話說的很得體,乾隆聽后臉上浮出了笑容。于是就在案巻上批了幾個
小字:從輕謫戍烏魯木齊。
紀曉嵐被貶新疆三年。乾隆三十六年六月,紀曉嵐被召還京師授偏修。
紀曉嵐家里幾次被庸醫(yī)所誤,幾乎害了性命。因此,他對那些醫(yī)道粗疏的醫(yī)
家十分惱恨。一次一個庸醫(yī)請他寫匾。他寫了“明遠堂”三個字,實際是諷刺庸
醫(yī),你明,別人都疏遠。
有人問他,再求你寫對聯(lián)怎么辦?紀曉嵐說,那我就送他一副集句聯(lián):
不明財主棄
多故病人疏
這里,他將唐朝詩人孟浩然的詩句:“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稍加變
動,其中,“才”字借用“財”字,只把原詩字眼調(diào)動一下位置就變成了一副諷
刺庸醫(yī)的妙聯(lián)了。
紀曉嵐又說:“如果一聯(lián)不夠,我再集一聯(lián)唐人詩句。”聯(lián)云:
新鬼煩怨舊鬼哭
他生未卜此生休
紀曉嵐五十五歲,晉內(nèi)閣學(xué)士,總理中書科,并兼禮部待郎。王尚書在花廳
設(shè)宴,和陳御史一起為紀曉嵐慶賀榮升。三人為莫逆之交,經(jīng)常相互戲虛,無所
顧及。他們飲酒之間,見一只家犬在廳外徘徊覓食。陳御史靈機一動。佯問曉
嵐:“你看看那是狼(待郎)是狗?”
曉嵐一聽,知御史罵他,隨口答道:“是狗。”
王尚書插嘴問:“你何以知道是狗?”
曉嵐慢條斯理解釋:“狗和狼不同處有二,一是看它的尾巴上下而別,下垂
為狼,上豎(尚書)是狗!”
此語一出,舉座哄然大笑,王尚書被罵得面紅耳赤,無詞以對。陳御史笑得連喝
進嘴里的酒都噴了出來。一邊還指著尚書說:“你倒是揀了個便宜,我本來問是
狼(侍郎)是狗?卻原來尾巴上豎(尚書)是狗。哈哈哈……”說畢又大笑不
止。
“我的話還沒有說完呢?”紀曉嵐等大家的笑聲稍歇,又繼續(xù)說:“二是看
他吃的東西來分辯。狼是非肉不吃,可是狗則遇肉吃肉,遇屎(御史)吃屎!”
曉嵐的話,使剛剛落下的笑聲,一下子又爆響起來。這一回陳御史面紅耳赤
了。沒想到他剛才在自鳴得意,嘲笑王尚書挨了罵,接著罵輪到自己頭上,卻也
張口結(jié)舌,沒有還嘴的余地。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3250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二十四味輕腳丸
下一篇: 二十四味飛步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