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 : 錦紋大黃120克(酒拌,蒸,曬干)牙皂60克(豬牙者)
制法 : 上二味,為末,水打稀糊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 : 主傷寒、瘟疫初起,熱邪較盛,形氣俱實者。
用法用量 : 每服50~70丸,冷綠豆湯迸下。以汗為度。
備注 : 《醫(yī)宗金鑒》云:本方服后或汗、或吐、或下,三法俱全,其病立解。
摘錄 : 《萬病回春》卷二
處方 : 錦紋大黃4兩(酒拌,蒸,曬干),牙皂2兩(如豬牙者)。
制法 : 上為末,水打稀糊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 : 傷寒瘟疫。不論傳經、過經者。大頭瘟,目赤咽腫。
用法用量 : 二圣救苦丹(《金鑒》卷二十八)。
各家論述 : 《醫(yī)宗金鑒》:疫氣從鼻而入,一受其邪,臟腑皆病,若不急逐病出,則多速死。急逐之法,非汗即下,故古人治疫之方,以下為主,以汗次之,是為病尋出路也。方中用皂角開竅而發(fā)表,大黃瀉火而攻里,使毒亦從汗下而出也。
摘錄 : 《回春》卷二
二圣救苦丸
【來源】《萬病回春》卷二。
【異名】二圣救苦丹(《醫(yī)宗金鑒》卷三十)
【組成】錦紋大黃120克(酒拌,蒸,曬干)牙皂60克(豬牙者)
【用法】上二味,為末,水打稀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50~70丸,冷綠豆湯迸下。以汗為度。
【主治】傷寒、瘟疫初起,熱邪較盛,形氣俱實者。
按:《醫(yī)宗金鑒》云:本方服后或汗、或吐、或下,三法俱全,其病立解。
提醒您:二圣救苦丸 此中草藥名方來源于網絡,使用前請遵醫(yī)囑。
龔廷賢是明代的醫(yī)林狀元。
龔廷賢(1522~1619),古代醫(yī)家名。字子才,號云林山人,又號悟真子。江西金溪人。父龔信,字西園,一說字瑞芝,任職太醫(yī)院,撰有《古今醫(yī)鑒》8卷。廷賢幼攻舉業(yè),后隨父學醫(yī)。他承家學,又訪賢求師,醫(yī)名日隆。
曾任太醫(yī)院吏目。1593年,治愈魯王張妃臌脹,被贊為“天下醫(yī)之魁首”,并贈以“醫(yī)林狀元”扁額。龔廷賢是明代著名醫(yī)家,也是有“醫(yī)林狀元”之譽的醫(yī)家。
龔廷賢出身于世醫(yī)之家,早歲業(yè)儒,后隨父學醫(yī),心領神悟,盡得其傳,博學宏聞,編述較多,涉及面較廣,包括診斷、本草及內、外、婦、兒、五官各科,內容十分豐富。但主要是引述和折衷各家之說,其個人闡發(fā)見解及心得論文較少。
早年隨父習醫(yī),旦暮不輟,3年間盡得其要領。然不以為足,仍苦心鉆研,上祖岐黃,宗倉、越,下及金元劉、張、朱、李,且遍訪民間秘方、驗方,跡遍兩畿及燕、趙、梁、豫。其間寄居中原20年。
醫(yī)治內、婦、兒、外、五官諸疾,所投隨試輒效,世人稱其為醫(yī)之國手。明·萬歷十四年(1586),開封大頭瘟流行,廷賢發(fā)秘方“二圣救苦丸”,以牙皂開關竅而發(fā)其表,以大黃瀉其諸火而通其里,全活甚眾。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3254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二圣大寶琥珀散
下一篇: 二圣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