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法 :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
功能主治 : 調(diào)經(jīng),止帶,暖宮。主經(jīng)血不調(diào),赤白帶下,行經(jīng)腹痛,心口痛疼。
用法用量 : 每丸1錢2分重。每付10丸,粘金1張,作丸時加酥油少許。每日服2次,每次1丸,早、晚用黃酒送下;開水亦可。
注意 : 忌生冷、油膩等食物。
摘錄 : 《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蘭州方)
制法 : 上為末,煉蜜為丸,金箔為衣,如棉花子大。
功能主治 : 暖子宮,種玉。主婦人帶下,不孕。
用法用量 : 每次1丸,送至陰內(nèi);行房后用之種子,1月見效。
摘錄 : 《古今醫(yī)鑒》卷十一引毛惟中方
張寡婦黃酒是一種有百年歷史的地方名酒,以酒液明亮、醇厚甘甜而著稱。特別是飲之沾唇,斟之掛碗,指觸迅提竟能抽起縷縷粘絲,更是令人贊不決口。當初,不僅譽滿產(chǎn)地吳忠市,且名振關(guān)中、甘肅、內(nèi)蒙古等地,還曾遠銷香港、新加坡。
張寡婦名張袁氏,一八七零年生于吳忠縣金積堡。其夫張春林清末隨左中堂部轉(zhuǎn)防寧夏,退役后與張袁氏成家,在金記堡開一小酒鋪,營此為生。不久,張春生暴疾而死,撇下年僅二十三歲的張袁氏和幼子。張袁氏帶著孤兒苦心經(jīng)營酒鋪,無奈競爭激烈,生意漸衰,生活艱難。但是,性格剛烈、聰明機敏的張寡婦看到經(jīng)營醪酒已無前途,便當機立斷改做黃酒。她潛心探索釀造訣竅,歷三年心血,經(jīng)無數(shù)次失敗,終于釀造出了一種配方獨特、工藝別致的上乘黃酒,從而一鳴驚人,世人皆稱為"張寡婦黃酒"。
張寡婦黃酒的殊優(yōu)品質(zhì),曾蜚聲故里,名揚西北。當年,寧夏的官宦人家專飲此酒;蘭州專以此酒作最佳藥引;來自西安、青海的酤酒者絡(luò)繹不絕;內(nèi)蒙古草原上的牧民以駱駝背負木桶前來馱酒。買酒者紛至沓來,熱鬧非凡,今記堡竟因此而越加繁榮。張寡婦酒鋪一時生意興隆,財源茂盛,即掛出"德生和"字號。相傳張寡婦本人亦日飲黃酒一碗,在古稀之年,仍步履輕捷,精神矍鑠。
一九八二年,張寡婦嫡孫張玉林應(yīng)寧夏有關(guān)部門之請,襲祖?zhèn)髅胤?,釀成一?張寡婦黃酒",經(jīng)深諳酒道的行家里手品嘗后,公認為與當年張寡婦親釀之黃酒毫無異致,一脈相承。大家頻頻舉杯,祝賀百年名酒又獲新生。
在舊社會,勞動婦女地位低下,大多數(shù)人沒有自己的名字,“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嫁給誰家就跟誰姓。張袁氏本姓袁,今寧夏吳忠市金積鎮(zhèn)人,生于清同治六年(1867年)。她16歲時嫁了人,丈夫張春林是左宗棠軍隊里退伍下來的湘軍老兵,于是,人們就把這個姓袁的女人稱作“張袁氏”了。
張春林在湖南老家時曾做過醪糟生意。結(jié)婚后為了糊口,夫妻倆就在金積城西街辦了一個燒酒的小作坊,字號叫“德生和”。他們先是釀造高梁白酒和醪糟甜釀,后來又試做黃酒,生意也算湊合。沒想到,幾年之后張春林突然暴病身亡,可憐的張袁氏23歲就成了一名寡婦。慢慢地人們連她“張袁氏”的稱呼也淡忘了,都稱她為“張寡婦”。次年,她在悲痛中生下了遺腹子,取名張永吉。
張寡婦為人聰明,性格堅強。她為了母子二人的生計,毅然一肩挑起丈夫的遺業(yè),獨力支撐起“德生和”小酒坊。然而,在當時金積、吳忠、靈武一帶,光是酒坊就有七八家,競爭很激烈,為了占領(lǐng)市場,必須得有自己的拿手產(chǎn)品。于是,她就想生產(chǎn)出一種超過別人的、質(zhì)優(yōu)價廉的上等黃酒。她不怕辛苦,不嫌麻煩,反復琢磨,不停試驗,并不斷改進生產(chǎn)設(shè)備。她不惜成本,時常背著口袋下鄉(xiāng),選購上好的糯米作為釀酒的主要原料。為了提高酒的質(zhì)量,還要加進一些冰糖、藏紅花或草紅花、黃梔子、花椒、人參等原料。俗話說“沒有好水,釀不出好酒”。她在自家院內(nèi)開了一口水井,水質(zhì)清涼甘甜,為釀制上等黃酒創(chuàng)造了最好條件。她還特別注意講究衛(wèi)生,凡是釀酒的用具、盛酒的容器,都必須擦洗得千干凈凈,不得沾有半點污垢。
功夫不負有心人。張寡婦經(jīng)過苦苦三年的不懈努力,終于摸索出一套成功的經(jīng)驗,生產(chǎn)出了獨具特色、與眾不同的上等老酒,人們稱之為“張寡婦黃酒”。這種酒的特點是色澤艷亮金黃,喝起來黏唇蜜口,味道甘甜濃郁,喝后余香綿長,沁人心脾。這酒又是一種滋補性的佳釀,具有舒筋活血、養(yǎng)陰潤肺、祛寒補氣等作用。體弱多病者如經(jīng)常飲用,會面頰泛紅,體壯神旺;老年人經(jīng)常飲用,會紅光滿面,步履穩(wěn)健,精神矍鑠,益壽延年;婦女帶癥患者喝了,經(jīng)血活絡(luò),效果顯著;孕婦分娩后喝上幾口,可以活血補氣,祛除淤血;肺病患者如果以此酒和胎盤配伍飲用,更有特殊的療效。
為了推銷她的黃酒,張寡婦專門騰出兩間門面房,內(nèi)設(shè)桌椅板凳,過往客商行人都成了她的座上客。喝酒的人愈來愈多,張寡婦黃酒的名聲也越傳越遠,不僅蜚聲故里,而且名揚西北。據(jù)說此酒傳入蘭州后,就被藥鋪當作最佳的藥引,當?shù)赜小疤m州二益丹雖好,離不開張寡婦黃酒”之說。來自青海、西安和內(nèi)蒙古草原的客商,都要買幾瓶張寡婦黃酒帶回去贈送親朋。后來此酒還傳到東南沿海,輸出香港和新加坡等地。寧夏府城天主堂的比利時神父和神音堂的英國傳教士在回國時,也要專程到金積鎮(zhèn)買幾瓶黃酒,帶回本國饋贈親友。當時的寧夏省軍政高級官員們?nèi)ツ暇┺k事時,也都專門帶些張寡婦黃酒,打點達官貴人。
如此一來,“德生和”酒坊的生意十分興隆,每天來買酒者絡(luò)繹不絕,白天門庭若市,夜晚燈火輝煌。酒坊的規(guī)模也不斷擴大,雇傭幫工一二十人,資金達10萬余銀元。張寡婦以勤勞和聰明致富,在金積堡購置了12所院落,共有市房150多間,占了半條街,還有兩座果園、飼養(yǎng)成群的騾馬羊只,成了金積堡一家有名的富戶。
1946年,80歲高齡的張寡婦無疾而終。人們在給她鐫刻墓碑時,又想起了她不算名字的名字——張袁氏。
張袁氏去世后,張寡婦黃酒的釀造技藝由她的兒孫們一直傳承了下來,直到現(xiàn)在,“張寡婦黃酒”仍然是寧夏的一宗特色產(chǎn)品。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3278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二皮湯
下一篇: 二益雙補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