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法 : 上為末。
功能主治 : 水飲內(nèi)停,胸膈滿悶,時時嘔逆,肢節(jié)疼,兩脅下痛,腹中鳴。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水1盞,煎至7分,去滓熱服。小便未快,加瞿麥3錢;嘔未止,加半夏半兩;漸漸惡寒甚,每服加蔥白3寸。
摘錄 : 《傷寒微旨論》卷下
功能主治 : 中濕,春夏之交,病似傷寒,自汗體重,痛難轉(zhuǎn)側(cè)。
用法用量 : 方中茯苓、豬苓用量原缺。
摘錄 : 《脈因證治》卷上
二苓湯--《傷寒微旨論》卷下
【處方】赤茯苓半兩,木豬苓半兩,白術(shù)半兩,滑石1兩,通草1錢,白豆蔻1錢,丁皮3錢,陳皮2錢,桂枝半兩。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水飲內(nèi)停,胸膈滿悶,時時嘔逆,肢節(jié)疼,兩脅下痛,腹中鳴。
【用法用量】每服3錢,水1盞,煎至7分,去滓熱服。小便未快,加瞿麥3錢;嘔未止,加半夏半兩;漸漸惡寒甚,每服加蔥白3寸。
【摘錄】《傷寒微旨論》卷下
二苓湯--《脈因證治》卷上
【處方】澤瀉1兩,滑石2兩,茯苓半兩,豬苓術(shù)半兩。
【功能主治】中濕,春夏之交,病似傷寒,自汗體重,痛難轉(zhuǎn)側(cè)。
【用法用量】方中茯苓、豬苓用量原缺。
【摘錄】《脈因證治》卷上
目錄1拼音2淡滲二苓湯的別名3處方4功能主治5淡滲二苓湯的用法用量6摘錄附:1古籍中的淡滲二苓湯 1拼音 dàn shèn èr líng tāng
2淡滲二苓湯的別名五苓散
3處方澤瀉1兩,滑石2兩,赤茯苓、白術(shù)、豬苓(1方有桂2錢半)。
4功能主治中濕,病似傷寒,頭汗自出,肢體疼重,難于轉(zhuǎn)側(cè),小便不利者;欲作癇狀,或表熱里寒而自利,或誤用巴豆熱藥下之而協(xié)熱利不止,或表里俱熱,自利或嘔,或傷寒痞悶,脈尚浮而惡寒,表未解者;或一切留飲不散,水停心下,或太陽少陰俱病,或一切嘔瀉霍亂無問寒熱,及小兒吐瀉急慢驚風(fēng)。
5淡滲二苓湯的用法用量每服2錢,加生姜3片,大棗3枚,燈心5莖,水煎,熱服。
嗽喘煩心不得眠臥者,加阿膠半兩。
6摘錄《醫(yī)方類聚》卷五十六引《修月魯般經(jīng)》
古籍中的淡滲二苓湯 《景岳全書》:[卷之五十四書集·古方八陣]和陣 ,多由火不養(yǎng)土,土不制水,故水氣盈溢,脈道閉塞,滲透經(jīng)絡(luò),發(fā)為浮腫、心腹脹滿之證。當歸桂心木香赤茯...
《濟世神驗良方》:女科門 物加參術(shù)。帶痰加南星、半夏、陳皮。經(jīng)少不及期而來淡色來者,痰多也,二陳加川芎、當歸。過期而來是血虛...
《銀海精微》:[卷下]治小兒疳傷 。五疳丸豬肝散駐景補腎明目丸治肝腎俱虛,瞳仁內(nèi)有淡白色,昏暗漸成內(nèi)障,服能安魂穩(wěn)魄,補血氣虛散。五...
《醫(yī)學(xué)入門》:[外集·卷四雜病分類]外感 樸、生姜、半夏辛散,參、術(shù)甘苦溫補,茯苓、澤瀉淡滲,隨病所在調(diào)之。通用二陳湯為主,肥人多濕痰,加蒼...
《景岳全書》:[卷之二十明集·雜證謨嘔吐]嘔吐論列方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3285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二苓槐膏湯
下一篇: 二苓清利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