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 : 附子1只(重1兩)。
功能主治 : 瘧疾。
用法用量 : 上藥平分2片,半生半炮熟,磨木香水1盞,沉香水1盞,加生姜10片,煎至1盞,去滓,未發(fā)前連進2服。
摘錄 : 《魏氏家藏方》卷一
處方香薷10克厚樸5克白扁豆5克(或加白糖適量)制法將香薷、厚樸剪碎,白扁豆炒黃搗碎,放入保溫杯中,以沸水沖泡,蓋嚴溫浸1小時。功能主治解表清暑,健脾利濕。適用于夏季感冒,夾暑濕證。用法用量代茶頻飲。摘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普濟方》卷一九九引《醫(yī)方集成》方名香薷飲組成香薷2兩,厚樸1兩,白扁豆1兩半(炒研),甘草(炙)1兩。主治癉瘧,傷暑,霍亂,痢疾,頭痛。用法用量每服加燈心20莖,麥門冬(去心)20粒,淡竹葉7片,車前草2根,晚禾根1握,檳榔1枚(切片),水煎服,不拘時候。方出《圣惠》卷四十七,名見《圣濟總錄》卷四十方名香薷飲組成香薷1握(切),生姜半兩(切),木瓜1兩(銼)。主治霍亂后,胃氣虛,不能安臥。用法用量上藥以水2大盞,煎至1盞,去滓,加白米半合,煮成粥,入少醬汁為味,吃12服效?!夺t(yī)略六書》卷二十八方名香薷飲組成香薷1錢半(鹽水煮干),厚樸1錢半(鹽水炒灰),扁豆5錢,茯苓1錢半,木香1錢半(切),藿香1錢半,甘草5分。主治孕婦腹中卒痛,脈虛者。用法用量水煎去滓,微溫服。各家論述妊娠暑傷脾胃,氣滯不化而痞塞于中,故腹卒滿疼痛,胎因之不安。香薷散皮膚之暑,煮熟不耗胎孕之氣;厚樸除腹里之滿,炒灰不傷胎元之氣;扁豆健脾卻暑;茯苓滲濕和脾;木香醒脾開胃;藿香快胃祛暑;甘草緩中以和胃氣。水煎微溫服,使脾胃氣調(diào),則暑邪自散,腹?jié)M除而腹痛止,胎孕得安。方出《證類本草》卷二十八引《肘后方》,名見《不知醫(yī)必要》卷二方名香薷飲組成香薷汁。主治舌上出血如鉆孔者。用法用量共服1升,每日3次服盡?!镀諠健肪砣拧鸱矫戕革嫿M成香薷4兩,厚樸(制)2兩,扁豆(姜制)2兩。主治暑瘧。用法用量加烏梅水煎,臨熟入生姜汁溫服。制備方法上銼。《圣濟總錄》卷三十八方名香薷飲別名香連飲子、黃連飲組成香薷(去梗)2兩半,草烏頭(浸,切,去皮臍,曬干)2兩(入鹽3兩同炒烏頭黃褐色,去鹽不用),藿香(
詳見百科詞條:香薷飲 [ 最后修訂于2009/12/11 6:31:53 共946字 ]以下結(jié)果自動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現(xiàn)與主題不相關(guān)的內(nèi)容,請自行區(qū)分。
超長待機的三伏天,如火如荼的來了。
俗語有云: 大暑小暑,上蒸下煮。
天氣持續(xù)高溫、悶熱又潮濕,搞得人心煩意亂,連呼吸都帶著痛。
驕陽之下,城東地面可以攤雞蛋,城西護城河已經(jīng)變成溫泉。
人一出門,就是一個移動燒烤架,呲呲冒油,內(nèi)心滿是絕望,連毛孔都在呼喊:
好想拍一部后裔射下了十個太陽的科幻片?。?
人的靈魂都變得又慫又懦弱,只想24小時茍活在空調(diào)房里。
能繼續(xù)活著,不夸張地說,我們的命都是空調(diào)給的!
那么,沒有電、沒有空調(diào)的時代,同樣熱成狗的古代人,怎樣避暑呢?
單體式空調(diào)
我國最早的空調(diào),出現(xiàn)在周代前后,那時候王公貴族就已經(jīng)開始使用一種叫“冰鑒”的冰箱空調(diào)一體機了。
冰鑒,實際上是一個內(nèi)外兩層的青銅容器,里面可以盛放食物水果,外層放冰,蓋子上面有出氣孔,可以往屋內(nèi)排放冷氣。
儲食、降溫,一舉兩得。
遙想當年,妲己拉著紂王的小手坐在冰鑒旁邊,千嬌百媚地說:
老鐵,來,冰鎮(zhèn)小酒走一個。
小飲怡情,大飲招魂,那感覺一定是:里外都倍兒爽!
曾國藩后來專門寫過一本使用說明書緬懷先人,就叫《冰鑒》。
不幸的是,他寫著寫著就跑題了。
每年冬天12月起,政府就會專門組織鑿冰,儲存到專門的冰窯里,然后密封窖口,待來年享用。
這項事業(yè)《周禮》里有記載,屬于皇家壟斷行業(yè),管理人員還有個專門的稱呼——凌人。
名字聽著就那么傲嬌,不是盛氣凌人,是冷氣凌人。
冰除了宮廷使用之外,也作為官員福利的一種方式。
夏天能得到幾塊冰,可比現(xiàn)在送一個愛馬仕手工限量版包包,金貴的多。
空調(diào)房
秦朝的首都咸陽,位于800里秦川腹地,打洞掏窯,那是祖?zhèn)鞯募夹g(shù)。
貴族們挖窯洞,里面再放置冰塊,改造成空調(diào)房,學名“窟室”。
每到酷熱的夏夜,貴族們在窟室中,通宵達旦飲酒作樂,玩Cosplay,你圍著熊皮,我就裹上虎皮。
為啥,當貴人們以清純而不做作的葛優(yōu)癱姿態(tài),躺在石頭床榻之上時,還是有點太冷。
漢代皇宮里也設(shè)有 “空調(diào)房”,而且“制冷”強勁。
《漢書》夸張說:“清室中則中夏含霜也。”
雖說帝王家“有錢任性”,但是冷氣雖爽,也不能貪涼哦,否則就容易生病。
后來張仲景特意寫了《傷寒雜病論》。
他就不明白了,這些統(tǒng)治階級身體怎么這么差,冬天感冒,夏天也老傷寒。
環(huán)保自雨亭
唐朝,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朝代。
環(huán)保降溫哪家強,創(chuàng)意一樣看大唐。
那時候,水利設(shè)施已經(jīng)非常發(fā)達,人們會將溫泉水引入農(nóng)田,在冬季種植反季節(jié)蔬菜。
同樣,也會運用先進的冷水循環(huán)系統(tǒng),在夏天建設(shè)避暑涼殿----自雨亭。
匠人們利用機械裝置,將涼水輸送至房頂高處,然后讓水從房檐四周流下,形成水簾,達到人造降雨降溫的效果。
熱播的《長安十二時辰》中,四字弟弟易烊千璽演的李泌,憑著一處奢華的自雨亭,揪出了蚍蜉組織幕后的老板。
據(jù)說李白給5000年一遇的美女楊貴妃寫“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詩時,就是在這種清涼殿里。
李白離開長安之后,對這種舒適念念不忘,就寫下了詩句來紀念:
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浮云蔽日,就是要下雨了。
皇上,你不記得自雨亭畔的李太白了嗎?
冰雕藝術(shù)的始祖,是唐玄宗的大舅子楊國忠。
夏天請客時,他用大冰雕成山圍在桌子邊,再把小冰雕成動物形狀,裝點在山周圍上下。
心思之巧妙,浪費之奢靡,令人發(fā)指。
“取堅冰令工人鏤為鳳獸之形,或飾以金環(huán)彩帶”。
這樣看來,不光哈爾濱冰雕節(jié)的藝術(shù)家開工前,應(yīng)該對著陜西方向燒香磕頭,圣誕節(jié)的裝飾項目,似乎也是楊國忠發(fā)明的。
硝石制冰
南方冬天沒有冰,夏天怎么消暑呢?
宋朝,火藥技術(shù)已經(jīng)非常成熟。人們偶然間發(fā)現(xiàn),硝石溶于水的時候,會吸收大量的熱,能使周圍的水,降溫直至結(jié)冰。
于是,一年四季都可以制冰的技術(shù),就紅紅火火恍恍惚惚的產(chǎn)生了。
民以食為天,制冷市場的繁榮,還帶動了冷飲業(yè)的發(fā)展。
清明上河圖 香飲子 冰水店
宋代都城汴京,一到農(nóng)歷六月,街道兩旁就擺滿了冷飲攤。
宋朝是第一個夜晚不執(zhí)行宵禁的朝代,夜生活無比豐富,夜市冷飲鋪甚至要賣到三更時分才收攤。
冷飲的品種花樣百出,只有想不到的,沒有做不到的。
《東京夢華錄》中記載有:冰雪冷元子、冰雪甘草湯、雪泡豆兒水、涼水荔枝膏……
光聽名字,嘴就已經(jīng)醉了。
宋朝專門管冰政的機構(gòu)叫:冰井務(wù)。
不管市場多繁榮,冰還是如同鹽、鐵生意一樣,牢牢地把控在政府手里。
元代的宮廷,根據(jù)游牧民族的習慣,在冰中加入了大量的牛奶,制成了類似冰激凌的冰酪。
13世紀,意大利的旅行家馬可·波羅來中國時,受到了元世祖忽必烈的冰酪款待,
為了保護配方,忽必烈還頒布了一道除王室以外禁止造冰酪的敕令。
但是馬可·波羅還是把這種技術(shù),偷偷帶回了意大利,嚴加保密三百年,秘方輾轉(zhuǎn)流傳到了英國,這才發(fā)明了今天我們吃的冰激凌。
致敬還是抄襲,一直是藝術(shù)界爭論不清的話題,反正不能姓“韓”就對了。
“中央空調(diào)”的誕生
明清時代的冰鑒,已經(jīng)從青銅器演變成了木頭等其它材質(zhì),降低了成本,也漸漸地走向了民間。
除了這些單體式“空調(diào)”冰鑒、冰桶,先人們還發(fā)明了“中央空調(diào)”。
這種利用天時地利的制冷的方式,使普通百姓也終于享受到了帝王家的待遇。
在一些古民居的屋里,我們都能看到地上有個圓洞,上面有石蓋子。
這些洞下面連著深井,蓋子一打開,冷氣從下面?zhèn)鲗蟻?,整個屋子都陰涼舒爽。
明朝文人高濂在《遵生八箋》中有過描述:
“霍都別墅,一堂之中開七井,皆以鏤刻之,盤覆之,夏日坐其上,七井生涼,不知暑氣?!?
這位不知道認不認識金輪法王的霍都先生,真實名副其實的重度“深井冰”啊!
這種制冷方法,據(jù)說曹操在建造鄴城時就有了,到了明清時代,才廣泛應(yīng)用。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歷史的車輪始終在旋轉(zhuǎn),如何衡量一個時代是否在進步呢?
不是看特權(quán)階級的生活品質(zhì),而是看普遍百姓生活標準,有沒有提高。
Air conditioning
18世紀是人類歷史上重大的轉(zhuǎn)折時刻,科學的發(fā)展推動了工業(yè)革命,為人類的生存空間創(chuàng)造了無數(shù)可能性。
1902年,威利斯·開利Willis Carrier制造出了歷史上第一臺空調(diào),這是20世紀最杰出的發(fā)明之一!
這個空調(diào)爸爸,是唯一個能讓我們心甘情愿、跪著唱《征服》的偉大的男人。
1924年,我國第一個安裝空調(diào)的商用建筑,坐落于魔都上海,延安西路64號,是今天的中國福利少年宮。
1937年,17層的上海外灘中國銀行大樓,安裝了美國開利公司的中央空調(diào)。
1954年,是中國制冷史上光輝的一年,中國人終于憑自己的力量,實現(xiàn)了零的突破,制造出了第一臺制冷機。
1968年,美的電器成立。
1974年,春蘭研制出我國第一臺分體空調(diào)。
1985年,海爾生產(chǎn)出我國第一臺分體空調(diào)。
1998年,海爾研發(fā)出了首臺直流變頻空調(diào)。
2005年,我國空調(diào)能效標準制度正式實施。
……
今天,空調(diào)已經(jīng)走進千家萬戶,成了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標配。
吃水不忘挖井人,開利爸爸這個必須載入史冊的男人,為幾十億人帶來幸福生活的男人,他自己的一生,卻過得并不順遂。
他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空調(diào)研究和空調(diào)改進中了。
他一共娶了3位妻子,前兩位都去世了,除了第二任妻子帶來的兩個孩子以外,自己忙到?jīng)]空生孩子。
地表最強爸爸給了無數(shù)人生命,自己卻仍然沒過好這一生。
如果我們做事情有開利爸爸的精神,又有什么會做不好呢?
最后,酷暑之下,再次感謝我們的再生父母:
射日小能手后裔、空調(diào)之父威利斯·開利,以及蕭敬騰;
還有歷朝歷代那些“空調(diào)”的發(fā)明者們,畢竟沒有他們,我們的祖先可能就熱死了。
排版:淇然
責任編輯:藍橙
實習編輯:老泥巴
校對:老泥巴
文章作者簡介:芥子緣,砍柴書院老A,一個五官比三觀正的時代好青年。
北宋張擇端有一幅著名的畫,即《清明上河圖》。這幅圖,被列入“中國十大名畫”,后人也一直在研究。關(guān)于《清明上河圖》,一個有趣的問題是:這幅畫描繪的是哪個季節(jié)?
這個問題,很多人可能不假思索地會回答“春季”。因為畫的名稱就有“清明”二字,清明節(jié)自然是在春天。如果真是這么簡單,那就不用研究了。
事實上,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對于《清明上河圖》的季節(jié),主要有兩種說法。第一種說法認為,畫中描繪的是“春季”;第二種說法認為,畫中描繪的是“夏末或者秋季”。
畫名中的“清明”,不是指清明節(jié)
很多人可能會想當然的認為,《清明上河圖》中的“清明”,是清明節(jié)之意。但是,從畫中內(nèi)容來看,這種說法不成立。
中國一直有清明上墳祭祖的習俗,北宋也是。可是,整幅作品中500多個人物(其他說法更多),竟然沒有一人在上墳,甚至都沒有人拿著上墳的必需品。
所以,畫名中的“清明”,應(yīng)該是指“政治清明,皇恩浩蕩,天下太平”之意。畢竟,張擇端這畫要呈給皇帝看,要放在皇宮之中,這樣的主題皇帝才喜歡。包括“上河”,也是指汴河(別稱叫上河)。
故而,畫名的意思,就是太平盛世下汴河附近的人們生活。所以,不能因為畫名有“清明”二字,就想當然的認為畫中是春季。
“春季說”的論據(jù)認為畫中是春季的學者,提出過不少論據(jù)。其一是柳樹。植物最能反應(yīng)季節(jié)和氣候,許多學者對畫中植物進行過分析,尤其是柳樹。畫中出現(xiàn)多株柳樹,其中有些是光禿禿的,有些則是發(fā)芽,有些已經(jīng)長出柳條。
什么情況下,柳樹會這樣呢?只有春季清明前后。若是秋季,那么柳樹早已經(jīng)茂盛了。
植物中還有一些,不一一列舉。
其二是扇子。一些學者認為,畫中出現(xiàn)了十幾個人用扇子的情況,說明天氣很熱,那么不可能是春季,而應(yīng)該是夏末秋季,因為秋老虎也很熱。
實際上,扇子并不能證明天氣,因為如果天氣熱,難不成只熱那十余人,其他人就不熱了嗎?這顯然沒道理。
其實,北宋東京在清明節(jié)前三天,有一個習俗,就是賭扇子。北宋《歲時廣記》記載:都城寒食大縱蒲博,而博扇子者最多,以夏之邇近也。
蒲博,也叫撲博,是一種類似賭斗的游戲,贏家有獎勵。寒食節(jié)大家喜歡用扇子做賭資,是因為馬上要到夏天了,扇子很有用。
沈從文在《中國古代服飾研究》中指出,畫中的扇子上面還有一層薄紗,這是扇子的包裝。若是秋季,人們用扇子還會包裝起來嗎?不會的。這正能說明,扇子是作為賭資的,所以外面有包裝。
其三是新酒。臨河有一家酒店,酒店的旗幟上寫著“新酒”二字。一些學者認為,北宋中秋前后,人們有喝新酒的習俗,以此來證明畫中的季節(jié)是秋季。
這種說法也不正確。
北宋張方平有一首詩,叫《都下別友人》,前四句詩是:海內(nèi)故人少,市樓新酒醇。與君聊一醉,分袂此殘春。
在都下送朋友,酒樓里正好賣新酒,而季節(jié)正是餐春。這說明,新酒和春季有關(guān)。
南宋陸游也有兩首詩,提到了新酒是在春季喝。分別是“春當三月半,狂勝十年前。小店新酒,平橋上畫船”以及“陰晴不定春猶淺,困健相兼病未蘇。見說市樓新酒美,杖頭今日一錢無?!?/strong>
這些恰恰證明,新酒是在春季喝的,所以畫中的季節(jié)應(yīng)該是春季。
類似的論據(jù)還有很多,比如一些轎子的裝飾,厚實而且毛絨;一些人穿的衣服也很厚。一些體力勞動者,甚至還穿著長袖長褲,比如推獨輪車的車夫,趕馬車的車夫以及挑擔子的挑夫等。
這顯然應(yīng)該是春季,那時候天氣還很冷。若是秋季,則不至于如此。
“秋季說”的論據(jù)支持“秋季說”的學者,也提到過不少論據(jù)。其一是服飾。從畫中來看,不少人穿衣比較單薄,拋開體力勞動者外,一些人也只穿著短袖單衣,甚至干脆光著膀子。
比如橋上擺攤的人,他只要靜靜坐著就行,并不用出多少體力,但是他只穿了松垮的短袖,說明當時天氣很熱。開封在清明前后,不可能那么熱,這說明當時的季節(jié)應(yīng)該是夏末或者秋季。
還有,畫中有幾家“飲子”“香飲子”店鋪?!帮嬜印鳖愃朴诮裉斓娘嬃?,這似乎也能說明當時天氣很熱。
我個人以為,《清明上河圖》的季節(jié),既是春季,也有秋季,甚至還有冬季。
眾所周知,《清明上河圖》長528.7厘米、寬24.8厘米。在這幅5米多長的畫中,出現(xiàn)了587個不同身份的人物,個個形神兼?zhèn)?;另外還有13種動物、9種植物,各種牲畜共56匹,不同車轎二十余輛,大小船只二十余艘等。
要知道,這些都是肉眼可見的東西,畫家畫得很細致,很逼真。
如此氣勢恢宏的巨作,一天可以畫完嗎?一個月可以畫完嗎?不可能。這幅畫總共所用時間,具體已經(jīng)不可考,但是保守估計,至少需要幾個月甚至一年才能畫完。
古代沒有相機,張擇端的記憶力再厲害,也不可能一次性記下這么多內(nèi)容。所以我個人以為,他很可能是邊看邊畫,從春天一直畫到秋天。這樣一來,畫中既有春天的內(nèi)容,也有秋天的內(nèi)容。
像河流、橋、船、轎子、城墻、望火樓等,或許不會因為時間變化而變化,但是植物、人物衣服或者店鋪等,則會因為季節(jié)不同而出現(xiàn)不同了。
正因如此,所以畫中一些人物穿著較多的衣服,而一些人衣服很單薄甚至干脆光著膀子。比如橋頭擺攤的短袖之人,附近有一位老人也在擺攤,老人則長袖長褲(似乎更像裙子)。
當然,目前的研究來看,如果認為《清明上河圖》只描繪一個季節(jié),那么“春季說”更有力一些。
因為衣裳單薄或者赤身之人,多是體力勞動者,他們穿得少一些,就和天氣就沒關(guān)系了,也就不能說明當時是秋季了。兒童雖然不勞動,但是玩鬧熱了脫衣也正常。
現(xiàn)代的人們,尤其年青人,他們所喝的飲料除了碳酸飲料之外,基本便是果汁飲料了,有的幾天喝一罐,有的一天喝幾罐。我國古代雖然沒有碳酸飲料,但果汁飲料卻是品種繁多,數(shù)不勝數(shù)。而且在唐朝和宋朝時期還曾流行過一種非常有趣的飲料,名字叫做“湯飲”
所謂“湯飲”,當時的人們又叫它為“湯”或“飲子”,它是一種有藥用價值的保健飲料,但并不是純粹的中草藥湯藥。這種“湯”,不僅味道甜美,而且還具有保健健身的功效,便和今天的保健類飲料的廣告詞一樣:喝一樣東西,效果有兩樣。
至少在唐朝時,民間就已經(jīng)開始流行起了飲子,《太平廣記》中記載:唐朝的禧宗把所有政務(wù)都交給一個名叫田令孜的太監(jiān)辦理,并公開叫田令孜為“爸爸”,自己則一心一意的投入了養(yǎng)鵝斗鵝的“偉大事業(yè)”中。
田令孜朝權(quán)在手,無惡不作。天下百姓都非常痛恨他。恰巧有一次他生病了,病得非常嚴重,無論怎么看醫(yī)生吃藥都不起作用。便用圣旨的方式來應(yīng)征天下名醫(yī)來為自己治病,可消息發(fā)布了很久,也沒有一個醫(yī)生愿意給他治病。當時有一個官員拍馬屁,對田令孜說長安西市有一家專門賣飲子的店,口感既好,還能包治百病。許多胡人都每天專門排隊來買這家店鋪的飲子喝。
田令孜便連忙派心腹的仆人去西市買一瓶飲子,并要他買了就馬上趕回來。仆人急忙騎馬去西市買了一瓶,又風馳電掣的趕回來,但那仆人下馬時太過于心急,摔了一個“屁股向后,平沙落雁”,把一整瓶的飲料都摔到了地上。仆人畏懼田家的家法,不敢再跑回去買一瓶,便拿著瓶子在隔壁的染坊里裝了一整瓶五顏六色的臟水回家給了田令孜,倒也奇怪,田令孜喝了一整瓶的臟水后,病卻立刻就好了,實在是一件稀奇事。事后田令孜還送了很多財寶給那家飲子專賣店,那家轉(zhuǎn)賣店的名氣也越來越響亮了。
唐朝是醫(yī)藥不分家,而宋朝則是我國歷史中第一個國營醫(yī)藥行業(yè)大發(fā)展的朝代。國家建有惠民藥局,遍布全國,還有經(jīng)過國家認證的專業(yè)處方藥――局方。是以宋朝的湯飲事業(yè)便更為發(fā)達了。上至皇帝下至普通百姓,都愛飲用,步入了全國臣民集體喝湯的高潮時代。
宋朝皇室便常常將湯藥與茶作為一種禮物或是一種待遇,賜給心腹或有功之臣。如宋真宗時,召見大臣晏殊,先賜坐,然后賜茶,晏殊告退時,真宗舍不得他走,又點湯給他喝,還又送了很多大內(nèi)熬治的湯茶讓他回家喝,一時間傳為佳話,于是官員百姓們紛紛效仿,以至于當時碾制湯藥和買賣湯藥的兩大行業(yè)生意大為紅火,忙得不亦樂乎。
在大畫家張擇端畫的《清明上河圖》中,便可以清晰的看見在一座虹橋下放的店鋪,外面撐著兩把很大的遮陽傘,其中一個傘沿下掛著一個長方形的木牌,木牌上寫著醒目的“飲子”兩字,可見這是一個專門賣飲料的商店。還有一個在城中“久住王員外家”的匾牌下也撐著兩把遮陽傘,一把傘是掛著“飲子”的招牌,還一把傘掛著“香飲子”的招牌,傘下一個賣飲子的小販,身邊放著裝飲料的盒子,另一個坐著的是顧客,他正悠閑自得的喝著飲料。這畫中可以看出來,在北宋的京城,賣飲料是一個很重要的生意,并有專業(yè)的店鋪。
宋朝的飲子分類得更細,不但味道越來越好,其營養(yǎng)價值也越來約高,見于史籍的主要有二陳湯、棗湯、生姜湯、薄荷湯、木香湯、鹽豉湯、烏梅湯、桂花湯、豆寇湯、紫蘇湯等等。其中市井最流行的是二陳湯,宋朝的百姓一般早上起來都會先喝一杯二陳湯,因為二陳湯有提神、養(yǎng)身的效果。所以,歐陽修稱二陳湯“論功可以療百疾,輕身久服勝胡麻”。
而貴族流行的則為紫蘇湯、香薷湯、雪泡縮皮飲等。比如雪泡縮皮飲,它的成份是:
縮砂仁烏梅肉凈
蘋果煨,去皮甘草炙,各四兩
干葛白扁豆去皮,炒,各二兩
飲雪泡縮皮飲的時候可每服四錢,水一大碗,煎八分,去滓,沉服。水冷時飲解煩。也可熱也可溫,隨意飲服,以它代替飲熱水是最好的。
其中紫蘇湯最有來頭,曾榮獲“天下第一”的稱號,當時宋朝仁宗專門請了御廚、御醫(yī)等一大幫子權(quán)威人士,對天下所有飲子進行評定,結(jié)果權(quán)威人士包括仁宗都一致認定紫蘇湯味道甜美,消暑健胃,是極品中的極品。
紫蘇有一種很特別的香味,據(jù)記載經(jīng)常服食紫蘇湯更能讓女孩子肌膚白皙,口氣清新,全身還散發(fā)出紫蘇那種沁人心脾的香味。現(xiàn)代的我們已經(jīng)快把老祖宗的好東西都忘光了,和我們毗鄰的日本從古代就一直派遣唐使來學習我國的先進文化,紫蘇湯也學了過去,一直流行到現(xiàn)在,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日本人吃魚蟹較多,而紫蘇恰恰還有“解魚蟹之毒”的功效。所以現(xiàn)在日本倒成為了紫蘇的最大消費國。
“設(shè)湯送客”在宋代是一種極為普遍的風俗,去客湯主要是起到醒酒、保健、滋補、養(yǎng)生的作用;主人用這種湯給客人在離別時飲用,是給予客人的一種關(guān)愛、關(guān)切之情,也是借此增添深厚的離別情誼并表達一種高雅的禮節(jié)。當然,如果有惡客上門,或是主人不喜歡的客人不請自來時,此時主人就會奉上送客湯,此時無聲勝有聲,識趣的客人飲了湯后便會馬上告辭了??上У氖?,飲湯的風俗隨著宋朝的滅亡也漸漸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在盛夏的時分,手持著一瓶紫蘇飲,然后在紫蘇飲里加點冰,放點蜜,也許還擱上幾顆梅子,我想,它的味道應(yīng)該不會比可口可樂或是百事可樂差的。
哈哈,古人自有古人法!不過,現(xiàn)在好多的知識,都是我們的祖先積累的!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3302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二香青蟾丸
下一篇: 二香黃連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