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法 : 上為極細(xì)末。
功能主治 : 耳流膿水。
用法用量 : 原方有胭脂,近因失真,故已不用。麝香嫌貴,可用冰片,加煅五倍子更妙。并為外科藥。
摘錄 : 《丸散膏丹集成》引劉河間方
功能主治 : 小兒、大人耳疳出膿及黃水。
用法用量 : 先用綿杖子纏去膿,另用別綿杖子送藥入耳口。
摘錄 : 《攝生眾妙方》卷九
制法 : 上藥加麝香、冰片少許,共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 : 解毒收斂。主慢性耳膿。
用法用量 : 將藥粉吹入耳竅內(nèi),日2-3次。在第2次吹藥時,用棉簽將藥卷凈。
摘錄 : 《中醫(yī)外傷科學(xué)》
耳炎俗稱“爛耳朵”,中醫(yī)稱為耳疳、耳濕等。臨床以耳膜穿孔,耳內(nèi)流膿為主要表現(xiàn)。是耳科的常見病。
化膿性中耳炎,古稱“膿耳”。臨床以耳內(nèi)反復(fù)流膿為特征。本病病程纏綿,且常反復(fù)發(fā)作。尤以兒童為多見。
多因淚水、奶水、嘔吐物、洗澡水,或游泳,使水殃及中耳;以及上呼吸道感染時酸性分泌物沿耳咽管進入中耳道等因素,以致耳鼓室發(fā)炎所致。
病有急、慢性之分。急性則耳內(nèi)呈搏動性跳痛,體溫升高,聽力減退,一旦鼓膜穿破,使膿液從外耳道流出,則疼痛減輕;慢性則多由急性失治,遷延而來,患耳反復(fù)流膿,聽力減退,每遇外感則耳痛加劇。且或伴有全身性癥狀。
1 .治耳靈治療化膿性中耳炎
【方 劑】 川黃蓮粉3克,黃柏粉1.5克,紫草粉1.8克,氯霉素1克,四環(huán)素0.75克。
【制用法】 將以上各藥粉混合,過80目篩,后裝瓶備用。用前先把患耳用3%雙氧水洗拭,再用細(xì)棉棒將耳擦干,然后把治耳靈粉少許吹人耳腔中,每天用藥1 次。
【療 效】 治化膿性中耳炎。
【驗 證】 讀《新中醫(yī)》1981年第12期“治耳靈治療化膿性中耳炎”一文后,筆者效法加減用于臨床,治療3例,療效滿意。應(yīng)用治耳靈時,余將紫草粉更換為青黛粉以除濕收斂,疼痛者略加紅花末,效果更佳。
2 .耳疳散治療慢性化膿性中耳炎
【方 劑】 已出蛾蠶繭10個,冰片0.15克。
【制用法】 將繭殼剪碎,置瓦上煅存性,加人冰片,共研極細(xì)末,貯瓶中備用。取耳疳散少許,吹人耳中,每天2次。
【療 效】 治療慢性化膿性中耳炎單純型。
【驗 證】 翟某,女,40歲?;悸曰撔灾卸滓?0余年,耳中流膿不絕,時增時減,同時伴有頭暈頭痛、兩目發(fā)脹等癥。外用耳瘡散吹耳,每天2次。內(nèi)服藥:珍珠母30克,菊花、鉤藤、生地、女貞子、潼白蒺藜各10克,牡蠣、紫花地丁各1克,丹皮6克,銀花12克。每天1劑,每劑分兩次服用。內(nèi)服外用同時進行,共用藥7劑,頭痛頭暈、兩目發(fā)脹好轉(zhuǎn),耳中流膿停止。仍以原法續(xù)治20天,療效鞏固。
3 .礬冰散治中耳炎
【方 劑】 枯礬5克.冰片3克。
【制用法】 共研極細(xì)末,裝瓶備用。用時先以雙氧水沖洗外耳,棉簽吸干。再取本藥少許,吹人耳內(nèi),每天1次,連用3次即愈。
【功 效】 主治急、慢性中耳炎,聽力減退,有膿液外溢者。
【驗 證】 《新中醫(yī)雜志》1987年第11期刊登的“治中耳炎驗方”,確實有效。經(jīng)治2則,分別于2-3天癥狀控制,5-7天痊愈。
4 .冰連散治療化膿性中耳炎
【方 劑】 黃連10克,冰片1克。
【制用法】 將黃連研細(xì)末,加入冰片再研勻,貯瓶備用。用前取藥棉擦凈耳內(nèi)濃液,再滴人少許雙氧水,擦干,用麥草管將藥末吹入耳內(nèi),每天2-3次,一般3 -5天見效。無任何不良反應(yīng)。
【療 效】 耳內(nèi)流出粘液性膿液,聽力減退。如屬壞死型或膽脂瘤型者,本方效差或無效。
耳炎俗稱“爛耳朵”,中醫(yī)稱為耳疳、耳濕等。臨床以耳膜穿孔,耳內(nèi)流膿為主要表現(xiàn)。是耳科的常見病。
化膿性中耳炎,古稱“膿耳”。臨床以耳內(nèi)反復(fù)流膿為特征。本病病程纏綿,且常反復(fù)發(fā)作。尤以兒童為多見。
多因淚水、奶水、嘔吐物、洗澡水,或游泳,使水殃及中耳;以及上呼吸道感染時酸性分泌物沿耳咽管進入中耳道等因素,以致耳鼓室發(fā)炎所致。
病有急、慢性之分。急性則耳內(nèi)呈搏動性跳痛,體溫升高,聽力減退,一旦鼓膜穿破,使膿液從外耳道流出,則疼痛減輕;慢性則多由急性失治,遷延而來,患耳反復(fù)流膿,聽力減退,每遇外感則耳痛加劇。且或伴有全身性癥狀。
1 .治耳靈治療化膿性中耳炎
【方 劑】 川黃蓮粉3克,黃柏粉1.5克,紫草粉1.8克,氯霉素1克,四環(huán)素0.75克。
【制用法】 將以上各藥粉混合,過80目篩,后裝瓶備用。用前先把患耳用3%雙氧水洗拭,再用細(xì)棉棒將耳擦干,然后把治耳靈粉少許吹人耳腔中,每天用藥1 次。
【療 效】 治化膿性中耳炎。
【驗 證】 讀《新中醫(yī)》1981年第12期“治耳靈治療化膿性中耳炎”一文后,筆者效法加減用于臨床,治療3例,療效滿意。應(yīng)用治耳靈時,余將紫草粉更換為青黛粉以除濕收斂,疼痛者略加紅花末,效果更佳。
2 .耳疳散治療慢性化膿性中耳炎
【方 劑】 已出蛾蠶繭10個,冰片0.15克。
【制用法】 將繭殼剪碎,置瓦上煅存性,加人冰片,共研極細(xì)末,貯瓶中備用。取耳疳散少許,吹人耳中,每天2次。
【療 效】 治療慢性化膿性中耳炎單純型。
【驗 證】 翟某,女,40歲?;悸曰撔灾卸滓?0余年,耳中流膿不絕,時增時減,同時伴有頭暈頭痛、兩目發(fā)脹等癥。外用耳瘡散吹耳,每天2次。內(nèi)服藥:珍珠母30克,菊花、鉤藤、生地、女貞子、潼白蒺藜各10克,牡蠣、紫花地丁各1克,丹皮6克,銀花12克。每天1劑,每劑分兩次服用。內(nèi)服外用同時進行,共用藥7劑,頭痛頭暈、兩目發(fā)脹好轉(zhuǎn),耳中流膿停止。仍以原法續(xù)治20天,療效鞏固。
3 .礬冰散治中耳炎
【方 劑】 枯礬5克.冰片3克。
【制用法】 共研極細(xì)末,裝瓶備用。用時先以雙氧水沖洗外耳,棉簽吸干。再取本藥少許,吹人耳內(nèi),每天1次,連用3次即愈。
【功 效】 主治急、慢性中耳炎,聽力減退,有膿液外溢者。
【驗 證】 《新中醫(yī)雜志》1987年第11期刊登的“治中耳炎驗方”,確實有效。經(jīng)治2則,分別于2-3天癥狀控制,5-7天痊愈。
4 .冰連散治療化膿性中耳炎
【方 劑】 黃連10克,冰片1克。
【制用法】 將黃連研細(xì)末,加入冰片再研勻,貯瓶備用。用前取藥棉擦凈耳內(nèi)濃液,再滴人少許雙氧水,擦干,用麥草管將藥末吹入耳內(nèi),每天2-3次,一般3 -5天見效。無任何不良反應(yīng)。
【療 效】 耳內(nèi)流出粘液性膿液,聽力減退。如屬壞死型或膽脂瘤型者,本方效差或無效。
耳炎俗稱“爛耳朵”,中醫(yī)稱為耳疳、耳濕等。臨床以耳膜穿孔,耳內(nèi)流膿為主要表現(xiàn)。是耳科的常見病。
化膿性中耳炎,古稱“膿耳”。臨床以耳內(nèi)反復(fù)流膿為特征。本病病程纏綿,且常反復(fù)發(fā)作。尤以兒童為多見。
多因淚水、奶水、嘔吐物、洗澡水,或游泳,使水殃及中耳;以及上呼吸道感染時酸性分泌物沿耳咽管進入中耳道等因素,以致耳鼓室發(fā)炎所致。
病有急、慢性之分。急性則耳內(nèi)呈搏動性跳痛,體溫升高,聽力減退,一旦鼓膜穿破,使膿液從外耳道流出,則疼痛減輕;慢性則多由急性失治,遷延而來,患耳反復(fù)流膿,聽力減退,每遇外感則耳痛加劇。且或伴有全身性癥狀。
1 .治耳靈治療化膿性中耳炎
【方 劑】 川黃蓮粉3克,黃柏粉1.5克,紫草粉1.8克,氯霉素1克,四環(huán)素0.75克。
【制用法】 將以上各藥粉混合,過80目篩,后裝瓶備用。用前先把患耳用3%雙氧水洗拭,再用細(xì)棉棒將耳擦干,然后把治耳靈粉少許吹人耳腔中,每天用藥1 次。
【療 效】 治化膿性中耳炎。
【驗 證】 讀《新中醫(yī)》1981年第12期“治耳靈治療化膿性中耳炎”一文后,筆者效法加減用于臨床,治療3例,療效滿意。應(yīng)用治耳靈時,余將紫草粉更換為青黛粉以除濕收斂,疼痛者略加紅花末,效果更佳。
2 .耳疳散治療慢性化膿性中耳炎
【方 劑】 已出蛾蠶繭10個,冰片0.15克。
【制用法】 將繭殼剪碎,置瓦上煅存性,加人冰片,共研極細(xì)末,貯瓶中備用。取耳疳散少許,吹人耳中,每天2次。
【療 效】 治療慢性化膿性中耳炎單純型。
【驗 證】 翟某,女,40歲。患慢性化膿性中耳炎已30余年,耳中流膿不絕,時增時減,同時伴有頭暈頭痛、兩目發(fā)脹等癥。外用耳瘡散吹耳,每天2次。內(nèi)服藥:珍珠母30克,菊花、鉤藤、生地、女貞子、潼白蒺藜各10克,牡蠣、紫花地丁各1克,丹皮6克,銀花12克。每天1劑,每劑分兩次服用。內(nèi)服外用同時進行,共用藥7劑,頭痛頭暈、兩目發(fā)脹好轉(zhuǎn),耳中流膿停止。仍以原法續(xù)治20天,療效鞏固。
3 .礬冰散治中耳炎
【方 劑】 枯礬5克.冰片3克。
【制用法】 共研極細(xì)末,裝瓶備用。用時先以雙氧水沖洗外耳,棉簽吸干。再取本藥少許,吹人耳內(nèi),每天1次,連用3次即愈。
【功 效】 主治急、慢性中耳炎,聽力減退,有膿液外溢者。
【驗 證】 《新中醫(yī)雜志》1987年第11期刊登的“治中耳炎驗方”,確實有效。經(jīng)治2則,分別于2-3天癥狀控制,5-7天痊愈。
4 .冰連散治療化膿性中耳炎
【方 劑】 黃連10克,冰片1克。
【制用法】 將黃連研細(xì)末,加入冰片再研勻,貯瓶備用。用前取藥棉擦凈耳內(nèi)濃液,再滴人少許雙氧水,擦干,用麥草管將藥末吹入耳內(nèi),每天2-3次,一般3 -5天見效。無任何不良反應(yīng)。
【療 效】 耳內(nèi)流出粘液性膿液,聽力減退。如屬壞死型或膽脂瘤型者,本方效差或無效。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3311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耳疳丸
下一篇: 耳聾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