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白金丹
處方 : 握雪礜石2兩,寒水石2兩,陽起石2兩,砒霜1分。
制法 : 上藥各為末。
功能主治 : 補益下元。主一切冷疾,諸瘧痢。
用法用量 : 先取1通油瓶子,以六一泥固濟,可厚3分以來,待干;乃先下礬石充底,次下砒霜,次下陽起石,上以寒水石蓋之,其瓶子口,磨1磚子蓋之,以六一泥固縫,于灰池內(nèi)坐1磚子,安藥瓶子,初以文火,后漸斷令通赤,住火候冷,取出研令極細。于潤地鋪熟絹,上攤藥,可厚半寸,以盆合定,周遭用濕上擁盆,不令透氣,1伏時取出,卻少時,出陰氣了,細研,面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5丸,空心以鹽湯送下;如患瘧痢,以新汲水送下。
摘錄 : 《圣惠》卷九十五
目錄1拼音2《幼幼新書》卷二十八引《張氏家傳》 2.1方名2.2組成2.3功效2.4主治2.5神仙玉粉丹的用法用量2.6制備方法 附:1古籍中的神仙玉粉丹 1拼音 shén xiān yù fěn dān
2《幼幼新書》卷二十八引《張氏家傳》
古籍中的神仙玉粉丹 《證治準(zhǔn)繩·幼科》:[集之七·脾臟部(上)瀉]暴瀉 如黍米大。每服十粒,粟米飲下,量兒大小加減。神仙玉粉丹補一切虛,不熱。男婦小兒皆可服,冷積暴瀉,見...
《幼幼新書》:[卷第二十八]暴瀉第九 服十粒,粟米飲下。量兒大小加減?!稄埵霞覀鳌飞裣捎穹鄣ぱa一切虛,不熱,男子、婦人、小兒皆可服。冷積...
《幼科證治準(zhǔn)繩》:[集之七·脾臟部(上)瀉]暴瀉 如黍米大。每服十粒,粟米飲下,量兒大小加減。神仙玉粉丹補一切虛,不熱。男婦小兒皆可服,冷積暴瀉,見...
《普濟方》:[二百六十五服餌門]丹藥(附論)*** 香(別研)人糞霜(燒灰淋取餅?zāi)┒嗄攴鹚纳裼穹鄣ぶ我磺欣洳 Fa益丈夫下元。兼諸瘧痢。功力難述...
《雞峰普濟方》:[卷第二十四]丹訣
仙劍四對話考證·出處校釋云天青:夙玉,你告訴過我,死生在手,變化由心,地不能埋,天不能煞,此之為我命在我也,不在于天,莫非早就料到今日之局?
原句出處為:《真氣還元銘》:言人性命生死,由人自己.人若能知自然之道,運動元和之氣,外吞二景,內(nèi)服五芽,動制百靈,靜安五臟,則寒溫饑渴不能侵,五兵白刃不能近.死生在手,變化由心,地不能埋,天不能煞.此之為我命在我也,不在于天.
注:《真氣還元銘》:題為強名子注。據(jù)書序當(dāng)為五代粱人所撰。一卷?!墩y(tǒng)
道藏》洞真部方法類有收錄。
魁召:噓為云雨,嘻為雷霆。通天徹地,出幽入明,千變?nèi)f化,何者非我!
韓菱紗:道貫三才為一氣耳,天以氣而運行,地以氣而發(fā)生,陰陽以氣而慘舒,風(fēng)雷以氣而動蕩,人身以氣而呼吸,道法以氣而感通。
上面兩句話皆來源于——
《道法會元?卷一?清微道法樞紐》:道貫三才為一氣耳,天以氣而運行,地以氣而發(fā)生,陰陽以氣而慘舒,風(fēng)雷以氣而動蕩,人身以氣而呼吸,道法以氣而感通。善行持者,知神由氣,氣由神,外想不入,內(nèi)想不出,一氣沖和,歸根復(fù)命,行住坐臥,綿綿若存,祈以養(yǎng)其浩然者。施之于法,則以我之真氣合天地之造化,故噓為云雨,嘻為雷霆,用將則元神自靈,制邪則鬼神自伏。通天徹地,出幽入明,千變?nèi)f化,何者非我!
注:《道法會元》:道法書文匯編之一。未著編纂人姓氏。書中所收道士文論甚多,以元末明初清微派道士趙宜真(?~1382)之文論最多且最晚,清微派是一個宋代出現(xiàn)的道教符篆派。卷一清微道法樞紐實際上是講清微派雷法的(雷法思想的理論依據(jù)、行法具體方式,以及學(xué)法之人所應(yīng)遵守的基本準(zhǔn)則和行為規(guī)范等
內(nèi)容等)。
韓菱紗:水之潤下,無孔不入;火之炎上,無物不焚;雷之肅斂,無堅不摧;風(fēng)之肆拂,無阻不透;土之養(yǎng)化,無物不融!
《紫霄玄真神劍譜?五行陰陽論》:五行者,水火土木金也。陰陽者,文武柔剛也。文以溫養(yǎng),武以鍛煉,柔以益補,剛以破堅。金之柔肅斂以潤肺,金之剛縱革以斫劈;木之柔舒發(fā)以疏肝,木之剛曲直以推刺;土之柔養(yǎng)化以運脾,土之剛敦厚以沉靠;水之柔潤藏以補腎,水之剛吞逼以纏拍;火之柔溫煦以養(yǎng)心,火之剛迅烈以抖撩。肝當(dāng)觀之于白虎象,肺當(dāng)觀諸青龍,脾當(dāng)觀諸鳳凰,腎當(dāng)觀諸龜蛇,心當(dāng)觀諸猿馬。故欲求勁力,需體五行之性,水之潤下,無孔不入,火之炎上,無物不焚,木之舒發(fā),無阻不破,金之肅斂,無堅不摧,土之養(yǎng)化,無物不融。雄浪排空,潤溪涓流,靈龜負舟,銀蛇吐信;烈炎焚空,旭霞映日,天馬行空,白猿跳潤;秋風(fēng)掃葉,白虎搏食,勁劈華山,幽林樵曲;青龍升淵,雷震九曲,松做烈飄,虬龍盤枝;鳳凰展翅,巨柱擎天,黃庭育嬰,羅漢撞鐘。此皆五勁疊運、陰陽互根之妙用,心意混圓、形神歸真之玄機也!
注:《紫霄玄真神劍譜》出自武當(dāng)紫霄派玄真神劍門,開派祖師為明朝成化年間武當(dāng)紫霄官玄真道士、江湖圈內(nèi)稱為“玄劍神掌”的玄劍子元貞道長。
另,由于傳統(tǒng)的五行和仙劍中的五靈差風(fēng)(木)和雷(金),所以二者被改掉了。
韓菱紗:不過呢,依我看修這個墓的人是個大大的外行,洞外就有瀑布河流,穴前去水可是大忌,俗話說“穴前水去不聚,則生氣外泄”呢!
《泄天機?安墳入式歌》:第一莫下去水地,立見退家計。注:穴前水去不聚,則生氣外泄。
注:去水,指在穴前逕直流去、缺乏迂回關(guān)攔之勢的水流。堪輿家認(rèn)為,這種水流泄盡龍穴生氣,為立穴大忌。(蠶豆:怪不得石沉溪洞里如此陰森……)
韓菱紗:這附近雖說幽靜,但山上的陰氣也是很重的,我看瀑布旁那棵古樹盤根錯節(jié),俗話說“木下有鬼”,陰寒至極……我真替你擔(dān)心呀!
樹指的可能是槐樹,就是說槐樹的根是盤根錯節(jié),陰寒之氣聚集在根處,可拘魂魄,如果將尸骨埋在槐樹下面的話,魂魄會給固住而無法進入輪回,下葬死人的時候都會有顧及的(感謝上上帝版友)
不過以上解釋的是“木鬼為槐”,而非“木下有鬼”(雖然盤根錯節(jié)的樹很可能是槐樹~)
韓菱紗:(不教而殺謂之過,我忍!)
《論語?堯曰》:不教而殺謂之虐
注:意思很好理解,事先不教育,出了問題就殺,這叫做虐政。
柳夢璃:夢影霧花,盡是虛空,因心想雜亂,方隨逐諸塵——不如~萬~般~皆~散!
夢影霧花,盡是虛空:
劍藏廬軒版友認(rèn)為這句讀起來像是原創(chuàng),靈感可能來自:
白居易《花非花》:花非花,霧非霧。夜半來,天明去。來如春夢幾多時?去似朝云無覓處。
劍藏廬軒注:花、霧、夢,這三個要素都有了,短暫虛空的特質(zhì)也比較符合。
心想雜亂,方隨逐諸塵:
《云笈七簽》卷八十九《諸真語論部》經(jīng)告: 天尊曰:一切眾生,久習(xí)顛倒。心想雜亂,隨逐諸塵。舍一取一,無暫休止。猶如猿猴,游于林澤。跳躑奔趨,不可禁止。
注: 《云笈七簽》是擇要輯錄《大宋天宮寶藏》內(nèi)容的一部大型道教類書。北宋天禧三年(1019),當(dāng)時任著作佐郎的張君房編成《大宋天宮寶藏》后,又擇其精要萬余條,于天圣三年至七年(1025~1029)間輯成本書進獻仁宗皇帝。道教稱藏書之容器曰“云笈”,分道書為“三洞四輔”七部,故張君房在該書的序言中有“掇云笈七部之英,略寶蘊諸子之奧”等語,因名《云笈七簽》,原書共一百二十卷。
韓菱紗:你們看這兩只蛤蟆,用的玉也不同,左面是紅玉,右面是黃玉,我猜是分別對應(yīng)“日中赤氣上皇真君”、“月中黃氣上黃神母”,哈哈,太陽月亮都到齊了,可不正是暗合仙籍典故里常說的陰陽順調(diào)、天人合一
《云笈七簽?卷二十三?日月星辰部一》:
◎奔日知
日中赤氣上皇真君,諱將車梁,字高騫奕。此位號尊秘,《經(jīng)》雖無存修之法,而云知者不死。當(dāng)宜行事之始,心存以知,不得輒呼。月法亦然。
◎奔月知
月中黃氣上黃神母,諱曜道支,字玉薈條。其奔月齋靜存思,具如日法。
注:還是《云笈七簽》。。。。
柳夢璃:“……夜半,王夢于青云之上,太一神君現(xiàn)明輪間,瑞氣千重,光普三界,垂目示下爾……雞鳴日出,爐紫氣龍騰,頂現(xiàn)暈華,斂于赤緋玉壺,氣凝若神丸,方知‘太仙霞丹’乃成,王與八公頓首而拜,心悅服食,終脫胎換骨,白日飛升!……”
這段貌似是制作群自己搞的,但是劍藏廬軒版友查到了如下內(nèi)容,權(quán)當(dāng)補充:
《云笈七簽?-卷七十一?金丹部九》諸丹目錄三品:
初陳神仙大丹異名三十四種:
太一玉粉丹、太一召魂丹、返魂丹、更生丹、全生歸命丹、四神丹、太一神精丹、神變丹、神液丹、假使通神丹、五靈丹、升霞丹、靈化丹、三使丹、捧香丹、太一丹、使者丹、奔云丹、控鶴丹、八石丹、麗日丹、素月丹、度厄丹、持節(jié)丹、絳色紫游丹、雄黃赤丹、赤雪流珠丹、紅景丹、赤曜丹、重輝丹、紅紫相間丹、艮雪丹、月流光丹、水銀素霜丹。
次陳神仙出世大丹異名十三種:
黃帝九鼎丹、九轉(zhuǎn)丹、大還丹、小還丹、九成丹、素子仙童丹、九變丹、太仙霞丹、太和龍?zhí)サ?、張大夫靈飛丹、升仙丹、神龍丹、馬仙人白日升天丹。
注:太仙霞丹和赤雪流珠丹都是仙4里有的。。。。
韓菱紗:……是嗎?……生盡歡、死無憾……
溫瑞安《血河車》第十三章-恨天教:那女子癡癡地坐在琴邊,眼睛卻發(fā)著亮,輕輕地彈著那琴弦,清越地唱了起來:
生盡歡。
死無憾。
花開花謝,恩怨兩難斷..
這樣唱來,好像沒有悲歡,可是一股澈底的愴痛,卻非傷悲所能形容、歡愉所能表達的。
注:溫瑞安:1954年生,港臺著名武俠小說作家。作品有四大名捕系列,神州奇?zhèn)b系列等等NNN多?!堆榆嚒肥巧裰萜?zhèn)b系列的外傳。
夙瑤:玄女有命,普告萬靈,自在往來,騰身紫微!
這個來源疑是道教符咒拼成,如下:
安土地神咒:元始安鎮(zhèn) 普告萬靈 岳瀆真官 土地只靈 左社右稷 不得妄驚 回向正道 內(nèi)外澄清 各安方位 備守壇庭 太上有命 搜捕邪精 護法神王 保衛(wèi)誦經(jīng) 皈依大道 元亨利貞 急急如律令
九星神咒:九曜順行 元始徘徊 華精塋明 元靈散開 流盼無窮 降我光輝 上投朱景 解滯豁懷 得駐飛霞 騰身紫微 人間萬事 令我先知
嬋幽:……萬靈盛衰,乃是常理,無恒強、無恒弱。
前半句可能的出處有n個……
房玄齡《晉書?列傳第六十八?王敦 恒溫》:溫上疏曰:“圣體不和,以經(jīng)積日,愚心惶恐,無所寄情。夫盛衰常理,過備無害,故漢高枕疾,呂后問相,孝武不豫,霍光啟嗣。嗚噎以問身后,蓋所存者大也。今皇子幼稚,而朝賢時譽惟謝安、王坦之才識智皆簡在圣鑒。內(nèi)輔幼君,外御強寇,實群情之大懼,然理盡于此。陛下便宜崇授,使群下知所寄,而安等奉命陳力,公私為宜。至如臣溫位兼將相,加陛下垂布衣之顧,但朽邁疾病,懼不支久,無所復(fù)堪托以后事。”
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九十四回:孟嘗君既復(fù)相位,前賓客去者復(fù)歸,孟嘗君謂馮諼曰:“文好客無敢失禮,一日罷相,客皆棄文而去。今賴先生之力,得復(fù)其位,諸客有何面目復(fù)見文乎?”馮諼答曰:“夫榮辱盛衰,物之常理。君不見大都之市乎?旦則側(cè)肩爭門而入,日暮為墟矣,為所求不在焉。夫富貴多士,貧賤寡交,事之常也,君又何怪乎?”孟嘗君再拜曰:“敬聞命矣?!蹦舜腿绯酢?
后面半句出處貌似就這一個:
《韓非子?有度》:國無常強,無常弱。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
玄霄:直到有個女子,亦是陰時陰刻出生,命中帶水,命相乃是罕見的天水違行,才可令望舒劍復(fù)蘇。
天水違行:為易經(jīng)天水訟中一卦言(第六卦 訟:上乾下坎 乾為天,坎為水,天水訟)
象辭原文:
天與水違行,訟。君子以作事謀始。
此卦是大兇之卦。天水違行意思是,天總是高高在上,水卻總是往低處流,二者性質(zhì)相背,永遠不能融合在一起。而訟代表不和、紛爭、猜疑。這等于是說,立場始終處于對立,相背的位置。一直會持續(xù)地斗爭下去,永遠不會妥協(xié)融合。 君子以作事謀始這句是警示的作用,意思是碰到這樣的情況(卦象),君子做事之前必須慎重地加以考慮。
嬋幽:……你們?nèi)擞蟹N說法,叫作“因愛故生憂,因愛故生怖”,既然種種煩惱,都是由想或念而起,將煩惱的根源消去,豈不是一了百了?
《四十二章經(jīng)》第三十二章:佛言:人從愛欲生憂。從憂生怖。若離於愛。何憂何怖。 (感謝前浪版友)
《妙色王求法偈》: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于愛者,無憂亦無怖。
九天玄女:玄霄,一切因果,皆由自生。神界確也只是“代天授命”,維系天道不墜。
疑似出處為:
郭象《莊子注?齊物論》:
此天賴也。夫天賴者,豈復(fù)別有一物哉!即眾竅比竹之屬接乎有聲之類,會而共成一天耳。無既無矣,則不能生有;有之未生,又不能為生。然則生生者誰哉?塊然而自生耳。自生耳,非我生也。我既不能生物,物亦不能生我,則我自然矣。自己而然,則謂之天然。天然耳,非為也,故以天言之,所以明其自然也,豈蒼蒼之謂哉!而或者謂天賴役物,使從己也。夫天且不能自有,況能有物哉!故天者,萬物之總名也。莫適為天,誰主役物乎?故物各自生,而無所出焉,此天道也。
注:郭象(約252~312),中國西晉時玄學(xué)家。字子玄。河南洛陽人。官至黃門侍郎 、太傅主簿。好老莊,善清談。曾注《莊子》,由向秀注“述而廣之”,別成一書,“儒墨之跡見鄙,道家之言遂盛焉” 。后向秀注本佚失,僅存郭注,流傳至今。
九天玄女:不錯。南斗掌生,北斗注死,所有生靈往復(fù)六界之間,尋常病苦如是,天災(zāi)人禍亦如是,此謂“天之道”,而非“逆天救世之道”。
《搜神記》卷三:南斗注生,北斗注死。凡人受胎,皆從南斗過北斗,所有祈求,皆向北斗。
注:
北斗:即北斗七星,在大熊星座。
南斗:即南斗六星,在人馬座。
道教認(rèn)為:北斗注死,南斗注生,若能朝拜北斗,便可得道成仙,從死籍
上永遠除名。南斗專掌生存,故民間又稱為“延壽司”。朝拜南斗,可增加陽壽。
九天玄女:欲求仙道、先修人道,不明是非,何以為仙!
王常月《龍門心法》:欲修仙道,先修人道,人道未修,仙道遠矣。
注:王常月(?-1680),明末清初著名道士,俗名平,法名常月,號昆陽,山西長治人。屬全真龍門派,為全真道龍門支派律宗的第七代律師,他最大的貢獻,在于讓本已衰落的龍門復(fù)興,可說也是令全真的復(fù)興,甚至可以說是整個道教離現(xiàn)今時代最近一次的復(fù)興。王常月本人也被譽為“中興之祖”??滴跏拍?,他傳衣缽于弟子譚守成而后飛升。后于康熙四十五年(1706),賜號 “抱一高士”。
《龍門心法》:王常月著,共22篇。王常月提倡精守戒律,并非僅僅為了戒行精嚴(yán),乃是在于約制人心,以為修道之用,故稱"心法"。在《龍門心法》之中,王常月從戒律行特的角度,強調(diào)悟道以修正心性為先,再次闡發(fā)了全真北宗"先性后命"的修道思想。
玄霄:哈哈哈!難怪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果然無情無義,草菅人命!
老子《道德經(jīng)》第五章: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聞數(shù)窮,不如守中。
注:
芻狗:即草做的狗,古代用作祭祀。芻狗做好以后,在還沒有用來祭祀之前,大家對它都很重視,碰都不敢隨便碰;等到舉行祭祀以后,就把它丟到垃圾堆里去了。
全句的意思就是:
天和地是不會與人建立相互親愛的關(guān)系的,它們對待萬物就象人們祭祀時對待芻狗一樣。圣人也不會與人建立相互親愛的關(guān)系的,他們對待百姓也象人們祭祀時對待芻狗一樣,用畢即棄,任其發(fā)展。天地之間,豈不像個風(fēng)箱一樣嗎?它空虛而不枯竭,越鼓動風(fēng)就越多,生生不息。政令繁多反而更加使人困惑,更行不通,不如保持虛靜。
下面是支線:
夙瑤:……滿座衣冠猶勝雪,更無一人是知音……(偃師支線)
滿座衣冠猶勝雪:
辛棄疾【賀新郎?別茂嘉十二弟】:
綠樹聽鵜鴃,更那堪、鷓鴣聲住,杜鵑聲切。啼到春歸無啼處,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間離別,馬上琵琶關(guān)塞黑,更長門、翠輦辭金闕,看燕燕,送歸妾。將軍百戰(zhàn)身名裂,向河梁、回頭萬里,故人長絕。易水蕭蕭西風(fēng)冷,滿座衣冠似雪。正壯士、悲歌未徹。啼鳥還知如許恨,料不啼清淚長啼血,誰共我,醉明月?
注:辛棄疾這首詞是送別其族弟茂嘉之作。用歷史上五個生死離別之事以突出自己與茂嘉別離的沉痛。(蠶豆:夙瑤對夙莘……誰共我,醉明月?)
更無一人是知音:
李白【月夜聽盧子順彈琴】:閑坐夜明月,幽人彈素琴。忽聞悲風(fēng)調(diào),宛若寒松吟。白雪亂纖手,綠水清虛心。鐘期久已沒,世上無知音。
注:
“無知音”的典故由來已久?!秴问洗呵?本味》載:伯牙鼓琴,鐘子期聽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鐘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選之間,而志在流水,鐘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娮悠谒?,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fù)鼓琴,以為世無足復(fù)為鼓琴者。這個故事史書中多有記載,不少文學(xué)作品中也均有提及,李白這首詩僅為
其一。
沐風(fēng):……近君情怯,無以能言……何況,即便他看見我,又能如何?他的眼中只有自己的師妹,只有目光投向她時,神情才會變得那樣柔和……(鳳凰長離支線)
原文可疑來源:
宋之問《渡漢江》:嶺外音書斷, 經(jīng)冬復(fù)歷春。近鄉(xiāng)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注:本詩中的“近鄉(xiāng)情更怯”多被后人活用為“近X情更怯”。其中也不乏“近君情更怯”者。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3326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伏火四神丹
下一篇: 伏火太陽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