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 : 熟地1兩,山茱萸5錢,芡實2兩,山藥2兩,肉桂1錢。
功能主治 : 大補水中之火。主腎寒水泛為痰,涎如清水者。
用法用量 : 水煎服。
摘錄 : 《辨證錄》卷九
根本就沒有小丹田一說
上丹田
道教氣功名詞。人體三丹田之一。為“元神府”、“性之宮”。氣功在“煉精華炁”時,此為“還精補腦”、“去礦留金”的所在;在“煉炁化神”時,為“陽神上升”的地點;在“性命雙修”時,為“修性”意守之處。其位置說法不一:
①指頭部九宮?!兜啦亍ゐB(yǎng)生詠玄集》:“宮闕重重號玉都?!弊ⅲ骸坝穸济?,泥丸九宮也。上丹田有九處宮闕,悉相貫通”,“上丹田乃全陽之宮”。
②指頭部九宮之一?!对企牌吆灒ň砦迨と痪艑m法》:“兩眉間卻入一寸為明堂宮,卻入二寸為洞房,卻入三寸為丹田?!?
③指頭部九宮之三,即泥丸宮、紫徵宮(又名昆侖宮)、玄冥宮,“此是上丹田三宮,其丹返上來朝,謂之七返人天也”(《養(yǎng)命機關(guān)金丹真訣》)。
④指整個頭腦?!堆恿昃摒B(yǎng)大略》:“上元丹田,腦也?!?
⑤指腦髓?!对企牌吆灒ň砹模ね跷菡嫒丝谑陉幍っ卦E靈》:“上丹田,腦髓是也。”
⑥指上焦。《云笈七簽(卷五十六)·元氣論》:“上焦法天,元號上丹田也。其分野自胃口之上、心下鬲已上至泥丸。上丹田之位,受天元陽炁,治于檀中。檀中穴在胸,主溫于皮膚肌肉之間,若霧露之溉焉?!鄙系ぬ锏漠惷碗[語很多,在《性命圭旨·反照圖》中列有昆侖頂、太澗池、紫金城、清虛府、太微宮、流珠宮、三摩地、摩尼珠、玄室、黃房,天宮、真際、上島、天根、玄門、彼岸、瑤池、天谷、人院、紫府、帝乙、天符、玄都等數(shù)十種。
中丹田
道教氣功名詞。
人體三丹田之一。為“真炁”聚會之地,“水火交會之鄉(xiāng)”,“大藥”降落之處。其位置說法不一:
①指心?!堆恿昃摒B(yǎng)大略》:“中元丹田,心也?!?
②指絳宮?!侗阕印さ卣妗罚骸靶南陆{宮金闕,中丹田也。”
③指黃庭。即心腎之間,一身之正中。此說為多數(shù)道教名家所肯定。
④指中焦?!对獨庹摗罚骸爸薪狗ǖ兀栔械ぬ镆?。其分野自心下鬲至臍。中丹田之位,受地元陰炁,治于胃管。胃管穴在心下,主腐谷熟水,變化胃中水谷之味,出血以營藏腑身形,如地氣之蒸焉?!?
此外尚有臍中等說,與下丹田相混淆,似不可取。
中丹田的異名和隱語有數(shù)十種,如黃庭、黃中、中黃、黃婆、規(guī)中、正位、真土、凈土、玄關(guān)、西南鄉(xiāng)、祖炁穴、歸根竅、復命關(guān)、極樂園、法王城、舍利子、如意珠、天地之心、虛無之谷、黃中通理、既濟鼎器、不二法門、甚深法界、不動道場、至善之地、玄牝之門、呼吸之根、凝結(jié)之所等。
下丹田
道教氣功名詞。
人體三丹田之一。其部位有“臍輪”、“臍內(nèi)”、“臍輪之后一寸二分”、“臍下一寸三分”、“臍下一寸五分”、“臍下二寸”、“臍下二寸四分”、“臍下三寸”、“臍下三寸,方圓四寸”、“下焦”、“兩腎根”、“兩腎中間”、“臍腎中間”之說,以及腰前臍后稍下的“虛無圈子”、“沖脈直線與帶脈交叉地方,與臍相平,形成田字”之處,個別還有以尾閭、會陰、涌泉等為“下丹田”者。但通指臍部或小腹區(qū)域。道教學者認為,這一區(qū)域是人之根、命之蒂、生氣之源、性命之祖、陰陽之會、經(jīng)脈之根,“男子以藏精,女子以藏月水”,一切力能“皆從此出”,為生人造化之地,為“成仙”奠基之本。故此區(qū)域不僅為道教氣功所重視,亦為儒、醫(yī)、釋(釋云“優(yōu)陀那”,指臍下一寸處)、武術(shù)、瑜伽(如觀想某些“氣輪”、“觀想昆達利尼蛇”等均與此區(qū)域有關(guān))等氣功所重視。故一般說意守丹田,即指下丹田。
下丹田的異名和隱語有氣穴、氣海、北海、曲江、河車、玄冥、關(guān)元、橐龠、蓬壺、生門、死刻、混沌竅、總持門、多寶塔、造化爐、希夷府、生殺舍、長胎住息之鄉(xiāng)、安身立命之家等數(shù)十種。
九陰真經(jīng)
總綱: 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是故虛勝實,不足勝有余。其意博,其理奧,其趣深,天地之象分,陰陽之候列,變化之由表,死生之兆彰,不謀而遺跡自同,勿約而幽明斯契,稽其言有微,驗之事不忒,誠可謂至道之宗,奉生之始矣。假若天機迅發(fā),妙識玄通,成謀雖屬乎生知,標格亦資于治訓,未嘗有行不由送,出不由產(chǎn)者亦。然刻意研精,探微索隱,或識契真要,則目牛無全,故動則有成,猶鬼神幽贊,而命世奇杰,時時間出焉。
五藏六府之精氣,皆上注于目而為之精。精之案為眼,骨之精為瞳子,筋之精為黑眼,血之精力絡,其案氣之精為白眼,肌肉之精為約束,裹擷筋骨血氣之精而與脈并為系,上屬于腦,后出于項中。故邪中于項,因逢其身之虛,其人深,則隨眼系以入于腦,入手靦則腦轉(zhuǎn),腦轉(zhuǎn)則引目系急,目系急則目眩以轉(zhuǎn)矣。邪其精,其精所中不相比亦則精散,精散則視岐,視岐見兩物。
陰極在六,何以言九。太極生兩儀,天地初刨判。六陰已極,逢七歸元太素,太素西方金德,陰之清純,寒之淵源。
上卷
《內(nèi)功心法》
第一重訣曰:子午卯酉四正時,歸氣丹田掌前推。面北背南朝天盤,意隨兩掌行當中。意注丹田一陽動,左右回收對兩穴。拜佛合什當胸作,真氣旋轉(zhuǎn)貫其中。氣行任督小周天,溫養(yǎng)丹田一柱香。快慢合乎三十六,九陽神功第一重。每日子、午、卯、酉四正時,找一陰氣重的地方,最好為四高中低。面北而坐,五心朝天,靜心絕慮,意守丹田,到一陽初動之時,雙手在胸前合什,指尖朝前。
引丹田之氣沿督脈上行,任脈下歸丹田。如此待小周天三十六圈。由慢至快。氣歸丹田后,雙掌前推,掌心向前,掌指朝天,氣行兩掌。雙掌指下垂,掌指朝下,掌心朝下,迅速收回,左手掌心對準氣海穴,右手掌心對準命門穴,真氣隨手式成螺旋狀貫入氣海、命門兩穴。匯于丹田內(nèi)。如此意守下丹田一柱香的時間。待此功練有一定功力,能收發(fā)自如,有抗寒之功時可修第二重。
第二重訣曰:極寒午時正,獨坐寒冰床。裸體面朝北,氣行小周天。五心朝天式,打開丹田門。寒氣螺旋入,收發(fā)當自如。合和匯丹田,落雪雪不化。縮如一寒珠,雪落無化雪。擴為霧環(huán)身,九陰第二重。每日午時,找一極寒之地,面北背南,五心朝天,坐于寒冰床上(一種玉、一年四季都如寒冰一樣)。今人練習可在冰或雪上練習,靜心絕慮,啟動周天三十六圈,意守丹田片刻,打開氣海、命門兩穴,分別成螺旋狀入寒氣,吸一柱香的時間后,關(guān)閉以上兩穴,丹田內(nèi)有一寒球再不停的旋轉(zhuǎn),越轉(zhuǎn)越大,至到隔體三丈遠,收回。如此反復八十一次,練到雪花落體而不化,放氣時雪花距體三尺不落為功成。
第三重訣曰:法如第二重,陰陽互相克。意在修罡氣,熱火不侵法。陽中求真陰,九陰第三重。每日子時,找一極熱之地,坐于火鼎之上(今人練習坐在鐵板上,下面加火,應慢慢加熱,以不能忍耐為度)。面北背南,五心朝天,靜心絕慮,起動丹田寒氣防止熱氣侵入,其方法就是第二重所練寒氣用以抗熱量。此乃“真陽中求真陰”。
第四重訣曰:法如第三重,陰合陰為生。同為修罡氣,靜流極之法。以陰練真陰,九陰第四重。不拘時間,找一靜止不動的水池,五心朝天,坐于湖底,靜心絕慮,水位不過脖子,運行丹田真氣用以抗水之壓力,其方法與第三重相同,待體入水,而衣不濕為成。然后找有流動河水中練,急流下練,而衣不濕為成。到此《九陰神功》成。如用掌把真氣放出擊人,就是催心掌。
第五重采氣訣曰:采氣不在氣,口閉雙目開。玄機在于目,神氣乾鼎聚。此法為增進內(nèi)力之法,用以目吸聚宇宙內(nèi)的精氣,主要是修煉雙眼,使雙眼在對敵時能求察分明,并有攝取敵人神魂之效。每日太陽將出之際,站于高處,雙眼平視太陽,帶雙眼發(fā)熱時,意念太陽之氣由雙目吸入?yún)R于上丹田,吸匯到一定程度自天目穴射出,在由雙眼收回,如此反復。
《橫空挪移》
螺旋九影,左右挪移,其聊不為,以氣行之,可幻化九影誘敵。如加九陰白骨爪其威力可增十倍。如何橫空挪移可據(jù)個況自定,今公之二法以參考。
訣曰:左轉(zhuǎn)一,左轉(zhuǎn)半。右轉(zhuǎn)一,右轉(zhuǎn)半。左右轉(zhuǎn)一為不一,橫空旋較為太一。
訣曰:左旋右旋天地旋,左踏右空平地旋。合手陰陽為上旋,右踏左空旋不為。雖為身法,實含玄理。須參照“九陰行功訣曰”進行,以防走火。習此功主要為子、午兩時,其它時間亦可。必須選一處絕對安靜,空氣必須流暢。此功中的呼吸均為鼻吸鼻呼。習此功貴在持之以恒。功中會出現(xiàn)各種幻境,千萬不可懼怕,順其自然。練功中出現(xiàn)自然騰空,應順其自然,千萬不可妄加意念。
《鬼獄陰風吼》
此功屬音波功,以音傷人,以音索魂,亦可以音布罡氣,其威力無比,其音如地獄鬼吼,陰風陣陣,使人不攻自退,不寒而栗。
第一重:面北而坐,取五心朝天式,上身正直,虛靈頂勁,舌抵上腭,下頜微收,雙目平視。雙手于下丹田處成托式,即掌心向上,掌指相對,意守丹田一柱香,引真氣自督脈、任脈行到中丹田,并在此匯聚成乒乓球大小的真氣球,其色赤。口中默念,意念中丹田之真氣化為波圈,若水紋之狀。碰膚彈回,須反復重陽之數(shù)。
第二重:意大波圈,自內(nèi)向外旋為散,自外向內(nèi)旋為聚,散聚合適為陰陽平衡,陰陽平衡,萬物之本。漸如虛空,與宇共振,法同上。
第三重:自然站立,雙腳與肩同寬,雙手自然放于兩腿外側(cè),百會上頂,舌放平,雙目平視,調(diào)整呼吸,意守丹田一柱香的時間,然后點頭,吸氣、收腹,口發(fā)鬼怪連音,同時意引丹田真氣隨聲音向外擴散;抬頭、呼氣、口閉,意收回,真氣歸中丹田,如此反復。一點一抬,一上一下,上下起到,喉輪自開,開通喉輪魔音自現(xiàn)。
第四重:無相音罡
無相音罡,即音罡無形。其秒音無窮,可防敵護體,亦可以音控他人或給他人治病。其練法很簡單,只需把“九陰神功”的“先天真氣”與“鬼獄陰風吼”之音合二為一就可,具體練習方法可參照以上兩法自悟,此不詳述。
下卷
《九陰白骨爪》
爪力無比,鬼氣回蕩,不攻自懼。其爪可使頭骨成孔而不碎,爪心有強大的吸力可隔空取物或吸取他人功力,爪指有強大的透勁可隔空傷人。一收一放,一開一合,合乎武學大道之理。
第一重金絲手訣曰:面北背南朝天坐,氣行任督貫大椎。意聚丹田一柱香,分支左右聚掌心。打開氣海命門穴,氣滿沖貫十指爪。旋入陰氣一坤爐,放收來回金絲手。凡習九陰白骨爪需先習九陰神功百日,于極陰之地,谷地為佳。面北背南,五心朝天坐于低處。雙手放于膝上,手心朝下,意守丹田。開氣海、命門,旋轉(zhuǎn)吸入陰氣匯于丹田。氣順任、督兩脈上行匯于大椎穴,于右肩井穴入掌心,氣滿鼓支,掌起平胸。五指下垂,氣貫入指,十指內(nèi)扣、回拉,手絲為一。回氣丹田,溫養(yǎng)柱香。
第二重攝魂訣曰:打開丹田前后門,三昧磷火化無形。吸進鬼獄陰鬼精,陰功在此更為進。此法是一種極秘之法,可開通人的死生之謎,吸取鬼魂之氣,同時亦可用此法吸他人功力元神。找一墳場,在半夜無人之時,面北背南,五心朝天,左掌心向上,大拇指扣小指其它三指伸直。左手立于胸前,掌心朝左,大拇指、中、無名、小指內(nèi)扣,食指伸直,口念咒“探地達摩,無相無上,攝陰攝魂,無畏無懼,陰陽合和,人鬼交戰(zhàn),嗎咪唄咪‘口奄’”三十六遍,一遍過于一遍,到最后一遍,只需“嗎咪唄咪‘口奄’”。然后雙手抬到頭上方,合掌, 尖朝天,打開氣海、命門兩穴,從兩穴**出陰氣,成螺旋型由小到大,如龍卷風一樣把野魂卷入兩穴匯于丹田,練習一柱香的時間后,開始煉熔。雙掌放于膝上,掌心朝上,意守丹田中的無數(shù)陰魂被丹田陰氣形成環(huán)狀,封閉在內(nèi)不能出來。意念丹田封魂球開始旋轉(zhuǎn),同時意念墳場突然起了無數(shù)磷火,用同樣方法把磷火吸入丹田封魂球外圈,燃燒煉熔陰魂,由慢到快不停旋轉(zhuǎn),火由小到大,直到化盡為止。收功,溫養(yǎng)丹田一柱香。如果用來吸取他人功力或元神其方法于上面同理。
第三重白骨練爪訣曰:白骨頭上懸,幻化為二骨。懸九穴,左右手中擒。合和為陰珠,吸陰**鬼。齊匯坤爐內(nèi),回返丹爐內(nèi)。面北背南,五心朝天,坐 墳場中,意守丹田片刻,意守自身前后有九座墳,突然裂開飛出九個頭骨,這時意念打開氣海、命門兩穴,射出旋轉(zhuǎn)真氣由小到大,把九個頭骨給懸起來,位于本人頭頂上方左右,緩慢旋轉(zhuǎn)。從每一個頭骨的兩眼射出一條紅氣線,分別射入百會、玉枕、膻中,左右肩井穴,靈臺、氣海、命門九大穴道中,并且在每個穴道中漸漸匯聚成一個球,然后這九個紅球同時從任督兩脈匯于丹田,意守丹田使之氣化合。然后運氣兩掌貫足真氣,由于反向力,雙掌抬起平胸,在貫入十指,十指突然變爪,這時意念那九個頭骨互相幻化,變?yōu)閮蓚€頭骨于胸前方。掌心外突把兩個頭骨吸入掌中,隨后十指內(nèi)扣抓住頭骨,放出真氣把頭骨抓成十個小孔,然后吸回真氣,同時吸取頭骨內(nèi)的真氣歸于丹田。收功,溫養(yǎng)丹田一柱香。至頭骨隔空襲來抓成孔而骨不碎,九陰白骨爪成矣。練之此境界需配合外功練習即第四重。
第四重外功訣曰:氣至丹田貫十指,倒行古樹貍貓功。抓石打鐵練指力,內(nèi)外合修白骨功。平常把內(nèi)氣貫于十指用以隔空取物,在以十指抓,練硬物,所用之物應由輕到重,由近到遠。在者可以倒立于樹旁,雙腳依樹,然后用十指抓樹緩緩上行,以練指力。此重應與第三重同練。
第五重練到第四重此功已成,此第五重為加深功夫,其陰毒程度更甚。用古時棺材、蝙蝠血、砒霜三種物體加水加熱后,用以漫手,再練內(nèi)外功,這樣手上有劇毒,以此手傷人無救。
《螺旋九影》
《螺旋九影》為武林上乘輕功,集身法、步法、罡氣于一體??善降匕纹饠?shù)丈,亦可平空飛行萬里,身體周圍有一層自然罡氣,可攻擊外敵。練之上乘可幻化出九個身影,于佛門無上神功“蓮臺九現(xiàn)”有相同的功效。
第一重:室外練功,不準迎風,松去身體裹纏之物,活動一下全身關(guān)節(jié),用意念放松全身筋、骨、肉、皮等。然后面北取五心朝天或盤坐,上身正直,虛靈頂勁,舌抵上腭,下微收,雙目平視,雙手掌心朝上,掌指相對,捧放于丹田處,意守丹田一柱香,接著雙手輕輕向上捧,沿任脈路線至膻中穴處,雙手變?yōu)榕跎徎罴措p手心相對,掌根相抵,掌指朝上,雙手十指自然張開,接著上捧至頭頂,同時緩慢吸氣,意念隨上捧之勢,將大地之陰氣由會陰穴成螺旋狀吸入,經(jīng)中脈上升以頭頂百會穴成螺旋狀射出;然后雙手變掌心向下,并向下壓到丹田處,同時呼氣,意念隨雙手下壓之勢,將天上之云氣螺旋狀吸入百會穴,經(jīng)中脈由會陰穴成螺旋狀射出,如此反復。
第二重:第一式:面北而坐,功接上重,五心朝天,上身正直,虛靈頂勁,舌抵上腭,下頜微收,雙目平視。雙手輕輕提起,掌心朝下,掌指相對放于中脘穴處,雙手中指間距離約為一掌寬,雙肩下沉,雙肘下墜,雙臂要“圓鼓”。意念會陰穴射出螺旋狀陰氣把身體旋入地下,至到地極處。突然螺旋陰氣收回,身體如彈簧一樣被彈回地面。
第二式:要領同。輕抬雙手,掌心朝上,掌指相對,高舉至頭上方,雙臂微曲,似曲非曲,似直非直,意念百會穴射出螺旋狀陰氣,如飛機之螺旋槳,把人身托起,飛到九重天方為極限。此時人體在天空飄浮,突然陰氣收回,人從天空掉回地面。
第三重:在第二重第一式的基礎上打開氣海穴,命門穴射出螺旋狀真氣,環(huán)繞身體自左到右,意念身體隨螺旋真氣之力上升,或平空飛行。同時在練功中加入有外敵入侵,不能入或擊傷之意,可同時練習環(huán)身罡氣。
第四重:此為加深功夫,即在水中練習以上各功,要領同上。
PS:當年武林中為了爭奪此經(jīng),不知多少英雄競折腰。卻不知此經(jīng)在宮廷中早有存本,后收入《四庫全書》第五卷。真是天意弄人啊…… 大家可以對照金庸先生紀實小說《射雕英雄傳》里面的殘本。從開始的“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是故虛勝實,不足勝有余?!钡嚼锩娴木抨幇坠亲Α阶詈蟮臎]人能懂的梵文音譯字…… 都能一一對照
九陰真經(jīng)
上卷
“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是故虛勝實,不足勝有余。其意博,其理奧,其趣深,天地之象分,陰陽之候列,變化之由表,死生之兆彰,不謀而遺跡自同,勿約而幽明斯契,稽其言有微,驗之事不忒,誠可謂至道之宗,奉生之始矣。假若天機迅發(fā),妙識玄通,成謀雖屬乎生知,標格亦資于治訓,未嘗有行不由送,出不由產(chǎn)者亦。然刻意研精,探微索隱,或識契真要,則目牛無全,故動則有成,猶鬼神幽贊,而命世奇杰,時時間出焉。
五藏六府之精氣,皆上注于目而為之精。精之案為眼,骨之精為瞳子,筋之精為黑眼,血之精力絡,其案氣之精為白眼,肌肉之精為約束,裹擷筋骨血氣之精而與脈并為系,上屬于腦,后出于項中。故邪中于項,因逢其身之虛,其人深,則隨眼系以入于腦,入手靦則腦轉(zhuǎn),腦轉(zhuǎn)則引目系急,目系急則目眩以轉(zhuǎn)矣。邪其精,其精所中不相比亦則精散,精散則視岐,視岐見兩物。
陰極在六,何以言九。太極生兩儀,天地初刨判。六陰已極,逢七歸元太素,太素西方金德,陰之清純,寒之淵源。
第一重訣曰:子午卯酉四正時,歸氣丹田掌前推。面北背南朝天盤,意隨兩掌行當中。意注丹田一陽動,左右回收對兩穴。拜佛合什當胸作,真氣旋轉(zhuǎn)貫其中。氣行任督小周天,溫養(yǎng)丹田一柱香??炻虾跞抨柹窆Φ谝恢?。每日子、午、卯、酉四正時,找一陰氣重的地方,最好為四高中低。面北而坐,五心朝天,靜心絕慮,意守丹田,到一陽初動之時,雙手在胸前合什,指尖朝前。引丹田之氣沿督脈上行,任脈下歸丹田。
如此待小周天三十六圈。由慢至快。氣歸丹田后,雙掌前推,掌心向前,掌指朝天,氣行兩掌。雙掌指下垂,掌指朝下,掌心朝下,迅速收回,左手掌心對準氣海穴,右手掌心對準命門穴,真氣隨手式成螺旋狀貫入氣海、命門兩穴。匯于丹田內(nèi)。如此意守下丹田一柱香的時間。待此功練有一定功力,能收發(fā)自如,有抗寒之功時可修第二重。
第二重訣曰:極寒午時正,獨坐寒冰床。裸體面朝北,氣行小周天。五心朝天式,打開丹田門。寒氣螺旋入,收發(fā)當自如。合和匯丹田,落雪雪不化。縮如一寒珠,雪落無化雪。擴為霧環(huán)身,九陰第二重。每日午時,找一極寒之地,面北背南,五心朝天,坐于寒冰床上(一種玉、一年四季都如寒冰一樣)。今人練習可在冰或雪上練習,靜心絕慮,啟動周天三十六圈,意守丹田片刻,打開氣海、命門兩穴,分別成螺旋狀入寒氣,吸一柱香的時間后,關(guān)閉以上兩穴,丹田內(nèi)有一寒球再不停的旋轉(zhuǎn),越轉(zhuǎn)越大,至到隔體三丈遠,收回。如此反復八十一次,練到雪花落體而不化,放氣時雪花距體三尺不落為功成。
第三重訣曰:法如第二重,陰陽互相克。意在修罡氣,熱火不侵法。陽中求真陰,九陰第三重。每日子時,找一極熱之地,坐于火鼎之上(今人練習坐在鐵板上,下面加火,應慢慢加熱,以不能忍耐為度)。面北背南,五心朝天,靜心絕慮,起動丹田寒氣防止熱氣侵入,其方法就是第二重所練寒氣用以抗熱量。此乃“真陽中求真陰”。
第四重訣曰:法如第三重,陰合陰為生。同為修罡氣,靜流極之法。以陰練真陰,九陰第四重。不拘時間,找一靜止不動的水池,五心朝天,坐于湖底,靜心絕慮,水位不過脖子,運行丹田真氣用以抗水之壓力,其方法與第三重相同,待體入水,而衣不濕為成。然后找有流動河水中練,急流下練,而衣不濕為成。
到此《九陰神功》成。如用掌把真氣放出擊人,就是催心掌。
第五重采氣大法訣曰:采氣不在氣,口閉雙目開。玄機在于目,神氣乾鼎聚。此法為增進內(nèi)力之法,用以目吸聚宇宙內(nèi)的精氣,主要是修煉雙眼,使雙眼在對敵時能求察分明,并有攝取敵人神魂之效。每日太陽將出之際,站于高處,雙眼平視太陽,帶雙眼發(fā)熱時,意念太陽之氣由雙目吸入?yún)R于上丹田,吸匯到一定程度自天目穴射出,在由雙眼收回,如此反復。
《橫空挪移》螺旋九影,左右挪移,其聊不為,以氣行之,可幻化九影誘敵。
如加九陰白骨爪其威力可增十倍。如何橫空挪移可據(jù)個況自定,今公之二法以參考。
訣曰:左轉(zhuǎn)一,左轉(zhuǎn)半。右轉(zhuǎn)一,右轉(zhuǎn)半。左右轉(zhuǎn)一為不一,橫空旋較為太一。
訣曰:左旋右旋天地旋,左踏右空平地旋。合手陰陽為上旋,右踏左空旋不為。
雖為身法,實含玄理。須參照“九陰行功訣曰”進行,以防走火。習此功主要為子、午兩時,其它時間亦可。必須選一處絕對安靜,空氣必須流暢。此功中的呼吸均為鼻吸鼻呼。習此功貴在持之以恒。功中會出現(xiàn)各種幻境,千萬不可懼怕,順其自然。練功中出現(xiàn)自然騰空,應順其自然,千萬不可妄加意念。
《鬼獄陰風吼》
此功屬音波功,以音傷人,以音索魂,亦可以音布罡氣,其威力無比,其音如地獄鬼吼,陰風陣陣,使人不攻自退,不寒而栗。
第一重:面北而坐,取五心朝天式,上身正直,虛靈頂勁,舌抵上腭,下頜微收,雙目平視。雙手于下丹田處成托式,即掌心向上,掌指相對,意守丹田一柱香,引真氣自督脈、任脈行到中丹田,并在此匯聚成乒乓球大小的真氣球,其色赤??谥心睿饽钪械ぬ镏鏆饣癁椴ㄈ?,若水紋之狀。碰膚彈回,須反復重陽之數(shù)。
第二重:意大波圈,自內(nèi)向外旋為散,自外向內(nèi)旋為聚,散聚合適為陰陽平衡,陰陽平衡,萬物之本。漸如虛空,與宇共振,法同上。
第三重:自然站立,雙腳與肩同寬,雙手自然放于兩腿外側(cè),百會上頂,舌放平,雙目平視,調(diào)整呼吸,意守丹田一柱香的時間,然后點頭,吸氣、收腹,口發(fā)鬼怪連音,同時意引丹田真氣隨聲音向外擴散;抬頭、呼氣、口閉,意收回真氣歸中丹田,如此反復。一點一抬,一上一下,上下起到,喉輪自開,開通喉輪魔音自現(xiàn)。
第四重:無相音罡
無相音罡,即音罡無形。其秒音無窮,可防敵護體,亦可以音控他人或給他人治病。其練法很簡單,只需把“九陰神功”的“先天真氣”與“鬼獄陰風吼”之音合二為一就可,具體練習方法可參照以上兩法自悟,此不詳述。
下卷
九陰白骨爪
爪力無比,鬼氣回蕩,不攻自懼。其爪可使頭骨成孔而不碎,爪心有強大的吸力可隔空取物或吸取他人功力,爪指有強大的透勁可隔空傷人。一收一放,一開一合,合乎武學大道之理。
第一重金絲手訣曰:面北背南朝天坐,氣行任督貫大椎。意聚丹田一柱香,分支左右聚掌心。打開氣海命門穴,氣滿沖貫十指爪。旋入陰氣一坤爐,放收來回金絲手。凡習九陰白骨爪需先習九陰神功百日,于極陰之地,谷地為佳。面北背南,五心朝天坐于低處。雙手放于膝上,手心朝下,意守丹田。開氣海、命門,旋轉(zhuǎn)吸入陰氣匯于丹田。氣順任、督兩脈上行匯于大椎穴,于右肩井穴入掌心,氣滿鼓支,掌起平胸。五指下垂,氣貫入指,十指內(nèi)扣、回拉,手絲為一?;貧獾ぬ?,溫養(yǎng)柱香。
第二重攝魂大法訣曰:打開丹田前后門,三昧磷火化無形。吸進鬼獄陰鬼精,陰功在此更為進。此法是一種極秘之法,可開通人的死生之謎,吸取鬼魂之氣,同時亦可用此法吸他人功力元神。找一墳場,在半夜無人之時,面北背南,五心朝天,左掌心向上,大拇指扣小指其它三指伸直。左手立于胸前,掌心朝左,大拇指、中、無名、小指內(nèi)扣,食指伸直,口念咒“探地達摩,無相無上,攝陰攝魂,無畏無懼,陰陽合和,人鬼交戰(zhàn),嗎咪唄咪‘口奄’”三十六遍,一遍過于一遍,到最后一遍,只需“嗎咪唄咪‘口奄’”。然后雙手抬到頭上方,合掌,指尖朝天,打開氣海、命門兩穴,從兩穴內(nèi)射出陰氣,成螺旋型由小到大,如龍卷風一樣把野魂陰精卷入兩穴匯于丹田,練習一柱香的時間后,開始煉熔。雙掌放于膝上,掌心朝上,意守丹田中的無數(shù)陰魂陰精被丹田陰氣形成環(huán)狀,封閉在內(nèi)不能出來。意念丹田封魂球開始旋轉(zhuǎn),同時意念墳場突然起了無數(shù)磷火,用同樣方法把磷火吸入丹田封魂球外圈,燃燒煉熔陰魂,由慢到快不停旋轉(zhuǎn),火由小到大,直到化盡為止。收功,溫養(yǎng)丹田一柱香。如果用來吸取他人功力或元神其方法于上面同理。
第三重白骨練爪訣曰:白骨頭上懸,幻化為二骨。陰精懸九穴,左右手中擒。合和為陰珠,吸陰吸精鬼。齊匯坤爐內(nèi),回返丹爐內(nèi)。面北背南,五心朝天,坐于墳場中,意守丹田片刻,意守自身前后有九座墳,突然裂開飛出九個頭骨,這時意念打開氣海、命門兩穴,射出旋轉(zhuǎn)真氣由小到大,把九個頭骨給懸起來,位于本人頭頂上方左右,緩慢旋轉(zhuǎn)。從每一個頭骨的兩眼射出一條紅氣線,分別射入百會、玉枕、膻中,左右肩井穴,靈臺、氣海、命門九大穴道中,并且在每個穴道中漸漸匯聚成一個球,然后這九個紅球同時從任督兩脈匯于丹田,意守丹田使之氣化合。然后運氣兩掌貫足真氣,由于反向力,雙掌抬起平胸,在貫入十指,十指突然變爪,這時意念那九個頭骨互相幻化,變?yōu)閮蓚€頭骨于胸前方。掌心外突把兩個頭骨吸入掌中,隨后十指內(nèi)扣抓住頭骨,放出真氣把頭骨抓成十個小孔,然后吸回真氣,同時吸取頭骨內(nèi)的陰精歸于丹田。收功,溫養(yǎng)丹田一柱香。至頭骨隔空襲來抓成孔而骨不碎,九陰白骨爪成矣。練之此境界需配合外功練習即第四重。
第四重外功訣曰:氣至丹田貫十指,倒行古樹貍貓功。抓石打鐵練指力,內(nèi)外合修白骨功。平常把內(nèi)氣貫于十指用以隔空取物,在以十指抓,練硬物,所用之物應由輕到重,由近到遠。在者可以倒立于樹旁,雙腳依樹,然后用十指抓樹緩緩上行,以練指力。此重應與第三重同練。
第五重練到第四重此功已成,此第五重為加深功夫,其陰毒程度更甚。用古時棺材、蝙蝠血、砒霜三種物體加水加熱后,用以漫手,再練內(nèi)外功,這樣手上有劇毒,以此手傷人無救。
《螺旋九影》
《螺旋九影》為武林上乘輕功,集身法、步法、罡氣于一體??善降匕纹饠?shù)丈,亦可平空飛行萬里,身體周圍有一層自然罡氣,可攻擊外敵。練之上乘可幻化出九個身影,于佛門無上神功“蓮臺九現(xiàn)”有相同的功效。
第一重:室外練功,不準迎風,松去身體裹纏之物,活動一下全身關(guān)節(jié),用意念放松全身筋、骨、肉、皮等。然后面北取五心朝天或盤坐,上身正直,虛靈頂勁,舌抵上腭,下微收,雙目平視,雙手掌心朝上,掌指相對,捧放于丹田處,意守丹田一柱香,接著雙手輕輕向上捧,沿任脈路線至膻中穴處,雙手變?yōu)榕跎徎罴措p手心相對,掌根相抵,掌指朝上,雙手十指自然張開,接著上捧至頭頂,同時緩慢吸氣,意念隨上捧之勢,將大地之陰氣由會陰穴成螺旋狀吸入,經(jīng)中脈上升以頭頂百會穴成螺旋狀射出;然后雙手變掌心向下,并向下壓到丹田處,同時呼氣,意念隨雙手下壓之勢,將天上之陰精螺旋狀吸入百會穴,經(jīng)中脈由會陰穴成螺旋狀射出,如此反復。
第二重:第一式:面北而坐,功接上重,五心朝天,上身正直,虛靈頂勁,舌抵上腭,下頜微收,雙目平視。雙手輕輕提起,掌心朝下,掌指相對放于中脘穴處,雙手中指間距離約為一掌寬,雙肩下沉,雙肘下墜,雙臂要“圓鼓”。意念會陰穴射出螺旋狀陰氣把身體旋入地下,至到地極處。突然螺旋陰氣收回,身體如彈簧一樣被彈回地面。
第二式:要領同。輕抬雙手,掌心朝上,掌指相對,高舉至頭上方,雙臂微曲,似曲非曲,似直非直,意念百會穴射出螺旋狀陰氣,如飛機之螺旋槳,把人身托起,飛到九重天方為極限。此時人體在天空飄浮,突然陰氣收回,人從天空掉回地面。
第三重:在第二重第一式的基礎上打開氣海穴,命門穴射出螺旋狀真氣,環(huán)繞身體自左到右,意念身體隨螺旋真氣之力上升,或平空飛行。同時在練功中加入有外敵入侵,不能入或擊傷之意,可同時練習環(huán)身罡氣。
第四重:
此為加深功夫,即在水中練習以上各功,要領同上。
此文載于《四庫全書》,僅供參考。慎之....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3372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復陽丹
下一篇: 復音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