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法 : 研細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
功能主治 : 祛風解毒。治風邪侵襲皮膚,氣血失和,致生白駁風,初起自面及頸項出現(xiàn)白色斑點,并不痛癢,甚則延及遍身者。
用法用量 : 每服1丸,豆淋酒送下。
摘錄 : 《醫(yī)宗金鑒》卷七十三
制法 :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
功能主治 : 口瘡久不愈。
用法用量 : 每服1丸,含化。
摘錄 : 方出《圣惠》卷三十六,名見《普濟方》卷二九九
制法 :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
功能主治 : 白駁風。圓形脫發(fā)(油風脫發(fā)),皮膚瘙癢?。òa疹),白癜風,蕁麻疹,((疒咅)(疒畾))
用法用量 : 《趙炳南臨床經驗集》本方用紫背浮萍一斤,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至三錢,一日二次。
摘錄 : 《金鑒》卷七十三
制法 : 上為末,酒法為丸。
功能主治 : 一切陰陽頑癬。
用法用量 : 每服2錢,白滾湯送下。
摘錄 : 《玉案》卷六
制法 : 洗,曬干為末,以牛乳汁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熱渴不止,心神煩躁。
用法用量 : 每服30丸,以粥飲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 : 方出《圣惠》卷五十三,名見《普濟方》卷一七九
制法 : 上為末,以人乳汁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消渴,虛熱。
用法用量 : 每服20丸,空腹時飲送下,日3次。
各家論述 : 《千金方衍義》:《本經》言浮萍下水氣,止消渴,以其能開發(fā)腠理,通行經脈也。此方以肺氣固結,津不行而渴,故用水萍,兼取栝樓根協(xié)濟,以建清熱止渴之功。
摘錄 : 《千金》卷二十一
制法 : 上為末,用薄荷自然汁煮面糊為丸,如雞頭子大。
功能主治 : 小兒瘡子不出,煩悶驚悸。
用法用量 : 每服1丸,薄荷湯化下,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濟總錄》卷一六九
蕁麻疹常用的藥物治療分為抗組胺類藥物、抑制肥大細胞脫顆粒作用減少組胺釋放的藥物、糖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其中抗組胺類藥物中有H受體拮抗劑,具有較強的抗組胺和其它炎性介質的作用,治療個性蕁麻疹都有較好的效果,還有多塞平是一種三環(huán)類抗抑郁藥,對慢性蕁麻疹效果尤佳。抑制肥大細胞脫顆粒作用減少組胺釋放的藥物,比方說酮替芬、色甘酸鈉、曲尼司特等。糖皮質激素是治療蕁麻疹的二線用藥,一般用于治療嚴重急性蕁麻疹、蕁麻疹性血管炎、壓力性蕁麻疹對抗組胺藥無效時,或慢性蕁麻疹嚴重激發(fā)時。免疫抑制劑,當慢性蕁麻疹患者具有自身免疫基礎,病情反復,上述治療不能取得滿意的療效的時候可以應用,環(huán)孢素具有較好的療效。
蕁麻疹?,F(xiàn)代醫(yī)學稱之為蕁麻疹。而中醫(yī)稱為“赤白游風”、“風疹”、“bei癗”、因皮疹時隱時現(xiàn)又稱“癮疹”;
本病是一種以皮膚出現(xiàn)鮮紅色或蒼白色風團為主要特征的皮膚病。因其小則如麻如豆,大則成塊成片,每因遇風而發(fā),故名又稱“風疹塊”。
有關本病,早在《素問.四時刺逆從論》中已有記述,曰:“少陰有余,病皮痹隱疹”。此后歷代文獻中多有記載,如《金匱要略.中風歷節(jié)》篇中說:“邪氣中經,則身癢而癮疹”??梢姽湃嗽缫延袑Υ瞬〉恼J識。
其病因病機總由風邪引起,如《諸病源候論》說:“人皮膚虛,為風邪所折,則起隱疹?!比伙L為百病之長,其它病邪常依附風邪而致病。臨床常見的有風與寒或與熱相合,郁于肌膚而發(fā)生本病,但有外感和內生之異。
1.外感:風寒或風熱之邪客于皮毛腠理之間而發(fā),如《諸病源候論》指出:“邪氣客于皮膚,復逢風寒相折,則起風搔癮疹?!薄ⅰ胺蛉岁枤馔馓搫t多汗,汗出當風,風氣搏于肌肉與熱氣并則生蓓(bei)癗?!泵鞔_指出了風寒、風熱客于皮膚,或表虛不固,風邪乘虛侵襲而致病。
2.內生:過食油膩厚味,葷腥等助火動風之物,如魚、蝦、蟹等,或因腸道蟲淫,均可導致腸胃不和,風火濕熱內生,郁于皮膚腠理而發(fā)。病久者氣血被耗,以致血虛生風,(婦女會沖任不調),風邪阻于肌膚亦可發(fā)生本病。
臨床表現(xiàn)∶一、急性發(fā)作,常有進食,葷腥之物,如魚、蝦、蟹等某種海鮮,或服用某種藥物,或受風寒刺激,或有腸道寄生蟲病史等。
二、皮疹大小不等、形狀不一、鮮紅或蒼白色風團,邊界清楚,瘙癢劇烈。
三、皮疼常突然發(fā)生,數(shù)分鐘至數(shù)小時后又遜速消退,以后不斷成批發(fā)生,時隱時現(xiàn),發(fā)無定處,退后不留痕跡,每天發(fā)一批或數(shù)批,約一周左右停止發(fā)生。慢性者,反復發(fā)作,長達數(shù)周數(shù)月甚至數(shù)年。
四、部分病例可伴有腹瀉,腹痛、惡心嘔吐等腸道癥狀。波及咽喉時,可有喉部不適感、聲嘶,甚則喉頭水腫而導致呼吸困難,甚至窒息。有的可出現(xiàn)皮膚劃痕癥陽性。
五、皮疹見于口唇和眼瞼,則出現(xiàn)膚色淡紅色局限性宣腫邊界不清。此皮疹在唇周、面部游走者為面游風(西醫(yī)稱血管性水腫)。若正常皮膚上受到機械性觸抓則此部位有抓痕樣水腫隆起者,則稱人工蕁麻疹或叫皮膚劃痕。
臨床分證∶一、風熱型:風團色紅,遇熱則發(fā),得冷則減,夏發(fā)冬愈或夏重冬輕。舌苔薄黃,脈浮數(shù)。
二、風寒證:風團色白,遇冷或冷風外吹而發(fā),得暖而減,冬發(fā)夏愈或冬重夏輕,舌苔薄白,脈浮緊。
三、腸胃濕熱證:發(fā)病過程中,可伴有脘腹疼痛或繞臍竄痛,神疲納呆,大便秘結或泄瀉,或伴有惡心嘔吐。舌苔黃膩,脈滑數(shù)。
四、氣血兩虛證:風團反復發(fā)作,內熱外寒性,秋冬多發(fā),丘疹色紅降,全身性發(fā)作等,遷延數(shù)月或數(shù)年,勞累后則發(fā)作或加劇,神疲乏力。舌質淡,苔薄白,脈濡細或沉細。(若婦女沖任不調時常在月經來潮前數(shù)天開始出現(xiàn)風團,經后消失,程周期性發(fā)作,可伴月經痛或月經不調。其舌苔薄質淡,脈細弱或弦細。
鑒別∶一、多型性紅斑、多在手足的背側等暴露部位,為圓形丘疹或環(huán)狀斑丘疹,中央呈虹膜樣,皮疹持久。
二、丘疹性蕁麻疹∶損害為紡錘形水腫性丘疹,頂端有針頭大的水皰,皮疹持續(xù)較久,退后留有暫時性色素沉著,好發(fā)于下肢及軀干,常于春秋之季發(fā)病。以兒童為多見。三.中醫(yī)臨床病名..等。
治療∶分內治與外治兩種。按各證型辨證加減處方用藥;即根據患者的詳細情況所出現(xiàn)的臨床表現(xiàn),癥狀細審辨證用藥,方可奏效
蕁麻疹實例:
治蕁麻疹一方
我幼時曾患蕁麻疹,經人介紹一方:蟬衣5個、池塘里浮萍250克,水煎服,日服兩次(早晚各一次)。結果用藥3副就治好了病。
鮮絲瓜葉可治蕁麻疹
我上小學五六年級到中學階段,每年夏秋季節(jié)都被蕁麻疹所困擾,不規(guī)則的圓形紅疹塊突然出現(xiàn),遍布四肢及腹、背、頸部,疹癢難耐。為此曾多次到醫(yī)院求治,但效果不大。有一次發(fā)作時,順手摘了片鮮絲爪葉在疹塊處反復搓擦代替用手抓撓解癢,沒想到凡是被鮮絲瓜葉搓擦過的地方很快就不癢了,疹塊也隨著消退。于是我摘了些鮮絲瓜葉用清水洗凈備用,一發(fā)作我就用鮮絲瓜葉搓擦,連續(xù)搓擦了10多次后病漸漸地好了。自從用這個方法治療至今已有32年,沒再出過疹塊。
肚臍拔火罐治蕁麻疹
小時我常起蕁麻疹,后聽人介紹用拔火罐拔肚臍可治。母親給我試用,將拔火罐扣在肚臍上,兩三次居然就治好了,而且未再犯過病。
食醋白酒混合液可治風疙瘩
我兒子2歲時曾患過一次較重的麻疹,轉眼之間,全身的硬疙瘩即連成了一片片的硬皮,連嘴巴也腫起來了。危難之時,鄰居大娘教我一法:兩份食醋加一份白酒混勻后擦洗患處,幾分鐘后癥狀即可減輕,連擦幾次即愈。我照此方法做了,只擦了4次,我兒子的風疙瘩就好了,再沒有復發(fā)。后來,我曾將此方告知一位老鄉(xiāng),也很有效。逸敏284.鮮姜可治風疙瘩我上中學時起過一身風疙瘩,看病半年仍不見好轉。偶然一次機會,一位老奶奶對我說:“用鮮姜汁擦抹就會好?!蔽屹I了幾角錢的鮮姜,擦抹幾天后果然全好了。后來我的孩子起風疙瘩,我也是用同樣的方法給他治好的。
紫荊樹花莖煮水治風疙瘩
前年春天,我身上生過風疙瘩,皮膚變紅增厚,奇癢難忍。有一位老人對我講,可用紫荊樹(春天未長葉前,先開紫花)的花、莖煮水,熏洗,每天早、晚各一次,兩天即愈。我只取了半尺長的莖四五支,放在沙鍋里用清水煮沸四五分鐘,略涼后水洗,兩天后就好了。
韭萊汁可治蕁麻疹
我患有季節(jié)性蕁麻疹(俗稱風疙瘩),吃過許多中西藥都沒有治好。前不久,偶然遇到一位老中醫(yī)告訴我一個方法:用鮮韭菜汁外涂。我用此法外涂后,第二天癢感消失,疹子也全消退了,每日兩次,連續(xù)外涂一周后至今沒有再復發(fā)。將鮮韭萊切碎壓出汁后,用容器存于冰箱內可使用數(shù)日。
香萊根治蕁麻疹
取十幾棵香萊的根須洗凈切段,煮5分鐘,調上蜂蜜,連吃帶飲。對蕁麻疹的紅、腫、癢等癥狀有較好的治療效果。我們曾多次給孩子們服用。應連續(xù)煮飲3天,每天喝1次。
小白菜能治蕁麻疹
我患蕁麻疹半年多,吃藥、打針效果不明顯。后有一老中醫(yī)授以偏方:小白菜500克許,洗凈泥沙,甩干水分,每次抓3一5棵在患處搓揉,清涼沁人心脾。每天早晚各1次,只3次即痊愈,至今未復發(fā)。
醋加白酒可治風疹
一旦得了蕁麻疹,會奇癢難忍,且越抓越癢,筆者經試驗發(fā)現(xiàn),患者只要用兩份食醋加一份白酒混合成藥液,用此藥涂搽患處,幾分鐘后即可見效。
治蕁麻疹一法
我小時候得蕁麻疹,久治不愈。后服用一種叫桐臭蒿子的草本植物,采一把在鍋中煮沸約5-10分鐘后喝汁,即愈。
參考資料:轉載
水萍的功效:
水萍別名:蘋、水花、浮萍、藻、萍子草、水白、水蘇、浮萍草,以帶根全草入藥,性寒,味辛,功能發(fā)汗透疹、清熱利水,主治表邪發(fā)熱、麻疹、水腫等癥。用于外感風熱及麻疹透發(fā)不暢等癥,臨床常與西河柳、牛蒡子、薄荷等配伍應用。對風熱癮疹亦可內服、外用。浮萍能泄熱利水,故對于水腫而有表熱者用之。
水萍的作用:
水萍有利尿作用: 利尿成分為醋酸鉀及氯化鉀。
水萍有解熱作用: 浮萍煎劑及浸劑2g/kg,經口服給予因注射傷寒混合疫苗而發(fā)熱的家兔,證明有微弱的解熱作用。
水萍對心血管的作用: 浮萍水浸膏對奎寧引起衰竭的蛙心有強心作用,鈣可增強之,大劑量使心臟停止于舒張期;并能收縮血管使血壓上升。
1、水萍治皮膚風熱,遍身生癮疹: 牛蒡子、浮萍等分。以薄荷湯調下10克,日二服。(《養(yǎng)生必用方》)
2、水萍治身上虛癢: 浮萍末5克,黃蘋5克。 同四物湯煎湯調下。 (《丹溪纂要》)
3、水萍治時行熱病,發(fā)汗: 浮萍草50克,麻黃(去節(jié)、報)、桂心、附子(炮裂,去臍、皮)各25克。 四物搗細篩。每服10克,以水一中盞,人生姜半分,煎至六分,不計時候,和滓熱服。 (《本草圖經》)
4、治急性腎炎: 浮萍草100克,黑豆50克。水煎服。(內蒙古《中草藥新醫(yī)療法資料選編》)
5、治熱渴不止中乙神煩躁: 水中萍,洗,曝干為末,以中乳汁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 以粥快下三十九。(《圣惠方》)
6、水萍治小便不通,利膀骯脹,水氣流腫: 水上浮萍,暴干,末,服方寸巳,日三服。 (《干金方》)
7、治瘡疹入眼,痛楚不忍,恐傷其目: 浮萍草,陰干為末,每服5~10克,用羊子肝半斤,入盆子內,以竹杖子刺碎爛。投水半合, 絞取肝汁,食后調藥服之。(《小兒衛(wèi)生總微論方》浮萍散)
8、水萍治消渴: 干浮萍、栝樓根等分。 上二味為末,以人乳汁和丸如梧干??崭癸嫹?,日三。(《千金方》?浮萍丸)
9、水萍治熱毒: 浮萍搗汁,敷之令遍。(《子母秘錄》)
應了解病史并進行全面系統(tǒng)檢查,找出病因并去除之(如食物、感染等因素)。
(1)急性蕁麻疹:
a以皮疹、瘙癢為主者:可口服如撲爾敏、去氯羥嗪、特非那丁,并可同時配合維生素C口服;也可肌注或靜注撲爾敏、苯海拉明、10%葡萄糖酸鈣等。
b嚴重蕁麻疹伴喉頭水腫、哮喘或有低血壓狀態(tài)時:可肌注0.1%腎上腺素或地塞米松,也可靜氫化可的松加維生素C,并要密切觀察血壓、喉頭水腫等的變化。
(2)慢性蕁麻疹:
aH1.受體拮抗劑:一般多選用兩種不同類型的藥物配合應用,如去氯羥嗪或安他樂加寒庚啶等。還可選用新一代抗組織胺藥,如息斯敏或克敏能或仙特敏。
bH1.、H1.受體拮抗劑聯(lián)合應用:H2受體拮抗劑可選用甲氰咪呱、雷尼替丁或泰胃美。
(3)中醫(yī)驗方:
1.生麻黃3克,烏梅肉6克,生甘草9克。水煎服,每日1.劑。
2.脫敏丸1.號:蟬蛻炒焦研末,煉蜜為丸。每次10克,口服2~3次。
3.脫敏丸2.號:蟬蛻2.份,刺蒺藜1.份。炒焦研末,煉蜜為丸,每次10克,日服2~3。
4.中成藥:可口服防風通圣丸、荊防敗毒丸、銀翹解毒片、浮萍丸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3413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浮翳墜翳丸
下一篇: 浮萍地膚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