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青萍石膏湯
處方 : 浮萍3錢,石膏3錢,杏仁3錢,甘草2錢(炙),生姜3錢,大棗3枚(擘)。
功能主治 : 溫疫身痛,脈浮緊,煩躁喘促,無汗者;疫疹初起,太陽證之重者。
用法用量 : 青萍石膏湯(原書卷四)。
摘錄 : 《四圣懸樞》卷二
麻疹應該這樣治
對麻疹病毒至今尚未發(fā)現(xiàn)特異的抗病毒藥物,故治療重點在加強護理,對癥處理和防治并發(fā)癥。
(一)護理及對癥治療 應臥床休息,單間隔離,居室空氣新鮮,保持適當溫度和濕度,衣被不宜過多,眼、鼻、口腔、皮膚保持清潔。
飲食宜富營養(yǎng)易消化,并應多喂溫開水。不可忌嘴,恢復期尚應加餐。高熱時可給小劑量退熱劑,咳劇時予以鎮(zhèn)咳藥等。體弱病重者可早期給丙種球蛋白肌注,少量多次輸血或血漿。近年報告給麻疹病人補充維生素A,一次10萬~20萬IU口服,可減輕病情,使病死率下降。
(二)中醫(yī)中藥治療 前驅(qū)期初熱時,可用宣毒發(fā)表湯或升麻葛根湯加減,以辛涼透表,驅(qū)邪外出;外用透疹藥(生麻黃、莞荽子、西河柳、紫浮萍各15克)放入布袋中煮沸后在床旁蒸薰,或稍涼后以藥汁擦面部、四肢,以助出疹。出疹期宜清熱解毒透疹,用清熱透表湯,重病用三黃石膏湯或犀角地黃湯。虛弱肢冷者用人參敗毒飲或補中益氯湯?;謴推谝损B(yǎng)陰清熱,可用消參麥冬湯或竹葉石膏湯。
(三)并發(fā)癥治療
1.肺炎 按一般肺炎處理,繼發(fā)細菌感染選用抗菌藥物,重癥可考慮短期應用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進食少適當補液及支持療法。
2.喉炎 保持居室內(nèi)一定濕度,并用蒸氣吸入,一日數(shù)次,以稀釋痰液。選用1~2種抗菌藥物,重癥可口服強的松或地塞米松靜脈滴注。保持安靜。喉梗阻進展迅速者,應及早考慮氣管插管或行切開術(shù)。
3.心血管功能不全 心力衰竭時及早應用毒毛旋花子甙或毛花強心丙治療,可同時應用速尿利尿??刂蒲a液總量和速度,維持電解質(zhì)平衡,必要時用能量合劑(輔酶A、三磷酸腺苷、細胞色素C)及維生素C靜脈滴注,以保護心肌。循環(huán)衰竭按休克處理。
4.腦炎 處理同病毒性腦炎,重點在對癥治療。高熱者降溫,驚厥時用止驚劑。昏迷者加強護理。目前對亞急性硬化性全腦炎無特殊治療。
治麻疹是應注意什么?
1、護理人員要戴好口罩或注射麻疹疫苗,以防交叉感染。
2、居室應常通風,因在陽光下或流動空氣中20分鐘麻疹病毒會失去致病力,但要避免病人被風直接吹到,為避免陽光直曬,可用深色窗簾遮蓋,室內(nèi)應保持一定的溫濕度,地面可潑灑一些水。
3、由于病人高熱消耗較大,應鼓勵病人少量多餐,進食一些流質(zhì)、半流質(zhì)飲食,多喝開水。
4、前期、出疹期體溫在39.5攝氏度以上時可以用紫雪散、柴胡、清熱解毒散等緩和的退熱劑退熱,把握熱度不能降得過猛,以免劇烈的退熱會使疹子發(fā)散不充分,頭部可敷溫濕毛巾,切忌酒精擦浴、冰袋降溫。
5、口腔應保持濕潤清潔,可用鹽水漱口,每天重復幾次。
6、一旦發(fā)現(xiàn)手心腳心有疹子出現(xiàn),說明疹子已經(jīng)出全,病人進入恢復期。
如果病人出現(xiàn)高熱不退,呼吸急促,咳嗽加劇,鼻翼煽動,口周紫紅,四肢冰涼,脈搏細弱,心率加快,皮疹引退或出疹不全,聲音嘶啞,哮吼樣咳嗽,嗜睡或驚厥等癥狀,說明病人有其他合并癥,應立即送醫(yī)院治療,小兒的病情觀察更應家長留心,防止延誤病情治療。
[治療]目前仍為對癥治病。①一般及對癥治療:臥床休息,加強護理,保護室內(nèi)清潔,通風,多飲水,勿須忌油忌蛋以免引起維生素缺乏及營養(yǎng)不良。高熱者酌情用小量解熱藥,也可輸液,咳嗽用核痰止咳劑,煩躁酌情用安定劑。②并發(fā)癥治療:繼發(fā)細菌性肺炎時常用青霉素肌注或參考痰菌藥敏選擇抗生素。高熱及中毒癥狀嚴重者可用少量氫化可的松。心肌炎嚴重者也可用氯化考的松、心衰者用洋地黃類。麻疹喉炎除根據(jù)藥敏選擇抗生素外,可用安息香酸酊蒸氣吸入,10分鐘/次,1日3次。嚴重氣道梗阻時及時氣管切開,以免窒息。③中藥治療:麻疹屬濕熱病,前驅(qū)期以辛涼透表為主,用升麻葛根湯;出疹期以清熱解毒透疹為主,用三黃石膏湯或犀角地黃湯,驗方浮萍、生麻黃、鮮芝湯、西河柳各15克,布包煎水,稍涼后用毛巾蘸濕皮疹部位有助皮疹透發(fā);恢復期以養(yǎng)陰、清余熱、調(diào)理脾胃為主,用沙參麥冬湯。一般處理及對癥治療患者在家中呼吸道隔離至出疹后6天。單間隔離與專人護理則更為恰當。居室應保持空氣流通,曬到陽,溫度、濕度適當,不宜直接吹風或過分悶熱。應臥床休息至體溫正常和皮疹消退。給予皮膚清潔,可用3%硼酸溶液或生理鹽水清洗,注意清除鼻腔分泌物及其干痂,保持鼻腔通暢。每日多次以生理鹽水、呋喃西林液嗽口及3%碳酸氫鈉水清洗口腔,防止口腔炎癥、潰瘍和鵝口瘡的發(fā)和生。體溫較高者,一般可不予降溫,以免影響出疹。對高熱驚厥伴煩躁不安者,可給小劑量退熱劑,或頭部冷專用敷,或給予鎮(zhèn)靜劑,如魯米那、非那更、安定、水合氯醛等??人灾卣呖蛇m量鎮(zhèn)咳劑,并行超聲霧化吸入,每日2-4次。可大劑量補充維生素A、B、C、D,酌情補充鈣劑。特別體弱多病者,為減輕中毒癥狀,可在早期給丙種球蛋白15ml肌注,每日1次共2-3次。為防止繼發(fā)感染,可酌情適當應用抗生素。[預防]參考資料:麻疹的癥狀與預防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全身發(fā)疹性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約90%發(fā)生在6個月至5歲的未接種過麻疹疫苗的小兒,一年四季均可發(fā)生,但以冬末春初為多。臨床上以發(fā)熱、上呼吸道炎、結(jié)膜炎、口腔粘膜斑及全身丘疹為特征;傳染性極強,在人群密集的小學及幼兒園容易發(fā)生流行。麻疹病毒存在于患者的鼻咽分泌物中,具有較強的傳染性。通常要直接與患者接觸才被感染,通過第三者或衣物間接傳染的可能性較小。因此出疹前后5天內(nèi)為本病的傳染期。沒有患過麻疹的,不論男女老幼皆易受到傳染。6個月以下的小兒從母體獲得免疫力可暫不受傳染。如果母親沒有患過麻疹,新生兒也能發(fā)病?;疾『蟠蠖嗄塬@得終身免疫,個別人可能兩次患麻疹。麻疹潛伏期一般在8~14天左右,少者可短到6天,接受過免疫注射者可延長至3~4周。起病有發(fā)熱、咳嗽、流涕、打噴嚏、咽喉痛、眼結(jié)膜充血、流淚、怕光、眼瞼浮腫、精神不振、煩燥啼哭、食欲減退,有時出現(xiàn)惡心、嘔吐、腹瀉,易與上呼吸道感染混淆。至第2、3天口腔粘膜充血、粗糙。在頰粘膜出現(xiàn)如針尖大小的灰白色小點,周圍繞以紅暈,有時在齒齦及唇粘膜上也有發(fā)現(xiàn),醫(yī)學上稱為“麻疹粘膜斑”,是診斷麻疹最早而可靠的依據(jù)。一般第4天出現(xiàn)鮮紅色或玫瑰色的細小斑丘疹,皮疹先在耳后、頸部、發(fā)際出現(xiàn),逐漸由上而下蔓延到前額、面部、軀干四肢、手掌及足底。皮疹可相互融合成片,壓之褪色,疹間皮膚正常。皮疹2~5天出全,在出疹時體溫上升可達40℃左右,中毒癥狀加重,精神委靡、咳嗽加重、兩眼紅腫、聲音嘶啞,有時出現(xiàn)腹瀉。肺部呼吸音增粗、頸淋巴結(jié)和肝脾腫大。隨著體溫逐漸恢復,皮疹依出疹順序消退,附有糠秕樣細屑并留下淺褐色色素沉著。民間歸納為三齊、四透、五退、七凈。 麻疹患者如果治療、護理不當,易出現(xiàn)并發(fā)癥,較常見的有麻疹喉炎、肺炎、腦炎、中耳炎、角膜炎、消化不良、營養(yǎng)不良等,其中麻疹肺炎若再合并心力衰竭、敗血癥、腹瀉引起脫水和酸中毒等情況,不及時救治,會發(fā)生生命危險。由于計劃免疫的開展,目前相當一部分麻疹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變得不十分典型,易與風疹、幼兒急診、病毒疹、蕁麻疹以及水痘、濕疹、猩紅熱、藥物疹等混淆,應注意鑒別診斷。麻疹的預防主要有:①加強體育鍛煉,提高抗病能力。②隔離患者。麻疹傳染力強,在流行期間,醫(yī)療防疫部門應組織醫(yī)務人員對患者定期進行家庭訪視,做到“病人不出門,醫(yī)藥送上門”,直到出疹后5天。托兒所、幼兒園要設(shè)置臨時隔離室對患者進行隔離。對接觸者應進行隔離觀察2~3周;如無癥狀,才能回班活動。麻疹患者停留過的房間應開門窗通風20~30分鐘。醫(yī)護人員在接觸患者后應脫去外衣洗手,或在戶外活動20分鐘后再接近易感者。③麻疹流行期間盡量少帶孩子去公共場所(尤其是醫(yī)院),少串門,以減少感染和傳播機會。④注意個人及環(huán)境衛(wèi)生,不挑剔食物,多喝開水。⑤自動免疫:8個月以上未患過麻疹者均應接種麻疹減毒活疫苗。接種后12天左右可產(chǎn)生免疫力,即使得病,病情也較輕。⑥被動免疫:在麻疹流行期間,對沒有接種過疫苗的年幼、體弱易感者,在接觸患者5天以內(nèi),肌肉注射丙種球蛋白或胎盤球蛋白,可能免于患病或減輕病情。何謂麻疹?是由病毒引起的,有高度傳染性的,有疫苗可預防的發(fā)疹癥。雖然普遍認為是兒童的疾病,但易感者不分老幼,都可能受染。6%的患者可并發(fā)肺炎,而在麻疹死者中,60%死于肺炎。腦炎、中耳感染、驚厥也可能發(fā)生。如嬰幼兒感染麻疹,可能很危險。如何感染?如既往未感染麻疹又未疫苗注射,就可能感染麻疹。感染是由于接觸了患者或咽分泌物導致。麻疹極易傳播,同居一室就可能被染。有哪些癥狀?一般分為二階段。第一階段表現(xiàn)為發(fā)熱、流涕、咳嗽。第二階段出現(xiàn)紅疹,可持續(xù)至少4天。皮疹一般出現(xiàn)于臉,后蔓延至全身。發(fā)疹期除咳嗽。結(jié)膜炎、流涕,還可伴有高熱,(華氏101度或更高)。何時出現(xiàn)癥狀?一般在接觸病毒后10天開始發(fā)熱、流涕、咳嗽。病程可7-18天不等。皮疹一般在初始癥狀后的3-7天出現(xiàn)
記得采納啊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3415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浮萍煎膏
下一篇: 浮萍茯苓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