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法 : 上藥為末,醋煮米糊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 : 主治肝積,在左脅下,狀如覆環(huán),久久不愈,咳而嘔逆,久瘧不已,脈弦細。
用法用量 : 每服40丸,當歸浸酒下。
摘錄 : 《三因極一病匠方論》卷七
制法 : 醋調(diào)神曲糊為丸。
功能主治 : 積聚癥瘕。
用法用量 : 每服2錢,午前午后白滾湯送下。
摘錄 : 《活人方》卷四
制法 : 上為末,入炒鹽3錢,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肝積。
用法用量 : 每服50丸,食遠米湯送下。
摘錄 : 《簡明醫(yī)彀》卷三
制法 : 上件除茯苓、皂角、巴豆霜外,為極細末;另研茯苓、皂角為細末,和勻;另研巴豆霜旋旋入末和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肝之積,在左脅下,如覆杯,有頭足,久不愈,令人發(fā)咳逆、痎瘧,連歲不已。
用法用量 : 初服2丸,1日加1丸,2日加2丸,漸漸加至大便微溏,再從2丸加服。周而復始,積減大半勿服。秋、冬,加厚樸半兩(通前1兩),減黃連1錢半;若治風癇,于1料中加人參、茯神、菖蒲各3錢,黃連只依春、夏用7錢,雖秋、冬不減,空心淡醋湯送下。
摘錄 : 《東垣試效方》卷二
制法 : 上為末,醋煮米糊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 : 肝之積在左脅下,如覆杯,有頭足如龜鱉狀,久久不愈,發(fā)咳逆嘔,痎瘧,連歲月不已,其脈弦而細。肝積名肥氣,色青,兩脅下痛,牽引小腹,足寒轉(zhuǎn)筋,男為積疝,女為瘕聚。
用法用量 : 每服40丸,當歸浸酒送下。
摘錄 : 《三因》卷八
【診斷與鑒別診斷】
1.診斷依據(jù)
(1)酒精性脂肪肝:
①有長期大量飲酒史;
②可無癥狀,常有肝大,可有輕度肝功能異常;
③B超顯示肝內(nèi)大量肝細胞脂肪變;
④除外其他肝臟疾?。?/p>
⑤肝臟組織學有典型表現(xiàn)。
(2)非酒精性脂肪肝:
①有影像學診斷依據(jù),其中主要是B超結(jié)果;
②有易患因素如肥胖、2型(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高脂血癥和女性等;
③無飲酒史或飲酒折合量每周<40g;
④除外病毒性肝炎、藥物性肝炎、Wilson病、全胃腸營養(yǎng)和自身免疫性肝病等;
⑤除原發(fā)病臨床癥狀外,可出現(xiàn)乏力、肝區(qū)疼痛等癥狀,可伴有肝脾大。
⑥有影像學診斷依據(jù),其中主要是B超結(jié)果。
2.鑒別診斷
(1)妊娠急性脂肪肝:多發(fā)生于首次妊娠后期,病情嚴重,酷似暴發(fā)性肝炎,病死率可達85%。
(2)腦病脂肪肝綜合征(Reye綜合征):是發(fā)生于兒童期的一種急性腦水腫和肝臟、胰臟、心臟等內(nèi)臟多器官脂肪變性疾病。多以呼吸道感染為首發(fā)癥狀,繼而出現(xiàn)發(fā)熱、嘔吐、腹痛、抽搐、譫妄乃至昏迷,病死率較高。
脂肪肝還應與其他肝臟疾患加以區(qū)別,如傳染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肝癌、膽道疾患、胃潰瘍病以及胰腺疾病等。
【治療】多采取綜合治療,應根據(jù)病情,去除病因,合理運用飲食療法、運動療法、行為療法以及各種中西藥物綜合處理。
1.病因治療酒精性脂肪肝主要是戒酒,戒酒數(shù)周后可使單純性脂肪肝完全恢復,對酒精性肝炎及肝纖維化的恢復逆轉(zhuǎn)具有關鍵作用。藥物或毒物所致的脂肪肝應避免或去除有害藥物或毒物。營養(yǎng)不良性脂肪肝在供應充足熱量的同時,需供給高蛋白飲食。肥胖者要采取綜合措施減肥,中、重癥肥胖患者須根據(jù)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減肥計劃,有時可能還需短期加奧利司他等減肥藥物,以便半年內(nèi)體重下降10%左右,從而達到降酶和促進脂肪肝消退的目的,但應避免因減肥速度過快(體重每月下降>5kg)導致體重反跳。糖尿病的基礎治療為非藥物療法,二甲雙胍可改善胰島素的抵抗并通過抑制食欲減肥,適用于肥胖和糖尿病相關性肝病,而磺脲類藥物因可產(chǎn)生肝毒性及增加體重,故應避免使用。羅格列酮等噻唑烷二酮類胰島素增效劑可促進內(nèi)臟脂肪向皮下分流,并可促進肝內(nèi)脂肪消退和血清轉(zhuǎn)氨酶復常,因而可以選用。
2.調(diào)整飲食和運動治療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主要病因是肥胖、高脂血癥及糖尿病,故控制飲食和適量運動是治療的關鍵。攝入能量標準體重最初為126~209kJ(30~50kcal)/(kg·d),逐步降到105kJ(25 kcal)/(kg·d),其中20%蛋白質(zhì),30%脂質(zhì)和50%糖類。運動以每天步行1萬步,加上2次20min慢跑,運動時心率控制范圍根據(jù)年齡而異,20~30歲130/min,40~50歲120/min,60~70歲110/min左右。對于大多數(shù)病情較輕的病例,通過調(diào)整飲食、增加運動、糾正不良行為等非藥物治療措施,有時就可恢復和維持相對正常的體重、血脂、血糖水平,并促進單純性脂肪肝的康復。
3.藥物治療目前尚未有防治脂肪肝的特效藥物。
(1)降血脂藥物:對于不伴有高脂血癥的脂肪肝患者原則上不使用降脂藥物。
而伴有高脂血癥的脂肪肝一般在基礎治療3個月仍無療效時,才根據(jù)其血脂升高類型和程度酌情選用降血脂藥物治療,療程中須密切監(jiān)測肝腎功能。降低三酰甘油為主的藥物有氯貝丁脂類,如氯貝丁脂、非諾貝特等,降低膽固醇為主的HMGCoA還原酶抑制藥,如普伐他汀、辛伐他汀等,以及彈性酶。
(2)護肝去脂藥:必需磷2粒,3/d,或急性期針劑500mg加入5%~10%葡萄糖液250ml中靜脈滴注,1/d,共3周,后改口服。S-腺苷氮氨酸也可用于脂肪肝的治療。
(3)熊去氧膽酸(UDCA):15mg/(kg·d),口服3個月~1年,能使患者血清ALT、AST和GGT恢復正常,并減輕肝內(nèi)脂肪浸潤。
(4)抗氧化劑:包括維生素E、維生素A、還原型谷胱甘肽、水飛薊索、牛磺酸、硒、N-乙酰半胱氨酸等,可用于脂肪肝的治療。
4.肝移植脂肪肝發(fā)展至晚期肝硬化、肝功能衰竭、門脈高壓及其并發(fā)肝癌可能危及生命時,可選擇肝移植,但移植后脂肪肝極易復發(fā)。
5.中醫(yī)辨證論治本病是由于過食油膩。酒酪不節(jié),濕濁內(nèi)生,或臟腑虛衰,水谷精微物質(zhì)運化失常,肝脂積聚所致。其病位在肝,發(fā)病多為本虛標實,以脾虛、腎虛為本,以氣郁、食滯、痰阻、濕蘊、瘀結(jié)為標。治療必以消脂攻肥為主,佐以扶正為輔。
(1)痰濕阻遏證:證見形體肥胖,胸脅悶脹,肝區(qū)脹悶不適,眩暈頭重,肢體沉重,乏力腹脹,納呆口黏,惡心欲吐;舌苔滑膩,脈弦滑。治以化痰祛濕,理氣消積。
方用澤瀉飲合京三棱丸加味。
(2)氣滯血瘀證:證見脅肋疼痛或有包塊,心胸刺痛,面色黧黑,皮下瘀點,舌下靜脈曲張,舌尖邊有瘀點或瘀斑,脈沉澀。治以行氣疏肝,活血化瘀。方用肥氣丸和鱉甲丸加減。
(3)肝郁濕阻證:證見脅下脹痛,時而作痛,胸悶不適,口干便秘;舌淡紅苔膩,脈弦有力。治以理肝化痰,散結(jié)消積。方用大柴胡湯加減。
(4)肝腎陽虛證:證見肥胖乏力、肝區(qū)滿悶,腰酸腿軟,陽痿、陰寒;舌淡、苔白,脈沉細無力。治以溫補肝腎、散寒消積。方用東垣肥氣丸加減。
【預防與調(diào)護】生活起居要有規(guī)律,堅持適量運動,做到勞逸結(jié)合,戒除不良生活習慣。運動要適量,必須因人而異,堅持每天一定量的運動,早起而不貪睡,勤運而不貪坐,堅持餐后散步,尤其是晚餐后散步非常重要。注意飲食行為方式,飲食有節(jié)制,特別強調(diào)要戒酒。飲食上以清淡為主,控制高脂食物,提倡低脂、低糖、高蛋白、高纖維質(zhì)飲食。積極治療相關性疾病,如肥胖、糖尿病等。避免使用對肝臟有毒性的藥物和毒物。
肥氣丸
【來源】《三因極一病匠方論》卷七。
【組成】青皮(炒)60克當歸須蒼術各45克蛇含石(煅,醋淬)23克蓬莪術(切)三棱(切)鐵孕粉各90克(與三棱、蓬術同入醋煮一伏時)
【用法】上藥為末,醋煮米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40丸,當歸浸酒下。
【主治】肝積,在左脅下,狀如覆環(huán),久久不愈,咳而嘔逆,久瘧不已,脈弦細。
提醒您:肥氣丸 此中草藥名方來源于網(wǎng)絡,使用前請遵醫(yī)囑。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3441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肥兒蘆薈丸
下一篇: 肥氣主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