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 : 旋覆花1兩(焙),僵蠶1兩(焙),石膏1兩(研細(xì))。
制法 : 上為末,以連根蔥煨熟,同杵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頭痛。
用法用量 : 每服急痛2丸,慢痛1丸。用蔥茶送下,立愈。
摘錄 : 《普濟(jì)方》卷四十六引《海上方》
食道炎的得病原因有很多,其中化學(xué)性刺激就包括胃酸、膽汁、烈酒以及強(qiáng)酸、強(qiáng)堿、藥物等。
偏方一
半夏厚樸湯
(組成) 半夏、茯苓各12克,厚樸、生姜各9克,蘇葉6克。
(用法) 上藥用水700毫升,煎取400毫升,分4次,日3次,夜1次,溫服。
(功效) 行氣散結(jié),降逆化痰。
(主治] 咽中似有異物,吐之不出,吞之不下,胸脘痞悶,嘔惡食少,精神憂郁,煩躁易怒,苔白膩,脈弦滑。
(加減) 本方原為梅核氣而立,用治食管炎之痰郁患者,可選加清熱藥物,如黃連、山梔等,解郁類藥物,如柴胡、郁金等,化痰類藥物,如陳皮、膽南星等。
偏方二
六郁湯
(組成1 陳皮(去白)、半夏(湯泡10次)、蒼術(shù)(米泔浸)、川芎各3克,赤茯苓、梔子(炒)各f l克,香附6克,甘草(炙)、砂仁(研細(xì))各1.5克。
(用法) 上藥細(xì)切,加生姜3片,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溫服。
(功效) 行氣活血,消積和胃。
(主治) 氣、濕、熱、痰、血、食郁滯中焦。
(加減) 氣郁者,加烏藥、木香、檳榔、紫蘇、干姜、倍香附、砂仁;濕郁者,加白術(shù)、倍蒼術(shù);熱郁者,加黃連、倍梔子;痰郁者,加南星、枳殼、皂角;血郁者,加桃仁、紅花、牡丹皮;食郁者,加山楂、神曲、麥芽。
偏方三
參香散
(組成) 人參、官桂、甘草各9克,半夏、桔梗、枳實(shí)、陳皮、桑白皮、青皮、麥門冬、大腹皮各15克,紫蘇子、香附子、茯苓各18克,木香12克。
(用法) 上藥為散。每次24克,用水400毫升,加生姜3克,大棗5枚,燈心20根,煎至200毫升,去滓,空腹時(shí)服。
(功效} 溫中健脾,行氣燥濕。
(主治) 脾虛作脹,痞氣。
偏方四
枳術(shù)二陳湯
(組成) 枳實(shí)(炒)15克,白術(shù)(炒)、半夏(制)、茯苓、陳皮各3克,甘草(炙)2克。
(用法) 上藥用水220毫升,加生姜、大棗,水煎,溫服。
(功效) 燥濕除飲,行氣和胃。
(主治) 脾胃痰飲,胸膈不利。
偏方五
理飲湯
(組成) 白術(shù)12克,干姜15克,桂枝尖、炙甘草、茯苓片各6克,生杭白芍藥5克,橘紅、川厚樸各4.5克。
(用法) 上藥水煎服。
(功效) 燥濕化痰。
(主治] 心肺陽虛,脾濕不升,胃郁不降,飲食不化,變?yōu)轱嬓埃涓節(jié)M悶,短氣喘促,咳吐粘涎,脈弦遲細(xì)弱。
(方解) 方中桂枝、干姜以助心肺之陽;白術(shù)、茯苓、甘草理脾胃之濕;厚樸通胃中陽氣;橘紅助白術(shù)、茯苓、甘草以利痰飲;白芍藥可防熱藥之上竄,制虛火之浮游,且藥之熱者,宜于脾胃,恐不宜于肝膽,又取其涼潤之性,善滋肝膽之陰,即預(yù)防肝膽之熱。
偏方六
越鞠保和丸
(組成) 蒼術(shù)(米泔浸3宿,炒)、川芎(酒炒)、神曲(炒)、香附(童便浸、炒)各30克,梔子(炒)15克,陳皮、半夏(炮)、白茯苓各30克,連翹、萊菔子(炒)各15克,枳實(shí)(麩炒)30克,白術(shù)90克,黃連(酒炒)30克,山楂(去核)60克,木香15克,當(dāng)歸(酒洗)30克。
(用法) 上藥為末,生姜汁泡,蒸餅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50丸,用淡生姜湯或酒送服。
(功效) 扶脾開郁,行氣消食。
(主治) 氣、血、痰、火、濕、食諸郁,胸膈痞悶,或脘腹脹痛,飲食不化,噯氣嘔吐,下痢。
(方解) 方中香附、木香行氣解郁,以治氣郁;當(dāng)歸、川芎活血化瘀,以治血郁;梔子、連翹、黃連清熱瀉火,以治火郁;蒼術(shù)、半夏、陳皮、茯苓理氣化瘀;白術(shù)、枳實(shí)燥濕運(yùn)脾,以治痰郁、濕郁;神曲、山楂、萊菔子消食導(dǎo)滯,以治食郁。諸藥合用,則氣、血、痰、火、濕、食諸邪隨解。
偏方七
旋覆代赭湯
(別名) 旋覆代赭石湯(《普濟(jì)方》)、代赭旋覆湯(《長醫(yī)方集解》)。
(組成) 旋覆花9克,人參6克,代赭石12克,甘草(炙)、半夏(洗)各9克,生姜10克,大棗(擘)12枚。
(用法) 上藥用水1 000毫升,煎取600毫升,去滓,再煎取300毫升,分2次溫服。
(功效) 降逆化痰,益氣和胃。
(主治) 胃氣虛弱,痰濁內(nèi)阻,心下痞硬,噯氣不除。
(方解) 方中旋覆花消痰降逆;代赭石重鎮(zhèn)降逆;半夏、生姜化痰止嘔;人參、大棗、甘草益氣和胃。諸藥合用,共奏降逆化痰,益氣和胃之效。
偏方八
旋覆花散
(組成) 旋覆花、木香各15克,赤茯苓30克,白術(shù)7.5克一30克,人參(去蘆頭)、前胡(去蘆頭)、半夏(湯洗,7遍去滑)、桂心各30克,青皮(湯浸,去白瓤,焙)22.5克,川芎30克,附子(炮裂,去皮、臍)、大腹皮(銼)各15克。
(用法) 上藥為散。每次9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4克,煎至180毫升,去滓,稍熱服,不拘時(shí)候。
(功效) 滌痰利咽。
(主治) 膈氣,痰結(jié),胸中痞塞不通,不能飲食。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3476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未能及時(shí)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qǐng)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huì)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cuò)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qǐng)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shí),我們會(huì)第一時(shí)間予以刪除,并同時(shí)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覆盆飲
下一篇: 覆蠶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