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 : 防風8克,白芷10克,前胡10克,黃芩10克,元參12克,花粉10克,陳皮8克,赤芍10克,浙貝母10克,桔梗6克。
功能主治 : 祛風清熱,化痰散結。主痰熱阻結。
用法用量 : 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摘錄 : 《中醫(yī)眼科學》
痰濕質的調理原則是健脾利濕,化痰降濁。
痰濕體質者多性格偏溫和,穩(wěn)重恭謙,和達,多善于忍耐。痰濕體質之人以濕濁偏盛為特征,濕性重濁,易阻滯氣機,遏傷陽氣。
調養(yǎng)方式:所居居室應該朝陽,保持居室干燥。平時應多進行戶外活動,以舒展陽氣,通達氣機。應注意健脾益氣、化痰除濕與助陽生發(fā)相結合,在燥濕化痰、健脾益氣的同時配合行氣溫陽之品,使陽氣生發(fā)通暢??蛇m當使用溫陽通絡的方法,如中藥足浴泡腳等。
體形肥胖的痰濕質人,宜少食甜黏、油膩、肥甘厚味等容易助痰生濕的食物,如甜飲料、飴糖、李子、石榴、大棗、枇杷、肥肉等。
膳食調養(yǎng)
化痰袪濕消暑湯
【材料】白扁豆、赤小豆、生熟薏米、佛手、菖蒲、蓮子各等分適量。
【制作】將上述材料加入鍋內(nèi),加開水10碗慢火煲約2小時,加瘦肉類煲亦宜,用鹽調味食用。
【功效】清熱化痰、祛暑利濕。
珍珠薏米丸子
【材料】瘦豬肉200克,薏米150克,鹽,味精,蛋清,淀粉,白糖,油適量。
【制作】將豬肉剁成餡,做成直徑2cm大小的丸子備用,將薏米洗凈,備用的丸子裹上生薏米,放在籠屜或蒸鍋內(nèi)蒸10-15分鐘,然后取出丸子,放調味品勾芡即可。
【功效】健脾化濕,降脂輕身。
【按語】適應人群:脾虛濕盛,食少腹瀉,四肢無力,頭重如裹等癥。
豬肉淡菜煨蘿卜
【材料】豬腿肉500克,淡菜100克,白蘿卜1000克。
【制作】淡菜干品用溫水浸泡半小時,發(fā)脹后,洗去雜質,仍泡在原浸液中,備用。豬肉切塊。蘿卜切成轉刀塊。起油鍋,放植物油1匙,大火燒熱油后,先將豬肉倒入,翻炒3分鐘,加黃酒一匙,炒至斷生,盛入砂鍋內(nèi),將淡菜連同浸液,一起倒入砂鍋內(nèi),再加水適量,用小火煨1小時,然后,倒入蘿卜,如水不足,可適量增加,再煨半小時,蘿卜熟透,調味即可。
【功效】化痰利濕。
芥菜炒肉
【材料】豬肉250克,芥菜500克
【制作】豬肉、芥菜切絲,將豬肉先用油炒半熟,然后加入芥菜同炒至熟。加入蔥、姜、糖等調味略炒即可食用。
【功效】健脾益氣,化痰散結。
鯉魚赤豆湯
【材料】500克鯉魚一尾、赤小豆50克、陳皮5克,蔥姜適量。
【制作】赤小豆浸泡2小時,將整魚清洗干凈后,鍋中放入少量植物油,熱油下整魚稍煎出香味,再加適量清水,放入赤小豆、陳皮,煲煮成湯,喝湯食肉。
【功效】祛濕化痰
海帶冬瓜苡仁湯
【材料】冬瓜200克,薏苡仁30克,海帶絲20克
【制作】冬瓜切塊,薏苡仁洗凈,加水煮至苡仁熟爛,再加入海帶絲,煮沸即可。
【功效】消痰,軟堅,利水
桂花粥
【材料】桂花2克、茯苓2克、大米50克
【制作】桂花、茯苓倒入鍋內(nèi),加300ml水,大火燒開后,轉小火再煮20分鐘,濾渣留汁;再將大米加入熬好的湯汁中,再加適量清水,熬至米爛成粥即可。
【功效】健脾化濕,散瘀化痰
藥茶調養(yǎng)
二陳烏梅湯
【材料】陳皮9克、半夏9克、茯苓15克、烏梅30克、山楂10g、甘草6克。
【制作】上藥洗凈,清水浸泡30分鐘,鍋中注入適量清水,蓋上鍋蓋,開大火煮開,轉中小火煮40-50分鐘,加入適量冰糖,代茶飲。
【功效】燥濕化痰,理氣和胃。
陳皮茶
【材料】陳皮10克、茉莉花茶3克
【制作】取陳皮用250ml開水浸泡3分鐘,過濾藥汁沖入茉莉花茶中飲用??煞磸蜎_飲至味淡,每日1-2劑。
【功效】燥濕化痰,理氣調中
桔梗茶
【材料】桔梗9g,蜂蜜適量
【制作】將干桔梗加入一杯熱開水中,浸泡約5分鐘后過濾取汁,加蜂蜜增加口感??煞磸蜎_飲至味淡,每日1-2劑。
【功效】宣肺化痰,利咽排膿
運動養(yǎng)生
痰濕體質的人,一般形體肥胖,容易疲倦,所以要根據(jù)自己的具體情況循序漸進,長期堅持運動鍛煉,如散步、慢跑、乒乓球、羽毛球、網(wǎng)球、武術,以及適合自己的各種舞蹈。痰濕體質的人要加強機體物質代謝的過程,要適當?shù)卮龠M能量的消耗,應盡量選擇低強度、長時間、不間斷、有規(guī)律的運動項目,有氧運動很適合痰濕體質的人,所有中小強度較長時間的全身運動都屬于有氧運動,比如劃船、游泳、跑步、蹬自行車等。痰濕體質的人一般體重較重,運動負荷強度較高時,要注意運動的節(jié)奏,循序漸進地進行鍛煉,保障人身安全。
本文選自《慢性疲勞綜合征體質養(yǎng)生指導》
主編:張曉天、丘俊鑫
( 陵游 半夏 忘憂)
404閱讀
搜索
疲勞綜合征的十種表現(xiàn)
慢性疲勞癥十大癥狀
羅大倫痰濕眩暈
痰氣郁結的特效中成藥
從痰濕到癌癥的六步
羅大倫去痰濕泡腳方
吳文博 河北省石家莊市中醫(yī)院
扶正解表劑
以解表藥配伍補益的藥物組成的方劑叫做——扶正解表劑。常用藥物為柴胡、桂枝、防風、薄荷、人參等。
適應證為正虛外感之證。正虛主要是指患者體內(nèi)氣、血、陰、陽不足。正虛則邪戀,故不能抗邪外出,必以扶正兼以解表的方法治療,使正旺邪除,諸癥自解。當伍補益藥,增強機體抗病。衛(wèi)外能力,扶正祛邪,助解表藥更好地發(fā)揮藥效。
若氣虛兼外感者,用益氣解表之敗毒散;陽虛外感者投助陽解表之麻黃附子細辛湯(附:再造散);陰虛外感者用滋陰解表之加減萎蕤湯。血虛感冒(荊芥四物湯)。
加減葳蕤(wēi ruí)湯
本方是由《千金方》中葳蕤湯加減而成,以葳蕤為君藥,故名加減葳蕤湯。
組成:葳蕤、蔥白、豆豉、薄荷、桔梗、白薇、大棗(紅)、甘草。
方中以葳蕤滋陰潤燥為主藥,葳蕤長于養(yǎng)陰,但補而不膩,可以潤肺,又能清熱生津,為君藥;蔥白、桔梗、豆豉、薄荷解表邪,疏散風熱,利咽止咳,為臣藥;白薇苦咸寒,其性降泄,善于清熱而不傷陰,適用于陰虛有熱者,在這里沒有用苦寒的芩、連,因為二者雖然能夠清熱但有傷陰之弊。甘草、大棗(紅)甘潤增液以助葳蕤滋陰潤燥,三藥同為方中佐藥。
本方實為三組藥組成:一組為養(yǎng)陰藥,葳蕤、甘草、大棗(紅);一組為解表藥,薄荷、蔥白、桔梗、豆豉;一組為清熱藥,白薇。諸藥配伍共成滋陰解表之功。
主治:本方主治陰虛之體而兼有外感風熱者。癥見頭痛身熱、微惡風寒,無汗或有汗不多,舌赤脈數(shù),咳嗽心煩,口渴,咽干等癥。
外感風熱之邪,故見頭痛身熱,微惡風寒,以及咳嗽,無汗或有汗不多,口渴等癥;但由于陰虛感受外邪易于熱化,且陰虛者多生內(nèi)熱,故除上述邪襲肺衛(wèi)的見癥之外,尚有咽干,心煩,舌赤,脈數(shù)之癥。(我們可以推出患者還有五心煩熱,盜汗,咳嗽痰稠等癥,陰虛液損,熱煉津液,亦易生痰,其痰不多而稠粘,或咽部時常覺有痰結。)陰虛外感,治療當用滋陰解表法,因其為外感風熱,故在滋陰之中用辛涼解表法。一方面滋陰,一方面疏散風熱,而且還需要佐以清熱之品。
【配伍特點】發(fā)汗而不傷陰,滋陰而不留邪。
【使用注意】本方是為外感初起,兼有陰虛者而設,如無陰虛癥候者則不宜使用。
加減葳蕤(wēi ruí)湯臨床研究(摘自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
1.感冒發(fā)熱:
癥見發(fā)熱無汗,微惡風寒,頭身疼痛,口干,舌紅少苔,脈浮細數(shù)。給予加減葳蕤湯,另加太子參,葛根,生石膏,知母,防風,以增強養(yǎng)陰益氣,解表退熱之效?;颊邇H服半劑,即有周身汗出,體溫降至37.2,,1劑后,熱退身涼,體溫正常。服至3劑,體質恢復如常。
按:臨床常有一些流行性感冒或普通感冒發(fā)熱病人,素體尚壯,但此次發(fā)病,經(jīng)多次應用解熱鎮(zhèn)痛藥,抗生素及抗感冒藥達 ! 周以上,仍體溫不退,或退后復升。此類病人或感于風熱,衛(wèi)氣同病,或感于風寒,入里化熱而表邪未解;一方面邪熱久稽,耗氣傷陰,另一方面反復大量出汗,劫傷氣陰。治療急當滋陰益氣以助營衛(wèi),疏風解表以驅外邪。
2.慢性扁桃體炎急性發(fā)作
耳鼻喉科醫(yī)師檢查后認為,病灶炎癥尚未控制,不宜即刻手術,遂來內(nèi)科就診。驗其舌脈,舌紅少苔,脈滑寸浮而右脈細。予加減葳蕤湯去蔥白,減豆豉用量,另加牛蒡子,金銀花,天冬,天花粉,川貝母,瓜蔞以增效。服用7劑,咽痛消失,咽腭弓充血不明顯,右側扁桃體縮小,遂在耳喉科行扁桃體摘除術。
按:有些慢性扁桃體炎患者經(jīng)多次反復發(fā)作,已對多種抗生素耐藥,故當急性發(fā)作之時抗生素治療效果欠佳。此類病人多屬陰虛之體,虛火爍津生痰;風熱外感,引動痰熱上結于咽喉,發(fā)為乳蛾。治宜疏散風熱,養(yǎng)陰潤肺,化痰散結。
3.復發(fā)性口瘡
癥見局部灼痛,咽干便秘,舌紅,舌面有小裂紋,無津少苔,脈細滑尺沉。檢查:左頰粘膜可見淺表潰瘍,邊緣充血,中央微凹。治予加減葳蕤湯去蔥白,減豆豉用量,重用玉竹,白薇,薄荷,另加生石膏,麥冬,生地,牛膝,知母,以協(xié)同滋陰降火。僅服 1劑,局部灼痛大減,服3劑后,潰瘍面愈合。繼服2劑鞏固療效,追訪1年零3個月未見復發(fā)。
按:一部分復發(fā)性口瘡病人,因體質因素常遷延不愈,或此愈彼起,病人幾經(jīng)內(nèi)服,外治無效。此類病人亦多屬陰虛火旺之體,每兼肝胃郁火,心脾積熱而發(fā)作。治宜滋陰降火,兼疏散肝,胃,心,脾諸經(jīng)郁熱。
多囊卵巢綜合癥患者會因排卵障礙而導致不孕。不孕基地對多囊卵巢綜合征治療方法主要有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2種,藥物治療方式主要的療法如抗雄激素治療及促排卵治療。手術治療可以進行腹腔鏡手術治療。中醫(yī)療法對多囊卵巢綜合癥也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3496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防風散結湯
下一篇: 防風木通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