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 : 附子(炮,去皮、臍)干姜(炮)芍藥 茯苓 甘草(炙)桂心各90克 白術(shù)120克 人參90克
制法 : 上藥研為粗末。
功能主治 : 治風歷節(jié),四肢疼痛,如槌打不可忍;瘡瘍陽氣脫陷,嘔吐畏寒,泄瀉厥逆。
用法用量 : 每服12克,用水300毫升,煎至210毫升,去滓,空腹時服。
摘錄 :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三
處方 : 附子3兩,干姜3兩,芍藥3兩,茯苓3兩,人參3兩,甘草3兩,桂心3兩,白術(shù)4兩(1方去桂,用干地黃2兩)。
功能主治 : 風寒濕痹,四肢關(guān)節(jié)痛不可忍;瘡瘍陽氣脫陷,畏寒吐瀉,四肢厥逆。
用法用量 : 附子八味湯(《準繩·類方》卷四引《活人書》)、人參附子湯(《御藥院方》卷一)、八物附子湯(《杏苑》卷七)。
摘錄 : 方出《千金》卷八,名見《三因》卷三
功能主治 : 流注,房欲后陰虛受寒,致生腫塊,又或遍身腿腳疼痛,不能步履。
用法用量 : 以水2鐘,加生姜3片,大棗1枚,煎8分,空腹服。
摘錄 : 《外科正宗》卷七
目錄1拼音2《楊氏家藏方》卷十五 2.1處方2.2制法2.3功能主治2.4艾附丸的用法用量2.5摘錄 3《張氏醫(yī)通》卷十六 3.1處方3.2制法3.3功能主治3.4艾附丸的用法用量3.5摘錄 4《濟陰綱目》卷六 4.1處方4.2制法4.3功能主治4.4艾附丸的用法用量4.5摘錄 5《醫(yī)略六書》卷二十七 5.1處方5.2制法5.3功能主治5.4艾附丸的用法用量5.5各家論述5.6摘錄 6《證治要訣類方》卷四 6.1處方6.2制法6.3功能主治6.4艾附丸的用法用量6.5摘錄 7《陳素庵婦科補解》卷一 7.1處方7.2制法7.3功能主治7.4艾附丸的用法用量7.5摘錄 8《攝生眾妙方》卷十 8.1處方8.2制法8.3功能主治8.4艾附丸的用法用量8.5摘錄 附:1古籍中的艾附丸*艾附丸藥品說明書 1拼音 ài fù wán
2《楊氏家藏方》卷十五
3《張氏醫(yī)通》卷十六
4《濟陰綱目》卷六
5《醫(yī)略六書》卷二十七
6《證治要訣類方》卷四
寒,加附子。
7《陳素庵婦科補解》卷一
8《攝生眾妙方》卷十
古籍中的艾附丸 《醫(yī)方集宜》:[卷之七婦人門]治法 八物湯一經(jīng)水不調(diào)臍腹刺痛是血虛臟冷宜用姜桂湯或艾附丸(在催生門)一月經(jīng)不調(diào)淋瀝不止腹中堅痛不飲食或...
《本草綱目》:[草部卷十四草之三]莎草、香附子 夢傳此方,一服而愈,因名神授一匕散。心腹諸病∶艾附丸∶治男女心氣痛、腹痛、少腹痛、血氣痛,不可忍者...
《本草備要》:[草部]艾葉 則易細)。煎服宜鮮者,苦酒(醋也)、香附為使(艾附丸,調(diào)婦人諸病。宋時重湯陰艾,自明成化來,則以蘄...
《本草從新》:[卷三草部]艾葉 片同研、則易細。)煎服宜鮮者。醋、香附為使。(艾附丸、調(diào)婦人諸病、宋時重湯陰艾、自明成化來、則以蘄...
《普濟方》:[卷三百三十三婦人諸疾門]月水不通腹臍積聚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3507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附子倉米湯
下一篇: 附子六一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