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主治 : 治中風欲死,身體緩急,目不得開,舌強不能語。
用法用量 : 上挫如麻豆,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入生姜半分切,煎至八分,去滓,空心日午夜臥各溫服,如人行五里,以熟生姜粥投之,微汗出,慎外風。
摘錄 : 明·方賢著《奇效良方》
炮制 : 上挫如麻豆。
功能主治 : 治風亸曳,手足不隨,身體不能俯仰。
用法用量 : 每服五錢匕,水酒共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溫服,日三。嬴瘦者只用水煎服。
摘錄 : 明·方賢著《奇效良方》
功能主治 : 治房室忽中風,惡風多汗,汗出粘衣,口干上瀆、不能勞事,身體盡痛,名曰內(nèi)風。
用法用量 : 每服四大錢,水二鐘,生姜三片,鹽少許,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服。
摘錄 : 明·方賢著《奇效良方》
功能主治 : 溫經(jīng)助陽,祛寒除濕。治少陰陽虛,寒濕內(nèi)侵,背惡寒,身體骨節(jié)疼痛,口中和,手足寒,脈沉者。
用法用量 : 上五味,以水6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溫服100毫升,日三服。
備注 : 方中重用炮附子溫經(jīng)壯陽;人參補益元氣;茯苓、白術(shù)健脾化濕;芍藥和營止痛。諸藥合用,共奏溫經(jīng)助陽,祛寒除濕之功。
摘錄 : 《傷寒論》
制法 : 上五味,銼如麻豆。
功能主治 : 散寒祛風。治歷節(jié)風疼痛,日夜不可忍。
用法用量 : 每服12克,用水225毫升,加大棗2枚(去核),生姜一棗大(擘碎),同煎至150毫升,去滓溫服,日二夜一服。
摘錄 : 《圣濟總錄》卷十
制法 : 上藥銼散。
功能主治 : 治五臟中風寒,手足不仁,口面歪斜,昏暈失音,眼目瞤動,牙車緊急,不得轉(zhuǎn)動。
用法用量 : 每服12克,用水225毫升,加生姜5片,大棗1枚,煎取160毫升,去滓,空腹時服;或為末,用酒調(diào)下6克。
摘錄 :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二
功能主治 : 暴下積日不住及久痢。
用法用量 : 上(口父)咀。以水8升,煮取3升,分3服。
各家論述 : 《千金方衍義》:暴痢勢劇,火迫之象,日久不止,熱爍津枯,不獨下多亡陰,而真陽亦已告匱,故于駐車丸中除去當歸之行血,摻入芍藥輔阿膠以滋耗竭之真陰,附子助干姜以扶傷殘之虛陽,黃芩佐黃連以屏宿蘊之余火,甘草、粳米緩清脾胃之虛熱,龍骨、橘皮急收二腸之滑脫也。
摘錄 : 《千金》卷十五
功能主治 : 中風,四肢攣急,不得屈伸,身體沉重,行步艱難,骨節(jié)煩疼。
用法用量 : 上(口父)咀。每服3錢匕,水1盞,加大棗2枚(擘破),生姜3片,同煎至7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如有汗出為效。
摘錄 : 《圣濟總錄》卷八
制法 : 上切。
功能主治 : 風病有因飲酒過節(jié),不能言語,手足不隨,精神昏恍者。
用法用量 : 以水8升,煮取2升半,去滓,分溫3服,服后相去如人行10里久再服。服湯后如覺欲汗,少覆之令汗出,須臾歇汗后,以藥末粉身。其湯須服5-6劑,間3-4日服1劑。其方服1劑后,量病情進退。熱多,加生麥門冬1兩(去心);冷多,加桂心1兩;有痛,加當歸2兩;不能食,加人參2兩;大便澀,加檳榔7枚,合皮子用之。
注意 : 忌豬肉、生蔥、桃、李、雀肉等。
摘錄 : 《外臺》卷十四引《許仁則方》
制法 : 上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 風曳,手足不隨,身體不能俯仰。
用法用量 : 每服5錢匕,水、酒共1盞半,煎至1盞,去滓溫服,日3次。人羸弱者,只用水煎服。
摘錄 : 《圣濟總錄》卷七
功能主治 : 風濕寒痹,骨節(jié)疼痛,皮膚不仁,肌肉重著,四肢緩縱。
用法用量 : 上(口父)咀。以水8升,煮取3升,分3服。
各家論述 : 《千金方衍義》:南陽太陽例中,甘草附子湯本治風濕相搏,骨節(jié)煩疼掣痛,《千金》借治濕痹緩風,可謂當矣。又恐辛溫太過,津隨汗泄,更合少陰例中附子湯,取人參固氣,芍藥斂津,茯苓滲濕,并助桂、附之雄,庶無風去濕不去、虛風復入之患矣。
摘錄 : 《千金》卷七
功能主治 : 手足厥冷,筋脈拘急,汗出不止,項強,口噤,痰涌。
用法用量 : 上作1服。加大棗1枚,水煎服。
摘錄 : 《濟陽綱目》卷四十四
制法 : 上切。
功能主治 : 肺虛勞損,腹中寒鳴切痛,胸脅逆滿氣喘。
用法用量 : 以水1斗,煮取3升,去滓,分為3服。
注意 : 忌豬羊肉、餳、海藻、菘菜、桃、李、雀肉等。
摘錄 : 《外臺》卷十六引《刪繁方》
功能主治 : 斷下,補胃。主
用法用量 : 以水5升,煮取1升5合,去滓,分溫3服。
摘錄 : 《鬼遺》卷四
功能主治 : 霍亂嘔吐。
用法用量 : 以水3升,煮取1升半,分2次服。
摘錄 : 《醫(yī)心方》卷十一引《范汪方》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傷寒因下后,脾胃虛冷,腹脅脹滿。
用法用量 : 每服5錢,以水1大盞,加生姜半分,大棗3枚,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九
制法 : 上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 中風,身體不隨,不能言語,精神恍惚。
用法用量 : 每服5錢匕,水2盞,加生姜5片,煎至1盞,去滓溫服,空心并2服,夜1服;或夜并2服,空心1服。服迄以熱姜粥投,衣覆微汗出,慎外風。不欲汗即不必食粥。
摘錄 : 《圣濟總錄》卷八
制法 : 上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 虛勞,脾胃冷弱,胸滿氣逆,嘔吐咳嗽,腹痛腸鳴。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匕,水1盞半,加大棗2枚(擘),生姜半分,煎至1盞,去滓,分為2服。
摘錄 : 《圣濟總錄》卷八十八
制法 : 上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 風痙,口噤不語,身體強直。
用法用量 : 每服5錢匕,水2盞,煎至1盞,加竹瀝1合,更煎3沸,去滓,空心食前溫服,1日2次。
摘錄 : 《圣濟總錄》卷八
制法 : 上為末。
功能主治 : 腎臟風寒濕痹,腰脊疼痛,不得俯仰,兩腳冷,受熱不遂,頭昏,耳聾,音渾。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水1大盞,加生姜5片,煎至7分,去滓溫服,日3次,不拘時候。
摘錄 : 《宣明論》卷一
制法 : 上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 腳氣風多,皮肉(疒帬)痹,筋骨疼痛,足趺不仁,手腳緩弱,履地不穩(wěn)。
用法用量 : 每服5錢匕,用水1盞半,加生姜半分(拍碎),同煎至1盞,去滓溫服,空心、日午、晡時各1次,衣覆微令汗出。
摘錄 : 《圣濟總錄》卷八十一
功能主治 : 一切風疾痰眩。
用法用量 : 上用半個切碎,以水2盞,加生姜10片,煎至1盞以下,濾過,盞盛,水中沉微冷服。若不去皮臍,及臨服入鹽少許,效尤速。
摘錄 : 《普濟方》卷一一六
制法 : 上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 歷節(jié)風。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匕,水1盞,生姜3片,大棗1枚(擘破),煎至8分,去滓溫服,日3次,夜1次。
摘錄 : 《圣濟總錄》卷十
處方 : 附子(炮,去皮臍)半兩,桂心半兩,細辛(去苗)6錢,防風(去叉)6錢,人參6錢,干姜(炮)6錢。
制法 : 上銼散。
功能主治 : 五臟中風寒,手足不仁,口面斜,昏暈,失音,眼目瞤動,牙車緊急,不得轉(zhuǎn)動。
用法用量 : 附子散(《普濟方》卷八十八引《醫(yī)方大成》)。
摘錄 : 《三因》卷二
制法 : 上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 脾勞虛寒,腹痛脹滿,氣急善噫,欲臥,舌本苦直,飲食多倦,干噦惡心。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姜1棗大(切),煎至7分,去滓溫服。
摘錄 : 《圣濟總錄》卷八十六
制法 : 上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 冷痢及赤白滯下。
用法用量 : 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8分,去滓,空心食前溫服,日3次。
摘錄 : 《圣濟總錄》卷七十五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泄瀉不已。
用法用量 : 每服5錢,水2盞,煎至1盞,去滓溫服。
摘錄 : 《雞峰》卷十四
制法 : 上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 冷勞肌瘦,盜汗少力,時發(fā)寒熱,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 : 每服2錢匕,用豬(月臣)子1兩(切令細),酒半盞,水3分,加薤白3寸,同煎令豬(月臣)熟,去滓溫服,每日五更初服之。
摘錄 : 《圣濟總錄》卷八十七
功能主治 : 頭風。
用法用量 : 上同入銚子內(nèi),煮豆熟為度,去附子,服豆。立愈。每個附子可煮5服,后為末服之。
摘錄 : 方出《證類本草》卷十引《修真秘旨》,名見《朱氏集驗方》卷九
制法 : 上(口父)咀,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 下焦虛寒,大便不禁。
用法用量 : 每服5錢匕,用水1盞半,煎至1盞,去滓,空心溫服,1日2次。
摘錄 : 《圣濟總錄》卷九十六
制法 : 上銼細,和勻。
功能主治 : 傷寒八日,風濕相搏、身痛心煩,不能自轉(zhuǎn)側(cè),不嘔不渴,下之脈浮者。
用法用量 : 每服半兩,以水1大盞,加生姜半分,大棗3枚,煎至7分,去滓,分溫2服,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九
功能主治 : 風毒攻肌肉,皮膚浮腫,或在腳,或在手。
用法用量 : 用水1斗,煮至7升,去滓熱洗,余滓更煮洗。
摘錄 : 《圣濟總錄》卷一三六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牙齒風痛,不得眠睡。
用法用量 : 每用5錢匕,以水2盞,煎10余沸,去滓,熱漱冷吐,1日3-5次。
摘錄 : 《圣濟總錄》卷一二○
制法 : 上銼。
功能主治 : 吐利過多,手足厥冷,六脈沉細。
用法用量 : 加生姜、大棗、冬瓜仁,水煎服。
摘錄 : 《普濟方》卷三九五
制法 : 上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 產(chǎn)后榮血虛損,汗出日夕不止,形體困怠。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姜3片,大棗2枚(擘破),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濟總錄》卷一六四
制法 : 上銼散。
功能主治 : 房室竟中風,惡風多汗,汗出沾衣,口干上瀆,不能勞事,身體盡疼,名曰內(nèi)風。
用法用量 : 每服4大錢,水2盞,加生姜3片,鹽少許,煎至7分,去滓,食前服。
摘錄 : 《三因》卷二
制法 : 上為末。
功能主治 : 腎氣虛寒,小便滑數(shù)。
用法用量 : 方中白術(shù)、附子、干姜、桂用量原缺。
摘錄 : 《普濟方》卷二一六
制法 : 上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 霍亂四逆吐下,煩嘔轉(zhuǎn)筋,肉冷汗出,體痹氣急垂死,音聲不出,脈不通者。
用法用量 : 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8分,去滓溫服。隨藥吐者,更服勿止。
摘錄 : 《圣濟總錄》卷三十八
制法 : 上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 霍亂,心腹筑悸。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7分,去滓溫服,日3次。
摘錄 : 《圣濟總錄》卷三十八
功能主治 : 破寒墮胎。主子死腹中,產(chǎn)宮氣寒,胎血凝澀,死子難下;中風涎盛,少氣不語。
用法用量 : 上不得搗碎,用水2盞,加生姜5片,同煎取1盞,去滓不用,將藥汁濾清,分溫2服。如經(jīng)時不下,更服桂心湯。
摘錄 : 《圣濟總錄》卷一五九
功能主治 : 瘴瘧脾寒,寒振熱少,面色青白,飲食少進,四肢厥,大小便清。
用法用量 : 《簡明醫(yī)彀》本方用法:加生姜,水煎服。
摘錄 : 《醫(yī)統(tǒng)》卷七十六
制法 : 上為末。
功能主治 : 霍亂,大瀉不止。
用法用量 : 每服4錢,水2盞,加鹽半錢,煎取1盞,溫服,立止。
摘錄 : 方出《證類本草》卷十引《孫用和方》,名見《圣濟總錄》卷七十四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五指攣急。
用法用量 : 每用1兩,以水3大碗,加生姜1兩,生桑枝1握,黑豆1合,同煎,令豆熟,去滓,著冷暖得所,避風淋蘸手指。水冷重暖用之。
摘錄 : 《圣惠》卷六十八
制法 : 上銼細。
功能主治 : 風毒攻手足疼痛,或攻皮膚浮腫。
用法用量 : 《普濟方》本方用法:腹中痛,水煮服亦可。
摘錄 : 《圣惠》卷二十五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傷寒大熱,汗出熱不去,腹內(nèi)拘急,四肢厥冷,并下利。
用法用量 : 每服5錢,以水1中盞,煎至5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 : 方出《圣惠》卷十二,名見《普濟方》卷一四○
制法 : 上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 漏風汗出不止。
用法用量 : 以水5升,煮至2升,去滓,分溫4服,日3次,夜1次。
摘錄 : 《圣濟總錄》卷十三
處方 : 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
制法 : (口父)咀,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 柔風,筋骨緩弱,不能行立;頭風。
用法用量 : 煮豆法(《普濟方》卷九十五引《十便良方》)。
摘錄 : 《圣濟總錄》卷七
制法 : 上銼。
功能主治 : 子死腹中。
用法用量 : 每服2錢,水1盞,煎7分,去滓溫服,須臾連3服。
摘錄 : 《普濟方》卷三五七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陰毒傷寒,頭痛眼疼,心中悶亂,身體沉重,四肢俱冷,精神恍惚,脈候沉細,欲得冷水,飲之必危。
用法用量 : 每服5錢匕,以水1盞半,煎至7分,去滓,空心頓服,以衣履;如人行5里,再1服;少頃,以生姜煮熱稀粥投之,身體四肢自然汗出,須臾頭輕目明。婦人病,加赤芍藥半兩。
摘錄 : 《圣濟總錄》卷二十七
功能主治 : 霍亂轉(zhuǎn)筋。
用法用量 : 以水1升,煎2-3沸,入瓷盆中,濾去滓,以鹽漿水解之,冷熱得所,淋洗立愈。
摘錄 : 《圣濟總錄》卷四十
制法 : 上銼散。
功能主治 : 瘴瘧經(jīng)久不愈,正氣羸弱,身熱如火,極寒極熱,連日方醒,發(fā)時沉著枕簟,不能抬身,戰(zhàn)掉不堪,便溺、飲食俱不便。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水1盞半,加生姜7片,紅棗7枚,煎至7分,去滓放冷,就吞靈砂丹50粒或100粒。
摘錄 : 《得效》卷二
制法 : 上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 傷寒憎寒壯熱,頭痛膈悶,四肢疼倦。
用法用量 : 每服2錢匕,水1盞,加生姜5片,大棗2枚(擘),同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濟總錄》卷二十一
制法 : 上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 霍亂臍上筑悸,及四肢逆冷。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匕,水1盞,加大棗1枚(擘破),粳米1撮,煎至7分,去滓溫服,每日3次。
摘錄 : 《圣濟總錄》卷三十八
制法 : 上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 中風欲死,身體緩急,目不得開,舌強不能語。
用法用量 : 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生姜半分(切),煎至8分,去滓溫服,空心、日午、夜臥各1次。如人行5里,以熱生姜粥投之,微汗出,慎外風。
摘錄 : 《圣濟總錄》卷五
制法 : 上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 脾虛。
用法用量 : 每服2錢匕,水1盞,加大棗2枚(擘破),生姜3片,煎至6分,去滓,食前溫服。
摘錄 : 《圣濟總錄》卷四十四
制法 : 上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 風寒內(nèi)著骨髓,上連于腦,頭痛齒痛。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7分,去滓溫服。
摘錄 : 《圣濟總錄》卷五十一
制法 : 上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 心痛如刺,或繞臍絞痛,白汗出。
用法用量 : 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大棗2枚(擘破),同煎至7分,去滓溫服。如人行10里再服。
摘錄 : 《圣濟總錄》卷五十五
處方 : 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甘草(炙,銼)半兩,阿膠(炙燥)半兩,黃連(去須,炒)1兩。
制法 : 上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 腸胃寒濕,濡瀉不止,及冷痢色白,食不消化。
用法用量 : 甘草湯(《普濟方》卷二○九)。
摘錄 : 《圣濟總錄》卷七十四
制法 : 上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 補不足。主身體勞倦,四肢拘急,腹內(nèi)刺痛,體弱,風痰頭疼,腎臟傷憊,胸臆噎塞,久積冷氣,婦人血海冷滯。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姜2片,大棗2枚,蔥白1寸,同煎至1分,空心服。
摘錄 : 《圣濟總錄》卷一八七
制法 : 上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 中風,舌強不得語。
用法用量 : 每用10錢匕,以水3盞,加生姜3棗大(拍碎),煎取1盞半,去滓,分3服,空腹并2服,相去如人行5里更1服。
摘錄 : 《圣濟總錄》卷七
制法 : 上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 中風口面斜,產(chǎn)后中風口。
用法用量 : 每用10錢匕,以水3盞,煎取2盞,去滓,分溫3服,空心1服,夜臥并2服。
摘錄 : 《圣濟總錄》卷六
制法 : 上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 補益元臟。主傷寒后虛羸少力。
用法用量 : 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生姜1棗大(拍碎),大棗3枚(擘破),同煎至8分,去滓,空心溫服。
摘錄 : 《圣濟總錄》卷三十一
用法 : 水煎服。
功效 : 溫陽散寒,化濕利痹。
主治 : 主治寒濕內(nèi)侵,身體骨節(jié)疼痛,惡寒肢冷,苔白滑,脈沉細無力。
臨床應用 : 臨床主要用于治療膝骨關(guān)節(jié)炎、慢性心力衰竭等病癥。1.膝骨關(guān)節(jié)炎:將160例符合納入標準的膝骨關(guān)節(jié)炎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予以附子湯內(nèi)服,對照組予以美洛昔康口服。2周后對納入本研究的膝關(guān)節(jié)骨性關(guān)節(jié)炎患者進行關(guān)節(jié)疼痛、關(guān)節(jié)壓痛、關(guān)節(jié)功能、綜合療效、不良反應等方面的評估。結(jié)果:治療組的總有效率為91.25%,對照組的總有效率為93.75%,而在臨床毒副作用方面治療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中國中醫(yī)骨傷科雜志》2009年第10期)2.慢性心力衰竭:將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各40例。兩組均常規(guī)使用強心、利尿、血管緊張素受體抑制劑(ARB)、β受體拮抗劑等藥物治療;治療組加用附子湯,療程為1個月。觀察臨床療效及治療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數(shù)( LVEF)、血漿NT - pro-BNP。結(jié)果:總有效率治療組為90%,對照組為72.5%,(《陜西中醫(yī)》2009年第6期)
方解 : 本方主要用于治療寒濕痹痛。以附子溫陽散寒、化濕止痛為主,重用白術(shù)化溫利痹,復以芍藥緩急止痛為輔。臨床應用以寒濕痹痛、兼有艮寒肢冷、苔白脈遲為辨證要點。本方可酌加羌活、獨活、威靈仙、稀薟草等祛風濕藥同用;如寒濕較甚,加桂枝、制川烏、制草烏;痹痛日久、血行留滯,加乳香、沒藥;痰濕入絡(luò),加天南星、白附子。
現(xiàn)代研究 : 現(xiàn)代藥理研究證實附子湯加芍藥甘草湯能抑制福爾馬林引起的Ⅰ相及Ⅱ相疼痛,能顯著降低冰醋酸疼痛模型小鼠血清中和脊髓中的NO、PGE2的含量,增加SOD的活性。對中樞及外周神經(jīng)末梢均有鎮(zhèn)痛作用,其鎮(zhèn)痛作用與NO、PGE2、SOD有關(guān)。
方歌 : 安沖湯用芪術(shù)芍,螵蛸龍牡收澀強,地黃續(xù)斷茜草根,堅固沖任制經(jīng)血。
摘錄 : 漢·《傷寒論》
)加味牽正散:白附子、白僵蠶、防風各10克,全蝎6克,炙黃芪15克。水煎服。每日1劑,2次分服。
效用:祛風除痰,通利經(jīng)絡(luò)。用治中風后口眼歪斜。
參芪附子湯:黨參、黃芪各30克,附子10克,三七粉1.5克(沖服)。水煎服。每日1劑,2次分服。
效用:益氣回陽。用治腦溢血脫癥,癥見兩手撒開,張口不閉,兩眼緊閉,鼻起鼾聲,小便失禁,舌痿,脈細弱;或四肢逆冷,汗出痰壅,面色如妝,脈浮大無根,或沉細欲絕。
甘草附子湯--《傷寒論》
【別名】四物附子湯(《備急千金要方》卷七)。
【處方】甘草6克(炙),附子12克(炮,去皮,破),白術(shù)6克,桂枝12克(去皮)。
【功能主治】溫經(jīng)散寒,祛風除濕。治風濕相搏,骨節(jié)疼煩,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則痛劇,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不欲去衣,或身微腫。
【用法用量】上四味,以水1.2升,煮取600毫升,去滓。溫服200毫升,一日三次。初服得微汗則解。
【摘錄】《傷寒論》
甘草附子湯--《普濟方》卷一四○引《指南方》
【處方】甘草1兩,附子1兩(炮,去皮臍),桂4兩(去皮)。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傷寒虛汗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5錢,水2盞,煎1盞,去滓服。
【摘錄】《普濟方》卷一四○引《指南方》
甘草附子湯--《全生指迷方》卷二
【處方】甘草(炙)2兩,附子(炮,去皮臍)1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風濕,掣痛不得屈伸者。
【用法用量】每服5錢,水2盞,煎至1盞,去滓溫服。
【摘錄】《全生指迷方》卷二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3513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附子枳實丸
下一篇: 附子瀉心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