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 : 木瓜、續(xù)斷、防風、羌活、人參、川芎、赤茯苓、川歸、牛膝、杜仲、秦艽、甘草、附子。
功能主治 : 氣虛,風濕流注,肢節(jié)作痛。
用法用量 : 水2鐘,加生姜2片,煎7分,食遠服。
摘錄 : 《活人心統(tǒng)》卷一
風濕性關節(jié)炎是一種對人體危害很大的疾病?;剂孙L濕性關節(jié)炎一定要進行及時的治療。對于風濕性關節(jié)炎患者是需要通過藥物治療的。另外患者還可以采用生活中的一些民間偏方進行治療風濕性關節(jié)炎,也有不錯的效果。
風濕性關節(jié)炎是我們生活中發(fā)病率非常高的一種疾病。很多患者因為這種疾病的出現而無法正常的工作和生活,這也患者都感到非常的苦惱,都會想要通過各種各樣的方法來盡快擺脫這種疾病,那么有什么方法治療風濕關節(jié)炎呢?下面介紹幾個治療風濕性關節(jié)炎民間偏方
1、黃芪,人參,白術,當歸,仙茅,菟絲子,仙靈脾,白芍,雞血藤,威靈仙,防己,桂枝,炙甘草,生姜,大棗。以上中藥加水煎煮服用,每日一劑。
2、螞蟻,何首烏,熟地黃,人參,五味子。將以上物質制成螞蟻丸。
3、當歸尾 ,生白芥子 ,蠶豆 (浸泡去皮),紅 砂糖,各適量,把這些藥物都搗成糊狀的,然后洗凈患處關節(jié),并對皮膚進行消毒,然后用糊狀膏藥外敷在患處即可,一天一次,連敷三天,間隔三天后可繼續(xù)敷貼。敷藥后患處起泡的,可以用針挑破,然后用碘伏消毒就可以了。
4、丹參 、天麻 、三七 、全蟲,各適量,丹參加適量的加水煎煮,其它三味則研成面狀的,然后用丹參湯送服。
5、 木瓜 、川芎 、牛膝 、當歸 、五加皮 、紅花 、續(xù)斷 、茄根 、秦艽 、防風 、桑植 、獨活 、威靈仙 、白花蛇 、梔子 、冰糖 、天麻 、玉竹 、千年健各適量,可以根據個人情況選擇服法,如果是會喝酒的患者,可以把藥泡在酒里,三天后可以開始取適量服用,不會喝酒的,可以把冰糖砸碎,和以上藥一起研成面,每天取適量溫水送服。有祛風寒、祛濕的作用。
對于患有風濕性關節(jié)炎的患者來說,要想擺脫這種疾病帶來的痛苦,那么最好的方法就是在生活中做好對這種疾病的護理和治療,避免這種疾病的反復,因此正在被這種疾病困擾的患者可以通過這些偏方方法和做好日常護理工作以盡快恢復健康。
川續(xù)斷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癥
川續(xù)斷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癥,川續(xù)斷是中藥的一種,有治療胸腹疼痛的好處,很多人可能聽說過這味中藥但是卻不是很了解它有什么作用,下面和大家分享川續(xù)斷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癥。
川續(xù)斷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癥1川續(xù)斷又叫川續(xù)斷然、刺芹兒,主要在我國的湖北、湖南、江西、廣西、云南和西藏等省區(qū)有大量的種植。川續(xù)斷的用藥部位主要是它的根部,在補肝腎、強筋骨、調血脈等方面具有很好的效果,尤其是在腰背酸痛、肢節(jié)痿痹、跌撲創(chuàng)傷等疾病上效果很好。
川續(xù)斷的形態(tài)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達2米;主根1條或在根莖上生出數條,圓柱形,黃褐色,稍肉質;莖中空,具6-8條棱,棱上疏生下彎粗短的硬刺。基生葉稀疏叢生,葉片琴狀羽裂,長15-25厘米,寬5-20厘米,頂端裂片大,卵形,長達15厘米,寬9厘米,兩側裂片3-4對,側裂片一般為倒卵形或匙形,葉面被白色刺毛或乳 頭狀刺毛,背面沿脈密被刺毛;葉柄長可達25厘米;莖生葉在莖之中下部為羽狀深裂,中裂片披針形,長11厘米,寬5厘米,先端漸尖,邊緣具疏粗鋸齒,側裂片2-4對,披針形或長圓形,基生葉和下部的莖生葉具長柄,向上葉柄漸短,上部葉披針形,不裂或基部3裂。頭狀花序球形,徑2-3厘米,總花梗長達55厘米;總苞片5-7枚,葉狀,披針形或線形,被硬毛;小苞片倒卵形,長7-11毫米,先端稍平截,被短柔毛,具長3-4毫米的喙尖,喙尖兩側密生刺毛或稀疏刺毛,稀被短毛;小總苞四棱倒卵柱狀、每個側面具兩條縱縱溝;花萼四棱、皿狀、長約1毫光、不裂或4淺裂至深裂,外面被短毛;花冠淡黃色或白色,花冠管長9-11毫米,基部狹縮成細管,頂端4裂,1裂片稍大,外面被短柔毛;雄蕊4,著生于花冠管上,明顯超出花冠,花絲扁平,花藥橢圓形,紫色;子房下位,花柱通常短于雄蕊,柱頭短棒狀。瘦果長倒卵柱狀,包藏于小總苞內,長約4毫米,僅頂端外露于小總苞外?;ㄆ?-9月,果期9-11月。
川續(xù)斷的功效與作用
川續(xù)斷的功效
補肝腎;強筋骨;調血脈;續(xù)折傷;止崩漏。用于腰背酸痛;肢節(jié)痿痹;跌撲創(chuàng)傷、損筋折骨、胎動漏紅、血崩、遺 精、帶下、癰疽瘡腫。酒續(xù)斷多用于風濕痹痛,跌撲損傷。鹽續(xù)斷多用于腰膝酸軟。
藥理作用
1、抗維生素E缺乏癥:
經小白鼠和雞試驗,證明續(xù)斷有抗維生素E缺乏癥的作用。
2、止血、鎮(zhèn)痛作用:
對癰瘍有排膿、止血、鎮(zhèn)痛、促進組織再生的作用。
川續(xù)斷的用法用量
煎湯,6-15g;或入丸、散:鮮品適量,搗敷。
川續(xù)斷的食用禁忌
⑴《本草經集注》:地黃為之使。惡雷丸。
⑵《得配本草》:初痢勿用,怒氣郁者禁用。
川續(xù)斷有毒嗎
四川省衛(wèi)生學院1982年9月21日發(fā)生一例服用續(xù)斷發(fā)生過敏性紅斑?;颊唠p手背皮膚出現紅色斑塊,奇癢難受,且有灼熱感覺,該患者曾兩次服用續(xù)斷均發(fā)生類似過敏癥狀。湖南省汝南梁中醫(yī)院1987年9月發(fā)現1例過敏性皮炎,患者服用續(xù)斷15g后1小時感覺全身瘙癢,皮膚發(fā)紅,迅速出現小片狀斑丘疹。
川續(xù)斷的附方
1、慢性腰痛:川續(xù)斷15克,骨碎補15克,狗脊15克,制川烏6克,刺五加皮15克,水煎服。
2、草烏中毒:川續(xù)斷30克,煎湯頻頻灌服。
3、風濕骨痛、坐骨神經痛:續(xù)斷50克,虎掌草25克、獨活20克,重樓30克,用酒浸泡,睡前服10毫升。
4、昏厥:川續(xù)斷30克,水煎服。
5、房勞傷:川續(xù)斷20克,淫羊藿8克,水煎服。
6、哮喘:川續(xù)斷適量燉肉吃。
整體來說,川續(xù)斷的藥用價值還會比較高的,但是因為川續(xù)斷在使用上會出現過敏反應,因此大家平時要多加注意,尤其是體質較差的人群,一定需要使用川續(xù)斷的時候,要首先在咨詢過醫(yī)生的建議以后再進行使用,那么是比較安全的。同時還要注意不可以使用過量。希望上文中我的介紹對大家有所幫助。
川續(xù)斷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癥2川斷的作用與功效:一、能夠合理的強筋壯骨。二、能夠醫(yī)治跌打。三、能夠治療風濕痹痛。四、能夠醫(yī)治腰酸腿軟。五、能夠合理的減輕咯血、咳嗽等病癥。六、還可以調血脈,醫(yī)治小便帶血,七、還可以用以醫(yī)治女性白帶多有異味、胎死腹中等病癥。八、治療腰痛、筋骨痛。九、醫(yī)治頻繁遺 精。十、有安胎的實際效果,而且能夠降低骨質增生中鈣的外流。禁忌、:氣沉積者禁止使用,痢疾者禁止使用。
續(xù)斷的作用:
性味歸經
味道微苦;辛;性微溫。歸肝;脾經。
作用主冶
補虛;強筋壯骨;調血脈;續(xù)折傷;止月經崩漏。用以腰部酸痛;肢節(jié)痿痹;跌撲外傷、損筋折骨、寶寶胎動漏紅、血崩、頻繁遺 精、清稀、癰疽瘡腫。酒續(xù)斷多用以風濕病痹痛,跌撲損害。鹽續(xù)斷多用以腰酸腿軟。
腰部《本經》:主傷寒,補不夠,金瘡,癰瘍,折跌,續(xù)骨筋,婦女乳難,久服養(yǎng)血力。
膨體《別錄》:主崩中漏血,金瘡血內漏,止疼,生肌肉,腕傷,惡血,腰痛,骨節(jié)輕重緩急。
芒果《藥性論》:主絕傷,去諸溫毒,能宣通經絡。
蘋果《日華子本草》:助氣,調血脈,補五勞七傷,破問題淤血,消腫毒,腸風,痔瘺,乳癰,瘰疬,撲損,婦女產前后左右一切病,面黃虛腫,變小便,止泄精,小便帶血,胎漏,孑宮冷。
草酸《滇南本草》:清肝火,強筋壯骨,走經脈,止經中(骨筋)酸疼,養(yǎng)胎,治婦女分泌物,生新血,破淤血,落死眙,止咳嗽咳血,治赤白便濁。
落差《滇南本草圖說》:治一切無名腫毒,楊梅酒,天泡諸瘡。
續(xù)斷的功效:
補虛。
續(xù)斷有補虛,壯骨筋作用,與杜仲同用醫(yī)治腰肌勞損、骨質疏松、骨質增生、骨壞死和創(chuàng)傷并發(fā)癥,辯證為腎精不足,風濕病血脈傳導阻滯之腰部酸痛,腿膝酸冷,喜敲喜溫者,常見能健壯身體素質,改進病癥。煎湯服或浸酒服味道微苦,放進大棗或甘草可改進口感。
維護骨質增生。
骨質疏松、骨質增生、骨壞死等均是骨質增生的器質性疾病。川斷、杜仲盡管難以解決骨質增生的這種變病,但能夠大大提高病癥。中醫(yī)學盡管清除不上增生的骨刺,但可根據中醫(yī)針灸、推拿按摩、中藥材、蜂酒、外用等治療方法,減輕部分酸疼,事實上是解決了軟組織的肌肉勞損、發(fā)炎、淤血等問題。要是腰酸腰痛減輕了,患者的目地也就做到了。
對泌尿系統(tǒng)的影響。
川續(xù)斷中藥浸膏、總黃酮及揮發(fā)油對沒懷孕或懷孕小白鼠孑宮皆有明顯的抑止收攏功效。若充足清除其對病人和胎寶寶的毒副作用,川續(xù)斷黃酮有希望變成醫(yī)治早產兒、小產及經痛的靈丹妙藥。
川續(xù)斷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癥3【分類】安神藥
【性味】性微溫;味苦,辛
【歸經】肝;腎經
【形態(tài)】草本植物川續(xù)斷的根
【功效】補肝腎、強筋骨、調血脈、止崩漏。
中藥續(xù)斷為川續(xù)斷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川續(xù)斷的根,始載《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因能“續(xù)折接骨”而得名。主產于大別山、湖北、湖南。秋季采挖,除去根頭及須根,用微火烘至半干,堆置“發(fā)汗”至內部變綠色時,再烘干,以根條粗長,無莖蘆及須根,質柔韌,內灰綠色者為佳。
功效作用
有補肝腎、強筋骨、續(xù)折傷、止崩漏的功效,可用于治療肝腎不足、腰膝酸軟、風濕痹痛、筋傷骨折、崩漏、胎漏、跌撲損傷等病癥。其中酒續(xù)斷多用于風濕痹痛、筋傷骨折、跌撲損傷,鹽續(xù)斷多用于腰膝酸軟。
補肝腎
續(xù)斷有補肝腎,壯筋骨功效,與杜仲同用治療腰肌勞損、骨質疏松、骨質增生、骨壞死和外傷后遺癥,辨證為肝腎不足,風濕血脈阻滯之腰背酸痛,腿膝酸冷,喜敲喜溫者,常用能強壯體質,改善癥狀。煎湯服或浸酒服味苦,放入紅棗或甘草可改善口味。
保護骨質
骨質疏松、骨質增生、骨壞死等均是骨質的器質性病變。川斷、杜仲雖然解決不了骨質的這些病變,但可以明顯改善癥狀。中醫(yī)雖然消除不了增生的骨刺,但可通過針灸、推拿、中藥、藥酒、外敷等治療方法,緩解局部酸痛,實際上是解決了軟組織的勞損、炎癥、瘀血等問題。只要腰酸腰痛緩解了,病人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對生殖系統(tǒng)的影響
川續(xù)斷浸膏、總生物堿及揮發(fā)油對未孕或妊娠小鼠子宮皆有顯著的抑制收縮作用。若充分排除其對患者和胎兒的毒性,川續(xù)斷生物堿有望成為治療早產、流產及痛經的`良藥。
對免疫系統(tǒng)的影響
川續(xù)斷根的熱水提取物中存在著抗補體多糖和具有免疫調節(jié)活性的高分子量活性成分。
促進骨損傷愈合
續(xù)斷水煎液及其總皂甙粗提出物均有明顯的促進骨損傷愈合的作用,機理可能是該藥能促進骨折斷端毛細血管的開放量,改善局部血循環(huán),促進血腫的吸收、機化,促進軟骨細胞增生,加速各型膠原的合成、改善膠原的結構和排列、從量和質兩個方面影響骨折愈合中膠原的合成,促進骨折愈合。
抗菌作用
川續(xù)斷揮發(fā)油(萜類種類較少,酚類化合物種類較多)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較強的抑菌能力,動物實驗表明具有明顯的生理活性。
抗炎作用
實驗表明,續(xù)斷對于一般炎癥及其引起的腫痛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抗衰老作用
動物實驗表明,服用續(xù)斷具有延緩衰老的作用。川續(xù)斷和VE對淀粉樣前體蛋白在神經元的過度表達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并可以改善大鼠學習記憶力。
止血、鎮(zhèn)痛
對癰瘍有排膿、止血、鎮(zhèn)痛、促進組織再生的作用。
治療風濕病
續(xù)斷對于各種風濕病,關節(jié)酸痛,不論是外感,或是內傷,都能使用。只是配伍藥不同。對于類風濕關節(jié)炎、骨關節(jié)炎,川斷并不能止其疼痛,在控制炎癥腫痛的基礎上,早期使用川斷與接骨木,可以保護骨質。
保胎
續(xù)斷還是保胎的重要中藥。
臨床應用
主要用于治療腰腿痛,作用與杜仲、牛膝相似。與杜仲比較,續(xù)斷苦溫,兼能活血,治跌打骨折損傷較常用;而杜仲甘溫,專于溫補,對治療腎虛腰痛和安胎,尤有價值。與牛膝比較,牛膝下行之力較好,續(xù)斷宣補之力較勝。
1、治腰腿痛(腎虛或寒濕型),足膝無力或筋骨拘攣,常以續(xù)斷、杜仲、牛膝等同用,方如續(xù)斷丸。
2、治跌打損傷所致的腰膝或四肢腫痛。在跌打方劑內,加入一味續(xù)斷,能加強鎮(zhèn)痛作用。
3、治月經過多、崩漏而有腰痛、腹痛者,常配艾葉、地榆、當歸、黃芪。
藥用配伍
1、陽痿不舉,遺 精遺尿。該品甘溫助陽,辛溫散寒,用治腎陽不足,下元虛冷,陽痿不舉,遺 精滑泄,遺尿尿頻等癥。常與鹿茸、肉蓯蓉、菟絲子等壯陽起痿之品配伍,如鹿茸續(xù)斷散《雞峰普濟方》;或與遠志、蛇床子、山藥等壯陽益陰,交通心腎之品同用,如遠志丸《外臺秘要》;亦可與龍骨、茯苓等同用,用治滑泄不禁之癥,如鎖精丸《瑞竹堂經驗方》。
2、腰膝酸痛,寒濕痹痛。該品甘溫助陽,辛以散瘀,兼有補益肝腎,強健壯骨,通利血脈之功??膳c萆薢、杜仲、牛膝等同用,用治肝腎不足,腰膝酸痛,如續(xù)斷丹《證治準繩》;亦可與防風、川烏等配伍,用治肝腎不足兼寒濕痹痛,如續(xù)斷丸《和劑局方》。
3、崩漏下血,胎動不安。該品補益肝腎,調理沖任,有固本安胎之功??捎糜诟文I不足,崩漏不血,胎動不安等癥。配伍側柏炭、當歸、艾葉等止血活血,溫經養(yǎng)血之品,用治崩中下血久不止者《永類鈐方》;或以該品與桑寄生、阿膠等配伍,用治滑胎證,如壽胎丸《醫(yī)學衷中參西錄》。
4、跌打損傷,筋傷骨折。該品辛溫破散之性,善能活血祛瘀;甘溫補益之功,又能壯骨強筋,而有續(xù)筋接骨、療傷止痛之能。用治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筋傷骨折。常與桃仁、紅花、穿 山甲、蘇木等配伍同用;或與當歸、木瓜、黃芪等同用,治療腳膝折損愈后失補,筋縮疼痛,如邱祖伸筋丹《賽金丹》。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2g;或入丸、散。外用:搗敷。
續(xù)斷禁忌
《本草經集注》地黃為之使。惡雷丸。
《得配本草》初痢勿用,怒氣郁者禁用。
古籍記載
《本經》主傷寒,補不足,金瘡,癰瘍,折跌,續(xù)筋骨,婦人乳難,久服益氣力。
《別錄》主崩中漏血,金瘡血內漏,止痛,生肌肉,腕傷,惡血,腰痛,關節(jié)緩急。
《藥性論》主絕傷,去諸溫毒,能宣通經脈。
《日華子本草》助氣,調血脈,補五勞七傷,破癥結瘀血,消腫毒,腸風,痔瘺,乳癰,瘰疬,撲損,婦人產前后一切病,面黃虛腫,縮小便,止泄精,尿血,胎漏,子宮冷。
《滇南本草》補肝,強筋骨,走經絡,止經中(筋骨)酸痛,安胎,治婦人白帶,生新血,破瘀血,落死眙,止咳嗽咳血,治赤白便濁。
《滇南本草圖說》治一切無名腫毒,楊梅,天泡諸瘡。
提示
續(xù)斷古籍說法不一,品種甚亂:陶弘景按桐君采藥錄謂,續(xù)斷蔓生,根本黃白有汁,今皆用莖葉,又呼為桑上寄生。又說為接骨樹。高丈余,皮主金瘡。廣州又有續(xù)斷藤。蘇恭謂,今俗用者葉似苧而莖方,根如大薊。蘇頌謂于四棱,似苧麻葉,花紅白色似益母草,根如大薊,謹按范汪方云續(xù)斷即是馬薊,市之貨者亦有數種,少能辨其粗良?!侗静菥V目》謂、、、、、、但自漢以來皆以大薊為續(xù)斷相承久矣。
今人所用以川中來,色赤而瘦,折之有煙塵其者為良焉?!吨袊帉W大辭典》謂系辱形科續(xù)斷的根。
陳仁山藥物生產辨云,續(xù)斷產湖北、名川斷。又一種產廣東名西斷。
現市售續(xù)斷除正文所述兩種外尚有同屬植物大頭續(xù)斷(浙江產苣勝子的根)在個別地區(qū)也作續(xù)斷代用品。此外四川和寧夏個別地區(qū)以唇形科糙蘇的根作續(xù)斷使用。
風濕病指主要侵犯關節(jié)、肌肉、骨骼及關節(jié)周圍的軟組織,如肌腱、韌帶、滑囊、筋膜等部位的疾病。下面是我為大家?guī)淼年P于風濕病的中醫(yī)治療的知識,歡迎閱讀。
風濕病的中醫(yī)治療法則:
1、行痹:以肢體關節(jié)痛無定處,走竄為特點。治法:祛風通絡,散寒除濕。
2、痛痹:以痛有定處而劇烈為特點,得熱痛減,遇寒加重。治法:經散寒,祛風除濕。
3、著痹:關節(jié)疼痛重著,痛有定處,肌膚麻木不仁,屈伸不利。治法:除濕通絡,祛風散寒。
中醫(yī)辨證論治:
(1)古方:
①柴葛解肌湯(《傷寒六書》):柴胡、葛根、甘草、黃芩、羌活、白芷、芍藥、桔梗、石膏。適用于風濕性關節(jié)炎之惡寒發(fā)熱,關節(jié)疼痛,肌肉酸楚,中醫(yī)辨證為風熱在表者。
②羌活勝濕湯(《內外傷辨惑論》):羌活、獨活、藁本、防風、川芎、炙甘草、蔓荊子。適用于風濕性關節(jié)炎之頭痛頭重,腰背重痛,惡寒微熱,中醫(yī)辨證為風濕在表者。
③三痹湯(《婦人良方》):獨活、秦艽、防風、細辛、當歸、芍藥、川芎、干地黃、杜仲、牛膝、黨參、茯苓、甘草、肉桂心、黃芪、續(xù)斷、生姜。適用于風濕性關節(jié)炎日久不愈,腰膝冷痛,手足拘攣,中醫(yī)辨證為風寒濕痹,屬于肝腎兩虧,氣血不足者。
④蠲痹湯(《百一選方》):羌活、姜黃、當歸(酒浸)、黃芪(蜜炙)、赤芍、防風、炙甘草、生姜。適用于風濕性關節(jié)炎關節(jié)游走疼痛,尤以項背、肩肘疼痛為甚,中醫(yī)辨證為風痹者。
⑤宣痹湯(《溫病條辨》):防己、杏仁、連翹、滑石、苡仁、半夏、蠶沙、赤小豆皮、梔子。適用于風濕性關節(jié)炎骨節(jié)煩疼,活動不利,寒戰(zhàn)熱盛,中醫(yī)辨證為濕熱痹者。
⑥加減木防己湯(《溫病條辨》):木防己、石膏、桂枝、苡仁、滑石、通草、杏仁。適用于風濕性關節(jié)炎急性期,關節(jié)紅腫熱痛者。
⑦烏頭湯(《金匱要略》):烏頭、麻黃、黃芪、芍藥、甘草、蜂蜜。適用于風濕性關節(jié)炎關節(jié)劇痛,喜暖惡寒者。
⑧桂枝芍藥知母湯(《金匱要略》):桂枝、芍藥、炙甘草、麻黃、白術、知母、防風、炮附子、生姜。適用于風濕性關節(jié)炎關節(jié)冷痛,按之熱感,或關節(jié)紅腫,但觸之不熱,遇寒痛甚者。
⑨桃紅飲(《類證治裁》):桃仁、紅花、川芎、歸尾、威靈仙。適用于風濕性關節(jié)炎關節(jié)疼痛,痛有定處,腫脹難消,活動不利者。
⑩身痛逐瘀湯(《醫(yī)林改錯》):秦艽、川芎、桃仁、紅花、甘草、羌活、沒藥、香附、五靈脂、牛膝、地龍、當歸。適用于風濕性關節(jié)炎痛有定處如針刺,肌膚青紫,舌紫脈澀者。
(2)經驗方:
經驗方1:雙花、蒲公英、生石膏、龍膽草、土茯苓、虎杖、生地、木通、赤芍、桃仁、蟬衣、炙水蛭、烏梅、甘草,嫩桑枝或鮮蘆根適量煮湯代水。適用于急性風濕熱關節(jié)紅腫疼痛,惡寒發(fā)熱,皮膚結節(jié)紅斑者。黃柏、黃精、鱉甲、秦艽、木瓜、防己、絲瓜絡、威靈仙、青蒿、忍冬藤、雞血藤、夜交藤、地龍、五味子、嫩桑枝或鮮蘆根適量煮湯代水。適用于急性風濕熱高熱已退,關節(jié)紅腫漸消,但仍有低熱,口干,關節(jié)疼痛者。黃芪、黃精、雞血藤、丹參、青蒿、千年健、龜板膠、地龍、桂枝、白蔻、雞內金、土元、枸杞、桂圓、茉莉花、夏枯草。適用于急性風濕熱恢復期。
經驗方2:防風、桂枝、白芍、當歸、羌活、獨活、白術、苡仁、細辛、黃芪。適用于慢性風濕性關節(jié)炎屬風寒濕痹者。
經驗方3:桂枝、雞血藤、制川草烏、白芍、當歸、黃芪、防風、炙甘草。治療慢性風濕性關節(jié)炎,在本方的基礎上根據風寒濕的偏重及關節(jié)疼痛的部位對癥加減。
經驗方4:苡仁、牛膝、蒼術、木瓜、香附、防己、當歸、乳香、沒藥、桃仁、紅花、地龍、桂枝、蘇梗、烏藥、秦艽、川芎、甘草。水煎煮酒送服。治療風濕性關節(jié)炎關節(jié)疼痛,經久不愈者。
熏洗療法:
熏洗療法是將中藥煎煮后,乘熱對患部熏蒸或浸泡,使藥性從毛孔直入病所。有祛風散寒,舒筋活絡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療風寒濕痹?,F介紹幾種常用的配方。
①海桐皮、桂枝、海風藤、路路通、寬筋藤、兩面針各30g,水煎,每日1次,每次20分鐘,連續(xù)使用1個月。
②川、草烏各20g、白芷50g、羌活、獨活各50g、細辛10g、川芎、桂枝各30g、威靈仙、伸筋草、透骨草各60g,水煎,每日2~3次,每次15分鐘,5~10天為一療程。
③艾葉、紅花各9g、透骨草30g、花椒6g、水煎。每日1~2次。
④土鱉蟲12g、蘇木30g、大戟6g、尋骨風20g、水煎。每日1~2次。
⑤桑枝、柳枝、榆枝、桃枝各70cm,熬水熏洗患處,每日2~3次。
⑥透骨草、追地風、千年健各30g,熬水熏洗患處,每日2次。
續(xù)斷
(《本經》)
【異名】龍豆,屬折(《本經》),接骨、南草(《別錄》),接骨草(《衛(wèi)生易簡方》),川斷(《臨證指南》)。
【來源】為川續(xù)斷種植物川續(xù)斷或續(xù)斷的根。
【植物形態(tài)】①川續(xù)斷(《綱目》),又名:鼓捶草、和尚頭(《滇南本草》),滋油菜、六汗。
多年生草本,高60~90厘米。根長錐形,主根明顯,或數條并生,外皮黃褐色,具細長須根。莖直立,多分枝,具棱和淺槽,生細柔毛,棱上疏生刺毛。葉對生;基生葉有長柄,葉片羽狀深裂,先端裂片較大,葉端慚尖,邊緣有粗鋸齒;莖生葉多為3裂,中央裂片最大,橢圓形至卵狀披針形,長11~13厘米,寬4~6厘米,兩側裂片較小,邊緣有粗鋸齒,兩面被白色貼伏柔毛;莖梢的葉3裂或全緣,具短柄,毛較少?;ㄐ?,多數,成球形頭狀花序;總苞片數枚,狹披針形,每花外有一苞片,闊倒卵形;副萼具4鈍齒,密生柔毛;萼淺盤狀具4齒,略呈卵狀三角形;花冠白色或淺黃色,具4枚較深的裂片,花冠管基部漸狹,外側密被下向的長柔毛;雄蕊4,著生于花冠管之上部,花絲細長,伸出花冠外;雌蕊1,柱頭短桿狀而扁。瘦果橢圓楔形,通常外被萼片,有明顯4棱,淡褐色?;ㄆ?~9月。果期9~10月。
野生于山野及路旁。主要分布于四川、湖北、湖南、云南、西藏等地。
②續(xù)斷,又名:小血轉。
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莖直立,具棱和淺槽,密被白色柔毛,棱上有較粗糙的刺毛。葉對生;基生葉有長柄,多為羽狀深裂或3裂,偶有完整不裂者;莖生葉多為3~5羽狀分裂,中央裂片最大,橢圓形至橢圓狀廣卵形,長8~16厘米,寬3~8厘米,先端漸尖,基都楔形,兩側裂片較小,基部下側延成翼狀;莖梢的葉較小,3裂,中央裂片披針形,兩側裂片較小,線形;邊緣有粗鋸齒,兩面密被白色貼伏的柔毛,背面葉脈上常有刺毛。頭狀花序球形或廣橢圓形;總苞片數枚,線形,每花外有一倒卵形苞片,先端突尖呈粗刺狀,邊緣有綠色針刺毛;副萼密生柔毛;花萼淺盤狀,具4齒,密被細柔毛;花冠紅紫色,4淺裂,裂片卵圓形;雄蕊4,著生于花冠管的上部,微伸出或不伸出于花冠外;雌蕊1,子房下位,花柱細長。瘦果楔狀長圓形,長5~6毫米,具4棱,淡褐色,花萼宿存。花期8~9月。果期9~10月。
生于山坡草地,土填較濕處或溪溝旁,陽坡草地亦有生長。分布河北、安徽、江蘇、浙扛、福建、廣西、江西、山西、貴州、陜西等地。
【采集】8~10月采挖,洗凈泥沙,除去根頭、尾梢及細根,陰干或炕干。
【藥材】干燥根呈長圓柱形,向下漸細,或稍彎曲,長7~10厘米,直徑1~1.5厘米。表面灰褐色或黃褐色,有扭曲的縱皺及淺溝紋,皮孔橫裂,并有少數根痕。質硬而脆,易折斷。斷面不平坦,微帶角質性,皮部褐色,寬度約為木部的一半,形成層略呈紅棕色,本部淡褐色或灰綠色。維管束呈放射狀排列,微顯暗綠色。氣微香,味苦甜而澀。以粗肥、質堅、易折斷、外色黃褐、內色灰綠者為佳。
主產湖北、四川、湖南、貴州。陜西、云南、江西、廣東等地亦產。
【化學成分】川續(xù)斷根含生物堿、揮發(fā)油,續(xù)斷根含續(xù)斷堿及揮發(fā)油。
【炮制】續(xù)斷:洗凈泥沙,除去殘留根頭,潤透后切片曬干,篩去屑。炒續(xù)斷:取續(xù)斷片入鍋內以文火炒至微焦為度。鹽續(xù)斷:取續(xù)斷片入鍋內,加入鹽水拌炒至干透為度。(每續(xù)斷片100斤。用食鹽2斤,加開水適量化水)酒續(xù)斷:取續(xù)斷片用酒拌勻吸干,入鍋內以文火炒干為度。(每續(xù)斷片100斤,用黃酒20斤)
【性味】苦辛,微溫。
①《本經》:"味苦,微溫。"
②《滇南本草》:"性溫,微苦微酸。"
③《本草經疏》:"苦甘辛,微溫,無毒。"
【歸經】入肝、腎經。
①《滇南本草》:"入肝。"
②《雷公炮制藥性解》:"入肝、腎二經。"
【功用主治】補肝腎,續(xù)筋骨,調血脈。治腰背酸痛,足膝無力,胎漏,崩漏,帶下,遺精,跌打損傷,金瘡,痔漏,癰疽瘡腫。
①《本經》:"主傷寒,補不足,金瘡,癰瘍,折跌,續(xù)筋骨,婦人乳難,久服益氣力。"
②《別錄》:"主崩中漏血,金瘡血內漏,止痛,生肌肉,腕傷,惡血,腰痛,關節(jié)緩急。"
③《藥性論》:"主絕傷,去諸溫毒,能宣通經脈。"
④《日華子本草》:"助氣,調血脈,補五勞七傷,破癥結瘀血,消腫毒,腸風,痔瘺,乳癰,瘰疬,撲損,婦人產前后一切病,面黃虛腫,縮小便,止泄精,尿血,胎漏,子宮冷。"
⑤《滇南本草》:"補肝,強筋骨,走經絡,止經中(筋骨)酸痛,安胎,治婦人白帶,生新血,破瘀血,落死眙,止咳嗽咳血,治赤白便濁。"
⑥《滇南本草圖說》:"治一切無名腫毒,楊梅,天泡諸瘡。"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2~4錢;或入丸、散。外用:搗敷。
【宜忌】①《本草經集注》:"地黃為之使。惡雷丸。"
②《得配本草》:"初痢勿用,怒氣郁者禁用。"
【選方】①治腰痛并腳酸腿軟:續(xù)斷二兩,破故紙、牛膝、木瓜、萆薢;杜仲各一兩。上為細末,煉蜜為丸桐子大。空心無灰酒下五、六十丸。(《扶壽精方》續(xù)斷丸)
②治老人風冷,轉筋骨痛:續(xù)斷、牛膝(去蘆,酒浸)。上為細末,溫酒調下二錢,食前服。(《魏氏家藏方》續(xù)斷散)
③治妊娠胎動兩三月墮:川續(xù)斷(酒浸)、杜仲(姜汁炒去絲)各二兩。為末,棗肉煮烊,杵和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飲下。(《綱目》)
④治滑胎:菟絲子四兩(炒,燉),桑寄生二兩,川續(xù)斷二兩,真阿膠二兩。上藥將前三味軋細,水化阿膠和為丸一分重(干足一分)。每服二十丸,開水送下,日再服。(《醫(yī)學衷中參西錄》壽胎丸)
⑤治打撲傷損,閃肭骨節(jié):接骨草搗爛盫之。(《衛(wèi)生易簡方》)
⑥治產后血運,心腹鞕,乍寒乍熱:續(xù)斷三兩,粗搗篩,每服二錢匕,以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圣濟總錄》續(xù)斷湯)
⑦治乳汁不行:川續(xù)斷五錢,當歸、川芎各一錢五分,麻黃、川山甲(火煅)各二錢,天花粉三錢。水二大碗,煎八分,食后服。(《本草匯言》)
⑧治乳癰初起可消,久患可愈:川續(xù)斷八兩(酒浸,炒),蒲公英四兩(日干,炒)。俱為末,每早晚,各服三錢,白湯調下。(《本草匯言》)
⑨治水腫:續(xù)斷根,燉豬腰子食。(《湖南藥物志》)
【名家論述】①《本草匯言》:"續(xù)斷,補續(xù)血脈之藥也。大抵所斷之血脈非此不續(xù),所傷之筋骨非此不養(yǎng),所滯之關節(jié)非此不利,所損之眙孕非此不安,久服常服,能益氣力,有補傷生血之效,補而不滯,行而不泄,故女科、外科取用恒多也。"
②《本草正》:"續(xù)斷,用其苦澀。其味苦而重,故能入血分,調血脈,消腫毒、乳癰、瘰疬、痔痿,治金損跌傷,續(xù)筋骨血脈;其味澀,故能治吐血、衄血、崩淋、胎漏、便血、尿血,調血痢,縮小便,止遺精帶濁。佐之以甘,如甘草、地黃、人參、山藥之類,其效尤捷。"
③《藥品化義》:"續(xù)斷,苦養(yǎng)血脈,辛養(yǎng)皮毛,善理血脈傷損,接續(xù)筋骨斷折,故各續(xù)斷。外消乳癰、瘰疬,內清痔漏、腸紅,以其氣和味清,胎產調經,最為穩(wěn)當。且苦能堅腎,辛能潤腎,可療小便頻數,精滑夢遺,腰背酸疼,足膝無力,此皆腎經癥也。若同紫菀用之,調血潤燥,治血枯便閉,大能宣通血氣而不走泄。"
④《本草求真》:"續(xù)斷,實疏通氣血筋骨第一藥也。第因氣薄而見精脫、胎動、溺血、失血等癥,則又深忌,以性下流者故耳。功與地黃、牛膝、杜仲、巴戟相等,但有溫補細微之別,不可不知。"
⑤《本草正義》:"續(xù)斷,通行百脈,能續(xù)絕傷而調氣血,《本經》謂其主傷寒,補不足,極言其通調經脈之功。惟傷寒之寒字,殊不可解,疑當作中,然舊本皆作傷寒,惟石頑《逢原》則竟作傷中,蓋亦石頑改之,未必其所見舊本之果作傷中也。其治金瘡癰瘍,止痛生肌肉,及折跌腕傷,惡血,續(xù)筋骨,主腰痛,關節(jié)緩急等證,無一非活血通絡之功效。婦人乳難,則以乳子之時言之。即產后諸病,續(xù)斷行血而能和血。故通治產后及崩漏也。"又:"續(xù)斷,其氣溫和,氣味俱厚,故兼入氣血,能宣行百脈,通利關節(jié),凡經絡筋骨血脈諸病,無不主之,而通痹起痿,尤有特長。又其味苦而澀,能行能止,則療崩漏、帶下、血痢、淋濁,而女科之胎產經帶,奇經八脈諸病,及傷科腕閃跌仆諸證,外瘍癰腫潰腐,支節(jié)酸疼,屈伸不利等病,類皆賴以成功,其效甚宏,其用頗廣,加以呈功頗捷,而性又柔和,無燥烈剛暴之弊。"
提醒您:續(xù)斷 此中草藥來源于網絡,使用前請遵醫(yī)囑。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3534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風濕湯
下一篇: 風濕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