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 : 人參1兩,熟地1兩,山茱萸1兩,白術(shù)5錢,麥冬5錢,甘草1錢,丹皮3錢。
功能主治 : 補氣攝血,補精止血。主婦人因行房癲狂,氣脫精泄火熾,遂至小產(chǎn),血崩不止。
用法用量 : 水煎服。
摘錄 : 《辨證錄》卷十二
目錄1拼音2英文參考3固澀劑的定義4固澀劑的適應(yīng)證5固澀劑的使用注意6固澀劑的分類 6.1固表止汗劑6.2斂肺止咳劑6.3澀腸止脫劑6.4澀精止遺劑6.5固崩止帶劑 7參考資料 1拼音 gù sè jì
2英文參考 astringent formula [中醫(yī)藥學(xué)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yī)藥學(xué)名詞(2004)]
3固澀劑的定義 固澀劑(astringent formula[1])是指以固澀藥為主配伍組成,具有收斂固澀作用,治療氣、血、精、津液耗散滑脫等證方劑的統(tǒng)稱[2][1]。分固表止汗劑、斂肺止咳劑、澀腸固脫劑、澀精止遺劑、固崩止帶劑等[1]。
4固澀劑的適應(yīng)證 固澀劑適用于臟腑功能失調(diào),正氣虧虛所致的氣、血、精、津耗散滑脫之證[2]。氣、血、精、津是營養(yǎng)人體的寶貴物質(zhì),一旦滑脫不禁,散失不收,輕則有礙健康,重則可危及生命,因此,必須采用收斂固澀的方法進行治療[2]。由于發(fā)病原因、發(fā)病部位和散失物質(zhì)的不同,其臨床表現(xiàn)常見自汗、盜汗、久咳不止、久瀉久痢、遺精滑泄、小便失禁、崩漏帶下等,所以,固澀劑分為固表止汗、斂肺止咳、澀腸固脫、澀精止遺、固崩止帶5類[2]。
5固澀劑的使用注意 固澀劑治療正氣內(nèi)虛、耗散滑脫之證,故在運用時應(yīng)根據(jù)氣、血、津液、精的耗散程度不同和物質(zhì)不同,需配伍相應(yīng)的補益藥,使之標本兼顧[2]。若元氣大虛,亡陽欲脫之證,不是單純的固澀劑所能治療的,急需大劑量人參、附子之類回陽固脫[2]。本劑為正虛無邪者設(shè)立,若邪實未去,使用固澀劑,有“閉門留寇之弊”,常轉(zhuǎn)生他病[2]。
6固澀劑的分類
代表方完帶湯、固沖湯、固經(jīng)丸、易黃湯均有固崩止帶的作用,用于婦女崩漏不止、帶下淋漓不凈等證[2]。其中完帶湯以補脾疏肝、化濕止帶為法,主治因脾虛肝郁而致的濕濁帶下證;固沖湯急治其標,以固沖攝血為主,健脾益氣為輔,主治因脾腎兩虛不固,沖脈滑脫所致崩漏;固經(jīng)丸以滋陰清熱、固經(jīng)止血為法,主治因肝腎陰虛,相火熾盛所致月經(jīng)過多或崩漏;易黃湯以固腎清熱、祛濕止帶為法,主治腎虛濕熱帶下證[2]。
表131?常用固澀劑的比較(出自《方劑一本通》)
分類
常用方劑
藥物配伍
功用
主治
斂汗固表
澀精止遺
澀腸固脫
收斂止帶
牡蠣散
金鎖固精丸
四神丸
清帶湯
牡蠣為君,黃芪為臣
蒺藜為君,芡蓮為臣
補骨脂為君,吳萸為臣
龍牡為君,山藥為臣
固表斂汗
固腎澀精
溫腎暖脾止瀉
健脾收斂止帶
表虛自汗
腎虛精關(guān)不固
脾腎虛寒泄瀉
脾腎不足帶下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3561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固氣收涎湯
下一篇: 固氣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