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口舌干焦。
用法用量 : 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1盞,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濟總錄》卷一一七
功能主治 : 腫及支滿澼飲。
用法用量 : 上(口父)咀。以水5升,煮取1升6合,分4服,空心服。以快下為度。
注意 : 忌海藻、菘菜。
各家論述 : 《千金方衍義》:此即十棗湯加用甘草之相反,激發(fā)大戟、芫花逐飲之性,更加蕘花以佐芫花之破積,大黃、黃芩以佐大戟而攻懸飲堅澼也。
摘錄 : 《千金》卷十八
功能主治 : 冷氣心痛。
用法用量 : 以水2盞,煎5-6沸,去滓熱服。未愈,再作服。
摘錄 : 《圣濟總錄》卷五十六
制法 : 上切。
功能主治 : 骨極,腎實熱,病則面色黑,隱曲膀胱不通,大便壅塞,四肢滿急。
用法用量 : 以水5升,煮取1升6合,后下芒消,分為4服。
注意 : 忌海藻、菘菜。
摘錄 : 《外臺》卷十六引《刪繁方》
月子紅棗茶的做法
材料:黨參1根,大紅棗十幾顆,枸杞子三錢
做法:黨參、紅棗、枸杞子用大鍋煲水,煲大約一個小時多,煲成暗紅色有很濃的紅棗味即可
功效
1、健脾益胃:脾胃虛弱,腹瀉,倦怠無力的人,每日吃紅棗七顆,或與黨參,白術(shù)共用,能補中益氣,健脾胃,達到增加食欲,止瀉的功效;紅棗和生姜,半夏同用,可治療飲食不慎所引起的胃炎如胃脹,嘔吐等癥狀。
2、補氣養(yǎng)血:紅棗為補養(yǎng)佳品,食療藥膳中常加入紅棗補養(yǎng)身體,滋潤氣血。臺大免疫學孫安迪博士大力提倡平時多吃紅棗,黃芪,枸杞,能提升身體的元氣,增強免疫力。
3、養(yǎng)血安神:女性躁郁癥,哭泣不安,心神不寧等,用紅棗和甘草,小麥同用〈甘麥大棗湯〉,可起到養(yǎng)血安神,疏肝解郁的功效。
4、緩和藥性:紅棗常被用於藥性劇烈的藥方中,以減少烈性藥的副作用,并保護正氣.如:「十棗湯」中,用大棗緩解甘遂,大戟,蕪花等瀉藥的毒性,保護脾胃不受傷。
紅棗是補氣養(yǎng)血的圣品,同時又物美價廉,民眾無需買坊間昂貴的補品,善用紅棗即可達到養(yǎng)生保健的功效。
月子期間的飲食是非常重要的,上面就是對月子紅棗茶的做法是怎樣的介紹,通過了解之后我們知道月子紅棗茶做法是非常的簡單,而且還有很好的補血功效,對身體又沒有任何傷害,而且紅棗的營養(yǎng)價值也是比較豐富的。
目錄1拼音2英文參考3概述4《備急千金要方》卷八方之大棗湯 4.1處方4.2制法4.3大棗湯的用法用量4.4功能主治4.5用藥禁忌4.6各家論述 5《圣濟總錄》卷一七二方之大棗湯 5.1處方5.2制法5.3功能主治5.4大棗湯的用法用量5.5摘錄 6《陳素庵婦科補解》卷三方之大棗湯 6.1處方6.2功能主治6.3各家論述6.4摘錄 7《外臺秘要》卷六引《刪繁方》之大棗湯 7.1大棗湯的別名7.2處方7.3制法7.4功能主治7.5大棗湯的用法用量7.6摘錄 8《普濟本事方》卷四方之大棗湯 8.1處方8.2功能主治8.3大棗湯的用法用量8.4各家論述8.5摘錄 9《醫(yī)心方》卷二十一引《小品方》之大棗湯 9.1方名9.2組成9.3主治9.4大棗湯的用法用量 10《千金翼方》卷十八方之大棗湯 10.1方名10.2組成10.3主治10.4大棗湯的用法用量 11《圣濟總錄》卷四十一方之大棗湯 11.1方名11.2組成11.3主治11.4大棗湯的用法用量11.5制備方法 12參考資料附:1古籍中的大棗湯 1拼音 dà zǎo tāng
2英文參考 Ziziphi Jujubae Decoction [湘雅醫(yī)學專業(yè)詞典]
3概述 大棗湯為方劑名,其同名方劑約有八首。
4《備急千金要方》卷八方之大棗湯
大棗15枚 黃耆12克 附子6克 生姜6克 麻黃6克 甘草3克
用水700毫升,煮取300毫升,每服100毫升、一日三次。
5《圣濟總錄》卷一七二方之大棗湯
6《陳素庵婦科補解》卷三方之大棗湯
7《外臺秘要》卷六引《刪繁方》之大棗湯
8《普濟本事方》卷四方之大棗湯
9《醫(yī)心方》卷二十一引《小品方》之大棗湯
10《千金翼方》卷十八方之大棗湯
11《圣濟總錄》卷四十一方之大棗湯
甘麥大棗湯的做法:
原料:甘草10克,小麥30克,大棗50克。
先將小麥洗凈,漂往浮末,然后用凈水約800毫升,煮上述三味藥,用小火慢慢熬,煮沸后煎至400毫升左右,去渣,分幾次飲湯,最后吃掉大棗即可。
三藥合用,甘潤平補,養(yǎng)心調(diào)肝,使心氣充,陰液足,肝氣和,則臟躁諸癥自可解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3588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干棗杏仁丸
下一篇: 干棗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