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主治 : 治喉癬。咽嗌千燥,初覺時癢,次生苔蘚,色暗不紅,燥裂疼痛,時吐臭涎,妨礙飲食。
用法用量 : 上藥加苦竹葉20片,用水400毫升,煎取320毫升,饑時服。
摘錄 : 《醫(yī)宗金鑒》卷六十六
處方 : 貝母(去心)3錢,鼠粘子(酒炒,研)2錢,玄參2錢5分,射干2錢(不辣者是),甘草2錢5分,栝樓根2錢,懷生地3錢,白僵蠶1錢(略炒,研),連翹2錢,竹葉20片。
功能主治 : 喉癬內熱,咽嗌暗紅,痛癢而燥,次生苔癬,甚則有小孔如蟻蛀,時吐臭涎,妨礙飲食。喉癬內熱。咽嗌干燥,初覺時癢,次生苔癬,色暗木紅,燥裂疼痛,時吐臭涎,妨礙飲食。胃火上炎灼肺,喉間生紅絲如哥窯紋,又如秋海棠葉背,干燥而癢,久則爛開;有小孔如蟻蛀,名天白蟻。喉內紅色,暗而不鮮,于暗紅色中,現(xiàn)出白色,疼痛而癢。
用法用量 : 廣筆牛子湯(《喉科種?!肪砦澹??!督痂b》本方用法:服湯同時,未潰吹礬精散,已潰吹清涼散。
注意 : 患者清心寡欲,戒厚味發(fā)物。
摘錄 : 方出《廣筆記》卷三,名見《金鑒》卷六十六
廣筆鼠粘湯
【來源】《醫(yī)宗金鑒,卷六十六。
【組成】生地黃浙貝母(去心,研)各9克元參甘草(生)各7.5克鼠粘子(酒炒,研)花粉射干連翹(去心)各6克白僵蠶(燒,研)3克
【用法】上藥加苦竹葉20片,用水400毫升,煎取320毫升,饑時服。
【主治】喉癬。咽嗌千燥,初覺時癢,次生苔蘚,色暗不紅,燥裂疼痛,時吐臭涎,妨礙飲食。
提醒您:廣筆鼠粘湯 此中草藥名方來源于網絡,使用前請遵醫(yī)囑。
小家鼠,體長60~90毫米,體重7~20克,尾與體長相當或略短于體長。頭較小,吻短,耳圓形,明顯地露出毛被外。上門齒后緣有一極顯著的月形缺刻,為其主要特征。毛色隨季節(jié)與棲息環(huán)境而異。體背呈現(xiàn)棕灰色、灰褐色或暗褐色,毛基部黑色。腹面毛白色、灰白色或灰黃色。尾兩色,背面為黑褐色,腹面為沙黃色。四足的背面呈暗色或污白色。
中文學名: 小家鼠
拉丁學名: Mus musculus Linnaeus
別稱: 鼷鼠、小鼠、小耗子、米鼠仔
界: 動物界
目: 嚙齒目
科: 鼠科
分布區(qū)域: 棲息環(huán)境非常廣泛,凡是有人居住的地方,都有小家鼠的蹤跡。
分布很廣,遍及全國各地,是家棲鼠中發(fā)生量僅次于褐家鼠的一種優(yōu)勢鼠種。種群數量大,破壞性較強。
編輯本段形體特征
家鼠的一種,身體小,不到褐家鼠的一半大,吻部尖而長,耳朵較大,尾巴細長,全身灰黑色或灰褐色。是傳播鼠疫的媒介。也叫鼷鼠。
編輯本段活動習性
小家鼠是人類伴生種,棲息環(huán)境非常廣泛,凡是有人居住的地方,都有小家鼠的蹤跡。住房、廚房、倉庫等各種建筑物、衣箱、廚柜、打谷場、荒地、草原等都是小家鼠的棲息處。小家鼠具有遷移習性,每年3~4月份天氣變暖,開始春播時,從住房、庫房等處遷往農田,秋季集中于作物成熟的農田中。作物收獲后,它們隨之也轉移到打谷場、糧草垛下,后又隨糧食入庫而進入住房和倉庫。最喜食各種糧食和油料種子,初春也啃食麥苗、樹皮、蔬菜等,在蘋果貯藏庫,晝伏夜出,到處亂竄,對塑料袋小包裝、紙箱等破壞性較大。 小家鼠晝夜活動,但以夜間活動為主,尤其在晨昏活動最頻繁,形成兩個明顯的活動高峰。
編輯本段繁殖
該鼠繁殖力很強,一年四季都能繁殖,以春、秋兩季繁殖率較高,冬季低。孕期20天左右,一年可產仔6~8胎,每胎4~7只。初生鼠于當年可達到性成熟并參與繁殖。
編輯本段危害
小家鼠危害所有農作物,盜食糧食。主要危害期為作物收獲季節(jié)。危害時一般不咬斷植株,只盜食谷穗,受害株很少倒伏。而在居民區(qū)內的危害很大,無孔不入,往往嚙咬衣服、食品、家具、書籍,其他家用物品均可遭其破壞和污染。同時大量出入于人類的住所,可傳播某些自然疫源性疾病。
編輯本段防治
小家鼠(Mus musculus)的特殊性不在于形態(tài)上,而指的是其生態(tài)適應性甚強,一般滅鼠方法難以湊效。其生態(tài)適應甚強主要表現(xiàn)在:雜食;運動方式多樣化,能跑、跳、攀登;造巢條件不高,在墻洞、壁縫中可棲息,在衣被、家具、雜物及草堆中也可營巢繁殖;活動規(guī)律和節(jié)奏可隨環(huán)境條件而很快地改變;雖嗜溫,但化學調溫能力甚強,對較低溫度也能耐受等。此外,其攝食行為是間歇性的,每次取食量很少,給毒餌滅鼠帶來一定困難。 它體型雖小,但危害較大,尤其是與其同域的黃胸鼠、褐家鼠被大量毒殺后,數量明顯上升,危害尤為突出。 由于小家鼠較是特殊的種類,滅鼠時也要有特殊要求?,F(xiàn)據幾年來有關的研究結果與實踐經驗作一綜合報道。
環(huán)境防制
因小家鼠棲息條件不高,很小的縫隙里即能棲居,少量食物即能維持生命,因此,生態(tài)學滅鼠措施對它的影響較大,但工作必須細致、深入,諸如做到室內無洞,無縫隙,經常清除雜物,整理抽屜、書柜等;否則,它仍能維持一定的數量。
器械滅鼠
小家鼠型小體輕,對所用捕鼠工具的靈敏度一定要高,鼠夾用小號,布放地點之間小于2m;用鼠籠時籠網眼要小。群眾使用的碗扣、壇陷等方法效果也好;用粘鼠膠或粘蠅紙捕捉,安全有效。
毒餌殺滅
多種毒鼠藥均可用于滅小家鼠。但根據它對毒物的耐藥力稍大而每次取食量小的特點,各種毒鼠藥的使用濃度應比殺滅褐家鼠要高,但每堆投餌量可減少一半。一般滅鼠藥餌用0.5~1.0g,敵鼠鈉鹽等3~5g。誘餌以各種種子為佳,少用水份多的瓜果蔬菜。投餌應本著多堆少量的原則。堆間距離最好為2m,一般不要超過3m,投餌應盡量普遍。據近10年來的研究,以下幾種藥物及誘餌滅小家鼠效果較滿意: (1)0.005%殺鼠隆及0.005%鼠得克小麥片毒餌(即用兩種藥物0.1%母粉,按比例加入小麥片及1%花生油,分別配制),布放于毒餌盒內,每日檢查補充毒餌,連投21d左右,結果14d時完全控制了其為害〔1〕。 (2)0.005%溴敵隆毒餌(玉米粉等加工制成)回合式投餌(即第1次投餌后6~7d再投),滅鼠率為97.12%~100%〔2〕。 (3)0.01%溴敵隆大米餌一次投餌,滅鼠效果為88.89%〔3〕。 (4)3%馬錢子毒餌(馬錢子粉碎,80目過篩,按所需濃度加玉米粉、植物油、調味品,用成形機制成直徑約0.3cm,長約1.5cm的圓條形,晾干即成),室內2堆/15m2,室外1堆/5m,每堆30g,連續(xù)5d,滅鼠率為91%~97.68%〔4〕。 (5)2%滅鼠優(yōu)毒餌(制法及投餌同上),滅鼠率為92%~96.88%〔4〕。 (6)0.3%溴代毒鼠磷大米毒餌(藥物浙江產,先用95%酒精溶解原藥,加入大米中,攪拌均勻,加少量食用紅色素作為警戒色,加2%食糖即成),麥地等鼠多地方每5m布1堆,每堆5~10g,3d內獲死鼠274只,小家鼠占68.61%〔5〕。 (7)0.015%敵溴靈(Dixiulin)碎肉面團餌在福建蒲美鄉(xiāng)居民區(qū)試驗,滅褐家鼠和小家鼠效果為88.87%〔6〕。 (8)0.5%溴毒鼠磷(原藥為遼寧省化工研究院生產,下同)小麥毒餌(3%~5%,花生油及醫(yī)用酒精為增食劑,下同),采用一次投毒或兩次(間隔10d)投毒法,滅鼠率為87%~100%〔7〕。 (9)0.3%氯毒鼠磷小麥毒餌、0.5%氯毒鼠磷小麥毒餌、0.3%氯毒鼠磷面團毒餌(70%玉米面、30%面粉、5%白糖),滅效分別為92.18%、94.49%、99.13%〔7〕。 (10)Rowe等(1978)在Sussex農場的糧庫、飼料房和牲口棚,用0.005%殺它仗(Flucoumafen)毒餌(藥物與燕麥片90%,面粉5%,谷油5%,充分混合制成),在地面和頂棚的四周1~2m放1個餌 盒,每盒20~30g,每星期2~5檢查補充,直到鼠不再取食為止。10個現(xiàn)場觀察總滅效為97.2%,并認為殺它仗對小家鼠高效,0.005%為最適濃度〔8〕。
磷化鋅配制的毒餌
此外,用磷化鋅配制的毒餌,或于冬季在僅有小家鼠分布的地方使用殺鼠糖(氯醛糖),對殺滅小家鼠亦有效果。Rowe報道(1974),用金絲雀籽(Whole canariensis)作基餌配制維生素D2毒餌,進行防制小家鼠的現(xiàn)場試驗,獲得理想效果。
毒水滅鼠
據大連衛(wèi)生檢疫所等試驗(1988),用瓶裝0.05%敵鼠鈉毒水布于以小家鼠為優(yōu)勢種的北市倉儲公司(貨場占地面積6萬m2)滅鼠,結果投毒水18h后即發(fā)現(xiàn)8只小家鼠鼠尸,21d內撿到鼠尸370只(小家鼠占82.44%,褐家鼠占17.56%);粉跡及鼠夾兩法調查,平均滅鼠率為99.54%。具體做法是:敵鼠鈉用醫(yī)用酒精溶解,用量按0.5g敵鼠鈉原藥加30ml計(10kg毒水含300ml酒精),加1%糖精或5%食用糖,將85ml毒水倒入罐頭瓶中備用;將瓶布于鼠活動場所,瓶口朝外躺放用木板或石塊固定,防止?jié)L動;要實施飽和投放毒水,時間不少于18d〔9〕。 由于小家鼠的取食具有時斷時續(xù)和取食場所不固定的特點,同時其耐藥力特強和取食量又小,因此,應用化學滅鼠防治小家鼠時,因提高毒餌的濃度,并遵循小堆多放,且盡量遍布它可能活動的每個角落。棲息于缺水環(huán)境下時,可使用毒水的方法。其它如毒粉、毒糊的方法也可局部使用。在有條件的地方(如輪船、火車、倉庫等),使用煙劑或熏蒸劑,效果往往更好。 其它防除小家鼠的方法有:
翻草堆
小家鼠秋季多聚集在稻草堆下,可翻開草堆捕殺。
機械性捕殺
一般捕鼠工具都適用,用捕鼠籠時網孔不能太大。 將室內小家鼠能夠隱蔽的縫隙皆予堵塞;室內柜子、箱子也予墊高,并使其離墻有一段距離,家具、櫥柜、糧倉等關嚴,不留縫隙。戶外的草堆墊高。小家鼠便無處藏蔽,而易于發(fā)現(xiàn)和消滅。農田應鏟除不必要的雜草。
編輯本段相關歷史事件
截至2005年12月,捕鼠211只,主要為小家鼠、褐家鼠、黃胸鼠、黃毛鼠等。 2004年在我所宿舍及辦公樓,投放10 公斤蠟塊,5天后檢查,發(fā)現(xiàn)死了不少小家鼠,并經 觀察老鼠活動大大減少。 據2003年調查,油葵(葵花料作物田主要發(fā)生的鼠種有倉鼠、小家鼠和花鼠;玉米田、谷子田、稻田發(fā)生的鼠種有褐家鼠、小家鼠與黑線姬鼠;馬鈴薯田、蘿卜田發(fā)生的主要是鼢鼠;果園主要發(fā)生的是花鼠;農牧交錯區(qū)主要有鼢鼠與黃鼠。 2002年6月14日發(fā)現(xiàn)一巢中有小家鼠(Musmusculus)兩只,大沙鼠(Rhombomysopimus)一只,后者被取食僅剩兩后肢及尾部;2002年6月12~13日對另一巢觀察成鳥帶回巢的獵物,第一天上午捕獲小五趾跳鼠(Allactagaelater)一只,下午捕獲大沙鼠一只,第二天上午捕獲小家鼠一只。 1979~2002年累計捕獲鼠形動物21478只,居民區(qū)室內捕獲鼠數僅占總數的10.40%,褐家鼠為明顯優(yōu)勢種占63.50%,其次為小家鼠、黃胸鼠,分別占22.90%、13.30%。 1999年HFRS疫點(區(qū))滅鼠前鼠密度為2.33%,其中褐家鼠占78.57%,其余為小家鼠;滅鼠后密度為0。 到1999年,褐家鼠構成比排位仍居榜首,但小家鼠已與黃胸鼠持平。 1991~1999年小家鼠和褐家鼠為室內主要傳染源 黑線姬鼠成為室外唯一傳染源 春、秋季節(jié)鼠帶病毒率最高 分別為 3 68%、3 5 6%。 1992~1997年監(jiān)測發(fā)現(xiàn)小家鼠比例已取代褐家鼠的優(yōu)勢種地位,前者居民區(qū)和單位分別占67.4%、62.2%,后者則分別降至32.1%、37.3%。 1997年呼市地區(qū)檢測小家鼠帶病毒鼠指數為 0 0 9,1999年包頭地區(qū)檢測家鼠 小、褐 帶病毒鼠指數為 0 0 4 2 0 0 0年巴盟地區(qū)檢測黑線倉鼠和小家鼠帶病毒鼠指數分別為 0 0 7、0 0 6。 1996年褐家鼠捕獲率高于小家鼠 而 2 0 0 0和2 0 0 1年已明顯低于小家鼠。 而1995年室內以小家鼠為優(yōu)勢鼠種,占88.89%室外仍以黑線姬鼠為優(yōu)勢鼠種。 自 1995年以來 家鼠離開居民區(qū)的現(xiàn)象很普遍 而且有逐年增加的趨勢 由原來以褐家鼠為主發(fā)展到以小家鼠為主。 1995年以后小家鼠的構成比例顯著下降,褐家鼠卻有所回升。 褐家鼠于1995年2月在低矮的雜木及草本植物較多的荒坡巖石處所獲,小家鼠以往調查時在春季距住戶較近處所獲。 1994年、1995年褐家鼠的密度顯著下降而小家鼠的密度顯著上升,優(yōu)勢種群發(fā)生了交換,這可能是因為連續(xù)大面積滅鼠后作為優(yōu)勢種的褐家鼠,食量較大,死亡率較高,而小家鼠的食量少,靈活性較大,死亡率低,繁殖速度快。 1991~1993年褐家鼠的密度高于小家鼠。 1993年,某種病毒突然蔓延,更引起許多人對消滅老鼠、確保家庭盡快安寧的再度關注‘下面就來介紹居家小家鼠的綜合治理,和1996年最新投餌及安全探討。 結果一、鼠種監(jiān)測結果:1990~1992年從該地區(qū)捕獲4種家棲鼠,均以褐家鼠為優(yōu)勢種,小家鼠次之。 繁殖特性對于小家鼠的繁殖特性,我們將1982-1991年在桃源、漢壽和長沙三地的調查結果先作分別比較,確定無地區(qū)性差異,現(xiàn)將三地合并一起分析。
編輯本段試驗
筆者于1989年9月15日一10月6日在岑鞏縣城關對小家鼠進行了現(xiàn)場毒殺試驗研究,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材料與方法 一試區(qū)選擇與設置 試區(qū)選在岑鞏縣城關西門片區(qū),3面鄰公路,一面為河流,以公路和河流作為自然屏障。 ·1989年春,90年底我場的主要鼠種是褐家鼠,小家鼠、灰倉鼠。 息烽縣在1988年和1990年兩次開展大面積滅鼠后第一優(yōu)勢種褐家鼠發(fā)生了變化,其地位一度被小家鼠取代,其后又逐步恢復優(yōu)勢種地位,呈現(xiàn)一種交替上升現(xiàn)象。 1987年3,4和8月,褐家鼠組成比曾居各鼠種之首,而1988年所有月份,褐家鼠組成比均低于小家鼠,表明小家鼠種群增長高于褐家鼠。 1987年3、4和8月,褐家鼠組成比曾居各鼠種之首;而1988年各月,褐家鼠組成比均低于小家鼠,表明小家鼠種群增長 種間關系 種間關系是構成生物群落的基礎,深入研究種間關系,對于了解生物群落的發(fā)生、發(fā)展和演替規(guī)律具有重要意義。 ~1986年,主要鼠種有黑線姬鼠、褐家鼠、小家鼠、黃胸鼠、臭的麟等。 1986年11月株木山房舍區(qū)褐家鼠和小家鼠的組成分別為60.0%和36.9%,前者高于桃源,后者反之。 1985年褐家鼠季節(jié)消長兩高峰分別為5月和11月,而小家鼠高峰大體在2~3月、5~6月和10月份。 同時,自1985年開始,室內褐家鼠、小家鼠發(fā)現(xiàn)病毒抗原,提示有家鼠型疫源地存在的可能性[U。 1984年2月23日,右手合谷處被小家鼠咬傷,傷處未見出血,有傷痕。 從1984年3~12月小家鼠百分構成可見,兩縣按月比較,差別有高度顯著性( 1984年在漫灣一帶調查,發(fā)現(xiàn)鼠科動物16種,據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黃胸鼠和小家鼠等害鼠為該地區(qū)鼠類的優(yōu)勢種。 1983年春季,中國在陜西、四川野外試驗,向鼠洞灌注50毫升液態(tài)氮殺小家鼠,灌注200毫升殺大倉鼠,其滅效均達100%。 1983年,鄒縣植保站開始試黑線倉鼠占8.5%,小家鼠占6.3%,社鼠占驗、示范,1985年大面積推廣。 1983年9一10月伊圖里河林業(yè)局防疫站才滅過鼠,鼠類密度較低,人房內小家鼠的每百鐵日捕獲率僅有2.4%。
編輯本段抗性
例如,1982年格利弗斯發(fā)現(xiàn)在英國的褐家鼠對鼠得克產生抗性,1982年西迪克(siddiqi)等發(fā)現(xiàn)小家鼠對澳敵隆產生抗性,1984年倫‘得(Lund)在丹麥發(fā)現(xiàn)鼠類對鼠得克產生抗性。 1981年奉節(jié)縣野外鼠種構成以小家鼠比例最大,占捕獲鼠的33.97%。 1980年實測值高的原因在于,當年秋冬季暖和,小家鼠死亡率大為廠降,直接影響到高峰期10月的捕獲率。 1976及1979年所出現(xiàn)全年肥滿度變化不大的原因目前尚難解釋,這或許和該兩年小家鼠一直保持較高的增長速率有關。 1978年8月從捕獲的10斗只小家鼠中發(fā)現(xiàn)有51只是催病和死亡鼠。 1977年9月將各實驗池小家鼠全部捕盡,統(tǒng)計密度,共獲得71只小家鼠(均為成體)隨即進行血糖值測定,實驗結束后作剖檢,詳細記錄繁殖情況,并用1。 1976年日本山岡等人報道:將每毫升內含352毫克玻璃微粒的生理鹽水.注射于小家鼠血管內.每只注射。 我們從1975年開始進行多元回歸試報當年數量的探索”結果不夠理想;但根據上年越冬前小家鼠的解剖材料及種群年齡年度比等測報次年種群最高數量獲初步成功。 1975年10月的種群數量仍舊維持在低水平上,而1974年小家鼠種群數量為1975年的2.4倍多,達小暴發(fā)水平。 1972年北疆農區(qū)小家鼠小暴發(fā),種群因高密度而發(fā)生負反饋,絕大部分雌成鼠停止繁殖進入休情期。
編輯本段疫情
自1972年起,烏魯木齊鐵路局衛(wèi)生防疫站和自治區(qū)流行病學研究所共同對烏一京等多次旅客列車進行數次連續(xù)鼠情監(jiān)測調查,當年僅在烏一京旅客列車上捕獲小家鼠,并于1975年《月首次在進京列車6組和返馬列車2組中捕獲到揭家鼠,其后又曾多次捕獲該鼠。 如1970年在房屋剛翻修后不久的周家渡白蓮涇地段調查,共捕獲110頭鼠,其中小家鼠竟占107只。 1967年,北疆農區(qū)小家鼠大暴發(fā),同年秋冬在種群內部產生深刻的負反饋作用,到1968年,甚至1969年,小家鼠仍處于低水平的恢復階段。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3602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廣福延齡丹
下一篇: 廣胤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