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 : 朱砂(研飛如面)15克 蘆薈
制法 : 滴好酒少許和丸。
功能主治 : 瀉火,通便,安神。治肝火上炎,腸熱便秘,目赤易怒,頭暈心煩,睡眠不安。
用法用量 : 每服3.6克,好酒吞服。朝服暮通,暮服朝通。須天晴時修合為妙。
備注 : 方中蘆薈苦寒,瀉下通便,兼清肝火,朱砂甘寒生津,寧心安神。因蘆薈氣味穢惡,故用好酒少許以辟穢和胃。合用而有瀉火,通便、安神之功。古人入廁必更衣,故名"更衣丸"。按:本方在原書中無方名,現(xiàn)據(jù)《醫(yī)宗金鑒》卷三十二補。
摘錄 : 《先醒齋醫(yī)學廣筆記》卷一
制法 : 上為丸,朱砂為衣。
功能主治 : 燥火有余,津枯便閉之證。
用法用量 : 口服。
各家論述 : 蘆薈,木之脂也,味苦性寒,陽明、厥陰藥也,專能泄熱降火,潤燥通腸,而以麥冬之寒滑多脂者助之,其便有不立通者乎?用朱砂為衣者,鎮(zhèn)其浮游之火,而復其離內(nèi)之陰耳。
摘錄 : 《成方便讀》卷一
處方 : 朱砂(研如飛面)5錢,真蘆薈(研細)7錢。
制法 : 滴好酒少許為丸。
功能主治 : 大便不通。
用法用量 : 朱砂蘆薈丸(《證治匯補》卷一)。
各家論述 : 《古今名醫(yī)方論》:柯韻伯曰:胃為后天之本,不及固病,太過亦病。然太過復有陽盛、陰虛之別焉。兩陽合明而胃家實,仲景制三承氣下之;水火不交而津液亡,前賢又制更衣丸以潤之。古人入廁必更衣,故為此丸立名。用藥之義,以重墜下達而奏功。朱砂色赤屬火,體重象金,味甘歸土,性寒類水,為丹祖汞母,能輸坎以填離,生水以濟火,是腎家之心藥也;配以蘆薈,黑色通腎,苦味入心,滋潤之質(zhì)可轉(zhuǎn)濡胃燥,大寒之性能下開胃關,此陰中之陰,洵為腎家主劑矣。合以為丸,有水火既濟之理,水土合和之義,兩者相須,得效甚宏,奏功甚捷,真匪夷所思者。
摘錄 : 方出《廣筆記》卷一,名見《古今名醫(yī)方論》卷四
祛風化痰法:適用于風痰諸癥。風痰上擾而致眩暈頭痛者,方用半夏白術天麻湯或麻菊二陳湯加減;卒中風,痰涎壅盛、口眼喝斜、偏癱不遂者,方用竹瀝汁送服青州白丸子;若中風痰迷心竅,舌強不能言者,可用導痰湯加減。伏痰入于經(jīng)絡,兩臂疼痛者,可用指迷茯苓丸。
溫中化痰法:適用于寒痰諸癥。寒痰伏肺,咳嗽痰多,清稀而冷者方用姜桂丸,如兼有胸膈痞滿可改用黑芥丸。如兼有脾胃虛寒、飲食難化、咳唾或嘔惡痰水者,方用理中化痰丸;如夾有胸脘氣滯、痞滿不舒者,宜用丁香茯苓湯加減。
燥濕化痰法:適用于濕痰諸癥。常用方劑如二陳湯、二術丸。兼有脾胃不和,嘔吐脘痞者,可用小半夏加茯苓湯或苓術二陳煎加減。如夾有外濕可用藿樸二陳湯加減。
清熱化痰法:適用于熱痰諸癥。常用方劑如芩連二陳湯加減。如胸上有熱、膈中有痰、心煩懊儂、咳嗽嘔惡痰涎者,方用黃芩利膈丸加減;如痰熱內(nèi)結(jié)、肺失清肅、咳痰黃稠、咯吐不爽者,可用清氣化痰丸;如為實熱痰閉、便秘不爽、神昏躁狂者,可用礞石滾痰丸以攻下痰熱;如為肝火灼津、痰火互結(jié)、咯痰不爽、面赤便結(jié)者,可用雪羹湯合更衣丸法,以清火下痰。
潤燥化痰法:適用于燥痰諸癥。因于燥熱灼肺,痰黏而少不易咯出者,方用二冬二母湯或潤肺飲;如屬風燥所致者,可用桑杏蔞貝湯加味。如屬老痰、郁痰粘滯喉間,咯吐難出者,可用老痰丸。
只要沒有瀉藥成分,一般都不會腹瀉的,便秘最根本的原因:胃腸功能減弱,蠕動緩慢,腸內(nèi)容物停留時間長,水分被過度吸收,大便就會干結(jié)難排。早上起床就喝300~500cc的開水,清潔腸胃,有助排便。建議每天喝6~8大杯的水,因為當攝取較多的膳食纖維時,需搭配足夠的飲水,才能改善便秘。
便秘要因為要恢復腸道功能,所以不能靠泄,靠調(diào)養(yǎng),建議可以參考我用戶名的那個東西 ,是補充腸道有益菌促進腸道蠕動調(diào)養(yǎng)腸道治療便秘的,這種方式治療便秘沒有依賴性和副作用的,治好就可以不吃,而且治愈率比較高,你可以到百度搜索一下那個名字,看看是不適合你這個癥狀,可能對你有幫助,謝謝! 祝你早日康復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3632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更蘇膏
下一篇: 更衣大黃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