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主治 : 治本太陽病,醫(yī)反下之,因而腹?jié)M時痛,病屬太陰者。
用法用量 : 上五味,以水7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三次溫服。
摘錄 : 《傷寒論》
用法 : 水煎服。
功效 : 柔肝理脾,緩急止痛。
主治 : 太陽病誤下傷中,土虛木乘之腹?jié)M,時腹自痛,舌淡,脈沉遲。
臨床應(yīng)用 : 臨床主要用于治療腹痛、十二指腸潰瘍、不安腿綜合征等病癥。1.腹痛:以本方聯(lián)合紅外理療儀腹部照射15~20分鐘治療小兒腹痛30例,與單純使用紅外理療儀腹部臍周照射治療30例對照。療程為7日。療效評定以隨訪3個月無腹痛及伴隨癥狀為臨床治愈。結(jié)果:臨床治愈17例,顯效8例,有效2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90.00%。(《中國中醫(yī)急癥》2013年第9期)2.十二指腸潰瘍:以本方化裁治療61例,與奧美拉唑治療61例對照。如伴HP感染者,兩組均加克拉霉素片及阿莫西林膠囊。療程為4周。治療4周后復(fù)查胃鏡及做14C-尿素呼氣試驗(yàn)檢測。療效評定以癥狀全部消失,潰瘍瘢痕愈合或無痕跡愈合,HP根除為臨床治愈。結(jié)果:治愈41例;顯效10例;有效6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96.08%。(《中國中醫(yī)急癥》2012年第6期)3.不安腿綜合征:以桂枝加芍藥湯中藥顆粒治療20例,與多巴絲肼片(美多芭)治療20例對照。療程為4周。于治療前和治療后4周,應(yīng)用國際不安腿綜合征量表(IRLS)和不安腿綜合征生活質(zhì)量問卷(RLSQoL)進(jìn)行評價。結(jié)果:IRLS評分差值為18.02±3.47:RLSQoL評分差值為29.45±5.67。中藥治療,能有效緩解癥狀,改善生活質(zhì)量,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且無不良反應(yīng)。(《環(huán)球中醫(yī)藥》2013年第5期)
方解 : 本方系桂枝湯倍芍藥而成。方中桂枝合生姜溫通脾陽,生姜、大棗合甘草,補(bǔ)脾和中,倍芍藥與甘草配伍,柔肝緩急止痛。臨床應(yīng)用以腹?jié)M時痛、苔薄、脈弦細(xì)為辨證要點(diǎn)。若腹痛甚,可加大芍藥用量;兼腹?jié)M脹者,可加川樸、大腹皮。
現(xiàn)代研究 : 臨床報道尚見于治療頑固性菌痢、粘連性腸梗阻、三叉神經(jīng)痛、結(jié)核性腹蒺炎、犬j腹脹等病癥?,F(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本方具有解熱鎮(zhèn)靜、鎮(zhèn)痛、解痙、抗驚厥、抑制流感病毒性啼炎、抑制皮膚遲發(fā)型超敏反應(yīng)等作用。
方歌 : 桂枝加芍腹痛診,此病原來屬太陰。慢性菌痢久不已,脈沉弦緩是指針。
摘錄 : 漢·《傷寒論》
《傷寒論》第12條:太陽中風(fēng),陽浮而陰弱。陽浮者熱自發(fā);陰弱者汗自出。嗇嗇惡寒,淅淅惡風(fēng),翕翕發(fā)熱,鼻鳴干嘔者桂枝湯主之。桂枝湯是張仲景開手第一方,柯琴在《傷寒來蘇集》,譽(yù)其為“仲景群方之冠,乃滋陰和陽,調(diào)和營衛(wèi),解肌發(fā)汗之總方也”。此方治療范圍不能囿于外感,亦可用于內(nèi)傷雜病。徐彬《金匱要略論注》云:“桂枝湯,外證得之,解肌和營衛(wèi);內(nèi)證得之,化氣調(diào)陰陽”,拓寬了治療范圍,如果以此方為方根,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進(jìn)行藥證對應(yīng)的加減,可衍生出許多方劑,可見經(jīng)方奧妙無窮,正如羅美在《古今名醫(yī)方論》曰:“因知仲景方可通治百病。后人遇一癥,便集百方以眩人,使人無下手處,豈不陋哉!”
桂枝、甘草辛甘化陽,助太陽融會肌氣。芍藥、甘草酸甘化陰,啟少陰奠安營血。姜通神明,佐桂枝行陽。棗泄?fàn)I氣,佐芍藥行陰。君臣佐使,配伍得當(dāng)。若以此加減,可治多種癥候:桂枝加厚杏子湯,治療桂枝湯證兼咳喘者。桂枝加葛根湯,治桂枝湯證兼項(xiàng)背強(qiáng)而不舒者。桂枝加桂湯,治心陽虛弱,寒飲凌心者。桂枝加芍藥湯,治土虛木乘之腹痛。
學(xué)用經(jīng)方,必須善于化裁,方證對應(yīng)。按照王付教授的觀點(diǎn),方證辯證,桂枝湯可治療以下疾病:感冒,流感。慢性胃炎,膽囊炎,肝炎。心律不齊,心肌缺血,風(fēng)心病。內(nèi)分泌和免疫疾病。面神經(jīng)炎,未梢神經(jīng)炎,神經(jīng)痛。見王付著《跟王付用經(jīng)方》河南科學(xué)技術(shù)出版社2017年11月第1版。
歌略:桂枝湯治太陽風(fēng),芍藥甘草姜棗同,
? ? ? ? ? ?解肌發(fā)表調(diào)營衛(wèi),汗出惡風(fēng)此方功。
(芍藥, 大棗, 甘草) 共24個方劑使用:
柴胡桂枝湯,當(dāng)歸四逆加吳茱萸生姜湯,當(dāng)歸四逆湯,葛根加半夏湯,葛根湯,桂枝二麻黃一湯,桂枝二越婢一湯,桂枝加大黃湯,桂枝加附子湯,桂枝加桂湯,桂枝加厚樸杏子湯,桂枝加芍藥生姜各一兩人參三兩新加湯,桂枝加芍藥湯,桂枝加葛根湯,桂枝麻黃各半湯,桂枝去桂加茯苓白術(shù)湯,黃芩加半夏生姜湯,黃芩湯,小建中湯,栝蔞桂枝湯,桂枝湯,桂枝加黃芪湯,桂枝加龍骨牡蠣湯,薯蕷丸
1.【柴胡桂枝湯】:黃芩一兩半人參一兩半甘草一兩(炙) 半夏二合半(洗) 芍藥一兩半 大棗六枚(擘) 生姜一兩半(切) 柴胡四兩 桂枝一兩半(去皮)
? 1)【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下】:
? ? 第146條.傷寒六七日,發(fā)熱、微惡寒、肢節(jié)煩痛、微嘔、心下支結(jié)、外證未去者,柴胡桂枝湯主之。
2.【當(dāng)歸四逆加吳茱萸生姜湯】:當(dāng)歸三兩芍藥三兩 甘草二兩(炙) 通草二兩 桂枝三兩(去皮) 細(xì)辛三兩 生姜半斤(切) 吳茱萸二升 大棗二十五枚(擘)
? 1)【辨厥陰病脈證并治】:
? ? 第352條.若其人內(nèi)有久寒者,宜當(dāng)歸四逆加吳茱萸生姜湯。
3.【當(dāng)歸四逆湯】:當(dāng)歸三兩桂枝三兩(去皮) 芍藥三兩 細(xì)辛三兩 甘草二兩(炙) 通草二兩 大棗二十五枚(擘,一法十二枚)
? 1)【辨厥陰病脈證并治】:
? ? 第351條.手足厥寒,脈細(xì)欲絕者,當(dāng)歸四逆湯主之。
4.【葛根加半夏湯】:葛根四兩麻黃三兩(去節(jié)) 甘草二兩(炙) 芍藥二兩 桂枝二兩(去皮) 生姜二兩(切) 半夏半升(洗) 大棗十二枚(擘)
? 1)【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中】:
? ? 第33條.太陽與陽明合病,不下利,但嘔者,葛根加半夏湯主之。
5.【葛根湯】:葛根四兩麻黃三兩(去節(jié)) 桂枝二兩(去皮) 生姜(三兩切) 甘草二兩(炙)芍藥二兩 大棗十二枚(擘)
? 1)【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中】:
? ? 第31條.太陽病,項(xiàng)背強(qiáng)幾幾、無汗、惡風(fēng),葛根湯主之。
? 2)【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中】:
? ? 第32條.太陽與陽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湯主之。
? 3)【痙濕暍病脈證治第二】:
? ? 第12條.太陽病,無汗而小便反少,氣上沖胸,口噤不得語,欲作剛痙,葛根湯主之。
6.【桂枝二麻黃一湯】:桂枝一兩十七銖(去皮)芍藥一兩六銖 麻黃十六銖(去節(jié)) 生姜一兩六銖(切) 杏仁十六個(去皮尖) 甘草一兩二銖(炙) 大棗五枚(擘)
? 1)【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上】:
? ? 第25條.服桂枝湯,大汗出,脈洪大者,與桂枝湯,如前法。若形似瘧,一日再發(fā)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黃一湯。
7.【桂枝二越婢一湯】:桂枝(去皮)芍藥 麻黃 甘草(炙)各十八銖 大棗四枚(擘) 生姜一兩二銖(切) 石膏二十四銖(碎,綿裹)
? 1)【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上】:
? ? 第27條.太陽病,發(fā)熱惡寒,熱多寒少,脈微弱者,此無陽也。不可發(fā)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湯。
8.【桂枝加大黃湯】:桂枝三兩(去皮)大黃二兩 芍藥六兩 生姜三兩(切) 甘草二兩(炙) 大棗十二枚(擘)
? 1)【辨太陰病脈證并治】:
? ? 第279條.本太陽病,醫(yī)反下之,因爾腹?jié)M時痛者,屬太陰也,桂枝加芍藥湯主之;大實(shí)痛者,桂枝加大黃湯主之。
9.【桂枝加附子湯】:桂枝三兩(去皮)芍藥三兩 甘草三兩(炙) 生姜三兩(切) 大棗十二枚(擘)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 1)【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上】:
? ? 第20條.太陽病,發(fā)汗,遂漏不止,其人惡風(fēng),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湯主之。
10.【桂枝加桂湯】:桂枝五兩(去皮)芍藥三兩 生姜三兩(切) 甘草二兩(炙) 大棗十二枚(擘)
? 1)【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中】:
? ? 第117條.燒針令其汗,針處被寒,核起而赤者,必發(fā)奔豚。氣從少腹上沖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壯,與桂枝加桂湯,更加桂二兩也。
? 2)【奔豚氣病脈證治第八 】:
? ? 第3條.發(fā)汗后,燒針令其汗,針處被寒,核起而赤者,必發(fā)奔豚,氣從小腹上至心,灸其核上各一壯,與桂枝加桂湯主之。
11.【桂枝加厚樸杏子湯】:桂枝三兩(去皮)甘草二兩(炙) 生姜三兩(切) 芍藥三兩 大棗十二枚(擘) 厚樸二兩(炙,去皮) 杏仁五十枚(去皮尖)
? 1)【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上】:
? ? 第18條.喘家,作桂枝湯,加厚樸、杏子佳。
? 2)【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中】:
? ? 第43條.太陽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樸杏子湯主之。
12.【桂枝加芍藥生姜各一兩人參三兩新加湯】:桂枝三兩(去皮)芍藥四兩 甘草二兩(炙) 人參三兩 大棗十二枚(擘) 生姜四兩
? 1)【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中】:
? ? 第62條.發(fā)汗后,身疼痛,脈沉遲者,桂枝加芍藥生姜各一兩人參三兩新加湯主之。
13.【桂枝加芍藥湯】:桂枝三兩(去皮)芍藥六兩 甘草二兩(炙) 大棗十二枚(擘) 生姜三兩(切)
? 1)【辨太陰病脈證并治】:
? ? 第279條.本太陽病,醫(yī)反下之,因爾腹?jié)M時痛者,屬太陰也,桂枝加芍藥湯主之;大實(shí)痛者,桂枝加大黃湯主之。
14.【桂枝加葛根湯】:葛根四兩麻黃三兩(去節(jié)) 芍藥二兩 生姜三兩(切) 甘草二兩(炙) 大棗十二枚(擘) 桂枝二兩(去皮)
? 1)【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上】:
? ? 第14條.太陽病,項(xiàng)背強(qiáng)幾幾,反汗出惡風(fēng)者,桂枝加葛根湯主之。
15.【桂枝麻黃各半湯】:桂枝一兩十六銖(去皮)芍藥 生姜(切) 甘草(炙) 麻黃(去節(jié))各一兩 大棗四枚(擘)杏仁二十四枚(湯浸,去皮尖及兩仁者)
? 1)【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上】:
? ? 第23條.太陽病,得之八九日,如瘧狀,發(fā)熱惡寒,熱多寒少,其人不嘔,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發(fā)。脈微緩者,為欲愈也;脈微而惡寒者,此陰陽俱虛,不可更發(fā)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熱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癢,宜桂枝麻黃各半湯。
16.【桂枝去桂加茯苓白術(shù)湯】:芍藥三兩甘草二兩(炙) 生姜(切) 白術(shù) 茯苓各三兩 大棗十二枚(擘)
? 1)【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上】:
? ? 第28條.服桂枝湯,或下之,仍頭項(xiàng)強(qiáng)痛、翕翕發(fā)熱、無汗、心下滿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術(shù)湯主之。
17.【黃芩加半夏生姜湯】:黃芩三兩芍藥二兩 甘草二兩(炙) 大棗十二枚(擘) 半夏半升(洗) 生姜一兩半(一方三兩,切)
? 1)【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下】:
? ? 第172條.太陽與少陽合病,自下利者,與黃芩湯;若嘔者,黃芩加半夏生姜湯主之。
? 2)【嘔吐噦下利病脈證治第十七】:
? ? 第11條.干嘔而利者,黃芩加半夏生姜湯主之。
18.【黃芩湯】:黃芩三兩芍藥二兩 甘草二兩(炙) 大棗十二枚(擘)
? 1)【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下】:
? ? 第172條.太陽與少陽合病,自下利者,與黃芩湯;若嘔者,黃芩加半夏生姜湯主之。
19.【小建中湯】:桂枝三兩(去皮)甘草二兩(炙) 大棗十二枚(擘) 芍藥六兩 生姜三兩(切) 膠飴一升
? 1)【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中】:
? ? 第100條.傷寒,陽脈澀,陰脈弦,法當(dāng)腹中急痛,先與小建中湯;不瘥者,小柴胡湯主之。
? 2)【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中】:
? ? 第102條.傷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煩者,小建中湯主之。
? 3)【血痹虛勞病脈證并治第六 】:
? ? 第13條.虛勞里急,悸,衄,腹中痛,夢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煩熱,咽干口燥,小建中湯主之。
? 4)【黃疸病脈證并治第十五】:
? ? 第22條.男子黃,小便自利,當(dāng)與虛勞小建中湯。
? 5)【婦人雜病脈證并治第二十二】:
? ? 第18條.婦人腹中痛,小建中湯主之。
20.【栝蔞桂枝湯】:栝蔞根二兩桂枝三兩 芍藥三兩 甘草二兩 生姜三兩 大棗十二枚
? 1)【痙濕暍病脈證治第二】:
? ? 第11條.太陽病,其證備,身體強(qiáng)幾幾然,脈反沉遲,此為痙,栝蔞桂枝湯主之。
21.【桂枝湯】:桂枝三兩(去皮)芍藥三兩甘草二兩(炙) 生姜三兩(切) 大棗十二枚(擘)
? 1)【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上】:
? ? 第12條.太陽中風(fēng),陽浮而陰弱,陽浮者,熱自發(fā);陰弱者,汗自出。嗇嗇惡寒,淅淅惡風(fēng),翕翕發(fā)熱,鼻鳴干嘔者,桂枝湯主之。
? 2)【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上】:
? ? 第13條.太陽病,頭痛、發(fā)熱、汗出、惡風(fēng),桂枝湯主之。
? 3)【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上】:
? ? 第15條.太陽病,下之后,其氣上沖者,可與桂枝湯,方用前法;若不上沖者,不得與之。
? 4)【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上】:
? ? 第16條.太陽病三日,已發(fā)汗,若吐、若下、若溫針,仍不解者,此為壞病,桂枝不中與之也。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桂枝本為解肌,若其人脈浮緊、發(fā)熱、汗不出者,不可與之也。常須識此,勿令誤也。
? 5)【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上】:
? ? 第17條.若酒客病,不可與桂枝湯,得之則嘔,以酒客不喜甘故也。
? 6)【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上】:
? ? 第19條.凡服桂枝湯吐者,其后必吐膿血也。
? 7)【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上】:
? ? 第24條.太陽病,初服桂枝湯,反煩,不解者,先刺風(fēng)池、風(fēng)府,卻與桂枝湯則愈。
? 8)【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上】:
? ? 第25條.服桂枝湯,大汗出,脈洪大者,與桂枝湯,如前法。若形似瘧,一日再發(fā)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黃一湯。
? 9)【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上】:
? ? 第26條.服桂枝湯,大汗出后,大煩渴不解,脈洪大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
? 10)【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上】:
? ? 第28條.服桂枝湯,或下之,仍頭項(xiàng)強(qiáng)痛、翕翕發(fā)熱、無汗、心下滿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術(shù)湯主之。
? 11)【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上】:
? ? 第29條.傷寒脈浮、自汗出、小便數(shù)、心煩、微惡寒、腳攣急,反與桂枝,欲攻其表,此誤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煩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湯與之,以復(fù)其陽。若厥愈足溫者,更作芍藥甘草湯與之,其腳即伸;若胃氣不和譫語者,少與調(diào)胃承氣湯;若重發(fā)汗,復(fù)加燒針者,四逆湯主之。
? 12)【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中】:
? ? 第42條.太陽病,外證未解,脈浮弱者,當(dāng)以汗解,宜桂枝湯。
? 13)【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中】:
? ? 第44條.太陽病,外證未解,不可下也,下之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湯。
? 14)【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中】:
? ? 第45條.太陽病,先發(fā)汗不解,而復(fù)下之,脈浮者不愈。浮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脈浮,故在外,當(dāng)須解外則愈,宜桂枝湯。
? 15)【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中】:
? ? 第53條.病常自汗出者,此為榮氣和。榮氣和者,外不諧,以衛(wèi)氣不共榮氣諧和故爾。以榮行脈中,衛(wèi)行脈外。復(fù)發(fā)其汗,榮衛(wèi)和則愈。宜桂枝湯。
? 16)【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中】:
? ? 第54條.病患臟無他病,時發(fā)熱、自汗出,而不愈者,此衛(wèi)氣不和也。先其時發(fā)汗則愈,宜桂枝湯。
? 17)【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中】:
? ? 第56條.傷寒不大便六七日,頭痛有熱者,與承氣湯;其小便清(一云大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當(dāng)須發(fā)汗;若頭痛者必衄。宜桂枝湯。
? 18)【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中】:
? ? 第57條.傷寒發(fā)汗已解,半日許復(fù)煩,脈浮數(shù)者,可更發(fā)汗,宜桂枝湯。
? 19)【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中】:
? ? 第63條.發(fā)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湯。汗出而喘,無大熱者,可與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
? 20)【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中】:
? ? 第91條.傷寒,醫(yī)下之,續(xù)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當(dāng)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調(diào)者,急當(dāng)救表,救里宜四逆湯,救表宜桂枝湯。
? 21)【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中】:
? ? 第95條.太陽病,發(fā)熱、汗出者,此為榮弱衛(wèi)強(qiáng),故使汗出。欲救邪風(fēng)者,宜桂枝湯。
? 22)【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下】:
? ? 第162條.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湯;若汗出而喘,無大熱者,可與麻黃杏子甘草石膏湯。
? 23)【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下】:
? ? 第164條.傷寒大下后復(fù)發(fā)汗,心下痞、惡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當(dāng)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湯,攻痞宜大黃黃連瀉心湯。
? 24)【辨陽明病脈證并治】:
? ? 第234條.陽明病,脈遲、汗出多、微惡寒者,表未解也,可發(fā)汗,宜桂枝湯。
? 25)【辨陽明病脈證并治】:
? ? 第240條.病患煩熱,汗出則解;又如瘧狀,日晡所發(fā)熱者,屬陽明也。脈實(shí)者,宜下之;脈浮虛者,宜發(fā)汗。下之與大承氣湯,發(fā)汗宜桂枝湯。
? 26)【辨太陰病脈證并治】:
? ? 第276條.太陰病,脈浮者,可發(fā)汗,宜桂枝湯。
? 27)【辨厥陰病脈證并治】:
? ? 第372條.下利腹脹滿,身體疼痛者,先溫其里,乃攻其表;溫里宜四逆湯,攻表宜桂枝湯。
? 28)【辨霍亂病脈證并治】:
? ? 第387條.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當(dāng)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湯小和之。
? 29)【嘔吐噦下利病脈證治第十七】:
? ? 第36條.下利腹脹滿,身體疼痛者,先溫其里,乃攻其表。溫里宜四逆湯,攻表宜桂枝湯。
? 30)【婦人妊娠病脈證并治第二十】:
? ? 第1條.師曰:婦人得平脈,陰脈小弱,其人渴,不能食,無寒熱,名妊娠,桂枝湯主之。于法六十日當(dāng)有此證,設(shè)有醫(yī)治逆者,卻一月加吐下者,則絕之。
22.【桂枝加黃芪湯】:桂枝三兩芍藥三兩 甘草二兩 生姜三兩 大棗十二枚 黃芪二兩
? 1)【水氣病脈證并治第十四 】:
? ? 第29條.黃汗之病,兩脛自冷;假令發(fā)熱,此屬歷節(jié)。食已汗出,又身常暮臥盜汗出者,此勞氣也。若汗出已,反發(fā)熱者,久久其身必甲錯;發(fā)熱不止者,必生惡瘡。若身重,汗出已輒輕者,久久必身瞤,瞤即胸中痛,又從腰以上必汗出,下無汗,腰髖弛痛,如有物在皮中狀,劇者不能食,身疼重,煩躁,小便不利,此為黃汗,桂枝加黃芪湯主之。
? 2)【黃疸病脈證并治第十五】:
? ? 第16條.諸病黃家,但利其小便。假令脈浮,當(dāng)以汗解之,宜桂枝加黃芪湯主之。
23.【桂枝加龍骨牡蠣湯】:桂枝芍藥 生姜各三兩 甘草二兩 大棗十二枚 龍骨 牡蠣各三兩
? 1)【血痹虛勞病脈證并治第六 】:
? ? 第8條.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陰頭寒,目眩,發(fā)落,脈極虛芤遲,為清谷、亡血、失精。脈得諸芤動微緊,男子失精,女子夢交,桂枝加龍骨牡蠣湯主之。天雄散并主之。
24.【薯蕷丸】:薯蕷三十分當(dāng)歸 桂枝 干地黃 曲 豆黃卷各十分 甘草二十八分 芎窮 麥門冬 芍藥 白術(shù) 杏仁各六分 人參七分 柴胡 桔梗 茯苓各五分 阿膠七分 干姜三分 白斂二分 防風(fēng)六分 大棗百枚(為膏)
? 1)【血痹虛勞病脈證并治第六 】:
? ? 第16條.虛勞諸不足,風(fēng)氣百疾,薯蕷丸主之。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3650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shí),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桂枝加耆術(shù)湯
下一篇: 桂枝加芍藥生姜各一兩人參三兩新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