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法 : 上藥搗粗羅為散。
功能主治 : 解表清熱。治熱病二日,頭痛壯熱,無汗煩躁。
用法用量 : 每服9克,以水300毫升,入生姜4克,蔥白16.5厘米,煎至180毫升,去滓,不計時候,熱服。衣覆取汗,未汗再服。
摘錄 : 《太平圣惠方》卷十七
制法 : 上藥研為細末。
功能主治 : 治因驚傷肝,脅骨疼痛不已。
用法用量 : 每服6克,空腹時用生姜、大棗湯調下。
摘錄 : 《普濟本事方》卷七
制法 :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 因驚傷肝,脅骨里疼痛不已。
用法用量 : 本方方名,《東醫(yī)寶鑒·外形篇》引作“桂枝湯”。
各家論述 : 《本事方釋義》:枳殼氣味苦寒入足太陰,桂枝氣味辛溫入足太陽,因驚傷肝致脅骨疼痛不已,必延及太陰、太陽,故以苦寒、辛溫2味護持經(jīng)絡,再以姜、棗之辛甘和其營衛(wèi),則受傷之肝得安而疼痛自然緩矣。
摘錄 : 《本事》卷七
制法 : 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 : 小兒中風,口噤,四肢拘急。
用法用量 : 每服半錢,以薄荷溫酒調下,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八十三
制法 :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 熱病2日,頭痛壯熱。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蔥白5寸,煎至6分,去滓熱服,不拘時候。衣覆取汗,未汗再服。
摘錄 : 《圣惠》卷十七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發(fā)汗。主四時傷寒并時氣。
用法用量 :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大棗3枚,煎至5分,去滓熱服,不拘時候。此方自霜降至春分宜用。
摘錄 : 《醫(yī)方類聚》卷五十三引《神巧萬全方》
制法 : 上為未。
功能主治 : 調氣。主小兒氣逆取轉后。
用法用量 : 每服半錢,飯飲調下。
摘錄 : 《幼幼新書》卷二十一引鄭愈方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時疾瘧痢。
用法用量 : 每服1錢,水1盞,煎至7分,熱服。逐日早夜5服,取安為度,莫忌頻頻服。早晨常1服,諸疾不生。
摘錄 : 《普濟方》卷二○○引《廣南四時傳方》
制法 :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 時氣1日,頭痛壯熱,骨節(jié)疼痛。
用法用量 : 每服5錢,以水1大盞,加生姜半分、大棗3枚,煎至6分,去滓熱服,不拘時候。衣覆取汗。
摘錄 : 《圣惠》卷十五
小建中顆粒用于脾胃虛寒,脘腹疼痛,喜溫喜按,嘈雜吞酸,食少心悸及腹瀉與便秘交替癥狀的慢性結腸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等,具有溫中補虛,緩急止痛之效。那么,小建中顆粒是什么藥?治什么病? 小建中顆粒主要成分有白芍、大棗、桂枝、炙甘草、生姜。其中白芍養(yǎng)血柔肝,緩中止痛,斂陰收汗。治胸腹脅肋疼痛,瀉痢腹痛,自汗盜汗,陰虛發(fā)熱,月經(jīng)不調,崩漏,帶下。大棗養(yǎng)胃健脾,如在處方中遇有藥力較猛或有刺激性藥物時,常配用紅棗,以保護脾胃,紅棗中含有糖類、蛋白質、脂肪、有機酸,對大腦有補益作用。桂枝散寒解表;溫通經(jīng)脈;通陽化氣。主風寒表證;寒濕痹痛;四肢厥冷;經(jīng)閉痛經(jīng);癥瘕結塊;胸痹;心悸;痰飲;小便不利。炙甘草補脾和胃,益氣復脈。用于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動悸,脈結代,可解附子毒。生姜辛、微溫,歸肺脾胃經(jīng),用于發(fā)汗解表,溫中止嘔,溫肺止咳,解魚蟹毒,解藥毒。 藥理毒性:1.大白鼠實驗性結腸炎治療作用觀察小建中顆粒表現(xiàn)對絕大部分潰瘍具炎癥消失,愈合作用。2.小建中顆粒對離體兔腸肌頻率和幅度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并呈明顯的量效關系。3.對ACH誘導痙攣的兔腸有回復作用。以上藥理作用支持小建中顆粒和里緩急、調整胃腸功能。 從小建中顆粒組成成分分析可知,小建中顆粒對于脾胃虛寒等疾病有顯著療效,請廣大患者放心使用。 想要小建中顆粒,到康愛多藥店吧??祼鄱嗨幍?,方便快捷價格低廉,中國最大的藥品數(shù)據(jù)庫,規(guī)模大種類全。
你好:上方中甘草調和藥性;生姜溫中止嘔、溫肺止咳;半夏燥濕化痰;艾葉溫經(jīng)止血、散寒止痛;葛根升陽止瀉、解肌退熱;柴胡疏肝解郁、和解少陽;阿膠補血止血、滋陰潤肺;白芷散寒止痛、燥濕止帶;梔子炭涼血止血;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黨參補脾益氣;桂枝散寒止痛、溫經(jīng)通脈;大棗健脾養(yǎng)血的功效。
(1)風寒表虛感冒沖劑。方以辛溫之桂枝解肌祛風為君藥;酸寒之芍藥斂陰和營為臣藥。桂芍相合,一治“衛(wèi)強”,一治“營弱”,營衛(wèi)調和,風寒自無稽留之機。生姜辛溫助桂枝解肌,且又能溫胃止嘔;大棗味甘益陰和營以助芍藥。姜棗相合,協(xié)助桂芍調和營衛(wèi),為佐使藥。葛根有解肌發(fā)表、生津舒筋之功,助桂枝散太陽經(jīng)脈之邪。
全方配伍,具有散風解肌、和營退熱之效。服藥期間,飲食宜清淡,忌生冷、厚味。藥后多飲白開水或稀粥,覆被取微汗,使病緩緩而解。
(2)桂枝合劑。為桂枝湯的新型制劑。其方義及用藥注意事項均見“桂枝湯”。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3656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桂枝當歸桃仁湯
下一篇: 桂枝柏葉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