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 : 天南星(炮)半夏(慢火炮裂,生姜60克,取汁浸一宿,焙干)白僵蠶(炒,去絲嘴)各30克 豬牙皂角7.5克(去皮、弦,炙黃色)
制法 : 上藥研為細(xì)末,煉蜜和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 : 祛除風(fēng)痰。治小兒風(fēng)涎壅盛,咳嗽喘急。
用法用量 : 每服10丸,用清茶送下,乳食后服。
摘錄 : 《楊氏家藏方》卷十九
目錄1拼音2英文參考3注解附:1用到中藥硝石的方劑2用到中藥硝石的中成藥3古籍中的硝石 1拼音 xiāo shí
2英文參考 saltpetre
saltpeter
3注解
硝石
釋名 亦名硭硝、苦硝、焰硝、火硝、地霜、生硝、北帝玄珠。
氣味 苦、寒、無毒。李明珍認(rèn)為:應(yīng)該是辛、苦、大溫、無毒。
主治
1、頭痛欲死。以硝石末吹鼻內(nèi),即愈。
2、心腹痛。以硝石、雄黃各一錢,研細(xì)。每點(diǎn)少許在眼眶內(nèi),即愈。此方名“火龍丹”。
3、腰腹痛。也用火龍丹。
4、眼紅腫痛。用硝石研細(xì),臥時(shí)取黍米大點(diǎn)眼眶內(nèi)。次早,鹽水洗去。
5、眼目障翳。用硝石一兩,熔于銅器中,加水飛過的鉛丹二分、片腦二分。點(diǎn)眼。
6、喉痹。用硝石一兩半、白僵蠶一錢、硼砂半兩、腦子少許,共研細(xì),吹喉內(nèi)。
7、伏暑瀉痢,腸風(fēng)下血。用硝石、硫磺各一兩,白礬、滑石各半兩,面粉四兩,共研細(xì),滴水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至五十丸。清水送下。
8、五種淋疾(一、勞淋:勞倦虛損,小便不通,小腹急痛。二、血淋:小便不出,只是下血,疼痛滿急。三、熱淋:小便紅熱,臍下急痛。四、氣淋:小腹?jié)M急,尿后常有余滴。五、石淋:尿不能出,只下石砂,小腹脹痛)。用上等硝石一兩,研細(xì),每服二錢。勞淋者,用葵子末煎湯送下,通后應(yīng)服補(bǔ)虛丸散。血淋者,熱淋者,都有冷水送下。氣淋者,用木通煎湯送下。石淋者,用溫水送下,但須先將藥末在鍋內(nèi)隔紙炒過。此方名“透格散”。一般小便不通者。也可服透格散,小麥湯送下。
9、背疽初起(惡寒,背上現(xiàn)瘡腫癮疹)。用硝石三兩,溶開水一升中泡化。然后以厚毛巾浸水?dāng)Q干在患處。巾冷再換。
10、女勞黑疸(傍晚時(shí)便惡寒發(fā)熱,膀胱急,小腹?jié)M,全身發(fā)黃,只是額頭黑,故稱“黑疸”)。用硝石、礬石(燒過),等分為末,每服一茶匙,大麥汁送下。一日服三次。服后,如小便變黃,小便變黑,即為將愈之象。
附方 硝石初煎煉時(shí),有細(xì)芒,狀如樸硝,因此也有“硭硝”之名。與來源于樸硝的硭硝是不同類的東西。(按硝石的主要成分是硝酸鉀,樸硝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鈉。)
用到中藥硝石的方劑 大黃硝石湯 huángxiāoshítāng英文:概述:大黃硝石湯為方劑名,出自《金匱要略方論》方。處方:大黃、...
小兒鎮(zhèn)驚散 .7g蟬蛻399g僵蠶(制)399g琥珀399g硝石79.7g白附子(制)59.7g制法:以上十二味...
小兒鎮(zhèn)驚丸 .7g蟬蛻399g僵蠶(制)339g琥珀399g硝石9.7g白附子(制)159.7g制法:以上十二味...
朱砂滾涎丸 滾痰丸組成:朱砂(水飛)、白礬(生用)、赤石脂、硝石各等分。主治:五癇。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后荊...
齒痛冰硼散 號(hào):WS3B030690處方:硼砂288g硝石432冰片18g制法:以上三味,硼砂、硝石粉碎成...
更多用到中藥硝石的方劑
用到中藥硝石的中成藥 小兒鎮(zhèn)驚丸 .7g蟬蛻399g僵蠶(制)339g琥珀399g硝石9.7g白附子(制)159.7g制法:以上十二味...
小兒鎮(zhèn)驚散 .7g蟬蛻399g僵蠶(制)399g琥珀399g硝石79.7g白附子(制)59.7g制法:以上十二味...
齒痛冰硼散 號(hào):WS3B030690處方:硼砂288g硝石432冰片18g制法:以上三味,硼砂、硝石粉碎成...
武紅靈散 冰片45g硼砂90g金礞石(煅)60g雄黃90g硝石150g朱砂150g制法:以上八味,分別粉碎成細(xì)...
綠雪膠囊 木香24g丁香4.8g石菖蒲24g玄明粉768g硝石153.6g水牛角濃縮粉3.45g青黛15g朱砂...
更多用到中藥硝石的中成藥
古籍中的硝石 《本草綱目》:[石部第十一卷金石之五]硝石 故有芒硝之號(hào)。不與樸硝及《別錄》芒硝同類。宗曰∶硝石是再煎煉時(shí),取去芒硝凝結(jié)在下者,精英既去,但余滓...
《證類本草》:[卷第三]樸硝 山崖上,色多青白,亦雜黑斑。俗人擇取白軟者,以當(dāng)硝石用之,當(dāng)燒令汁沸出,狀如礬石也?!断山?jīng)》唯云∶硝...
《本草圖經(jīng)》:[玉石上品卷第一]樸硝 硝,生益州山谷有咸水之陽。硝石,生益州山谷及武都、隴西、西羌。芒硝生于樸硝,今...
《證類本草》:[卷第三]硝石 硝石味苦、辛,寒、大寒,無毒。主五臟積熱,胃脹閉,滌去蓄結(jié)飲食,推陳致新,除...
《金匱玉函要略輯義》:[卷四黃膽病脈證并治第十五]論二首、脈證十四條、方七首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3681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未能及時(shí)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qǐng)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huì)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cuò)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qǐng)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shí),我們會(huì)第一時(shí)間予以刪除,并同時(shí)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溉喉湯
下一篇: 滾涎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