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 : 恒山9克 烏梅3~7枚 香豉9克 竹葉12克 蔥白l握
制法 : 上藥五味,哎咀。
功能主治 : 截瘧宣邪。治腎熱發(fā)為瘧疾。發(fā)時寒顫,先寒后熱,腰脊酸痛,轉動不利,頭昏目眩,大便不爽。
用法用量 : 以水1.2升,煎至400毫升,去滓,分二次服。首次應在瘧發(fā)前半日許服下,至發(fā)時服完。
摘錄 : 《備急千金要方》卷十
處方 : 恒山3兩,秫米220粒,甘草半兩。
功能主治 : 肺熱痰聚胸中,來去不定,轉為瘧,其狀令人心寒,寒甚則發(fā)熱,熱則善驚,如有所見者。
用法用量 : 常山秫米湯(《圣濟總錄》卷三十六)、秫米湯(《普濟方》卷一九八)、秫米常山甘草湯(《痎瘧論疏》)。本方方名,《外臺》引作“常山湯”。
注意 : 忌生蔥、生菜、海藻、菘菜等。
各家論述 : 《千金方衍義》:五臟之瘧皆在于經,總以恒山、蜀漆為破的之金鞞;熱在于脾,令人腹痛腸鳴,又須甘草為引,以滋燥竭之土;熱在于肺,令人痰聚胸中,來去不定,又須秫米為引,以護傷殘之氣。
摘錄 : 《千金》卷十
制法 : 上切。
功能主治 : 瘧,痰實不消。
用法用量 : 以水5升,煮取2升,分3服,至發(fā)時令盡。
摘錄 : 《醫(yī)心方》卷十四引《范汪方》
處方 : 小麥1升,淡竹葉1虎口,恒山3兩。
功能主治 : 斷痎瘧。主小兒溫瘧。
用法用量 : 常山飲(《圣濟總錄》卷三十四)。本方方名,《外臺》引作“常山湯”。
各家論述 : 《千金方衍義》:恒山專滌內蘊之痰,為截瘧之峻味;小麥、竹葉專清胃中煩熱也。
摘錄 : 方出《醫(yī)心方》卷十四引《小品方》,名見《千金》卷五
制法 : 上切。
功能主治 : 瘧疾十歲、二十歲。
用法用量 : 以恒山酒漬1夜;諸藥以酒3升,水2升,煮取7合,頓服。下、吐,愈。
摘錄 : 《醫(yī)心方》卷十四引《古今錄驗》
功能主治 : 腎熱發(fā)為瘧,令人凄凄然腰脊痛,宛轉大便難,目眴眴然,身掉不定,手足寒。
用法用量 : 本方方名,《外臺》引作“常山湯”。
注意 : 忌生蔥、生菜等。
摘錄 : 《千金》卷十
制法 : 上銼細。
功能主治 : 傷寒結胸,煩滿,喘息稍急,湯飲不下。
用法用量 : 以水1大盞,煎至5分,去滓,不拘時候頓服。須臾當吐為效。
摘錄 : 《圣惠》卷十三
制法 :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 急黃,酒黃,心黃,勞黃,氣喘欲發(fā)。
用法用量 : 每服2錢,水1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 《雞峰》卷九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3925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恒山散
下一篇: 恒山甘草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