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狀 : 為黑褐色至黑色的水蜜丸、小蜜丸或大蜜丸;味苦、澀。
炮制 : 上六味,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每100g粉末用煉蜜45~55g加適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煉蜜130~150g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 : 清腸疏風(fēng),涼血止血。用于腸風(fēng)便血,痔瘡腫痛。
用法用量 : 口服,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規(guī)格 : 大蜜丸每丸重9g
貯藏 : 密封。
摘錄 : 《中國藥典》
制法 : 上為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清腸涼血。治腸風(fēng)、痔漏下血,伴里急后重。肛門癢痛者。
用法用量 : 每服30丸,米飲下,不拘時候。
摘錄 :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六
制法 : 上為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腸風(fēng)下血。【禁忌】忌食生冷。
用法用量 : 每服70丸,空腹時用米湯送下。
摘錄 : 《抉壽精方》
制法 : 上為細末,水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腸風(fēng)痔疾,大便澀滯,氣結(jié)不通,飲食衰少,面黃肌瘦,或下血不止,或在便前,或在便后者。
用法用量 : 每服60-70丸,溫米飲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 : 《御藥院方》卷八
制法 : 共為細末,煉蜜為丸,每丸重3錢,或用冷開水泛為小丸。
功能主治 : 疏風(fēng)涼血,瀉熱潤燥。主大腸火盛,滯熱便秘,腸風(fēng)下血,痔瘡?fù)窗W。
用法用量 : 蜜丸每服1丸,水丸每服3錢,空腹溫開水送下,1日2次。
注意 : 忌食辛辣厚味。
摘錄 : 《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
制法 : 米糊為丸。
功能主治 : 腸風(fēng)下血,及脾胃虛而不調(diào),糞后帶紅,脫肛。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米湯送下。
摘錄 : 《醫(yī)級》卷八
制法 : 上為末,醋為丸。
功能主治 : 腸風(fēng)痔血,脈浮數(shù)者。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米飲送下。
各家論述 : 方中槐角清大腸以涼血,地榆澀血室以止血,黃芩清熱寬腸,防風(fēng)疏風(fēng)勝濕,當(dāng)歸養(yǎng)血脈,枳殼破滯氣,生草緩中瀉火,升麻散熱升清也。醋丸米飲下,使熱散氣清則結(jié)化風(fēng)消而廣府肅清,何腸風(fēng)痔血之不痊哉!此疏利之劑,為腸風(fēng)痔血之專方。
摘錄 : 《醫(yī)略六書》卷二十五
制法 : 上共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痔漏。
用法用量 : 每服100丸,空心白湯送下。
摘錄 : 《瘍醫(yī)大全》卷二十三
制法 : 上為末,滴水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痔瘺。
用法用量 : 每次空心服50丸。
摘錄 : 《丹溪心法附余》卷十一
制法 : 上為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腸風(fēng)下血,不間糞前后,遠年近日。
用法用量 : 每服70丸,空心米湯送下。
注意 : 忌生冷。
摘錄 : 《扶壽精方》引朱上卿方
功能主治 : 清火和血。主腸風(fēng)下血。
各家論述 : 方中防風(fēng)、生姜以祛外來之風(fēng),烏梅、荊芥以治內(nèi)動之風(fēng)。為腸風(fēng)立法,本于仲景白頭翁及葛根諸湯之意。
摘錄 : 《血證論》卷八
制法 : 上為末,酒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腸風(fēng)瀉血,脫肛。
用法用量 : 每服30丸,米飲送下。
摘錄 : 《直指》卷二十三
處方 : 槐角(去枝梗,炒)1斤,地榆半斤,當(dāng)歸(酒浸1宿,焙)半斤,防風(fēng)(去蘆)半斤,黃芩半斤,枳殼(去瓤,麩炒)半斤。
制法 : 上為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止癢痛,消腫聚,驅(qū)濕毒。清腸疏風(fēng),涼血止血。主五種腸風(fēng)瀉血。糞前有血名外痔,糞后有血名內(nèi)痔,大腸不收名脫肛,谷道四面胬肉如奶,名舉痔,頭上有乳名瘺;及腸風(fēng)瘡內(nèi)小蟲,里急下膿血。
用法用量 : 地榆槐角丸(《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南昌方)。
摘錄 : 《局方》卷八(寶慶新增方)
制法 : 上為細末,爛飯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消積滯。主氣疾,腹內(nèi)常痛。
用法用量 : 每服5丸,空心姜湯送下。
摘錄 : 《幼幼新書》卷二十一引《惠眼觀證》
制法 : 上為末,煉蜜為丸。
功能主治 : 痔漏有膿血,大便結(jié)燥,腫硬疼痛。
用法用量 : 每服40丸,平胃散作湯送下。
摘錄 : 《瘡瘍經(jīng)驗全書》卷七
制法 : 上共為細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赤金為衣。
功能主治 : 清腸止血。主痔漏。
用法用量 : 每服2錢,梨藕湯送服。
摘錄 : 《慈禧光緒醫(yī)方選議》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4094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槐蛾散
下一篇: 槐角利膈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