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 : 黃連30克 茯苓60克 阿膠30克(炙)
制法 : 先搗黃連、茯苓為末,調(diào)阿膠為丸,曬干。
功能主治 : 治腸胃氣虛,冷熱不調(diào),下痢赤白,狀如魚(yú)腦,里急后重,臍腹疼痛,口燥煩渴,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 : 每服30~40丸,空腹時(shí)用溫開(kāi)水送下。漸加至60丸。
摘錄 : 《外臺(tái)秘要》卷二十五引《近效方》
制法 : 上二味各等分,同炒令紫,色不得過(guò)黑,去茱萸,只以黃連一味軟飯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清熱止血。治腸風(fēng)下血。
用法用量 : 空腹時(shí)用米飲下30~50丸,每日二服;更以胃風(fēng)湯煎,如法吞下。
摘錄 : 《朱氏集驗(yàn)方》卷六
制法 : 上為末,煉蜜為丸。
功能主治 : 破血止痢。主產(chǎn)后赤白下痢,腹中絞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 : 每服60丸,以飲送下,日3次,夜1次。
摘錄 : 方出《外臺(tái)》卷三十四引《張文仲方》,名見(jiàn)《云歧子保命集》卷下
制法 : 上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 : 小兒齆鼻。
用法用量 : 每服3-5丸,食后臨臥以溫水送下。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一八○
處方 : 黃連1兩,茯苓2兩,阿膠1兩(炙)。
制法 : 先搗黃連、茯苓為末,以少許水溶阿膠為丸,眾手丸之,曬干。
功能主治 : 大人小兒腸胃氣虛,冷熱不調(diào),下痢赤白,狀如魚(yú)腦,里急后重,臍腹疼痛;及肺熱咯血,諸疳熱瀉。
用法用量 : 黃連阿膠丸(《局方》卷六)、阿膠丸(《幼幼新書(shū)》卷二十九引《莊氏家傳》)、小黃連阿膠丸(《得效》卷十二)。
摘錄 : 《外臺(tái)》卷二十五引《近效方》
處方 : 黃連2兩半,黃柏1兩半,羚羊角半兩,茯苓半兩。
制法 : 上為散,煉蜜為丸。
功能主治 : 一切熱痢及休息痢,日夜頻并;兼治下血黑如雞肝色,或蠱痢腹中痛.有膿血下者。
用法用量 : 羚羊角丸(《準(zhǔn)繩·類方》卷六)。
摘錄 : 方出《醫(yī)心方》卷十一引《傳信方》,名見(jiàn)《圣濟(jì)總錄》卷七十五
制法 :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胃實(shí)熱,多渴心煩;時(shí)氣煩熱口干,頭目昏痛;食已如饑,肌肉羸瘦。
用法用量 : 每服30丸,食后以粥飲送下;或牛乳汁送下亦得。
摘錄 : 《圣惠》卷五
制法 :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肺臟風(fēng)毒攻皮膚生瘡。
用法用量 : 每服30丸,以溫漿水送下,不拘時(shí)候。
摘錄 : 《圣惠》卷六
制法 :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 : 小兒脫肛。
用法用量 : 每服5-7丸,早、晚食前以米飲送下。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一七九
制法 : 雞子白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熱痢久不愈。
用法用量 : 每服10丸,至20丸,以飲送下,每日3次。
摘錄 : 《外臺(tái)》卷二十五引《張文仲方》
制法 : 上為末,研粳米飯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酒疸。身面黃,心懊痛,小便黃赤不利。
用法用量 : 每服10丸,煎麥門(mén)冬湯送下。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六十
制法 :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 : 小兒久痢,腸頭挺出。
用法用量 : 每服5丸,以粥飲送下,1日3-4次。
摘錄 : 《圣惠》卷九十三
制法 :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消渴,煩熱悶亂。
用法用量 : 每服60丸,空腹以茶送下,1日2次,任意吃茶,不限多少;一方用粥飲送下。
摘錄 : 《普濟(jì)方》卷一七八引《圣惠》
制法 : 上為末,入研了藥和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消腎,小便多白濁或不禁。
用法用量 : 每服20丸,食前以粥飲咽下。
摘錄 : 《醫(yī)方類聚》卷一二五引《神巧萬(wàn)全方》
制法 :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勞風(fēng)。發(fā)熱,煩悶,不能食;兼數(shù)欠,眠睡不安。
用法用量 : 每服20丸,食后以米飲送下,1日2次。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十三
制法 : 上為末,面糊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 : 小兒疳(匿蟲(chóng)),或口齒生瘡,或肛門(mén)傷爛。
用法用量 : 1-2歲每服10丸,以溫米飲送下,每日3次。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一七三
制法 : 上為末,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傷寒后一切痢疾,無(wú)問(wèn)冷熱,腹痛。
用法用量 : 每服20丸,空心,食前以米飲送下。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二十六
制法 : 上為末,緩火炒令色變,納2顆雞子白中,熟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赤痢。
用法用量 : 每服50丸,空腹以好無(wú)灰酒溫1盞送下。至晚間痢赤色當(dāng)變白,明旦即愈。
摘錄 : 《外臺(tái)》卷二十五引《崔氏方》
制法 : 上為末,煉蜜和劑,更于鐵臼內(nèi)涂酥杵勻熟,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消渴,心胸?zé)┰辍?/p>
用法用量 : 每服30丸,午食后以溫漿水送下。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五十八
制法 :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產(chǎn)后冷熱痢。
用法用量 : 每服20-30丸,以飲送下,1日2次。
注意 : 忌豬肉。
摘錄 : 《外臺(tái)》卷三十四引《深師方》
制法 :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下痢膿血,羸瘦。
用法用量 : 每服30丸,空心以米飲送下。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七十六
制法 :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赤白痢,無(wú)問(wèn)遠(yuǎn)近。
用法用量 : 每服40丸,空腹以飯飲送下。以愈為度。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七十六
制法 :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久氣痢不止,或愈或劇。
用法用量 : 每服30丸,空心用姜制過(guò)厚樸煎湯送下,日晚再服。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七十七
制法 :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下痢煩渴。
用法用量 : 每服30丸,空心以米飲送下,日晚再服;痢甚者,熔蠟為丸服。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七十八
制法 :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胃氣實(shí)熱,煩躁多渴。
用法用量 : 每服20丸,食后、臨臥煎竹葉湯送下。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四十七
制法 :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小兒洞泄,下痢不止。
用法用量 : 每服3丸,以熱水化下,1日3-4次。
摘錄 : 《圣惠》卷九十三
制法 : 上為細(xì)末,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腸風(fēng)瀉血。
用法用量 : 每服20-30丸,食前以米飲送下。
摘錄 : 《魏氏家藏方》卷七
制法 :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小兒赤白痢。
用法用量 : 每服5丸,空腹煮白粥飲研下,1日2次。漸加至10丸。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一七八
制法 :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 : 小兒丁奚腹大,疳氣羸瘦。
用法用量 : 每服3丸,以粥飲送下。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一七五
制法 :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傷寒時(shí)氣,煩渴飲水不止
用法用量 : 每服30丸,煎大麥湯溫下,不拘時(shí)候。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二十三
制法 : 上為末,先用竹瀝拌和,煉蜜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 : 小兒疳熱煩渴,干瘦。
用法用量 : 每服5丸,以新汲水研破服之,1日4-5次。
摘錄 : 《圣惠》卷八十七
制法 : 阿膠以水熬成膏,調(diào)黃連末為丸。
功能主治 : 痢疾。
用法用量 : 米飲送下。
摘錄 : 《攝生眾妙方》卷五
制法 :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冷熱痢,心神煩悶,腹中(疒丂)痛。
用法用量 : 每服30丸,以粥飲送下,不拘時(shí)候。
摘錄 : 《圣惠》卷五十九
制法 :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消渴久不愈,體瘦心煩。
用法用量 : 每服30丸,以粥飲送下,不拘時(shí)候。
摘錄 : 《圣惠》卷五十三
制法 : 上為末,入石英、金銀箔相和,研令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消渴久不止,心神煩壅,眠臥不安。
用法用量 : 每服30丸,以煮小麥湯送下;竹葉湯送下亦得,不拘時(shí)候。
摘錄 : 方出《圣惠》卷五十三,名見(jiàn)《普濟(jì)方》卷一七九
制法 : 上為末,入黃丹研令勻,軟飯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消渴,飲水絕多,身體黃瘦。
用法用量 : 每服15丸,食后以溫水送下。
摘錄 : 方出《圣惠》卷五十三,名見(jiàn)《普濟(jì)方》卷一七九
制法 :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消腎,小便滑數(shù),白濁,心神煩躁。
用法用量 : 每服30丸,不拘時(shí)候以煎大麥湯送下。
摘錄 : 《圣惠》卷五十三
制法 :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熱淋,小腹疼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 : 每服30丸,以熟水送下,不拘時(shí)候。
摘錄 : 方出《圣惠》卷五十八,名見(jiàn)《普濟(jì)方》卷二一六
制法 : 上為末,醋煮曲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白痢腹痛,不思飲食,瘦瘁骨立。
用法用量 : 每服30丸,以艾湯送下,不拘時(shí)候。
摘錄 : 《圣惠》卷五十九
制法 : 上為末,山藥研粉,水糊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 : 小兒虛熱,津液不足,久瀉不止,發(fā)熱。
用法用量 : 以米飲送下。
摘錄 : 《幼科發(fā)揮》卷三
制法 : 上為末,醋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痢下膿血及諸痢疾。
用法用量 : 每服30丸,以粥飲送下,1日3-4次。
摘錄 : 《圣惠》卷五十九
制法 :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時(shí)氣熱毒痢。
用法用量 : 每服30丸,以粥飲送下,不拘時(shí)候。
摘錄 : 《圣惠》卷十六
處方 : 黃連5兩,黃芩5兩,苦參6兩,沙參5兩,干地黃6兩,干葛6兩,梔子仁3兩,麥門(mén)冬1升(去心),地骨白皮5兩,茯苓5兩。
制法 :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黃疸初得,稍覺(jué)心中煩熱,滿身黃色,眼白睛黃。
用法用量 : 初服10丸,稍稍加至30丸,以米飲送下,日3次。
注意 : 忌豬肉、冷水、大酢、蕪荑。
摘錄 : 《外臺(tái)》卷四引《許仁則方》
制法 : 上為細(xì)末,豬膽汁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 : 小兒慢驚風(fēng),心胸痰涎,腹內(nèi)壅悶,或搐搦。
用法用量 : 每服3丸,以薄荷湯送下。
摘錄 : 《圣惠》卷八十五
制法 :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熱毒攻眼,目珠子腫突出。
用法用量 : 每服20丸,食后以溫水送下,臨臥再服之。
摘錄 : 《圣惠》卷三十三
制法 :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 : 小兒胎赤眥爛。
用法用量 : 每服7丸,以溫水送下,日3次。
摘錄 : 《圣惠》卷八十九
制法 : 上為細(xì)末,蒸餅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腸風(fēng)。
用法用量 : 每服30丸,食前以荊芥湯送下,1日2次。
摘錄 : 《雞峰》卷十七
制法 : 上和勻,糯、粟米相和,煮稀粥為丸,如小綠豆大。
功能主治 : 疳瀉,疳痢。
用法用量 : 3歲每服7-10丸,3歲以上每服15-20丸,空心以陳米飲送下,日3次。
摘錄 : 《準(zhǔn)繩·幼科》卷八引《莊氏方》
制法 :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血痢,協(xié)熱泄瀉。
用法用量 : 每服15丸,食前以粥飲送下。
摘錄 : 方出《圣惠》卷五十九,名見(jiàn)《圣濟(jì)總錄》卷七十六
制法 :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血痢。
用法用量 : 每服30丸,漸加至40丸,以飲送下。愈止。
摘錄 : 《外臺(tái)》卷二十五引《廣濟(jì)方》
制法 : 上同炒香熟,去生姜,只用黃連,醋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大便下血。
用法用量 : 每服30丸,食前以烏梅湯送下。
摘錄 : 《魏氏家藏方》卷七
制法 : 上為細(xì)末,研粳米飲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脾積下痢,蠱痢。
用法用量 : 每服100丸,空心、食前以米飲送下,每日3次。
摘錄 : 《百一》卷六
處方 : 豉心2兩(以鹽醋拌蒸曬干,如此者三,熬微黃),川黃連3兩(一方用吳黃連)。
制法 : 上為細(xì)末,蜜和為丸。
功能主治 : 熱消渴。
用法用量 : 每日空腹服25丸,食后服20丸,以烏梅10顆,水2小升,煎之?dāng)?shù)沸,取湯送下;如無(wú)烏梅,以小麥子2升煮取汁替亦得。
注意 : 忌豬肉。
摘錄 : 《普濟(jì)方》卷一七六引《十便方》
制法 : 上為末,酒面糊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 : 清爽頭目。主濕熱流運(yùn),氣血不通,壅滯不散。
用法用量 : 每服20丸,以溫水送下,不拘時(shí)候,每日3次。
摘錄 : 《宣明論》卷九
制法 : 上藥納豬肚中,飯上蒸爛,同杵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渴。
用法用量 : 每服30丸,米飲送下。
摘錄 : 《雞峰》卷十九
制法 :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霍亂后下痢無(wú)度,腹中(疒丂)痛。
用法用量 : 每服30丸,以粥飲送下,不拘時(shí)候。
摘錄 : 《圣惠》卷四十七
制法 : 上為末,水浸炊餅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赤白痢,里急后重。
用法用量 : 每日20丸,空心、食前以米飲送下,每日3次。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七十六
制法 :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產(chǎn)后赤白痢,日夜數(shù)十行,腹中疼痛。
用法用量 : 每服30丸,以粥飲送下,不拘時(shí)候。
摘錄 : 《圣惠》卷七十九
制法 : 上為末,雄豬膽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 : 疳疾。
用法用量 : 每服20丸,空心以米飲送下。
摘錄 : 《丹溪心法附余》卷二十二
制法 :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陰疝腫縮。
用法用量 : 每服20丸,空心以鹽湯送下。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九十四
制法 : 上為末,酒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心腎氣不足,思想無(wú)窮,小便白淫。
用法用量 : 每服30丸,煎補(bǔ)骨脂湯送下,日3次,不拘時(shí)候。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九十二
制法 :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熱痢黃膿,發(fā)渴,四肢煩悶。
用法用量 : 每服20丸,空心以飯飲送下,日晚再服。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七十八
制法 : 上為末,以生地黃汁、栝樓根汁、牛乳各3合和,頓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消渴,小便多。
用法用量 : 每服25丸,漸漸加至30丸,以飲送下,1日2次;常吃,以少許食送下。
注意 : 忌豬肉、蕪荑。
摘錄 : 方出《外臺(tái)》卷十一引《崔氏方》,名見(jiàn)《普濟(jì)方》卷一七七
制法 :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一切眼疾,青盲黑花,赤脈熱淚。
用法用量 : 每服20丸,加至30丸,食后以溫漿水送下。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一○九
制法 : 上為末,用大蒜兩介,去殼,將紙包裹,灰火煨熟,取出擂細(xì),加白米糊少許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瀉痢不止。
用法用量 : 每服50-60丸,空心米飲湯送下,與治痢紅丸子間服。
摘錄 : 《醫(yī)方類聚》卷一四一引《經(jīng)驗(yàn)秘方》
制法 : 上為末,用鹽梅3個(gè)取肉,少入醋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滯下。
用法用量 : 每服40丸,白痢,以干姜湯送下;赤痢,以甘草湯送下;赤白痢,以干姜甘草湯送下,俱食前服。
摘錄 : 《準(zhǔn)繩·類方》卷六引《濟(jì)生》
制法 : 上為末,豬膽汁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 : 小兒疳氣,眼澀多困,手足發(fā)熱,脾胃虛弱,發(fā)黃作穗,漸漸羸瘦,不思乳食。
用法用量 : 每服3-5丸,空心以米飲送下,1日2次。
摘錄 : 《衛(wèi)生總微》卷十二
制法 : 上為末,豮豬膽汁調(diào)勻陰干,再研為末,入龍腦、麝香各少許,湯浸蒸餅為丸,如黃米大。
功能主治 : 小兒驚疳,五心壯熱,肌肉黃瘦,好食泥土。
用法用量 : 每服2-3丸,以溫水送下。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一七二
制法 : 為丸。
功能主治 : 伏熱瀉痢不止。
用法用量 : 用香薷湯送下。
摘錄 : 《朱氏集驗(yàn)方》卷六
制法 : 上為末,用蜜2兩煉熟,入蠟1兩,醋2合,羊脂1兩,煎令蠟化,入前藥末,于銅器中重湯熬令可丸,即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諸痢久不愈。
用法用量 : 每服30丸,空心以米飲送下,每日2次。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七十五
制法 : 上為末,用蒸餅1個(gè),以豬膽同拌和為餅子,飯上蒸,再為末,別用蒸餅為丸,如蘿卜子大。
功能主治 : 疳。
用法用量 : 每服4-5丸;如甚者,以使君子殼煎湯送下。
摘錄 : 《醫(yī)方類聚》卷二五五引《吳氏集驗(yàn)方》
制法 :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肝氣壅實(shí),目痛如刺。
用法用量 : 每服30丸,食后以溫水送下,臨臥再服。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一○二
制法 : 上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產(chǎn)后赤白痢,腹中絞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 : 每服6-7丸,以米飲送下,日3次,夜1次。
摘錄 : 《云歧子保命集》卷下
制法 : 上為末,牛膽汁浸糕為糊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 : 小兒疳勞。
用法用量 : 每服15丸,煎烏梅姜蜜湯送下。
摘錄 : 《直指小兒》卷三
制法 : 上為末,米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酒痢便血,酒后嘔逆惡心,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 : 每服50丸,空心米飲送下。
摘錄 : 《醫(yī)方類聚》卷一四一引《王氏集驗(yàn)方》
制法 : 上為末,酒糊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 : 小兒痢疾。
用法用量 : 陳倉(cāng)米煎湯送下。
摘錄 : 《幼科發(fā)揮》卷三
制法 : 上將黃連銼作小塊,如米粒大,以姜汁浸,令干;次同陳米炒至色變,卻入茱萸再炒略黑色取出,與苓、術(shù)為末,陳倉(cāng)米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去暑肥腸,消酒毒,化食止瀉。主瀉痢。
用法用量 : 每服50-70丸,溫湯送下,不拘時(shí)候。夏月常服。
摘錄 : 《醫(yī)方類聚》卷一四一引《經(jīng)驗(yàn)秘方》
制法 : 上為細(xì)末,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腸風(fēng)痔漏,便血臟毒。
用法用量 : 每服100丸,加至200丸,食前溫酒陳米湯任下。
摘錄 : 《醫(yī)方類聚》卷一八四引《經(jīng)驗(yàn)秘方》
制法 : 上藥治下篩,攪使勻,以牛乳和,并手捻丸,如梧桐子大,曬干。
功能主治 : 消渴,中焦熱渴。
用法用量 : 每服20丸,飽食訖以漿水送下,1日2次;如微利,減10丸;如食熱面、酒等,即加服5丸。
注意 : 忌豬肉。
摘錄 : 《普濟(jì)方》卷一七六
處方 : 阿膠3兩(1兩炙,1兩入藥,1兩銷清作膠),胡黃連1兩,干姜2兩,大黃半兩,無(wú)食子1枚(久痢腸滑甚者,加至3-4枚)。
制法 : 上為末,醋溶膠清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痢無(wú)問(wèn)冷熱、赤白、久新。
用法用量 : 黃連阿膠丸(原書(shū)同卷)、膠連丸(原書(shū)卷二一一)。
摘錄 : 《普濟(jì)方》卷二○九
制法 : 上為細(xì)末,過(guò)羅,冷開(kāi)水泛為小丸。
功能主治 : 清熱化濕,利水通便。主胃腸滯熱,濕熱黃疸,口舌生瘡,胃熱牙痛,大便干燥,小便赤澀。
用法用量 : 每服2錢,溫開(kāi)水送下,每日2次。
注意 : 孕婦勿服。
摘錄 : 《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
制法 : 面糊為丸。
功能主治 : 腸胃積熱,及因酒毒下血,腹痛作渴,脈弦數(shù)者。
用法用量 : 每服50丸,米泔浸枳殼水送下。冬月,加酒蒸大黃1兩。
摘錄 : 《雜病源流犀燭》卷十七
制法 : 上為末,入豬大腸內(nèi),兩頭扎住,入韭菜2斤,水同煮爛,去菜,用藥、腸搗爛為丸,如梧桐子大;如濕,加面。
功能主治 : 腸風(fēng)臟毒,痔漏下血。
用法用量 : 每服70-80丸,空心米飲送下;亦可作散服。
摘錄 : 《仙拈集》卷二
制法 : 上為細(xì)末,填入豬膽內(nèi),用淡漿煮,以杖子如銚子,上用線約之,勿著底,候1時(shí)取出研,入蘆薈、麝香各1分,飯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 : 肥熱疳。
用法用量 : 每服5-7丸至10-20丸,米飲送下。
摘錄 : 《古今醫(yī)鑒》卷十三
制法 : 上為末,豬膽汁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吐血、衄血。
用法用量 : 每服50丸,食后、睡時(shí)茅花煎湯送下。
摘錄 : 《醫(yī)方類聚》卷八十五引《王氏集驗(yàn)方》
制法 : 上為末,醋糊為丸。
功能主治 : 小兒大便下血,久則臟毒,無(wú)時(shí)下血。
用法用量 : 陳米飲送下。脫肛者,加猬皮(炙)3錢。
摘錄 : 《片玉心書(shū)》卷五
制法 : 上為細(xì)末,軟粟米飯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一切熱毒血痢。
用法用量 : 每服30丸,食前以米飲送下,日3次。
摘錄 : 《醫(yī)方類聚》卷一四一引《施圓端效方》
制法 :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 : 小兒緣目及眥爛作瘡。
用法用量 : 每服5丸,以熟水送下,每日3次。
摘錄 : 《圣惠》卷八十九
處方 : 黃連不限多少,生栝樓汁、生地黃汁、羊乳(無(wú),即用牛乳及人乳亦得)。
制法 : 取三般汁乳和黃連末任多少,眾手捻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嶺南山瘴氣兼風(fēng)熱毒氣入腎中,變成寒熱腳弱,虛滿而渴。脾胃有熱,煩渴不止。
用法用量 : 羊乳丸(《千金》卷二十一注文引《張文仲方》)、黃連羊乳丸(《圣濟(jì)總錄》卷五十九)。
注意 : 忌豬肉、蕪荑。
摘錄 : 方出《千金》卷二十一,名見(jiàn)《千金》同卷注文引《張文仲方》
制法 : 上為末,軟飯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 : 小兒(曰襄)痢,經(jīng)久不斷,增減有時(shí)。
用法用量 : 每服7丸,以粥飲送下,每日3-4次。
摘錄 : 《圣惠》卷九十三
制法 :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 : 小兒冷熱痢。
用法用量 : 每服5丸,以粥飲送下,1日3-4次。
摘錄 : 《圣惠》卷九十三
制法 : 上為末,用新汲水1碗,浸至60日,綿濾去滓,于重湯上熬,不住手以匙攪,候干,即穿地坑子深1尺,以瓦鋪底,將熟艾4兩安瓦上,火燃如灸法,然后以藥碗覆之,四畔泥封,開(kāi)竅令煙出盡即止,取出刮下,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 : 肝實(shí)眼。
用法用量 : 每服10丸,煎甜竹葉湯送下。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一○二
處方 : 黃連2兩,當(dāng)歸2兩,干姜1兩,赤石脂2兩。
制法 : 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陰毒傷,鼻口冷。傷寒熱利。
用法用量 : 黃連當(dāng)歸丸(《傷寒總病論》卷三)、赤石脂丸(《活人書(shū)》卷十八)。
注意 : 忌豬肉、冷水。
摘錄 : 方出《肘后方》卷二,名見(jiàn)《外臺(tái)》卷二引《崔氏方》
制法 : 上為末,蠟如棋子大,蜜1升,合于微火上令可丸,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下痢不能食。天行痢膿血,下部生(匿蟲(chóng))蟲(chóng)。
用法用量 : 每服2丸,日3次。
摘錄 : 方出《肘后方》卷二,名見(jiàn)《外臺(tái)》卷二
制法 : 上為末,絞生地黃取汁,漬黃連,出,曬之燥,復(fù)納之,令汁盡干,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消渴。
用法用量 : 每服20丸,日3次;亦可為散,每服方寸匕,以酒送下,日3次。盡,更令作即愈。
注意 : 忌豬肉,蕪荑。
各家論述 : 《千金方衍義》:黃連清燥膈上之熱,生地滋培下焦之陰。
摘錄 : 《外臺(tái)》卷十一引《肘后方》
制法 : 上藥治下篩,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膿血利。
用法用量 : 每服30丸,以白飲送下,日3次。
摘錄 : 《醫(yī)心方》卷十一引《范汪方》
制法 : 上為細(xì)末,面糊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 : 小兒風(fēng)熱壅滯,大便秘澀。
用法用量 : 每服3-5丸,臨睡以柳枝湯送下。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一七九
制法 : 上藥治下篩,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中熱下利。
用法用量 : 每服2丸,不知加之。
摘錄 : 《醫(yī)心方》卷十一引《耆婆方)
制法 : 上藥水和,薄攤瓷盤(pán)底,銅盤(pán)更佳,覆之以熱艾1斤,旋以火燒艾,煙熏藥上,艾盡為度,刮下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暴赤眼,熱淚不止,疼痛隱悶。
用法用量 : 每以冷水少許化藥1丸,澄清點(diǎn)之。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一○四
制法 : 上為末,粟米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痔疾積年不愈,或腸風(fēng)瀉血。
用法用量 : 每服20丸,空心以米飲送下,日晚再服。以愈為度。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一四三
制法 :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赤眼。
用法用量 : 每服20丸,加至30丸,食后以溫漿水送下。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一○三
制法 : 后2味為細(xì)末,入前黃連膏內(nèi)旋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 : 肝熱眼目赤痛。
用法用量 : 每用1丸,新汲水浸過(guò),點(diǎn)目眥內(nèi)。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一○三
制法 : 上為細(xì)末,煉蜜為丸。
功能主治 : 小兒疳。
用法用量 : 先吃干脯少許,后每服5-6丸,以米飲送下。經(jīng)宿后轉(zhuǎn),方有蟲(chóng)子出,狀如馬尾,即以鳥(niǎo)羽掃下,后每日更服3丸,不過(guò)7日即愈。
摘錄 : 《醫(yī)方類聚》卷二五四引《保童秘要》
制法 : 上焙過(guò)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肝臟壅熱,上沖眼目,瞼肉風(fēng)腫。
用法用量 : 每服30丸,食后以溫水送下,臨臥再服。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一○六
制法 : 上為末,牛膽汁浸糕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 : 臟腑風(fēng)有疳氣,加之乳母恣食甘肥、酒面、炙煿,使邪入心肺,壅熱而致疳渴,日則煩渴飲水,乳食不進(jìn),夜則渴止。
用法用量 : 每服15丸,煎烏梅蜜湯送下。
摘錄 : 《普濟(jì)方》卷三八三
制法 : 上(口父)咀,焙過(guò),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眼熱生暈,翳覆瞳人。
用法用量 : 每服30丸,食后以溫熟水送下,臨臥再服。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一一一
制法 :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產(chǎn)后赤白痢,腸鳴腹痛。
用法用量 : 每服30丸,食前以米飲送下。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一六五
制法 :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產(chǎn)后赤白痢。
用法用量 : 每服20丸,空心以米飲送下。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一六五
制法 : 上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傳尸。面黑,頭熱痛,胸背氣結(jié),咳唾粘痰,食少頻嗽,喘息急滿,脅肋氣脹,腰臍下疼,四肢蒸熱,痿困不安。
用法用量 : 每服20丸,食后煎漿水送下,日午再服。女子血閉,加黃芩1兩。
摘錄 : 《普濟(jì)方》卷二三七
制法 :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上焦冷下痢,腹內(nèi)不安,食好注下。
用法用量 : 每服20丸,加至30丸,以飲送下。
注意 : 忌豬肉、冷水、生蔥。
摘錄 : 《外臺(tái)》卷六引《刪繁方》
制法 : 上為細(xì)末,水浸蒸餅為丸,如蘿卜子大。
功能主治 : 小兒食疳氣,頭面虛腫,腹內(nèi)泄瀉,面色痿黃,頭發(fā)作穗,心腹脹滿,肚上青筋。
用法用量 : 每服1丸,3歲以上2-3丸,空心、臨臥以米飲送下。
注意 : 忌粘滑物。
摘錄 : 《普濟(jì)方》卷三八一
制法 : 上為末,豬膽汁浸蒸餅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 : 小兒風(fēng)疳。身體壯熱,或時(shí)吐逆,心神煩躁。
用法用量 : 每服3丸,以粥飲送下,不拘時(shí)候。
摘錄 : 《普濟(jì)方》卷三八二
制法 : 上藥治下篩,煉蜜為丸,如梅子大。
功能主治 : 婦人妊娠下利赤白,種種帶下。
用法用量 : 每服5丸,每日3次。
摘錄 : 《醫(yī)心方》卷二十二引《產(chǎn)經(jīng)》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4337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wú)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未能及時(shí)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qǐng)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huì)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lái)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lái)源標(biāo)注錯(cuò)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qǐng)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shí),我們會(huì)第一時(shí)間予以刪除,并同時(shí)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黃連上清膏
下一篇: 黃連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