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 : 桅子仁 葛根 葶藶子 栝樓 秦椒(汗)瓜蒂 石鐘乳 凝水石 牡蠣 澤瀉 白術(shù)各等分
功能主治 : 治九疸。胃疸,食多喜飲;心疸,煩心,心中熱;腎疸,其人唇干;脾疸,溺赤出少,心惕惕若恐;肺疸,飲少小便多;舌疸,渴而數(shù)便;肉疸,其人小便白;髓囑疸道,目眶深,多嗜臥;肝疸,胃熱飲多水激肝。
用法用量 : 上十一味,隨病所在加15克,搗末下篩。每次3克,日三,稍加至6克,用米飲送下。
注意 : 服藥期間,忌食桃、李、雀肉。
摘錄 : 《外臺秘要》卷四引《古今錄驗(yàn)》
處方 : 梔子仁、葛根、葶藶子、栝樓、秦椒(汗)、瓜蒂、石鐘乳、凝水石、牡蠣、澤瀉、白術(shù)各等分。
功能主治 : 胃癉、心癉、腎癉、脾癉、肺癉、舌癉、肉癉、髓癉、肝癉。
用法用量 : 秦王散(原書同卷)、九疸秦椒散(《普濟(jì)方》卷一九六)。《外臺》:胃癉,食多喜飲,梔子仁主之;心癉,煩心,心中熱,葛根主之;腎癉,其人唇干,葶藶子主之;脾癉,溺赤出少,心惕惕若恐,栝樓主之;肺癉,飲少小便多,秦椒(汗)、瓜蒂主之(一云膏疸);舌癉,渴而數(shù)便,石鐘乳主之;肉癉,其人小便白,凝水石主之;髓癉,目眶深,多嗜臥,牡蠣、澤瀉主之;肝癉,胃熱飲多水激肝,白術(shù)主之。上十一味,隨病所在加2分。
注意 : 忌桃、李、雀肉等。
摘錄 : 《外臺》卷四引《古今錄驗(yàn)》
目錄
周策
秦興師臨周而求九鼎
東周欲為稻
秦令樗里疾以車百乘入周
韓魏易地
秦策
衛(wèi)鞅亡魏入秦
蘇秦始將連橫
張儀說秦王
楚攻魏張儀謂秦王
秦武王謂甘茂
甘茂亡秦且之齊
甘茂相秦
秦客卿造謂穰侯
范子因王稽入秦
應(yīng)侯謂昭王
天下之士合從相聚于趙
或?yàn)榱鶉f秦王
謂秦王曰
濮陽人呂不韋賈于邯鄲
文信侯欲攻趙以廣河間
齊策
鄒忌修八尺有余
蘇秦為趙合從說齊宣王
張儀為秦連橫齊王
張儀事秦惠王
昭陽為楚伐魏
秦攻趙長平
孟嘗君將入秦
淳于髡一日而見七人于宣王
齊人有馮諼者
先生王斗造門而欲見齊宣王
蘇秦說齊閔王
燕攻齊取七十余城
楚策
蘇秦為趙合從
張儀為秦破從連橫
楚王將出張子
楚襄王為太子之時
蘇子謂楚王
張儀之楚貧
唐且見春申君
莊辛謂楚襄王
天下合從
趙策
知伯帥趙韓魏而伐范中行氏
蘇秦說李兌
蘇秦從燕之趙
張儀為秦連橫說趙王
武靈王平晝間居
秦圍趙之邯鄲
衛(wèi)靈公近雍疸彌子瑕
五國伐秦?zé)o功
虞卿請趙王
趙太后新用事
魏策
西門豹為鄴令
魏文侯與田子方飲酒而稱樂
蘇代為田需說魏王
五國伐秦
芒卯謂秦王
魏太子在楚
信陵君殺晉鄙
秦王使人謂安陵君
韓策
蘇秦為楚合從說韓王
顏率見公仲
楚圍雍氏五月
韓傀相韓
韓氏逐向晉于周
燕策
人有惡蘇秦于燕王者
蘇代謂燕昭王
蘇代為燕說齊
昌國君樂毅為燕昭王合五國之兵
而攻齊
齊韓魏共攻燕
燕太子丹質(zhì)于秦
宋衛(wèi)策
公輸般為楚設(shè)機(jī)
衛(wèi)人迎新婦
中山策
司馬熹三相中山
中山君饗都士
目錄1拼音2概述3九疸秦王散的別名4處方5功能主治6制法7九疸秦王散的用法用量8注意9附注10摘錄11參考資料附:1古籍中的九疸秦王散 1拼音 jiǔ dǎn qín wáng sǎn
2概述 九疸秦王散為方劑名,出自《外臺秘要》卷四方,即《千金翼方》卷十八方記載的秦王九疸散。本方早見于《古今錄驗(yàn)方》,《外臺秘要》卷四亦載此方[1][2]。
3九疸秦王散的別名 秦王九疸散(《千金翼方》卷十八)、九疸秦王散[2]
4處方 梔子仁、葛根、葶藶子、栝樓、秦椒(汗)、瓜蒂、石鐘乳、凝水石、牡蠣、澤瀉、白術(shù)各等分。
梔子仁(治胃疸,食多喜飲,量增半)、茜草根(治心疸,心中煩熱,量增半)、葶藶子(治腎疸,唇干,量增半)、栝蔞(治脾疸,尿少而赤,量增半)、川椒、瓜蒂(治膏疸,飲少尿多,前二藥量增半)、石鐘乳(治舌疸,口渴尿頻,量增半)、寒水石(治肉疸,小便白,量增半)、牡蠣、澤瀉(治髓疸,目眶深,多嗜臥,前二藥量增半)、白術(shù)(治肝疸,胃熱多飲,量增半)各等分[2]。
5功能主治 治九疸[2]。胃疸,食多喜飲;心疸,煩心,心中熱;腎疸,其人唇干;脾疸,溺赤出少,心惕惕若恐;肺疸,飲少小便多;舌疸,渴而數(shù)便;肉疸,其人小便白;髓囑疸道,目眶深,多嗜臥;肝疸,胃熱飲多水激肝。
6制法 上藥為末[2]
7九疸秦王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五分匕至一方寸匕,日三次[2]。
上十一味,隨病所在加15克,搗末下篩。每次3克,日三,稍加至6克,用米飲送下。
上藥隨病所在加2分,搗合下篩。飲服5分匕,1日3次,稍加至方寸匕。
8注意 服藥期間,忌食桃、李、雀肉。
9附注 秦王散(原書同卷)、九疸秦椒散(《普濟(jì)方》卷一九六)?!锻馀_秘要》:胃癉,食多喜飲,梔子仁主之;心癉,煩心,心中熱,葛根主之;腎癉,其人唇干,葶藶子主之;脾癉,溺赤出少,心惕惕若恐,栝樓主之;肺癉,飲少小便多,秦椒(汗)、瓜蒂主之(一云膏疸);舌癉,渴而數(shù)便,石鐘乳主之;肉癉,其人小便白,凝水石主之;髓癉,目眶深,多嗜臥,牡蠣、澤瀉主之;肝癉,胃熱飲多水激肝,白術(shù)主之。上十一味,隨病所在加2分。
10摘錄
秦 顯赫先祖
秦姓源自嬴姓,即秦王嬴政的祖先。上古皋陶的后裔非子善于馴馬,被周孝王封為秦地首領(lǐng)。后來,非子后裔秦莊公屢立大功,其子秦襄公又因討伐西戎、保護(hù)周平王東遷洛邑有功,被封諸侯。襄公東遷,正式建立秦國,開了秦姓輝煌之先河,后秦孝公又任用商鞅主持變法,國力大增,遂成為戰(zhàn)國七雄之一。到了嬴政時,秦終于統(tǒng)一六國,建立秦朝??上?,秦僅歷二世而亡,其王族子孫后來都以國名為姓,以紀(jì)念自己家族的輝煌歷史。
另有一支秦姓,源于姬姓。周公旦的兒子伯禽繼承封地,食采于秦邑,他的子孫便以邑名為姓。這一秦姓,兩漢時期非?;钴S。
羅馬人到中國定居后改姓,也是秦姓的一個來源。羅馬古稱大秦,大秦人久居中土不歸,以秦為姓,后融入中國本土秦姓之中,代表人物有拜謁過孫權(quán)的商人秦論。
一、秦姓遷變
秦得姓以后,相繼在甘肅天水、山西太原等地發(fā)展成望族,主要活動于河南、陜西、山東、四川、湖北、河北等地。
西漢初,劉邦遷山東,秦姓充實(shí)關(guān)中。由于秦是漢所滅,所以兩漢時期播遷有限,但已開始進(jìn)入東南一帶。
唐宋時期,秦姓主要向江南一帶流播,宋以后,秦姓也遷播頻仍。
二、義士慷慨唱悲歌家族孝悌名傳世
在孔子的弟子中,姓秦的有四位,他們是魯國的秦非、秦冉、秦祖和楚國的秦商?;蛟S是因?yàn)槔^承了儒學(xué)先師的衣缽,秦氏家族中,以孝悌忠勇聞名的,為數(shù)眾多。在秦氏的家訓(xùn)中,還細(xì)列了為夫、為妻、為父、為母和為人子所應(yīng)盡的義務(wù),并以其規(guī)范族人。
先說秦姓勇士。秦姓勇士首推秦董父,他在逼陽戰(zhàn)役中三攀楚墻垂下的布條,從城墻上三次重摔下來而安然無恙,為魯軍爭回了面子。秦瓊跟隨唐太宗李世民南征北戰(zhàn),立下赫赫戰(zhàn)功。五代十國時期,吳國大將秦裴在敵人緊緊包圍的時候獨(dú)守昆山,抗敵數(shù)月,直到彈盡糧絕,為保全一城百姓而降,后郁郁而終。五代十國名將秦傳序廉政愛民,后守城被破,投火自焚,忠義可鑒。宋初名將秦翰每戰(zhàn)必捷,令契丹人聞風(fēng)喪膽。大奸臣秦檜的曾孫秦鉅卻是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金兵來犯時,他竭力抵抗,城陷失守,他便將錢帛糧草俱焚,不給金兵留下一糧一草,死后被封為義烈侯。他的兩個兒子秦浚、秦也隨父以身殉國。明代的秦良玉,是中國歷史上惟一被列入國家編制的女將軍。她一生戎馬倥傯,馳騁疆場。她的家人也都忠勇善戰(zhàn),她的兄長秦邦屏戰(zhàn)死疆場,她的弟弟、兒子也都在戰(zhàn)爭中負(fù)重傷。秦姓家族之人以他們的忠勇義氣,在中國歷史上譜寫了一曲曲慷慨悲歌。
再說秦姓孝子。秦姓族人忠勇過人,孝悌亦有余,在封建時代堪稱楷模。秦玉每遇事要先稟父兄,后來他母親去世時,他因悲傷過度竟哭出血來,被他的學(xué)生稱為“孝友先生”。秦約因?yàn)槟赣H年老而辭官不做。秦傳序的兩個兒子秦煦、秦,為了取回父親的尸體而在途中遇難。清朝的秦大成中了狀元,后因母親水土不服,便請求歸鄉(xiāng)供養(yǎng)母親。秦大成的孫輩秦長治,也因母親年老而推官不就。
除此之外,秦姓家族還有許多名人,如戰(zhàn)國名將秦開;名醫(yī)秦越人,即扁鵲,著有《療痛疸諸瘡方》兩卷。東漢有著名詩人秦嘉。唐時有名將秦瓊,后被民間奉為“門神”。隋末唐初有名醫(yī)秦政應(yīng),有“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做嫁衣裳”等名句流傳的秦韜玉,名士秦景通、秦兄弟。宋時有著名數(shù)學(xué)家、天文學(xué)家秦九韶,詩人秦觀。元有戲曲家秦簡夫。明有秦良云。清有太平天國將領(lǐng)秦日綱。近現(xiàn)代有作家秦牧。
三、秦姓名人
1.山抹微云秦學(xué)士
秦觀,字少游,又名太虛,北宋著名詞家,蘇門四學(xué)士之一。蘇東坡取其《滿庭芳》中的精工詞句,稱他為“山抹微云秦學(xué)士”。
秦觀一度很是貧窮,經(jīng)常無米下鍋。鄰居錢穆父,與秦觀常有往來。有一天,秦觀作了一首詩送給錢穆父,詩中難掩生活的困苦,其中兩句為:“日典春衣非為酒,家貧食粥已多時?!蹦赂敢豢?,深表同情,立刻給他送去兩石米。這就是“贈詩得米”典故的由來。
傳說,秦觀風(fēng)流多情,以才華而得蘇軾的賞識,后又結(jié)識蘇軾的妹妹蘇小妹,兩人之間發(fā)生了一段浪漫的愛情故事。秦觀為蘇小妹所作詩詞,已成為傳世佳句。但又有人考證,蘇軾并無妹妹,因而這也僅僅是一個美麗的傳說而已。
秦朝一共有幾位皇帝
秦國君主列表
秦非子(前900年—前846年)約前900年東周孝王封贏非子于秦邑(今甘肅省清水縣東北)始建秦國 。秦侯 (前857-前848年在位) 秦公伯(前846年—前844年)史書上很少關(guān)于秦公伯的記載,大略知道他是秦侯與秦非子之后。
秦仲 (前845年—前822) 周宣王五年(前823年)以秦仲為大夫,令攻西戎,次年秦仲戰(zhàn)敗而死。其長子贏也繼位。
秦莊公 嬴也(前821年-前778年 在位44年)周宣王七年(前821年),秦莊公率兄弟五人以及周朝兵馬七千人,擊敗西戎,周宣王封莊公為西垂大夫,封大駱犬丘(甘肅天水市西南禮縣一帶)之地。
秦襄公 嬴開(前777年-前766年) 在位12年。 秦國列為諸侯的第一代君主。幽王之亂時,犬戎進(jìn)攻鎬京,秦襄公以兵救周。平王東遷,秦襄公出兵護(hù)送,以功封諸侯。公元前766年,秦襄公在戰(zhàn)爭中陣亡,葬于故地西垂。
秦文公 (前765年-前716年) 在位50年。 建立新都。十六年(前750),文公派兵討伐西戎,西戎?jǐn)√?,地盤擴(kuò)展到岐山。五十年(前716),文公去世,埋葬在西山。
秦竫公 秦文公之子,文公四十八年(前718),太子即竫公去世,賜諡號為竫公。秦寧公 嬴立(前715年-前704年) 在位12年。 寧公二年(前714年),自郿邑(陜西郿縣東北)遷都平陽(陜西眉縣),同年派兵攻下亳戎蕩社(陜西西安)部落。在位十二年而卒,葬西山大麓,其臣下廢太子(后為秦武公),立幼子秦出子。
秦出子 (前703年-前698年) 5歲即位,在位6年被殺。秦出子是秦寧公小兒子。
秦武公 (前697年-前678年) 在位20年。
秦德公 (前677年-前676年) 在位2年。即位以后將國都遷至今天的陜西省鳳翔縣,自此后數(shù)百年秦穩(wěn)定地以此為都。秦國的各項(xiàng)制度在秦武公、秦德公在位時期大體有了雛形,其國力也開始迅猛發(fā)展。這為秦穆公時期秦國的興盛并進(jìn)而與中原各國爭霸奠定了堅(jiān)實(shí)基礎(chǔ)。
秦宣公 (前675年-前664年) 秦德公之長子、秦成公及秦穆公之長兄,在位十二年而卒,葬于平陽墓區(qū)(陜西省寶雞縣東陽平鎮(zhèn))。有子九人,未立,傳位于其弟秦成公。
秦成公 (前663年-前660年) 在位4年。
秦穆公 嬴任好 (前659年-前621年) 在位39年。春秋五霸之一。秦穆公胸懷大志,非常重視人才,其任內(nèi)獲得了百里奚、蹇叔、丕豹、公孫支等賢臣的輔佐,曾協(xié)助晉文公回到晉國奪取王位。周襄王時出兵攻打蜀國和其他位于函谷關(guān)以西的國家,開地千里,因而周襄王任命他為為西方諸侯之伯,遂稱霸西戎。
秦康公 贏英(前620年-前609年) 在位12年。秦穆公和夫人穆姬所生之子,是晉文公的外甥,康公送重耳回國,送到渭陽,作詩:“我送舅氏,日到渭陽”,后人以渭陽喻甥舅關(guān)系。
秦共公 嬴和(前608年-前604年) 在位5年?!秴问洗呵铩分兴^的秦三公是指秦穆公、秦康公、秦共公三人。
秦桓公 贏榮(前603年-前577年) 在位27年。公元前594年七月,秦桓公出兵伐晉,兩軍在晉地輔氏(今陜西大荔縣)惡戰(zhàn)。晉將魏顆與秦師杜回交手,突見一老人用草編的繩子套住杜回,杜回站立不穩(wěn),摔倒在地,當(dāng)場被俘,魏顆大勝。后來魏顆在夢中見到那位老人,老人說,我是那位嫁人未殉葬婦人的父親。我今夭這樣做是為了報答你,這是“結(jié)草銜環(huán)”中結(jié)草的典故。
秦景公 嬴石(前576年-前537年) 在位40年中,將秦國勢力不斷推向中原。他的墓地公然采用了天子葬儀,面積達(dá)5334平方米,1976年在陜西鳳翔縣南指揮村被發(fā)現(xiàn),秦公一號大墓是迄今為止中國發(fā)掘的最大古墓。
秦哀公 (前......>>
秦國一共有多少位君王?
1.從秦國立國之君秦襄公從周平王那里得到封地開始,直至秦三世(子?jì)耄┩督祫?,秦國滅亡。一共?jīng)歷了襄公、文公、寧公、武公、德公、宣公、成公、穆公、康公、共公、桓公、景公、哀公、惠公(此惠公是秦哀公之孫,秦哀公的太子夷公早死,故立其子)、悼公、厲共公、躁公、懷公、靈公、簡公、惠公(此惠公是秦簡公之子)、獻(xiàn)公、孝公、惠王、昭襄王、莊襄王、始皇帝、秦二世、秦三世(子?jì)耄?,共二十九代君王。(另外還有個別因?qū)m庭斗爭失敗而無諡號的君主,因其在位時間短,史中不當(dāng)君王論) 2.秦國第一代國君確為"秦襄公",前面已回答過,此處不再贅述。至于"秦自穆公以來二十余君"一語,語在《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中”秦自穆公以來二十余君,未償有堅(jiān)明約束者也....“中,系藺相如所言。他如此說是可以理解的,因?yàn)榍卦谀鹿郧捌涫缴形?,南附于楚,比之齊附于晉,中原諸國以蠻夷待之,不同中華盟會。直至穆公方發(fā)憤修政,與中原交通,秦國始大。因而有藺相如(實(shí)系《史記》作者司馬遷所說)此一說。
秦朝一共有多少個皇帝?
秦國自西周初封邑起立國,至滅亡時,王三十三代,一天下以后只有始皇帝,胡亥,子?jì)?br>秦朝有幾個皇帝?
首先,你的意圖并不明確。秦朝歷史分為兩部分,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以前和秦始皇統(tǒng)一以后。在始皇統(tǒng)一以前,秦作為周天子分封的諸侯國,他的統(tǒng)治者稱國君,共厲三十七世。以下為明細(xì):
秦非子前900年—前858
秦侯前857-前848年
秦公伯前847年~前845年
秦仲前844-前822年
秦莊公前821年-前778年 在位44年
秦襄公前777年-前766年 在位12年
秦文公前765年-前716年 在位50年
秦靜公前716年-前716年
秦寧公前715年-前704年 在位12年
秦出子前703年-前698年 在位6年
秦武公前697年-前678年 在位20年
秦德公前677年-前676年 在位2年
秦宣公前675年-前664年 在位12年
秦成公前663年-前660年 在位4年
秦穆公 前659年-前621年 在位39年
秦康公前620年-前609年 在位12年
秦共公前608年-前604年 在位5年
秦桓公前603年-前577年 在位27年
秦景公前576年-前537年 在位40年
秦哀公前536年-前501年 在位36年
秦夷公前501年-前500年
秦惠公前500年-前491年 在位10年
秦悼公前490年-前477年 在位14年
秦厲共公前476年-前443年 在位34年
秦躁公前442年-前429年 在位14年
秦懷公前428年-前425年 在位4年
秦靈公前424年-前415年 在位10年
秦簡公前414年-前400年 在位15年
秦惠公前399年-前387年 在位13年
秦出公前386年-前385年 在位2年
秦獻(xiàn)公前384年-前362年 在位23年
秦孝公前361年-前338年 在位24年
秦惠文王前337年-前311年 在位27年
秦武王前310年-前307年 在位4年
秦昭王前306年-前251年 在位56年
秦孝文王前250年-前250年 在位3天
秦莊襄王前249年-前247年 在位3年
然后秦始皇即位,在前246年-前222年這段時間里,秦朝還處于統(tǒng)一中國的過程中,所以秦始皇當(dāng)時還只是國君,不是皇帝。直到公元前221年,統(tǒng)一中國后的秦始皇自創(chuàng)“皇帝”一詞,自己正式自稱“皇帝”。建立秦帝國。秦始皇稱皇帝后,秦帝國總共經(jīng)歷三世,下為明細(xì)。
秦始皇前246年-前222年(為秦王),前221年-前210年(為秦王朝皇帝)
秦二世,胡亥( 前209年)
秦三世,子?jì)?前206年(即位不久之后從趙高建議,廢帝號,稱秦王)。同年,秦帝國滅亡。
所以秦朝歷史上,真正稱皇帝的就三個。但是如果你這個“皇帝”其實(shí)是指包括前期國君在內(nèi)的最高統(tǒng)治者的話,那就有四十個。另外,有說子?jì)氩凰慊实鄣模鞘遣粚Φ?。子?jì)爰次缓箅m然只當(dāng)了四十余天皇帝后就從趙高建議自廢帝號,改稱秦王的。但是當(dāng)了四十多天的皇帝人也是皇帝啊。...>>
秦國有幾個皇帝?
約前900年西周孝王封贏非子于秦邑(今甘肅省清水縣東北)始建秦國。 秦非子 秦公伯 秦仲 秦莊公 前821年-前778年 在位44年 秦襄公 前777年-前766年 在位12年 秦文公 前765年-前716年 在位50年 秦靜公 秦憲公 前715年-前704年 在位12年 秦出子 前703年-前698年 在位6年 秦武公 前697年-前678年 在位20年 秦德公 前677年-前676年 在位2年 秦宣公 前675年-前664年 在位12年 秦成公 前663年-前660年 在位4年 秦穆公 前659年-前621年 在位39年 秦康公 前620年-前609年 在位12年 秦共公 前608年-前604年 在位5年 秦桓公 前603年-前577年 在位27年 秦景公 前576年-前537年 在位40年 秦哀公 前536年-前501年 在位36年 秦夷公 秦惠公 前500年-前491年 在位10年 秦悼公 前490年-前477年 在位14年 秦厲共公 前476年-前443年 在位34年 秦躁公 前442年-前429年 在位14年 秦懷公 前428年-前425年 在位4年 秦靈公 前424年-前415年 在位10年 秦簡公 前414年-前400年 在位15年 秦惠公 前399年-前387年 在位13年 秦出公 前386年-前385年 在位2年 秦獻(xiàn)公 前384年-前362年 在位23年 秦孝公 前361年-前338年 在位24年 秦惠文王 前337年-前311年 在位27年 秦武王 前310年-前307年 在位4年 秦昭襄王 前306年-前251年 在位56年 秦孝文王 前250年-前250年 在位1年 秦莊襄王 前249年-前247年 在位3年 秦始皇帝 前246年-前222年 前221年嬴政統(tǒng)一全國,國號仍用秦,自稱始皇帝。 始皇帝: 秦始皇二十六 221 秦始皇三十七 公元前210 二世:秦始皇二十七(七月) 210 二世三年 公元前207 子?jì)耄憾蓝辏ò嗽拢?207 二世三年(十月) 公元前206 秦世系 1、秦仲——2、莊公——3、襄公——4、文公——5、寧公——6、出公——7、武公——8、德公——9、宣公——10、成公——11、穆公——12、康公——13、共公——14、桓公——15、景公——16、哀公——17、惠公——18、悼公(以上據(jù)《史記.十二諸侯年表》)——19、厲公——20、躁公——21、懷公——22、靈公——23、簡公——24、惠公——25、出子——26、獻(xiàn)公——27、孝公——28、惠文王——29、武王——30、昭王——31、孝文王——32、莊襄王——33、秦始皇——34、二世(胡亥)--35、子?jì)?br>秦朝到底有幾個皇帝
關(guān)鍵在于子?jì)雫資料這么說的!嬴子?jì)耄???前206年),在位47天。性格隱忍軟弱。身世不詳。胡亥被弒后。趙高迎立子?jì)肜^位。當(dāng)時的情況,秦的領(lǐng)土比統(tǒng)一前更小,所以趙高讓子?jì)氩荒芊Q皇帝,只稱王,是為秦王。子?jì)爰次晃逄旌笤O(shè)計(jì)殺死趙高,隨即把他的家人全部處死?!妒酚洝分岗w高企圖招引起義軍到咸陽及承諾殺死全部秦朝宗室,子?jì)胫篮笙认率职阉麣⑺馈钍紫冗M(jìn)入關(guān)中,到達(dá)灞上后勸子?jì)胪督?,并得到子?jì)氲耐?。子?jì)胗美K綁縛自己,并攜同皇帝御用的玉璽和兵符等,親自到劉邦軍投降。秦朝在子?jì)胪督档囊豢陶浇Y(jié)束。劉邦沒有處死子?jì)?,而把他交給隨行的吏員看管。不久,項(xiàng)羽亦率領(lǐng)大軍到達(dá)關(guān)中。劉邦因無力抗?fàn)幊吠?。?xiàng)羽入咸陽城后,立刻殺死子?jì)耄⑦M(jìn)行了大屠殺,秦朝累代之積至此一炬而盡。
秦王子?jì)耄? - 前206年),姓嬴,名子?jì)?。秦朝最后一個統(tǒng)治者。
秦朝皇帝列表:秦朝一共有幾位皇帝
秦朝僅有三位君主:秦始皇、秦二世、秦三世。并且秦三世也只是草草繼位并沒有正式登基就投降了。秦朝君主與秦國君主不是同一個概念。
請問如何知道自己的肝出了問題?
1、有沒有乏力、厭油膩?
2、有沒有黃疸?
3、有沒有頂區(qū)(右上腹)疼痛?
4、B超+肝功檢查。
秦國一共有多少位皇帝
秦國只有兩位皇帝:始皇帝嬴政和二世皇帝嬴胡亥,其余秦國君主均稱秦王。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4445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shí),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九生丸
下一篇: 九痛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