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 : 當歸10克,赤芍9克,桃仁9克,紅花9克,川芎6克,丹參9克,田七末3-6克(沖服),生地12克。
功能主治 : 活血化瘀,通經(jīng)止痛。主瘀血內(nèi)阻,經(jīng)隧不通。
用法用量 : 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摘錄 : 謝桂權(quán)方
四物湯是中國傳統(tǒng)的一道藥膳,主要有補血活血等功能。四物湯曾被記載于《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中,書中記載的這款藥膳的主要功效是治療女性疾病,后來,也被多本醫(yī)學書籍記載,其功效均被記錄為補血活血,對女性調(diào)理身體有極大的作用。現(xiàn)在很多女性都嘗試喝四物湯調(diào)理身體,但是因為不知道四物湯的標準配方,所以很多人效果都不明顯,今天我們主要說的就是四物湯的標準配方。
最傳統(tǒng)的四物湯所采用的四種藥材分別是當歸,白芍,熟地黃,川芎。其中當歸的作用是補血活血,調(diào)經(jīng)止痛,潤腸通便等,經(jīng)常用當歸泡水喝,可以有效緩解血虛血瘀的癥狀。白芍的作用則是養(yǎng)血調(diào)經(jīng),柔肝止痛,經(jīng)常飲用可以改善身體的肝功能,以及盜汗,腹痛,頭暈目眩等。川芎的功能是活血行氣對治療頭疼等癥狀有很好的效果,而其中的第四種藥材熟地黃的作用既能補血滋陰,又能補精益髓。它的做法也非常簡單,首先先各選當歸,白芍,川芎,熟地黃12克,用溫水先浸泡20-30分鐘,沖洗過后放在砂鍋里,加水到達砂鍋的一半左右即可,小火慢慢煮。
四物湯標準配方是什么 教你做真正的食療佳湯
還有一種比較流行的四物湯的做法,其中四種藥材則是當歸,川芎,肉桂,熟地黃,用生地黃取代熟地黃也是可以的。與傳統(tǒng)四物湯不同的是,這款四物湯里面用肉桂取代了白芍。肉桂的別名玉桂,平安樹等,是一款對人體非常好的藥材。它的主要功能是治療腹痛腹瀉,滋潤脾胃,去除人體內(nèi)寒氣濕氣。
還有一款非常流行的玫瑰四物湯,就是在傳統(tǒng)四物湯的基礎(chǔ)上添加了玫瑰花瓣。玫瑰花對于女性調(diào)理身體是非常有幫助的,很多女性日常都會喝玫瑰花茶,以達到美容養(yǎng)顏,通血活絡等作用。其中玫瑰花中含有非常豐富的維生素A,維生素C等,不僅可以調(diào)理氣血,還能滋潤腸胃,抑制皺紋生長。長期飲用可以活血散瘀,使人更有活力。所以在傳統(tǒng)四物湯里面添加玫瑰的是為了更好的美容養(yǎng)顏,讓皮膚更加光滑水嫩有彈性。但是這款四物湯不適合陰虛火旺和正在經(jīng)期的女性。
對于月經(jīng)不調(diào),營血虛虧的女性來說,四物湯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雖然現(xiàn)在四物湯的做法有很多,各種新方法層出不窮,但是拿不準制作方法的女性可以直接選擇最傳統(tǒng)的配方,那就是白芍,熟地黃,川穹以及當歸各12克,這個配方也是從宋代流傳至今的,相信它一定是有極好的效果,是真正的食療佳湯,才會被這么多人選擇。
一到雨季,有些人的胳膊啊,腿啊,就開始隱隱作痛,忍一忍吧,過一會兒似乎又不怎么痛了,所以大部分人都會大手一揮,豁達的安慰自己和家人,“風濕犯了,老毛病了?!?/p>
其實吧,說是風濕,說得也沒什么大錯,但若僅以風濕論治,那就離問題的本質(zhì)漸行漸遠了。
首先,中醫(yī)認為啊,風寒束于肌骨,雨濕入于肢節(jié),皆能作痛,是故可稱其為風濕。
那為何會有時而作痛,時而不痛之感?
中醫(yī)講,寒主收引,是故寒凝血脈,以致血瘀而氣滯,氣血虧損,而難以流行于肢節(jié)肌骨之中,是故,每視氣血盛衰以分疼痛輕重,氣行之時則痛輕,氣滯之時則痛重,血行之時則痛輕,血滯之時則痛重。
因此,若單純地以為這是風寒雨濕之邪所致,而貿(mào)貿(mào)然地用了祛除掃蕩之藥,只會加重氣血虧虛的本質(zhì)而疼痛更甚。
所以,治法當以大補氣血為主,佐以溫熱之味,一則祛風濕,散風寒;二來正氣內(nèi)存,邪不可干。標本兼治,不必止痛而痛自止。
今天,向大家介紹一個既能行氣活血,又能祛風濕,散風寒的方子——忘痛湯。
忘痛湯:當歸、黃芪、延胡索、肉桂、天花粉、秦艽。
當歸 味甘、辛,性溫,甘可補益,辛能行散,
是故,當歸味甘而重,專于補血;其氣輕而辛,又可行血。補中有動,行中有補,既能將體內(nèi)瘀滯的惡血祛除,又可以養(yǎng)益新血來替代瘀血之位,不失為血中氣藥,
此外啊,當歸多用于血虛諸證,又為歷代醫(yī)家視為血中之圣藥,但凡是需要補血的方子,多有用到當歸,因此,歷來還有“十方九歸”之說。
黃芪 是一味甘溫的藥材,主入脾、肺經(jīng),功善補益脾肺之氣,有“補氣之長”之美稱,
中醫(yī)認為,氣旺則能生血,行血,攝血,生津,
是故,黃芪佐以當歸,既能益氣補血,用于氣血兩虛之證,
還能行氣活血,多用于氣滯血瘀之證。
簡單講,氣血虧虛的問題,用點當歸配上黃芪,準沒錯。
延胡索 辛散苦泄而溫通,入心、肝、脾經(jīng),
既善活血,又擅行氣,為止痛之佳品,
古人云:“能行血中氣滯,氣中血滯,故專治醫(yī)圣上下諸痛?!?/p>
若是胸痹心痛,可配伍丹參、川芎等活血化瘀的藥材;
若是胃脘痛偏寒者,可酌加桂枝、高良姜、川楝子等祛寒理氣的藥材;
若是肝氣瘀滯者,可加柴胡、郁金等疏肝理氣的藥材;
若是痛經(jīng)、產(chǎn)后瘀滯腹痛者,可配當歸、紅花等活血養(yǎng)血的藥材;
若是跌打損傷者,可酌加乳香、沒藥等活血祛瘀的藥材;
若是風濕痹痛,宜加用秦艽、桂枝等祛風濕的藥材。
簡單講,延胡索可止一身止痛。
肉桂 味辛、甘,性熱,中醫(yī)講,辛甘化陽,
肉桂純陽溫散,善補命門之火,益陽消陰,
肉桂功善溫經(jīng)通脈,不論寒邪入侵肌表腠理,還是深入五臟六腑,肉桂都可以將之驅(qū)逐出我們的體外。
天花粉 味甘、微苦,性微寒,入肺、胃經(jīng),
我們之前多有提及天花粉,主要是用于熱病傷津之消渴癥,
然,天花粉還具燥濕化痰之效,
輔佐肉桂,將體內(nèi)殘余的濕邪驅(qū)逐出境。
秦艽 辛散苦泄,作用平和,為治療風濕痹痛,筋脈拘攣的常用藥。
秦艽這味藥材,妙就妙在不論是風濕熱痹,還是風寒濕痹,都可以用一點秦艽來改善。
然,秦艽的藥性偏于微寒,是故,治療風濕熱痹諸證,尤為擅長。
最后,作一簡單總結(jié),忘痛湯乃經(jīng)補血湯加減化裁而得。補血湯名為補血,實則氣血雙補,今益以肉桂之祛寒,延胡索之活血化氣,天花粉之消痰去濕,秦艽之散風,即有外邪,無不兼治,何痛之不愈乎?
一、散寒活血化淤
即用溫熱的藥物配合活血化淤藥物,以溫經(jīng)通絡散寒化淤,.驅(qū)散陰寒凝滯之邪,使經(jīng)脈舒通血活淤化。取“寒者熱之”,“血得溫則行”之義。寒為陰邪,最能收引經(jīng)脈,凝滯氣血而導致氣血淤滯。這里的寒凝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外寒客絡,陽氣受困;一是脾腎陽虛,陰寒內(nèi)生。在臨床應用散寒活血化淤治則時,應當分清溫經(jīng)通陽活血通脈和補陽益火活血化淤之法。
常用藥物:溫經(jīng)通陽如桂枝、附子、肉桂、吳茱萸、細辛、炮姜等;補陽壯火如淫羊藿、巴戟天、杜仲、胡蘆巴、仙茅等;活血化淤常選性溫的川芎、當歸、紅花、乳香、五靈脂、骨碎補、天仙藤、急性子、川續(xù)斷等。
方劑舉例:當歸四逆湯,陽和湯,右歸飲合桃紅四物湯等。
適應證:溫經(jīng)通陽活血化淤運用于外寒客于脈絡之血淤癥,主要表現(xiàn)除有血淤表現(xiàn)外,另見局部蒼白、發(fā)涼、疼痛得熱則緩,舌淡或紫,苔白潤,脈沉細或沉緊。常見于動脈的閉塞、狹窄、或痙攣性疾病,此類疾炳早期可以上述癥狀為主。補陽益火活血化淤法運用于除有上述表現(xiàn)外尚有腹脹便溏,腰膝發(fā)冷,小便頻數(shù)或不利,陽痿遺精,脈沉細等,常見于動脈的狹窄或閉塞性疾病的后期,由于內(nèi)外之寒常相互影響互為因果,臨床表現(xiàn)錯雜,應分清主次,辨證論治,酌情配伍用藥。
二、祛濕活血化淤
即用燥濕或滲濕的藥物配合活血化淤藥物,以祛除濕邪,促使血活淤化。濕為陰邪,其性黏滯,易阻氣機而致脈絡阻滯而血淤。濕邪有外侵或內(nèi)生之分,病理過程中又有寒化和熱化之別;且與脾之運化,腎之溫煦有密切的關(guān)系。從四肢血管性疾病的特性來看,外濕多從熱化,所以具體應用祛濕活血化淤時,又要區(qū)分清熱利濕,健脾溫腎利濕活血化淤。
常用藥物:清熱利濕,如赤茯苓、車前子、淡竹葉、漢防己、澤瀉等;健脾利濕,如茯苓、薏苡仁、蒼術(shù)、白術(shù)、赤小豆等;溫腎化濕,如益智仁、肉桂、桂枝、烏藥、威靈仙、木瓜等;活血化淤兼滲利水濕者,如性寒涼之益母草、馬鞭草、虎杖、半枝蓮、穿山龍、木通、落得打等,性偏于溫之澤蘭、天仙藤等,性平之劉寄奴、王不留行等。
方劑舉例:五神湯,三妙丸加減,五苓散加減,苓桂術(shù)甘湯加減,萆?分清飲加減。
適應證:清熱利濕活血化淤法適用于濕熱淤證,主要表現(xiàn)為除有血淤證象外,見患部膚紅灼熱、水腫或瘡面濕爛,舌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等,常見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急性期、急性丹毒、血栓性淺靜脈炎等疾病。健脾利濕活血化淤適用于脾虛濕淤證,主要表現(xiàn)為下肢水腫,全身倦怠,脘腹脹滿,大便溏稀,舌苔白膩,脈濡緩等,見于下肢靜脈瓣膜功能不全、靜脈血栓形成恢復期。溫腎利濕活血化淤適用于腎虛濕淤證。主要表現(xiàn)為患肢水腫,膚冷,全身畏寒,舌淡,苔白潤或白膩,脈沉弱等。常見疾病有:糖尿病血管病中、晚期,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后期以及下肢靜脈性疾病后期。由于內(nèi)外濕互為,濕性重著,纏綿難祛,一所以臨床要辨清主次,慎重配伍。濕聚火煎可以成痰,痰濕同類而有異,治療上還應選用祛痰之劑,如溫化寒痰的白芥子、半夏、白附子等;清化熱痰的貝母、瓜蔞、瓦楞子、貓爪草、海藻、昆布以及行氣消痰的萊菔子、薤白、橘紅、陳皮等,配合應用,以增加療效。
三、理氣活血化淤
即用理氣的藥物,調(diào)暢氣機,氣行則血行,使血活淤化。氣之為患,不外乎氣滯、氣虛、氣逆三個方面。而四肢血管病癥又以氣滯、氣虛多見。氣為血帥,是血液運行的動力,所以氣機不暢,郁滯不行則血行為之澀,而致血淤,氣虛不能推動血液運行,血行緩慢而成淤。反之,血為氣母,氣賴血載,血淤既成又致氣滯,在病理上互為因果,相互影響,氣血密切相關(guān),決定了理氣法在血管病癥中的重要性和普遍性。又由于肝主疏泄,調(diào)暢氣機,又主藏血,所以舒肝行氣在四肢血管病癥的治療中更有重要的意義。綜上所述,臨床上具體應用時還須分辨行氣和益氣活血化淤二法的應用。
常用藥物:疏肝行氣性偏涼如柴胡、川楝子、郁金等,性偏溫之佛手、青皮、枳殼等;以及性平之香附、香櫞等。益氣如黃芪、黨參、太子參、白術(shù)、山藥、炙甘草等。
方劑舉例:血府逐淤湯加減,補陽還五湯加減。
適應證:疏肝行氣活血化淤適用于肝郁氣滯血淤證,凡四肢血管病癥均可酌情使用,尤宜于病情隨情志刺激而變化,或患者憂郁不安者,益氣活血化淤適用于氣虛血淤證,主要現(xiàn)象為除有血淤證象外,可見病久體倦、納差、氣短、心悸舌淡、苔白、脈虛無力等癥,常見于動脈狹窄、閉塞性病癥和深靜脈血栓形成及血栓性深靜脈炎的后期,同時必須注意,行氣太過易耗氣,溫燥之品能傷陰,臨床應用宜慎重。
四、清熱活血化淤
即用寒涼的藥物配合活血化淤藥物,清解熱邪,以使絡寧血活淤化。是“熱者寒之”之義?!胺蛎}者,血之府也”,所以熱邪侵入脈絡多及血分;又有熱之甚即為毒,熱邪灼津傷陰,虛熱內(nèi)生?!把軣釀t煎熬成塊”,阻滯脈道,而成血淤,由此可見,具體應用清熱活血化淤法時,首先應分清虛實,和在氣在血。從而推演出清熱涼血,清熱解毒和養(yǎng)陰清熱活血化淤三法。
常用藥物:清熱涼血如水牛角、赤芍、牡丹皮、紫草、生地、玄參、大青葉等;清熱解毒如金銀花、連翹、紫花地丁、蒲公英、千里光、土茯苓等;養(yǎng)陰清熱如生地、玄參、天花粉、白芍、麥冬、沙參、地骨皮、知母、黃柏等。活血化淤如兼清熱涼血之牡丹皮、紫草、丹參、赤芍、郁金、凌霄花、鬼箭羽等,兼清熱解毒之紅藤、虎杖、敗醬草、金蕎麥、落得打等。
方劑舉例:五味消毒飲合清營湯加減;四妙勇安湯加減。
適應證:清熱涼血活血化淤運用于血熱血淤癥,主要表現(xiàn)除有血淤證象外,可見皮膚發(fā)紅,灼熱,淤斑色紅或紫,舌紅絳,脈數(shù)等,常見于急性血栓性靜脈炎,淺靜脈炎,復發(fā)性丹毒,紅斑性肢痛癥等。清熱解毒活血化淤運用于熱毒淤滯癥,主要表現(xiàn)如上述(除舌脈外),還可伴潰瘍,苔黃厚,脈弦滑而數(shù)等,常見于動脈狹窄,閉塞性疾病壞疽早期或合并感染時。養(yǎng)陰清熱活血化淤法適用于陰虛血淤癥,主要表現(xiàn)除有血淤證象外,且病程較長,局部發(fā)熱惡涼惡熱,或伴五心煩熱。咽干口燥,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等,常見于動脈狹窄,閉塞性疾病后期,從周圍血管疾病的臨床來看,清熱活血之法常因病情中實熱與虛熱難分,熱邪與熱毒沒有明顯的界線而三法常相合而用,但又必須辨清主次輕重,相應而用。
五、補血滋陰活血化淤法
即用補血滋陰藥物配合活血化淤藥物,以增加血液使其充盈脈道,血活淤化。血液在脈道中流行,血量充沛則脈道充盈;血液虛少,陰津不足則脈道萎閉,繼而成淤。所以應補血滋陰,增液盈脈,活血化淤。
常用藥物:補血滋陰藥如生熟地、阿膠、首烏、枸杞子、龍眼肉等,活血兼補血者如雞血藤、當歸等。
方劑舉例:四物湯加減。
適應證:血虛血淤癥,主要表現(xiàn)為除有血淤證象外,多為久病體弱、頭暈、面色萎黃或蒼白、唇爪色淡、心悸、舌淡、脈細等。常見于動脈狹窄,閉塞性疾病的早期或后期。
六、平肝潛陽活血化淤
即用平肝潛陽藥物配合活血化淤藥物,以使陽潛血和,絡通血活,而得到淤化之目的。肝陽升發(fā)太過血隨氣逆,并走于上,脈絡壅塞,可致血淤。故應平肝潛陽,解除壅阻,以化血淤。
常用藥物:鉤藤、代赭石、生龍骨、生牡蠣、鱉甲、刺蒺藜、天麻、石決明等?;钛偃缧云珱鰸欀?、牡丹皮、玄參、赤芍、牛膝、郁金、凌霄花等。
方劑舉例:鎮(zhèn)肝熄風湯加減。
適應證:陽亢血淤癥,主要表現(xiàn)除有血淤證象外,為頭脹痛、眩暈、眼花、耳鳴、情緒易激動,并見腰痿足軟,脈弦緊等。常見于多發(fā)性大動脈炎(胸腹主動脈型)及閉塞性動脈硬化癥伴腦動脈硬化者。
參考資料:/article/105/129/20051024215536.htm
跌打損傷用中藥 王昕
.cn/GB/paper503/7050/683238.html
治療跌打損傷的中成藥,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能。下面介紹幾種新型內(nèi)服和外敷的中成藥。需要注意的是:以下中成藥孕婦忌服。
內(nèi)服藥 七里散 由麝香、冰片、乳香、紅花、血竭、朱砂、兒茶制成。主治跌打損傷,每次服1-2克,一日2次。
三七片 由三七制成。主治閼腫疼痛、冠心病心絞痛,每次3-5片,每日2次。
外敷藥 治傷酊 由徐長卿、芙蓉葉、兩面針、大羅傘、樟腦、肉桂油制成。主治扭傷、挫傷。使用時,涂擦患處即可好轉(zhuǎn)。切忌口服。
香桂活血膏 由木香、白芷、甘松、冰片、生大黃、姜黃、獨活、五加皮等制成。具有消腫止痛、祛風除濕功效,還可治療風濕痛和神經(jīng)痛。一般外貼幾日后,機體損傷即可好轉(zhuǎn)。
吊筋藥 由桃仁、白芥子、杏仁、紅花制成。具有活血化瘀、舒筋活絡的功能。使用時,用藥粉15克,以燒酒、面粉、雞蛋清等調(diào)敷患處,每日換藥一次,3次即好。
《健康時報》 (2002年08月22日第十六版)
跌打損傷用什么藥好?
/question/31543914.html
跌打酒
Wintex Tong Medicated Wine
功能:
每當你感到肌肉疼痛或疲勞,使用跌打酒能驅(qū)除疲勞減低肌肉疼痛,在運動或工作勞動前使用本跌打酒,可以防止抽筋和徹底治療痛癥,跌打酒有促進血液循環(huán)及消腫去濕之功效。而且還具有醫(yī)治跌打扭傷、骨折脫臼之功,所以本品對各種肌肉和風濕骨骼痛癥具有奇妙之醫(yī)治功效。
用法:
如有跌打扭傷,肌肉腫痛,使用藥棉搽上本藥品在患處,再配合適當?shù)陌茨σ源龠M療效,每天二至三次,每次二十分鐘便可。
特點:
本品滲透力強,不損皮膚,如搽上本藥品在患處按摩,功效更加顯著。
注意事項:
不可內(nèi)服,如患處有傷口,必須將傷口清理妥當,方可使用本藥。本品應置于子孩不可取之地方,不宜置近高溫及有火爐之處。
規(guī)格:每瓶50ml
傷風感冒
/zhyzhy/2005/0808/article_7200.html
傷風感冒是在人們?nèi)粘I钪邪l(fā)病率最高的一種常見病。人生一世幾乎沒有人未患過感冒,輕者可見鼻塞、噴嚏、流涕、流淚等癥狀;重者可引起發(fā)熱、頭痛、咳嗽、咽喉痛及全身不適。本病一般為自限性疾病,如無其它并發(fā)癥,3—5天可自愈。感冒初起,民間常用“姜糖水“發(fā)汗治療往往有效。多數(shù)人在患感冒時,也有服復方阿司匹林(APC)而病愈的經(jīng)驗。隨著醫(yī)藥衛(wèi)生事業(yè)的發(fā)展,各種各樣治療感冒的藥物品種繁雜,藥品的使用說明書也五花八門,使人們對感冒治療藥物的選用無所適從,一旦患了感冒.只要能治療感冒的藥品,隨手拿來,不加選擇的使用,容易影響療效。
中醫(yī)治療感冒,辨證施治是其顯著的特點,尤其對病毒引起的感冒療效頗佳。中醫(yī)將感冒稱作“傷風”或“時行感冒”,認為是人體感受了不正常的時邪所致。由于發(fā)病季節(jié)不同和人的體質(zhì)不同,其表現(xiàn)出的癥狀也存在差異。因此,必須采用不同的藥物對癥治療,這就是辨證施治感冒常分為三型,即風寒、風熱、暑濕三個證型。
風寒感冒的主要癥狀為:發(fā)熱,怕冷,無汗,口渴,周身酸痛,舌質(zhì)淡,苔簿白。多見于冬春氣候較冷的季節(jié)。應選用“通宣理肺丸”“感冒清熱沖劑”等具有散寒解表功效的中成藥。服用湯藥,療效更佳,可用此經(jīng)驗;
防風15g 荊芥穗128g 羌活12g 獨活10g
柴胡128g川芎12g枳殼128g 茯苓15g
甘草10g
水煎服,每日一劑,3天為一療程。
風熱感冒的主要癥狀為:發(fā)熱,有汗,口干,咽痛,咳嗽,舌質(zhì)紅、苔薄黃。一般多發(fā)生在春末秋初,天氣較熱的季節(jié)。應選用“銀翹解毒九”、“雙黃連口服液”、“重感靈”等具有清熱解表功效的中成藥。治療風熱感冒的經(jīng)驗方為:
金銀花10g連翹10g竹葉68g板藍根10g
薄荷6g 牛勞子10g白茅根15g蘆根15g
荊芥穗6g
水煎服,每日一劑。
暑濕感冒的主要癥狀為:頭重如裹,惡心,欲嘔,腹脹,周身乏力,舌質(zhì)淡、苔厚膩。多見于暑熱的夏天。應選用“藿香正氣水(膠囊)”、“藿香祛暑膠囊”等具有消暑利濕的中成藥。治療暑濕感冒的經(jīng)驗方為:
藿香10g 佩蘭10g白芷10g 陳皮10g
蘇梗10g 大腹皮10g連翹10g 茯苓10g
法半夏l0g
水煎服,每日一劑。
傷風感冒盡管在人們的印象中被認為是—種小病,人們也常在家中白行選藥治療。但如果癥狀較重,一周后仍不痊愈;或與平時感冒癥狀有所不同,或有向下呼吸道發(fā)展的趨勢.那就必須到醫(yī)院就診。因為有些其它疾病,如一些傳染病的前期癥狀與傷風感冒相似,一般人很難區(qū)分。有了這種警惕性,才可以避免貽誤病情。
感冒時,要適當休息,減少體力勞動。如是流行性感冒,應與他人隔離,臥床休息。發(fā)熱期間,體力消耗較多,同時消化吸收功能也受到影響。因此,宜飲淡茶水或糖水,宜吃容易消化的食物。
室內(nèi)要保持清潔,多通風,勤洗勤曬被褥。在感冒流行季節(jié),也可用食酯熏蒸房間,每立方米空間用食醋5—10ml.用1—2倍水稀釋后,加熱,起到空氣消毒,預防傳染的功效。
平時人們要加強體育鍛煉,多參加戶外體育活動,以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避免感冒的發(fā)生。對于那些體質(zhì)較弱,經(jīng)常感冒的人們,可以服用扶正固本的中藥。如防風10g,白術(shù)10g,生黃茨10g 水煎服,每日一劑,連服30天,可以預防感冒,也可以服用貞芪扶正膠囊或玉屏風口服液來預防感貿(mào)。
目錄1拼音2處方3功能主治4通經(jīng)止痛湯的用法用量5摘錄6《臨證醫(yī)案醫(yī)方》 6.1方名6.2組成6.3功效6.4主治6.5各家論述 附:1古籍中的通經(jīng)止痛湯 1拼音 tōng jīng zhǐ tòng tāng
2處方制南星10克,白芷10克,黃柏10克,川芎10克,紅花10克,羌活10克,威靈仙25克,蒼術(shù)15克,桃仁15克,防己15克,元胡15克,獨活15克,龍膽草6克,神曲12克,桂枝12克。
3功能主治祛風除濕,活血化瘀,滌痰通絡。主風寒濕氣侵入肌膚,流注經(jīng)絡,濕凝為痰,痰瘀互結(jié),閉塞遂道,營衛(wèi)失其流暢。
4通經(jīng)止痛湯的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3天為1療程。
5摘錄李治方方
6《臨證醫(yī)案醫(yī)方》
古籍中的通經(jīng)止痛湯 《景岳全書》:[卷之三十八人集·婦人規(guī)(上)經(jīng)脈類]經(jīng)期腹痛(十一) 聚作痛)醋附丸(婦百七行滯止痛)牛膝散(婦九九通經(jīng)止痛)姜黃散(婦百一逐瘀止痛)當歸沒藥丸(婦百六血...
《本草新編》:[卷之五(羽集)]桃核仁 血燥,癥瘕邪氣,殺小蟲,除卒暴,通潤大便,活血通經(jīng)止痛??嘁云茰室陨卵??;ㄎ犊?,三月三日采,...
《圣濟總錄》:[卷第一百五十一婦人血氣門]室女月水不通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4506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加減利驚丸
下一篇: 加減十全大補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