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 : 升麻 葛根 羌活 柴胡 細辛 香附 蔥白
功能主治 : 治過食生冷,抑遏少陰之火子脾部者。
用法用量 : 水煎服。
摘錄 : 《嵩崖尊生》卷十一
目錄1拼音2處方3功能主治4遠志湯的用法用量5摘錄6《圣濟總錄》卷七十 6.1組成6.2主治6.3遠志湯的用法用量6.4制備方法 7《圣濟總錄》卷八十六 7.1組成7.2主治7.3遠志湯的用法用量7.4制備方法 8《圣濟總錄》卷一六三 8.1組成8.2主治8.3遠志湯的用法用量8.4制備方法 9《千金》卷三 9.1組成9.2主治9.3遠志湯的用法用量9.4加減 10《圣濟總錄》卷十三 10.1組成10.2功效10.3主治10.4遠志湯的用法用量10.5制備方法 11《圣濟總錄》卷五十五 11.1組成11.2主治11.3遠志湯的用法用量11.4制備方法 12《古今醫(yī)徹》卷四 12.1組成12.2主治12.3遠志湯的用法用量 13《古今醫(yī)徹》卷三 13.1組成13.2主治13.3遠志湯的用法用量13.4加減13.5附注 14《鬼遺》卷三 14.1組成14.2主治14.3遠志湯的用法用量 15《赤水玄珠》卷十四 15.1組成15.2主治15.3遠志湯的用法用量15.4加減15.5附注 16《圣濟總錄》卷一六○ 16.1組成16.2主治16.3遠志湯的用法用量16.4制備方法 17《奇效良方》卷一 17.1組成17.2主治17.3遠志湯的用法用量17.4制備方法17.5附注 18《醫(yī)心方》卷三引則《小品方》 18.1遠志湯的別名18.2組成18.3主治18.4遠志湯的用法用量18.5附注 19《圣濟總錄》卷四十三 19.1組成19.2主治19.3遠志湯的用法用量19.4制備方法 20《千金》卷十四 20.1組成20.2功效20.3主治20.4遠志湯的用法用量20.5各家論述 附:1古籍中的遠志湯 1拼音 yuǎn zhì tāng
2處方遠志(去心.二錢半) 人參(去蘆.半兩) 石菖蒲(半兩) 羌活(去蘆.半兩) 細辛(洗.去苗.半兩) 麻黃(去根.半兩) 赤芍藥(一兩) 白術(shù)(一兩)
3功能主治治心經(jīng)受病,多汗惡風(fēng),善怒,口不能言,其狀但得偃臥,不可傾側(cè),悶亂冒絕汗出,風(fēng)中于心也,唇色正赤,尚猶可治,急灸心腧百壯;或青黃不定,面色(目亭)(目亭)戰(zhàn)栗動者,不可治。
4遠志湯的用法用量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煎小麥湯調(diào)下,不拘時服。日服二次。
5摘錄明·方賢著《奇效良方》
6《圣濟總錄》卷七十
7《圣濟總錄》卷八十六
8《圣濟總錄》卷一六三
9《千金》卷三
10《圣濟總錄》卷十三
11《圣濟總錄》卷五十五
12《古今醫(yī)徹》卷四
13《古今醫(yī)徹》卷三
14《鬼遺》卷三
15《赤水玄珠》卷十四
16《圣濟總錄》卷一六○
17《奇效良方》卷一
18《醫(yī)心方》卷三引則《小品方》
19《圣濟總錄》卷四十三
20《千金》卷十四
古籍中的遠志湯 《胎產(chǎn)心法》:[卷之下]血脫氣脫神脫三證論 腦一捻,服后得睡即安。心悸恍惚,語言錯亂,千金遠志湯。如內(nèi)虛,敗血攻心,狂言亂語者,龍齒清魂散主之...
《普濟方》:[卷三百五十三產(chǎn)后諸疾門]心虛驚悸 甘草人參芍藥酸棗仁白蘚皮(各三兩)大棗(七枚)遠志湯(出千金方)治產(chǎn)后忽苦心中沖悸不定。志意不安。...
《癥因脈治》:[卷三不得臥論]外感不得臥 脈散見腫脹三消。涼天地煎見后痿癥。棗仁遠志湯棗仁遠志當(dāng)歸白茯神白芍藥麥冬龍眼肉八味腎氣丸見前臟寒脹。...
《醫(yī)學(xué)摘粹》:[雜證要法虛證類]赤白濁 人參(三錢)白術(shù)(三錢)茯苓(三錢)甘草(二錢)遠志(二錢)水煎大半杯,溫服。封髓丹黃柏(三兩鹽水炒...
《普濟方》:[卷三十四膽腑門]膽虛不得眠(附論)
如果你夏天的時候,手心和腳心都發(fā)燙,而且經(jīng)常感到心中煩躁,心口也有不舒服的話,可能是中醫(yī)上講的陰虛。
西醫(yī)在這方面沒什么講究,多半都說你貧血,貧血不僅僅表現(xiàn)頭暈什么的,也有很多表現(xiàn)方式,血色素比較低的話,是有可能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
不建議你吃中藥,重要在調(diào)理的同時,也伴有一定毒性。
建議你吃點營養(yǎng)品,規(guī)律作息。早睡早起。
比如:蛋白質(zhì)、鈣、維生素……都可以補充。
加上食療:紅棗兒、百合、銀耳……網(wǎng)上可以查出很多。
還有適當(dāng)?shù)倪\動也是很重要的,一周2、3次運動比較好。
這種就是要慢慢來,而且要長期堅持,3到6個月,才會有點效果,看你堅持不堅持得下來了呵呵~~
很多人常有這樣的感覺,手心經(jīng)常發(fā)燙;有的人夏天手足心熱,冬天手腳發(fā)涼的現(xiàn)象,甚至心里老是煩煩的,容易發(fā)脾氣。在中醫(yī)學(xué)中,這叫“五心煩熱”,多見于陰虛、血虛和食積。前二者多發(fā)于女性,后者多為兒童。
血虛導(dǎo)致的手心熱,大多見于年輕女性,多伴有痛經(jīng)。最典型的表現(xiàn)就是夏天手心熱、冬天反倒手腳冰涼。這類患者,平日可服用當(dāng)歸補血丸這類補養(yǎng)氣血的藥物,或者用當(dāng)歸6克,黃芪30克,配合來熬湯。有條件最好找中醫(yī)看看,辨證調(diào)治。
手心熱的成人,不管哪種癥狀,生活中一要忌生氣,二要忌食辛辣。這是因為“氣有余便是火”,火熱損傷陰血,會發(fā)生手心熱;辛辣食物也容易損傷陰血,陰不制陽,則會手心熱。兒童要注意飲食有節(jié),多食易消化的食物。
擴展資料
五心煩熱(sphoriawithfeverishsensationinchest,palmsandsoles)指兩手兩足心發(fā)熱,并自覺心胸?zé)帷6嘤申幪摶鹜?、心血不足,或病后虛熱不清及火熱?nèi)郁所致。是虛損勞瘵等病的常見癥之一。治宜滋陰降火,清熱養(yǎng)陰,清肝理脾等法,可選用清骨散、升麻散、《千金》竹葉湯、逍遙散、茯苓補心湯等方?;鹩舳松l(fā)者,用火郁湯加減。亦可選用知柏地黃丸,清骨散、升麻散、《千金》竹葉湯、逍遙散、茯苓補心湯等加減治療。
可由內(nèi)傷、外感病癥所致,內(nèi)傷主要是陰血虛虧,多見于虛勞病中;外感則多因熱病后期,余邪未清所致。
鑒別診斷
1.感染性
感染性發(fā)熱多具有以下特點:
(1)起病急伴有或無寒戰(zhàn)的發(fā)熱
(2)全身及定位癥狀和體征
(3)血象白細胞計數(shù)高于12×10/L,或低于5×10/L。
(4)四唑氮藍試驗(NBT)如中性粒細胞還原NBT超過20%,提示有細菌性感染,有助于與病毒感染及非感染性發(fā)熱的鑒別,應(yīng)用激素后可呈假陰性。
(5)C反應(yīng)蛋白測定(CRP)陽性提示有細菌性感染及風(fēng)濕熱,陰性多為病毒感染。
(6)中性粒細胞堿性磷酸酶積分增高正常值為0~37,增高愈高愈有利于細菌性感染的診斷,當(dāng)除外妊娠癌腫、惡性淋巴瘤者更有意義。應(yīng)用激素后可使之升高或呈假陽性。
2.非感染性
非感染性發(fā)熱具有下列特點:
(1)熱程長,超過2個月,熱程越長,可能性越大。
(2)長期發(fā)熱一般情況好,無明顯中毒癥狀。
(3)貧血、無痛性多部位淋巴結(jié)腫大、肝脾大。
治療原則
治宜滋陰降火,清熱養(yǎng)陰,清肝理脾等法,可選用清骨散、升麻散、《千金》竹葉湯、逍遙散、茯苓補心湯等方?;鹩舳松l(fā)者,用火郁湯加減。亦可選用知柏地黃丸,清骨散、升麻散、《千金》竹葉湯、逍遙散、茯苓補心湯等加減治療。
參考資料五心煩熱_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4510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加減雙解散
下一篇: 加減古方五汁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