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 : 柴胡、芍藥、甘草、枳實(麩炒黃)各等分。
功能主治 : 瘧疾瀉痢并作者。
用法用量 : 上(口父)咀。每服5錢,水2盞,粟米1捻,煎至1盞,去滓溫服。小便澀,加茯苓;痢后重,加薤白10寸。
摘錄 : 《普濟方》卷一九七
本篇文章講傷寒論厥陰病中的一個重要藥方:當歸四逆湯,其組成為:
當歸四逆湯 7味 :
當歸三兩 桂枝三兩。去皮 芍藥三兩 細辛三兩 甘草二兩。炙 通草二兩 大棗二十五枚(擘。一法十二枚)
其組方其實就是桂枝湯去生姜,加當歸通草細辛。
桂枝湯是用來補表里虛的,而當歸通草細辛是通血的運行的。因此這個藥方整個就是用來通血的運行的。
這個藥方還有一個變種藥方,就是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姜。吳茱萸生姜都是熱藥,加上之后,相當于帶動熱血運行,那就是除寒痹的靈丹妙藥。
但是,由于桂枝運行血偏表,因此這個藥主要針對上焦(表)寒痹起作用。
接著再說說什么是厥陰?。贺赎幉∈侨梭w氣血都非常虛弱的一種病,因為人體氣血很少,也就是人體的陰陽都很少,所以大部分厥陰患者都是體寒的。但是,如果患者在局部為陰更少,則局部可能產生熱。比如,上焦有熱說胡話,或者下焦有熱小便黃,都是可能發(fā)生的。
上面是背景知識介紹,下面講講姚老對此方的應用。
姚老講了四個病例:
第一個是單純的厥陰風寒表證,就是說在氣血都很匱乏的狀態(tài)下,表有寒,且表血流不暢(痹)
第二個是厥陰表證兼里,就是說在氣血都很匱乏的狀態(tài)下,表有寒,而里可能陰虛而導致有熱。
第三個是厥陰表有風濕,還有瘀。
第四個是錯雜證候,寒熱風濕瘀都有。
我們先來看第一個病歷:
1、皮肌炎(類似風濕性關節(jié)炎,濕疹等)
患者癥狀:四肢相當冷(說明脾胃寒)脈沉細(說明氣血少,是厥陰)她腳上有一個一個的結節(jié),結節(jié)有點輕度壓痛(說明有瘀血)
診斷:厥陰風寒表證(解釋:厥陰病本來就是個里病,厥陰風寒表證的意思是,不是單純的里病,而是表里均病)
用藥:當歸四逆湯加田七。
道理:姚老認為,當歸四逆湯針對血滯效果較好,針對血淤,藥效就不夠了,所以要加上三七來除血瘀。
當歸四逆湯中,甘草大棗補脾胃,算是補里。桂枝芍藥運行血,算是補表,當過細辛通草都是貫通表里,因此這個藥方是表里兼治,但是里只到脾胃,不涉及肝腎。
此外姚老還指出,如果單純用雷公藤這樣電動活血化瘀通竄藥,治不好患者的病。
這是必然的,因為患者是厥陰病,單用雷公藤哪里有那么多氣血供雷公藤通竄?如果患者身體強健,就是局部感濕寒,手部變性風濕,那么單用雷公藤應該能治好。
我們再來看第二個病歷:
2、精神分裂癥(亢奮型)
患者癥狀:毫無目標的罵詈不休,語無倫次,徹夜不寐,難以安坐,到了丑時,諸癥加劇。(這種情況叫做譫語,通常是上焦有熱導致的。)
診斷:厥陰病,寒包火,熱在上焦。
姚老的診斷根據(jù)是:丑時加重(半夜1-3點)。因為根據(jù)人體氣血運行的子午流注理論,丑時是人體的足厥陰肝經當令,這時候疾病得旺時而甚。因此斷定此人為厥陰病。
另一個依據(jù)是,患者手足厥冷,脈細如絲。說明患者氣血不足?;颊卟⒉皇顷柮鞲邿岫鴮е碌目簥^型精神病。
用藥:當歸四逆湯加左金丸
道理:左金丸就是黃連加吳茱萸。黃連除上焦熱,吳茱萸溫中。當歸四逆湯運血通滯,里面沒有寒涼藥,算溫補。再用吳茱萸溫補,最后只用黃連除上焦火。
那么,如果單純用黃連除上焦火,患者是不是就不譫語了呢?應該是的。但是這樣做,會導致患者陷入更為可怕的抑郁狀態(tài),因為患者的整體寒涼沒有解決,精神疾病并不會痊愈,只是轉換了發(fā)作方式而已。
精神疾病除了寒熱失調的,還有合并痰濕的,痰迷心竅,這種情況就要用白術茯苓甘遂芫花之類的化痰除濕藥。
我們再來看第三個病歷:
3、硬皮?。愃频谝粋€皮肌炎,也是風濕表病)
患者癥狀:手掌發(fā)黑二十多年,雙手指腫脹活動不靈及手指疼痛十多年。手的皮膚變厚,變硬,變得像蠟一樣光,像鏡面一樣光,也有十幾年了。
診斷:厥陰風寒表癥(與第一個相同),瘀血阻痹,有濕,有郁熱,有飲,氣虛甚于血虛。
姚老的診斷依據(jù)是:
第一,有寒:冬天病就厲害,手指變紫暗,到春、夏、秋,這個紫暗就基本消失,一遇寒冷,比如一吹空調就就變紫暗,洗熱水就會好一點。寒主痛;一遇寒,她的皮膚就增厚,她手上的皺紋就逐漸消失,以后就慢慢變成蠟樣光澤,嚴重的地方光澤如玻璃。寒主收引;還有脈沉,當然主要是關尺的脈沉,這也是寒象。
第二,有“風”(風就是動):患者眩暈特別厲害,有時候覺得周圍的東西都會旋轉,這是內風;食指尖相當麻木,嘴唇也有麻木的感覺,這是表風;指關節(jié)的風濕性關節(jié)炎也是表風。
第三:有瘀血:腎經風濕,腰痛如刀割,這是風濕加上瘀血的痹阻。指尖會有針扎樣疼痛,她的腰像刀割樣疼痛,她的脈細澀,到了血分當然也可能是瘀血,何況她的指頭腫的地方是暗紫色,那往往就是有瘀血了。而且皮膚厚得很,這應該也是瘀血。
第四,有濕:指頭腫脹,且很硬很脹,持續(xù)了多年,濕性纏綿;腰痛、膝痛與陰雨天有關系;舌苔細膩或者厚濁有裂紋是濕的極限;小便混濁,幾乎每天早晨起來的小便都混濁,像洗米的水一樣;脈象澀,這也是濕阻經脈的表現(xiàn)。
第五,有郁熱:口干口苦;半年以上,上門齒,從第二門齒起,包括犬齒在內,腫脹、疼痛、流膿、出血,就說明這個病涉及到了陽明;甲溝,大拇指、右食指,甲溝發(fā)炎,一年發(fā)炎好幾次。
第六:有飲:腹部絞痛,痛得厲害時就嘔吐清水,痛得手都不可觸,就是拒按;天旋地轉,可能不光是血虛生風,可能中焦有飲阻滯了清陽的上升,所以她還會天旋地轉,還會嘔吐,難怪脈象弦澀,弦主飲。
第七:氣血均虛,氣虛更甚:脈象虛弱很明顯,很弱。“虛”是浮取按之沒有力,“弱”是沉取沒有力,而她兩個寸部不沉,所以講它虛,關、尺,尤其尺沉得很,因此能講它弱;疲倦得不得了,坐在那里就打瞌睡,稍微動一下就一身大汗,這都說明是氣虛;門齒發(fā)黑,并已開始殃及到其他的齒,有點像四環(huán)素牙,說明腎氣、腎陽也不足;
用藥: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姜湯, 加陽和湯,加左金丸(黃連與吳茱萸),加黃芪,加炒甲珠,加鹿角霜,加千斤拔,
道理:主要矛盾是厥陰表寒兼飲,厥陰里寒。選方是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姜湯(因為寒重,所以加吳茱萸生姜);有郁熱,加黃連;有脾虛,加30g黃芪;有瘀結,加10g炒甲珠;有寒傷腎陽的趨勢,又有瘀血,治腎陽、祛瘀血用鹿角霜;有腎經之表,經脈里面有寒濕瘀阻,腰痛如刀割,用千斤拔祛風濕(就是祛腎經表濕)。
患者食指的膿頭一直很難消,一碰到就痛,用了陽和湯,就是從腎治療,腎由陽氣虛,寒深入到腎經,產生了瘀毒。
陽和湯成分:熟地(一兩) 肉桂(一錢,去皮,研粉) 麻黃(五分) 鹿角膠(三錢) 白芥子(二錢)姜炭(五分) 生甘草(一錢)
其中熟地肉桂鹿角膠補腎陽,姜和白芥子補中上焦陽,麻黃除表濕痹。
我們再看最后一個病例:
4、硬皮病
診斷:厥陰表寒病,太陽病,濕重,寒輕,郁熱
與上一個病例的區(qū)別是,潮濕程度超過了第三例,寒的程度卻沒有第三例那么厲害。下焦有濕熱。腳腫,凹陷性水腫;手腫,手背腫,手指腫,但不像第三例那樣很厲害的脹,而是比較軟一點,腫就更明顯。另外還有一點不同,患者用過很多西藥治療,大量使用了抗菌素,還用了很長時間的地塞米松。地塞米松聚濕的作用特別強。
患者的郁熱跟第三例有所不同,她只要惡寒發(fā)熱就會喉嚨痛,說明上有熱;她經常心下灼熱,一吃飽飯就心下嘈雜,甚至心下灼熱;她在治療過程當中還出現(xiàn)過陰中熱,陰道里面灼熱。上、中、下都有熱。
患者有流清鼻涕,額角疼,肌肉疼,涉及太陽病。
用藥:第一次:當歸四逆湯,薏苡仁,加羌活,獨活,赤芍
道理:寒不重,所以只用當歸四逆湯,沒有用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姜湯;薏苡仁除濕,羌活治太陽表證,獨活除表風濕,赤芍活血化瘀。(沒有治郁熱的藥,可能是寫忘了)
治療效果:左脈有恢復,而右脈反而更弱。
分析:是寒去之后,正氣還沒有恢復,而導致的短暫性的脈微。
但是治療的結果有點出乎我意料之外,突然就出現(xiàn)了脈緩澀,脈沉近微,這嚇了我一跳,左脈的沉倒是見起,癥狀也見好。但是右脈沉近微,就是似有似無,細脈反倒不明顯了,我心想難道痹到血分的風寒一下就通開了?不但緊脈沒有了,細脈都沒有了。我原來講過,脈細欲絕跟脈微欲絕在指下的感覺是不同的,一個是細得好象可有可無一樣,一個是弱得好象似有似無一樣,這是兩碼事,微雖然可以兼細,但不是一定必細,更不一定細得那么細,但是這個就轉了微,我大吃了一驚。為什么會近微呢?一個是她的寒象不為主,雖然初診時右脈、關尺脈有些弦緊,左脈偏沉緊,說明里面有寒象,在臨床上,緊脈在嶺南地區(qū)相當少見,這個緊得很典型,所以當時我開當歸四逆湯沒有猶豫,因為緊主寒,那為什么緊去了反而會變成右脈近微呢?
用藥:第二次:麻黃加術湯、防己茯苓湯、黃芪防己湯(上面三副藥都是除表風濕藥),加桂枝。
道理:此患者濕重,多用除濕藥。
用藥:第三次:升麻鱉甲湯,加犀牛角,牡丹皮,金銀花。加鹿角、鹿角霜、天雄、雄黃。用654-2西藥。
道理:患者的腳斑斑如錦紋,黑一道,紫紅一道。這是陰陽毒,就是陰毒和陽毒錯雜在一起。有陰凝,用附子無效(附子是氣分藥),用鹿角、鹿角霜、天雄、雄黃(這是血分藥)。654-2(通陽)
總結:
一、當歸四逆湯主要是用以治療厥陰傷寒表證的方劑,因此對應的病癥都是表證,如皮肌炎,硬皮病,其中神經病像是里證,但主要矛盾是營血不通。
當歸四逆湯以通經和營為主,微具外發(fā)之力,以解厥陰經脈營血之表寒,主要針對的是厥陰營血分風寒痹阻的表證。何謂厥陰之表?此處所謂的厥陰傷寒表證,是指寒邪主要痹阻于厥陰經脈,當然包括一部分體表的組織,但主要痹阻在經脈,而尚未入里傷及厥陰肝臟和心包。
而厥陰里寒證,用吳茱萸湯(吳茱萸,人參,生姜,大棗)
當歸四逆湯的診斷要點就是具備風寒痹阻經脈與營血痹阻之癥,而無明顯的里癥。
具體包括:
1.畏寒:肢厥;2.手足皮膚色暗;3.手足痛,或指節(jié)、足趾、腕踝、甚至肘膝痛。
2.麻木:肢麻;竄痛時作,或時重時輕;少數(shù)現(xiàn)筋惕肉瞤,甚則筋急拘攣;脈常弦。
3.表皮病變:脈沉細;面色及手足膚色欠華;爪甲欠華不堅;或皮下赤絡隱隱而色暗,或青絡較暴露突起;常有肢痛或循經脈痛;或手足皮下腫,其色或白或紅;素略眩暈;或素月經量少色暗。
二、當歸四逆湯的加減運用
1.表皮病變:宜重用桂枝,當歸改用當歸尾,芍藥用赤芍,且加川芎,片姜黃等。
2.寒凝結:加皂刺、乳香、沒藥。
3.血淤:加乳沒、甲珠、田七。血淤重發(fā)展為陰凝:去木通與白芍,加鹿角霜、天雄、桂枝改肉桂。陰凝發(fā)展為潰爛發(fā)黑:去木通與白芍,加雄黃、川椒、鹿角、附子、桂枝改肉桂,大量生黃芪,外加654-2靜脈緩滴。血淤發(fā)展為陰陽毒:去白芍與木通,合“升麻鱉甲湯”,加附子、鹿角、犀角(或羚羊角代)、黃連、重用丹皮。(與烏梅丸證的陰陽錯雜有同有異。)
4.寒偏:重用桂枝、細辛、減芍藥。
5.風偏重(麻木):加川芎、羌獨活、紫荊皮。
6.濕重:加重木通,加羌獨活、海桐皮、桂皮、絲瓜絡、松節(jié)。
7.兼厥陰里寒:加吳茱萸、生姜、花椒、干姜等。
8.兼郁熱:加左金丸、黃芩等。
9.若血虛重:重用全當歸,加大量雞血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4512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加減四物湯
下一篇: 加減四順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