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 : 紫草、人參、茯苓、黃耆、白術、芍藥、川芎、當歸、甘草、糯米各等分。
制法 :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 白痘。
用法用量 : 每服4-5錢,水煎服。
摘錄 : 《準繩·幼科》卷六
目錄1拼音2《痘疹全書》卷上 2.1組成2.2功效2.3主治2.4十宣內(nèi)托散的用法用量2.5加減 附:1古籍中的十宣內(nèi)托散 1拼音 shí xuān nèi tuō sǎn
2《痘疹全書》卷上
古籍中的十宣內(nèi)托散 《幼科證治準繩》:[集之六·心臟部四痘瘡(下)]癢塌 四君子湯加黃、枳殼主之(左中恕用十全大補湯、十宣內(nèi)托散)。一則不能食淡以致癢,蟬蛻一物湯主之(痘腹...
《急救良方》:[卷之二]諸瘡第三十六 如瘡口不斂,用大黃末以蔥白汁調(diào)搽即愈。仍日服十宣內(nèi)托散二服。如瘡腫不破者,用野菊花擂爛煎溫服,仍將...
《證治準繩·幼科》:[集之六·心臟部四痘瘡(下)]癢塌 四君子湯加黃、枳殼主之(左中恕用十全大補湯、十宣內(nèi)托散)。一則不能食淡以致癢,蟬蛻一物湯主之(痘腹...
《證治準繩·傷寒》:[卷七]小兒傷寒 也宜加肉豆蔻訶子各五分熟附子二分或五分主之或十宣內(nèi)托散加此三味亦佳凡欲靨未靨頭溫足冷或瀉渴或氣促四...
《幼幼集成》:[卷五萬氏痘麻]起發(fā)證治歌
常用中成藥
一、解表藥
1、辛溫解表類 通宣理肺丸 川芎茶調(diào)散 參蘇丸 午時茶沖劑 九味羌活丸 小青龍合劑
2、辛涼解 表類 銀翹解毒丸 羚翹解毒丸 感冒退熱沖劑 桑菊感冒片 清瘟解毒丸
3、解表透疹類 小兒回春丸 透表回春丸 小兒羚羊散 蘇解散
4、表里雙解類 防風通圣丸 葛根芩連片 清眩丸 雙解香蘇丸 升降散 普濟散
5、解表消食類 小兒至寶錠 妙靈丸 小兒百壽丹 消食蘇風丸 甘露茶
二、清熱藥
1、清熱瀉火類 上清丸 牛黃上清丸 黃連羊肝丸 明目上清丸 龍膽瀉肝丸 清胃黃連丸 夏枯草丸 梔子金花丸 撥云退翳丸
2、清熱燥濕類 連香沖劑 香連丸 香連化滯丸 苦參丸 歸參丸 四妙丸 金雞沖劑 五茶花 白帶丸
3、清熱解毒類 銀黃注射液 三黃丸 黃連上清丸 牛黃解毒丸(片) 清熱解毒丸 抗病毒沖劑 清熱解毒口服液 新癀片 牛黃噙化丸 六神丸 西黃丸 紫金錠 喉癥丸
4、清熱涼血類 紫草丸 復方大青葉合劑 清熱涼血膏
5、清熱祛暑類 暑熱感冒沖劑 暑濕感冒沖劑 藿香正氣水 祛暑丸 暑正片 清暑益氣丸 六一散 冰霜梅蘇丸 溫六散 清涼沖劑 清暑解毒沖劑
三、瀉下藥
1、寒下類 大黃清胃丸 清寧片 四消丸 調(diào)胃承氣丸 通便靈沖劑 冰膈茶 當歸龍薈丸
2、溫下類 半硫丸 三物備急丸
3、潤下藥 麻仁丸 麻仁潤腸丸 五仁潤腸丸
四、溫里藥
1、溫中散寒類 溫中健脾丸 理中丸 附子理中丸 黃芪建中丸
2、回陽救逆類 回陽救急丸 四逆注射液 參附注射液 3、溫經(jīng)散寒類 溫經(jīng)丸 虛寒胃痛沖劑 艾附暖宮丸
五、祛風濕藥
1、祛風散寒除濕類 木瓜丸 祛風舒筋丸 豹骨木瓜酒 蘄蛇藥酒 追風丸 疏風定痛丸 豨簡丸 老鸛草膏 風濕骨痛丸 活血狀筋丹 寒濕痹沖劑 瘀血痹沖劑 馮了性藥酒 風濕藥酒 追風透骨丸 祛風勝濕酒 骨刺消痛液
2、祛風清熱除濕類 濕熱痹沖劑 當歸拈痛丸
3、祛風除濕強筋壯骨類 獨活寄生丸 大活絡丹 通絡益心丹 祛風壯骨丸 國公酒 祛風木瓜酒 天麻祛風丸 參桂再造
丸 追風強腎酒 加味天麻丸 尪痹沖劑 山藥丸 五加皮酒 散風活絡丸
六、祛風利濕類
1、燥濕化濁藥 平胃散 香薷丸 小溫中丸 萆薢分清丸 六合定中丸 四正丸 香砂平胃沖劑 楂曲平胃丸 香砂和中丸 健胃散
2、滲濕利水類 五苓散 胃苓散 威喜丸 腎炎消腫丸 五皮丸
3、溫陽利水類 真武丸 濟生腎氣丸 慢腎寶液
4、清熱利濕類 三金片 五淋白濁散 利膽片 分清五淋丸 利膽排石片 三草沖劑 柴茵肝炎沖劑 肝得樂 護肝寧片 利膽排石沖劑 腎石通沖劑 琥珀消石沖劑
5、峻下逐水類 十棗丸 沉香消積丸 消水導滯丸 臌癥丸 舟車丸
七、消導藥
1、消積導滯類 保和丸 檳榔四消丸 大山楂丸 啟脾丸 香砂養(yǎng)胃丸 扶脾散 參術健脾丸 開胃健脾丸 木香順氣丸 山楂內(nèi)消丸 越鞠保和丸 木香檳榔丸 沉香化滯丸 香砂枳術丸 腸胃舒郁丸 開胸順氣
丸 人參健脾丸 五積丸
2、消痞化積類 化積丸 消積丸 枳實消痞丸 阿魏化痞膏 爛積丸 娃娃安積散 小兒化積丸 消積萬靈丸 檳榔消痞散
沉香爛積丸 四消丸 五香丸 瀉積丸 化痞丸
八、化痰止咳平喘藥
1、燥濕化痰類 二陳丸 半夏止咳糖漿 千金化痰丸 杏蘇二陳丸 順氣止咳丸 杏蘇止咳沖劑 治咳川貝枇杷膏 橘紅痰咳沖劑
2、溫化寒痰類 蘇子降氣丸 射干麻黃丸 小青龍沖劑(糖漿) 麻黃止嗽丸 復方川貝精片 痰飲丸 半夏丸 消喘膏 川貝止咳露
3、清熱化痰類 瀉白丸 達肺丸 掃痰丸 貝羚散 急支糖漿 除痰降火丸到 除痰止嗽丸 指迷茯苓丸 川貝枇杷沖劑 羅漢果止咳沖劑 川貝清肺糖漿 蛇膽川貝枇杷膏 清肺化痰丸 清金止嗽丸 羚羊清肺丸 蛇膽陳皮末 蛇膽川貝散 橘紅丸 滌痰丸 小兒久嗽丸 小兒寧嗽丸
4、潤燥化痰類 百合固金丸 止嗽青果丸 寧嗽化痰丸 養(yǎng)陰清肺膏 養(yǎng)肺止嗽丸 潤肺膏 蛤蚧定喘丸 蛤蚧養(yǎng)肺丸 貝母二冬膏 川貝半夏液
5、止咳平喘類 解肌寧嗽丸 止嗽定喘片 川貝枇杷膏 氣喘膏藥 補腎防喘片 固腎定喘丸 麻杏止咳糖漿
6、化痰散結(jié)類 消瘰丸 消癭順氣散 礞石滾痰丸
7、化痰截瘧類 瘧疾丸 瘧疾半貝丸 瘧疾五品丸
九、理氣藥
1、舒肝行氣類 舒肝丸 越鞠丸 平肝丸 舒肝調(diào)氣丸 平肝
順氣丸 舒肝解郁丸 舒肝和胃丸 理氣舒心丸 氣滯胃痛沖劑 十香止痛丸 橘核丸 茴香橘核丸 寬胸舒氣化滯丸 復方延胡止痛片 橘核疝氣丸 胃安顆粒 五香丸 柴胡六君丸 舒肝健胃丸
2、理脾和胃類 香砂六君子丸 沉香化氣丸 檳榔順氣丸 消食順氣丸 寬胸利膈丸 良附丸 青果豉 生姜瀉心片 烏棗治胃片
十、活血藥
1、活血化瘀類 血府逐瘀丸 冠心片 冠心蘇合丸 脈絡通 玉楂沖劑 復方丹參片 復方當歸注射液 丹參注射液 復方丹參注射液 丹七片 復方紫參沖劑 元胡止痛片 失笑散 消栓再造丸 大黃蟄蟲丸 獨圣活血丸 田七花精 三七活血丸 腦得生丸 腦血栓片
2、活血調(diào)經(jīng)類 調(diào)經(jīng)丸 痛經(jīng)丸 溫經(jīng)丸 通經(jīng)丸 定坤丹 保坤丹 當歸調(diào)經(jīng)丸 婦科養(yǎng)坤丸 婦科養(yǎng)榮丸 益母草流浸膏 婦康寧片
婦珍片 婦科通經(jīng)丸 通經(jīng)甘露丸 調(diào)經(jīng)化瘀丸 調(diào)經(jīng)至寶丸 婦科回春丹 八珍益母丸 烏雞白鳳補精 烏雞白鳳丸 當歸養(yǎng)血丸 婦寧丸 嫦娥加麗丸 當歸紅棗沖劑 生化湯丸 益母片
3、活血消癥類 化癥回生丹 鱉甲煎丸 乳痞消片 散結(jié)靈片 桂枝茯苓丸
4、通經(jīng)下乳類 生乳靈 下乳涌泉散 生乳糖漿 催乳丸 通乳沖劑
5、療傷止痛類 止痛紫金丹 跌打丸 跌打活血散 七厘散 三七片 三七
傷藥片 治傷消瘀丸 武力跌打丸 治傷跌打丸 接骨散 八厘散 跌打藥精 跌打油 益腎補骨液 伸筋丹
十一、止血藥
1、涼血止血類 八寶治紅丹 十灰散 四生丸 抗癆丸 荷葉丸 止紅腸澼丸 四紅丸 復方抗結(jié)核片 槐角丸 八寶止血藥墨 止血秘紅丹
2、化瘀止血類 止血丸 止血化瘀丹 震靈丸 失血奇效丸 3、收澀止血類 溯源丹 仙鶴草膏 濟生烏梅丸 止血散 杭州止血散
十二、驅(qū)蟲藥
化蟲丸 使君子丸 烏梅丸 烏梅安胃丸 肥兒丸 化蟲散 健兒素 小兒千金散 驅(qū)蟲片 囊蟲丸 絳礬丸
十三、安神藥
1、重鎮(zhèn)安神類 朱砂安神丸 磁朱丸 枕中丹 琥珀多寐丸 寧神定志丸 珍合靈片 朱珀寧神丹 清腦安神丸 瀉肝安神丸 安神定志丸 健腦安神丸 養(yǎng)陰鎮(zhèn)靜丸 琥珀安神丸
2、養(yǎng)心安神類 安神補心丸 養(yǎng)血安神片 天王補心丹 柏子養(yǎng)心丸 健腦丸 腦靈素片 定心丸 酸棗仁合劑 夜寧糖漿
安神糖漿 腦樂靜糖漿 腦震寧沖劑
十四、息風藥
1、祛風息風類 玉真散 牽正散 五虎追風散
2、清熱息風類 心腦靜 鎮(zhèn)驚膏 鎮(zhèn)驚定痙散 舒風保童丸 保兒安丸 救驚丸 保安鎮(zhèn)驚丸 壽嬰丸 清腦降壓丸 降血壓糖漿 牛黃清腦片 羅布麻葉沖劑 紫雪(散) 牛黃清心丸 再造丸
3、平肝息風類 腦立清 天麻琥珀丸 抑肝散 安宮降壓丸 天麻定眩片 天麻首烏片 天麻鉤藤沖劑 降壓丸 鎮(zhèn)心降壓丸 降壓延壽丸 菊明降壓丸 降壓袋泡茶 降壓養(yǎng)血沖劑 復方杜仲片 復方羊角沖劑
4、化痰息風類 天麻眩暈寧 山楂降壓丸 牛黃鎮(zhèn)驚丸 牛黃抱龍丸 猴棗
散 半夏天麻丸 小朱砂丸
十五、開竅藥
1、清熱開竅類 安宮牛黃丸 局方至寶丹 牛黃醒腦片 安腦牛黃片
2、溫通開竅類 蘇合香丸 蘇冰滴丸 冠心蘇合丸
十六、固澀藥
1、固表止汗類 玉屏風散 當歸六黃散 復芪止汗沖劑 柏子仁丸
2、澀腸止瀉類 瀉痢固腸丸 健脾止瀉靈糖漿 四神丸
3、澀精止遺類 鎖陽固精丸 桑螵蛸散 金鎖固精丸 縮泉丸 4、收澀止帶類 千金止帶丸 調(diào)經(jīng)止帶丸 除濕白帶丸 十七、補益藥
1、補氣類 四君子丸 補中益氣丸 參苓白術丸 參芪膏 嬰兒健脾散 復方胎盤片
2、補血類 四物丸 雞血藤膏 阿膠補血膏 通脈養(yǎng)心丸 養(yǎng)血榮筋丸 歸參補血片 維血寧沖劑
3、氣血雙補類 人參歸脾丸 十全大補丸 八珍丸 更年樂 更年康片 生脈沖劑 參脈注射液 人參鹿茸片
4、補陰類 玉泉丸 六味地黃丸 壯腰強腎丸 石斛夜光丸 杞菊地黃丸 首烏片 知柏地黃丸 養(yǎng)陰清肺膏
5、補陽類 金匱腎氣丸 右歸丸 蛤蚧補腎丸 腎康寧片
6、陰陽并補類 三腎丸 參茸百補丸 鹿茸大補丸 龜鹿二仙丸 五子衍宗
丸 鍵腎壯腰丸
十八、外用藥
錫類散 冰硼散 如意金黃散 珍珠散 生肌玉紅膏 紫金錠 骨友靈檫劑 瘡瘍膏 金雞膏 清涼膏藥 生肌散 生肌八寶散 潤肌皮膚膏
檫癬藥水 一搽靈腳氣水 燙傷膏 燒傷膏 燒傷噴霧劑 凍傷未潰膏 保眼散 口腔潰瘍藥膜 雙料喉風散 常用中藥功效大全
麻黃:發(fā)汗解表——宣肺平喘 利水消腫
桂枝:發(fā)汗解肌——溫通經(jīng)脈 助陽化氣
紫蘇:發(fā)汗解表 解魚蟹毒——行氣寬中 順氣安胎
生姜:發(fā)汗解表 解魚蟹毒——溫中止嘔 溫肺止咳
荊芥:發(fā)表散風——透疹消瘡 炒炭止血
防風:發(fā)表散風——勝濕止痛 止痙止瀉
白芷:散風寒濕 通竅止痛——燥濕止帶 消腫排膿
細辛:散風寒濕 通竅止痛——溫肺化飲
蒼耳子:散風寒 通鼻竅 止頭痛——散風除濕
辛 夷:散風寒 通鼻竅 止頭痛
羌活:祛風寒濕痹 解表——氣雄而烈 上行達表
獨活:祛風寒濕痹 解表——氣淡而緩 下行入里
香薷:發(fā)汗解表 化濕和中 利水消腫
薄 荷:疏散風熱 透疹利咽——清利頭目 疏肝解郁 牛蒡子:疏散風熱 透疹利咽——滑利通便 解毒散腫 蟬 蛻:疏散風熱 透疹利咽——明目退翳
息風止痙
桑葉:疏散風熱 平肝清肝明目——清肺潤燥 涼血止血
菊花:疏散風熱 平肝清肝明目——清熱解毒
柴胡:發(fā)表升陽——和解退熱 疏肝解郁 升陽舉陷
升麻:發(fā)表升陽——發(fā)表透疹 清熱解毒 升陽舉陷
葛根:發(fā)表升陽——解肌退熱 發(fā)表透疹 升陽止瀉 生津止渴
蔓荊子:疏散風熱 清利頭目 驅(qū)風止痛
淡豆豉:解表除煩
浮萍:發(fā)汗解表 透疹止癢 利水消腫
石膏:清熱瀉火 除煩止渴——收斂生肌
知母:清熱瀉火 除煩止渴——滋陰潤燥
蘆 根:清熱生津——祛痰排膿 清胃止嘔 利尿透疹 天花粉:清熱生津——清肺潤燥 排膿散腫
竹 葉:清心除煩 清熱利尿——生津止渴
淡竹葉:清心除煩 清熱利尿——滲濕泄熱
夏枯草:清肝明目 降血壓——散郁結(jié)
決明子:清肝明目 降血壓——潤腸通便
梔子:瀉火除煩 清熱利濕 涼血解毒 消腫止痛
黃芩:清熱燥濕 瀉火解毒——涼血止血 除熱安胎
黃連:清熱燥濕 瀉火解毒——除煩止嘔
黃柏:清熱燥濕 瀉火解毒——退熱除蒸
苦 參:清熱燥濕 殺蟲止癢——燥濕止瀉 清熱利尿
白鮮皮:清熱燥濕 殺蟲止癢——清熱解毒 祛風痛痹
龍膽草:清肝瀉火 清熱燥濕
銀花:清熱解毒 疏散風熱——涼血止痢
連翹:清熱解毒 疏散風熱——消腫散結(jié) 清心利尿
蒲公英:清熱解毒 消癰散結(jié)——清肝明目 通經(jīng)下乳 利濕通淋
紫地?。呵鍩峤舛?消癰散結(jié)——清肝明目 解蛇毒
野菊花:清熱解毒 消癰散結(jié)——瀉火解毒 利咽明目
大青葉:清熱解毒 涼血散腫——涼血消斑
板藍根:清熱解毒 涼血散腫——利咽散結(jié)
青 黛:清熱解毒 涼血散腫——清肝瀉火 息風定驚
魚腥草:清熱解毒 消癰排膿——利尿通淋
敗醬草:清熱解毒 消癰排膿——祛瘀止痛
射 干:清熱解毒利咽——降氣祛痰
山豆根:清熱解毒利咽——瀉火散腫
馬 勃:清熱解毒利咽——清肺止血
白頭翁:清熱解毒 涼血止痢
馬齒莧:清熱解毒 涼血止痢——涼血止血
鴉膽子:清熱解毒 涼血止痢——截瘧 腐蝕贅疣
熊膽:清熱解毒 涼肝息風定驚——清肝明目
牛黃:清熱解毒 涼肝息風定驚——化痰開竅
穿心蓮:清熱解毒 燥濕消腫
白花蛇舌草:清熱利濕 解毒消癰
土茯苓:解毒除濕 通利關節(jié)
生地:清熱涼血 養(yǎng)陰生津——涼血止血
玄參:清熱涼血 養(yǎng)陰生津——瀉火解毒 消癰散結(jié)
丹皮:清熱涼血 散瘀消癰——退虛熱
赤芍:清熱涼血 散瘀消癰——瀉肝火
紫草:涼血活血 解毒透疹
青蒿:清熱除蒸涼血——解暑截瘧
白薇:清熱除蒸涼血——利尿通淋 解毒療瘡
地骨皮:清熱除蒸療疳——清肺降火 涼血止血 除煩止渴 銀柴胡:清熱除蒸療疳——
胡黃連:清熱除蒸療疳——解毒除濕
芒硝:瀉火通便 清火消腫——潤燥軟堅
大黃:瀉火通便 解毒祛瘀 除濕退黃——降火止血
虎杖:瀉火通便 解毒祛瘀 除濕退黃——祛痰止咳
番瀉葉:瀉下通便導滯——行水消腫
蘆 薈:瀉下通便導滯——清肝瀉火
火麻仁:潤腸通便——滋養(yǎng)補虛
郁李仁:潤腸通便——利水消腫
甘遂:瀉水逐飲——善行經(jīng)髓痰涎
大戟:瀉水逐飲——善瀉臟腑水濕
芫花:瀉水逐飲——善除胸脅伏飲痰癖 殺蟲療瘡
牽牛子:瀉下逐水 去積殺蟲
巴豆:峻下冷積 逐水退腫 祛痰利咽
威靈仙:祛風濕 通經(jīng)絡 消骨哽 行痰水
羌活:祛風寒濕痹 解表——氣雄而烈 上行達表
獨活:祛風寒濕痹 解表——氣淡而緩 下行入里
蘄 蛇:祛風通絡 定驚止痙
烏梢蛇:祛風通絡 定驚止痙
木瓜:舒筋活絡 除濕和胃
秦艽:祛風濕熱痹 舒筋絡 退虛熱 清濕熱
防己:祛風濕痹痛——祛風清熱 利水消腫
防風:祛風濕痹痛——祛風卻寒 止痙止瀉
五加皮:祛風濕 補肝腎 強筋骨——利水
桑寄生:祛風濕 補肝腎 強筋骨——安胎
藿香:芳香化濕 解暑發(fā)表——和中止嘔
佩蘭:芳香化濕 解暑發(fā)表——化內(nèi)濕
白術:燥濕健脾——補脾益不足 固表利水安胎
蒼術:燥濕健脾——運脾瀉有余 祛風發(fā)汗明目
厚樸:燥濕運脾 行氣消積 下氣平喘
砂仁:化濕行氣溫中——溫脾止泄 安胎
白蔻:化濕行氣溫中——溫胃止嘔
草蔻:燥濕溫中——止嘔
草果:燥濕溫中——截瘧
茯苓:利水滲濕——健脾安神
豬苓:利水滲濕——
苡仁:利水滲濕——健脾除痹 清熱排膿
澤瀉:利水滲濕——瀉熱
車前:利水通淋 滲濕止瀉——清肝明目 清肺化痰
滑石:利水通淋 滲濕止瀉——清熱解暑 清熱收濕
木通:利水通淋 泄熱通乳——入血分利血脈
通草:利水通淋 泄熱通乳——入氣分清肺熱
瞿 麥:利水通淋——活血通經(jīng)
海金沙:利水通淋——利水消腫
石 韋:利水通淋——清肺止咳 涼血止血
扁 蓄:清熱利水 殺蟲止癢
地膚子:清熱利水 殺蟲止癢
萆薢:祛風除濕 利濕去濁
茵陳蒿:清熱除濕退黃——
金錢草:清熱除濕退黃——通淋排石 解毒消腫
附子:補火助陽 散寒止痛——回陽救逆
肉桂:補火助陽 散寒止痛——引火歸元 溫通經(jīng)脈
附子:回陽救逆 散寒止痛——補火助陽
干姜:回陽救逆 散寒止痛——溫肺化飲
吳茱萸:疏肝下氣 散寒止痛——溫中止嘔 助陽止瀉
小茴香:疏肝下氣 散寒止痛——理氣和中
青皮:行氣除脹——降肝胃之氣 疏肝破氣 消積化滯
陳皮:行氣除脹——升脾肺之氣 理氣健脾 燥濕化痰
枳實:行氣化痰 消積脹滿——破氣除痞 除有形之實滿 厚樸:行氣化痰 消積脹滿——燥濕運脾 除無形之濕滿
沉香:行氣調(diào)中 散寒止痛——溫中降逆 溫腎納氣
檀香:行氣調(diào)中 散寒止痛——寬胸利膈
木香:行氣止痛——調(diào)中宣滯
香附:行氣止痛——疏肝調(diào)經(jīng)
烏藥:行氣止痛——溫腎散寒
川楝子:行氣止痛——疏肝泄熱 殺蟲療癬
荔枝核:行氣止痛——疏肝祛寒 散結(jié)行滯
薤白:通陽散結(jié) 行氣導滯
山楂:消食化積 和中助運——善消肉食油膩之積 活血散瘀 神曲:消食化積 和中助運——善消酒谷陳腐之積
麥芽:消食化積 和中助運——善消面麥痰氣之積 疏肝回乳
檳榔:驅(qū)蟲消積 行氣利水 截瘧
大薊:涼血止血 散瘀解毒消癰——
小薊:涼血止血 散瘀解毒消癰——利尿
地榆:涼血止血 功擅下焦——解毒斂瘡
槐花:涼血止血 功擅下焦——清肝明目
側(cè)柏葉:涼血止血——收斂止血 祛痰止咳
白茅根:涼血止血——清熱利尿
三七:化瘀止血——性溫又善定痛
茜草:化瘀止血——性寒又善通經(jīng)
蒲黃:化瘀止血——性平又善利尿
白 及:收斂止血——消腫生肌
仙鶴草:收斂止血——止痢殺蟲
炮姜:溫經(jīng)止血——暖中焦散寒止痛
艾葉:溫經(jīng)止血——暖下焦散寒調(diào)經(jīng)
元胡:活血止痛——行氣止痛
靈脂:活血止痛——化瘀止血
郁金:活血行氣止痛——性寒能涼血清心退黃
姜黃:活血行氣止痛——性溫能祛風散寒除濕
乳香:活血止痛 消腫生肌——行氣活絡
沒藥:活血止痛 消腫生肌——散血化瘀
川芎:活血祛瘀 調(diào)經(jīng)止痛——辛溫行氣 祛風止痛
丹參:活血祛瘀 調(diào)經(jīng)止痛——苦寒涼血 清心安神
桃仁:活血祛瘀通經(jīng)——降泄下焦瘀滯 潤腸通便
紅花:活血祛瘀通經(jīng)——通利血脈瘀滯
益母草:活血調(diào)經(jīng) 利水消腫——苦寒清熱
澤 蘭:活血調(diào)經(jīng) 利水消腫——辛散溫通
穿山甲:活血通經(jīng)下乳——通絡搜風 消腫排膿 散結(jié)消癥 王不留:活血通經(jīng)下乳——利尿通淋
牛膝:活血通經(jīng) 補益肝腎 利水通淋 引血下行
自然銅:活血療傷 散瘀止痛
蘇 木:活血療傷 散瘀止痛
水蛭:破血逐瘀消癥
虻蟲:破血逐瘀消癥
半夏:燥濕化痰 消腫止痛——化脾胃濕痰 降逆止嘔 消痞散結(jié)
南星:燥濕化痰 消腫止痛——祛經(jīng)絡風痰 祛風止痙 桔梗:祛痰——升宣 開痰利咽能排膿
旋覆:祛痰——下氣 消痰行水能降逆
白前:降氣化痰——溫化寒痰
前胡:降氣化痰——清化熱痰 宣散風熱
川貝:清熱化痰 散結(jié)消腫——潤肺止咳
浙貝:清熱化痰 散結(jié)消腫——清肺止咳
瓜皮:清熱化痰 寬胸散結(jié)——清肺而利氣
瓜仁:清熱化痰 寬胸散結(jié)——潤肺而通便
竹 茹:清熱化痰——除煩止嘔
竹 瀝:清熱化痰——定驚利竅
天竹黃:清熱化痰——清心定驚
海藻:消痰軟堅, 利水消腫
昆布:消痰軟堅, 利水消腫
蘇 子:降氣行痰 止咳平喘 潤腸通便
白芥子:暢膈行痰 溫肺利氣 散結(jié)通絡
萊菔子:消食行痰
杏仁:止咳平喘 潤暢通便——宣降肺氣
桃仁:止咳平喘 潤暢通便——活血祛瘀
百部:潤肺下氣 化痰止咳
紫菀:潤肺下氣 化痰止咳
款冬:潤肺下氣 化痰止咳
枇杷葉:清肺化痰止咳——清胃熱降胃氣止嘔 馬兜鈴:清肺化痰止咳——清肺熱降肺氣平喘 桑白皮:瀉肺平喘 利水消腫——瀉肺火
葶藶子:瀉肺平喘 利水消腫——瀉肺水
白果:斂肺定喘 止帶縮尿
朱砂:鎮(zhèn)驚安神——清心安神 清熱解毒
磁石:鎮(zhèn)驚安神——平肝潛陽 聰耳明目 納氣定喘 琥珀:鎮(zhèn)驚安神——活血散瘀 利尿通淋
龍骨:平肝潛陽 收斂固澀——鎮(zhèn)驚安神
牡蠣:平肝潛陽 收斂固澀——軟堅散結(jié)
酸棗仁:養(yǎng)心安神——主心肝血虛又能斂汗
柏子仁:養(yǎng)心安神——主心腎不交由能潤腸
遠志:寧心安神 祛痰開竅 消散癰腫
合歡皮:解郁安神 活血消腫
石決明:清肝明目——平肝潛陽
草決明:清肝明目——潤腸通便
龍骨:平肝潛陽 收斂固澀——鎮(zhèn)驚安神
牡蠣:平肝潛陽 收斂固澀——軟堅散結(jié)
代赭石:平肝潛陽——石屬能重鎮(zhèn)降逆而涼血 刺蒺藜:平肝潛陽——草屬能疏肝祛風而明目
珍 珠:鎮(zhèn)心定驚 清肝明目——收斂生肌
珍珠母:鎮(zhèn)心定驚 清肝明目——平肝潛陽
天麻:平抑肝陽 息風止痙——通絡
鉤藤:平抑肝陽 息風止痙——清熱
羚羊角:平肝熄風 清肝明目 清熱解毒
地龍:息風止痙——清熱 通絡 平喘 利尿
僵蠶:息風止痙——祛風 止痛 化痰 散結(jié)
全蝎:息風止痙 攻毒散結(jié) 通絡止痛
蜈蚣:息風止痙 攻毒散結(jié) 通絡止痛
麝香:開竅醒神——性溫 活血通經(jīng)止痛催產(chǎn)
冰片:開竅醒神——性寒 清熱止痛
蘇合香:開竅醒神——辟穢止痛
石菖蒲:開竅醒神——化濕和胃
人 參:補氣生津——大補元氣 補脾益肺 生津止渴
智
黨 參:補氣生津——補中益氣 生津養(yǎng)血
西洋參:補氣生津——清火養(yǎng)陰
太子參:補氣生津——
黃芪:補氣升陽 益衛(wèi)固表 利水消腫 托瘡生肌
黃芪:補氣 利水 固表——升陽 托毒
白術:補氣 利水 固表——燥濕 安胎
安神益
茯苓:健脾利水——滲濕 寧心安神
白術:健脾利水——燥濕 止汗安胎
白術:燥濕健脾——補脾益不足 固表利水安胎
蒼術:燥濕健脾——運脾瀉有余 祛風發(fā)汗明目
山藥:平補肺脾腎 益氣養(yǎng)陰——固精止帶
黃精:平補肺脾腎 益氣養(yǎng)陰
白扁豆:健脾 化濕 消暑
甘草:益氣補中 清熱解毒 祛痰止咳 緩急止痛 調(diào)和藥性 鹿茸:補腎陽 益精血 強筋骨 調(diào)沖任 托瘡毒
巴戟天:壯腎陽 強筋骨 祛寒濕
淫羊藿:壯腎陽 強筋骨 祛寒濕
仙 茅:壯腎陽 強筋骨 祛寒濕
補骨脂:溫腎固精 暖脾止瀉——納氣平喘偏于腎
益智仁:溫腎固精 暖脾止瀉——開胃攝唾偏于脾
肉蓯蓉:溫腎陽 益精血——潤腸通便
鎖 陽:溫腎陽 益精血——潤燥養(yǎng)筋
菟絲子:補腎固精 養(yǎng)肝明目——止瀉 安胎
沙苑子:補腎固精 養(yǎng)肝明目——
杜仲:補肝腎 強筋骨——降壓 安胎
續(xù)斷:補肝腎 強筋骨——行血 續(xù)筋
枸杞子:補肝腎 強筋骨——明目 潤肺
桑寄生:補肝腎 強筋骨——祛風 安胎
蛤 蚧:補肺腎 定喘嗽——溫腎益精
蟲 草:補肺腎 定喘嗽——止血化痰
紫河車:補肺腎 定喘嗽——益氣養(yǎng)血
當歸:養(yǎng)血調(diào)經(jīng)——辛溫 活血散寒 潤腸通便
白芍:養(yǎng)血調(diào)經(jīng)——斂陰柔肝 和營止汗
赤芍:一補一瀉 一散一收——苦寒 涼血清熱化瘀之品 白芍:一補一瀉 一散一收——酸寒 補血斂陰平肝之品
制首烏:補益精血 固腎烏須
生首烏:截瘧解毒 潤腸通便
生地:苦寒 清熱涼血 生津潤燥
熟地:甘溫 補血滋陰 益精填髓
阿膠:補血止血 滋陰潤燥
南沙參:清肺養(yǎng)陰 益胃生津——兼能化痰益氣
北沙參:清肺養(yǎng)陰 益胃生津——尤擅養(yǎng)陰生津
山藥:平補肺脾腎 益氣養(yǎng)陰——固精止帶
黃精:平補肺脾腎 益氣養(yǎng)陰
女貞子:補益肝腎——退熱 明目
墨旱蓮:補益肝腎——涼血 止血
龜甲:滋陰退熱 潛陽息風——長于滋陰 又能健骨補心 鱉甲:滋陰退熱 潛陽息風——長于退熱 又能軟堅散結(jié) 小 麥:養(yǎng)心除煩
浮小麥:斂汗益氣除熱
五味子:上能止咳斂汗 下能澀腸固精——斂肺滋腎且能生津
五倍子:上能止咳斂汗 下能澀腸固精——斂肺降火且能止血
烏梅:斂肺止咳 澀腸止瀉——生津安蛔
訶子:斂肺止咳 澀腸止瀉——下氣開音
肉豆蔻:溫中行氣開胃——澀腸止瀉
白豆蔻:溫中行氣開胃——化濕止嘔
草豆蔻:溫中行氣開胃——燥濕運脾
桑螵蛸:固精縮尿止帶——補腎助陽
海螵蛸:固精縮尿止帶——止血斂瘡 制酸止痛
蓮子:益腎固精縮尿 健脾止瀉止帶——養(yǎng)心
芡實:益腎固精縮尿 健脾止瀉止帶——除濕
第一類:補益類的中藥。例如黃耆、人參、山藥、大棗、當歸、何首烏、枸杞子等等,這一類中藥是華人最熟悉也是最喜愛的中藥,問題是:如果平時沒有“虛虛”的感覺,如:頭暈、容易疲倦、腰酸、脈弱等“虛證”情形,并不適合常吃補藥,以免血壓上升、睡不著、口乾舌燥等“補得過頭”后後遺癥出現(xiàn)。
第二類:瀉火類的中藥。常見的有大黃、黃連、黃芩、石膏、蘆薈、蒲公英、竹葉等等,這類中藥一般用在病患有口乾、口破、便秘、失眠、煩躁不安、容易生氣等等有上火的癥狀時才合用,如果只有單純嘴巴破、而兼有腹瀉的情形,就不見得適合吃黃連,以免雖然退了火、但是身體卻更虛。
第三類:具有發(fā)散、理氣作用的中藥。常見的有菊花、薄荷、麻黃、荊芥、陳皮、青皮、砂仁等等,天氣熱的時候覺得頭暈暈、身體悶悶的,泡個菊花茶,立刻覺得神清氣爽,利用的就是菊花內(nèi)的揮發(fā)油,氣味芬芳、促進末梢血液循環(huán)、加速散熱,散熱改善、人自然就覺得舒適。
第四類:具有“抗凝血作用”的活血化瘀藥物。常見的
有紅花、丹參、乳香、三棱、桃仁、蒲黃、王不留行等等,這一類的中藥就是俗稱能“打通血路”的藥物,使用上一般是針對有“血瘀”形的患者,例如疼痛、中風、心肌梗塞、手足麻木等等,不過,使用時必須小心其劑量,劑量過大時恐怕反而不見其通血路的作用效果,而有溶血副作用。
有了上述藥物的分類,醫(yī)師再根據(jù)望(觀察您的面色)、聞(聽您的聲音、自訴)、問(詢問您的病史)以及切(把脈)所搜集到的資料,將您的疾病作系統(tǒng)歸類(陰、陽、表、里、寒、熱、虛、實),并且根據(jù)疾病與體質(zhì)的類別給予不同比例的上述中藥。
紫草別稱山紫草、紫丹、紫芙、地血等,為紫草科紫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有涼血、活血、解毒、透疹的功效,故對血熱毒盛、麻疹、斑疹透發(fā)不暢等癥可與蟬衣、牛蒡子、連翹、荊芥等配伍應用,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紫草的功效與作用吧!
紫草的功效與作用
【性味】味苦,性寒。
【歸經(jīng)】心、肝、小腸經(jīng)
【功效】涼血、活血、解毒透疹,用于血熱毒盛、斑疹紫黑、麻疹不透、瘡瘍、濕疹、水火燙傷等癥。
1、涼血止血:紫草味苦能清熱,寒能涼血,故有較好的涼血止血功效,常用于紫癜、吐血、衄血、尿血等疾病。
2、清熱解毒:紫草苦能清熱解毒,寒能涼血消腫,對于血痢、丹毒、癰瘍、燒傷等有很好的療效。
3、清熱利濕:紫草苦能清熱,寒能涼血止血,還有殺蟲之功,常用于濕疹、下焦?jié)駸嵋鸬牧軡帷⒏文憹駸嵝渣S疸等癥。
4、泄火通便:紫草味苦而性寒,具有清熱泄火、潤腸通便的作用。
紫草的配伍應用
1、配蟬衣:蟬衣性味辛涼,《本草綱目》“主療皆一切風熱證”,清熱解毒之功效。二藥相伍,可搜血中之風,涼血止血功效倍增,又能清熱,使各種瘀斑均可消退。
2、配生地:生地為甘寒之品,主清主潤,涼血清熱之中有滋陰生津之功。紫草苦寒之品,有清熱降火,涼血止血之力。
二者配伍應用,產(chǎn)生協(xié)同作用,使清熱涼血止血之功大為增強,常用于心胃火熾,氣火升騰,挾血上逆之吐血,衄血,可收到火降血寧之功。
3、配車前草:車前草味甘性寒,善于降泄,有通利小便,滲濕泄熱的作用。紫草味苦而寒,有涼血止血,清熱泄火之功。二藥共用,車前草利水清熱可助紫草涼血止血之功,故最適宜于濕熱流注下焦,而引起的膀胱濕熱出現(xiàn)的小便淋澀不暢,尿血等疾患。
4、配當歸:當歸為補血要藥,味辛香而潤,香則入脾,潤則補血,故能透入中焦營分之氣,以生新血而補血。紫草苦而寒,入血分,能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二藥相伍,相須為用,既能生血又能補血,又可涼血止血,清熱解毒,使燒傷病人用此對藥,可達到預防局部感染,
止血補血,生肌長肉的療效。
5、配火麻仁:火麻仁為陽明正藥,性平和,富含油質(zhì),并有一定的滋養(yǎng)補虛作用,專利大腸便秘,滑腸潤燥,利便除風之功較佳。紫草苦寒,含有油質(zhì),有清熱泄火,潤腸通便之功。二藥相配,一補一瀉,養(yǎng)盥潤燥,泄火通便,使血熱便秘,和老人腸燥大便秘結(jié),用此對藥最佳。
6、配連翹:連翹清熱解毒力佳,又能散結(jié)消癰。并具升涼宣散之力,流通氣血,治十二經(jīng)血凝氣聚,為瘡家要藥。紫草味苦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生肌長肉之功。二藥相伍,清熱解毒之功大增,又能消腫散結(jié),去腐生肌,一切丹毒,癰瘍用之,即可全愈。
7、配白頭翁:白頭翁、紫草均為苦寒之品,有清熱解毒,涼血泄火,燥濕止痢之功,二藥相配應用,
功效倍增,下焦?jié)駸?,腸熱血痢用之,療效最為顯著。
8、配蒼術:蒼術苦溫燥烈,辛香發(fā)散,為治濕佳品,入里能燥脾濕,統(tǒng)治上、中、下三焦?jié)裥啊W喜菘喽?,能清熱燥濕,二藥共用,化濕燥濕功效倍增,又能祛風止癢,消腫解毒,各種濕疹用之甚優(yōu)。
9、配菌陳:茵陳昧苦而涼,善于清利脾胃之濕熱,為療黃疸之專藥。紫草苦寒,入心、肝經(jīng),有清熱泄火,解毒燥濕之功。茵陳配紫草,既能清利脾胃之熱,又能清肝膽濕熱,潤腸退黃,濕熱性黃疸用之最佳。
10、配升麻:升麻味甘辛,性微寒,發(fā)表透疹,清熱解毒功效最佳。紫草苦寒,入肺經(jīng),能清熱,能涼血透疹。二藥相伍,一甘一苦,一辛一寒,既能發(fā)表透疹,又能涼血清熱,用于麻疹初起,療毒內(nèi)盛,發(fā)熱,疹出不暢者。
紫草的治病驗方
1、發(fā)斑疹:鉤藤鉤子、紫草茸各等分。上為細末,每服一字或五分、一錢,溫酒調(diào)下,無時。
2、治瘡疹才初出,便急與服之,令減毒輕可:紫草(去粗梗)二兩,陳橘皮(去白,焙干)一兩。上為末,每服一大錢,水一盞,入蔥白二寸,煎至六分,去渣溫服,無時。乳兒與乳母兼服之,斷乳令自服。
3、預防麻疹:紫草三錢,甘草一錢。水煎,日服二次。
4、治過敏性紫癜:紫草五錢,蟬蛻二錢,當歸四錢,竹葉三錢,西河柳三錢,牛蒡子三錢,黃柏三錢,知母二錢,苦參三錢。水煎服。
5、治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紫草二錢,海螵蛸五錢,茜草二錢。水煎服。
6、治熱瘡:紫草茸、黃連、黃柏、漏蘆各半兩,赤小豆、綠豆粉各一合。上藥搗細,入麻油為膏,日三敷,常服黃連阿膠丸清心。
7、治小兒胎毒,疥癬,兩眉生瘡,或延及遍身瘙癢,或膿水淋瀝,經(jīng)年不愈:紫草、白芷各二錢,歸身五錢,甘草一錢,麻油二兩。同熬,白芷色黃為度,濾清,加白蠟、輕粉各二錢,取膏涂之。
8、治火燙,發(fā)泡腐爛:紫草一錢,當歸五錢,麻油四兩。上三味,同熬藥枯,濾清去渣,將油再熬,加黃蠟五錢,熔化,傾入碗內(nèi),頓冷,涂之。
9、治癰疽便閉:紫草、栝樓等分。新水煎服。
10、治小便卒淋:紫草一兩。為散,每食前用井華水服二錢。
11、治血淋:紫草、連翹、車前子各等分。水煎服。
12、治吐血衄血不大兇,亦不盡止,起居如故,飲食如常,一歲間,或發(fā)二、三次,或發(fā)五、六次,久必成勞:紫草、懷生地各四兩,白果肉百個,茯苓、麥門冬各三兩。煎膏,煉蜜收,每早、晚各服十余匙,白湯下。
13、治五疸熱黃:紫草三錢,茵陳草一兩。水煎服。
14、治赤游丹毒,紅暈如云頭:用小鋒刀或磁碗鋒畫去毒血,紫草五錢,鼠粘子一兩。研細,水煎服。
15、治小兒白禿:紫草煎汁涂之。
16、治豌豆瘡,惡瘡,癬:紫草煎油涂之。
17、治惡蟲咬:油浸紫草涂之。
斷乳令自服。
3、預防麻疹:紫草三錢,甘草一錢。水煎,日服二次。
4、治過敏性紫癜:紫草五錢,蟬蛻二錢,當歸四錢,竹葉三錢,西河柳三錢,牛蒡子三錢,黃柏三錢,知母二錢,苦參三錢。水煎服。
5、治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紫草二錢,海螵蛸五錢,茜草二錢。水煎服。
6、治熱瘡:紫草茸、黃連、黃柏、漏蘆各半兩,赤小豆、綠豆粉各一合。上藥搗細,入麻油為膏,日三敷,常服黃連阿膠丸清心。
7、治小兒胎毒,疥癬,兩眉生瘡,或延及遍身瘙癢,或膿水淋瀝,經(jīng)年不愈:紫草、白芷各二錢,歸身五錢,甘草一錢,麻油二兩。同熬,白芷色黃為度,濾清,加白蠟、輕粉各二錢,取膏涂之。
8、治火燙,發(fā)泡腐爛:紫草一錢,當歸五錢,麻油四兩。上三味,同熬藥枯,濾清去渣,將油再熬,加黃蠟五錢,熔化,傾入碗內(nèi),頓冷,涂之。
9、治癰疽便閉:紫草、栝樓等分。新水煎服。
10、治小便卒淋:紫草一兩。為散,每食前用井華水服二錢。
11、治血淋:紫草、連翹、車前子各等分。水煎服。
12、治吐血衄血不大兇,亦不盡止,起居如故,飲食如常,一歲間,或發(fā)二、三次,或發(fā)五、六次,久必成勞:紫草、懷生地各四兩,白果肉百個,茯苓、麥門冬各三兩。煎膏,煉蜜收,每早、晚各服十余匙,白湯下。
13、治五疸熱黃:紫草三錢,茵陳草一兩。水煎服。
14、治赤游丹毒,紅暈如云頭:用小鋒刀或磁碗鋒畫去毒血,紫草五錢,鼠粘子一兩。研細,水煎服。
15、治小兒白禿:紫草煎汁涂之。
16、治豌豆瘡,惡瘡,癬:紫草煎油涂之。
17、治惡蟲咬:油浸紫草涂之。
在中藥鋪子這款游戲中,玩家們需要通過各種自制配方來制作自己需要的中藥,所以這款游戲的中藥配方是非常重要的東西,這里就為玩家們收集了全部的自制配方公式,幫助玩家們輕松制作出你想要的任何一種中藥,正在玩這款游戲的玩家們就在這里尋找你想要的配方吧。
中藥鋪子游戲自制配方公式:
可以自研(45)
1.益黃散甘草+陳皮+丁香
2.金果飲地黃+陳皮
3.獨參湯人參
4.益胃湯沙參+玉竹+麥門冬
5.赤小豆當歸散當歸+赤小豆
6.小金丹當歸+沒藥
7.雞鳴散桔梗+生姜+棗
8.當歸湯當歸
9.消瘰丸貝母
10.金鎖固精丸蒺藜+蓮須
11.桑杏湯沙參+杏
12.祝陽止癢湯黃芪+桃
13.甘草小麥大棗湯甘草+小麥+棗
14.茵陳蒿湯茵陳蒿
15.清燥湯黃芪
16.麻子仁丸芍藥+杏
17.半硫丸半夏+干姜
18.通幽湯升麻
19.桂枝附子湯芍藥+生姜+棗+茯苓
20.桂枝加附子湯芍藥+生姜+棗
21.禹功散牽***+茴香
22.下淤血湯大黃+桃
23.甘草粉蜜湯甘草+藕粉
24.治濁固本丸半夏
25.牽正散白附子
26.五虎追風散天南星
27.玉女煎知母
28.羊肝丸黃連
29.甘草干姜湯甘草+干姜
30.三豆飲子甘草+綠豆
31.柏葉湯艾+干姜+柏
32.雙解散防風
33.六一散甘草
34.紫草油紫草
35.回陽玉龍膏白芷+龍眼
36.清經(jīng)散芍藥+茯苓
37.黛蛤散青黛
38.香薷散香薷+馬齒莧+厚樸
39.增液承氣湯麥門冬
40.黃連解毒湯黃芩+梔子
41.丹參湯丹參
42.白金丸郁金
43.撮風散鉤藤
44.密陀僧散蛇床
45.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甘草+桂
不可以自研(51)
1.黃連湯甘草+人參+黃連+半夏+干姜+棗+桂
2.失笑丸甘草+人參+黃連+半夏+干姜+厚樸
3.神犀丹黃芩+連翹+金銀花
4.葛根黃芩黃連湯甘草+黃芩+黃連
5.銀花甘草湯甘草+金銀花
6.絳礬丸甘草+半夏
7.大金花丸黃芩+黃連+大黃+黃檗
8.瀉心湯黃芩+黃連+大黃
9.八正散甘草+瞿麥+大黃+梔子
10.芍藥甘草湯甘草+芍藥
11.苦酒湯半夏
12.三黃洗劑苦參+黃芩
13.阿膠雞子黃湯芍藥+鉤藤
14.增液湯玄參+麥門冬
15.一掃光蛇床+苦參
16.四生丸地黃+鱧腸
17.咳血方青黛+梔子
18.大承氣湯大黃+厚樸
19.大黃甘草湯大黃
20.升降散大黃
21.顛倒散大黃
22.丹參飲丹參+檀香
23.鐵箍散大黃+木芙蓉
24.銀***黃芩+金銀花
25.銀翹散桔梗+連翹
26.通關丸沙參+知母
27.代刀散甘草+黃芩+皂莢
28.四逆湯甘草+干姜+附子
29.瀉黃散甘草+防風
30.黑退消半夏+沒藥
31.銀花解毒湯夏枯草+連翹+金銀花
32.保元湯甘草+黃芪+人參
33.回陽三建湯甘草+黃芪+人參+蒼術+紫草+蘭草+木香+當歸+芎窮+附子
34.消風養(yǎng)血湯甘草+白芷+芍藥+當歸+芎窮+防風+紅花+青葙+麻黃+桃
35.涼血四物湯當歸+芎窮+黃芪+紅花+地黃+陳皮
36.當歸活血湯紫草+當歸+芎窮+紅花+地黃
37.肥兒丸黃蓮+使君子+木香+檳榔
38.使君子丸芎窮+使君子+陳皮
39.鞏堤丸術+莎草香附子+補骨脂+地黃+菟絲子+土茯苓
40.拯陽理勞湯干姜+黃芪+人參+術+當歸+五味子+陳皮
41.二母散沙參+貝母
42.黃連阿膠湯牡丹+芍藥+黃芩+黃連
43.大定風珠地黃+麥冬門
44.小半夏湯半夏+生姜
45.瓜蔞牛蒡湯甘草+黃芩+黃芩+連翹+金銀花+陳皮
46.消癭五海飲桔梗+蘭草+蓬莪茂+荊三棱+海藻
47.清腎湯知母+芍藥
48.桂枝茯苓丸芍藥+桃+茯苓
未知(21)
1.木防己湯人參+蒼術+莎草香附子
2.六神散甘草+人參+防風
3.瀉青丸當歸+防風+獨活+大黃
4.芪附湯甘草+黃芪+土茯苓
5.金匱腎氣丸莎草香附子+牡丹+地黃+山茱萸
6.清震湯蒼術+升麻
7.三物黃芩湯苦參+黃芩+地黃+麻黃
8.黃土湯甘草+莎草香附子+黃芩+地黃
9.核桃承氣湯大黃+防己+桃
10.除濕蠲痹湯甘草+蒼術+澤瀉+茯苓
11.己椒藶黃丸大黃+防己
12.孔圣枕中丹遠志苗+菖蒲
13.二妙散蒼術
14.厚樸三物湯藿香+大黃+厚樸
15.威喜丸土茯苓+茯苓
16.蒼耳散薄荷+白芷
17.石韋散瞿麥+石韋
18.四烏_骨一蘆茹丸茜草
19.固真丸菟絲子+土茯苓+金櫻子+茯苓
20.清熱瀉脾散黃芩+地黃+土茯苓+梔子+茯苓
21.薏苡附子敗醬散敗醬+附子+薏苡
這些就是中藥鋪子游戲中的所有自制配方了,當你遇到了自己不知道的配方時,就可以隨時在這里尋找相應的公式,可以更好的幫助你度過每一個難關,現(xiàn)在就將這篇攻略收藏起來吧,方便你隨時使用。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4516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加減大橘皮煎丸
下一篇: 加減大補元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