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 : 芎藭1錢,當歸1錢,白術1錢,百合(水浸1日)1錢,荊芥1錢。
功能主治 : 因打撲傷損,敗血流入胃脘,嘔吐黑血如豆汁,而形氣虛者。
用法用量 : 加味芎歸湯(《傷科補要》卷三)。
摘錄 : 《金鑒》卷九十
處方 : 川芎、當歸、白芍藥、百合(水浸半日)、荊芥穗各等分。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打撲傷損,敗血流入胃脘,嘔吐黑血,或如豆羹汁。
用法用量 : 加味芎歸湯(《正體類要》卷下)、芎歸湯(《慎齋遺書》卷五)。
摘錄 : 《三因》卷九
功能主治 : 產后崩中漏下。
用法用量 : 上(口父)咀。每服4錢,水1盞半,煮取7分,去滓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 : 《普濟方》卷三五二引《醫(yī)學類證》
白術散是一般用于補脾胃,益肺氣。七味白術散的功效有哪些呢?下面是的七味白術散的功效,歡迎閱讀。
七味白術散的功效
白術散的主治是妊娠,宿有風冷,胎萎不長;脾胃虛寒,痰飲內停,嘔吐酸水,胸悶心悸者;外感風寒,憎寒壯熱,鼻塞腦悶,涕唾稠粘,痰嗽壅滯;或風濕外侵,憎寒發(fā)熱,骨節(jié)疼痛;五勞七傷,氣虛頭眩,精神恍惚,睡臥不寧,肢體倦怠,潮熱盜汗,脾胃虛損,面色萎黃,飲食不美,口吐酸水,臟腑滑泄,腹內虛鳴,反胃吐逆,心腹絞痛;小兒脾胃久虛,嘔吐泄瀉,頻作不止,口渴煩躁,但欲飲水,乳食不進,身體消瘦乏力。
七味白術散來源信息
《金匱要略》
[1]
《外臺秘要》
【來源】《外臺秘要》卷六引《廣濟方》。
【組成】白術60克 茯苓60克 吳茱萸30克 橘皮45克 蓽茇30克 厚樸60克(炙) 檳榔75克 人參45克 大黃75克
【用法】上九味,搗篩為散。每次3克,空腹時煮生姜、大棗湯送下,一日二次。漸加至6克。覺熱,服少量飲食壓之。
【禁忌】服藥期間,忌食醋物、桃、李、雀肉等。
《和劑局方》
【來源】《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二。
【組成】山藥 桔梗 茯苓(去皮) 甘草 白芷 陳皮(去白) 青皮(去白) 香附子各90克 白術120克 干姜(炮)60克
【用法】上藥為末。每次服6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3片,大棗1枚,木瓜干1片,紫蘇3葉,煎取100毫升??崭箷r服。
【加減】若吐瀉,加白梅煎;氣喘,加桑白皮、杏仁煎;傷寒勞復,加薄荷;膈氣,加木通、麝香。
《小兒藥證》
【來源】《小兒藥證直訣》卷下。
【異名】七味白術散(《校注婦人良方》卷二十一)。
【組成】人參8克 白茯苓15克 炒白術15克 藿香葉15克 葛根15克 木香6克 甘草3克
【用法】上哎咀。每服9克,水煎服。
【功用】健脾止瀉。
《全生指迷方》
【來源】《全生指迷方》卷四。
【異名】《全生》白術散(《證治準繩·女科》卷四)。
【組成】橘皮(洗) 大腹皮 茯苓 生姜各15克 白術30克。
【用法】上為細末。每次3克,空腹時用溫開水送服。
【功用】健脾利水。
【主治】妊娠子腫,面目腫如水狀。
【方論】方中白術、茯苓健脾利水,大腹皮下氣寬中行水,生姜溫散水氣,橘皮理氣和中。合用具有健脾利水之功。
《婦人大全》
【來源】《婦人大全良方》卷十四。
【組成】白術 黃芩各等分(新瓦上炒香)
【用法】上為散。每服9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3片,大棗1枚,煎至200毫升,溫服。但覺頭痛發(fā)熱,便可吃二三服即愈。
【主治】妊婦傷寒,胎動不安。
《千金》
【組成】白術3兩,厚樸3兩,人參3兩,吳茱萸3兩,茯苓3兩,麥糵曲3兩,芎藭3兩(一方加大腹、橘皮)。
【來源】《千金》卷十五。
【主治】脾胃俱虛冷,腹脹,不能飲食。
【用法】上藥治下篩。每服方寸匕,食后酒下,日3次。
《圣惠》
【別名】白術湯(《圣濟總錄》卷八十八)。
【組成】白術1兩,陳橘皮3分(湯浸,去白瓤,焙),檳榔3分,紫蘇莖葉3分,人參1兩(去蘆頭),白茯苓1兩,木香半兩,半夏半兩(湯洗7遍去滑),桂心3分,訶黎勒皮1兩,厚樸1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來源】《圣惠》卷三十。
【主治】虛勞上氣,及心腹氣脹,不能飲食,嘔吐酸水。
【用法】上為散。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
《圣濟總錄》
【組成】白術2兩,楝實(取肉)2兩,青鹽1分。
【來源】《圣濟總錄》卷一八七。
【主治】小腸氣。
【用法】上銼細,慢火炒黑色留性,搗羅為散。每服2錢匕,熱酒調下,日3次。
《重訂嚴氏》
【來源】《重訂嚴氏濟生方》。
【異名】白術湯
【組成】白術人參草果仁干姜(炮)厚樸(姜制,炒)肉豆蔻(面裹,煨)橘皮(去白)木香(不見火)麥蘗(炒)各30克甘草(炙)15克
【用法】上藥哎咀。每服12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5片,大棗1枚,煎至200毫升,去滓,空腹時溫服。
【主治】脾勞虛寒,嘔吐不食,腹痛泄瀉,胸滿喜噫,多臥少起,情思不樂,腸鳴體倦。
《衛(wèi)生總微》
【藥物組成】白術2兩,干山藥1兩,白茯苓1兩,人參(去蘆)半兩,木香半兩,白扁豆(炮)半兩,藿香(去土)半兩,甘草1分(炙)。
【藥方來源】《衛(wèi)生總微》卷十。
【方劑主治】小兒吐逆,或加喘促。
【制備方法】上為末。
【用法用量】每服1錢,紫蘇湯下;喘者,陳皮湯下,不拘時候。
《誠書》
【藥物組成】人參、茯苓、白術、藿香、甘草、砂仁、山藥、澤瀉、肉豆蔻(面煨)。
【處方來源】《誠書》卷九。
【方劑主治】久泄。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蓮子7粒,水煎服。
七味白術散的注意事項
1,忌不易消化食物。
2,感冒發(fā)熱病人不宜服用。
3,有高血壓、心臟病、肝病、糖尿病、腎病等慢性病嚴重者應在醫(yī)師指導下服用。
4,兒童、孕婦、哺乳期婦女應在醫(yī)師指導下服用。
5,服藥4周癥狀無緩解,應去醫(yī)院就診。
6,對該藥品過敏者禁用,過敏體質者慎用。
7,該藥品性狀發(fā)生改變時禁止使用。
8,兒童必須在成人監(jiān)護下使用。
9,請將該藥品放在兒童不能接觸的地方。
10,如正在使用其他藥品,使用該藥品前請咨詢醫(yī)師或藥師。
猜你喜歡:
1. 白頭翁散的功效與作用
2. 蜂療的功效和作用
3. 蛤蔞的功效與作用
4. 厚樸的功效與作用
6. 莪術的功效和作用
不好 原汁原味最好i
原料:羊下貨(羊肝、羊肚、羊腸、羊肺)、老湯、蔥、姜、蒜、食鹽,
作法:羊下貨切絲,放入老湯中加入適量蔥、姜、蒜、鹽煮開(不要放醬油),至下貨煮爛即可,
食法:出鍋后加入適量香菜、味精、醋(依個人口味添加),主食最好是芝麻燒餅。
卷第八 (諸風) 60方 《備急千金要方》
1神情悶亂,諸風服之皆驗不令人虛方o麻黃、防巳(崔氏外臺不用防己)、人參、黃芩、桂心、甘草、芍藥、芎窮、杏人(各一兩)、附子(一枚)、防風(一兩半)、生姜(五兩)o右十二味〔口父〕咀,以水一斗二升,先煮麻黃三沸去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分三服甚良,不差,更合三四劑必佳,取汗隨人風輕重虛實也有人腳弱服此方至六七劑得差,有風疹家天陰節(jié)變合服之,可以防瘖,一本云恍惚者加茯神遠,如骨節(jié)煩疼,本有熱者,去附子倍芍藥,(小品千金翼同深師古今綠驗有白,木不用杏人救急無芎窮杏人止十味延年無防風)大續(xù)命湯治肝厲風迕然瘖啞依古法用(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八(諸風)60方)
art_x;
2大小續(xù)命二湯通治五藏偏枯賊風方o麻黃(八兩)、石膏(四兩)、桂心、乾姜、芎窮(各二兩)、當歸、黃芩(各一兩)杏人(七十校)、荊瀝(一升)o右九味〔口父〕咀,以水一斗,先煮麻黃兩沸,掠去,沬下諸藥,煮取四升去滓又下荊瀝煮數(shù)沸,分四服能言未差,后服小續(xù)命湯,舊無荊瀝,今增之效如神o(千金翼有甘草)o小續(xù)命湯,治中風冒昧,不知痛處,拘急不得轉側,四肢緩急遺失便,利此此與大續(xù)命湯同偏宜產后失血井老小人o麻黃、桂心、甘草(各二兩)、生姜(五兩)、人參、芎窮、白術、附子、防巳、芍藥、黃芩(各一兩)、防風(一兩半)o右十二味〔口父〕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古今錄驗無桂名續(xù)命湯明給千金翼同)o(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八(諸風)60方)
art_x;
3治風歷年歲或歌或哭大笑言語無所不及,宜服小續(xù)命湯方o麻黃(三兩)、人參、桂心、白術(各二兩)、芍藥、甘草、防巳、黃芩、芎窮、當歸(各一兩)o右十味〔口父〕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分三服,日三,覆取汗,大續(xù)?(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八(諸風)60方)
art_x;
4治大風經藏,奄忽不能言,四肢垂曳皮肉痛癢不自知方o獨活、麻黃(各三兩)、芎窮、防風、當歸、葛根、生姜、桂心(各一兩)、茯苓、附子、細辛、甘草(各一兩)o右十二味〔口父〕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四升,分五服,老小半之,若初得病便自大汗者減麻黃不汗者依,方上氣者,加吳茱萸二兩厚樸一兩乾嘔者倍加附小一兩者加橘皮一兩,若胸中吸吸少氣者,加大棗十二枚心下驚悸者,加茯苓一兩,若熱者可除生姜,加葛根初得風未須加減便且作三劑停四五日以后更候視病虛實平論之行湯針依穴灸之o西州續(xù)命湯治中風痱,(一作入藏)身體不知自收,(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八(諸風)60方)
art_x;
5口不能言語冒昧不識人拘急背痛不得轉側方o麻黃(六兩)、石膏(四兩)、桂心(二兩)、甘草、芎窮、乾姜、黃芩、當歸(各一兩)、杏人(三十枚)o右九味〔口父〕咀以水一斗二升煮麻黃,再沸掠去上沫,后下諸藥煮取四升,初服猶能自覺者,勿熟眠眠也可臥厚覆小小汗出己漸減衣勿復大覆,可眠矣,前服不汗者,后服一升汗,后稍稍五合一服安穩(wěn)乃服,勿頓服也,汗出則愈勿后服飲食如常,無禁,勿見風,井治上氣欬逆若面目大腫,但得臥服之大善凡服此湯不下者,人口虛其背湯則下過矣病人先患冷汗者,不可服此湯,若虛贏人,但當稍與五合為佳,有行此湯與產婦及贏人,喜有死者皆為頓服三升,傷多且湯濁不清故也但清澄而稍稍服,微取汗者皆無害也o(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八(諸風)60方)
art_x;
6(胡洽方古今錄名大續(xù)命湯)o大續(xù)命湯,治與前大續(xù)命湯同宜產婦及老小等方o麻黃、芎窮(各三兩)、乾姜、石膏、人參、當歸、桂心、甘草(各一兩)、杏人(四十枚)o右九味〔口父〕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o(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八(諸風)60方)
art_x;
7(臺名續(xù)命湯范汪同云是張仲景方本欠兩味)o續(xù)命煮散生風無輕重皆治之方o麻黃、芎窮、獨活、防己甘草、杏人(各三兩)、桂心、附子、茯苓、升麻、細辛、人參、防風(各二兩)、石膏(五兩)、白術(四兩)o右十五味麤篩下,以五方寸心,內小絹袋子中,以水四升和生姜三兩煮,取二升半分三服,日日勿絕,慎風冷大良,吾嘗中風,言語蹇,澀四肢痑曳處此方日服四?十日十夜服之不絕得愈o大續(xù)命散,主八風十二痹,偏枯不仁,手足拘急,疼痛不得伸屈頭眩不能自舉起止顛倒或臥苦驚如角狀盜汗臨事不起婦人帶下無子,(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八(諸風)60方)
art_x;
8風入五藏甚者恐怖,鬼來收錄,或與鬼神交通悲愁哭泣,忽忽欲走方o麻黃、烏頭?防風、桂心、甘草、蜀椒、杏人、石膏、人參、芍藥當歸、茹(千金翼作芎窮)、黃芩、茯苓、乾姜(各一兩)o右十五味治下篩,以酒服方寸心,日再稍加,以知為度,排風湯,治男子婦人風虛濕冷,邪氣入藏,邪氣入藏,狂言妄語,精神錯亂,其肝風發(fā),則面青心悶亂,吐逆嘔,沬脅滿頭眩,重耳不聞人聲,偏枯筋急,曲拳而臥也,其心風發(fā),則面赤翕然而熱悲傷嗔怒,目張呼喚也,其脾風發(fā),則面黃身體不仁,不能行步,飲食失味,夢寐倒錯,與亡人相隨也,其肺風發(fā),則面白欬逆唾膿血?上氣奄然而極也,其腎風發(fā),則面黑手足不遂,腰痛難以俛仰,痹冷骨疼也,諸有此候,令人心驚,志意不定,恍忽多忘,服此湯安心定志,聰耳明目,(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八(諸風)60方)
art_x;
9通臟腑諸風疾悉主之方o白鮮皮、白術、芍藥、桂心、芎藭、當歸、杏人、防風、甘草(各二兩)、獨活、麻黃、茯苓(各三兩)、生姜(四兩)o右十三味父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每服一升,覆取微汗,可服三劑o大八龜?主毒風頑痹鄲曳,手腳不遂,身體偏枯,或毒弱不任,或風入五藏,恍恍惚惚,多多語喜忘,有時恐怖,或肢節(jié)疼痛,頭絞煩悶,或腰脊疆直,不得俛仰,腹?jié)M不食咳嗽,或始遇病時,卒倒悶絕,即不能語始失庵,半身不遂不任沉重,(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八(諸風)60方)
art_x;
10皆有體虛,恃少不避風冷所致,治之方o當歸(一兩半)、升麻、五味子(各一兩半)、烏頭、黃芩、芍藥、遠志、獨活、防風、芎窮、麻黃、秦艽石斛、人參、茯苓、石膏、黃耆、紫菀(各一兩)、杏人(四十枚)、甘草、桂心、乾姜(各二兩)、大豆(一升翼o云二合)o人分四服贏人分六服,八風散,主八風十二痹,猥退半身不遂,歷節(jié)疼痛,肌肉枯燥皮膚動,或筋緩急痛,不在一處,迕起目眩,失心恍惚,妄言倒錯,身上瘖瘰,面上疤起,或黃污,出更相染漬,或燥或濕,頻色乍赤乍白,或青或(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八(諸風)60方)
art_x;
11角弓友張,乍寒乍熱方o麻黃、白術(各一斤)、括樓根、甘草、樂荊、天雄、白芷、防風、芍藥、石膏、天門冬(各十兩)、羌活(二斤)、山茱萸躑躅(各五升)、茵芋(十四兩)、黃芩(一斤五兩)、附子(三十枚)、大黃(半斤)、細辛、乾姜、桂心(各五兩)、雄黃、朱砂、丹參(各六兩)o右二十五味治下篩,酒服方寸七,日一,三十日后,日再服,五十日知,百日差一年平復,長服不己佳,先食服,小八風散,治迷怠如醉,狂言妄語,驚悸死,恍忽見鬼,喜怒悲憂,煩滿顛倒,吧吧短氣不得語,語則失忘,或心痛徹背,不嗜飲,食惡風不得去帷帳時復疼熱,惡聞人聲,不知痛癢,身悉振搖汗出,很退頭重浮腫,爪之不知痛,頸項強直,(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八(諸風)60方)
art_x;
12口面喎矣四肢不隨不仁偏枯姅掣不得得屈伸悉之方o天雄、當歸、人參(各五分)、附子、防風、天門冬、蜀椒、獨活(各四分)、烏頭、秦艽、細辛、白術、乾姜(各三分)、麻黃、山茱萸、五味子、桔梗、白芷、迆胡、葬o草(各二分)o右二十味治下篩,合相得,酒服半方寸匕,漸至金匕,日三服以身中覺如針刺者,(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八(諸風)60方)
art_x;
13則藥行也o烏頭湯,主八風五尸惡氣游走心流出四肢,來往不住,短氣欲死方o烏頭、芍藥、乾姜、桂心、細辛、乾地黃、當歸、吳茱萸(各一兩)、甘草(二兩)o(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八(諸風)60方)
art_x;
14右九味〔口父〕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米分三服,治諸風耳散方o當以五月五日午時,乾地刈取耳禁,洗暴燥搗下余,酒若漿服一方寸七,日三,作散若吐逆可蜜和為丸,服十丸準前計一方寸七數(shù)也,風輕易治者日再服,若身體有風處皆作粟肌,出或如麻研粒,此為風毒出也,可以鈹針刺潰去之,皆黃汁出盡乃止,五月五日多取陰乾之著大甕中,稍取用仄,此草辟惡,若欲看病省疾者,便服之,令人無所畏,若時氣不和,舉家服之,若病胃脹滿,心悶發(fā)熱即服之,并殺三腸痔能進食,一周年服之佳,七月七九月九皆可采用,(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八(諸風)60方)
art_x;
15治心風虛熱發(fā)即恍惚煩悶半身不仁攣急方o荊瀝(五升)、竹瀝(五升)、拘根白皮(一升)、香鼓(三合)、生麥o門冬(一升)、人參、茯苓、槴子人、黃芩、芎窮、桂心、細辛、杏人、白鮮皮、防風(各二兩)、生姜、石膏、甘草(各二兩)o右十八味〔口父〕咀,以水二斗和瀝煮取三升,分四服,相去如人行六七里,九五劑間三日服一劑(一本用防巳三兩)o(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八(諸風)60方)
art_x;
16治虛熱恍惚驚邪恐懼方o荊瀝(三升)、竹瀝(二升)、牛黃(十八銖)、人參、生麥門冬(各三兩)、香鼓(三合)、升麻、鐵精(各一兩)、龍齒、天門冬、茯苓、槴子(各二兩)o右十二味〔口父〕咀,以水二斗,煮取三升去滓,下牛黃鐵精更煎五六沸,取一?溫三服,相去十里久,地黃煎,主熱風心煩悶及脾胃間熱不下食冷補,方生地黃汁(二升)、生姜汁(一升)、拘杞根汁(三升)、荊瀝、竹瀝(各五升)、酥(三升)、人參、天門冬(各八兩)、茯苓(六兩)、槴子人、大黃(各四兩)o右十一味搗篩五物為散,先煎地黃等汁成煎次內散藥攪調,一服一匕,日二,(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八(諸風)60方)
art_x;
17漸加至三匕,覺利減之o又方o,羚羊角五兩)、乾藍、黃芩、芍藥、鼠尾草(各三兩)、生葛、槴子人(各六兩)、鼓(一升綿裹)o(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八(諸風)60方)
art_x;
18右八味〔口父〕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五合,分三服,治積熱風方o地骨皮、萎蕤、丹參、黃耆、澤瀉、麥門冬(各三兩)、清蜜(一合)、生地黃汁(一升)、姜汁(一合)o右九味〔口父〕咀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內地黃汁,更緩火煮,減一升,內蜜及姜汁,又煮一沸,孳成溫服三合,日,再大防風湯,治中風發(fā)熱無汗,(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八(諸風)60方)
art_x;
19肢節(jié)煩腹急痛,大小便不利方o防風、當歸、麻黃、白術、甘草(各十八銖)、黃芩(三十銖)、茯苓、乾地黃附子、山茱萸(各一兩)o右十味〔口父〕咀,以水九升,煮取二升半,一服七合,大小便不利內大黃人參?大棗三十枚,生姜三兩煮取三升分三服(深師加天門冬一兩)o治中風發(fā)熱大戢洗湯方,大戰(zhàn)、苦參o右二味等分末之以藥米外,白酢漿一升,煮三沸,適寒溫洗之,從上下寒乃止,立差,小兒三指掫,漿水四外煮洗之,金牙酒療積年八風五疰,舉身嚲曳,不得轉側行步跛,不能收攝又暴口噤失音,言語不正,四肢背筋急腫痛,流走不常,勞冷積聚少氣,乍寒乍熱,三焦不調,脾胃不磨,飲僻結寶害飲食酢咽嘔吐,食不生肌,醫(yī)所不能治者,悉主之,方金牙(碎如米粒用小或袋蕩)、細辛、地膚子(無子用莖用蛇子、附子、乾地黃、防風、莽草、蒴蘿根(各四兩)、蜀椒(四合)、羌活(一斤胡給用獨活)o右十味〔口父〕咀盛以絹袋以酒四斗,瓷罃中清密閉頭,勿令泄氣,春夏三四宿,秋冬六七宿酒成去滓,日服一合,此酒無毒,及可小醉,常令酒氣相接不盡一劑病無不愈,又令人肥健,酒盡自可加諸藥各三兩惟蜀椒五兩,用酒如,前勿加金牙也,冷,加乾姜四兩,服此酒勝灸刺,起三十年諸o風彈曳神驗(肘后備急用外麻乾姜各四兩人參二兩石解牛各五兩不用萌蘿根為十四味常山太守,馬灌,酒除風氣通血益精華,定六腑,明耳目,澤頻色,頭白更齒落落更生服藥二十,日力劫倍,六十日志氣充,八十日能夜書百日致神明,房中強壯如三十時,力能引弩,年八十人服之,亦當有子,病在腰,藥悉主之?天雄(二兩生用)、蜀椒、商根(各一兩)、烏頭(一枚大者)、桂心、白斂、茵芋、乾姜各一兩)、附子(五枚)、躑躅(一兩)o右十味〔口父〕咀以絹袋盛酒三斗漬,春夏五日,秋冬七日,去滓初服半合,稍加至兩三合擠滓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以佑為度夏日恐酒酸以油單覆之下井中,近水令不酸也(千金翼無商桂心為入味)o蠻夷,酒主火風枯,姅三十年著,(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八(諸風)60方)
art_x;
20及諸惡風眉毛角落方o獨活、丹參、礜石、乾地黃(各一兩)、附子、麥門冬(各二兩)、烏、烏頭、人參、狼毒、蜀椒、防風細辛、礬石、寒水石、牛膝、麻黃、芎窮、當歸、迆胡、芍藥、牡蠣、桔梗、狗(千金翼作拘杞)天雄(各半兩)、蓉、茯神(千金翼作茯苓)金牙、署預、白術、杜仲、石南、款冬(各十八銖)、乾姜、蕪荑(各一合)、山茱萸、牡子(各十八銖)、芫花、柏子人(各一合)、石斛、桂心(各六銖)、甘遂(二兩)、蘇子(一升)、赤石脂(二兩半)o右四十五味〔口父〕咀,以酒二斗漬,夏三日,春秋六,日冬九,日一服半合,密室中合藥,勿令女人六畜見之三日清齊乃合,(千金翼無芎窮加棗四十枚更隹)o蠻夷酒,治八風十二痹,偏枯不隨,(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八(諸風)60方)
art_x;
21宿食寒虛冷五勞七傷及婦人產后余疾月水不調皆主之方o礬石、桂心、白術、狼毒、半夏、石南、白石脂、龍膽、續(xù)斷、芫花、白石英、代赭、蕑茹、石韋、玄參、天雄、防風、山茱萸、桔梗、藜蘆、卷柏、細辛、寒水石、烏頭、躑躅、蜀叔、白芷、秦芃、菖蒲(各一兩)、礬石、附子、遠志(各二兩)、石膏(二兩半)、蜈蚣(二枚)o右三十四味〔口父〕咀,以酒二斗漬四日,服一合,日,再十日后去滓,暴乾搗篩為散酒服方寸匕,日,再以知為度,(胡洽四十二味,無桂心細辛烏頭躑躅蜀椒而有芒俏山黃苯黃連大黃麻o黃地黃前胡甘草苑絲子芍藥紫苑各一兩杏人二十枚同搗絹袋盛用水三斗面三斤米三斗如酒法以藥袋釀中春秋七日冬十日夏三日酒成服米子殼日并暴藥未之酒方寸匕暖為度o魯王酒,治風眩心亂耳聾目暗淚出,鼻不聞香臭,口爛生瘡風齒瘰,喉下生瘡煩熱厥逆上氣,胃脅肩胛痛,手不上頭,不自帶衣,腰脊不能俛仰,腳酸不仁,難以久立,八風十二庳,五緩六急,半身不遂,四肢偏枯,筋鑾不可屈伸,賊風咽喉閉,哽哽不利,或如錐刀所刺,行人皮膚中,無有常處?久久不治,入人五臟,或在心下,或在膏盲,游走四肢,偏有冷處,如風所吹,(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八(諸風)60方)
art_x;
22久寒積聚,風濕,五勞七傷,虛損百病,悉主之方o菌芋、烏頭、躑躅(各十三銖)、天雄、防已、石斛(各二十四銖)、細辛、柏子人、牛膝、甘草、通草、桂心,山株萸、秦凡、黃苓(胡給o作黃耆)、菌蔯、附子、瞿麥、杜仲、澤潟、王不留行(胡洽作天門冬千金亦作王蓀)、石南、防風、遠志、乾地黃(各十八銖)o右二十五味父咀,以酒四斗,漬之十日,一服一合,加至四五合,以知為度,(千金翼名此為魯公酒有乾姜胡洽無防o已以繃囊盛藥用水二斗法麴二斗同漬之三四宿出藥囊炊二斗黍米內汁釀之酒熟飲如雞二稍稍飲之以之為度)魯公釀酒,主風偏枯半死,行勞得風,若鬼所擊,四肢不遂(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八(諸風)60方)
art_x;
23不能行步,不自帶衣,巒癖五緩六急,婦人帶下,產乳中風,五勞七傷方o乾姜?躑躅、桂心、甘草、芎藭、續(xù)斷、細辛、附子、秦凡、天雄、石膏、紫苑(各五兩)、葛根、石龍芮、石斛、通草、石南、柏子人、防風、巴戰(zhàn)天、山茱萸(各四兩)、牛膝、天門冬(各八兩)、烏頭(二十枚)、蜀椒(半升)o右二十五味父咀,以水五升漬三宿,法麴一升合漬,秣米二斗合釀,三宿去滓,炊糯米一斗,醞三宿藥成,先食服半合,日再,待米極消盡,乃去滓曝乾末服o(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八(諸風)60方)
art_x;
24獨活酒,治八風十二庳方o獨活、石南(各四兩)、防風(三兩)、附子、烏頭、天雄、菌芋(各二兩)o右七味父咀,以酒三斗漬七日,服半合,日三,以知為度,扁鵲云,治卒中惡風心悶煩毒欲死,急灸足大指下橫文隨年壯立愈o若筋急不能行者,內踝筋急,灸內踝上四十壯,外踝筋急,灸外踝上三十壯立愈o若眼戴精上插,灸目兩眥后二七壯o若不能語,灸第三椎上百壯o若不識人,灸季肋頭七壯o若眼友口噤,腹中切痛,灸陰囊下第一橫理十四壯,灸卒死亦良o治久風卒風緩急諸風,卒發(fā)動不自覺知,或心腹脹滿,或半身不隨,或口噤不言o涎唾自出,目閉耳聾,或舉身冷直,或煩悶恍惚,喜怒無常,或唇青口白戴眼角?角弓反張,始覺發(fā)動,即灸神庭一處七壯,穴在當鼻直上發(fā)際是o次灸曲差二處各七壯,穴在神庭兩傍各一寸半是o次灸上關二處各七壯,一名客主人,穴在耳前o起骨上廉陷者中是o次灸下關二處各柒壯,穴在耳前下廉動詠陷者中是o次灸頰車貳穴各七壯,穴在曲頰陷者中是o次灸廉泉壹處柒壯,穴在當頭直下骨后陷者中是o次灸囪會壹處柒壯,穴在神庭上貳寸是o次灸百會壹處柒壯,穴在當頂上正中央是o次灸本神貳處各柒壯,穴在耳正直上入發(fā)際貳分是o(又作四分)次灸天柱貳處各柒壯,穴在項后兩大筋外入發(fā)際陷者中是o次灸陶道壹處柒壯,穴在大椎節(jié)下閑是o次灸風門貳處各柒壯,穴在第貳椎下兩傍各一寸半是o次灸心輸貳處各七壯,穴在第伍椎下兩傍各一寸半是o次灸肝輸貳處各柒壯,穴在第玖椎下兩傍各一寸半是o次灸腎輸貳處各柒壯,穴在第拾肆椎下兩傍各一寸半是o次灸膀胱輸貳處各柒壯,穴在第拾玖椎下兩傍各一寸半是o次灸曲池貳處各柒壯,穴在兩肘外曲頭陷者中屈肘曲之是o次灸肩禺貳處各柒壯,穴在兩肩頭正中兩骨閑陷者中是o次灸支溝貳處各柒壯,穴在手脕后臂外參寸兩骨間是o次灸合谷貳處各柒壯,穴在手大指虎口兩骨閑陷者中是o次灸閑使貳處各柒壯,穴在掌后參o寸兩筋閑是o次灸陽陵泉貳處各柒壯,穴在膝下外尖骨前陷者中是o次灸陽輔貳處各柒壯,穴在外踝上絕骨端陷者中是o次灸昆侖貳處各柒壯,穴在外踝后跟骨上陷者中是o治風,灸上星貳百壯,前頂貳百肆拾壯,百會貳百壯,腦戶參百壯,風府參百壯o治大風,灸百會柒百壯o治百種風,灸腦后項大椎平處兩廂,量貳寸參分,須取病人指寸量兩廂各灸百壯,得差o治風,耳鳴從耳后量八分半裏許有孔,灸一切風,得差,狂者亦差,兩耳門前后,各灸一百壯o治卒病惡風,欲死不能?及內庳不知人,灸第五椎名曰藏輸百五十壯三百壯,便愈o心輸穴在第五節(jié),一云第七節(jié)對心橫三間o寸主心風腹脹蒲食不消化,吐血酸削,四肢贏露,不欲食飲,鼻韌,目恂慌慌不明,肩頭腋下痛,小腹急,灸二三百壯o大腸輸在十六椎兩邊相去一寸半,治風,腹中雷鳴,腸澼泄利,食不消化,小腹絞痛,腰脊疼疆,或大小便難,不能飲食,灸百壯,三日一報o掖門在掖毛中一寸,名太陽陰,一名掖間,灸五十壯,主風絕骨在外踝上三寸灸百壯,治風,身重心煩足脛疼o賊風第三(論一首灸法六首方三十二首)o治肝虛寒,卒然瘖啞不聲,距坐不得,(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八(諸風)60方)
art_x;
25面目青黑,四肢緩弱遺失便利,厲風所損,桂枝酒主之方o桂枝、芎藭、獨活、牛膝、署預、甘草(各三兩)、附子(二兩)、防風、茯苓、天雄、菌芋、杜仲、白術、蒴瞿根(各四兩)、乾姜(五兩)、大棗(四十枚)、躑躅(一外)、豬椒葉根皮(各一升)o右十八味父咀,以酒四斗漬七日,服四合,日二,加至五六合,肝風沾侯其口不能言,當灸鼻下人中,次灸大椎,次灸肝輸?shù)诰抛迪率俏迨畨眩嗵庪S年壯,眼暗,人灸之得明,二三百壯良o心氣虛悸恍惚,大定心湯主之,方在第十四卷中o治心虛寒風,半身不遂,(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八(諸風)60方)
art_x;
26骨節(jié)離解,緩弱不收,便利無度,口面萵邪,乾姜附子湯方o乾姜、附子(各八兩)、桂心、麻黃(各四兩)、芎藭(三兩)o右五味父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三日后,服一劑治心寒,或笑或呻(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八(諸風)60方)
art_x;
27側子酒主之方在第七卷中o芎藭湯,主卒中風,四肢不仁,善笑不息方o芎藭(一兩半)、黃芩、石膏(一方用黃蓮)、當歸、秦凡、麻黃、桂心(各一兩)、杏人(二十一枚)、乾姜、甘草(各一兩)o右十味父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o治心虛寒,陰氣傷寒損心,驚制悸?(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八(諸風)60方)
art_x;
28聲寬急混濁,口萵冒昧好自笑,厲風傷心,荊瀝湯主之方o荊瀝(三升)、麻黃、白術、芎藭(各四兩)、防風、桂心、升麻、茯苓、遠志、人參、羌活、當歸(各二兩)、母姜(切一升取汁)、防巳、甘草(各二兩)o右十五味父咀,以水一斗五升煎麻黃兩沸,去沫,次下諸藥,煮取三升,去滓,下荊瀝姜汁,煎取四升,分四服,日三夜一,治心虛寒,氣性反常,心手不隨,(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八(諸風)60方)
art_x;
29語聲冒昧,其所疾源厲風損心,具如前方所說無窮,白術釀酒補心志定氣方o白術(切)、地骨皮、荊實(各五斗)、菊花(二斗)o右四味以水三石,煮取一石五斗,去滓,澄清,取汁釀米一石o用麴如常法,酒?多少隨能飲之,常取半醉,勿令至吐o凡心風寒,灸心輸各五十壯,第五節(jié)兩邊各一寸半是o治脾虛寒,厲風所傷,舉體消瘦,語音沉澀如破鼓之聲,舌強不轉而好咽唾,口噤唇黑,四肢不舉,身重,大小便利無度,依源麻黃湯主之,方在第七卷中o(方本闕)治脾寒言聲憂懼,舌本卷縮,嗔喜無度,敯悶恍惚,(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八(諸風)60方)
art_x;
30漲滿溫中下氣半夏湯方o半夏、生姜(各一升)、芍藥、茯苓、桂心、橘皮、五味子(各三兩)、附子(五兩)、白術(四兩)、甘草(二兩)、大棗(三十枚)、大麻人(一升熬研為脂)o右十二味父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去滓,下大麻脂,更上火一沸,分三治脾虛寒,身重不舉,言音沉鼓,厲風傷痛,便利無度,補脾安胃,(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八(諸風)60方)
art_x;
31調氣止痛當歸丸方o當歸(八兩)、天雄(六兩)、乾姜、酸棗人(各八兩)、黃耆、地骨皮(各七兩)、芎藭、乾地黃(各六兩)、桂心、防風、附子、白術(各五兩)、甘草、厚樸、秦凡(各四兩)、大棗(二十枚)、吳茱萸(五合)、秦椒葉(四兩)o右十八味末之,蜜丸如吾子,酒服三十丸至四十丸,日再服脾風占候聲不出或上下手,當灸手十指頭,次灸人中,次灸大椎,次灸兩耳門前詠,去耳門上下行一寸是,次灸兩大指節(jié)上下各七壯o治脾風,灸脾輸俠脊兩邊各五十壯,凡人脾輸無定,所隨四季月應病,即灸藏輸是脾穴,此法甚妙,脾風者惚呼為八風,治肺虛寒,厲風所中,噓吸戰(zhàn)?聲嘶塞而散下,氣息短憊,四肢痹弱,面色青豝,遺失便利,冷汗出,(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八(諸風)60方)
art_x;
32依源麻黃續(xù)命湯方o麻黃(六兩)、大棗(五十枚)、杏人、白術、石膏(各四兩)、桂心、人參、乾姜、茯苓(各三兩)、當歸、芎藭、甘草(各一兩)o右十二味〔口父〕咀,以水一斗二升煮麻黃,去沫,次下諸藥,煎取三升,去滓舊方無術茯苓,今方無黃芩轉以依經逐病增損o(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八(諸風)60方)
art_x;
33治肺寒虛傷,言音嘶下,拖氣用力戰(zhàn)掉緩弱虛,厲風入肺,八風防風散方o防風獨活、芎窮、秦椒、乾姜、黃耆、附子(各四十二銖)、天雄麻黃、石膏、五味子、山茱萸(各三十六銖、秦艽、桂心、署預、細辛、當歸、防巳、人參、杜仲(各三十銖)、甘草(十一銖)、貫眾(二枚)、甘菊、紫菀(各二十四銖)o右二十四味治下篩,每服方寸匕,酒調,進至兩匕,日再服,治肺虛寒瘦緩弱?(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八(諸風)60方)
art_x;
34戰(zhàn)掉噓吸,胸滿肺痿,溫中生姜湯方o生姜(一斤)、桂心(四兩)、甘草、麻黃(各二兩)、橘皮(四兩)o右五味〔口父〕咀,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半,分三服,先煎麻黃兩沸去沬,然后入諸藥合煮o治肺寒,灸肺輸百壯o治腎寒虛為厲風所傷,語音蹇吃不轉偏枯,胻腳偏跛蹇緩弱不能動,口喎言音混濁,便利仰,人耳偏聾塞背相引腎瀝湯,(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八(諸風)60方)
art_x;
35依源增損隨病用藥方o羊腎(一具)、石(五兩)、玄參、茯苓、芍藥(各四兩)、芎窮、桂心、當歸、人參、防風、甘草、五味子、黃耆(各三兩)、地骨皮(二升切)、生姜(八兩)o右十五味〔口父〕咀,以水一斗五升煮羊,腎取七升,下諸藥,取三升,去滓,可服三劑o治耳聾口欹等,茵芊酒主之,方在七卷中,治腎虛,呻吟喜患怒,反常心性,(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八(諸風)60方)
art_x;
36陽氣弱,腰背強急髓冷,乾地黃丸方o乾地黃(一兩半)、茯苓、天雄、鐘乳(各二兩)、杜仲、牛膝、蓯蓉、柏子人(各四十二銖、桂心、續(xù)斷、山茱萸、天門冬(各一兩半)、松脂、遠志、乾姜(各三十銖)、昌蒲、署預、甘草(各一兩)o右十八味未之蜜丸梧子大酒服三十,丸日二服加至四十丸o治腎寒灸腎輸百壯,大蜜湯,主賊風,腹中絞痛,并飛尸遁注,發(fā)作無時,(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八(諸風)60方)
art_x;
37發(fā)即搶心脹滿,脅下如錐刀刺,并主少陰傷寒方o梔子(十五枚)、甘
川芎,原名芎藭。提起川芎,很多人可能會覺得陌生,不知其為何物,更不知道川穹有什么功效作用。下面就由我為大家介紹下川穹的功效和作用,希望可以幫到大家哦。
川穹的功效和作用 對心臟的作用。
研究發(fā)現(xiàn),川芎有增強血液流通的作用,可以使動物心率加快,心肌收縮力加強,血管擴張,這些作用隨劑量的增加。而且,川芎有非常明顯的對抗Pit引起的急性心肌缺血缺氧作用。
對平滑肌的作用。
川芎浸膏的10%水溶液對妊娠家兔離體子宮,微量時能 *** 受孕子宮,使其張力增高,收縮增強,終成攣縮;大量則反使子宮麻痹而收縮停止。
抗痙。
川芎中所含的阿魏酸與中性成分***?-Lactone***對平滑肌有抗痙作用。川芎生物堿,阿魏酸及川芎內酯都有解痙作用,而藁本內酯則是解痙的主要成分。iv藁本內酯還能明顯解除乙酰膽堿、組胺以及氯化鋇引起的氣管平滑肌痙攣收縮。
抑制肺血管收縮。
川芎嗪亦能抑制缺氧引起的肺血管收縮,對腎上腺素或氯化鋇引起的血管收縮也有抑制作用。從離體組織和細胞對川芎嗪作用機制表明,川芎嗪對主動脈平滑肌的松弛效應與異搏停的特性非常相似,推測川芎嗪可能為一種新的鈣離子拮抗劑。
抗菌作用。
川芎對大腸、痢疾***宋內氏***、變形、綠膿、傷寒、副傷寒桿菌及霍亂弧菌等有抑制作用。川芎水浸劑***1:3***在試管內對某些致病性面板真菌也有抑制作用。 抗放射作用 川芎煎劑對動物放射病實驗治療有一定的療效。川芎水溶性粗制劑對大鼠、小鼠及犬的放射線照射與氮芥損傷均有保護作用。川芎對大鼠的抗射效果比小鼠好,ip比im給藥效果好,im給藥較ig效果好。
抗放射作用。
川芎水溶性粗制劑對大鼠、小鼠及犬的放射線照射與氮芥損傷均有保護作用,且川芎對大鼠的抗射效果比小鼠好。
用于胸脅疼痛。
風溼痹痛,癥瘕結塊,瘡瘍腫痛,跌撲傷痛,川芎辛散溫通,功能活血祛瘀,作用廣泛,適用于各種瘀血阻滯之病癥,尤為婦科調經要藥。治胸脅疼痛,可配柴胡、香附等同用;治風溼痹痛,可配羌活、獨活等同用;治癥瘕結塊,可配三棱、莪術等同用;治瘡瘍腫痛、跌打損傷,可配乳香、沒藥等同用。
調經。
治月經不調、經閉、痛經,常配當歸等藥同用;
用于感冒頭痛,偏正頭痛等癥。
川芎辛香善升,能上行頭目巔頂,具有祛風止痛作用,為治頭風頭痛要藥,可配細辛、白芷等同用,亦可跟據(jù)頭痛屬于何經進行適當配伍。對于感受風邪引起的頭痛,若可荊芥、防風、羌活等同用治風寒感冒頭痛;與菊花、僵蠶等配伍,治風熱頭痛。此外,近年來臨床常用該品治療冠心病心絞痛。
川芎的食用方法 川芎小蝦餅
材料
新鮮小海蝦500克,芹菜葉50克,川芎3克。
做法
***1***主料:新鮮小海蝦500克、川芎3克、芹菜葉50克。
***2***川芎研磨成粉加入小蝦中。
***3***另取100克面粉、2個雞蛋、3克鹽調成糊。
***4***蛋糊加入小蝦、加芹菜葉拌勻。
***5***燒熱平底鍋,倒入適量混合好的小蝦糊。
***6***中小火煎到兩面金黃,熟透即可。
天麻川芎燉牛肉
材料:
牛肉1000公克,蔥40公克,姜片30公克,8公克,川芎10公克,紅棗25公克,鹽2茶匙,米酒3大匙。
做法:
***1***把牛肉切塊后用清水洗凈,再用滾水汆燙約1分鐘后撈起過冷水備用。
***2***取一砂鍋,將蔥切段,與姜片一起放入砂鍋中,然后放入作法1的牛肉塊、料理米酒及所有藥材,并加水九分滿后開火煮滾,等大滾后轉小火并蓋上鍋蓋燜煮80分鐘。
***3***等80分鐘后加入鹽再煮10分鐘即可。
川芎的臨床應用 1.血瘀氣滯痛證。本品辛散溫通,既能活血化瘀,又能行氣止痛,為“血中之氣藥”,具通達氣血功效,故治氣滯血瘀之胸脅、腹部諸痛。若治心脈瘀阻之胸痹心痛,常與丹參、桂枝、檀香等同用;若治肝郁氣滯之脅痛,常配柴胡、白芍、香附,如柴胡疏肝散***《景岳全書》***;如肝血瘀阻,積聚痞塊、胸脅刺痛,多與桃仁、紅花等同用,如血府逐瘀湯***《醫(yī)林改錯》***。若治跌仆損傷,瘀腫疼痛,可配乳香、沒藥、三七等藥用。
川芎善“下調經水,中開郁結”,為婦科要藥,能活血調經,可用治多種婦產科的疾病。如治血瘀經閉,痛經,常與赤芍、桃仁等同用,如血府逐瘀湯***《醫(yī)林改錯》***;若屬寒凝血瘀者,可配桂心、當歸等,如溫經湯***《婦人大全良方》***;若治產后惡露不下,瘀阻腹痛,可配當歸、桃仁、炮姜等,如生化湯***《傅青主女科》***;若治月經不調,經期超前或錯后,可配益母草、當歸等,如益母勝金丹***《醫(yī)學心悟》***。
2.頭痛,風溼痹痛。本品辛溫升散,能“上行頭目”,祛風止痛,為治頭痛要藥,無論風寒、風熱、風溼、血虛、血瘀頭痛均可隨證配伍用之,故李東垣言“頭痛須用川芎”。治風寒頭痛,配羌活、細辛、白芷,如川芎茶調散***《和劑局方》***;若配菊花、石膏、僵蠶,可治風熱頭痛,如川芎散***《衛(wèi)生保健》***;若治風溼頭痛,可配羌活、獨活、防風,如羌活勝溼湯***《內外傷辨惑論》***;配當歸、白芍,取本品祛風止痛之功,可治血虛頭痛,如加味四物湯***《金匱翼》***;若治血瘀頭痛,可配赤芍、麝香,如通竅活血湯***《醫(yī)林改錯》***。
本品辛散溫通,能祛風通絡止痛,又可治風溼痹痛,常配獨活、秦艽、防風、桂枝等藥同用,如獨活寄生湯***《千金方》***。
川芎的副作用 1.《本草經集注》:白芷為之使。惡黃連。
2.《品匯精要》:久服則走散真氣。
3.《本草蒙筌》:惡黃芪、山茱、狼毒。畏硝石、滑石、黃連。反藜蘆。
4.《本草經疏》:凡病人上盛下虛,虛火炎上,嘔吐咳嗽,自汗、盜汗咽干口燥,發(fā)熱作渴煩躁,法并忌之。
5.《本草從新》:氣升痰喘不宜用。
6.《得配本草》:火劇中滿,脾虛食少,火郁頭痛皆禁用。
川芎的禁忌 陰虛火旺,上盛下虛及氣弱之人忌服。月經過多、孕婦亦忌用。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4683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加味芎蘇飲
下一篇: 加味蘆薈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