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主治 : 治中寒,四肢厥冷強直,失音,口噤吐沫。
用法用量 : 上作一服,水二鐘,煎至八分,不拘時服。
摘錄 : 明·方賢著《奇效良方》
炮制 : 右合勻。
功能主治 : 治傷寒已經(jīng)轉(zhuǎn)下,又曾發(fā)汗,內(nèi)外俱虛,邪氣未解,表證不見,身無大熱,晝?nèi)諢┰?,不得眠睡,夜即安靜,不嘔不渴,脈候沉微者,宜服之。又治暴中風(fēng)冷,久積痰水,心腹冷痛,霍亂轉(zhuǎn)筋,一切虛寒,并皆治之。
用法用量 : 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溫服,食前。
摘錄 :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制法 : 上哎咀。
功能主治 : 治五臟中寒,口噤,四肢僵直,失音不語,或卒然暈悶,手足厥冷。
用法用量 : 每服12克,用水225毫升,加生姜5片,煎至160毫升。去滓,空腹時溫服。挾風(fēng)不仁,加防風(fēng)15克;兼濕腫滿,加白術(shù)15克;筋脈攣急,加木瓜15克;肢節(jié)疼痛,加桂心15克。
摘錄 : 《重訂嚴(yán)氏濟生方》
功能主治 : 脾虛腹脹,嘔吐痰飲,食不進(jìn),或發(fā)寒熱。
用法用量 : 上(口父)咀。每服3錢,水1盞半,煎8分,空心服。
摘錄 : 《朱氏集驗方》卷四
功能主治 : 痰冷癖氣,胸滿短氣,嘔沫頭痛,飲食不消化;亦主卒風(fēng)。
用法用量 : 上(口父)咀。以水8升,煮取3升,分4服。
各家論述 : 《千金方衍義》:姜汁、附子二味,辟冷癖,其力倍專,乃干姜附子湯之變法。彼取溫中,故用干姜,此取滌痰,故用姜汁,兩不移易之定法。
摘錄 : 《千金》卷十八
功能主治 : 陰寒暴下;中寒口噤,四肢強直厥冷,語音不出。
用法用量 : 上(口父)咀。每服5錢,水2盞,煎至1盞,去滓溫服。
摘錄 : 《普濟方》卷二○九引《指南方》
制法 : 上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 中風(fēng),失音不語。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7分,去滓溫服。
摘錄 : 《圣濟總錄》卷七
功能主治 : 瘴毒陰候,發(fā)熱或寒,煩躁,手足冷,鼻尖涼,身體疼重,舌上苔生,引飲煩渴,或自利嘔逆,或汗出惡風(fēng)。
用法用量 : 每個分作4份,每份用水1盞半,入炮黃耆、干姜2錢,切作片子同煎至8分1盞,去滓溫服,不拘時候。滓再煎。
摘錄 : 《普濟方》卷一九九引《廣南衛(wèi)生方》
制法 : 上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 脈痔有蟲,時或癢痛,血不止。
用法用量 : 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1盞,去滓,早、晚食前溫服。
摘錄 : 《圣濟總錄》卷一四二
功能主治 : 中寒口噤,四肢強直,失音不語,忽然暈倒,口吐涎沫,狀如暗風(fēng),手足厥冷,或復(fù)煩躁;兼陰癥傷寒,大便利而發(fā)熱;及中脘虛寒,久積痰水,心腹冷痛,霍亂轉(zhuǎn)筋,四肢厥逆。
用法用量 : 水2鐘,煎8分,作2次服。或慮此方太燥,即以附子理中湯相繼服。
摘錄 : 《赤水玄珠》卷二
功能主治 : 痘正出時,調(diào)護(hù)不慎而為風(fēng)邪所襲,眼直視,牙關(guān)緊者。
用法用量 : 濃煎,灌下1-2酒杯。出微汗即愈。
摘錄 : 《痘疹活幼至寶》卷終
功能主治 : 冬月傷寒,4-5日后,腹痛,小便不利,手足沉重而疼,或咳,或嘔。
用法用量 : 水煎服。
摘錄 : 《辨證錄》卷一
功能主治 : 腰臍寒痛,腰間如冰,得熱則減,得寒則增,脈必緊。
用法用量 : 水煎服。
摘錄 : 《雜病源流犀燭》卷二十七
功能主治 : 暴瀉不止,或大汗大喘,手足厥冷,氣少不欲言語。
用法用量 : 水煎,候溫急服。欲嘔者,加制半夏2錢。
摘錄 : 《不知醫(yī)必要》卷三
處方 : 人參1兩,附子(炮,去皮臍)1兩,干姜(炮)5錢,白術(shù)5錢。
功能主治 : 瘡瘍,真氣虧損,或誤行汗下,或膿血出多,失于補托,以至上氣喘急,自汗盜汗,氣短頭暈。
用法用量 : 參術(shù)姜附湯(《景岳全書》卷六十四)。
摘錄 : 《外科樞要》卷四
制法 : 上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 傷寒巨陽中風(fēng),項背強,嗇嗇惡寒,汗不出。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匕,水1盞,入大棗2枚(去核),同煎至7分,去滓食前溫服,取汗,未汗再服。
摘錄 : 《圣濟總錄》卷二十二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4752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姜附散
下一篇: 姜附赤石脂朱砂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