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常山飲(《古今醫(yī)統(tǒng)》卷三十七引《醫(yī)學集成》)。
處方 : 穿山甲(炮)草果 知母 檳榔 烏梅 甘草(炙)常山
制法 : 上藥哎咀。
功能主治 : 治瘧疾。
用法用量 : 用水、酒共250毫升,煎至130毫升,露一宿,臨發(fā)時早服,得吐為順。
摘錄 : 《丹溪心法》卷二
互草、恒山、七葉、雞骨常山、翻胃木、黃常山、土常山、大金刀、大常山、樹盤根、一枝藍、雞骨風、風骨木、白常山、擺子藥
為虎耳草科植物常山的根
【性味】苦;辛;寒;有毒
【歸經(jīng)】肝;脾;肺;胃經(jīng)
【功能主治】劫痰;截瘧。主瘧疾,胸中痰飲積聚。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5-10g;或入丸、散。
【注意】
正氣虛弱,久病體弱者忌服。
1.《雷公炮炙論》:勿令老人、久病服之,切忌也。
2.《本草經(jīng)集注》:畏玉札。
3.《藥性論》:忌蔥。
4.《本草蒙筌》:忌雞肉。
5.《本草經(jīng)疏》:瘧非由于瘴氣及老痰積飲所致者勿用【注意】
臨床應用】
1.治療瘧疾:用雞骨常山藿香片劑,每片含常山0.08g,成人一個療程的總量為2.64g(33片),第1天每次0.24g,第2-5天每次0.16g,日服3次,均于飯前 1小時用冷開水香服,服后靜臥半小時,服藥前后1小時禁食熱飲料,以防惡心嘔吐。據(jù)1926例的觀察:1.1.癥狀控制:第 1天觀察668人,控制率59.1%;第7天觀察475人,控制率91.6%。
1.2.瘧原蟲轉陰:間日瘧第 1天觀察298人,陰轉率56.7%;第5天察306人,陰轉率76.3%;第7天觀察304人,陰轉率68.8%。三日瘧第1天觀察103人,陰轉率25.2%;第5天觀察60人,陰轉率81.7%;第7天觀察20人,陰轉率75%。惡性瘧第1天觀察437人,陰轉率37.1%;第5天觀察412人,陰轉率52.9%;第7天觀察385人,陰轉率47.3%。混合感染第 1天觀察46人,陰轉率31.0%;第5天觀察34人,陰轉率44.1%;第7天觀察29人,陰轉率48.1%。
1.3.副作用(主要指惡心、嘔吐等):第1天觀察1270人,出現(xiàn)率49.1%;第7天觀察1033人,出現(xiàn)率9.3%。常山亦可制成注射液,或配合半夏(減少嘔吐反應)、柴胡等組成復方,用于治療觀癥瘧疾或抗復發(fā),均有一定效果。
2.治療藍氏賈第鞭毛蟲病:用常山2錢煎服,每日1次,連服7天。曾治療 1例門靜脈性肝硬化腹水合并藍氏賈第鞭毛蟲病患者,服藥后便溏、腹脹等癥狀顯著改善,大便檢查轉陰,觀察3個月未見復發(fā)。
【摘錄】《中華本草》
截瘧藥物:鴉膽子、青蒿、草果、檳榔、仙鶴草、何首烏、常山、雄黃、鉛丹、砒石。
烏鴉青草(裹)檳榔,雄黃丹石(伴)山仙。對應就是:首烏、鴉膽子、青蒿、草果、檳榔、雄黃、鉛丹、砒石、常山、仙鶴草。可以理解為:烏鴉用青草裹住檳榔,雄黃丹石類的東西一般和山上的神仙有關。
【答案】:A、C、E
能夠截瘧的中藥有:生何首烏、鴉膽子、青蒿、草果、檳榔、仙鶴草、常山、雄黃、鉛丹、砒石等。①常山功效涌吐痰飲,截瘧。②五倍子功效斂肺降火,澀腸固精,斂汗止血,收濕斂瘡。③鴉膽子功效清熱解毒,燥濕殺蟲,止痢截瘧,腐蝕贅疣。④金蕎麥功效清熱解毒,祛痰排膿,散瘀止痛,健脾除濕。⑤何首烏功效補益精血,解毒,截瘧,潤腸通便。⑥何首烏補益精血宜制用,解毒、截瘧、潤腸通便宜生用。⑦金蕎麥和五倍子都沒有截瘧的功能。
目錄1拼音2英文參考3定義4瘧疾·邪在少陽證的病因病機5瘧疾·邪在少陽證的癥狀6證候分析7瘧疾·邪在少陽證的治療 7.1方藥治療 7.1.1治法7.1.2方藥 7.2針灸治療 7.2.1治法7.2.2選穴7.2.3隨證配穴7.2.4刺灸方法7.2.5方義 7.3飲食療法 7.3.1治法7.3.2推薦食材7.3.3推薦食療方8關于瘧疾9參考資料附:1治療瘧疾·邪在少陽證的方劑 1拼音 nuè jí ·xié zài shào yáng zhèng
2英文參考 malaria with syndrome of pathogen involving Shaoyang Channel [中醫(y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yī)藥學名詞(2010)]
3定義 瘧疾·邪在少陽證(malaria with syndrome of pathogen involving Shaoyang Channel[1])是指瘧邪郁于少陽,以寒戰(zhàn)發(fā)熱,汗出熱退,休作有時,頭痛面赤,惡心嘔吐,口苦,苔薄白或黃膩,脈弦或弦數(shù)等為常見癥的瘧疾證候[2]。
4瘧疾·邪在少陽證的病因病機 瘧邪乘氣候突變,或情志、勞逸失調,痰食內滯,起居不慎之機侵入人體,伏于半表半里,出入營衛(wèi)之間[3]。
5瘧疾·邪在少陽證的癥狀 瘧疾·邪在少陽證發(fā)作時癥狀比較典型,患者每日或間一兩日發(fā)作1次,寒戰(zhàn)壯熱,休作有時,先有呵欠乏力,繼則寒栗鼓頷約30分鐘,寒罷則內外皆熱,常表現(xiàn)為高熱,可持續(xù)2~6小時,頭痛面赤、惡心嘔吐、口苦,口渴引飲,終則遍身汗出,2~3小時后熱退身涼,舌紅,苔薄白或黃膩,脈弦或弦數(shù)[3][4][5]。
6證候分析 瘧邪伏于少陽,與營衛(wèi)相搏,正邪交爭:瘧邪侵入,伏于半表半里,出入營衛(wèi)之間而發(fā)。若瘧邪與營衛(wèi)相搏,正邪相爭,而引起瘧疾癥狀的發(fā)作。病邪入與陰爭,陰盛陽虛,陽氣被遏,故致呵欠乏力,寒戰(zhàn)鼓頷;出與陽爭,陽盛陰虛,則壯熱、汗出、口渴引飲;終則瘧邪與營衛(wèi)相離,邪氣伏藏,發(fā)作停止。邪居少陽則循經(jīng)上逆,出現(xiàn)頭痛面赤、口苦、惡心嘔吐。病初邪在外苔多薄白,化熱入里則見苔黃膩,瘧脈自弦,弦緊主寒盛,弦數(shù)主熱盛。脈弦乃邪居少陽半表半里之象。[4][3][5]
7瘧疾·邪在少陽證的治療
7.1.1治法 瘧疾·邪在少陽證治宜祛邪截瘧,和解表里。
7.1.2方藥 瘧疾·邪在少陽證可用柴胡截瘧飲[備注]大定風珠(《溫病條辨》):白芍藥、阿膠、生龜版、生地黃、火麻仁、五味子、生牡蠣、麥冬、炙甘草、雞子黃、生鱉甲加減治療。方中以小柴胡湯和解表里,導邪外出;常山、檳榔祛邪截瘧;配合烏梅生津和胃,以減輕常山致吐的副作用。口渴甚者,可加葛根、石斛生津止渴。胸脘痞悶,苔膩者,去參、棗之滯氣礙濕,加蒼術、厚樸、青皮理氣化濕。煩渴、苔黃、脈弦數(shù),為熱甚于里,去參、姜、棗之辛溫補中,加石膏、花粉清熱生津。
瘧疾·邪在少陽證亦可用截瘧七寶飲[備注]截瘧七寶飲(《楊氏家藏方》):常山、草果、厚樸、檳榔、青皮、陳皮、炙甘草加減治療。方中以常山祛邪截瘧為主藥;草果、檳榔辛香理氣,化痰散結;厚樸、陳皮、青皮理氣和中,化濕祛痰;甘草調和諸藥。
除上述兩個方劑外,還可選用下列單方、驗方治療:
①馬鞭草30~60克,水煎,分二次,于瘧疾發(fā)作前2小時、4小時各服一次,瘧止后連服三日。
②青蒿30克,水煎,于發(fā)作前2小時服,連服三日。
③常山、檳榔、半夏、烏梅各9克,水煎服,連服三日。
7.2.1治法 瘧疾·邪在少陽證治宜和解少陽,截瘧祛邪。
7.2.2選穴 以督脈、手少陽三焦經(jīng)穴為主。取大椎、中渚、間使、后溪。
7.2.3隨證配穴 瘧疾發(fā)作時,加十宣點刺出血。
7.2.4刺灸方法 針用瀉法。大椎可點刺出血。
7.2.5方義 大椎乃三陽經(jīng)與督脈的交會穴,可宣通諸經(jīng)陽氣以祛邪截瘧,為治瘧效穴。后溪是手太陽經(jīng)穴,又通督脈,故可宣發(fā)瘧邪。中渚為手少陽經(jīng)輸穴,能和解少陽、調和營衛(wèi),治寒熱往來。間使乃手厥陰經(jīng)經(jīng)穴,與中渚表里配合,有疏理氣血、和解表里、引邪外出之功。
7.3.2推薦食材 瘧疾·邪在少陽證患者建議食用草果、厚樸花、蒼術、橘皮、青蒿、馬蘭頭等[5]。
7.3.3推薦食療方 [5]
1.馬蘭頭汁:鮮馬蘭頭200g絞汁,在發(fā)瘧前2小時頓服,連服數(shù)天。
2.青蒿粥:鮮青蒿100g,粳米50g,白糖適量。鮮青蒿洗凈后,加水適量,煎煮半小時,取藥汁;粳米洗凈,煮粥,待粥熟后,倒入青蒿汁,加入白糖攪拌,煮沸即可服食,分頓一日內食用。
3.草果蒼術橘皮甘草飲:草果10g,蒼術10g,橘皮10g,甘草6g。上四味,煎湯飲,每日2次。
8關于瘧疾 瘧疾(malaria[1][6])為病名[7][8]。見《太平圣惠方》卷七十四?!?a href="/ddjy_100/45.html">黃帝內經(jīng)素問》稱瘧、痎瘧;《金匱要略方論》稱瘧病[8]。俗稱打擺子[7]。瘧疾是指感染瘧原蟲、瘴毒或風寒暑濕之氣,以往來寒熱,頭痛,汗出,休作有時,反復發(fā)作,日久脅下有痞塊為主要表現(xiàn)的疾病[1][4]。多發(fā)于夏秋季節(jié)[4]。發(fā)作時,寒熱往來的稱“正瘧”;但寒不熱的稱“牝瘧”;但熱不寒的稱“癉瘧”;熱多寒少的稱“溫瘧”;發(fā)于嶺南寒熱不清的稱“瘴瘧”;久瘧不愈脅下有痞塊的稱“瘧母”[3]。
瘧疾的治療除服用辨證用藥外,??杉佑贸I?、草果、蜀漆、青蒿等,并可用針刺及穴位敷貼等[8][9]。針灸治療間日瘧,不僅能控制癥狀,而且能使瘧原蟲檢查轉陰。但惡性瘧疾病情危重者,應采取綜合治療措施。
現(xiàn)代醫(yī)學的瘧疾多屬本病正瘧范疇,有時也似溫瘧[3]。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4794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截瘧仙丹
下一篇: 截瘧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