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中醫(yī)基礎(chǔ)常識 >> 偏方秘方

      接骨神應(yīng)丹

      中醫(yī)世家 2023-05-18 01:54:25

      接骨神應(yīng)丹

      處方 : 水蛭(瓦上焙干)1錢,沒藥1錢

      ,乳香1錢
      ,木鱉子(去油殼)1個,藿香1錢
      ,木香1錢,附子(炮)2錢
      ,半兩錢3文(醋淬5次),草烏半錢(炮)
      ,綿子灰2錢半
      ,自然銅3錢(醋淬5次),孩兒胎頭發(fā)1個

      制法 : 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 : 折傷。

      用法用量 : 每服2錢

      ,溫酒調(diào)服
      ,隨病上下服。

      摘錄 : 《普濟(jì)方》卷三○九

      有誰知道

        專家介紹:張碧成

      ,1950年9月生
      ,大專學(xué)歷,曾在侯馬市鳳城中心醫(yī)院
      、河津市殘聯(lián)康復(fù)中心任中醫(yī)科主治醫(yī)師
      ,臨床研究治療內(nèi)外科疑難雜癥30余年 ,繼承發(fā)展家傳醫(yī)學(xué)
      ,對多種疑難病癥有獨(dú)到的見解、特殊的療效
      ,被當(dāng)?shù)厝罕娮u(yù)為“神醫(yī)”。出版發(fā)表了《中醫(yī)切脈辯證及醫(yī)法感悟》
      、《中醫(yī)藥治癌之我見》
      、《癌病的預(yù)防與保健》
      、《心腦血管病的辯證施治探討》、《外消內(nèi)調(diào)治療骨質(zhì)增生》
      、《中醫(yī)藥治痔瘺簡便又徹底》
      、《內(nèi)外結(jié)合根治乳腺病》、《試談如何根治牛皮癬》等多篇醫(yī)學(xué)論文著作
      ,并獲“華夏英杰”金牌獎
      、醫(yī)學(xué)特等金杯獎,著作權(quán)證書
      。他杰出的醫(yī)學(xué)成果載入《中國專家學(xué)者大辭典》
      、《中外名人大辭典》、《共和國名人大典》
      ,并在《共和國專家成就博覽》上刊展。2005年當(dāng)選為中華傳統(tǒng)醫(yī)學(xué)會專家委員
      ,中國亞太經(jīng)濟(jì)發(fā)展研究中心醫(yī)療衛(wèi)生高級研究員
      ,并獲《中國紀(jì)錄年鑒》以及“華夏精英”金獎。

        內(nèi)外結(jié)合根治乳腺病
        乳腺病可分陽毒
      、陰毒兩大類。

        乳癰
      、乳吹
      、乳毒、乳發(fā)
      、乳疽,乳漏屬陽毒
      ,類似于西醫(yī)乳腺炎。乳癰生于乳房紅腫熱痛
      ;乳吹生于近乳頭
      ,孕婦由胎氣旺而成內(nèi)吹,有兒食乳中熱氣熏蒸而成為外吹
      ;乳發(fā)
      ,乳漏為乳房欣赤俱腫勢大如癰,已潰為漏
      ;乳疽
      ,堅(jiān)硬木痛,界于陰陽之間


        乳中結(jié)核,乳巖屬陰毒
      ,類似于西醫(yī)乳腺增生
      、乳腺癌
      。乳中結(jié)核(乳腺增生)常見于婦女乳房腫塊
      ,多發(fā)于青壯年
      。形如桃李或似雞卵。多因思慮傷脾郁怒傷肝以主沖任失調(diào)氣滯痰凝而成
      ,患者一側(cè)或雙側(cè)乳房發(fā)生大小不等的腫塊或條狀
      ,經(jīng)前脹痛
      ,經(jīng)后縮小脹痛消失。另一種見于中老年男性及和10歲大小兒童
      ,多由腎氣不充肝失其養(yǎng)而成,乳暈中央有扁圓形腫塊,局部壓痛或有腫痛


        乳巖(乳腺癌)由于內(nèi)傷情志、郁怒憂思
      、肝脾氣逆
      、瘀血痰凝所致,早期偶而發(fā)現(xiàn)乳房有小腫塊、質(zhì)硬
      、不紅不痛、腫塊漸大
      、乳頭下陷
      、氣血不暢、痰火與氣血互結(jié)
      、毒盛潰腐流血水,毒蝕皮肉疼痛劇烈
      ,可隨經(jīng)脈轉(zhuǎn)移它臟引起癌變


        乳腺病癥種種,不外陽毒陰毒兩類
      ,陽毒紅腫欣痛
      、色塊轉(zhuǎn)軟、發(fā)作快
      、易化膿
      、治愈快、能徹底
      ;陰毒不紅腫、有壓痛感或無痛感
      、包塊硬
      、病難愈、不易徹底


        發(fā)病機(jī)理:陽毒多由火毒而發(fā)
      ;陰毒為肝郁氣滯血凝,胃脾失和痰站
      ,又肝膽相連,肝郁必波及與膽
      ,而疏泄不行
      ; 肝腎乙癸同源,肝行腎氣不能或由房勞或怒傷肝腎
      、或久服激素藥品毒染
      ,人之乳頭乳暈屬足厥陰肝,乳房屬足陽明胃
      ,外屬足少陽膽,而腎衰失源
      ,沖任失調(diào)
      、氣滯痰凝血瘀
      ,久瘀生毒生變
      ,乳腺惡病由此而成。

        獨(dú)特療法:治療此病
      ,本所家傳五代
      ,有數(shù)百年歷史(見本堂清代藥票),救治患者無數(shù)
      ,無一例不愈
      ,且用藥奇特,費(fèi)用較低
      。屬陽毒的乳腺病,用祖?zhèn)鳌叭f應(yīng)五行膏”外敷
      ,能拔毒、膿
      、消腫
      、止痛、生肌
      ,膿在深部
      ,配祖?zhèn)鳌叭傻ぁ睏l插入深部將腐肉、膿蕊化去
      ,徹底清除
      ,由膏藥撥出,此藥只祛腐肉對好肉無損
      。內(nèi)服祖?zhèn)鳌盎钛獢《就琛保ǔ匪帲┦刮椿摰膬?nèi)消
      ,已化膿的速愈。一般7-20天痊愈
      。屬陰毒的外敷“萬應(yīng)五行膏”能軟堅(jiān)
      、撥毒、止痛
      、防擴(kuò)散,使腫塊變軟
      ,變小消失
      。內(nèi)服“廣濟(jì)神應(yīng)丹”,軟堅(jiān)消癌
      、消腫塊
      ,潰腐的配“三仙丹”或“祛腐生肌散”,并根據(jù)癥狀
      ,辨證施治
      ,內(nèi)服中藥煎劑,療效可達(dá)90%
      。此療法同樣用于淋巴結(jié)核
      ,前列腺增生,連瘡?fù)燃耙磺叙鄱敬蟑彙?br>
        萬應(yīng)五行膏、三仙丹
      、活血敗毒丸
      、廣濟(jì)神應(yīng)丹、祛腐生肌散
      ,均為祖?zhèn)髅芊秸{(diào)制
      。此藥使用方便、藥效奇特
      、價格低廉。只要您描述清楚您的病情
      ,我們便會為您配制藥方
      ,患者可根據(jù)我們的說明自己在家使用。

      神應(yīng)丸簡介

      目錄1拼音2《內(nèi)外傷辨》卷下:神應(yīng)丸 2.1處方2.2制法2.3功能主治2.4神應(yīng)丸的用法用量2.5摘錄 3《醫(yī)略六書》卷十九:神應(yīng)丸 3.1處方3.2制法3.3功能主治3.4神應(yīng)丸的用法用量3.5備注3.6摘錄 4《證治寶鑒》卷六 4.1方名4.2組成4.3功效4.4主治4.5制備方法4.6用藥禁忌4.7各家論述4.8附注 5《局方》卷八 5.1方名5.2組成5.3主治5.4神應(yīng)丸的用法用量5.5制備方法5.6用藥禁忌 6《圣濟(jì)總錄》卷十五 6.1方名6.2組成6.3主治6.4神應(yīng)丸的用法用量6.5制備方法 7《普濟(jì)方》卷二○七引《瑞竹堂方》 7.1方名7.2組成7.3主治7.4神應(yīng)丸的用法用量7.5制備方法 8《圣濟(jì)總錄》卷五十五 8.1方名8.2組成8.3主治8.4神應(yīng)丸的用法用量8.5制備方法 9《幼幼新書》卷三十九引《莊氏家傳》 9.1方名9.2組成9.3主治9.4神應(yīng)丸的用法用量9.5制備方法 10《圣濟(jì)總錄》卷一九八 10.1方名10.2組成10.3功效10.4神應(yīng)丸的用法用量10.5制備方法 11《普濟(jì)方》卷三十八引《經(jīng)驗(yàn)良方》 11.1方名11.2組成11.3主治11.4神應(yīng)丸的用法用量11.5制備方法 12《普濟(jì)方》卷三四六 12.1方名12.2組成12.3功效12.4主治12.5神應(yīng)丸的用法用量12.6制備方法12.7附注 13《永樂大典》卷九七八引《全嬰方》 13.1方名13.2組成13.3主治13.4神應(yīng)丸的用法用量13.5制備方法 14《圣濟(jì)總錄》卷六十三 14.1方名14.2組成14.3主治14.4神應(yīng)丸的用法用量14.5制備方法 15《魏氏家藏方》卷七 15.1方名15.2組成15.3主治15.4神應(yīng)丸的用法用量15.5制備方法 16《普濟(jì)方》卷二一○引《余居士選奇方》 16.1方名16.2組成16.3主治16.4神應(yīng)丸的用法用量16.5制備方法 17《普濟(jì)方》卷九十三引《濟(jì)生拔粹》 17.1方名17.2神應(yīng)丸的別名17.3組成17.4主治17.5神應(yīng)丸的用法用量17.6制備方法17.7附注 18《瑞竹堂方》卷一 18.1方名18.2組成18.3主治18.4神應(yīng)丸的用法用量18.5制備方法18.6用藥禁忌 19《普濟(jì)方》卷三十七 19.1方名19.2組成19.3主治19.4神應(yīng)丸的用法用量19.5制備方法 20《普濟(jì)方》卷二一○引《衛(wèi)生寶鑒》 20.1方名20.2組成20.3主治20.4神應(yīng)丸的用法用量20.5制備方法 21《仙拈集》卷一引《簡易方》 21.1方名21.2組成21.3主治21.4神應(yīng)丸的用法用量21.5制備方法 22《百一》卷三 22.1方名22.2組成22.3主治22.4神應(yīng)丸的用法用量22.5制備方法 附:1古籍中的神應(yīng)丸 1拼音 shén yìng wán

      2《內(nèi)外傷辨》卷下:神應(yīng)丸

      2.1處方

      黃蠟60克 巴豆 杏仁 百草霜 干姜各15克 丁香 木香各6克

      2.2制法

      上先將黃蠟用好醋煮,去滓穢
      ,將巴豆、杏仁同炒黑
      ,煙盡
      ,研如泥,將黃蠟再上火
      ,入小磨麻油15克
      ,溶開,入在杏仁
      、巴豆泥子內(nèi)
      ,同攪,旋下丁香
      、木香等藥末
      ,研勻
      ,搓作挺子
      ,油紙裹了旋丸用。

      2.3功能主治

      治內(nèi)傷生冷
      ,腹痛腸鳴
      ,米谷不化。

      2.4神應(yīng)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50丸
      ,空腹時用溫米飲送下
      ,一日三次。

      2.5摘錄

      《內(nèi)外傷辨》卷下

      3《醫(yī)略六書》卷十九:神應(yīng)丸

      3.1處方

      大黃90克(酒浸
      ,九制)人參18克 鱉甲60克(生醋炒)當(dāng)歸60克 桃仁60克(去尖)生地120克 黃芩30克 甘草18克

      3.2制法

      搗為細(xì)末
      ,韭汁糊丸
      ,每丸9克,朱砂為衣

      3.3功能主治

      活血化瘀
      。治干血癆。干血內(nèi)結(jié)
      ,瘀熱不化
      ,郁久成癆
      ,男子則遺精
      ,女子則不育
      ,脈澀沉數(shù)。

      3.4神應(yīng)丸的用法用量

      經(jīng)閉者
      ,紅花酒下2丸
      ,骨蒸者,地骨皮
      ,咳嗽者
      ,桑白皮,并俱用童便煎凈汁送下1丸

      3.5備注

      方中大黃蕩熱啟閉
      ,酒制引入血分以通經(jīng);人參扶元補(bǔ)氣
      ,生用少佐諸藥以助力
      ;鱉甲
      、桃仁散結(jié)破堅(jiān);甘草緩沖州之氣
      ;黃芩清內(nèi)伏之熱
      ;當(dāng)歸養(yǎng)血活血,助生地以滋新血
      ;丸以韭汁開血結(jié),衣以朱砂寧心神
      ,配合成方
      ,共奏活血化瘀之功。

      3.6摘錄

      《醫(yī)略六書》卷十九

      4《證治寶鑒》卷六

      4.1方名

      神應(yīng)丸

      4.2組成

      大黃
      、鱉甲
      、桃仁、當(dāng)歸
      、生地黃
      、人參、甘草
      、黃芩

      4.3功效

      消其瘀血。

      4.4主治

      郁癆日久則舊血不去
      ,新血不生
      ,氣澀血枯,變?yōu)楦裳獎谧C

      4.5制備方法

      韭汁和為丸
      ,朱砂為衣。

      4.6用藥禁忌

      此藥只可一服
      ,病深者
      ,一月后再服除根,不可多服
      。惟少男室女
      、孀婦可用
      ,若男女交接者禁用。忌葷
      、冷
      、油膩物。

      4.7各家論述

      《醫(yī)略六書》:干血內(nèi)結(jié)
      ,阻遏經(jīng)氣而蓄泄無權(quán)
      ,故瘀熱不化,郁久成勞
      。男子則遺精
      ,女人則不月焉。大黃蕩熱啟閉
      ,酒制引入血分以通經(jīng)
      ;人參扶元補(bǔ)氣
      ,生用少佐諸藥以助力
      ;鱉甲入陰散結(jié)
      ;桃仁入血破堅(jiān);甘草緩中州之氣
      ;黃芩清蒸熱之余
      ;當(dāng)歸養(yǎng)血活血
      ,資助生地以滋新血也。此推陳致新之劑
      ,洵為干血內(nèi)結(jié)成勞之專方
      。丸以韭汁開血結(jié),衣以朱砂寧神室
      ,下以紅花通經(jīng)閉
      ,地骨皮退蒸熱,桑白皮清肺氣
      ,俱以降火散瘀之童便煎服

      4.8附注

      《證治匯補(bǔ)》本方用大黃四兩(醋炙)
      ,鱉甲、桃仁各一兩
      ,當(dāng)歸、生地黃各八錢
      ,人參
      、甘草、黃芩各三錢。用韭汁糊為丸
      ,每丸六錢
      ,朱砂為衣。經(jīng)閉
      ,紅花酒送下
      ;骨蒸
      ,加地骨皮;咳嗽
      ,加桑白皮
      ,俱用童便煎下,少傾飲酒一杯
      。至午后,當(dāng)利一二行為驗(yàn)
      ,啜溫粥碗許

      5《局方》卷八

      5.1方名

      神應(yīng)丸

      5.2組成

      威靈仙(去土)20兩
      ,當(dāng)歸10兩,肉桂(去粗皮)10兩

      5.3主治

      腎經(jīng)不足
      ,風(fēng)冷乘之
      ,腰痛如折,引背膂俯仰不利
      ,轉(zhuǎn)側(cè)亦難
      。或因役用過多
      ,勞傷于腎
      ;或因?qū)嬂錆?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地氣傷腰;或因墜墮傷損
      ;或因風(fēng)寒客搏,皆令腰痛

      5.4神應(yīng)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5丸
      ,加至20丸
      ,食前溫酒或煎茴香湯送下;婦人煎桂心湯送下

      5.5制備方法

      上為末
      ,以酒煮面糊為丸
      ,如梧桐子大

      5.6用藥禁忌

      孕婦不得服。忌食茗

      6《圣濟(jì)總錄》卷十五

      6.1方名

      神應(yīng)丸

      6.2組成

      狐肝2具
      ,烏鴉2只(去嘴足腸肚
      ,共狐肝入瓶內(nèi)燒作灰),天麻2兩
      ,白附子2兩
      ,桑螵蛸(炒)2兩
      ,蒺藜子(炒去角)2兩,干蝎(去土
      ,炒)2兩,白僵蠶(炒)2兩
      ,銀箔(研)50片
      ,金箔(研)50片,麝香(研)半兩
      ,犀角(鎊)半兩
      ,天南星(炮)半兩
      ,蟬蛻(炒)半兩,丹砂(研)半兩
      ,牛黃(研)1分
      ,龍腦(研)1分
      ,烏蛇(酒浸,去皮骨
      ,炙)2兩

      6.3主治

      風(fēng)癇
      。吐涎沫,手足瘛疭
      ,心神不定。

      6.4神應(yīng)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5丸
      ,溫酒送下
      ,不拘時候
      ;或煎荊芥人參湯送下
      ,每日2次。

      6.5制備方法

      上為細(xì)末
      ,煉蜜為丸
      ,如梧桐子大

      7《普濟(jì)方》卷二○七引《瑞竹堂方》

      7.1方名

      神應(yīng)丸

      7.2組成

      黃連2兩(1半生用
      ,1半熟用
      ,炒),吳茱萸(凈)2兩
      ,罌粟殼1兩(去筋木十分
      ,凈
      ,炒黑色)
      ,木香2兩

      7.3主治

      水瀉
      ,腸鳴腹痛
      ,并赤白痢
      、休息痢,不問遠(yuǎn)年近日

      7.4神應(yīng)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5070丸
      ,空心米飲送下

      7.5制備方法

      上為細(xì)末
      ,用陳倉米粉同好米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8《圣濟(jì)總錄》卷五十五

      8.1方名

      神應(yīng)丸

      8.2組成

      石灰(風(fēng)化者)1錢
      ,干姜1錢

      8.3主治

      暴心痛
      ,危篤者。

      8.4神應(yīng)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7丸
      ,取蔥白1寸刺開
      ,入開口椒7顆,濕紙裹煨熟
      ,細(xì)嚼
      ,醋湯送下

      8.5制備方法

      上為末
      ,滴水為丸,如豌豆大

      9《幼幼新書》卷三十九引《莊氏家傳》

      9.1方名

      神應(yīng)丸

      9.2組成

      朱砂3錢(精研)
      ,半夏大者3枚(以漿水煮過
      ,研)
      ,石腦油(真者須小
      ,但斟量稀稠抹和得朱砂
      、半夏2味為度
      ,切勿令稀,旋旋滴少許在乳缽內(nèi)
      ,研拌2味藥)

      9.3主治

      小兒誤吞錢。

      9.4神應(yīng)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丸
      ,空心并食前以酒吞下
      ,每日3次,不過12日或34日內(nèi)自然隨大便下來
      。不取轉(zhuǎn)
      ,不搜覺
      ,但趁逐錢下來。

      9.5制備方法

      上同入乳缽內(nèi)研令勻膩
      ,丸如豌豆大

      10《圣濟(jì)總錄》卷一九八

      10.1方名

      神應(yīng)丸

      10.2組成

      預(yù)知子(去皮)半兩,茯神(去木)半兩
      ,遠(yuǎn)志(去心)1分
      ,桂(去粗皮)1分。

      10.3功效

      久久通靈
      ,預(yù)知吉兇

      10.4神應(yīng)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7丸,每月初2日
      、初6日用乳香湯送下

      10.5制備方法

      上為末,酒糊為丸
      ,如梧桐子大

      11《普濟(jì)方》卷三十八引《經(jīng)驗(yàn)良方》

      11.1方名

      神應(yīng)丸

      11.2組成

      大黃連(去須凈,洗
      ,秤8兩
      ,銼碎如黃豆大,分作2份
      。1份用生姜4兩
      ,切作片子,同炒黑色
      ,去姜不用
      ,只用黃連;1份用姜4兩
      ,擂爛絞取汁
      ,浸1宿陰干。生姜連皮洗凈用最妙)

      11.3主治

      積年便紅

      11.4神應(yīng)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5060丸,空心米飲送下

      11.5制備方法

      上為末
      ,用糕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12《普濟(jì)方》卷三四六

      12.1方名

      神應(yīng)丸

      12.2組成

      王不留行
      、川山甲(炮)、白藥子各等分

      12.3功效

      下奶

      12.4主治

      產(chǎn)后無乳汁

      12.5神應(yīng)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錢,食后豬肉湯調(diào)下

      12.6制備方法

      上為末
      ,用好面4兩,拌在一處

      12.7附注

      本方方名
      ,據(jù)劑型,當(dāng)作“神應(yīng)散”

      13《永樂大典》卷九七八引《全嬰方》

      13.1方名

      神應(yīng)丸

      13.2組成

      真牛黃半兩
      ,麝香半兩,輕粉半兩
      ,金箔100片
      ,銀箔100片,磁石1兩
      ,石綠1兩
      ,朱砂1兩,蛇含石(火煅
      ,醋淬7次)1兩
      ,粉霜1兩,雄黃1兩
      ,石燕2個(火煅
      ,醋淬7次)。

      13.3主治

      小兒急慢驚風(fēng)及卒中并五種癇疾
      ,或發(fā)直目直視
      ,面如桃花,口眼俱閉
      ,或即俱開
      ,喉中作聲,汗出如油
      ,驚風(fēng)下泄
      ,時瀉黑色。

      13.4神應(yīng)丸的用法用量

      1歲1丸
      ,薄荷湯化下,入酒少許尤妙
      ;癇病
      ,薄荷自然汁和酒化下。

      13.5制備方法

      上為末
      ,酒糊為丸
      ,如梧桐子大

      14《圣濟(jì)總錄》卷六十三

      14.1方名

      神應(yīng)丸

      14.2組成

      槐花半升,巴豆50粒(和皮捶碎)

      14.3主治

      支飲
      ,胸膈痞悶,飲食遲化

      14.4神應(yīng)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丸
      ,食后溫水送下。

      14.5制備方法

      上同炒存一分性
      ,為末
      ,面糊為丸,如綠豆大

      15《魏氏家藏方》卷七

      15.1方名

      神應(yīng)丸

      15.2組成

      新柏葉(蒸熟
      ,焙干)、槐花(瓦上炒)
      、雞冠花(瓦上焙)各等分

      15.3主治

      腸風(fēng)下血。

      15.4神應(yīng)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
      ,米飲送下
      ,不拘時候。

      15.5制備方法

      上酒煮面糊為丸
      ,如梧桐子大

      16《普濟(jì)方》卷二一○引《余居士選奇方》

      16.1方名

      神應(yīng)丸

      16.2組成

      厚樸汁3分,川當(dāng)歸4分
      ,枳殼8分
      ,礬(煅)8分,干姜10分
      ,縮砂6分
      ,赤石脂5分,黃連4分
      ,龍骨10分
      ,附子10分(去皮臍尖),訶子7分
      ,五味子7分
      ,茯苓6分,人參6分

      16.3主治

      脾胃氣虛
      ,冷痛下痢不止,每食粘物及冷物酒面則瀉痢,往往氣膨
      ,胸膈滿悶
      ,微痛則溏瀉,或五更初則下泄

      16.4神應(yīng)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
      ,空心橘皮湯送下,每日3次

      16.5制備方法

      上為末
      ,醋醪為丸,如梧桐子大

      17《普濟(jì)方》卷九十三引《濟(jì)生拔粹》

      17.1方名

      神應(yīng)丸

      17.2神應(yīng)丸的別名

      神應(yīng)丹

      17.3組成

      麻黃5斤(去根節(jié)
      ,河水3斗,砂鍋內(nèi)煎數(shù)10沸
      ,去滓
      ,再熬成膏),甘松2兩
      ,蒼術(shù)2兩
      ,桑白皮2兩,吳白芷2兩
      ,浮萍草2兩
      ,川芎2兩,苦參2兩(1方有白術(shù))

      17.4主治

      風(fēng)癱瘓
      ,四肢不舉,手足麻痹
      ;及卒中風(fēng)邪
      ,涎潮不利,小兒驚風(fēng)

      17.5神應(yīng)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丸
      ,溫酒1大盞,研化
      ,臨臥服。于不透風(fēng)處睡
      ,汗出為度
      ,隔57日,再服1丸

      17.6制備方法

      上為末
      ,用麻黃膏子為劑,丸如彈子大

      17.7附注

      神應(yīng)丹(《醫(yī)統(tǒng)》卷十一)。

      18《瑞竹堂方》卷一

      18.1方名

      神應(yīng)丸

      18.2組成

      大黃6兩(去皮凈)
      ,黃連4兩(凈)
      ,血竭3兩
      ,犀角末2兩
      ,仙人蓋1個(醋炙黃色),九肋鱉甲
      、牛黃2錢,靈礬2兩

      18.3主治

      五勞七傷

      18.4神應(yīng)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丸,男子用酒將藥化開
      ,空心溫服;婦人用紅花好酒1盞半煎至7分
      ,去紅花滓
      ,將藥化開,空心服之

      18.5制備方法

      上為末,用好醋1斗
      ,入砂鍋內(nèi)
      ,文武火熬醋盡,焙干
      ,再為極細(xì)末,酒糊為丸
      ,如彈子大

      18.6用藥禁忌

      服藥后十日內(nèi),忌生冷
      、酒、肉
      、面等物

      19《普濟(jì)方》卷三十七

      19.1方名

      神應(yīng)丸

      19.2組成

      水牛角鰓(燒灰)2兩,(苔木)耳頭2兩,干漆(酒浸1宿
      ,炒令斷煙取出)2兩
      ,槐耳1兩半。

      19.3主治

      腸風(fēng)經(jīng)年不愈
      ,瀉血疼痛

      19.4神應(yīng)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
      ,空心熱酒送下

      19.5制備方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
      ,如梧桐子大。

      20《普濟(jì)方》卷二一○引《衛(wèi)生寶鑒》

      20.1方名

      神應(yīng)丸

      20.2組成

      罌粟殼半兩
      ,乳香4錢
      ,木香半兩(煨),肉豆蔻1分(面裹煨)

      20.3主治

      噤口痢,全不進(jìn)飲食
      ,痢下不時

      20.4神應(yīng)丸的用法用量

      大人每服20丸,小兒10丸
      ,煎罌粟湯送下。

      20.5制備方法

      上為末
      ,煉蜜為丸
      ,如梧桐子大。

      21《仙拈集》卷一引《簡易方》

      21.1方名

      神應(yīng)丸

      21.2組成

      當(dāng)歸(酒蒸
      ,曬干)1兩,柴胡1兩
      ,知母5錢
      ,川山甲5錢。

      21.3主治

      瘧疾

      21.4神應(yīng)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60丸,先晚茶送下
      ,臨發(fā)日再服1次

      21.5制備方法

      上為細(xì)末
      ,酒糊為丸

      22《百一》卷三

      22.1方名

      神應(yīng)丸

      22.2組成

      好臘茶半兩
      ,白礬1兩(生用)。

      22.3主治

      風(fēng)癇
      ,暗風(fēng)

      22.4神應(yīng)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
      ,臘茶湯送下,取涎自大便出

      22.5制備方法

      上為細(xì)末
      ,蜜為丸
      ,如梧桐子大

      古籍中的神應(yīng)丸 《證治準(zhǔn)繩·幼科》:[集之四·心臟部二痘瘡上]初熱證治 枳實(shí)丸主之。大便者

      ,枳術(shù)丸主之
      。若傷冷者溫之
      ,神應(yīng)丸
      。惡寒者發(fā)之,宜防風(fēng)蒼術(shù)湯
      。表大熱者
      ,奪之
      ,此...

      《幼科證治準(zhǔn)繩》:[集之四·心臟部二痘瘡上]初熱證治 枳實(shí)丸主之

      。大便者,枳術(shù)丸主之
      。若傷冷者溫之
      ,神應(yīng)丸
      。惡寒者發(fā)之
      ,宜防風(fēng)蒼術(shù)湯。表大熱者
      ,奪之
      ,此...

      《證治準(zhǔn)繩·瘍醫(yī)》:[卷之三項(xiàng)部(五)]瘰馬刀 流膿汁,是名流注瘍也

      ,又名千歲瘡
      。宜服托里救苦神應(yīng)丸。川烏附(去皮臍
      ,生用)當(dāng)歸(酒浸一宿)沒藥白...

      《醫(yī)學(xué)綱目》:[卷之十九·心小腸部癰疽所發(fā)部分名狀不同]瘰馬刀 或流膿汁,是名流注也

      ,又名千歲瘡
      。宜服托里救苦神應(yīng)丸。川烏附(去皮臍
      ,生用,一兩)烏頭(五兩)當(dāng)歸...

      《普濟(jì)方》:[卷二百十泄痢門]諸痢

      醫(yī)生我想知道以水蛭為主料的跌打中成藥有那些

      你好,用水蛭制成的治療跌打損傷的中成藥不是很多,我知道的有治療治骨折疼痛的接骨如神散

      、接骨神應(yīng)丹和主治筋骨碎斷的尋傷丸等,以及治療內(nèi)臟摔跌傷的定痛乳香神應(yīng)散

      絕大部分水蛭制成的中成藥都用來治療脈管炎、腦血栓
      、婦人月經(jīng)不調(diào)閉經(jīng)或者用來催經(jīng)流產(chǎn)等,具有行血化瘀的功效。還有一種湯藥叫做散瘀至神湯,可以治療跌打損傷至重者,也就是非常重的那類損傷
      。具體使用還要看具體情況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4807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shí),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guān)文章
      川升麻揩齒散
      處方 : 川升麻半兩
      ,白附子1分(炮裂)
      ,密陀僧1分,露蜂房1分
      和中解托湯
      和中解托湯處方 : 柴胡1錢,干葛1錢
      ,山楂1錢
      ,澤瀉1錢,陳皮8分
      ,甘草3分,生姜
      、大棗
      。功能主治 : 外感之癥,手足厥冷
      ,惡寒淅瀝
      ,肢節(jié)酸疼,有似陽微者
      ;口渴欲飲
      ,舌上微苔,有似陰弱者
      健脾增力丹
      處方 : 陳皮1斤,厚樸1斤
      ,蒼術(shù)1斤,神曲1斤
      ,麥芽1斤
      ,山楂1斤,甘草半斤
      ,黑豆半斤
      。制法 : 上為細(xì)末,煉蜜為丸
      固衛(wèi)御風(fēng)湯
      處方 : 炙黃耆9g
      ,防風(fēng)9g
      ,炒白術(shù)9g,桂枝9g
      ,赤芍9g
      ,白芍9g,生姜3片
      ,大棗7枚
      。功能主治 : 調(diào)營固衛(wèi)
      ,以御風(fēng)寒
      。主冷激性蕁麻疹。用法用量 : 日久發(fā)作不休者,加烏梅
      保真湯
      保真湯《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二:保真湯處方 : 藁本(去蘆)川芎各120克 甘草(炒)60克 蒼術(shù)(洗,銼
      ,麩炒)500克制法 : 上藥哎咀為粗末。功能主治 : 治四時傷寒
      ,不問陰陽二證
      黃蓍酒
      處方 : 黃蓍
      、防風(fēng)
      、桂心、天麻
      、萆薢
      、石斛、虎骨(酥炙)
      、白芍藥
      、當(dāng)歸
      、云母粉、白術(shù)
      、茵芋葉
      、木香、仙靈脾
      、甘草
      、川續(xù)斷,各一兩
      。炮制 : 上挫,生絹袋盛
      ,好酒一升浸之
      。春五日、夏三日
      、秋七日
      大效五丁飲子
      處方 : 白豆蔻5個(每個分作5塊),生姜(切如皂子大)25塊
      ,京棗5個(每個分5塊)
      ,半夏25個,甘草5寸(每寸分作5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