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中醫(yī)基礎(chǔ)常識 >> 偏方秘方

      經(jīng)效茯苓湯

      中醫(yī)世家 2023-05-18 13:02:27

      經(jīng)效茯苓湯

      處方 : 茯苓(去皮)8錢,防風(fēng)(去蘆)8錢

      ,干葛8錢
      ,麥門冬(去心)1兩
      ,芍藥6錢
      ,黃芩6錢,犀角屑4錢
      ,甘草(炙)2兩

      功能主治 : 產(chǎn)后風(fēng)虛頭痛,言語謇澀

      用法用量 : 上(口父)咀

      。每服1兩,水1大盞半
      ,煎至1盞
      ,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 《準繩·女科》卷五

      中藥茯苓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

      中藥茯苓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

      中藥茯苓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

      ,這種食物富含營養(yǎng),這種藥材最大的功效就在于改善身體狀況
      ,平時我們也可以將它泡水喝
      ,身體寒涼的人要盡量少吃,中藥茯苓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
      ,養(yǎng)生必備

      中藥茯苓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1 功效: 利水藥;滲濕利尿

      1

      、茯苓皮:茯苓菌核的外皮,功能利水腫

      2

      、赤茯苓:削去外皮后的淡紅色部分,功能滲利濕熱

      3

      、白茯苓:切去赤茯苓后的白色部分,亦稱茯苓
      ,切成小方塊
      ,功能滲濕健脾。

      4

      、茯神:白茯苓中心抱有細松根者
      ,切成方形薄片,功能寧心安神

      5

      、茯苓:是健脾多于去濕。

      6

      、云苓皮:是去濕大于健脾

      主治: 小便不利;水腫脹滿;痰飲咳逆

      ;嘔吐
      ;脾虛食少;泄瀉
      ;心悸不安
      ;失眠健忘。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

      ,10—15g
      ;或入丸散。寧心安神用朱砂拌

      功效與作用

      1

      《藥征》記載:茯苓主治悸及肉瞤筋惕,旁治頭眩煩躁

      2

      茯苓治子宮肌瘤:茯苓、桂枝
      、當(dāng)歸
      、牡丹皮各180克,桃仁
      、赤芍
      、海藻、牡蠣
      、鱉甲各120克
      ,紅花75克,三棱
      、莪術(shù)
      、乳香、沒藥各60克 共研細末
      ,煉蜜和為桂枝茯苓丸
      ,丸重9克,每服1丸
      ,日3次
      ,溫開水送,持續(xù)服藥1年
      ,能使月經(jīng)正常
      ,肌瘤消失。

      3

      茯苓治心神失養(yǎng):茯苓9克
      ,酸棗仁15克
      ,知母6克,川芎4
      。5克
      ,甘草3克 水煎服,為酸棗仁湯
      。亦宜于虛煩不眠、心悸眩暈等癥

      4

      《儒門事親》記載:茯苓治小便多、滑數(shù)不禁:白茯苓(去黑皮)
      、干山藥(去皮
      ,白礬水內(nèi)湛過,慢火焙干)
      。上二味
      ,各等分,為細末
      。稀米飲調(diào)服之

      5、 茯苓用于痰飲咳嗽

      ,痰濕入絡(luò)
      ,肩背酸痛茯苓既能利水滲濕,又具健脾作用
      ,對于脾虛不能運化水濕
      ,停聚化生痰飲之癥,具有治療作用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捎冒胂摹㈥惼ね?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也可配桂枝
      、白術(shù)同用。治痰濕入絡(luò)
      、肩酸背痛
      ,可配半夏、枳殼同用

      6

      茯苓治食管癌:茯苓45克,赭石
      。清半夏
      、石竹根各30克
      ,蘇梗、橄欖各18克
      ,枳殼15克
      ,橘紅、生姜各9克
      ,硼砂3克 水煎2次
      ,早、晚分服
      ,日1劑
      ,繼續(xù)服用,能使癥門面減輕
      ,進食順利
      ,X線復(fù)查癌灶明顯縮小。

      7

      《抗癌植物及其驗方》記載:茯苓治潰瘍性黑色素瘤:茯苓
      、雄黃礬石各等分份共研末,麻油調(diào)敷患處
      ,同時內(nèi)服銀花
      、連翹各50克的.水煎液。

      8

      《仁齋直指方》記載:茯苓治心虛夢泄
      ,或白濁:白茯苓末二錢。米湯調(diào)下
      ,日二服

      9、 《補缺肘后方》記載:茯苓治皯:白蜜和茯苓涂上

      ,滿七日

      10、 《不知醫(yī)必要》茯苓湯 記載:茯苓治水腫:白水(凈)二錢

      ,茯苓三錢
      ,郁李仁(杵)一錢五分。加生姜汁煎

      11

      茯苓治痰飲;茯苓善滲泄水濕
      ,使?jié)駸o所聚
      ,痰無由生,可治痰飲之目眩心悸
      ,配以桂枝
      、白術(shù)
      、甘草同用,如苓桂術(shù)甘湯(《金匱要略》)
      ;若飲停于味而嘔吐者
      ,多和半夏、生姜合用
      ,如小半夏加茯苓湯(《金匱要略》)

      12、 茯苓治脾虛泄瀉

      ;茯苓能健脾滲濕而止瀉
      ,尤宜于脾虛濕盛泄瀉,可與山藥
      、白術(shù)
      、薏苡仁同用
      ,如參苓白術(shù)散(《和劑局》)

      13、 茯苓治脾虛不化:茯苓

      、黨參
      、白術(shù)各60克,神曲
      、麥芽
      、山楂、山藥
      、砂仁
      、陳皮、肉豆蔻霜各30克
      ,木香
      、黃連、甘草各22克
      ,共研細末
      ,水泛為健脾丸,每服9克
      ,日2服
      ,溫開水送。

      14

      茯苓治肝癌:茯苓
      、龍葵各45克,白英
      、半枝蓮各15克
      ,白芍
      、丹皮各9克,玄參6克 水煎2次分服
      。能使自覺癥狀逐漸消失
      ,肝縮小到正常范圍。同位素掃描放射區(qū)顯影分布均勻

      15

      茯苓用于小便不利,水腫等癥茯苓功能利水滲濕
      ,而藥性平和
      ,利水而不傷正氣,為利水滲濕要藥
      。凡小便不利
      、水濕停滯的癥候,不論偏于寒濕
      ,或偏于濕熱
      ,或?qū)儆谄⑻摑窬郏膳浜蠎?yīng)用
      。如偏于寒濕者
      ,可與桂枝、白術(shù)等配伍
      ;偏于濕熱者
      ,可與豬苓、澤瀉等配伍
      ;屬于脾氣虛者
      ,可與黨參、黃耆
      、白術(shù)等配伍
      ;屬虛寒者,還可配附子
      、白術(shù)等同用

      16、 《證治要訣》記載:茯苓治心汗

      ,別處無汗
      ,獨心孔一片有汗,思慮多則汗亦多
      ,病在用心
      ,宜養(yǎng)心血:以艾湯調(diào)茯苓末服之。

      17

      茯苓治水濕痰飲:治水濕潴留 茯苓30克
      ,白術(shù)15克
      ,豬苓、大腹皮
      、木瓜各12克
      ,檳榔、蘇梗
      、澤瀉
      、桑白皮、陳皮各9克
      ,人參
      、炙甘草各3克 水煎服。

      18

      茯苓用于脾虛泄瀉
      ,帶下茯苓既能健脾,又能滲濕
      ,對于脾虛運化失常所致泄瀉
      、帶下,應(yīng)用茯苓有標本兼顧之效
      ,常與黨參
      、白術(shù)
      、山藥等配伍
      。有可用為補肺脾,治氣虛之輔佐藥

      19

      《別錄》記載:茯苓止消渴,好睡
      ,大腹
      ,淋瀝,膈中痰水
      ,水腫淋結(jié)
      。開胸腑,調(diào)臟氣
      ,伐腎邪
      ,長陰,益氣力
      ,保神守中

      20、 茯苓治白血?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很蜍?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喜樹根皮各15克

      ,白花丹、白花蛇舌草
      、馬鞭草
      、葵樹子各9克 水煎服。能使癥狀獲完全或部分緩解
      ,延長生存期
      ,宜于急性各型。

      21

      茯苓治心悸
      ,失眠;茯苓益心脾而寧心安神
      。常用治心脾兩虛
      ,氣血不足之心悸,失眠
      ,健忘
      ,多于黃芪、當(dāng)歸
      、遠志同用
      ,如歸脾湯(《濟生方》);若心氣虛
      ,不能藏神
      ,驚恐而不安臥者,常與人參
      、龍齒
      、遠志同用,如安神定志丸(《醫(yī)學(xué)心悟》)

      22

      《綱目》茯苓酒 記載:茯苓治頭風(fēng)虛眩,暖腰膝
      ,主五勞七傷:茯苓粉同曲米釀酒飲

      23、 茯苓抗癌:臨床常用治療食管癌

      、胃癌
      、肝癌、鼻咽癌
      、舌癌
      、膀胱癌、肺癌、潰瘍性黑色素瘤等癌瘤中屬脾虛濕盛
      、痰飲內(nèi)停
      、濕熱壅結(jié)者。

      24

      茯苓治宮頸癌:茯苓
      、半枝蓮、蜀羊泉各30克
      ,山藥
      、生地各15克,知母
      、黃柏
      、澤瀉各9克,牡丹皮6克
      ,紅棗10枚 水煎服
      。能使白帶減少,尿頻
      ,腰竣等癥狀好轉(zhuǎn)
      ,局中病灶消失。

      25

      茯苓用于心悸
      ,失眠等癥茯苓能養(yǎng)心安神,故可用于心神不安
      、心悸
      、失眠等癥,常與人參
      、遠志
      、酸棗仁等配伍

      26

      茯苓治淋巴肉瘤:茯苓、丹參
      、生牡蠣各30克
      ,鱉甲15克,郁金
      、枳殼
      、白術(shù)、柴胡
      、紅花
      、五靈脂、雞內(nèi)金、白芍各9克
      ,木香
      、砂仁各6克,甘草4
      。5克水煎服
      。可使癥狀緩解
      ,3個月后有片顯示淋巴結(jié)縮小

      用藥禁忌

      1、 陰虛而無濕熱

      、虛寒滑精
      、氣虛下陷者慎服茯苓。

      2

      《本草經(jīng)集注》記載:馬藺為之使
      ,茯苓惡白斂,茯苓畏牡蒙
      、地榆
      、雄黃、秦艽
      、龜甲

      3、 《藥性論》記載:茯苓忌米醋

      4

      《本草經(jīng)疏》記載:病人腎虛,小水自利或不禁或虛寒精清滑
      ,皆不得服茯苓

      5、 《得配本草》記載:氣虛下陷

      、水涸口干俱禁用茯苓

      6、 張元素記載:如小便利或數(shù)

      ,服之則損人目
      。如汗多入服之,損元氣

      中藥茯苓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2 處方用名: 茯苓

      、白茯苓、云茯苓

      性味歸經(jīng): 性平

      ,味甘
      、淡。歸心
      、脾
      、腎經(jīng)。

      功效與主治:功效利水滲濕

      ,健脾補中
      ,寧心安神。主治水腫
      ,痰飲
      ,脾虛諸證,心悸不寐等

      臨證運用禁忌:

      1

      、虛寒精滑或氣虛下陷者忌服。

      2

      、陰虛而無濕熱
      ,腎虛而小便自利者忌用。

      3

      、青光眼患者慎用

      4、孕婦慎用

      茯苓按其藥用部分不同而分成以下幾部分:外皮黑褐色者為“茯苓皮”

      ,擅長利水消腫;皮內(nèi)呈淡紅色者為“赤茯苓”
      ,擅滲利濕熱
      ;內(nèi)呈白色者為“云茯苓”(白茯苓),長于滲濕健脾
      ;苓塊中穿有松根者稱“茯神”
      ,擅長于寧心安神。

      茯苓用于寧心安神時

      ,劑量宜大
      ,可用30~100?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用于利水滲濕時,劑量宜中
      ,一般為15~30克;用作健脾補中時
      ,劑量宜小
      ,以6~12克為好。曾取大劑量茯苓治失眠,連續(xù)服藥達數(shù)月之久
      ,未見有不良反應(yīng)
      。茯苓有安神、健脾補中
      、利水滲濕之功
      ,故無論虛實,皆可投之
      ,這是茯苓安神的一大特點
      ,也是其他安神藥物所不可替代的。其力雖薄
      ,只要藥量恰當(dāng)?shù)轿?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亦不失為一味功效獨特的安神良藥。筆者用于治療失眠
      ,也常在辨證方中重用茯苓50~100克
      ,每有效驗可期。

      茯苓甘淡而平

      ,甘則能補
      ,淡則能滲,既能補脾益心
      ,又能利水滲濕
      。凡脾虛濕困引起的痰飲,泄瀉
      ,水濕內(nèi)停引起的水腫脹滿
      ,小便不利諸證,茯苓均為必用之品
      。本品能人心脾
      ,補脾氣,助運化
      ,以寧心安神
      ,用于治療心脾兩虛、心神失養(yǎng)之驚悸失眠
      。茯苓的特點是“性質(zhì)平和
      ,補而不峻,利而不猛
      ,既能扶正
      ,又能祛邪,正虛(脾虛)邪盛(濕盛)必不可缺”
      。因其性質(zhì)平和
      ,臨床可與多種藥物配伍
      。如用于治療脾虛不能運化水濕,食少腹脹
      ,大便泄瀉
      ,多與黨參、白術(shù)
      、山藥等同用
      ;用于治療痰飲嘔逆、胸膈痞滿
      ,多與半夏
      、桂枝、生姜等配伍
      ;用于治療氣虛心悸
      ,多與炙甘草、桂枝
      、黨參等同用
      ,或少加朱砂;若驚悸失眠屬心脾不足者
      ,又常與黨參
      、桂圓肉、酸棗仁等合用
      ,屬心腎不交者
      ,又多與石菖蒲、遠志
      、龍齒等配用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4925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guān)文章
      川升麻揩齒散
      處方 : 川升麻半兩,白附子1分(炮裂)
      ,密陀僧1分
      ,露蜂房1分,槐枝灰半兩
      。制法 : 上為末
      ,別入生地黃汁1合,拌令勻
      加味地黃丸
      加味地黃丸《古今醫(yī)統(tǒng)》卷九十:加味地黃丸處方 : 熟地黃(煮爛
      ,搗)120克 山茱萸肉 山藥各60克 澤瀉30克 牡丹皮 白茯苓各15克 鹿茸(酥炙)牛膝各6克制法 : 上藥為末,面糊丸
      ,如黍米大
      和中解托湯
      和中解托湯處方 : 柴胡1錢,干葛1錢
      ,山楂1錢
      健脾增力丹
      處方 : 陳皮1斤,厚樸1斤
      ,蒼術(shù)1斤
      ,神曲1斤,麥芽1斤
      ,山楂1斤
      ,甘草半斤,黑豆半斤
      。制法 : 上為細末
      固衛(wèi)御風(fēng)湯
      處方 : 炙黃耆9g
      ,防風(fēng)9g
      ,炒白術(shù)9g,桂枝9g
      ,赤芍9g
      ,白芍9g,生姜3片
      ,大棗7枚
      。功能主治 : 調(diào)營固衛(wèi),以御風(fēng)寒
      。主冷激性蕁麻疹
      。用法用量 : 日久發(fā)作不休者,加烏梅
      保真湯
      保真湯《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二:保真湯處方 : 藁本(去蘆)川芎各120克 甘草(炒)60克 蒼術(shù)(洗
      ,銼,麩炒)500克制法 : 上藥哎咀為粗末
      。功能主治 : 治四時傷寒
      黃蓍酒
      處方 : 黃蓍、防風(fēng)
      、桂心
      、天麻、萆薢
      、石斛
      、虎骨(酥炙)、白芍藥
      、當(dāng)歸
      、云母粉
      、白術(shù)
      、茵芋葉、木香
      、仙靈脾
      、甘草、川續(xù)斷
      ,各一兩
      。炮制 : 上挫,生絹袋盛
      ,好酒一升浸之
      。春五日、夏三日
      、秋七日
      大效五丁飲子
      處方 : 白豆蔻5個(每個分作5塊),生姜(切如皂子大)25塊
      ,京棗5個(每個分5塊)
      ,半夏25個,甘草5寸(每寸分作5塊)
      。功能主治 : 瘧發(fā)作重者
      偏方秘方熱門文章 100+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