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制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治風(fēng)熱肺壅,咽喉腫痛,語聲不出,或如有物哽。
用法用量 : 每服四錢,水一盞,姜三片,煎六分,去渣,食后溫服。
摘錄 :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處方 : 荊芥、獨活、防風(fēng)各等分。
制法 : 上細(xì)銼。
功能主治 : 產(chǎn)后中風(fēng)不省。
用法用量 : 每服半兩,水1盞半,煎至1盞,去滓溫服,不拘時候。如牙關(guān)緊,用白梅蘸腦子搽便開。
摘錄 : 《普濟(jì)方》卷三五○
功能主治 : 玉莖上生瘡。
用法用量 : 先用上藥煎湯,洗患處;后用黃白真蚌粉、荊芥、青黛為末,干摻瘡上。
摘錄 : 《普濟(jì)方》卷三○一
功能主治 : 吐血、咯血,九竅出血。
用法用量 : 上藥洗凈搗汁,半盞飲之;或以穗為末,熟水調(diào),溫服。
摘錄 : 《普濟(jì)方》卷一八八引《經(jīng)驗良方》
功能主治 : 痔瘡。
用法用量 : 上為散。水煎,洗痔。
摘錄 : 《醫(yī)方類聚》卷一八三引《修月魯般經(jīng)》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白痢、血痢,或婦人血崩。
用法用量 : 治血崩,每服2錢,水1盞,煎至7分,去滓溫服;如血痢,則為末,冷醋調(diào),徐徐呷服;白痢,熱醋調(diào)下。
摘錄 : 《得效》卷六
功能主治 : 風(fēng)熱齒痛。
用法用量 : 上為末。每服2錢,以沸湯點,漱口含咽,并擦牙。
摘錄 : 《直指》卷二十一
功能主治 : 產(chǎn)后血虛,風(fēng)邪入中,牙關(guān)緊急,手足瘈疭,項強目直視,脈緊大者。
用法用量 : 上汁頓服;再將荊芥濃煎湯,置盆內(nèi),令病人坐在上,熏之淋之。
摘錄 : 《雞峰》卷十六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產(chǎn)后傷寒,頭目昏痛,咳嗽痰壅,肢節(jié)疼痛。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一六二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小兒瘙癢成癮疹者。
用法用量 : 每服5錢,水2盞,煎至1盞,去滓溫服。
摘錄 : 《雞峰》卷二十四
制法 : 上為粗末,用水2-3碗,入瓶內(nèi)。
功能主治 : 痔瘡。
用法用量 : 先用枯藥涂,再常常水煎,洗患處。如用了,依舊入瓶內(nèi)用火煨之,可用3-5次。
摘錄 : 《魏氏家藏方》卷七引《李防御五痔方》
功能主治 : 臁瘡。
用法用量 : 方中荊芥穗、海桐皮用量原缺。
摘錄 : 《楊氏家藏方》卷十二
處方 : 荊芥穗半兩,桔梗2兩,甘草1兩。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風(fēng)熱壅肺,咽喉腫痛,語聲不出,喉中如有物哽,咽之則痛甚。
用法用量 : 甘桔湯(《易簡方》)、三神湯(《醫(yī)方類聚》卷七十四引《濟(jì)生》)、荊芥散(《醫(yī)方類聚》卷七十四引《澹寮方》。
摘錄 : 《三因》卷十六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妊娠血氣壅滯,身體生瘡,心神不寧。
用法用量 : 每服2錢匕,水1盞,煎至6分,去滓,食后、臨臥溫服。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一五八
功能主治 : 辛涼散表。主表有濕熱,腹脹大,身熱,脈浮。
摘錄 : 《癥因脈治》卷三
功能主治 : 痧因于氣郁者。’
用法用量 : 水煎,稍冷服。食滯,加萊菔子;痰多,加白芥子;氣壅,加烏藥;血壅,加桃仁、紅花;心煩熱,加山梔;傷暑,加青蒿、銀花。
摘錄 : 《治痧要略》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五痔疼痛,連陰濕癢。
用法用量 : 每用2兩,水5升,煎取3升,避風(fēng)處淋渫。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一四三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婦人血風(fēng)勞氣,肢體羸瘦,飲食減少,疼痛寒熱。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姜3片,同煎至7分,去滓,空心、日午、臨臥服。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一五○
功能主治 : 疹潮時被寒風(fēng)吹入鼻內(nèi),熱毒不散,結(jié)于肺竅,致鼻塞不聞香臭。
摘錄 : 《治疹全書》卷下
功能主治 : 風(fēng)疹,惡寒發(fā)熱者。
用法用量 : 方中桂枝用量原缺。
摘錄 : 《名家方選》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嘔血。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匕,水1盞半,煎至1盞,去滓冷服,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六十九
功能主治 : 翻花痔,腫潰不堪者。
用法用量 : 先將上藥煎湯,洗息處;次用木鱉子散調(diào)敷。
摘錄 : 《雜病源流犀燭》卷二十八
處方 : 荊芥1錢,防風(fēng)1錢,川芎3分,陳皮8分,青皮8分,連翹8分。
功能主治 : 痧有郁氣不通者;陽瘀,手足暖,腹痛者。
用法用量 : 金五(《痧癥全書》卷下)、五號觀象方(《雜病源流犀燭》卷二十一)。食不消,加山楂、萊菔子;心煩熱,去川芎,加黑山梔;有積,加檳榔;痰多,加貝母、白芥子;氣壅,加烏藥、香附;血壅,加桃仁、紅花;郁悶不舒,加細(xì)辛;食積,加三棱、莪術(shù);大便不通,加枳實、大黃;暑熱,加香薷、紫樸;小便不通,加木通、澤瀉;喉痛,去川芎,加薄荷、射干、大力子;咳嗽,加桑皮、馬兜鈴。
摘錄 : 《痧脹玉衡》卷下
制法 : 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 : 一切男子肝臟壅熱,血氣皆滯,有所勞傷,肝家自感風(fēng)勞之氣,筋脈羸弱,目視昏暗,欲睡還覺,常多瞋怒,頭旋目暈,面色青,渾身痿瘁,口中多涎,小便黃赤。
用法用量 : 每服2錢,水1盞,先煎令沸后,入藥末,一攪便瀉出,食后、臨臥時和滓服。一方,去滓溫服。
摘錄 : 《普濟(jì)方》卷十五引《圣惠》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風(fēng)氣肌肉瞤動,頭目昏眩,四肢煩疼。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匕,水1盞,入蔥白3寸,雞蘇3葉,同煎至7分,去滓溫服。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十二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傷寒初得1-2日至3日,頭痛痰逆,肢體煩躁,惡風(fēng),身熱憎寒。
用法用量 : 再服3錢匕,水1盞,加生姜3片,大棗3枚(擘破),煎至7分,去滓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二十一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中風(fēng)傷寒,頭目昏眩,憎寒壯熱,四肢煩倦。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水煎,溫服。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二十二
功能主治 : 牙齒風(fēng),疼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 : 先以鹽于銚子中炒,以水3大盞,煎10余沸,熱含冷吐。
注意 : 忌豬、魚、醬、蒜、面、醋。
摘錄 : 《醫(yī)方類聚》卷七十三引《御醫(yī)撮要》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風(fēng)熱毒氣,攻沖陽經(jīng),頭痛目疼,連繞眉頭。
用法用量 : 每服5錢匕,以水1盞半,加生姜半分(切),煎取7分,去滓,食后溫服,日2次。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一○八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4967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荊芥桔梗湯
下一篇: 荊芥洗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