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法 : 上三味,哎咀如麻豆。
功能主治 : 治陰疝,牽引小腹作痛,小便不利,手足逆冷,或腹脅悶痛。
用法用量 : 每服15克,用水230毫升,煎至180毫升,去滓,空腹時溫服。
摘錄 : 《圣濟總錄》卷九十四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牙衄及牙痛根腫動搖者。
用法用量 : 以水2鐘,煎至1鐘,入食鹽1撮,漱之。
摘錄 : 《外科大成》卷三
功能主治 : 目暴赤腫痛。
用法用量 : 水煎服。若傷煎、炒、炙煿之物,加連翹、山楂、黃連;若傷酒,更加葛根。
摘錄 : 《醫(yī)學(xué)心悟》卷四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風(fēng)入腸間,或秘或利。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水1盞,煎至7分,去滓溫服。
摘錄 : 《婦人良方》卷八
說到鐵蒺藜,大家都知道是古代的軍事暗器,打仗時用來設(shè)置路障。而今天我要說的蒺藜,可不是什么暗器,而是一種具有很高藥用價值的中藥,你了解蒺藜的功效和作用嗎?蒺藜應(yīng)該如何食用?本期的食療養(yǎng)生,為你解析。
蒺藜的功效和作用
蒺藜,又名白蒺藜、名茨、旁通、屈人、止行、休羽、升推等,常生于沙地、荒地、山坡、居民點附近等地。青鮮時可做飼料。果入藥能平肝明目,散風(fēng)行血。蒺藜具有平肝解郁、活血祛風(fēng)、明目、止癢的功效,常用于治療頭痛眩暈,胸脅脹痛,乳閉乳癰,目赤翳障,風(fēng)疹瘙癢。
蒺藜湯
材料:蒺藜子、附子、山梔子仁各30克用法:上三味,哎咀如麻豆。
做法:每服15克,用水230毫升,煎至180毫升,去滓,空腹時溫服。
主治:陰疝,牽引小腹作痛,小便不利,手足逆冷,或腹脅悶痛。
蒺藜兩地湯
材料:白蒺藜10克,沙蒺藜10克,生地10克,熟地10克,麥冬10克,黨參10克,五味子10克,綠豆衣12克,元參12克,黃芪30克,山藥30克,石斛15克,天花粉15克。
做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效:養(yǎng)血滋陰,生津降火,治血燥陰傷。
蟬衣蒺藜湯
材料:蟬衣6克,白蔟藜9克,苦參9克,浮萍9克,火炭母15克,鳳尾草12克,茜草根12克。
做法::清水三碗至一碗溫服。
功效:祛風(fēng)清熱。主治因風(fēng)熱之邪而發(fā)疹的患者(發(fā)疹性為傳染性皮膚病)。
關(guān)于蒺藜的典故
相傳漢朝奸黨王莽等人篡奪政權(quán)后,漢室后裔劉秀,只身匹馬逃出京城,以圖復(fù)興漢室江山。王莽得知,親自帶兵追趕。
劉秀由于心情焦急,加之沿途缺食少水,以致肝火上擾,目赤多淚,頭暈?zāi)垦#璧乖谖臼峡h的白鹿崗上。正在這緊急關(guān)頭,有一只白鹿,銜著一棵白蒺藜秧,并用嘴嚼,使蒺藜秧的汁液,滴進劉秀口中,劉秀因而得救,遂逃出生天。
身上長紅點常見的原因要考慮到過敏,如濕疹、藥物過敏等,也可能為血管瘤等。需要判斷是吃過什么食物或者藥物導(dǎo)致的過敏,需要立即停止使用,必要時化驗過敏源,出現(xiàn)瘙癢,使用消炎、止癢的軟膏或爐甘石洗劑涂抹止癢收斂治療,病情嚴(yán)重泛發(fā)周身、劇烈瘙癢者,可以口服或靜點抗過敏的藥物進行系統(tǒng)治療。發(fā)病期間不要吃易過敏的食物,注意清淡的飲食。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4980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蒺藜散
下一篇: 蒺藜浴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