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 : 大薊根1斤(切),小薊根1斤(切)。
制法 : 上以酒1斗,浸5宿。
功能主治 : 婦人暴崩中,去血不止。
用法用量 : 服之,隨意多少。
摘錄 : 《千金翼》卷八
目錄1拼音2英文參考3概述4拉丁名5英文名6大薊的別名7大薊的處方用名8大薊的來源9大薊的產(chǎn)地10大薊的原植物形態(tài)11大薊的采收與初加工12大薊的生藥性狀13大薊的炮制 13.1大薊的炮制方法 13.1.1大薊13.1.2大薊炭 13.2成品性狀13.3炮制作用13.4炮制研究13.5貯存方法 14大薊的性味歸經(jīng)15大薊的功效與主治16大薊的化學(xué)成分17大薊的藥理作用18大薊的藥典標(biāo)準(zhǔn) 18.1品名18.2來源18.3性狀18.4鑒別18.5檢查 18.5.1雜質(zhì)18.5.2水分18.5.3酸不溶性灰分 18.6浸出物18.7含量測定 18.7.1色譜條件與系統(tǒng)適用性試驗18.7.2對照品溶液的制備18.7.3供試品溶液的制備18.7.4測定法 18.8大薊飲片 18.8.1炮制18.8.2鑒別、含量測定18.8.3性味與歸經(jīng)18.8.4功能與主治18.8.5用法與用量18.8.6貯藏 18.9出處 19參考資料附:1用到中藥大薊的方劑2用到中藥大薊的中成藥3古籍中的大薊 1拼音 dà jì
2英文參考 Cirsium japonicum [21世紀(jì)雙語科技詞典]
Cnicus japonicus [朗道漢英字典]
Japanese thistle herb or root [湘雅醫(yī)學(xué)專業(yè)詞典]
CIRSII JAPONICI HERBA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
Herba seu Radix Cirsii Japonici (拉) [中醫(yī)藥學(xué)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yī)藥學(xué)名詞(2004)]
Japanese thistle herb [中醫(yī)藥學(xué)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yī)藥學(xué)名詞(2004)]
Japanese thistle root [中醫(yī)藥學(xué)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yī)藥學(xué)名詞(2004)]
3概述
大薊
大薊為中藥名,出自《本草經(jīng)集注》[1]。大薊為菊科植物薊Cirsium japonicum DC.的干燥地上部分或根[2]。大薊莖呈圓柱形,基部直徑可達(dá)1.2cm;表面綠褐色或棕褐色,有數(shù)條縱棱,被絲狀毛;斷面灰白色,髓部疏松或中空。葉皺縮,多破碎,完整葉片展平后呈倒披針形或倒卵狀橢圓形,羽狀深裂,邊緣具不等長的針刺;上表面灰綠色或黃棕色,下表面色較淺,兩面均具灰白色絲狀毛。頭狀花序頂生,球形或橢圓形,總苞黃褐色,羽狀冠毛灰白色。氣微,味淡。大薊炭形如大薊段或片,表面焦黑色,質(zhì)松脆,具焦香氣,味苦[2]。
大薊味甘、苦,性涼[2][3]。歸心、肝經(jīng)[2][3]。具有涼血止血,散瘀解毒消腫的功能[1][3][2]。用于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外傷出血,癰腫瘡毒[3]。生大薊以涼血消腫力勝,常用于熱淋,癰腫瘡毒及熱邪偏盛的出血證[2]。大薊炭涼性減弱,收斂止血作用增強[2]。用于吐血、嘔血、咯血、嗽血等出血較急劇者[2]。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記載有此中藥的藥典標(biāo)準(zhǔn)。
4拉丁名 Herba seu Radix Cirsii Japonici (拉)(《中醫(yī)藥學(xué)名詞(2004)》)
5英文名 Japanese thistle herb(《中醫(yī)藥學(xué)名詞(2004)》)
Japanese thistle root(《中醫(yī)藥學(xué)名詞(2004)》)
6大薊的別名 馬薊、虎薊、野紅花、牛刺芳菜、雞姆刺、大刺兒菜[1]。
將軍草、??诖?、馬刺草 。
7大薊的處方用名 大薊、大薊炭[2]。
8大薊的來源 大薊為菊科植物薊Cirsium japonicum DC.的干燥地上部分或根[2]。
大薊的根亦入藥,功效同地上部分。
9大薊的產(chǎn)地 我國大部分地區(qū)均產(chǎn)[1]。
10大薊的原植物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高0.5~1m。根簇生,圓錐形,肉質(zhì),表面棕褐色。莖直立,有細(xì)縱紋,基部有白色絲狀毛。基生葉叢生,有柄,倒披針形或倒卵狀披針形,長15~30cm,羽狀深裂,邊緣齒狀,齒端具針刺,上面疏生白我絲狀毛,下面脈上有長毛;莖生葉互生,基部心形抱莖。頭狀花序頂生;總苞鐘狀,外被蛛絲狀毛;總苞片4~6層,披針形,外層較短;花兩性,管狀,紫色;花藥頂端有附片,基部有尾。瘦果長橢圓形,冠毛多層,羽狀,暗灰色?;ㄆ?~8月,果期6~8月。生于山野、路旁、荒地。產(chǎn)于全國大部分地區(qū)。
11大薊的采收與初加工 夏、秋二季花開時采割地上部分,或秋末挖根,除去雜質(zhì),曬干[2]。
12大薊的生藥性狀 大薊莖呈圓柱形,基部直徑可達(dá)1.2cm;表面綠褐色或棕褐色,有數(shù)條縱棱,被絲狀毛;斷面灰白色,髓部疏松或中空。葉皺縮,多破碎,完整葉片展平后呈倒披針形或倒卵狀橢圓形,羽狀深裂,邊緣具不等長的針刺;上表面灰綠色或黃棕色,下表面色較淺,兩面均具灰白色絲狀毛。頭狀花序頂生,球形或橢圓形,總苞黃褐色,羽狀冠毛灰白色。氣微,味淡。(《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
13大薊的炮制 唐代有切制(《千金翼方》)、“搗取自然汁”(《食療本草》)、酒漬(《外臺秘要》)的方法[2]。
宋代有焙法(《圣濟總錄》)[2]。
元代有燒灰存性(《十藥神書》)[2]。
明代有碎(《本草品匯精要》)、童便浸后曝干(《奇效良方》)之法,并有“消腫搗汁,止血燒灰存性”(《炮炙大法》)的記述[2]。
清代有酒洗后童便拌炒(《本草匯》)以及搗汁入童便和酒飲(《得配本草》)等法[2]。
現(xiàn)在主要的炮制方法有炒炭等[2]。
13.1.2大薊炭 取大薊段或片,置炒制容器內(nèi),用武火加熱,炒至表面焦黑色,內(nèi)部棕褐色,噴灑少許清水,滅盡火星,取出晾干[2]。
大薊炭形如大薊段或片,表面焦黑色[2]。質(zhì)松脆,具焦香氣,味苦[2]。
炒炭后涼性減弱,收斂止血作用增強[2]。用于吐血、嘔血、咯血、嗽血等出血較急劇者[2]。如十灰散(《十藥神書》)[2]。
動物實驗表明,大薊炭確能縮短出血和凝血時間[2]。有人采用正交試驗法,對大薊炭的炮制工藝進(jìn)行優(yōu)選,結(jié)果表明,大薊炭的最佳炮制工藝為220℃,炒制10分鐘[2]。
14大薊的性味歸經(jīng) 大薊味甘、苦,性涼[2][3]。歸心、肝經(jīng)[2][3]。
甘、微苦,涼。入肝、腎經(jīng)[1]。
15大薊的功效與主治 大薊具有涼血止血,散瘀解毒消腫的功能[1][3][2]。用于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外傷出血,癰腫瘡毒[3]。
1.治衄血,吐血,咯血,尿血,便血,月經(jīng)過多,崩漏,乳癰,腸癰,高血壓,肺結(jié)核。煎服:9~15g(鮮品30~60g)。止血炒炭用[1]。
2.鮮品搗敷癰癤腫毒,外傷出血[1]。
生大薊以涼血消腫力勝,常用于熱淋,癰腫瘡毒及熱邪偏盛的出血證[2]。如用鮮大薊根洗凈搗汁,加熱水燉1小時,飯前服,治熱結(jié)血淋(《福建民間草藥》);治心熱吐血及衄血、崩中下血,均可用本品搗后絞取汁內(nèi)服(《太平圣惠方》)[2]。
大薊炭涼性減弱,收斂止血作用增強[2]。用于吐血、嘔血、咯血、嗽血等出血較急劇者[2]。如十灰散(《十藥神書》)[2]。
16大薊的化學(xué)成分 全草含生物堿、揮發(fā)油[1]。根含生物堿、乙酸蒲公英甾醇酯、α香樹脂醇和β香樹脂醇、β谷甾醇等[1]。鮮葉含柳穿魚苷、柳穿魚素等黃酮類[1]。
大薊主含生物堿、揮發(fā)油等成分[2]。
17大薊的藥理作用 水或醇浸劑對貓、狗、兔有降低血壓作用。大薊尚可止血,有效成分為柳穿魚苷[1]。
動物實驗表明,大薊炭確能縮短出血和凝血時間[2]。
18大薊的藥典標(biāo)準(zhǔn)
Daji
CIRSII JAPONICI HERBA
(2)取本品粉末lg,加甲醇lOml,超聲處理30分鐘,濾過,濾液蒸干,殘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大薊對照藥材l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1~2μl,分別點于同一聚酰胺薄膜上,以乙酰丙酮一丁酮一乙醇一水(1:3:3:13)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三氯化鋁試液,晾于,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測。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yīng)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主斑點。
18.5.2水分 不得過13.0%(附錄ⅨH第一法)。
18.5.3酸不溶性灰分 不得過3.0%(附錄ⅨK)。
18.7.1色譜條件與系統(tǒng)適用性試驗 以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為填充劑;以乙腈0.1%磷酸溶液(21:79)為流動相;檢測波長為330nm。理論板數(shù)按柳穿魚葉昔峰計算應(yīng)不低于3000。
18.7.2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取柳穿魚葉苷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加70%乙醇制成每1ml含55μg的溶液,即得。
18.7.3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取本品粉末約0.5g,精密禰定,置具塞錐形瓶中,精密加入70%乙醇l00ml,稱定重量,加熱回流1小時,放冷,再稱定重量,用70%乙醇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濾過,取續(xù)濾液,即得。
18.7.4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l0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計算,含柳穿魚葉苷(C28H34015)不得少于0.20%。
本品呈不規(guī)則的段。莖短圓柱形,表面綠褐色,有數(shù)條縱棱,被絲狀毛;切面灰白色,髓部疏松或中空。葉皺縮,多破碎,邊緣具不等長的針刺;兩面均具灰白色絲狀毛。頭狀花序多破碎。氣微,味淡。
18.8.2鑒別、含量測定 同藥材。
18.8.3性味與歸經(jīng) 甘、苦,涼。歸心、肝經(jīng)。
18.8.4功能與主治 涼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癰。用于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外傷出血,癰腫瘡毒。
18.8.5用法與用量 9~15g。
18.8.6貯藏 置通風(fēng)干燥處。
洋薊的正確吃法如下:
1、清炒洋薊;洋薊的口感類似鮮筍與蘑菇之間,相當(dāng)可口??膳湟蚤蠙煊汀幟手?、辣椒、大蒜和鹽等調(diào)味配料清炒,味道鮮嫩爽口。
2、洋薊茶泡水;洋薊花蕾外包的花瓣可剝下曬干,制成洋薊茶泡水喝,其味帶有特殊花類清香,口感清爽,甘味持久,是一種獨特而別有花味的“菜薊茶”。
3、白煮洋薊;把洋薊處理好,浸在放了檸檬的清水里,5-10分鐘。鍋內(nèi)燒熱水,水開放洋薊煮15-30分鐘。用橄欖油、意大利紅酒醋、鹽和黑胡椒調(diào)成蘸汁,配煮好的洋薊吃??诟蟹浅:谩?/p>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4981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薊葉湯
下一篇: 薊菀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