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 : 附子(生,去皮臍)、青橘皮(湯浸,去白)、木香、芎各等分。
制法 : 上為末,濃糯米飲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小腸氣發(fā)動。
用法用量 : 每服7-10丸,生姜鹽湯送下,1日3次。
摘錄 : 《圣濟總錄》卷一八七
和中丸--《丹溪心法》卷二
【處方】白術(shù)72克,厚樸60克, 陳皮48克,半夏(泡)30克,檳榔15克,枳實15克,甘草12克,木香6克。
【制法】上藥用生姜自然汁浸蒸餅為丸。
【功能主治】治下痢,泄瀉,氣滯濕阻者。
【用法用量】每服30丸,溫水送下,空腹服。
【摘錄】《丹溪心法》卷二
和中丸--《醫(yī)學心悟》卷三
【處方】白術(shù)(陳土炒)120克,扁豆(炒)90克,茯苓45克,枳實(面炒)60克,陳皮90克,神曲(炒黑)、麥芽(炒)、山楂(炒)、香附(姜汁炒)各60克,砂仁45克,半夏(姜汁炒)30克,丹參(酒蒸)60克,五谷蟲(酒拌,炒焦黃色)90克。
【制法】荷葉1葉,煎水迭為丸。
【功能主治】治鼓脹,痞積。
【用法用量】每日上午、下午開水送服6克。若寒氣盛,加干姜、吳萸、肉桂;若濕熱盛,加黃連、連翹;若大便閉結(jié),先用三黃枳術(shù)丸下之,隨用本方漸磨之;若兼瘀血,加厚樸、赤芍;若脾氣虛弱,用六君子湯吞服此丸,或以補中益氣湯送下。
【摘錄】《醫(yī)學心悟》卷三
和中丸--《幼科直言》卷四
【處方】厚樸1兩(炒),白芍1兩(酒炒),蒼術(shù)1兩(土炒),廣木香3錢,陳皮1兩,砂仁3錢(去殼),青皮5錢,真神曲1兩(炒),甘草5錢。
【制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
【功能主治】小兒食傷脾胃,有似疳痞之癥,腹痛嘔吐泄瀉,或吐蟲食,或受冷氣冷物。
【用法用量】每服1丸,淡姜湯化下。
【摘錄】《幼科直言》卷四
和中丸--《普濟方》卷二十五引《十便良方》
【處方】良姜4兩,烏梅肉1兩,白茯苓1兩,甘草1兩,蒼術(shù)1兩,干姜半兩,神曲半兩,小麥蘗半兩,茴香1兩半。
【制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
【功能主治】脾胃不和,寒氣積聚,飲食減少,肢體倦怠。
【用法用量】每服1粒,以米湯嚼下,不拘時候。
【摘錄】《普濟方》卷二十五引《十便良方》
和中丸--《青囊秘傳》
【處方】臺白術(shù)2兩,云茯苓2兩,生甘草5錢,奎白芍2兩,制首烏2兩,銀柴胡2兩,知母2兩,淮山藥2兩,地骨皮2兩,使君子2兩,生香附2兩,木香1兩5錢,川樸2兩,陳廣皮2兩,油青皮2兩,南楂肉2兩,花粉2兩,枳實2兩,萊菔子2兩,縮砂仁1兩5錢,淡黃芩4兩,柴胡4兩5錢,木通2兩,車前子2兩,臺烏藥2兩,澤瀉2兩。
【制法】上藥各炒,共為細末,用瓷瓶收貯,每于用時即將飴糖打糊為丸,如彈子大。
【功能主治】和中理氣,消痰祛濕。
【用法用量】老年及小兒服1丸,多則2丸,飯后服。夏月,加香薷2兩、六一散2兩。
【摘錄】《青囊秘傳》
和中丸--《攝生眾妙方》卷五
【處方】雞腿白術(shù)(去蘆)4兩,山楂2兩,白芍藥(炒)1兩,黃連(姜汁炒)5錢,陳皮(淡鹽湯煮干)1兩,山藥2兩,香附子5錢。
【制法】上為細末,神曲打糊為丸。
【功能主治】脾胃病。
【用法用量】飯后白滾水送下。
【摘錄】《攝生眾妙方》卷五
和中丸--《御藥院方》卷三
【處方】藿香葉1兩,人參1兩,陳皮1兩,丁香半兩,木香半兩,白術(shù)2兩,白茯苓(去皮)2兩,半夏2兩(湯洗,生姜汁浸),巴豆2錢半(與陳皮同炒焦,不用巴豆)。
【制法】上為細末,水煮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和中順氣,升降陰陽,消痰止嘔,長肌退困,美進飲食。主治脾胃怯弱,陰陽不和,三焦氣澀,心腹痞悶,嘔逆痰甚,頭目不清,困倦少力,飲食減少,肌體瘦瘁,肢節(jié)煩疼。
【用法用量】每服50丸,食前煎生姜湯送下。
【摘錄】《御藥院方》卷三
和中丸--《脾胃論》卷下
【處方】人參1錢,干生姜1錢,橘紅1錢,干木瓜2錢,炙甘草3錢。
【制法】上為細末,蒸餅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益氣健脾,補胃進食,理氣消痰。去濕滯,厚腸胃,調(diào)和脾胃,補益中氣。主治脾虛胃弱,納少脘痞,干嘔吞酸,或腫滿。服寒藥脾胃虛弱。久病虛弱,厭厭不能食。鼓證腫滿初起,或因郁而成者。胃弱痞積,脾胃病納少化遲。
【用法用量】《醫(yī)學六要》有白術(shù)。
【各家論述】《脾胃論注釋》:方中人參補氣,又用橘紅利氣,則補而不滯,利而不耗;重用炙甘草配干生姜,辛甘陽藥有溫脾助運的功用;配木瓜酸以斂陰,有養(yǎng)胃生津的效力。蒸餅為丸,有養(yǎng)脾胃消食化滯的作用。
【摘錄】《脾胃論》卷下
和中丸--《東垣試效方》卷一
【處方】干姜2錢,干生木瓜3錢,炙甘草2錢,陳皮4錢,人參2錢,白術(shù)3錢,益智仁2錢。
【制法】上為末,用湯浸炊餅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補胃進食。
【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食前溫水送下。
【摘錄】《東垣試效方》卷一
和中丸--《痘疹一貫》卷六
【處方】青皮3兩,蒼術(shù)2兩5錢(米泔水炒),山楂(凈肉)2兩,枳實2兩(麩炒),香附米2兩(炒),陳皮2兩,神曲2兩(炒),厚樸2兩(姜炒),甘草4兩(生)。
【制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
【功能主治】脾胃虛弱,飲食停滯,胸膈飽悶。
【用法用量】大人2錢重1丸,小人1錢或5分重1丸。寒則生姜湯化下;火則燈心湯化下;常服滾白水化服。
【摘錄】《痘疹一貫》卷六
和中丸--《宣明論》卷四
【處方】牽牛1兩,官桂1分,大黃半兩,紅皮半兩,黃芩半兩,茴香半兩,木香1分,滑石2兩。
【制法】上為末,滴水和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寬膈美食,消痰止逆。主治一切風壅,口燥舌干,咽嗌不利,胸脅痞滿,心腹痛悶,小便赤澀,大便結(jié)滯,風氣拂郁,頭目昏眩,筋脈拘急,肢體疼倦。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煎生姜湯送下,溫水亦得,1日3次。
【摘錄】《宣明論》卷四
和中丸--《圣濟總錄》卷四十五
【處方】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干姜(炮)3兩,甘草(炙)1兩,木香1兩,茴香子(炒)1兩,青橘皮(湯浸,去白,焙)半兩,沉香半兩(炙),藿香葉半兩。
【制法】上為細末,湯浸炊餅和丸,如櫻桃大。
【功能主治】寬中脘。主治脾胃冷熱氣不和。
【用法用量】每服1丸,白湯送下,食前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四十五
和中丸--《片玉心書》卷四
【處方】黃連(炒)5錢半,陳皮5錢半,澤瀉2錢,車前子2錢,白茯苓2錢,山藥2錢,白術(shù)2錢,木香2錢,石蓮肉2錢,肉豆蔻(面包,火煨)2錢,干姜(炒)2錢,人參2錢。
【制法】共為末,醋糊丸。
【功能主治】小兒赤白痢。
【用法用量】陳米飲送下。如脫肛者,升麻湯送下。
【摘錄】《片玉心書》卷四
和中丸--《慎齋遺書》卷五
【處方】廣皮4兩,白術(shù)3兩,肉桂3錢,薏苡仁2兩,川椒3錢,澤瀉1兩,白茯苓2兩,砂仁2兩,車前子1兩,炮姜5錢。
【制法】水泛為丸。
【功能主治】和中。
【摘錄】《慎齋遺書》卷五
和中丸--《普濟方》卷一六八
【處方】木香1兩,沉香1兩,白豆蔻1兩,砂仁1兩,檳榔1兩,枳實(去瓤)1兩,蓬術(shù)(去皮)1兩,當歸(酒浸)1兩,木通(去皮)1兩,黃芩(去腐)1兩,黃連1兩,大黃4兩,郁李仁(去皮)1兩,豬牙皂角半兩。
【制法】上為末,滴水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脾氣,益腎水,消腸胃中積滯,調(diào)三焦氣,開胸膈痞滿,潤大便,清小便,進美飲食。主心腹悶痛,筋脈拘急,肢體悶倦。
【用法用量】每服1丸,食后茶清送下。
【摘錄】《普濟方》卷一六八
和中丸--《杏苑》卷六
【處方】白術(shù)5錢,白芍藥3錢,縮砂仁3錢,半夏3錢,桃仁2錢,黃連2錢,神曲2錢,橘皮2錢,當歸3錢,僵蠶1錢,人參1錢,甘草(炙)1錢。
【制法】上為末,蒸餅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心腹痛。
【用法用量】每服50丸,食前生姜湯送下。
【摘錄】《杏苑》卷六
和中丸--《玉案》卷三
【處方】蒼術(shù)(米泔浸,炒)4兩,橘紅(姜汁拌,曬)4兩,黃芩4兩(酒炒),半夏(姜礬制)3兩,香附3兩(醋炒)。
【制法】上為末,水泛為丸。
【功能主治】濕痰癥。
【用法用量】每服3錢,空心白滾湯送下。
【摘錄】《玉案》卷三
和中丸--《玉案》卷六
【處方】陳皮1兩5錢,厚樸1兩5錢,枳殼1兩5錢,麥芽1兩5錢,山楂肉1兩5錢,白茯苓1兩,白術(shù)1兩,神曲3兩。
【制法】上為末,神曲打糊為丸。
【功能主治】小兒痘后,傷食腹痛。
【用法用量】每服2錢,滾白湯送下。
【摘錄】《玉案》卷六
和中丸--《少林寺傷科秘方》
【處方】當歸(酒洗)1兩,桃仁(去皮)1兩,香附(童便炒)1兩,莪術(shù)(醋炒)5錢,三棱(醋炒)5錢,赤芍
一樓說的對,失眠沒有哪一種種藥能包打天下,畢竟是類型很多,復雜的中醫(yī)亞健康問題(不要隨便服用安眠藥,對身體更不好)
聽名字就是補氣血的,可能有些用也可能沒用,關鍵是便宜的藥賣出天價
可以找好中醫(yī)看看,從整體上把握一整體的下陰陽氣血狀態(tài).
也可以試試中成藥
中成藥里本來沒有“專職”的安眠藥,但中醫(yī)治失眠是從病根上治起,也就是說通過準確“辨證”,許多中成藥可以治療失眠,這些藥多與“心”有關。
天王補心丹:陰虛血少明顯的失眠適用。因為心血被火消耗掉了,所以人不僅失眠,健忘,心里一陣陣發(fā)慌,且手腳心發(fā)熱、舌頭紅、舌尖生瘡,這個藥補的作用更大一些。
同仁柏子養(yǎng)心丸:既然是養(yǎng)心,補的成分就多一些,病人體虛明顯,失眠健忘且有氣虛的表現(xiàn)。這種人稍微運動就會感到心慌,有點響聲就被嚇一跳,常說的“一驚一乍”的,膽小,實際是心虛,所以藥里用了黃芪補氣。
朱砂安神丸:這是李東垣的方子,同樣是治失眠多夢,藥里有去心火的黃連。這種失眠的人心里覺得很煩,甚至有點心神不寧、坐立不安的,還可能有精神抑郁,這個時候吃朱砂安神丸就比天王補心丸合適,既能清熱又能用朱砂這種礦物類藥物重鎮(zhèn)一下浮越的心神。
安神補心丸(膠囊):凡是入睡困難或多夢易醒的失眠人,如果還伴有心悸、心煩、咽干口燥、盜汗、耳鳴、頭暈,就適合吃這個藥了。
牛黃清心丸:這種失眠是心火燒的。除了失眠還有頭昏沉、心煩、大便干、舌質(zhì)紅、熱象比較突出的人可以選擇。
加味逍遙丸:治療因為緊張、生氣導致的失眠更合適,可以起到疏肝解郁、改善睡眠的作用。
越鞠保和丸: 對于失眠而夢多、早上醒來總感覺特別累、胃口不好、舌苔厚膩的人適用。治失眠有個民間經(jīng)驗,就是臨睡時喝杯牛奶。但這個經(jīng)驗也要分人,如果是這種越鞠保和丸適應的失眠,就千萬別再喝牛奶了,因為舌苔厚本身就說明有濕熱、胃腸不干凈。濕熱、淤滯也可能是失眠的主因,再喝牛奶就是給夜間的胃腸增加負擔,只能加重病因。
解郁安神顆粒:適用于因情緒不暢導致的入睡困難,這種人多夢,而且睡得很輕,一點小聲就容易醒,還可有心煩、健忘、胸悶等癥狀同在。
活力蘇口服液:失眠的同時并伴腰酸腿軟、耳鳴,要有明顯的腎虛表現(xiàn),才適合吃這個藥。
同仁人參歸脾丸:這個成藥一看不像是治失眠的,和心無關,但對于脾虛導致的失眠非它不可。這種失眠是因為脾虛使氣血生成不足,影響到心血也不足,最終使心神無處寄居,心神浮越。所以,除了失眠,還會有記憶力下降,而且總是有氣無力、營養(yǎng)不良的樣子。有氣無力是氣虛,營養(yǎng)不良是血虛。
七葉安神片:有些老年人晚上會覺得胸悶,有冠心病的病人睡眠也受影響,用七葉安神片可以緩解,因為這藥除了活血還能安神。如果還經(jīng)常有胸痛、胸悶發(fā)作,可以加服血府逐淤口服液或膠囊。
要在醫(yī)生指導下用藥~~
為醫(yī)者,只言其效如神,不言禁忌之用,輕則傷身,重則促命也。
學醫(yī)必讀古籍,用藥必遵古法。用古法解讀被濫用的千古名方!
《金匱腎氣丸》—— 誤用最多的補腎方!
自從《六味地黃丸》成了補腎名方以后,它的兄弟《金匱腎氣丸》就成了壯陽的名方了。而各種專家和網(wǎng)友的以訛傳訛,再加上“適應性廣”的假象,很多以為自己腎虛的朋友,就經(jīng)常會嘗試服用此藥了。
如果真的是腎虛引起的寒邪困于少陰,或者腎陽不能歸元引起的水液代謝不暢,用腎氣丸確實沒有任何問題,而且效果如神。但這兩種情況,對于體弱多病的老年人或者大病初愈的術(shù)后病人,比較多見。而對于大部分現(xiàn)代人來說,并不那么適合。
一,痰熱內(nèi)盛者誤服:助火生痰
《本草新編》
痰出脾、肺者,用熟地則助其濕,用之似乎不宜。倘痰出于心、肝、腎者,舍熟地又何以逐之耶。故人有吐痰如清水者,用二陳消痰化痰之藥,百無成功,乃服八味湯,而痰氣之洶涌者頃刻即定,非心、肝、腎之痰用熟地之明驗乎
脾肺失運而生痰,最忌滋膩之物,抑脾而塞肺故也。腎氣丸以熟地為君,脾肺虛弱而腎氣未散者不可妄服。關于脾腎,很多古籍有所記載,很多人被診斷為脾陽虛后,又以為火生土,所以當補腎陽以生脾陽,此大謬也。今之人,腎陽衰者寥寥無幾,很多年輕人手腳涼或者性生活不協(xié)調(diào),就誤以為是腎陽虛衰,就亂用補藥,為害甚多。
二,肝郁者誤服:助肝伐脾
《王孟英醫(yī)案》
謝譜香體屬久虛.初冬患嗽痰減食.施某視之.云是腎氣不納.命火無權(quán).疊進腎氣湯月余.遂致嘔惡便溏.不饑無溺.季冬孟英診之.脈甚弦 .苔膩舌紅.乃中虛而健運失職.誤投滋膩.更泄樞機.附桂之剛.徒增肝橫.
方中肉桂和附子,最能助陽動火,肝氣不郁者,尚可借其而外達,散其熱。如果肝郁而氣機內(nèi)蘊者,則助肝陽猛烈上行,使脾胃之氣不能四達,進而大小便失職,氣機上逆。
三,陰虛血燥者誤服:耗腎傷血(手淫傷精者亦然)
雖然腎氣丸中以熟地為君,劑量頗大。但其澤瀉,茯苓,皆為伐腎之品。如果有寒飲,則桂附司其職而應之,如無寒飲邪氣,則桂附反轉(zhuǎn)為傷腎陰之品。更助澤瀉,茯苓,使腎中之真陰,更加耗損,而助浮陽逆上。十分危險。
四,初服有效,久服有害
中藥最可怕的地方,就是起初有效,再服無效,而且很多副作用感覺不到。比如腎氣丸,由于其附子之性,初服的時候,很可能感覺有溫通之感,呼吸不暢或者小便問題都有好轉(zhuǎn),實際上卻受了很多暗傷而不自知。
在我治療的朋友里,這種情況很多見,基本上是大部分。而且很多醫(yī)生一開藥就是一個月兩個月的開。初期吃感覺有效,于是便一直吃了下去。結(jié)果造成了很多難以恢復的問題。
《王孟英醫(yī)案》
初服頗若相安者.方中附桂剛猛.直往無前.痰亦不得不為之辟易.又得地黃等濃濁下趨之品.回護其跋扈跳梁之性.然暴戾之氣.久而必露.柔膩之質(zhì).反阻樞機.治節(jié)不伸.二便澀少.痰無出路.愈伏愈多.一朝卒發(fā).遂壅塞于清陽升降之路.是以危險如斯.
這個醫(yī)案,病人是促發(fā)腦梗,就是因為初期感覺有效,于是就吃了兩個月的腎氣丸。結(jié)果春天陽氣升騰,而痰阻上行之路。發(fā)生腦梗。
總結(jié):千古名方建功偉,古人今異莫亂用。
總體來說,古代人貧乏者多,生活又相對清苦,所以很少有痰火,濕熱等等問題,也不會因為太復雜的社會關系而導致各種壓力和肝郁問題,所以在古代,腎氣丸確實適用面很廣。
而今人之體,已然改變了很多,不詳細判斷,很容易弄巧反拙。而造成今天這種濫用情況的,卻是醫(yī)者妄下判斷導致的多,病人盲從于網(wǎng)絡專家的次之。
《傷寒論》到處都在教,其中的古方確實異彩紛呈。但是藥就藥,尤其是傷寒論中的經(jīng)方。判斷不清就盲目服用,危害甚多。
即使對證用藥的情況下,也要根據(jù)個人的具體情況做加減和藥量調(diào)整。腎氣丸在古代的變化十分的多。并不是古方就一定要按古代的比例吃。切記。
【人行天下,笑談眾生,人生本應無拘無束,何必自尋煩惱。】
【海納百川,學貫古今,知識本應融匯貫通,何必諸多限制?!?br>
(予自然)
專注本源療愈,助人解除身體及心靈上的困擾。
健康,心理,修行等方面有任何問題,歡迎與我交流。
如果覺得本文有助于你,請分享知識,幫助他人。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5145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降痰除積湯
下一篇: 降真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