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足散
處方 : 雞足1對(duì)。
制法 : 燒灰細(xì)研。

功能主治 : 食諸肉骨梗。
用法用量 : 《圣濟(jì)總錄》本方用法:上為散,每服一錢匕,酒調(diào)下。
摘錄 : 方出《圣惠》卷三十五,名見《圣濟(jì)總錄》卷一二四
山茱萸散簡介
目錄1拼音2概述3《千金翼方》卷十六方之山茱萸散 3.1方名3.2組成3.3制備方法3.4功能主治3.5山茱萸散的用法用量 4《太平圣惠方》卷二十二方之山茱萸散 4.1方名4.2組成4.3制備方法4.4功能主治4.5山茱萸散的用法用量 5《圣濟(jì)總錄》卷一二八方之山茱萸散 5.1方名5.2組成5.3制備方法5.4主治5.5山茱萸散的用法用量 6《太平圣惠方》卷二十三方之山茱萸散 6.1方名6.2組成6.3主治6.4山茱萸散的用法用量6.5制備方法 7《太平圣惠方》卷三十六方之山茱萸散 7.1方名7.2組成7.3主治7.4山茱萸散的用法用量7.5制備方法 8《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九方之山茱萸散 8.1方名8.2組成8.3主治8.4山茱萸散的用法用量8.5制備方法 9《醫(yī)學(xué)入門》卷八方之山茱萸散 9.1方名9.2組成9.3主治9.4山茱萸散的用法用量9.5制備方法 10《太平圣惠方》卷二十七方之山茱萸散 10.1方名10.2組成10.3主治10.4山茱萸散的用法用量10.5制備方法 11《御藥院方》卷八方之山茱萸散 11.1方名11.2組成11.3主治11.4山茱萸散的用法用量11.5制備方法 12《太平圣惠方》卷五十八方之山茱萸散 12.1方名12.2組成12.3主治12.4山茱萸散的用法用量12.5制備方法 13《醫(yī)方類聚》卷十引《神巧萬全方》之山茱萸散 13.1方名13.2組成13.3功效主治13.4山茱萸散的用法用量13.5制備方法 14參考資料附:1古籍中的山茱萸散 1拼音 shān zhū yú sǎn
2概述 山茱萸散為方劑名,其同名方劑約有十一首。
3《千金翼方》卷十六方之山茱萸散
3.1方名
山茱萸散
3.2組成
山茱萸、炮附子、山藥、王蓀、肉桂、干地黃、炒干漆、秦艽、炮天雄、白術(shù)各半兩,狗脊(原書無劑量)[1]。
山茱萸半兩,附子(炮,去皮)半兩,薯蕷半兩,王蓀半兩,牡桂半兩,干地黃半兩,干漆(熬)半兩,秦艽半兩,天雄(炮,去皮)半兩,白術(shù)半兩,狗脊。
3.3制備方法
上藥為粗末[1]。
3.4功能主治
《千金翼方》卷十六方之山茱萸散主治風(fēng)跛痹,偏估,半身不遂,疼痛 *** [1]。
3.5山茱萸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一方寸匕,食前酒送下,日三次[1]。
4《太平圣惠方》卷二十二方之山茱萸散
4.1方名
山茱萸散
4.2組成
山茱萸、防風(fēng)各一兩,山藥、川芎、細(xì)辛、菊花、炮天雄各五錢[1]。
山茱萸1兩,防風(fēng)1兩(去蘆頭),薯蕷半兩,芎半兩,細(xì)辛半兩,甘菊花半兩,天雄半兩(炮裂,去皮臍)。
4.3制備方法
上藥為末[1]。
4.4功能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二十二方之山茱萸散主治頭旋目疼,身體痛。[1]
4.5山茱萸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二錢,不拘時(shí)溫酒送下[1]。
5《圣濟(jì)總錄》卷一二八方之山茱萸散
5.1方名
山茱萸散
5.2組成
山茱萸、五味子、茯苓(去皮)各三分,當(dāng)歸、炮附子(去皮臍)、川芎、芍藥、炙石韋、肉桂(去粗皮)、人參、地脈草、石斛(酒浸,焙)、菟絲子(酒浸,炙)、炙甘草各五錢,巴戟天(去心)、遠(yuǎn)志、麥門冬(去心,焙)、肉蓯蓉(酒浸去皺,炙)、炒干地黃各一兩,炮姜一分[1]。
山茱萸3分,五味子3分,白茯苓(去黑皮)3分,當(dāng)歸(切,焙)半兩,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芎半兩,芍藥半兩,石韋(去毛,炙)半兩,桂(去粗皮)半兩,人參半兩,地脈草半兩,石斛(去根,酒浸,焙)半兩,菟絲子(酒浸,炙)半兩,甘草(炙)半兩,巴戟天(去心)1兩,遠(yuǎn)志(去心)1兩,麥門冬(去心,焙)1兩,肉蓯蓉(酒浸,去皴皮,炙)1兩,生干地黃(炒)1兩,干姜(炮)1分。
5.3制備方法
上藥為末[1]。
5.4主治
《圣濟(jì)總錄》卷一二八方之山茱萸散主治熱氣結(jié)聚,發(fā)背癰疽,經(jīng)年不愈者[1]。
5.5山茱萸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二至三錢匕,溫酒或醋漿水調(diào)下[1]。
6《太平圣惠方》卷二十三方之山茱萸散
6.1方名
山茱萸散
6.2組成
山茱萸1兩半,天雄1兩半(炮裂,去皮臍),麻黃1兩(去根節(jié)),川椒1兩(去目及閉日者,微炒去汗),萆薢1兩(銼),桂心1兩,川烏頭1兩(炮裂,去皮臍),防風(fēng)1兩(去蘆頭),甘草1兩(炙微赤,銼),牛膝1兩(去苗),狗脊1兩,莽草1兩(微炙),石南1兩,躑躅花1兩(酒拌,炒令干)。
6.3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二十三方之山茱萸散主治中風(fēng)偏枯不遂,筋脈拘急,肢節(jié)疼痛。
6.4山茱萸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1錢,以溫酒調(diào)下,不拘時(shí)候。
6.5制備方法
上為細(xì)散。
7《太平圣惠方》卷三十六方之山茱萸散
7.1方名
山茱萸散
7.2組成
山茱萸1兩,薯蕷1兩,菖蒲1兩,土瓜根1兩,甘菊花1兩,木通1兩(銼),防風(fēng)1兩(去蘆頭),赤茯苓1兩,天雄1兩半(炮裂,去皮臍),牛膝1兩(去心),沉香1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遠(yuǎn)志1兩(去心),生干地黃1兩,蔓荊子1兩。
7.3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三十六方之山茱萸散主治風(fēng)虛耳聾,頭腦旋悶,四肢不利。
7.4山茱萸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5錢,以水1大盞,加生姜半分,同煎至5分,去滓,食前溫服。
7.5制備方法
上為散。
8《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九方之山茱萸散
8.1方名
山茱萸散
8.2組成
山茱萸1分,羌活1分,薏苡仁1分,桂心1分,羚羊角屑1分,當(dāng)歸(銼,微炒)1分,甘草(炙微赤,銼)1分,黑豆(炒熟)1分,白茯苓1分,防風(fēng)(去蘆頭)1分,生干地黃半兩,麻黃半兩(去根節(jié))。
8.3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九方之山茱萸散主治小兒腳拳不展,筋急干細(xì)。
8.4山茱萸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1錢,以水1小盞,煎至5分,去滓,乳食前溫服。
8.5制備方法
上為粗散。
9《醫(yī)學(xué)入門》卷八方之山茱萸散
9.1方名
山茱萸散
9.2組成
山茱萸1兩,甘菊5錢,人參5錢,山藥5錢,茯神5錢,川芎5錢。
9.3主治
《醫(yī)學(xué)入門》卷八方之山茱萸散主治風(fēng)眩頭暈。
9.4山茱萸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2錢,茶清或酒調(diào)服。
9.5制備方法
上為末。
10《太平圣惠方》卷二十七方之山茱萸散
10.1方名
山茱萸散
10.2組成
山茱萸1兩半,天雄1兩半(炮裂,去皮臍),麻黃2兩(去根節(jié)),川烏頭半兩(炮裂,去皮臍),川椒(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1兩,白術(shù)1兩,茵芋1兩,防風(fēng)(去蘆頭)1兩,丹參1兩,牛膝(去苗)1兩,細(xì)辛1兩,莽草(微炙)1兩,石南1兩,桂心1兩。
10.3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二十七方之山茱萸散主治虛勞,風(fēng)邪所攻,偏枯不遂,筋脈拘急,肢節(jié)疼痛。
10.4山茱萸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2錢,空心及晚食前以溫酒調(diào)下。
10.5制備方法
上為細(xì)散。
11《御藥院方》卷八方之山茱萸散
11.1方名
山茱萸散
11.2組成
山茱萸半兩,吳茱萸半兩,硇砂(飛)半兩,紫梢花半兩,零陵香半兩,藿香葉半兩,丁香皮半兩,木通3錢半,細(xì)辛3錢半,續(xù)斷3錢半,遠(yuǎn)志3錢半,蛇床子3錢半,木鱉子3錢半,天仙子3錢半。
11.3主治
《御藥院方》卷八方之山茱萸散主治腎氣虛弱,陰囊多汗,或冷腫痛不消,或牽引少腹,時(shí)發(fā)疼痛。
11.4山茱萸散的用法用量
每用1匙,水1碗,煎57沸,先以熱氣熏,然后浴。宜蓋覆避風(fēng)。
11.5制備方法
上為粗末。
12《太平圣惠方》卷五十八方之山茱萸散
12.1方名
山茱萸散
12.2組成
山茱萸1兩,赤石脂2兩,萆薢1兩(銼),牛膝1兩(去苗),肉蓯蓉2兩(酒浸1宿,刮去粗皮,炙干),狗脊1兩,牡蠣1兩(燒為粉),黃耆1兩(銼),土瓜根1兩。
12.3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五十八方之山茱萸散主治小便數(shù),日夜無時(shí)。
12.4山茱萸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食前溫服。
12.5制備方法
上為粗散。
13《醫(yī)方類聚》卷十引《神巧萬全方》之山茱萸散
13.1方名
山茱萸散
13.2組成
山茱萸5分,肉桂5分,薯蕷5分,天雄(炮)5分,茯苓5分,人參5分,芎7分,白術(shù)7分,獨(dú)活7分,五加皮7分,大黃7分,防風(fēng)6分,干姜(炮)6分,丹參6分,厚樸(姜汁浸,炙)6分,細(xì)辛6分,桔梗6分,甘菊花1兩,甘草(炙)1兩,貫眾2分,陳橘皮2分(去瓤),陳麥曲(炒)1升,大麥糵1升(炒)。
13.3功效主治
《醫(yī)方類聚》卷十引《神巧萬全方》之山茱萸散功在消寒止淚。主治肝虛,脅偏痛久,宿食不消;并眼茫茫暗,風(fēng)淚出,見物不審。
13.4山茱萸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方寸匕,酒下;若食不消,食后服;若止痛,食前服之。
13.5制備方法
雞鳴散的基本信息
【別名】證治準(zhǔn)繩方
【組成】檳榔1.3、陳皮1.3、木瓜1.3、吳茱萸0.4、紫蘇0.4、桔梗0.7、生姜0.7。
【主治】腳氣疼痛,及風(fēng)濕流注,足痛筋脈浮腫者。
【應(yīng)用】用于濕性腳氣初起,足腿腫重疼痛,步行困難。
【用法】每次服三至四克,清晨空腹時(shí)和冷開水緩緩服下。
【歌訣】雞鳴散是絕奇方,蘇葉茱萸桔梗姜,瓜橘檳榔煎冷服,腳氣浮腫效果良。
【來源】《朱氏集驗(yàn)方》卷一。
【組成】檳榔7枚 陳皮 木瓜各30克 吳茱萸6克 桔梗15克 生姜(和皮)15克 紫蘇莖葉9克
雞鳴散的用藥禁忌和不良反應(yīng)
1.孕婦慎用。
2 .方中檳榔易耗正氣,故不宜久服。
3. 干腳氣、濕熱腳氣者不宜使用本方。
4.同名異方:(1)《證治準(zhǔn)繩》中有數(shù)方雞鳴散,方藥組成及功用不同于本方。(2)《傷科補(bǔ)要》雞鳴散:歸尾、桃仁、大黃,治胸腹蓄血。 有時(shí)有腹部不適及腹瀉反應(yīng),或偶有頭暈、身癢;如用量失當(dāng),可見流涎、嘔吐等副作用。
雞鳴散簡介
目錄1拼音2《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九:雞鳴散 2.1處方2.2制法2.3功能主治2.4雞鳴散的用法用量2.5摘錄 3《古今醫(yī)統(tǒng)》卷九十三:雞鳴散 3.1處方3.2功能主治3.3雞鳴散的用法用量3.4摘錄 4《圣濟(jì)總錄》卷一二六:雞鳴散 4.1處方4.2制法4.3功能主治4.4雞鳴散的用法用量4.5摘錄 5《東醫(yī)寶鑒·雜病篇》卷九引《三因》:雞鳴散 5.1處方5.2制法5.3功能主治5.4雞鳴散的用法用量5.5摘錄 6《普濟(jì)方》卷三○九:雞鳴散 6.1處方6.2功能主治6.3雞鳴散的用法用量6.4摘錄 7《傷科方書》 7.1組成7.2主治7.3雞鳴散的用法用量 8《朱氏集驗(yàn)方》卷一 8.1組成8.2功效8.3主治8.4雞鳴散的用法用量8.5制備方法8.6各家論述8.7附注 9《三因》卷九 9.1組成9.2功效9.3主治9.4雞鳴散的用法用量9.5制備方法9.6附注 10《東醫(yī)寶鑒·雜病篇》卷九引《三因》 10.1組成10.2功效10.3主治10.4雞鳴散的用法用量10.5制備方法 11《準(zhǔn)繩·幼科》卷五 11.1組成11.2功效11.3主治11.4雞鳴散的用法用量 附:1古籍中的雞鳴散 1拼音 jī míng sǎn
2《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九:雞鳴散
2.1處方
大黃30克(酒蒸)杏仁3~7粒(去皮、尖)
2.2制法
上研細(xì)。
2.3功能主治
治跌打損傷,血瘀凝積,氣絕欲死,或久積瘀血,煩躁疼痛,叫呼不得。
2.4雞鳴散的用法用量
用酒25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津,雞鳴時(shí)服。次日取下瘀血,即愈。
2.5摘錄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九
3《古今醫(yī)統(tǒng)》卷九十三:雞鳴散
3.1處方
大黃(酒蒸)30克 桃仁7粒(去皮、尖)當(dāng)歸尾15克
3.2功能主治
治跌打損傷,瘀血凝積,痛不可忍,大便秘結(jié)者。
3.3雞鳴散的用法用量
上藥為末,用酒250毫升煎,去滓,五更雞鳴時(shí)服,取下惡血即愈。若氣絕不能言,急以小便灌之即蘇。
3.4摘錄
《古今醫(yī)統(tǒng)》卷九十三
4《圣濟(jì)總錄》卷一二六:雞鳴散
4.1處方
牽牛子末1兩,胡粉1錢,大黃(蒸末)2錢,樸消(煉成粉)3錢。
4.2制法
上為散。
4.3功能主治
氣疬疼痛及熱毒結(jié)核,或多煩悶,熱而不寒者。
4.4雞鳴散的用法用量
雞鳴時(shí),以井華水調(diào)服3錢匕,以利為度,不利再服。
4.5摘錄
《圣濟(jì)總錄》卷一二六
5《東醫(yī)寶鑒·雜病篇》卷九引《三因》:雞鳴散
5.1處方
大黃(酒蒸)5錢,當(dāng)歸尾3錢,桃仁27粒(研)。
5.2制法
上銼,作一帖。
5.3功能主治
推陳致新。主金刃傷,打撲傷,血瘀凝積,煩悶欲絕。
5.4雞鳴散的用法用量
酒煎,雞鳴時(shí)服。次日下瘀血即愈。
5.5摘錄
《東醫(yī)寶鑒·雜病篇》卷九引《三因》
6《普濟(jì)方》卷三○九:雞鳴散
6.1處方
當(dāng)歸須5錢,赤芍藥5錢,大黃5錢,降真、蘇木、甘草各少許。
6.2功能主治
內(nèi)外顛傷損骨。
6.3雞鳴散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用水2盞,煎至7分,去滓,食前溫服?;蚣有”恪?/p>
6.4摘錄
《普濟(jì)方》卷三○九
7《傷科方書》
7.1組成
生地2錢,大黃3錢,杏仁(去衣)1錢,當(dāng)歸(酒洗)1錢5分。
7.2主治
跌打瘀血攻心,脈絕欲死。
7.3雞鳴散的用法用量
用生水、酒煎服。
8《朱氏集驗(yàn)方》卷一
8.1組成
檳榔7枚,陳皮1兩,木瓜1兩,吳茱萸2錢,桔梗半兩,生姜(和皮)半兩,紫蘇莖葉3錢。
8.2功效
行氣降濁,宣化寒濕。
8.3主治
腳氣。
8.4雞鳴散的用法用量
隔宿用水3大碗,慢火煎,留1碗半,去滓;用水2碗,煎滓取1小碗,2次以煎相和,安頓床頭,次日五更分23服,只是冷服,冬月略溫亦得,服了用餅餌壓下。如服不盡,留次日漸漸吃亦可。服此藥至天明,大便當(dāng)下1碗許黑糞水,即是腎家感寒濕毒氣下來也。至早飯前后,痛住腫消,但只是放遲遲吃物,候藥力過。
8.5制備方法
上為粗末,分作八服。
8.6各家論述
《方劑學(xué)》:方中以檳榔為君,質(zhì)重下達(dá),行氣逐濕。臣以木瓜舒筋活絡(luò),并能化濕;陳皮健脾燥濕,更能理氣。佐以紫蘇葉、桔梗直通氣機(jī),外散表邪,內(nèi)開郁結(jié);吳茱萸、生姜溫化寒濕,降逆止嘔。諸藥相合,祛濕化濁,宣通以散邪,溫散寒濕,行氣開壅。但總以宣通為要,適用于濕腳氣而偏寒者。
8.7附注
《景岳全書》陳皮作橘紅。
9《三因》卷九
9.1組成
大黃1兩(酒蒸),杏仁37粒(去皮尖)。
9.2功效
利去瘀血,推陳致新。
9.3主治
跌撲損傷,血瘀停積脅內(nèi),日久作痛。
9.4雞鳴散的用法用量
酒1碗,煎至6分,去滓,雞鳴時(shí)服。次日取下瘀血,即愈。若便覺氣絕不能言,取藥不及,急擘開口,以熱小便灌之。
9.5制備方法
上為細(xì)末。
9.6附注
《普濟(jì)方》有紅花一分,當(dāng)歸二錢。
10《東醫(yī)寶鑒·雜病篇》卷九引《三因》
10.1組成
大黃(酒蒸)5錢,當(dāng)歸尾3錢,桃仁27粒(研)。
10.2功效
推陳致新。
10.3主治
金刃傷,打撲傷,血瘀凝積,煩悶欲絕。
10.4雞鳴散的用法用量
酒煎,雞鳴時(shí)服。次日下瘀血即愈。
10.5制備方法
上銼,作一帖。
11《準(zhǔn)繩·幼科》卷五
11.1組成
炒術(shù)、當(dāng)歸、川芎、甘草、大力子、茯苓、木通、桔梗、蟬蛻、升麻、橘紅、山楂、紅花。
11.2功效
使痘毒自表外出。
11.3主治
男女發(fā)熱35日,或痘末形成,痘形隱隱,或才形于外而不能快利,或煩躁譫語,或腹疼嘔吐,或痰喘惡渴。
11.4雞鳴散的用法用量
上用酒炒,加燈草、生姜,煎服,臨服入雄雞血,酒亦妙。
古籍中的雞鳴散 《醫(yī)學(xué)綱目》:[卷之二十·心小腸部撲傷損]杖瘡 四錢)當(dāng)歸(半兩)上為細(xì)末。每服五錢,溫酒調(diào)下。雞鳴散下杖痛腹中惡血甚好。(方見撲傷損。)五黃散治杖...
《醫(yī)宗金鑒》:[外科卷上項(xiàng)部]瘰歷 、斂遲,此為熱毒也。如升陽調(diào)經(jīng)湯、柴胡連翹湯、雞鳴散,隨證輕重,揀擇用之。有感冒四時(shí)殺厲之氣而成,...
《外科心法要訣》:[卷四項(xiàng)部]瘰 、斂遲,此為熱毒也,如升陽調(diào)經(jīng)湯、柴胡連翹湯、雞鳴散,隨證輕重,揀擇用之。有感冒四時(shí)殺厲之氣而成,...
《絳雪園古方選注》:[中卷內(nèi)科]香港腳雞鳴散 腳,惟唐侍中方為最驗(yàn)。至明,周文采《醫(yī)方選要》雞鳴散,藥品相同,惟多桔梗一味,取義于五更服,故曰雞...
《時(shí)方妙用》:[卷四]腳氣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5192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未能及時(shí)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qǐng)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huì)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cuò)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qǐng)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shí),我們會(huì)第一時(shí)間予以刪除,并同時(shí)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雞角散
下一篇:
雞距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