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 : 萊菔子 焦山楂 麥芽 神曲各10克 厚樸 酒大黃 枳實各6克
功能主治 : 宣導(dǎo)中焦,理氣降逆。治食滯中焦,脘腹脹滿,呃逆或噯氣,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 : 水煎服。
摘錄 : 《溫病芻言》
搭配蘿卜吧。牛大骨蘿卜湯健康功效:花椒:溫中、止瀉、止痛姜:降逆止嘔、化痰止咳、散寒解表白蘿卜:消食積、化痰、寬中
食材食譜熱量:160(大卡)主料 牛骨1根草果(一種香料)1個白蘿卜1個輔料 姜一塊花椒數(shù)粒蔥花方法/步驟 把姜拍一下備用。
把草果也用刀拍一下,輕輕拍開口就可以
高壓鍋裝少半鍋水,放入花椒,姜,草果。
高壓閥轉(zhuǎn)動后轉(zhuǎn)小火40分鐘。
白蘿卜切滾刀塊,或者切厚一些的片,放入煮好的牛骨湯里,十五分鐘左右即可。
放鹽,撒點蔥花在上面。
注意事項 牛骨可以換成牛肉。 牛骨湯煮好后,可以只盛出來部分煮蘿卜,其他可以下頓燉上藥之類的。 用牛骨湯蒸蛋和煮面非常好吃。
我們很熟悉的《傷寒論》里的一張方子,半夏瀉心湯,我們臨床上很多用。我們先從一個病人說起:
李某,女,五十五歲,一月七日初診。
近一月來咽干,咽部憋堵,晚上較甚,每晚咽干致醒數(shù)次,需飲水以潤,嚴(yán)重影響睡眠。體瘦面黃,納食偏少,飲食不慎時胃脘痞脹,大便每日2~3次,精神欠佳。舌質(zhì)暗紅,舌苔薄白膩,脈細(xì)弦。
當(dāng)我們碰到這么一個病人,該怎么辦?身體瘦面黃,納食偏少,飲食不慎的時候,胃脘脹滿,這象不象脾胃虛寒?咽干,咽堵,晚上更厲害,需飲水以潤,這是不是有熱?如果有熱,是虛熱還是實熱?能不能用我們前面第三十節(jié)里所說的連理湯 (附子、人參、白術(shù)、甘草、干姜、黃連、茯苓,也就是附子理中湯加黃連、茯苓) ?能不能用傷寒金匱里面的半夏瀉心湯?能不能用玄麥甘桔湯?這個病人是不是陰虛?到底有沒有陰虛?能不能用養(yǎng)陰藥?能不能用苦寒藥?能不能用甘寒藥?能不能用淡滲的藥?能不能辛涼的藥?如果需要用涼藥,應(yīng)該用哪一組藥?
這個病癥是在氣分還是在血分?需不需要用血分藥?
從痘痘診斷來講,患者主訴咽干,咽部憋堵,??漆t(yī)生多會診斷為慢喉痹,也就是慢性咽炎,治療可從清熱潤燥,化痰利咽入手,脾胃不足可酌加去脾和胃之品為佐。如此治療,短期療效尚好,但遠(yuǎn)期療效欠佳。這個思路有沒有可取的地方?實際上,臨床上的專科專病治療,基本上這種思路用得很多的。局部辯證佐全身辯證。
西醫(yī)辨病加局部辯證加全身辯證,那么治療的時候,基本上是以西醫(yī)辨病加局部辯證組成的組方,而根據(jù)全身辯證進行藥物加減。如果用辨病加局部辯證組成組方,他的治法,就是清熱潤燥,化痰利咽,而全身辯證辨出脾胃虛寒,那是體質(zhì)的問題,等把這個病治好了以后,或者緩解了以后,再來調(diào)體質(zhì),那么還是在前面用藥的基礎(chǔ)上加用運脾和胃的藥。這種思路是臨床上比較慣用的,也是比較通情的,但是,這樣治療,短期療效是沒有問題的,遠(yuǎn)期療效不理想。
這是咽部的病變,那么倒推到別的系統(tǒng)的病變,會不會存在這種情況呢?每次治療短期療效都不錯,但是,隨著治療時間的延長,患者的身體狀況越來越不好,或者病變越來越多。
比如說一個患者慢性咽炎,到西醫(yī)院去就診,掛號的時候就問掛哪個科,說是咽喉干,堵,疼,于是就給掛了一個耳鼻喉科專家號,專家給看,說沒關(guān)系,這是慢性咽炎,我給你開點藥就好了。于是開了兩周治療慢性咽炎的藥,西藥里沒有治療慢性咽炎的藥,所以,開的都是中成藥,而中成藥治療慢性咽炎的藥都是偏涼的,什么慢嚴(yán)舒檸之類的。吃了兩周的藥,于是很高興的又去了,說大夫,你開的這藥特好,我吃了,現(xiàn)在嗓子不干了,不疼了,就是這兩天胃有一點難受,吃飯不好,你再給我開點藥吧。于是耳鼻喉科的專家說,你這是消化科的疾病,掛一個消化科的專家號吧,于是又掛了一消化科的專家號,找到消化科的專家說,大夫我胃難受,幫我開一點藥吧,于是大夫說,沒有關(guān)系,這是胃炎,我給你開點藥,吃了就好了。然后消化科的專家又開了兩周治療胃炎的中成藥,治療胃炎的中成藥大部分都是偏溫的。吃了兩周的胃炎藥以后,又去醫(yī)院找消化科的專家說,大夫,你開的胃炎藥可好了,我吃了以后胃不難受了,但是,我嗓子有點不舒服,有點干疼,你幫我開點藥吧。消化科的大夫說,這是耳鼻喉科的事,你去掛一個耳鼻喉科的專家號去找他們給你開藥。
每次治療都是成功的,但是,這個病人跑的醫(yī)院越多,他的身上的病證會越多,咽炎,胃炎,很快腸炎也出來了,很快皮膚病也出來了,很快睡覺也不好了,一切都亂套了。短期療效和遠(yuǎn)期療效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不匹配的情況。
回到上面的病案: 證屬脾胃虛弱,升降失暢,中寒上熱。治以辛開苦降,和中利氣為法,方用半夏瀉心湯加減。
姜半夏9克,干姜6克,黃芩12克,黃連3克,黨參6克,枳實9克,陳皮12克,桔梗9克,炙甘草3克,七劑水煎服。
這個方劑半夏、干姜、黃芩、黃連、黨參、枳實、甘草,沒有用棗,加了陳皮和桔梗利氣。
一月十四日二診:咽干,咽憋明顯減輕,精神好轉(zhuǎn)。舌脈骨前。上方干姜,黨參各改為9克,7劑水煎服。
一月二十一日三診:偶有咽不利,晚上已不需飲水,睡眠好,納食增加,大便日一次,近胃脘無不適。舌質(zhì)淡暗,舌苔薄白,脈細(xì)緩。
治以六君子湯益氣和胃。
黨參12克,生白術(shù)12克,茯苓12克,陳皮9克,姜半夏9克,桔梗9克,炙甘草3克。7劑水煎服。
這樣治起來還是比較順暢的,從半夏瀉心湯轉(zhuǎn)到六君子湯。四君子湯和六君子湯經(jīng)常會做為我們治病的善后處方,不管是什么病,治到終于開出四君子湯來了,或者終于開出六君子湯來了,這個病就快收工了,也就快好了。
高健忠老師案語:對此類病證,著眼于胃脘痞脹,舌苔白膩,從中焦入手,選用半夏瀉心湯辛開苦降,恢復(fù)中焦氣機之升降?;颊邽榕?,咽部憋堵感較甚,故加用枳實降逆,陳皮寬中,桔梗利咽,三味理氣藥重在恢復(fù)肺、脾、胃、腸之氣機升降。
一個慢性咽炎的病證可以這樣治,那么別的地方的病證可不可以這樣治呢?這是上焦的病證,可以用半夏瀉心湯治,那么下焦的病證呢?中焦的病證呢?都有用的機會。
不單是上、中、下三焦的,很多皮膚病,難治性的皮膚病的收工或者在治療中,往往需要用半夏瀉心湯,看起來不象治療皮膚科的方子,但是,在難治性的皮膚病的治療中,用途非常多。
那么腎病科呢?肝病科呢?呼吸科呢?呼吸科哮喘類的病,慢阻肺類的病,有時候在某一個階段,也經(jīng)常會用到半夏瀉心湯,肝膽類的病證,半夏瀉心湯用得更多,還有象慢性腎臟病的病人,治療來治療去,實在沒有招了,能不能用小劑量的半夏瀉心湯慢慢地讓病人喝去,喝過半年,看看有什么變化。其實和理中湯、四君子湯的思路是一樣的。都從中焦走,只不過辨證不一樣。不管蛋白尿或者是尿血也好,總歸是局部的氣機升降出入出了障礙了,當(dāng)我們無能為力改變局部氣機升降出入障礙的時候,我們能不能從改變中焦氣機升降出入,我們就抓住中焦氣機升降出入這個樞紐,我們持續(xù)讓中焦氣機這個樞紐運行在一個比較良好的一個狀態(tài),時間長了,會不會影響到局部氣機的升降出入,從理論上來講,這樣是可行的。但實際操作的時候,需要進一步去思考,進一步去調(diào)配。
有時候碰到的難治病,實在是沒有招的時候,有時也會退回到中焦這些方劑上來,其中有一張方劑,就是半夏瀉心湯(半夏15g,黃芩、干姜、人參、炙甘草各9g,黃連3g,大棗4枚)。
[治法]祛風(fēng)勝濕,散寒通絡(luò)止痛。
[常方]羌活勝濕湯。
[方義]方中羌活、獨活祛風(fēng)濕,利關(guān)節(jié);防風(fēng)、藁本祛風(fēng)除濕,發(fā)汗止痛;
川芎活血,祛風(fēng)止痛;蔓荊子治頭風(fēng)疼痛;炙甘草調(diào)和諸藥。合用具有祛風(fēng)勝濕之效。
[處方]羌活15克,獨活12克,白術(shù)10克,菊花10克,枳殼10克,川芎18克,白芷10克,防風(fēng)10克,前胡10克,桔梗10克,薄荷6克,荊芥10克,柴胡10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去滓,每日1劑,早晚食后大溫服。
[加減]納呆胸悶者,加厚樸10克,陳皮6克;惡心嘔吐者加姜、半夏10克。若濕濁中阻,癥見胸悶納呆、便溏,可加蒼術(shù)、厚樸、陳皮等燥濕寬中。若惡心嘔吐者,可加生姜、半夏、藿香等芳香化濁,降逆止嘔。若見身熱汗出不暢,胸悶口渴者,為暑濕所致,宜清暑化濕,用黃連香薷飲加藿香、佩蘭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5212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寬中透毒飲
下一篇: 寬中順氣丸